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2)

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2)
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2)

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复式统计表(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

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填写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揭示课题。(3分钟左右)

1.练习十五第3题。

交流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 回忆复式统计表,说说你对复式统计表有哪些认识?

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作用进行思考。

3.揭示课题。

揭题: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复式统计表。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25分钟左右)

1.基本练习

练习十五第4题。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这张统计表的表头被分成了哪几个部分?其中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

B.交流从表中获得的信息。

2.实践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B.交流收集到的数据。

C.小组合作,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D.交流:说说“合计”和“总计”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2)练习十五第6题。

你一般怎样安排双休日?简单交流。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B.同桌交流填表。回答书本表下的问题。

C.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双休日的时间安排还有哪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二学习,你觉得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作用?

总结:复式统计表其实就是由几张单式统计表合成的,所以从复式统计表中,不仅可以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还可以从“合并”和“总计”中看出总体的比较情况。

教学反思:

2015-2016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后附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根据18×64=1152,可知1.8×0.64=(),11.52÷6.4=()。 2、686.8÷0.68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结果是()。 3、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取得近似值是3,这个数最小可能是(),最大可能是()。 4、34.864864 …用简便方法表示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5、不计算,在○里填“>”“<”或“=”。 0.5÷0.9 ○0.5 0.55×0.9 ○0.55 36÷0.01○3.6×100 7.3÷0.3○73÷3 6、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岁。 7、一本字典25.5元,孙老师拿150元钱,最多能买()本。 8、 0.62公顷=()平方米 2时45分=()时 2.03公顷=()公顷()平方米 0.6分=()秒 9、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厘米。 10、一个盒子里有2个白球、3个红球和5个蓝球,从盒中摸一个球,可能有()种结果,摸出()球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是()。 11、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排借书卡号,如果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974011表示1997年入学、四班的1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1999年入学一班的29号女同学的借书卡号是() 二、判断题(8分) 1、a2和2a表示的意义相同。() 2、3.675675675是循环小数。() 3、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相同。() 4、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0.05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5小。() 6、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

【免费】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几何专项练习+答案(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几何专项练习+答案(全) 填空 1、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或( 形 ) 或 ( 形 )。 2、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能拼成一个( 形 )或( 形) 或( 形)。 3、当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就变成( 形 )。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 5、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而且它们的的底边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0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选择 6、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 )条高。 A.无数 B.1 C. 2 D.3 7、下面四句话中,错误的是( )。 A.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

B.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C.平行四边形两条平行边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D.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一定相等。 8、图中有()个梯形,有()个平行四边形。 A.4 B. 7 C. 8 D.9 9、两个( )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 面积相等 B.完全相同 C.等底等高 D.周长相等 10、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8米和6米,斜边长是10米,斜边上的高是()。 A.8米 B.6米 C.米 D.米 11、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而且它们的的底边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6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A、3cm B、6cm C、12cm D、无法确定 判断题

1、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个梯形可以分成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3、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 4、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平行四边形、菱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6、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做梯形。() 7、举一反三: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8、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9、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018年度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6-2017学年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根据18×64=1152,可知1.8×0.64=(),11.52÷6.4=()。 2、686.8÷0.68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结果是()。 3、34.864864 …用简便方法表示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4、一个三位小数,如果取它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是6.87,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5、不计算,在○里填“>”“<”或“=”。 0.5÷0.9 ○0.5 0.55×0.9 ○0.55 36÷0.01○3.6×100 7.3÷0.3○73÷3 6、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岁。 7、一本字典25.5元,孙老师拿150元钱,最多能买()本。 8、 0.62公顷=()平方米 2时45分=()时 2.03公顷=()公顷()平方米 0.6分=()秒 0.02吨﹦()千克 5米3分米﹦()米 9、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厘米。 10、一个盒子里有2个白球、3个红球和5个蓝球,从盒中摸一个球,可能有()种结果,摸出()球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是()。 1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判断题(8分) 1、a2和2a表示的意义相同。() 2、3.675675675是循环小数。() 3、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0.05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5小。() 5、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 6、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7、边长是4cm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8、一个整数除以小数,商一定比这个整数大。()

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2)

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复式统计表(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 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填写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揭示课题。(3分钟左右) 1.练习十五第3题。 交流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 回忆复式统计表,说说你对复式统计表有哪些认识? 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作用进行思考。 3.揭示课题。 揭题: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复式统计表。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25分钟左右) 1.基本练习 练习十五第4题。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这张统计表的表头被分成了哪几个部分?其中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合适? B.交流从表中获得的信息。 2.实践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B.交流收集到的数据。 C.小组合作,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D.交流:说说“合计”和“总计”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2)练习十五第6题。 你一般怎样安排双休日?简单交流。 A.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B.同桌交流填表。回答书本表下的问题。 C.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双休日的时间安排还有哪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二学习,你觉得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作用? 总结:复式统计表其实就是由几张单式统计表合成的,所以从复式统计表中,不仅可以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还可以从“合并”和“总计”中看出总体的比较情况。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数学期末综合测试题 学校:班别: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16分,每题2分) 1、0.25小时=()分 5.4公顷=()平方米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的底是10厘米,它的高是()厘米。 3、在3.5+7=10.5,10y+7,71-3x=4中, ()是方程,这个方程的解是()。 4、在○里填上“〉、〈或=”符号: 5.6×0.1○5.6÷10 3.8×0.1○3.8÷0.1 8.4÷0.01○8.4 7.6×0.69○7.6 5、五⑴班有a人,五⑵班有b人,两个班共有( )人,平均每个 班有( )人。 6、在6.15 6.5 6.51 中,最大的是(),按从小到大排列是()。 7、一堆圆木堆成横截面为梯形的形状,底层根数有12根,顶 层根数有4根,共有9层。这堆圆木共有()根。8、师傅每小时加工a个工件,比徒弟多加工10个工件,a-10表示(),两人每小时共加工()个工件。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方程都是等式,所以等式也都是方程。() 2、一个数乘以小数,积一定比这个数小。()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4、3×b+5可以写成3+5b。()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6分) (1) 5.7÷9除到商是0.6时,余数是()。 ① 3 ②0.3 ③0.03 (2)与5.08÷2.8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① 50.8÷28 ② 50.8÷0.28 ③508÷28 (3)下面个式中,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①0.37÷0.22 ②0.37×0.22 ③0.37÷0.022 (4)方程2x=1的解与()的解相等。 ① x÷2=1 ② 3x=6 ③ 4x=2 (5)梯形的上下底不变,如果高缩小3倍,则面积()。 ①缩小6倍②缩小3倍③扩大3倍(6)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①形状相似②面积相等③完全一样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1.6×0.5= 9.6÷0.32= 0.3×0.3= 8×1.5= 5.6÷0.07= 0.37+0.3= 6÷1.2=0.96÷0.3= 2、解方程(12分) 3×0.7+4 x=6.5 3.6 x-x=3.25 2(x-0.5)=1.6 3x=4.914 3、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2.25-3.1+0.85-6.17 2.65×1.7+1.35×1.7 3.6÷(1.2+0.5)×5 0.125×0.38×80 21.36÷0.8-12.9

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2分计24分) 1、10.6÷0.75商是(),余数是()。 2、在○里填上“>、<或=”。 4.25×0.95○4.25 6.85÷1.5○6.85 5.87÷0.1○5.87×0.1 4.8×100○48÷0.01 3、5400克﹦()千克 1.06升﹦()毫升 0.85公顷﹦( )平方米850平方分米﹦()平方米 4、4.6里有()个十分之一,再加()个十分之一就是5。 5、把5.9689保留整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 6、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是3。76,这个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7、用8、2、5这三张数字卡片一共能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 8、将9.452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扩大(),把30.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9、甲乙两数的和是36.3,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和乙数相等,甲数是(),乙数是()。 10、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0.6米、0.8米和1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1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上底和下底的和是0.08米,梯形的高是()厘米。 12、五(4)班有男生ⅹ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倍多12人,女生有()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用2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种不同的拼法。 ①4 ②6 ③3 2、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后,比原数大39.6,这个小数是( )。 ①3.96 ②3.6 ③4.4 3、一堆圆木,堆成梯形状,下层12根,上层7根,每相邻两层差一根,这堆圆木共有() 根。 ①.57 ②.50 ③.76 4、200名学生乘车去秋游,一辆汽车最多坐45名学生,至少要多少辆这样的汽车? ①. 4辆②.5辆③.6辆 5、7.254÷0.08,当商为90.6时,余数是()。

五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1)

第9单元总复习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的第2题.课本第119~120页的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教学目标】 1.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3.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摆一摆。 (1)只给一个正面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 (2)给出从正面、上面、左边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吗? 2.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将学生的回答填在空格中。 ①长方体有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④长方体有条棱。 ⑤哪些棱长度相等? ⑥长方体有个顶点。 ⑦还有什么发现? (2)表面积。 学生看图解答: ①上、下每个面是形.长 .宽 .面积是 .两个面积和是。 ②前、后每个面是形.长 .宽 .面积是 .两个面积和是。 ③左、右每个面是形.长 .宽 .面积是 .两个面积和是。 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⑤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面积是多少? ⑥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 (3)体积。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以上面的图为例) ①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 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4)体积单位。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②一般情况下升、毫升是用于什么单位? ③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16页第2题。完成课本117页第3题。 1.完成课本第120页的第16题。 此题是图形变换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图一是怎样变换得到图二的。 2.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1题。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3.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2题。 (1)此题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1cm3,1dm3.1m3的大小及1L,1mL 的水大约有多少? (2)此题是有关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换算的题目。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4.完成课本第120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4题。 此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实际应用的习题。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分析.学生弄清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评讲。 三、课堂作业 1.填一填。 2.算一算。 (1)一个长方体长0.8m.宽0.6m.高0.4m.求体积。 (2)一个正方体棱长6dm.求表面积。 (3)一个长方体长12cm.宽8cm.高6cm.求表面积。 (4)一个长方体底面积45dm2.高6dm.求体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1) 一、填空(16分) (1)4.3立方分米 =(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538 毫升 = ( )厘米3 20秒 = ( )分 (2)24 3 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减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后是最小的质数。 (3)全世界约有200个国家,其中缺水的国家有100多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0多个,缺 水的国家约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 ()();严重缺水的国家约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 ;看到这个材料,你的提议是( )。(3分) (4)写出分母是6的所有最简真分数( ),写出两个等于1的假分数( )。 (5)( )÷( )= () () = ()) ( =( )(小数)。 (6)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 ),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是 ( )。 (7)( )和( )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8)把两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2分) (9)一个数既能被12整除,又能被18整除,这个数最小是( )。(1分) (10)一根3米长的方钢,把它横截成3段时,表面积增加100平方厘米,原来方钢的体积是( )。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 A 、51 米 B 、54 米 C 、51 D 、5 4 (2) 下面的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 128 B 、152 C 、87 D 、30 9 (3)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 )。 A 、质数 B 、奇数 C 、合数 D 、偶数 (4)一罐可口可乐的容量是( )。 A 、355升 B 、0.3米3 C 、355毫升 D 、355分米 3

五年级数学几何题集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小实践的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用两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它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少()平方厘米。2.把一个表面积是42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截成两个相等长方体木块。每个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正方体的表面积大()平方厘米。 3.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表面积是(),体积是()。 4.一块砖长10厘米,宽6厘米,高3.5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17.28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88000立方厘米=()毫升=()升;3640毫升=()升=()立方分米;9.03立方分米=()升=()毫升;528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6.长方体的体积是36立方米,长是6米,宽是3米,高是( )米。7.一个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8.一个长、宽、高分别是4分米、3分米、1分米的长方体,它是由( )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组成的。 二.判断题: 1、a a 22 () 2、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 )3、有一对相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是正方体.( )4.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一定相等。() 5.一立方米的木块摆在地上,它的占地面积一定是1平方米。( )6.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7.把一个表面积是64平方分米的木料从中间锯成两段,每段的表面积是32平方分米。( )8.在长方体中有四个面的面积相等的情况。()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4倍,它的表面积扩大8倍。( )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复式统计表 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题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一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还有几分钟就要上课了,老师想和大家聊一聊,聊什么呢,就聊一下大家的兴趣爱好吧。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呢,说说吧。 1、今天,张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图片。一起来看一下。从这些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吗?(,有四个组,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2、为了能更清楚看出各组的情况,通常我们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3、老师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你能把四个组的信息填入相应的统计表中吗? 把书打开,填在书上。(学生独立填写)。 好了吗,请仔细核对数据。填对了吗?仔细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性别,都有合计)。 合计数你是怎么求的?同意吗?课件逐步展示。 4、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四张统计表,回答老师的问题: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有女生多少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反应真快!为什们回答的这么快? 5、那下面这几个问题你能很快回答出来吗?请听题,哪个组男生最多?哪个组女生最少?四个组里面男生一共有多少人?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很快说出来吗?(有困难。表格里没有,要在四张表中找一找,再通过计算才能得到。) 6、是呀,这四张统计表都是单一的反映了一个组的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或者了解四个组总的情况,这4张统计表就显得不太方便了,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一下子既能看出每个组的情况又能看出四个组总的情况呢,有没有办法?(可以把四张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数学期末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口算(12分) 2.5×0.4= 7÷0.25= 0.72÷0.6= 7.96-7.9= 0.4×0.02= 99×0.25= 16÷1.6= 0.9÷0.01= 4×(1.5+0.25)= 0.99+0.01÷10= 0.5÷0.5+0.5÷0.5= (4.8+3.2)÷4= 二、想一想,填一填(20分) 1.0.28平方米=( )平方分米。 4平方分米3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0.25×( )=0.25÷( )=1。 3.不改变4.8的大小,使它成为有三位小数的数,是( )。 4.将( )扩大到原的1000倍是62.5;0.7979…用循环节表示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5.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5.00,这个小数最大只能是( ),最小只能是( )。 6.一条长a 米的路,小雪每分钟走米,走了6分钟之后,走了( )米,还剩( )米。 7.把0. ·,0.3,0.3 · ·,0. ·1 ·这四个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是( )。 8.口袋里有5个红球、3 个蓝球(质量、形状、大小都相同),则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 姓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 ……… …装… …… …订… … … …线… … …… 内 … … ……不… ………要 … ………答… ………题 … … … ………… ……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斜边长是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斜边上的高是()厘米。10.每支铅笔的价格是b元,小明有元钱,买了4支铅笔,还剩下()元。(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 11.张老师买了5个排球,每个排球a元,付给营业员150元,应找回()元。 12.一人工湖的周长为900米,现预计每隔9米植一棵树,每两棵树之间放一石凳,湖周围一共要植树()棵,放()个石凳。 三、精挑细选(6分) 1.当除数小于1时(除数不为0),商()。 A.大于或等于被除数 B.小于被除数 C.等于被除数 D.大于被除数 2.两个数的商是 3.25,如果被除数扩大到原的10倍,除数乘10,那么商是()。 A.0.325 B.32.5 C.3.25 D.325 3.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4小时后在离中点10千米的地方相遇。已知慢车每小时行50千米,那么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设快车每小时行千米,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4-50×4=10 B.4-50×4=10×2 C.4-10=50×4+10×2 四、用竖式计算(8分) 1.35.2×0.65= 2.230÷0.46=

五年级数学几何专项练习

五年级数学几何专项练 习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填空 1、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形)或(形)或(形)。 2、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能拼成一个(形)或(形)或(形)。 3、当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就变成(形)。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 5、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而且它们的的底边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0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选择 6、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条高。 A.无数B.1C.2D.3 7、下面四句话中,错误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 B.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C.平行四边形两条平行边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D.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一定相等。 8、图中有()个梯形,有()个平行四边形。 A.4B.7C.8D.9 9、两个()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面积相等B.完全相同C.等底等高D.周长相等 10、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8米和6米,斜边长是10米,斜边上的高是()。 A.8米B.6米C.2.4米D.4.8米 11、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而且它们的的底边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6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A、3cm B、6cm C、12cm D、无法确定 判断题 1、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个梯形可以分成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3、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4、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平行四边形、菱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数学】小学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一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1 / 8

教学准备:课件、四张表格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课前,徐老师了解到了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谁来说说你参加的是什么兴趣小组?(我参加的是书法兴趣小组) 2、今天,徐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图片,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兴趣小组。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得关于这些小组的哪些信息呢?(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3、为了能清楚反映出各组人数,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入这四张统计表中吗? 学生独立填写。

---------------------------------------------------------------范文最新推荐------------------------------------------------------ 填得快的同学请仔细核对数据,以免出错。 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数据? 学生汇报。 4、请大家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从中能知道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那哪个组男生最多?(航模小组)你知道这四个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指名2至3人。 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回答(2到3名) 引导学生思考有必要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指四张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3 / 8

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 一、(18分)填空题 1. 42的最小因数是( ) ,最大因数是( ) ,最小倍数是( )。 2. 在下面每组的○里填上“>”、“<”或“=”。 3.85立方米 立方分米 3.34 3. 1.75=7÷( )= 28) (=21÷( )=4 ) (。 4. 如图,绳子的长是( )厘米,盒子的容积是( )。 5. 在 里,当a 是( )时,这个分数是5,当a 是( )时,这个分数是1。 6. 某公司总经理月工资5000元,两个副总的月工资都是2000元,其他15名员工的月平均工资1200元。这个公司18人的月平均工资是(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7.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是最小的质数,分母是合数,这个分数最大是( ),再加上( )个分数单位,就得到1。 二、(14分)选择题 1. 一罐可口可乐的容量是( )。 A .355升 B .0.3米3 C .355毫升 D .355分米3 2.下列交通标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3.把5千克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 )千克,每人分得总数的( )。 A.13 B.15 C.35 D.53 50 17 3a 5 A B C D

4. 9盒月饼中,有1盒质量不同,至少称( )次能保证找出这盒月饼。 A.2 B.3 C.4 D.5 5. 下面分数中,最接近1的分数是 ( )。 A. 17 B. 89 C. 13 12 D.1.1 6.将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样减少的表面积是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的( )。 A.16 B.17 C.27 D.37 7. 从256里至少减去( ),才能使得到的数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A .6 B .16 C .26 D.36 三、(共14分)计算题 1.(8分)直接写得数。 710 - 15 = 8÷0.4= 13 - 524 = 57 + 5 14 = 59 - 25 = 7-6.38= 14 + 15 = 0.25+7 8 = 2.(6分)计算下面各题。 7.34+118 +2.66+218 15-5÷12-712

五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知识复习题

五年级数学知识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认真填空并熟记) 1、把一个沿着某一条,如果它 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 关于这条直线,这条直线叫做。 2、轴对称图形 有、、、、、。 3、从3:00到6:00时针沿方向旋转度。从6:00到12:00时针沿方向旋转度。 4、一个长方体中的三条棱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5、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的4倍。()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7、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分米,高和宽都是5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棱长和是()分米。 8、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 ) 面。 9、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10、在钟面上,分针绕点o旋转30°表示时间经过()分;时间经过15分,分针绕o点旋 转()度。 11、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12、1平角=()直角,1周角=()平角 13、工人叔叔把电线杆上的线架和自行车架子做成三角形,这是应用了三角形具有()的特征,而推拉或防盗门则是由许多小平边四边形组成的,这是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4、一个等边三角形,它的每个内角都是()度,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都是()度。 15、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有个面面积相等,有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面积相等。长度都相等。 16、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正方体是

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 17、长方体的上(下)面面积= ,左(右)面 面积= ,前(后)面面积= ,长 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 体的表面积= ,无底(或无盖)、通风管要注意。 长方体棱长和= ,长=棱长和÷4—宽—高正方体棱长和= ,棱长=棱长和÷12 18、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通用公式是。5的立方表示,写作。长方体的长=体积÷(宽×高)长方体的高=体积÷(长×高) 19、物体所占叫做物体的体积。体积单位有、、。每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面积单位有、、。长度单位有。 20、箱子、油筒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计量容积,一般用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常用和,用字母表示为和。测量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

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9年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已经临近,各年级、各学科都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小编整理了2019年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供大家参考! 2019年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1.口算。 35100= 0.651000= 6781000= 2.03100= 65.410= 0.0310= 2.求6千克50克=( )千克时,可以这样想:把千克数( )写在整数部分,把( )克改写成( )千克,合起来就是( )千克。 3. 6.54米=( )米( )分米( )厘米 7.93元=( )元( )角( )分 12.05吨=( )吨( )千克 6.25千米=( )千米( )米 4. 3吨700千克=( )千克 8平方米65平方分米=( )平方米 65米7厘米=( )米 【课外训练】 1. 在○里填上或=。 6.8公顷○6公顷8平方米8米45厘米○8.5米 9千克60克○9.6千克163分米○16.3米 2. 3.6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06千克=( )克 3元4角=( )元 15厘米=( )米 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3.3米3米25厘米3米4分米3301毫米“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

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这是我上星期上的一节课,《复式统计表》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结束后,我就觉得上的特别的不理想。其中有好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会看表、会填表。所以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看表,着重就是表头里,它里面分了三栏,这个内容要重点讲一下。我却忽略了,没有把重点突出讲,使得重点不重,详略不当。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高潮部分,而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这样的。接着,填表又该如何填。讲结束后应该及时的巩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指着表中的某个数字,让学生说出它表示的意思;也可以擦去某个数字,让学生在来填,等等。 再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说,首先,整节课都没有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现在看来,小组合作的环节可以穿插在练习中。根据练习二十的第一题,我可以让学生当场调查小组成员家庭电话拥有的情况,然后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一张统计表。一整节课都是在看题——填表,看题——填表,学生就会觉得不耐烦了。加上小组合作的活动,既可以及时的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缓解了学生解题时的疲劳。

其次,课堂中的互动也比较少。主要表现在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之间“动”得少。记得曾经有个老师这样说过:现在的年轻教师上课时往往习惯自己讲个不停,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主体性。而年长的教师却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学。其实,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是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能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而且在互动中还能不断生成智慧、提升人格。 还有就是,我的激励性的评价语句太少了,这节课几乎没有用一句。适当的鼓励、赞扬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我在课堂上的灵活性还不够,这方面要加强练习。这次课,我觉得上的比较的枯燥,学生们也都失去了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同学们就显得骚动不安,如果我能够及时的加个小游戏,或者让他们小组讨论一道习题,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知道了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想下次这节课一定会上的比这次好。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几何练习题

2010年第二学期五年级几何达标测试题 一、填一填(30分)。 1、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教室地面面积约是48()。 2、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可能有()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3、一个三角形,底2厘米,高5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7cm和14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5、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给这个长方体框架糊上彩纸,需要()的彩纸。体积( )。 6、在一个三角形ABC中,∠A=40°,∠B=80°,∠C=()。 7、如图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为5厘米,则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98平方厘米,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选一选(10分)。 1、钟面上3:30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A. 锐角 B. 直角 C.钝角 D 平角 2、用棱长2cm的小立方体木块拼成一个稍大立方体,至少需要这样的小立方体() 块。 A. 4 B. 16 C. 8 D. 9 3、一个三角形的最小内角是46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4、下面每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1分米5厘米0.07米B.14厘米13厘米2厘米 C.9米7米5米D.6厘米9厘米3厘米 5、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那么三 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 30 B 120 C 25 D 60 三、判一判(10分) 1、用长度分别是10、6和5cm的三根小棒,头尾相连,一定能摆出一个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小华画了一条4厘米长的直线。()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则它的表面积是24平方厘米。() 5、边长是2cm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相等的。() 四、算一算(26分) 1、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各图形的面积。(单位:米)(9分) 5cm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五年级数学试卷期末综合测试(一) (总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总分人 得分 评分人 一、书写。(2分) 要求:①蓝黑墨水钢笔书写。②卷面整洁。③字迹工整。④行款正确。 二、认真读题,谨慎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 6.3里面有()个0.7;25的1.2倍是();()的1.5 倍是1.8。 2. 在○里填上“>”“<”或“=”。 4.38 ÷0.5○4.38 3.6×0.4○3.6 3.2×100○3.2 ÷0.01 3. 循环小数 2.7252525……的循环节是(),可以用简便方法记作();精确到百分位是()。 4. 360克=()千克 150分=()小时 46分米=()米 3.02吨=()吨()千克 5. 天平的左边放一个文具盒,右边放2瓶墨水刚好平衡。如果一瓶墨水质量为 χ克,那么一个文具盒质量为()克;如果χ=100,则文具盒质量为()克。 6.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这条底上的高是1.2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 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要3.6分钟,如果锯成5段需要()分钟。

8. 左边三个物体,从()面看, 形状相同;从()面看,形 状不同。 9. 盒子里装有3个红球,4个蓝球,5个黄球。从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小球, 摸出()的可能性最大,()的可能性最小。 10. 太和镇某小学植树小分队10人参加植树活动。男生每人栽了5棵树,女生 每人栽了3棵树,一共栽了42棵树。男生有()人。 11.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排借书卡号,如果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 生,如:20104011表示2010年入学、四班的1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2014年入学一班的29号女同学的借书卡号是()。 12.根据前三个算式,直接写出第四个算式的结果: 6.9×3.4 = 23.46 66.9×3.34 = 223.446 666.9×3.334 = 2223.4446 6666.9×3.3334 =() 三、仔细推敲,认真诊断。(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5分) 1. 如果(2,3)表示第二列第三人,则(3,3)表示第三列第三人。() 2. 0.191919是循环小数。() 3. χ=9是方程20-χ=11的解。() 4. 在计算5÷1.25时,应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5.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四、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5分) 1. 如果9.5÷a﹤1,那么()。 A、a﹤1 B、a﹥1 C、a﹥9.5 2. 加工一套校服需用布料2.3米,20米布料可以做这样的校服()套。 A、8 B、9 C、10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总结 一学期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从总体上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难点;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