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使用)

前言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类中药制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见习、实习及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图片、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技能训练中强调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坚持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反映中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努力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2学时;实验60学时。

1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允许教师作适当增减,但不得破坏教材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2 、大纲教学内容的顺序,允许教师根据各自的讲课习惯作适当调整,但不得损坏课程的系统性。

3 、大纲中规定的教学方法、实验,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大胆创新

注:中药制药专业另开设综合实验,可作为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验内容的补充和考查,通过综合实验,对中药制剂生产各环节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加明确生产工艺过程,是学习、巩固中药药剂学的必要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及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性质、特点。

2、熟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进展与方向;中药剂型的分类方法;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内容】

1、概述: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简介药剂学各分支学科;讲述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讲述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3、药物剂型的分类:介绍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与特点,以及本教材编排的体例。

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详述《中国药典》的性质与作用;讲述药典外药品标准 (部颁药品标准、部颁药品卫生标准)的性质与作用,介绍其他国家的药典简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展示、介绍药典等各种法规性书籍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中药制剂生产区域的空气洁净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制剂生产区域的空气洁净方法。

2、熟悉洁净室的分类及等级划分。

3、了解制剂生产厂房的内部布置及管理。

【教学内容】

1、概述:介绍含尘浓度的表示方法,洁净室的含义与洁净度等级划分。

2、空气过滤:介绍空气过滤机理,影响因素。

3、洁净室的空气调节:详述洁净室的气流组织与环境控制。

4、制剂生产厂房的内部布置与管理:介绍洁净室内的综合要求。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第三章灭菌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的灭菌方法。

2、熟悉常用灭菌方法的分类。

【教学内容】

1、介绍常用灭菌方法的分类

2、灭菌方法:物理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微波灭菌法、辐射灭菌法)的特点、应用及影响因素;滤过除菌法 (微孔薄膜滤器、垂熔玻璃滤器、砂滤棒等),化学灭菌法 (气体灭菌法、浸泡与表面消毒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参观中药厂及净化车间;观看GMP幻灯和图片。

第四章过滤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的过滤方法。

2、熟悉过滤技术的基本原理。

3、熟悉中药制剂生产中常用的过滤系统。

【教学内容】

1、概述:介绍过滤机理、分类及影响因素。

2、过滤介质、过滤器:介绍常用的过滤介质和过滤器。

3、过滤系统:介绍中药制剂生产中常用的过滤系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五章粉碎、筛析与混合

【目的要求】

1、掌握药料粉碎、筛析与混合的目的与基本原理。

2、掌握常用的粉碎、混合方法。

3、了解粉碎、筛析、混合常用机械的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

1、粉碎:讲述粉碎的目的与基本原理;详述中药常用的粉碎方法 (干法粉碎、湿法粉碎、低温粉碎、超细粉碎)的特点与应用。

2、过筛:介绍药筛的种类与规格,粉末的分等。

3、混合:详述混合的目的,等量递升等混合的原则、混合机理与混合方法;讲述混合机械的构造、性能与使用保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观看机械设备的幻灯片。

第六章物料的干燥

【目的要求】

1、掌握影响药物干燥的因素,常用的干燥方法、原理及其选用。

2、熟悉中药干燥设备的性能及使用保养。

3、了解冷冻干燥技术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1、概述:介绍干燥原理及影响因素。

2、干燥方法与设备:详述各种干燥 (烘干、减压、喷雾、沸腾、冷冻、红外、微波、鼓式、带式等)方法、原理及其应用;讲述各种干燥设备的构造、性能与使用保养。

3、冷冻干燥:介绍冷冻干燥的特点、原理及常用设备。

【教学方法】

结合相关机械设备的幻灯片课堂讲授;参观现场。

第七章中药的浸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浸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常用的浸提方法与选用原则。

2、了解中药浸提常用溶剂和浸提辅助剂;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概述:介绍浸出溶剂及辅助剂。

2、浸出原理:详述浸出过程、原理及影响因素。

3、浸出方法:详述常用的浸出方法。

4、浸出设备:介绍浸出工艺及常用设备。

【教学方法】

结合相关机械设备的幻灯片课堂讲授。

第八章液体药剂

【目的要求】

1、掌握液体药剂的含义、分类、应用特点;分散度与疗效的关系;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选用;药剂中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型药剂、乳浊液型药剂、混悬液型药剂的特点与制法。

2、熟悉溶解、增溶、助溶、乳化、混悬的概念;增溶机制;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乳剂形成理论及其稳定性,乳化剂的选用;混悬剂的稳定性;真溶液、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的质量评定。

3、了解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的各种液体剂型的概念及特点;液体药剂的色、香、味及包装贮藏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概述:讲述液体药剂的含义、特点;液体药剂的分类;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

2、表面活性剂:讲述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组成、特点、类型、基本性质 (胶束、HLB值、昙点、毒性、配伍等)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注意与物化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3、溶解度与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简述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溶解的因素;详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增溶、助溶、成盐、潜溶剂等)。

4、液体药剂的矫嗅、矫味与着色:介绍液体药剂矫味、矫嗅剂与着色剂的种类及其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5、真溶液型液体药剂:讲述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制法。典型制剂举例。

6、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讲述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含义;亲水胶体、疏水胶体、保护胶体、触变胶、凝胶等的含义;详述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种类 (高分子溶液、溶胶等)、制法,胶体溶液的性质 (电学、光学、动力学性质等)及影响胶体溶液稳定性的因素与解决方法。典型制剂举例。

7、混悬液型液体药剂:讲述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含义,润湿剂、助悬剂与絮凝剂等的含义;详述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特点与制法,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与解决方法。典型制剂举例。

8、乳浊液型液体药剂:讲述乳化、乳化剂等的含义,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含义;常用乳化剂的种类与选用,乳剂形成的机制。详述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特点、制法与应用,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与解决方法。典型制剂举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典型液体制剂的实验。

第九章中药颗粒剂

【目的要求】

1、掌握颗粒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和制备方法。

2、熟悉颗粒剂的类型。

【教学内容】

1、概述:讲述颗粒剂的含义、特点与类型,阐明颗粒剂与冲剂名称的区别与联系。

2、颗粒剂的制备:讲述各种颗粒剂的制备方法;颗粒剂常用的辅料。典型制剂举例。

3、颗粒剂的质量要求与讨论:讲述颗粒剂质量评定的项目、方法与要求;颗粒剂有关质量问题的讨论。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代表性颗粒剂的制备实验。

第十章传统中药浸出制剂

【目的要求】

1、掌握汤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的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2、熟悉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剂型种类;各种剂型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3、了解汤剂研究及剂改的进展,煎膏"返砂”原因及解决途径,液体类浸出药剂的生霉发酵、浑浊、沉淀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等。

【教学内容】

1、概述:讲述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介绍浸出药剂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

的主要问题。

2、常用浸出制剂:汤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的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3、浸出药剂的质量控制:讲述液体和固体浸出药剂质量控制的项目与意义,浸出药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一章中药胶囊剂

【目的要求】

1、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2、熟悉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质量评定;肠溶胶囊剂的特点与制法。

【教学内容】

1、概述:讲述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的含义、特点。介绍胶囊剂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胶囊剂的制备:讲述硬胶囊剂、肠溶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制法。典型制剂举例。

3、胶囊剂的质量评定与包装:讲述胶囊剂质量评定的项目、方法与要求;胶囊剂的包装。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中药胶囊剂的制备实验。

第十二章中药片剂

【目的要求】

1、掌握片剂的含义、特点、种类与应用;片剂常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应用;中药片剂的一般制法。

2、熟悉压片机的构造、性能及其使用保养;压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片剂包衣的日的、种类,素片的要求与包衣工艺;片剂的质量检查。

3、了解片剂形成的理论;肠溶衣崩解或溶解机理与质量控制;中药片剂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

1、概述:讲述片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应用;片剂原料的种类;中药片剂的类型。介绍中药片剂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片剂的辅料:详述片剂选用辅料的原则,辅料的类型 (稀释剂与吸收剂、润湿剂与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与作用;常用辅料的性质与选用。讲述药粉直接压片的辅料;片剂的崩解机理。

3、片剂的生产工艺:详述中药片剂工艺流程;原料药的预处理;湿法制颗粒压片;干法制颗粒压片;粉末直接压片;不同类型片剂的片重计算;压片机性能和使用;压片过程与机理;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片剂的包衣:讲述片剂包衣的目的和种类 (糖衣、薄膜衣、肠溶衣);包衣方法和设备;包衣物料的品种和要求;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介绍糖衣的混合浆包衣方法。

5、片剂的质量检查、包装与贮藏:讲述片剂质量检查的项目、方法和要求。介绍片剂多剂量包装与单剂量包装;包装容器、数片器械、包装步骤与自动包装机;贮藏要求。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代表性片剂的制备实验;现场参观;观看录像片。

第十三章丸剂

【目的要求】

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制备丸剂的方法、基本理论和技能;水丸、蜜丸、浓缩丸、滴丸的含义与应用。

2、熟悉滴制法制备丸剂的基本原理与过程;糊丸、蜡丸的含义、特点与制法;丸剂的包衣与质量检查方法。

3、了解丸剂包衣种类与方法;丸剂的染菌与防腐;丸剂的包装与贮藏。

【教学内容】

1,概述:讲述丸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制法(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2、水丸:讲述水丸的特点、规格,赋形剂的种类与应用,水丸对药物的要求,泛制法制备水丸的过程与设备。典型制剂举例。

3、蜜丸:讲述蜜丸的特点、规格,蜂蜜的选择与炼制,塑制法制备蜜丸的过程与设备。典型制剂举例。

4、浓缩丸:讲述浓缩丸的含义、特点;药材的处理原则;浓缩丸的制法。典型制剂举例。

5、丸剂的包衣:介绍丸剂包衣的目的、种类与方法。

6、滴丸:讲述滴丸的含义、特点;基质的要求与选用;冷却液的要求与选用;滴丸的制法与设备;滴丸制备有关理论间题探讨。典型制剂举例。

7、丸剂的质量检查:讲述丸剂质量检查的项目、方法与要求。

8、丸剂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介绍丸剂染菌途径与防菌灭菌措施;克服丸剂溶散超时限的措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幻灯教学;滴丸或蜜丸、水丸的制备实验。

第十四章中药注射剂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注射剂、输液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中药注射用原液的制备;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工艺过程与技术关键;热原的性质、污染途径及除去方法,热原的检查方法。

2、熟悉注射剂常用溶剂的种类;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及精制法;注射剂常用附加剂的种类、性质、选用和质量要求及处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

3、了解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血浆代用液、粉针剂、注射用混悬液及乳浊液的质量要求和制备要点;容器处理及分装等。

【教学内容】

1、概述:详述注射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介绍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中药注射剂新产品设计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热原:详述热原的含义、组成、基本性质;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及除去方法,热原的检查方法等。

3、中药注射剂的溶剂:讲述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原水的预处理与净化处理;制

备纯水的方法 (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等);重点讲述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及对蒸馏水器的要求,详述多效蒸馏水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与精制法;注射用其他溶剂 (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的性质与应用。

4、中药注射剂的附加剂:讲述附加剂的要求、使用的目的;附加剂的种类、选用原则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的概念,调节等渗的计算方法等。

5、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制备:讲述注射剂的工艺流程;注射用中药原液的制备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水醇法、醇水法、双提法、超滤法)以及除去药液中鞣质的方法;讲述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规格和质量要求;安瓿的处理工序和操作方法;讲述原辅料的质量要求,投料量的计算,配液中的注意事项,使用器械的性能及操作方法;讲述注射剂的灌注方法。典型制剂举例。

6、最终灭菌大容量注射剂的制备:讲述输液剂的含义、特点、种类、质量要求、制法及举例;输液剂质量问题的讨论。

8、中药粉针剂:讲述粉针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制法及举例。介绍混悬液型注射剂和乳浊液型注射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制法及举例。

9、滴眼剂:讲述滴眼剂的作用机理;滴眼剂的质量要求,附加剂,制法及举例。【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代表性注射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实验;观看相关幻灯片;现场参观。第十五章栓剂

【目的要求】

1、掌握栓剂的含义和特点;药物吸收的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要求;置换价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2、熟悉栓剂常用基质的种类、特点以及栓剂的质量要求。

3、了解栓剂的发展概况以及包装贮藏要求。

【教学内容】

1、概述:讲述栓剂的含义、种类、规格、作用特点;栓剂药物吸收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质量要求。介绍栓剂的发展简况,栓剂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栓剂的基质:讲述栓剂基质的要求、种类、性质与应用。

3、栓剂的制备与举例:详述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设备,药物的处理与基质混合,置换价的概念;双层栓剂与中空栓剂的制法。典型制剂举例。

4、栓剂的质量检查:讲述栓剂的质量评定项目与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典型栓剂的制备实验。

第十六章气雾剂

【目的要求】

1、掌握气雾剂的含义、种类与特点;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

2、熟悉气雾剂的组成;药物经肺吸收的机理。

3、了解粉雾剂、喷雾剂。

【教学内容】

气雾剂:讲述气雾剂的含义、特点、分类,气雾剂经肺吸收的机理;讲述气雾剂的药物与附加剂、抛射剂的类型、耐压容器、阀门系统的选用方法。各种气雾剂

(溶液型、混悬液型、乳浊液型)的设计要求;气雾剂的质量要求。典型制剂举例。【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第十七章散剂

【目的要求】

1、掌握散剂的一般制备方法,以及含毒性药物散剂、低共熔物散剂、含液体药物散剂、眼用散剂等的制备原则和方法。

2、熟悉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概述:讲述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散剂的质量要求。

2、散剂的制备:详述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各类特殊散剂 (含毒性药物、低共熔混合物、液体药物等)的制法及举例。介绍《中国药典》附录有关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典型散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实验。

第十八章软膏剂与硬膏剂

【目的要求】

1、掌握软膏剂、硬膏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2、熟悉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及影响药物释放、穿透、吸收的因素;软膏剂与硬膏剂基质种类和性质。

【教学内容】

1、概述:讲述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与种类 (含凝胶剂、糊剂、涂膜剂与巴布剂);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制及影响药物释放、穿透、吸收的因素;外用膏剂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软膏剂:讲述软膏剂的含义、特点;基质的种类、性质与选用;软膏剂、凝胶剂、眼膏剂的制法及质量评定;软膏剂贮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与注意事项。典型制剂举例。

3、硬膏剂:讲硬膏剂的含义、特点与种类;原辅料的准备;硬膏剂的制法与质量评定。典型制剂举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典型软膏剂、黑膏药的制备实验;观看幻灯片。

第十九章膜剂

【目的要求】

1、掌握膜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

2、熟悉膜剂成膜材料的性质与选用。

【教学内容】

1、概述:介绍膜剂的特点、分类与规格。

2、膜剂的组成:原辅料的要求与准备;制备方法、质量评定。

3、膜剂的制备与举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代表性膜剂的制备实验。

第二十章缓释、控释制剂

【目的要求】

1、掌握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含义、作用特点、制备方法。

3,了解经皮吸收制剂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概述:介绍药物制剂新技术的研究简况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2、缓释与控释方法: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制备方法 (骨架型片剂,渗透泵型片剂,包衣缓释制剂等)。

3、口服缓释与控释制剂:介绍包衣型、骨架型制剂及渗透泵片。

4、经皮吸收制剂:介绍经皮吸收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制备方法。【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第二十一章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考察方法及有效期的求解。

2、熟悉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常用的稳定化措施。

3、了解研究药剂稳定性的意义;包装材料与药剂稳定性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概述:介绍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范畴与研究的现状。

2、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讲述制剂工艺、水分、空气 (氧)、温度、pH值、光线、包装材料等对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稳定化的措施 (延缓水解方法;防止氧化方法;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制成微囊或包合物,制成固体剂型;改进制剂工艺条件等)。

3、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实验方法:简介化学动力学的反应速度常数与反应级数的概念;详述稳定性考察的项目与方法,包括留样观察法、加速试验法 (常规试验法、经典恒温法、简化法、台阶型变温法),以及稳定性试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处方分析题与答案

处方分析题答案 1.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 处方:硬脂醇250g 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 白凡士林250g 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并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10g 乳化剂 丙二醇120g 保湿剂 尼泊金甲酯0.25g 防腐剂 尼泊金丙酯0.15g 防腐剂 蒸馏水加至1000g 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热至75℃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2.写出10%Vc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 维生素C 104g 主药 碳酸氢钠49g pH调节剂 亚硫酸氢钠0.05g 抗氧剂 依地酸二钠2g 金属络合剂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3. 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处方:硬脂酸甘油酯35g 油相 硬脂酸120g 油相 液体石蜡60g 油相,调节稠度 白凡士林10g 油相 羊毛脂50g 油相,调节吸湿性 三乙醇胺4g 水相,部分与硬脂酸形成有机皂其乳化作用 尼泊金乙酯1g 防腐剂 蒸馏水加之1000g 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分(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0℃,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搅拌,制成O/W型乳剂基质。 4.处方分析,并写出制备小体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肾上腺素1g 主药 依地酸二钠0.3g 金属络合剂 盐酸pH调节剂 氯化钠8g 渗透压调节剂 焦亚硫酸钠1g 抗氧剂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 工艺流程: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配液滤过 灌封灭菌 安瓿洗涤干燥(灭菌) 成品包装印字质量检查检漏 5.分析处方,并指出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最新中药药剂学第七章浸出制剂习题03药剂

第七章浸出制剂 [X型题] 1.浸出药剂具有以下(ABC )特点 A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要求 B减少服用剂量 C常以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 D制剂稳定性好 E临床用于内服 注解:浸出制剂是复合组分组成,表达的是综合疗效,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要求;对中药材进行了提取及精制过程,去除了大量无效杂质及组织物质,因此服用剂量减少;常以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如汤剂、糖浆剂等;临床除用于内服外,还可外用,如酊剂。 2.以下制剂(ABCDE )属于浸出制剂 A益母草膏 B玉屏风口服液 C午时茶 D远志酊 E十滴水 注解:益母草膏为煎膏剂,玉屏风口服液为口服液,午时茶为茶剂;远志酊与十滴水均为酊剂,因此上述均为浸出制剂。 3.关于煮散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 A煮散实际就是汤剂的一种用药形式 B煮散又称为“饮” C比一般汤剂节约药材 D比一般汤剂节约煎煮时间 E价格偏高 注解:汤剂是指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以药材粗颗粒入药者,习称为“煮散”,因此煮散实际就是汤剂的一种用药形式。煮散不同于“饮”,“饮”是指沸水泡药不定时饮用者,俗称为“饮”。由于煮散以药材粗颗粒入药,浸出面积增大,根据Fick’s扩散定律,利于浸出,因此将比一般汤剂节约药材、节约煎煮时间,也正因为此无形中会降低每剂药的价格。 4.关于中药口服液与中药合剂的叙述正确的是(BE ) A中药口服液就是中药合剂,中药合剂就是中药口服液 B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C 是在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D可以根据临床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应用灵活 E中药口服液一般采用100℃流通蒸汽灭菌30min 注解:中药合剂与口服液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并没有保留汤剂随症加减,因为其已经实现工业生产,处方固定;中药口服液就是中药合剂,中药合剂不是中药口服液,中药口服液是单剂量包装的合剂。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欢迎您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不仅需要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作为支撑基础,而且与生产实践和临床用药紧密相联,是衔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中药药剂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对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用药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制剂和调剂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强化学生追求崇高职业道德的意识;打造中药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课程教学方法是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有机结合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参观实习和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幻灯、录像、CAI等多种形象化教学资源。理论教学要详尽阐述中药药剂学的基本规律,技能训练要重点强调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科发展方针。采用综合手段,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性质与特点;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中国药典》、部颁标准与有关药事法规等)及其性质、特点与使用方法。 2.熟悉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及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和任务;剂型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 1.概述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讲述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及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方向。 3.药物剂型的分类介绍中药剂型的几种分类法。

中药药剂学A卷(带答案)

《中药药剂学》模拟卷(A) 一、名词解释: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 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剂。 3.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动植物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经适当精制与浓缩 得到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4.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体,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 5.胶剂:是指用动物皮、骨、甲、角等为原料,用水煎取胶质,浓缩成干胶状的内服制剂。 二、单项选择题: 1. 制备含有毒性药材的散剂,剂量为0.05g,一般应配成多少比例的散剂?A A、1:10 B、1:100 C、1:5 D、1:1000 2. 二相气雾剂为:A A、溶液型气雾剂 B、O/W乳剂型气雾剂 C、W/O乳剂型气雾剂 D、混悬型气雾剂 E、吸入粉雾剂 3. 不宜制成软胶囊的药物是B A、维生素E油液 B、维生素AD乳状液 C、牡荆油 D、复合维生素油混悬液 E、维生素A油液 4. 制备胶剂时,加入明矾的目的是:B A、沉淀胶液中的胶原蛋白 B、沉淀胶液中的泥沙等杂质 C、便于凝结 D、 增加黏度E、调节口味 5.红丹的主要成分为( A )。 A.Pb3O4 B. PbO C.KNO3 D.HgSO4 E. HgO 6. 单冲压片机增加片重的方法为:A A、调节下冲下降的位置 B、调节下冲上升的高度 C、调节上冲下降的位置 D、调节上冲上升的高度 E、调节饲粉器的位置 7. 下列关于栓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栓剂是由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B、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纳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条件下能迅速软化、熔融 或溶解于分泌液中 C、栓剂既可用于局部治疗,也可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D、栓剂基质有油脂性和水溶性基质两种 E、肛门栓一般为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型,阴道栓一般为球形、卵形、鸭嘴 形。

中药药剂学相关习题及答案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学习要点 熟悉包合技术、微型包囊及固体分散技术的含义、特点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熟悉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含义、特点、类型及其释药基本原理。 了解脂质体和磁性制剂的概念与特点。 了解毫微囊、靶向给药乳剂及前体药物制剂的概念与应用。 A型题 1.影响渗透泵式控释制剂的释药速度的因素不包括(C ) A膜的厚度 B释药小孔的直径 C PH值 D片心的处方 E膜的孔率 2.不属于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是( C ) A磁性制剂 B PH敏感的靶向制剂 C靶向给药乳剂 D栓塞靶向制剂 E热敏靶向制剂 3.下列哪种方法不宜作为环糊精的包合方法( C ) A饱和水溶液法 B重结晶法 C沸腾干燥法 D冷冻干燥法 E喷雾干燥法 4.固体分散技术中药物的存在状态不包括( B ) A分子 B离子 C胶态 D微晶

5.下列关于β-CD包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液体药物粉末化B释药迅速 C无蓄积、无毒D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E能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6.下列关于微囊特点的叙述错误的为( D ) A改变药物的物理特性 B提高稳定性 C掩盖不良气味D加快药物的释放 E降低在胃肠道中的副作用 7.可作为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囊材为( D ) A阿拉伯胶-海藻酸钠 B阿拉伯胶-桃胶 C桃胶-海藻酸钠D明胶-阿拉伯胶 E果胶-CMC 8.关于控释制剂特点中,错误的论述是( A ) A释药速度接近一级速度 B、可使药物释药速度平稳C可减少给药次数 D、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E称为控释给药体系 9.聚乙二醇在固体分散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C ) A增塑剂 B、促进其溶化 C载体 D、粘合剂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3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姓名:符琼菁学号:201225821001 专业:中药学 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 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吴晓杰 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乌贝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海螵蛸(去壳)86g,浙贝母15g,陈皮油0.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海螵蛸、浙贝母各粉碎成细粉。(3)将上述药材细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再逐渐加入陈皮油0.15g,混匀,即得。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1g及0.1g以下0.1g以上至0.5g 0.5g以上至1.5g 1.5g以上至6g 6g以上±15% ±10% ±8% ±7% ±5%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 1、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常见的共熔组分有樟脑与薄荷脑,薄荷脑与冰片等。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实验二夏枯草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夏枯草100g 3.辅料:蔗糖30g

中药分析实验教案1

中药分析实验教案 实验一中药制剂的理化定性鉴别(4学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TLC的鉴别方法。 2、熟悉中成药分析的理化定性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化学定性鉴别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别 1、牛黄解毒片: (1)鉴别方法 ①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的白色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 ②取本品6片(包衣者除去包衣),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另取滤液4ml,加氢氧化钠试液,即显红色,再加30%过氧化氢溶液,红色不消失,加酸成酸性时,则红色变为黄色。 (2)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2、复方丹参片 (1)鉴别方法 ①分光光度法: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置100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ml,加水至25ml。在283±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②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白色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1滴,液滴边缘渐湿玫瑰红色。 (3)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3、穿心莲片 (1)本品为穿心莲浸膏片 (2)鉴别方法 ①取本品5片,除去包衣,研细,加乙醇10ml,置水浴中加热至沸,加活性炭0.5g,搅拌,滤过。取滤液1ml,加二硝基苯甲酸试液与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的等容混合溶液2滴,摇匀,即显紫色;另取滤液1ml,加碱性三硝基苯酚试液3~5滴,显橙红色。 ②取本品3片,除去包衣,研细,加无水乙醇2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加水5ml,再加2%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0,在水浴上加热30分钟,滤过。取滤液,加10%亚硝酸钠溶液和10%硝酸铝溶液各3滴,摇匀,再加氢氧化钠试液0.5~1ml,显橙红色。 (3)思考题 试述①②法的化学定性原理。 4、银黄口服液

黑龙江大学2011级药剂学实验思考题及处方分析

药剂学实验二思考题 1、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几种?实验室常用哪种方法?优点是什么?鱼肝油乳剂制备属于哪 类制备方法? 解: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和机械法。实验室常用干胶法和湿胶法。优点是适宜小剂量制备。干胶法系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应注意容器的干燥。湿胶法则是胶粉先与水进行混合。鱼肝油乳剂属于干胶法。 2、为什么制备乳剂是经常要将阿拉伯胶和西黄蓍胶合用?为什么含有阿拉伯胶的乳剂不 宜作外用制剂? 解:阿拉伯胶单独使用往往会使形成的乳剂分层,所以常与西黄蓍胶等合用,有利于乳剂的稳定。因为阿拉伯胶黏度较大,附着在皮肤上会形成一层膜而导致不适感,所以不宜作外用制剂。 3、石灰搽剂的制备类型及形成乳剂的类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解:石油搽剂的制备类型是新生皂法,形成乳剂的类型是油包水型乳剂。原因是氢氧化钙与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等反应生成钙肥皂,由于是二价皂,所以形成的是油包水乳剂。 4、测定植物油乳化时所需HLB值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解:对于评价和选择恰当适合的乳化剂和稳定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也可以指导生产实践。 5、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解: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乳剂分层、絮凝、转相、破裂或酸败。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1.乳化剂的性质 2.乳化剂的用量3.分散相的浓度4.分散介质的黏度5.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6.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7.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等 6、有哪些方法可判断乳剂类型? 解:稀释法和染色法。 药剂学实验一思考题 1、通过本实验总结制备比较稳定的混悬型液体药剂所需条件及可采取的措施。 解:1.尽量减少微粒半径,将药物粉碎得愈细愈好。2.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减少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 2、分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解:炉甘石(主药)氧化锌(主药)甘油(润湿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助悬剂)三氯化铝(絮凝剂)吐温-80(稳定剂,形成电性保护膜)枸橼酸钠(反絮凝剂)水(溶媒) 药剂学实验六思考题 1、乙酰水杨酸片处方中为何要加入酒石酸? 解:因为乙酰水杨酸遇湿热不稳定,湿法制粒可加入酒石酸,以防乙酰水杨酸水解。 2、湿法制粒历史悠久,为什么至今还在应用? 解:湿法制成的颗粒经过表面润湿,具有颗粒质量好,外形美观、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型性好等优点,故虽历史悠久仍在应用。 3、制备中药浸膏片与制备化学药片有什么不同? 解:一般中药的剂量比较大,所以中药片的大小比化学药片大。中药通常容易吸潮,压片时会粘冲,所以加的辅料中需要增加一些改善流动性的辅料。中药由于成片后不容易崩解,所以辅料还有增加崩解剂。中药外观不好看,或味苦,需要包衣。主要是成分上不一样,中药片剂多是复方,成分复杂,不像一般化学药品成分明确且单一。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 解: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1、原材料特性的符合性 2、药用赋形剂的使用比例,辅料的不一致性 3、不合理的配方关系4、不合理的混合工艺,制粒工艺 5、压片时使用的模具

中药制剂学作业题B复习进程

中药制剂学作业题B 一、选择题 1. 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 A. 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 B. 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C. 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 D.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 E.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 2. 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 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 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 C.含有多种中药材 D. 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E.含有多种的同系化合物 3. 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 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 大黄 B. 牛黄 C. 黄芩 D. 冰片 E. 雄黄 4. 杂质限量的表示方法常用 A.ppm B.百万分之几 C.卩g D.mg E.ppb 5. 砷盐限量检查中,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 A.将As5+还原为As3+ B.过滤空气 C.除H2S D. 抑制锑化氢的产生 E.除AsH3 6. 农药残留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溶剂为 A. 丙酮 B. 甲醇 C. 乙醇 D. 正丁醇 E. 水 7. 样品粉碎时,不正确的操作是 A.样品不宜粉碎得过细 B.尽量避免粉碎过程中设备玷污样品 C.防止粉尘飞散 D.防止挥发性成分损失 E. 粉碎颗粒不必全部通过筛孔,只要过筛的样品够用即可 8. 回收率试验是在已知被测物含量(A) 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B) 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 测定,得总量(C) ,则 A.回收率(%)=(C- B)/A X 100% B.回收率(%)=(C- A)/B X 100% C.回收率(%)=B/(C- A) X 100% D.回收率(%)=A/(C- B) X 100% E.回收率(%)=(A+B)/C X 100% 9. 薄层扫描定量时均采用随行标准法,即标准溶液与供试品溶液交叉点在同一块薄层板上,这是为了 A.防止边缘效应 B.消除点样量不准的影响 C .克服薄层板厚薄不均匀而带来的影响 D. 消除展开剂挥发的影响 E. 调整点样量 10. 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常用于纯化样品的担体是 A.中性氧化铝 B.凝胶 C.SiO2 D.聚酰胺 E.硅藻土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大纲

中药药剂学实验大纲 (供中药学、药企管理专业使用)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该课程密切联系医疗和生产实践,具有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特点。药剂学实验是完成药剂学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方式之一。它不仅印证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还培养学生掌握药剂的制备技术和生产实践的能力。熟悉常用各类剂型的处方设计原理及质量考核,熟悉常用制剂器械的性能与操作,使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今后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药物散剂、含有低共熔组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要点。 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 (二)硫酸阿托品散 (三)脚气粉 三、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2.散剂中如含有毒性药物应如何制备? 实验二浸出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糖浆剂、煎膏剂与酊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渗漉法、浸渍法等浸提方法及操作要点3.熟悉含 醇量、含糖量与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鼻渊糖浆 (二)益母草膏 (三)橙皮酊

三、思考题: 1.糖浆剂易产生沉淀,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2.比较浸渍法、渗漉法、建筑法、回流提取法的优缺点,适应范围及操作关键。 3.比较糖浆剂与煎膏剂的异同点。 实验三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1.掌握真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一般制备方法2.比较不同乳剂及不 同乳化方法制得乳剂的分散相粒度及稳定性。3.掌握常用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4.熟悉液体药剂中常用附加剂的HLB 值得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甲酚皂溶液 (二)薄荷水 (三)炉甘石洗剂 (四)液状石蜡剂 (五)石灰擦剂 (六)液状石蜡复合乳剂 (七)制备液状石蜡乳剂所需乳化剂HLB 值的测定 三、思考题 1.在制备甲酚皂溶液的实验中,什么物质可以代替植物油?2.甲酚皂溶液的配制原理是什么? 3.制备薄荷水时加入滑石粉的作用是什么?还可选用哪些具有类似作用的物质?欲制得澄明液体的操作关键步骤? 4.石灰擦剂用振摇法及能乳化,说明了什么? 5.测定油的乳化所需HLB 值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植被的液体石蜡应属哪种 实验四注射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过程及操作注意事项。 2.熟悉中药注射剂常规质量要求及其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 一)板蓝根注射液二)应用鲎试剂检查大输液热原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学院医药学系刘丽宁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核心专业课。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实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中药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中药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中药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模块整合,主要有四大模块:基本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技能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 — 1 —

独立。每一模块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二、课程总标准 表1:课程总标准 — 2 —

中药药剂学复习题精编

中药药剂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中药药剂学的任务 (1)继承和整理中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为发展中药药剂奠定基础; (2)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加速实现中药剂型现代化; (3)加强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是加快中药药剂学“从经验开发向现代科学技术开发”过渡的重要研究内容;(4)积极寻找药剂新辅料,以适应中药药剂某些特点的需要。 2.简述水提醇沉法的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是: (1)浓缩:最好采用减压低温;(2分) (2)加醇的方式:分次醇沉或以梯度递增方式逐步提高乙醇浓度,且应慢加快搅; (3)冷藏与处理:加乙醇时药液温度不能太高,含醇药液应慢慢降至室温(2分),静置 藏后,先虹吸上清液,下层稠液再慢慢抽滤。(1分) 3.简述热原的含义及其基本性质 热原: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2分) 基本性质:水溶性(1分);耐热性(1分);滤过性(1分);不挥发性(1分);其他性质,如被强 酸、强碱、强氧化剂氧化等(1分)。 4.简述在片剂制备过程中,压片前常需要先制成颗粒的目的 (1)增加物料的流动性(2)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的空气以减少药片的松裂(3)避免粉末分层(4)避免细粉飞扬 5.简述增溶的原理及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 增溶: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增溶。(1分) 增溶原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其疏水部分会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胶束,被增溶的物质以不同方式与胶束相结合。(2分) 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1)增加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2)用于中药提取的辅助剂。 6.简述注射剂的特点 优点:(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2)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 (3)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4)可使药物发挥定位定向的局部作用。 缺点:(1)质量要求高,制备过程需要特定的条件与设备,生产费用较大,价格较高; (2)使用不便,注射时疼痛; (3)一旦注入机体,其对机体的作用难以逆转,若使用不当易发生危险。 7.请对下列徐长卿软膏进行处方分析,分别指出处方中每味药物在此制剂中的作用。 【处方】丹皮酚1g,硬脂酸15g,三乙醇胺2g,甘油4g,羊毛脂2g,液状石蜡25mL,蒸馏水50mL 【功能与主治】抗菌消炎。用于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 丹皮酚:主药;(1分) (丹皮酚)、硬脂酸、羊毛脂、液状石蜡:油相(O相);(2分) 三乙醇胺、甘油、蒸馏水:水相(W相),其中,甘油又起到保湿的作用。(2分) 硬脂酸与三乙醇胺反应生产的硬脂酸胺皂:为乳化剂。(2分) 8.简述滴丸的含义及滴丸发挥速效作用的原因 滴丸的含义:中药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制成的丸剂。(2分) 滴丸发挥速效作用的原因: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呈分子状态、胶体状态或微粉状结晶,为高度分散状态(2分)。而基质为水溶性的(1分),则可增加或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和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4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姓名:张莉敏学号:201225821034 专业:中药学 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 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吴晓杰 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

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1g及0.1g以下0.1g以上至0.5g 0.5g以上至1.5g 1.5g以上至6g 6g以上±15% ±10% ±8% ±7% ±5%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常见的共熔组分有樟脑与薄荷脑,薄荷脑与冰片等。 实验二枇杷叶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枇杷叶100g

《中药药剂学Z》 次作业答案

《中药药剂学Z》次作 业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药药剂学Z》 您本学期选择了“中药药剂学Z”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1-24,总分为120分,您的得分为120分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热原的性质不包括:[1分] E.水不溶性 2.咀嚼片、口含片宜选用的稀释剂是:[1分] E.甘露醇 3.薄荷水制备时加入滑石粉的目的是:[1分] E.分散 4.炉甘石洗剂属于:[1分] C.混悬液 5.益母草膏属于:[1分] C.煎膏剂 6.采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是利用热原的:[1分] B.不挥发性 7.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1分] 8.水蜜丸的溶散时限为:[1分] 小时 9.加入冰糖、黄酒在胶剂制备中的操作过程为:[1分] E.浓缩收胶 10..片剂包糖衣的工序中,对于有引湿性、易溶性或酸性药物的片剂,需要:[1分] A.隔离层 11.下列错误论述胶囊剂的是:[1分] A.胶囊剂只能用于口服 12.需检查融变时限的是:[1分] A.栓剂 13.采用滴制法制备的是:[1分] B.软胶囊 14.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不包括:[1分] B.采用GMP厂房生产 15.采用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甲醛的目的是:[1分] D.固化剂 16.下列不属于肠溶衣材料的是:[1分] B.丙烯酸树脂Ⅳ号 17.麝香宜采用下列那种粉碎方式:[1分] D.加液研磨法 18.薄荷水为:[1分] B.真溶液 19.采用升法制备的是:[1分] C.红升丹 20.滴眼剂的制备流程为:[1分] A.药物+附加剂-溶解-滤过-灭菌-无菌分装-质检-包装 21.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这一概念指的是:[1分] A.置换价 22.属于亲水胶体的是:[1分] A.高分子溶液 23.藿香正气水属于:[1分] B.酊剂 24.又称升华干燥的方法是:[1分] C.冷冻干燥 25.不能作为片剂糖衣物料的是:[1分] B.丙烯酸树脂IV号 26.水丸的制备方法为:[1分] B.泛制法 27.无菌、无热原是对下列哪个剂型的要求:[1分] A.注射剂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H213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 学分:4 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课程简介: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本门课程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四部分为“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中药药剂学 习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称为 D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中药药 剂学 E.工业药剂学 2.研究中药方剂调配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称为 C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中药药 剂学 E.中药方剂学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 A A.GMP B.GSP C.GAP D.GLP E.GCP 4.非处方药的简称是 B A.WTO B.OTC C.GAP D.GLP E.GCP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版是 E A.1949年版 B.1950年版 C.1951年版 D.1952年 版 E.1953年版 6.中国现行药典是 A.1977年版 B.1990年版 C.1995年版 D.2000年 版 E E.2010年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 E A.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集 B.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集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E.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的药品集 8.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 C

A.《佛洛伦斯药典》 B.《纽伦堡药典》 C.《新修本 草》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神农本草经》 9.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及使用的主要依据是 B A.药品管理法 B.药典 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D.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E.调剂和制剂知识 10.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称为 E A.中药制剂 B.中药制药 C.中药净化 D.中药纯 化 E.中药前处理 11.我国最早的制药技术专著《汤液经》的作者是 C A.后汉张仲景 B.晋代葛洪 C.商代伊尹 D.金代李 杲 E.明代李时珍 12.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中药成方配本是 C A.《神农本草经》 B.《五十二病方》 C.《太平惠民和 剂局方》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E.本草纲目 13.将液体药剂分为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属于 A A.按照分散系统分类 B.按照给药途径分类 C.按照制备方法分类 D.按照物态分类 E.按照性状分类 14.根据《局颁药品标准》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制品,称为 C A.调剂 B.药剂 C.制剂 D.方剂 E.剂型15.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态的成品,称为 B A.成药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剂型16.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大量生产的药品称为 A A.成药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药物17.对我国药品生产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是 D A.《美国药典》 B.《英国药典》 C.《日本药局方》 D. 《中国药典》 E.《国际药典》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使用) 前言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类中药制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见习、实习及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图片、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技能训练中强调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坚持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反映中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努力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2学时;实验60学时。

1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允许教师作适当增减,但不得破坏教材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2 、大纲教学内容的顺序,允许教师根据各自的讲课习惯作适当调整,但不得损坏课程的系统性。 3 、大纲中规定的教学方法、实验,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大胆创新 注:中药制药专业另开设综合实验,可作为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验内容的补充和考查,通过综合实验,对中药制剂生产各环节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加明确生产工艺过程,是学习、巩固中药药剂学的必要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及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性质、特点。 2、熟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进展与方向;中药剂型的分类方法;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内容】 1、概述: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简介药剂学各分支学科;讲述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讲述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3、药物剂型的分类:介绍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与特点,以及本教材编排的体例。 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详述《中国药典》的性质与作用;讲述药典外药品标准 (部颁药品标准、部颁药品卫生标准)的性质与作用,介绍其他国家的药典简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展示、介绍药典等各种法规性书籍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中药制剂生产区域的空气洁净技术 【目的要求】

中药药剂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2学时) 【课程介绍】 介绍本门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目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大约5分钟)【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及特点; 2.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及药剂工作者的依据; 3.熟悉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 【疑难点和重点】 1.中药药剂学的中医药理论指导; 2.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包括三方面; 3.药剂学常用术语如剂型、制剂、药物等 【指定的参考文献】《药药剂学教与学参考书》卫生部协编教材2001第一版 【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 1.讲述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及特点(约25分钟); 2.讲述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约25分钟) 3.解释药剂学常用术语(约20分钟) 【复习与思考题】(约5分钟) 1.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包括哪三方面? 2.“五方便”的要求指什么? 3.药剂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4.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与其他标准有何不同?

【目的要求】 1.掌握调剂工作制度和程序,审查处方和调配药剂的要点 2.熟悉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品种及用量;处方禁忌药。 3.了解处方种类与格式;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中药房的类型与任务。 【疑难点和重点】处方的概念和种类; 1.审查处方的要点; 2.毒剧药的管理和并开药物。 【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 1.处方:介绍处方的含义、种类、内容、格式;中药处方的特点。(约10分钟) 2.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介绍调剂室、制剂室、供应室等的工作任务与内容;讲述调剂工作制度、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配伍及妊娠禁忌药等知识。(约25分钟) 3.调剂用药的供应:介绍调剂用饮片和中成药的采购、贮存、调拨、供应的方法和步骤。(约15分钟) 4.配方的基本知识与要点:详述中药处方的审查、调配、复核及发药的要求与方法;特殊药品的处理方法配方注意事项。(约20分钟) 【课堂总结】(5分钟) 【复习与思考题】(5分钟) 1.简述处方概念和分类? 2.配方的要点包括哪些? 3.中药处方组成的特点是

中药药剂学实验[上]

WORD格式可编辑 实验一益元散、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与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题要 1.含义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剂型。根据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按药物性质分可分为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液体成分散剂、含低共熔成分散剂。其外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且装量差异限度、水分及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2.制备工艺流程处方拟订一物料准备一粉碎一过筛一混合一分剂量—质检一包装。 3.细度要求对于不同的药物可采用不同的粉碎方法,且根据临床需要及药物性质不同,粉末细度应有所区别。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5—6号筛;用于消化道溃疡病的散剂,应通过7号筛;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眼用散剂则应通过9号筛。 4.制备要点混合操作是制备散剂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和过筛混合法。若药物比例相差悬殊,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若各组分的密度相差悬殊,应将密度小的组分先加入研磨器内,再加入密度大的组分进行混合;若组分的色泽相差悬殊,一般先将色深的组分放入研磨器中,再加入色浅的组分进行混合。 5.其他若处方中含毒性成分,应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亦称倍散),或测定毒性成分的含量后再配成散剂。若含低共熔成分,一般先使之产生共熔,再用其他成分吸收混合制成散剂。 三、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 [处方] 滑石 30.0g 朱砂 1.5g 甘草 5.0g [制法] 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取少量滑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出。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 [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浅红包粉末;味甜,手捻有润滑感。 2.定性鉴别显微鉴别,观察本品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本品中甘草次酸。3.检查 (1)水分: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H烘干法测定本品水分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