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使用规定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二、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三)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

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二)摘除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

三.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1. 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

应戴清洁手套。

1. 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四、无菌手套戴脱方法

(一)戴无菌手套方法

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

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的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3.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二)脱手套的方法

1.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2.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3.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4.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五.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2.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等时。

b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

的诊疗、护理时。

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4.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 D 。

5.、防护服穿脱方法

(一)穿防护服(联体或分体防护服),应遵循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的顺序。

(二)脱防护服

1).脱分体防护服时应先将拉链拉开。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脱离头部。

脱袖子、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下后置于医疗废物袋。

2).脱联体防护服时,先将拉链拉到底。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脱离头

部,脱袖子;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直至全部脱下放入医疗废物袋内。

六.鞋套的使用

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3.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

更换。

七.防水围裙的使用

1.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2.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它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

医疗器械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3.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

应及时更换。

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八.帽子的使用

1.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2.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3.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4.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5. 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九、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一)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二)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十、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一)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二)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三)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附表3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得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得使用 1、应根据不同得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得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佩戴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得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口罩应保持清洁,至少每4小时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医用防护口罩得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得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与按压,根据鼻梁得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得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得系带,再解开上面得系带。 (三)用手仅捏住口罩得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得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得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元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护目镜、防护面罩得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得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得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二)摘除护目镜或面罩得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得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 三.手套得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得需要,选择合适种类与规格得手套、 1、 1 接触患者得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 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1、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 菌手套。 2、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完整版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3 附表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佩戴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口罩应保持清洁,至少每4小时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三)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

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元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二)摘除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三.手套的使用 .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1 1.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 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口罩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手套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 6. 鞋套的使用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7.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附表3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佩戴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口罩应保持清洁,至少每4小时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三)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元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 (二)摘除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三.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 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各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按本规定进行有效防护: 1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 口罩的使用: 2.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2 一般诊疗活动 纱布口罩或一次性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无菌技术操作等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和潮湿,应及时更换。 2.4 一次性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纱布口罩应每天清洗、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5 应正确佩戴口罩 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3.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 手套的使用:

4.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4.1.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4.1.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4.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4.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5.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5.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I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4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 6 鞋套的使用: 6.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6.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使用规定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二、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三)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 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4、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与摘除方法 (一)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完整版)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原则 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口罩的使用 2.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2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3.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4.手套的使用 4.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4.1.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4.1.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4.2 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4.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5.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5.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5.4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 6. 鞋套的使用 6.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6.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6.3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7.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7.1 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7.2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7.3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7.4 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8.帽子的使用 8.1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8.2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8.3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与隔离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 三、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4、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四、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 五、鞋套的使用 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3、应在规定区域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六、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1、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2、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七、帽子的使用 1、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2、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3、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4、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5、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原则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原则 (一)定义 个人防护用品(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防护服等。 (二)使用要求 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根据将微生物传播给患者的危险性,以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 泌物污染医务人员和皮肤的危险性选择个人防护用品保护设施。 3.所有使用的防护用品,均在离开使用区域时取下。 4.一次性防护用品应一次性使用,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品处置。(三)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医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 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 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 (四)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防护面罩: (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2)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 与消毒。 (五)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清洁手套。 (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3)操作者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一幅手套只用于一个患者的一项操作。 3.应正确戴脱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六)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SOP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SOP 1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 口罩的使用 2.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2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 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 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2.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口罩的佩戴方法 A.1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A.1.1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如图A.1。 A.1.2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A.1.3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图A.1 A.2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A.2.1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A.2。 A.2.2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A.3。A.2.3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4。 A.2.4 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5。 A.2.5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A.6。

图 A.2 图 A.3 图A.4 图 A.5 图 A.6 A.3 注意事项 A.3.1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A.3.2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A.3.3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A.3.4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A.2.5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A.4 摘口罩方法 A.4.1 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A.4.2 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A.7。 A.4.3 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A.8。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用品的使用》解说词(1)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用品的使用》 一、口罩 1.定义 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 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 2.口罩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使用方法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佩戴口罩前应洗手 将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金属鼻夹向上 先将上方系带系于头顶中部

再将下方系带系于颈后 然后用手指按住鼻梁上的金属鼻夹 再将前面风琴式皱褶拉至下巴遮住整个下颚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 从中间位置开始 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 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医用防护口罩(N95)的佩戴方法: 佩戴口罩前应洗手 将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金属鼻夹向上 佩戴前先用双手将橡皮筋头带扯松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向外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 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橡皮筋头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再将上方橡皮筋头带拉至头顶中部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 从中间位置开始 用手指向内按压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

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 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重新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摘口罩方法: 不要接触口罩外面,因为外面可能已污染 外科口罩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 医用防护口罩先拉下下面的橡皮筋头带,再拉下上面的橡皮筋头带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4.常见错误 戴摘外科口罩常见错误: 正反面戴错 金属鼻夹朝下 未罩住鼻子 未按压鼻夹塑形或一只手捏鼻夹 用毕后挂于胸前 脱口罩时手接触污染面 戴摘医用防护口罩(N95)常见错误: 佩戴时先拉上面的橡皮筋头带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及隔离

.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 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 物等喷溅时。 (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 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臵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 清洁与消毒。 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 三、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 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 菌手套。 4、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 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四、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 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 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 者时 . (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 D 。 五、鞋套的使用 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 鞋套。 3、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 损应及时更换。 六、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1、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2、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 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 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七、帽子的使用 1、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2、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3、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4、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5、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