家长必读:孩子成长必看的100个哲理故事

家长必读:孩子成长必看的100个哲理故事
家长必读:孩子成长必看的100个哲理故事

家长必读:孩子成长必看的100个哲理故事.txt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会吵醒隔壁的痛苦。家长必读:孩子成长必看的100个哲理故事分类:亲子教育

●【寓言典故】杀龙妙技

朱泙漫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去拜支离益为师,学习杀龙的技术。转瞬三年,学成归来。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等,一一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他这才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教学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但人们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物的客观存在:要杀龙,就首先要有龙的存在。这正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寓言典故】人和鱼雁

齐国有一户田姓人家,在家大摆筵席。客人中有献上鱼和雁作为礼物的。主人看了很高兴:“上天对我们真优厚啊!你看,这些鱼儿、雁儿,不都是为我们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吗?”客人们听了随声附和。座中有一位鲍家小孩,才十二岁,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强食的情况,但并没有什么上天注定谁为谁生的道理。人类选择可吃的东西做食品,这些东西难道是上天特地为人类创造的?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来给它们做食物的么?”

[教学内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者总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杰作”,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鲍家小孩的话,难道不能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吗?

●【寓言典故】画鬼最易

有一个客人为齐王绘画。齐王问他:“画什么东西最难呢?”他说:“画狗画马都是最难的。”齐王又问:“那么画什么东西最容易呢?”客人说:“画鬼最容易。因为狗和马人们天天看得见,天天摆在面前,要画得惟妙惟肖,就很不容易。至于鬼呢,无影无形,谁也没见过,不摆在人们面前,谁也不能证明它不象鬼,所以画起来就最容易了。”

[教学内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这个寓言说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鬼神之类的东西,鬼神之类的东西,无非是人们主观想象,并非客观实在。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的创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

●【寓言典故】从象箸推去

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来盛小米蔬菜,务必装象尾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了;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锦衣、居大厦。这样下去,享受的欲望就会不断的扩大,必然要用天下民脂民膏来填饱一个人的欲望,国家就危在旦夕了。果然,纣王最后就亡了国。因此,所谓圣人就是见微知著,从端倪推测后果。

[教学内容]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简要分析]未来事物是将来才出现的,但人们可以想象未来事物的状态,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见,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计划方案。这样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吗?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箕子的担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象箸”推出来的,是“从端倪推测后果”,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寓言典故】苑囿嫌大

齐宣王问孟子说:“我听说周文王的猎苑足足围了七十里,有没有这样的事?”

孟子说:“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难道真有这么大吗?”

“当时老百姓还嫌太小呢。”

齐宣王叹口气说:“我的猎苑只围了四十里,老百姓都嫌太大了,为什么呢?”

孟子说:“文王的猎苑虽然方圆七十里,可是老百姓可以进去砍柴,文王和人民一同使用这猎苑,因此,人民嫌它太小。而您呢?我初来齐国,问明了禁令才敢入境,听说大王的猎苑不准百姓砍柴拾草,不准随意进出,杀死一头麋鹿,就要判成死罪。这不是设下了一个方圆四十里的陷阱了吗?人民嫌它太大,难道不合情理吗?”

[教学内容]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简要分析]人们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有正误之分,就主观方面而言,主要是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面对同一个猎苑,齐宣王嫌太小,而老百姓嫌太大,原因何在?阶级立场不同而已。

●【寓言典故】偷鸡贼

有个人专门偷邻居的鸡。有人劝告他:“快不要偷了,这是不道德的。”他说:“我决心痛改前非,不过我偷瘾很重,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难。这样吧,从今天起我减少到一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明知是不道德的事,就应及早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教学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简要分析]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故事中的主人公明明知道是错的,为什么不及时改正、还要等到明年呢?

●【寓言典故】死错了人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教学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简要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故事中的主人公却一切以本本为准,照抄照搬,而对眼前的客观实际却根本不看,最终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寓言典故】余桃啖君

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弥子瑕很受国王宠爱。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国王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又一次,弥子瑕倍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国王笑着说:“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过了几年,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国王的宠爱,得罪了国王,国王说:“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后来却因此而获罪。只在于国王的爱憎改变了。

[教学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简要分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故事中的国王则完全是以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出发,肯定会祸国殃民。

●【寓言典故】疑人偷斧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他疑心是邻家的儿子偷的,就很注意他,总觉得他走路、说话等动作态度无处不象是一个偷他斧头的人。不久,老头儿在他自己上山砍柴的山谷里找到了斧头。他再留心邻家儿子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处象是偷斧头的人了。

[教学内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简要分析] 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但有的人往往用自己的成见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是要不得的。

●【寓言典故】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对齐宣王说:“你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玩。等他

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办呢?”齐王说:“和他绝交。”孟子又说:“假如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应该怎么办呢?”“撤掉他。”“假如一个国家里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应该怎么办呢?”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了。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简要分析]人往往对别人身上的缺点看得很清楚,却往往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认识不清,或文过饰非。而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寓言典故】围魏救赵

魏国重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急抽齐国求救。齐大将田忌准备率军赶去赵国,谋士孙膑劝阻说:“要解开杂乱纠纷,不能握拳不放;要解救相斗之人,不可舞刀弄枪。避实就虚,给敌人造成威胁,邯郸之围便可自解。如今魏军全力攻赵,精兵锐卒势必倾巢出动,国内一定只剩老弱兵丁。将军不如轻装疾奔魏都大梁,占据险要,攻其虚处。敌人必回自救,这样,我们便能一举解开邯郸之围,又可乘魏军疲惫之际,一鼓歼之。”田忌按照孙膑的布置进行。魏军果然慌忙回师,行到桂陵地面,齐军杀出,大败魏军。邯郸之围解也。

[教学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简要分析]为什么齐军攻打魏国首都大梁,而赵国邯郸之围即解呢?因为赵、魏、齐三国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即联系。

●【寓言典故】莫如杀人

有个人喜欢谈轮回报应,逢人就劝说要积德,不要杀生。因为佛经上说过,杀什么,来世就会变成什么;杀牛变牛,杀猪变猪,即使杀一只蝼蛄、蚂蚁,也莫不如此。有下个姓许的先生说:“那么都不要杀,最好去杀人。他不是说杀什么变什么吗?那么今生杀人,来世还变人,不是好得很码?”

[教学内容]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简要分析]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佛教中的轮回报应,其实是某些人主观想象出来的,在这个寓言中变得如此的不堪一击。

●【寓言典故】破罐不顾

东汉末年,有个叫孟敏的人,买了一只陶罐,在路上不小心摔破了。孟敏连看也不看一眼,径自走了。路人觉得奇怪,过去问他:“你的罐子打破了,怎么连看也不看一下呢?”孟敏回答说:“罐子已经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教学内容]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简要分析]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和自觉性和预见性。罐子破了,看看当然不能复原,但可从中吸取教训,分析一下摔破的原因,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寓言典故】治驼背术

从前,山东平原城里有位医生,自称善治一切驼背,手术简便、价钱公道。有个人背驼得直里六尺,横里八尺,听说有这等神医,连忙准备厚礼前来求治。医生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后跳上去就狠命踏将起来。驼背叫道:“你要杀死我啊!”这位医生说:“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写着专把驼背弄直,至于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

[教学内容]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简要分析]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要求我们从整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故事中的医生,只管解决眼前的、局部的问题,而根本不管是否会妨碍长远的、全局的方面,是非常可笑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寓言典故】打即不打

古时有个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债主来讨债了。欠债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不欠你的债。”债主发了脾气,打了他,两个人撕扭到了法庭。法官问欠债的人为何不还钱,他又把理由说了一遍。法官问债主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也说:“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并未打人。”

[教学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简要分析]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相对静止,否认事物的稳定性,会走到何等荒谬的境地。

●【寓言典故】吓人的名字

大街上住着一位老汉,买了一个家僮,取名叫“善搏”,又弄来一条看门狗,取名叫“善噬”。从这以后,所有的客人朋友都不上他的家来了,整整三年。他很奇怪,就去问过去的朋友。朋友对他说:“你取的名字,又是善搏,又是善噬,谁还敢到你家去呢?老汉恍然大悟,回去就把这两个名字改了。于是,宾客又往来如故了。”

[教学内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简要分析]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把握发展的概念,就必须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但有的人总喜欢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常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至受骗上当。其实名字和实质并不等同,故事中老汉的朋友太看重名字了,以名取人实属可笑。

●【寓言典故】楚人过河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去测量澭水的深浅并做好标志。但澭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依旧按原来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被淹死了一千多人,楚军万分惊恐。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去的,现在河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在渡河,因此遭到了失败。

[教学内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简要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河水时涨时落,不断变化,人的认识也应随之变化,绝不能停滞不前、头脑僵化。否则必定会碰钉子。

●【寓言典故】幼女配老翁

艾子有个老朋友名叫虞任,有两个女儿刚满两周岁。艾子见了十分喜欢,便为自己的儿子订婚。虞任也很刘兴,问:“你的儿子几岁了?”艾子回答:“四岁。”虞任沉下脸来:“你要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子吗?”艾子不明他的意思:“为什么呢?”虞任说:“你儿子四岁,我女儿两岁,你儿子比我女儿大一倍年纪。倘若我女儿二十岁出嫁,你儿子不就已经四十岁了吗?要是不幸我女儿二十五岁出嫁,你儿子不是已经五十岁了吗?你不是想叫我女儿去嫁一个老头儿吗?”

[教学内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简要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虞任之所以得出“幼女配老翁”的结论,是因为他没有把小孩的成长如实地看成一个过程,而是看成了几个点:女儿二岁时,艾儿四岁,相差一倍;女儿二十岁时,艾儿应该是四十岁。实际上女儿从二岁到二十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她长了十八岁,同样艾儿也长了十八岁,应该是二十二岁,而不是四十岁。

【寓言典故】腌鸭生腌蛋

甲乙两人头一次吃到腌鸭蛋。甲惊讶地说:“奇怪,我每次吃蛋都是淡的,为什么这种蛋却是咸的?”乙回答说:“我倒是个极明白的人,亏你问着我。告诉你,这咸鸭蛋,就是腌鸭子生出来的。”

[教学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简要分析]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腌鸭生腌蛋”中腌鸭与腌蛋之间并不存在这种联系,而是这个人的主观想象,故唯心主义观点。

【寓言典故】专修皇冠

从前有个人靠制剪刀、打铁皮为生。有一天,他碰到皇帝在郊外游玩,跌坏了皇冠,便命他去修补。补好后,厚厚赏给他一笔银子。回家途中,遇见一只老虎卧在地上呻吟,见人来了,举起一只血淋淋的脚掌,原来脚掌上戳进了一根竹刺。他取出铁钳帮老虎拔出了竹刺,老虎立即衔来一条肥鹿作为报答。他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有两样技术,可立即发财。”于是他凑足了一大笔钱,把门面装修一新,并挂起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专修皇冠,专拔虎刺”。

[教学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简要分析]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应该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故事中的主人公错把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把希望寄托在了偶然事件上,结果肯定是一无所获。这个寓言与《守株待兔》有异曲同工之妙。

【寓言典故】拨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嫌苗长得太慢,把秧苗一棵棵都拨高了。回到家里,疲惫不堪,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都长高了不少。”他的儿子跑到田边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教学内容]按客观规律办事

[简要分析]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必要受到惩罚。故事中的这个人,由于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只能是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

【寓言典故】富翁借牛

从前有个富翁目不识丁,却喜欢自附风雅。有一次,富翁正在屋里倍客,有人送来一张借柬,向富翁借一条牛去耕田。富翁拆开借柬,口中念念有辞地看了一遍,对借客点点头说:“知道了,你小待片刻,等一下我亲自来好了。”旁边的人听了,都捂着嘴暗暗好笑。

[教学内容]按客观规律办事

[简要分析]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做到实是求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懂装懂,不知为知,难免闹出笑话。

【寓言典故】挤牛奶

从前有个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用于招待。转而一想:现在离请客还有一

段时间,如果每天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多了,不便保存,容易变质,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吧,到请客时再一次挤出来,又多又新鲜,岂不更妙。主意打定,主人便把母牛和那只还在吃奶的小牛隔离开来,牛奶也不挤了。请客的一天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牵出来派用场,却什么也挤不出来,牛奶全部干掉了。

[教学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简要分析]本想得到又多又新鲜的牛奶,但结果却是一点牛奶也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只看到了牛奶容易变质、不易保存这一面,而没有看到牛奶不挤要干掉的另一面。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也就是矛盾。

【寓言典故】锁箱捆笼

从前有个富翁担心自己的财产被盗,便请人做了许多藤箱、木柜、竹笼,把所有的金银细软都装在里头,又把每一只箱笼柜盒都用坚固的铁锁锁得紧紧的,用结实的麻绳捆得死死的。乡里人都就这个老头聪明。然而有一天,一群小偷溜进了富翁的房间,把箱笼柜盒背的背、挑的挑,席卷而去,决无漏物之虞。富翁的聪明之举,实为强盗偷窃带来了方便。

[教学内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简要分析]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富人为了防止财产被盗,做了锁箱捆笼的工作,但同时也为强盗偷窃带来了方便。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寓言典故】起死回生

“我能够起死回生。”有人问他:

“你用什么方法呢?”

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他对人们说:

他回答说:“我平时能治疗半身不遂的病。现在我只要加倍用药,不就可以起死回生了吗?”

[教学内容]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简要分析]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首先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原因就在这里。公孙绰不懂得这一点,闹了个大笑话:半身不遂和死人完全是两回事啊!

【寓言典故】量体裁衣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他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裁缝回答说:“年青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时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定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所以,我如果不问明做官的年资,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

[教学内容]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简要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位裁缝之所以名响京城,是与他能出色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来开的。

【寓言典故】何不炳烛

晋平公同著名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说着说:“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不高兴地说:“你身为臣子,可取笑君主吗?”师旷连忙说:“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之日一般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便象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象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比起摸黑瞎闯,哪一种更好呢?”晋平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教学内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简要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师旷的分析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学习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他的分析同样告诉我们:不管怎么样,学习对人总是有好处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寓言典故】驾车顶牛

有个汉子赶着牛车经过岔路口,老牛只顾朝前走。汉子连忙跳下车子,想要叫牛后退几步。本来他只要一手牵住牛鼻子上的缰绳,一手晃动鞭子,牛就会乖乖地向后退。可他很生牛的气,只管用双手扳住车子向后拖。而牛却拼命地朝前走。于是,一个向后拖,一个向前走,就在路上顶起牛来。这个汉子这样蛮干,结果不免要闯祸。

[教学内容]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简要分析]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即“牵牛要牵牛鼻子”。这个笨汉子牵牛没有牵牛鼻子,只会蛮干,实质上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最终难免要受到惩罚。

【寓言典故】梧鼠学技

田野里有一种梧鼠,也叫五技鼠,因为它学会了五种本领:会飞、会走、能游泳、能爬树、会掘土打洞。但一样也不精通,说它会飞吧,它还飞不到屋顶上;说它会游泳吧,连一条小河也渡不过去;会爬树,但爬不到树顶;走呢,还不如人走和得快;掘土打洞,还不能把自己的身体掩盖起来。名义上学会了五种本领,但实际上却一样也不中用。

[教学内容]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简要分析]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既要学会统筹兼顾,更要明确主攻方向,把握中心和关键,防止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梧鼠想样样都会,结果是一样都不会。

【寓言典故】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在郑国做珠宝生意。他用名贵的木兰做了一只装珠宝的盒子,拿高级香料熏染得馨香扑鼻,又用美玉和翡翠装饰得珠光宝气的。有个郑国人看到这只盒子,出高价买了下来,然后把里面装的珠宝全部还给了这个商人,只带走了盒子。

[教学内容]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简要分析]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郑国人买椟还株,没有把矛盾的主次方面地位摆正,过分突出了次要的一面,颠倒了事物的主次关系,造成处理问题的不当。

【寓言典故】起死回生

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他对人们说:

“你用什么方法呢?”

“我能够起死回生。”有人问他:

他回答说:“我平时能治疗半身不遂的病。现在我只要加倍用药,不就可以起死回生了吗?”

[教学内容]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简要分析]公孙绰先生真的能做到起死回生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椐,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你用的药最多,也只是外因,对于一个已死之人来说,一点作用也没有。

【寓言典故】桔逾淮为枳

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王设宴招待。酒过三巡,只见两个小官捆着一个人走了进来。楚王故意问:“你们捆着的是什么人?”小官禀报说:“是齐国人,盗窃犯。”楚王对着晏子说:“齐国人都是惯于偷东西的吧?”晏子站起来说:“我听说,桔子长在江南就结出桔子,移到淮北,就长成枳实,叶子虽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水土的差异。老百姓长在齐国,从来不会偷东西,到了楚国却会偷盗,请问:这是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呢?”

[教学内容]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简要分析]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有时这种外因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水土的差异,对于桔子的生长来说,虽然只是外因,但是“长在江南就结出桔子,移到淮北,就长成枳实”,正体现了这一点。

【寓言典故】杨布打狗

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一次穿了件白布褂子出去,天突然下起了雨。杨布就脱了外衣,穿着里面的黑布衬衣回来了。他家的狗仿佛看见陌生人似的,对着他狂叫不止。杨布大怒,拿起一条木棍要揍它。杨朱从屋里出来说:“不要打它,你怎么能怪狗呢?如果让你的狗出去时一身白毛,回来时变成了一身黑毛,你能够不奇怪吗?”

[教学内容]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简要分析]内外因相互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在个人长成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碰到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杨布碰到问题没有先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责怪别人:怪狗不认识他,这是要不得的。

【寓言典故】杀猪教子

曾子的妻子上街,她的儿子又哭又闹,就对儿子说:“你回去,妈妈回来就杀猪给你吃。”小孩这才作罢。曾妻从街上回来,见曾子正在捆猪,就说:“你疯了,我是骗骗小孩的。”曾子说:“你怎么能骗小孩子呢?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着父母的样子。你现在欺骗孩子,就是教孩子去欺骗别人。做父母的欺骗自己儿子,做儿子的会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样还有家教吗?”说完,就一刀戳进猪的喉咙里。

[教学内容]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简要分析]内因是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实在太重要了。

【寓言典故】愚人吃饼

有个人十分饥饿,走到一个店子里买煎饼吃,吃完了六个半,就觉得饱了。于是这人非常后悔,给自己打了几个耳光,说:“我现在饱了,是由于吃了这半个饼的缘故。这样看来,前面六个饼是白吃了。如果早知这半个饼就能吃饱,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啊!”

[教学内容]量变与质变

[简要分析]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吃前面貌的饼,是处在量变阶段,不吃前面的饼,是不会有后面的质变的发生的,也即是不可能感到饱的。

【寓言典故】朝三暮四

宋国有个老头儿,很喜欢猴子,在家里养了一大群。日子一长,他了解了猴子的性情,猴子也居然懂得了主人的心意。老头儿愈发喜欢了,宁可让家里人饿着,也要让那些猴子吃饱。不久,家里的粮食快要吃光了。他想减少猴子的定量,又怕猴子们不肯答应,于是他先对猴子们说:“从今天起,我给你们吃橡子,早上三升,晚上四升,够了吗?”猴子乱蹦乱跳,表示不满。老头儿又说:“好吧好吧,给你们早上四升,晚上三升,总该满意了吧?”猴子们听了都摇头晃脑地趴在地上,十分满意。

[教学内容]量变与质变

[简要分析]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故事中的老头正是利用了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情形,不失时机地把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变换了一下,猴子的态度就前后大不一样了。

【寓言典故】急性汉子

从前有个急性汉子,刚跨进一家面馆就大声嚷道:“怎么还不拿面来?”店主拿来一碗面,往桌上一倒,说:“你快吃吧,碗我要拿去洗了。”这个汉子窝了一肚子气,回到家里告诉妻子:“真把我气死了!”话音未落,妻子连忙打起包袱要走人:“你死了,我得去改嫁啦。”妻子改嫁刚过了一夜,后夫就闹着要离婚。妻子问他是什么原因,后夫气冲冲地说:“怪你还不养出个儿子来。”

[教学内容]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简要分析]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象这个急性汉子,办事情急于求成,企图立竿见影,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寓言典故】姜从树生

有个楚国人首次看到生姜,就对别人说:“这东西一定是在树上结出来的。”别人告诉他:“错了,这是土里生成的。”这个人固执己见,最后说:“我们打个赌,找十个人来问,拿乘坐的毛驴作赌注。”他们找了十个人问,结果个个都说生姜是从土里生成的。这个人哑口无言,愣了半天,对别人说:“毛驴让你牵走,可生姜还是从树上生出来的。”

[教学内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简要分析]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楚国人的固执也说明了这一点。

【寓言典故】庸医断箭

有个医生自称善长外科。军营里有位副将在战场上中了流箭,箭头深深地扎进膜内,他立即请那位医生来施行手术。医生掏出一把大剪刀,剪去了露在外面的半截箭杆,就要辞退。副将说:“箭头还扎在肉里头,怎么不取出来?”医生说:“这是内科的事,与外科无关。”

[教学内容]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简要分析]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而这介医生则是在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寓言典故】蓬头赤足

鲁国有一对夫妻,男的编得一手好草鞋,女的织得一手好麻布。有一天两口子决定到越国去发展。有人对他们说:“你们搬到越国去,恐怕会穷得揭不开锅。”两口子不解:“为什么呢?”那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越国人是光着脚板走路的;麻布是用来做帽子戴的,可越国人是蓬头披发、从不戴帽的。你们虽然手艺不错,可是到一个用不着这种手艺的国家去,不穷才怪呢。”

[教学内容]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简要分析]这对鲁国夫妻到越国去一定会受穷吗?未必!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旁人的劝说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实质上是在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越国人的“篷头赤足”,对这对鲁国夫妻来说,实际上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只要引导得当,设法改变越国人“篷头赤足”的生活习惯,不愁生意没有。可惜寓言中的主人公目光短浅,没有看到这一点。

【寓言典故】黄公嫁女

齐国有一个姓黄的老相公,很讲究为人谦逊。他有两个女儿,长得国色天香。有人赞赏他的女儿,但他也常常说:“小女相貌丑陋,不足挂齿。”长此以往,众人都信以为真。因此,黄公二女丑恶之名远播,到了婚嫁年龄,没有一个人来上门求亲。卫国有个人死了老婆,无钱再娶,便跑到黄家求婚。等到婚礼完毕,揭开头巾一看,竟然是个绝代佳人。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们才知道黄公过于谦虚,存心把自己的女儿说丑的。于是,二女儿便有许多名门望族来争相提亲了。

[教学内容]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简要分析]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谦虚本来是种美德,但过分了就会变成坏事。这位黄公的过分谦虚,结果是断送了女儿的青春。

【寓言典故】踊贵屦贱

齐景公在位时,刑法相当残酷,动辄就把人的双脚砍掉。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职业:专门做假脚出售。有一天,齐景公想叫晏子换一换住所,对他说:“先生的住宅靠近市场,又狭小,又嘈杂,请换一个清静的住所吧。”晏子说:“这是先父住过的地方,我的功德远不及先父,这间住宅对我来说已经是够奢华的了。再说家近市场,早晚买东西方便,对我是很有利的。”齐景公笑着说:“先生住在市场旁边,可知道最近物价的贵贱吗?”“当然知道。”晏子答道。“那么,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贱呢?”晏子答道:“假脚卖得贵且在天天涨价,鞋子卖得便宜且在天天跌价。”齐景公听了脸色大变,于是就不再滥用砍脚的酷刑了。

[教学内容]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简要分析]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表现在人类能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典故中晏子抓住了最能反映本质的现象:用“踊贵屦贱”这一事实揭示了齐国刑法残酷、荼毒人民的重大问题,不露声色地向齐景公劝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寓言典故】凿湖容水

王安石任宰相的时候,力图变革,大力推行农田水利等新法。一天,一位官员上堂启奏说:“把八百里梁山泊的水统统放光,然后垦成桑田,其利益不可小看啊。”王甚为高兴,但沉思了一阵说:“可这八百里湖水放到哪儿去呢?”国子监老先生恰好坐在旁边,开玩笑说:

“可以在旁边另外挖一个方圆八百里的大湖用来容水。”王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教学内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简要分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却是好大喜功,主观片面,提出的建议不切实际。

【寓言典故】以羊换牛

“把牛牵到哪里去?”

齐宣王坐在堂上,有仆役牵着一头牛从堂下走过。齐宣王看见了,问:

仆役答:“今天是祭祀日,杀牛祭钟。”

齐宣王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这副可怜相。没有罪而要它去送死,这有悖仁慈。”

仆役问道:“把牛放了,钟还要不要祭呢?”

“钟怎能不祭?这样吧,杀一头羊来祭吧。”

[教学内容]认识的根本任务

[简要分析]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以羊换牛、以小易大,仅是事物的现象在变,但齐宣王要搞衅钟祭神的迷信举动没有变,因而用一头牲畜做牺牲品的需要也没有变。

【寓言典故】一鸣惊人

楚庄王莅政三年,从没发布过什么命令,也没什么政治改革。有一天右司马悄悄问楚庄王:“大王啊,我听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山之上,三年不飞、不叫、不理羽毛,默默无闻,这是什么道理呢?”庄王说:“三年不动翅膀,是为了让羽翼更加丰满;三年不飞不叫,是为了窥看民间的情况。虽然不飞,一飞就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就惊人。你所说的意思,我知道了。”又过了半年,楚庄王临朝听政,一下子就废除了十项弊政,兴办了九项新政,杀掉了五个民愤极大的大臣,提拔了六个有才能的人担任要职。于是,楚国大治。

[教学内容]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简要分析]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需要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楚庄王莅政三年,没发布什么命令,也没什么政治改革,但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注重调查研究,了解国情,体察民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然后据此确定方针政策,一朝听政,效果惊人。

【寓言典故】扣盘扪烛

有个人生来瞎了双眼,从来没见过太阳。他想知道太阳的模样,便去问明眼人。别人拿来一只铜盘,告诉他:“太阳的形状象脸盆,是圆的。”瞎子接过铜盘,敲了敲,发出了当当的声音,他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过了几天,瞎子在街上听见当当的钟声,高兴地说:“和知道,这就是太阳!”旁人对他说:“不对,太阳是会发出亮光的,就象点燃的蜡烛。”同时拿来一支蜡烛给他摸了摸。瞎子便牢牢地记在心里。有一天,他摸到一根竹箫,便对别人说:“这肯定是太阳!”

[教学内容]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简要分析]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但要实现这种上升,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运用科学和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否则难免会闹出“扣盘扪烛”式的笑话。

【寓言典故】鲁王养鸟

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派人把它捉来,供养在宫殿里,把宫里最美妙的音乐奏给它听,用最丰盛的膳食招待它。可这只鸟被吓得神魂颠倒,连一片肉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沾,只三天便死了。

[教学内容]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简要分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限的。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人们应当不断地扩展认识,以便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否则,就会象这个鲁王一样,用他供养自己的那一套办法来供养海鸟,而不是用养鸟的办法来养鸟,结果是把一只鸟活活养死了。

【寓言典故】獐鹿之辨

王安石之子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关在一起。客人问他:“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两种稀罕的动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客人听了,十分惊奇。

[教学内容]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

[简要分析]在叫维中作出正确判断,基本要求是:判断必须真实、准确,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判断应当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能够指导人们去进行实践活动。王安石之子的回答,表面看来,倒也没错,可究其实质,是废话一句,因为它没有回答任何具体问题。现实生活中也常有此情形:大块文章,洋洋洒洒,大会报告,滔滔不绝,但实际上不解决任何问题。

【寓言典故】儿子也善泅

从前有个善于游泳的越国人,生了个儿子刚满月。他的母亲就要把儿子丢到水里去。有人奇怪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母亲回答:“他的父亲是个游泳的高手,他必定也是个会游泳的人。”

[教学内容]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

[简要分析]这个母亲之所以得出“他必定也是个会游泳的人”得错误结论,是建立在她的“儿子必定象父亲”这个错误前提上的。我们在思维中进行推理,要获得新和正确知识,必须注意推理的前提必须正确。

【寓言典故】凿壁移痛

有个生脚疮的人,流血流浓,痛不可忍,呻吟着对家里人说:“快,你们快把墙壁给我凿个洞。”洞凿成了,他忙把那只痛脚伸进邻居家里,足足有一尺多长。家人问:“这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让它痛到邻居家去吧,这回跟我没啥相干了!”

[教学内容]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简要分析]分析也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只有全面考察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把这些要素综合为一个整体,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和提出有效方案。凿壁移痛是永远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因为他陷入了只有分析而没有综合

21个经典哲理小故事

1.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启示: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2.有个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启示: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3.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启示:这就是“听的艺术”。一是听话不要听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要学会聆听,用心听,虚心听。 4. 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么变成为了好朋友。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了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启示:我们在公司领的薪水再多,那都是挑水。而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未来当我们年纪大了,体力拼不过年轻人了,依然还是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 5.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个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断地从一筐的石头中挑一个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时候他的筐里结果只剩下一个石头!启示:人生中会有许多的东西,值得留恋,有的时候你应该学会去放弃。看大图 6.有一家牙膏厂,产品优良,包装精美,受到顾客的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业绩停滞下来,以后两年也如此。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中,公司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公司的业绩增长,重奖10万元。有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17个小故事资料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17个小故事资料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17个小故事 教育孩子,首先应该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在家里要孝敬孩子的爷爷奶奶,让孩子知道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要遵守公共道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育孩子不要在同学中去比阔;要让孩子有羞耻感,同时,要知错必改;要养成团结协作的好习惯,在社会上乐于助人。 教育孩子,就应该做一个有进取心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勤”字当先,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进步;要教育孩子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要逃避责任;要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遇事不人云亦云,而是拿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育孩子,就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不要动不动就以家长自居发号施令;在发现孩子的长处时要及时表扬,相反,在发现他的行为规范出现偏差时,要及时批评;要杜绝言行不一致的事情,如自己邀人在家里打麻将,却叫孩子关起门来做家庭作业,效果怎么会好?! 我会用几个故事来教育孩子。以下,就是我教育孩子的几个故事。 1、土拨鼠哪去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为痴迷于电脑、电视、小说等往往放松了学业,忘记了最初的追求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给他们叫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了一只白色的兔子,兔子飞快的向前奔跑,三只猎狗围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颗大树。兔子在树上,仓惶中没有站稳,一下子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

了。 故事讲完后,教师要问学生:“这个故事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 “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直到学生找不出问题了,教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趁学生思考之际,教师由此引发话题教育学生:“土拨鼠,猎狗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兔子的出现,猎狗改变了目标,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了差,土拨鼠竟在我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标中,我们有时会被风光迷住,有时会被细枝末节打断,有时会被一些琐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顿下来,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从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标。 “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既有奇花异草的诱惑,又有山峦叠嶂的阻挡,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标。” 2、鹅卵石与钻石 “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 这是当老师的所听到的学生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给学生讲这样一个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10个经典哲理故事

10个经典哲理故事 导读:【1】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个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断地从一筐的石头中挑一个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时候他的筐里结果只剩下一个石头! - 启示:人生中会有许多的东西,值得留恋,有的时候你应该学会去放弃。- 【2】有一家牙膏厂,产品优良,包装精美,受到顾客的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业绩停滞下来,以后两年也如此。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中,公司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公司的业绩增长,重奖10万元。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递给总裁一张纸条,总裁看完后,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了这位经理。那张纸条上写着:将现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消费者每天早晨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开口扩大了l毫米,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宽的牙膏,每天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装。第14年,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2%。- 启示: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我们常常习惯过去的思维方法。其实只要你把心径扩大1毫米,你就会看到生活中的变化都有它积极的一

面,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3】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勇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牛粪呢,他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点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它足够的力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又吃了更多的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的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从树上射了下来。- 启示:牛屎运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留在那里。- 【4】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乌鸦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启示:如果你想站着什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须站的很高,非常高。- 【5】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天很冷,小鸟几乎冻僵了。于是,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很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舒服的躺着,不久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野猫很快发现了躺在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启示: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

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案例

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案例 教育孩子,首先应该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在家里要孝敬孩子的爷爷奶奶,让孩子知道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要遵守公共道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育孩子不要在同学中去比阔;要让孩子有羞耻感,同时,要知错必改;要养成团结协作的好习惯,在社会上乐于助人。 教育孩子,就应该做一个有进取心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勤”字当先,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进步;要教育孩子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要逃避责任;要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遇事不人云亦云,而是拿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育孩子,就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不要动不动就以家长自居发号施令;在发现孩子的长处时要及时表扬,相反,在发现他的行为规范出现偏差时,要及时批评;要杜绝言行不一致的事情,如自己邀人在家里打麻将,却叫孩子关起门来做家庭作业,效果怎么会好?! 我会用几个故事来教育孩子。以下,就是我教育孩子的几个故事。 1、土拨鼠哪去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为痴迷于电脑、电视、小说等往往放松了学业,忘记了最初的追求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给他们叫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了一只白色的兔子,兔子飞快的向前奔跑,三只猎狗围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颗大树。兔子在树上,仓惶中没有站稳,一下子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了。 故事讲完后,教师要问学生:“这个故事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 “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直到学生找不出问题了,教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趁学生思考之际,教师由此引发话题教育学生:“土拨鼠,猎狗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兔子的出现,猎狗改变了目标,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了差,土拨鼠竟在我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标中,我们有时会被风光迷住,有时会被细枝末节打断,有时会被一些琐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顿下来,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从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标。 “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既有奇花异草的诱惑,又有山峦叠嶂的阻挡,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标。” 2、鹅卵石与钻石

哲理小故事演讲稿《完美》

完美 国王有七个女儿,这七位美丽的公主是国王的骄傲。她们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远近皆知。所以国王送给她们每人一百个漂亮的发夹。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来,一如往常地用发夹整理她的秀发,却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于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个发夹。 二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个发夹; 三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个发夹; 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发夹; 五公主一样拿走六公主的发夹;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发夹。 于是,七公主的发夹只剩下九十九个。 隔天,邻国英俊的王子忽然来到皇宫,他对国王说:“昨天我养的百灵鸟叼回了一个发夹,我想这一定是属于公主们的,而这也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不晓得是哪位公主掉了发夹?”公主们听到了这件事,都在心里想说:“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头上明明完整的别着一百个发夹,所以心里都懊恼得很,可嘴上却说不出。 只有七公主走出来说:“我掉了一个发夹。”话才说完,一头漂亮的长发因为少了一个发夹,全部披散了下来,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结局,想当然的是王子与公主从此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不明白人为什么一有缺憾就必须要拼命去补足? 一百个发夹,就像是完美圆满的人生,少了一个发夹,这个圆满就有了缺憾;但正因缺憾,未来就有了无限的转机,无限的可能性,何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这遗憾可能是一张将要满分的试卷上的一个红叉,也可能是一件近乎完美的工艺品上不小心划过的一道痕迹.......人生不可免的缺憾,你怎样面对呢?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对那些没有机会弥补的遗憾,不如稍加修整,看那改变后的遗憾,有时,它会是比完美更美的惊喜。

家庭教育失败的故事

家庭教育失败的故事 一个“笨”字,让孩子失去信心,失去动力。下面是为大家的家庭教育失败的故事,欢迎参考~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字,经常被我们家长挂在嘴边。我们希望孩子聪明,怕孩子笨,就不时地用你真“笨”,来伤害孩子。我们为什么会轻易地说一个孩子笨? 因为我们对孩子没有耐心!我们不知道孩子记忆的过程、语言学习的过程是需要大量信息的输入,以及反复输入(也就是诵读)的。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孩子听了三遍没记住,家长就认为孩子笨。其实问题不是孩子笨,而是孩子上学之前准备不足,词汇量不足,阅读量不足。就像我们学英语,如果只会5个单词,你听老师给你讲英语课,是完全听不懂的。如果会500个单词就轻松多了,要是会2000个单词,就可以上中学了。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他们平时生活中积累的词汇、知识量,他们具备的各种学习能力,如果能达到小学一年级的要求,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表现得从容快乐。而让孩子从容快乐地学习,是需要在幼儿期我们耐心的帮助和指导的。 当孩子得到激励,得到承认时,看见自己进步了,她自然会兴奋,一兴奋就会废寝忘食,而家长总是急于求成,如果孩子不成,就简单粗暴地说孩子“笨”,在“笨”字的笼罩下,孩子不会自信,也找不到学习的乐趣……

自从商业社会创造了一个口号:“顾客就是上帝。”自从中国的教育产业化,教育领域也衍生出一个流行口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仿佛一夜间,这个十字的口号,像风一样传遍中国大陆,也把无数家长吹乱了阵脚。 在这个口号引导下,很多家庭收获的不是快乐,而是痛苦和焦虑。 广州有一位非常年轻的妈妈,见到我就开始痛哭流涕。她说每个来广州演讲的专家,她都亲自来听讲座,专家的各种秘方她都用了,市面上所有流行的教育图书,她都买回家来跟女儿一起看。 还有为了女儿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了让她不输在起跑线上,她选择了广州少年宫一个特别的地方,在那里买了房子,买了一套最贵的而格局最不好的房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她的女儿从小受最好的教育,希望她的女儿不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当她女儿走进中学,她发现女儿让她失望了。 从女儿三岁开始,她就送女儿上少年宫,学绘画,学英语,学音乐,学舞蹈,几乎流行的早教课程,所有该学的都学了。但是为什么上了初中,她女儿的各科成绩很差,让她特别失望呢?她不明白,她感到委屈。她说:我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可是我的孩子为什么没长成我希望的样子呢? 这样的困惑,这样的痛苦,无论在媒体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和看见。像这样的妈妈到处可见,父母付出了最多的时间和金钱,为什么孩子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成长呢?

八大经典的哲理故事

(一)谁能把斧子卖给总统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后,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他。这是自1975年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以来,又一学员获此殊荣。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72年,以培养世界上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却最终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 鉴于前8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期间一样毫无结果,因为当今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即是缺什么,也用不着他亲自购买;退一步说,即使他亲自购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功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德克萨斯州有一农场,那儿种了很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种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你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子,但是从你现在的体质来看,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你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他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你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寄来了15美元。 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经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从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点评:乔治-赫伯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网站公布之后,一些读者纷纷在网上搜索布鲁金斯学会,他们发现在该学会的网页上贴着这么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二)三个销售代表的境遇 在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有三位大学生阿雷、阿伟、阿彬毕业后在一家英国公司工作,他们都是销售代表。 阿雷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坚持在实战中学习提高,经常花费双倍的时间、精力和脑力解决市场中的问题,积极思维,乐观面对;阿伟也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但往往为自己的失误找些借口逃避责任;阿彬则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只完成公司规定的份内事情。 二十年后,阿雷被聘为一家大公司的销售总裁,阿伟被聘为一家公司的部门负责人,阿彬则在另家公司仍然从事销售代表工作。 点评:态度决定一切。 (三)足球赛场上的草皮

学生必读经典哲理故事之“晴天霹雳”的重要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学生必读经典哲理故事之“晴天霹雳”的重要性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必读经典哲理故事之“晴天霹雳”的重要性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之,晴天霹雳,重要性,故事,哲理,必读,经典,学生,,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写作素材中查看更多范文。 故事17: 弗特被公司解雇了,这如同“晴天霹雳”。 他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工作,于是干脆自己做起小生意来。这是他第一次当老板,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仍然要面对各种问题,但是他的生活更有意义,更有挑战性,这一切都是“晴天霹雳”带来的好处。

寓意: 大多数人总是在遭受“晴天霹雳”之后才会醒悟。为什么呢?因为不求改变是最不伤脑筋的。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直到我们碰壁为止。以健康为例,我们什么时候才会注意饮食、开始运动呢?当我们百病缠身的时候,当医生说:“你如果再不改变生活方式,你就死定了!”突然间,我们就有了改变的动机。 在男女关系方面,我们通常什么时候才对伴侣表示关心?当婚姻亮起红灯的时候,当家庭面临破裂的时候! 在事业方面,我们什么时候才肯去尝试新观念、做出有创意的决定?当我们没有钱付帐的时候! 我们什么时候才体会到为顾客服务的重要性?当所有顾客都走光的时候! 只有在到处碰壁的时候,我们才能学会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想想看,你一生中最大的决定是怎么做出的?多半是跌得鼻青脸肿,被人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那时,你会告诉自己:“我恨透了过

苦日子,恨透了被人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恨透了做一个平庸的人,我一定要出人头地!” 成功的时候,我们会大肆庆祝,但是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会从中吸取教训。仔细想想,“晴天霹雳”往往是人生的转折点。 人都有好逸恶劳的习性,如果不是被环境所迫,多半都只会安于现状,不求改变。 那么,人生就是一连串痛苦的“晴天霹雳”吗?那这也未必,上帝通常都是用温和的警告来提醒我们。当我们对他的警告置之不理,他老人家才会重重地敲下一槌来。其实,这101则成人哲理童话,也是为了让你避免更多地遭受“晴天霹雳”,让你引以为戒,善加利用,以求生活无忧、工作顺畅。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

很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献给孩子的父母

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育故事之一 有一道测试题,从下面3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能造福人类的,你会选谁?第一个,他信巫医和占,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第二个,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来,读大学时曾经吸过毒,每晚都要喝许多白兰地;第三个,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也不喝酒,年轻时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情。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个,但没想到却是错的。有史料记载: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没有想到,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样的大好人,身上还有这样的缺点;而希特勒,这个杀人的魔鬼,他的身竟还有如此多的闪光点。由此我们想到了孩子,如果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成功者,如后来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他们所谓的一些缺点怎么也比不过早先的罗丘两人吧。所以孩子一时错误,不代表会什么,我们对孩子要增加信任和期待,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 教育故事之二 教育从尊重开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 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国母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 教育故事之三 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教育故事之四 两种思维的碰撞

简短哲理小故事读后感100字

简短哲理小故事读后感100字 秋天里,他们一起游郊野。爱神说:“看!多么欢乐的美景——黄金世界!”恶鬼说:“乐什么那黄表示是枯萎呢!”下面是本人整理关于简短哲理小故事读后感100字的文章。 欢迎大家阅读! 简短哲理小故事读后感100字:疯子和呆子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简短哲理小故事读后感100字:博士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 简短哲理小故事读后感100字:钢玻璃杯的故事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人生必读的20个经典励志小故事

人生必读的20个经典励志小故事 20个经典小故事,每个故事里都蕴藏着一个哲理,这20个小故事将让您终生受益。如果家长看到,请一定讲给您的孩子听;如果老师看到,请一定传播给您的学生;如果是孩子看到,请一定好好领会! 1、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2、生命的价值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完整版)家庭教育小故事

教育孩子,首先应该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在家里要孝敬孩子的爷爷奶奶,让孩子知道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要遵守公共道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育孩子不要在同学中去比阔;要让孩子有羞耻感,同时,要知错必改;要养成团结协作的好习惯,在社会上乐于助人。 教育孩子,就应该做一个有进取心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勤”字当先,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进步;要教育孩子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要逃避责任;要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遇事不人云亦云,而是拿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育孩子,就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不要动不动就以家长自居发号施令;在发现孩子的长处时要及时表扬,相反,在发现他的行为规范出现偏差时,要及时批评;要杜绝言行不一致的事情,如自己邀人在家里打麻将,却叫孩子关起门来做家庭作业,效果怎么会好?! 我会用几个故事来教育孩子。以下,就是我教育孩子的几个故事。 1、土拨鼠哪去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为痴迷于电脑、电视、小说等往往放松了学业,忘记了最初的追求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给他们叫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了一只白色的兔子,兔子飞快的向前奔跑,三只猎狗围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颗大树。兔子在树上,仓惶中没有站稳,一下子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了。故事讲完后,教师要问学生:“这个故事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 “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直到学生找不出问题了,教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趁学生思考之际,教师由此引发话题教育学生:“土拨鼠,猎狗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兔子的出现,猎狗改变了目标,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了差,土拨鼠竟在我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标中,我们有时会被风光迷住,有时会被细枝末节打断,有时会被一些琐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顿下来,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从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标。 “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既有奇花异草的诱惑,又有山峦叠嶂的阻挡,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标。” 2、鹅卵石与钻石 “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 这是当老师的所听到的学生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给学生讲这样一个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神出现了,神开始说话了:“你们沿途要多拣拾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后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他们还是各自拣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褡子里。

34个非常有哲理的小故事!!讲解学习

1、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 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2、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 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没有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3、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 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4、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 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 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钱,而是他对别人多有帮助。 责任可以让我们将事做完整,爱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好 5、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

高中作文素材经典哲理故事《善恶有无之间》

高中作文素材:经典哲理故事《善恶有无之间》 禅的世界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枯荣等等相对的世界;禅的世界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另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药山禅师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严,一个叫道吾。 “荣的好,还是枯的好?” 道吾说:“荣的好!” 云严却回答说:“枯的好!” 正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小和尚,药山就问他:“ 小和尚说:“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 禅师说:“ 枯的任它枯’。” ;如果我们好心帮人捶背, ?” 智藏回答他:“有。” “有佛法僧三宝吗?”樵夫又问道。 “有。”智藏回答道。 樵夫又问了好多问题,智藏都回答说:“有。” 樵夫犯起嘀咕来:“禅师这样回答恐怕错了吧?” 智藏认真地打量樵夫一番:“你是否遇见过哪一位高僧?” “是的,我曾拜会过定慧禅师。”樵夫如实答道。

“那么定慧是怎么对你说的?”禅师接着问。 “定慧禅师说一切都是无。”樵夫也接着回答。 智藏指了指窗外说道:“你看这满山春色,世俗的人说有,向佛的人说无,你认为到底是有还是无呢?” 樵夫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 智藏又问:“你有妻子儿女吗?” “有。”樵夫不假思索,应声回答。这老和尚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还没等他明白过来,智藏又问:“定慧禅师有妻子儿女吗?” “无!” 樵夫愣住了,你这老和尚不会是拿我开玩笑吧! 智藏并不理会,捋了捋胡子微微笑道:“定慧说‘无’ “什么叫禅?” 僧人回答:“ 王田前去参访南隐禅师。 !”王田似懂非懂,前后拜访了南隐 !” ?当他第四次参访时,抱怨说:“有位僧人告诉过我,人一 ”禅心显现了。” 一个人放弃责任,放弃爱心,怎么能入禅呢?只有参透了“无”的真谛,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我到无我,从有生到无生,那才是绝妙的禅境啊,只要懂得了这些,又何必去强调是有还是无呢? 光涌饱读诗书,聪明伶俐,虽不是出家之人却很喜欢参禅悟道。这天他去拜见久负盛名的仰山禅师。 仰山看到光涌前来,劈头就问:“你到这儿来干什么?” 光涌回答:“我来看望您老,给您请安!” 仰山就问:“既然是来问候我的,那你看到我没有?” “看到了。”光涌不假思索。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

学校:朝阳区石佛营小学孩子姓名:谷笑影 孩子年级:六年级家长姓名:王俊红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女儿已经从嗷嗷待哺的小毛Y头,长成了一个乖巧懂事的六年级学生。从我第一眼看见女儿那稚嫩的脸庞,想到要把这个小小的生命哺育成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心里就无限的激动。从那一天起我就时刻提醒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形象、做人原则、思想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享受为人母的乐趣的同时,也在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母亲,教育好孩子是我的义务和责任。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问题也就跟着出现了,她会经常因为一些事情没有达到她的心理需求而哭闹,比如她会没完没了的看动画片,不让她看就哇哇大哭;想买她看上的一件东西,也会没完没了的要求,直到把这个东西拿到手。这些问题我们头痛了好久,经过几天的考虑,我和她爸爸达成共识,一个不曾受失望和拒绝的孩子,她的受挫能力是很低的,而且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不能及时被制止,则有可能形成多种不良习惯。因此,适当的约束孩子、拒绝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利的,于是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 1、做事之前先讲规矩,比如看电视的时间要半个小时,玩玩具以后要把玩具收回原处,去超市里面除了必须品外只能买一样喜欢吃的小食品,当然了,让孩子遵守的同时,我们做家长的也陪孩子一起执行,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体现,也能使孩子更好的了解父母的想法,孩子做起来就更主动,也会更符合父母的想法。

2、陪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当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除了语言的告诫外,要用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来吸引她的注意力,比如引导她做一些手工,如折纸翻绳类的益智游戏,让孩子找到乐趣的同时,还锻炼了她的动手能力。 3、不要心疼孩子的哭闹,当孩子使出她的杀手锏---哭的时候,要平静的面对,不要一味的哄她,要她自己发泄,当她平静下来的时候,再陪她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要她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 4、面对孩子无理的要求时,直接告诉她拒绝的理由。例如,孩子想买玩具时,就直接告诉孩子:玩具多了也没什么意思,这个玩具也没什么价值,不值得买,我们不乱花钱。这样会帮助孩子慢慢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并成长为一个理智消费的人。 这几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的,作为父母最难的就是将态度坚持到底,面对孩子的眼泪也曾心软过,可一想到为了孩子的未来,也就狠狠心坚持下来,没想到效果还真的出奇的好,女儿越来越听话,懂事。 有很多人问过我:“你家孩子的学习怎么那么好,那么聪明,你用了什么方法?”说到这一点,我也感到无限的自豪和骄傲。也许是有了在幼儿园工作的经验,在孩子一岁的时候我就教她认字,背诗,数数,当她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我都会毫不吝惜的使劲夸她,因为我记得一句话,就是:“你希望你的孩子什么样,就把她夸成什么样”。孩子三岁以后,我就利用她爱听故事的特点来教她加减法,比如:树林里有两只小鹿在快乐的做游戏,有一只小鹿看他们玩的高兴,也来

第一百个客人哲理故事

第一百个客人哲理故事 中午尖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著奶奶说: 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奶奶含著一块萝卜泡菜渐渐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著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 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著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

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 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答复。 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第一百个客人,一念善心滋长一棵幼苗,棵棵幼苗可以成林,人人有爱、社会有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