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信支付为例,探讨移动支付的风险管控

以微信支付为例,探讨移动支付的风险管控
以微信支付为例,探讨移动支付的风险管控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近些年,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推动下,金融与互联网不断相互渗透和融合,支付手段创新层出不穷,其中,尤其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表现最为抢眼,并已经成为支付市场的业务增长点。

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快速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服务,根本性地改变支付清算传统模式,甚至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应用已经从网上购物、公共事业缴费等传统领域,逐步渗透到航空旅游、教育、基金理财、保险、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行业或领域。与此同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移动支付也发展迅猛。

2012年,以“金融移动支付标准正式确立”为重要标志事件,被业界认定为移动支付发展的“新元年”,移动支付、支付机构、电信运营商和终端提供商等各路大军均加大投入力度,争抢和拓展移动支付市场。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3》相关数据,去年银行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192亿笔,总金额为8.23万亿元;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04.56亿笔,金额6.89万亿元。移动支付方面,2012年,银行共处理移动电话支付业务5.35亿笔,金额2.31万亿元,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1.13亿笔,金额仅为1811.94亿元。随着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技术和社交网络融合趋势不断加强,互联网支付行业的发展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庞大的用户数量、通信技术逐步成熟等有利条件也使得移动支付市场在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移动市场交易规模达14 205.8 亿元,环比增长26.7%,同比增长50.8%。该数据显示,全球移动支付市场现如今已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移动支付模式之所有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移动支付不仅成本低、使用方便,跨越幅度较大,更是因为移动支付的内容多样、方式便捷,可以随着科技的前进一同发展,而客观环境的支持与政策的辅助也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壮大铺平了道路。

随着移动支付已逐渐成为网络支付的主流方式,微信支付作为最新及最具潜力的支付方式之一脱颖而出。自2013年8月份推出之后,依靠着移动互联网

最大的流量入口之一的微信平台迅速发展,用户的增长速度及成交额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同行业其他的竞争者,在整个移动支付行业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微信产生于2013年8月5日,与微信5.0同期推出,成为以腾讯用户为主,与财付通、微信联合推出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过程中,仅需要在微信中关联相应的银行卡,并完成银行卡的身份验证,那么就可以直接对所需要购买的产品与服务进行微信支付购买。支付时不需要进行任何刷卡步骤,仅需要在手机上输入支付密码,那么就可以完成整个支付过程与购买过程。改变了传统网络消费购买途径需要打通线上、线下的障碍,使整个电子交易流程变得简单、便捷。在移动支付手段中,微信支付可以实现公众号支付、二维码到秒支付、移动应用支付、刷卡支付以及红包支付。因此,自微信支付推出以后,微信支付的活跃性与用户的高推崇性加速了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并且利用AA收款、信用卡还款、微信红包、滴滴打车、Q币充值、理财通等功能服务,使移动支付用户得到大幅度提升。

截至2014年12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7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其发展势头迅猛。

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户破1亿,耗时433天;

2012年9月17日,微信用户破2亿,耗时缩短至不到6个月;

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达3亿;

2013年7月25日,微信的国内用户超过4亿;8月15日,微信的海外用户超过了1亿;

2013年8月5日,微信5.0上线,“游戏中心”、“微信支付”等商业化功能推出;

2013年第四季度,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55亿(活跃定义:发送消息、登录游戏中心、更新朋友圈);

2014年1月28日,微信5.2发布,界面风格全新改版,顺应了扁平化的潮流;

2014年2月20日,腾讯宣布推出QQ浏览器微信版;

2014年3月19日,微信支付接口正式对外开放;

2014年4月4日,微信学院正式成立;

2014年4月8日,微信智能开放平台正式对外开放。

2015年2月19日,微信与春晚开通互动,启动红包功能。

微信支付是集成在微信客户端的支付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快速的支付流程。微信支付向用户提供安全、快捷、高效的支付服务,以绑定银行卡的快捷支付为基础。随着微信用户突破6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微信中创建了公众账号,利用公众账号为用户提供资讯、服务、商品,更多电子商务企业进入微信平台,腾讯趁势推出微信支付来满足企业和消费者在微信平台内交易的支付需求。微信支付除了可以满足消费者在微信平台上的支付需求,还可以满足用户在其他平台的支付需求。微信支付推出之后已经有不少电子商务企业接入了微信支付,如易迅网、当当网等电子商务大企业都相继接入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支付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微信支付推出之后主要有三种支付方式分别是公众账号支付、扫二维码支付、App支付。

公众账号支付:用户在微信中关注商家的公众账号,在商家的公众号总选择自己喜爱的商品,提交订单,在商家的公众账号内完成支付,如关注小米手机的公众账号就能在购买小米手机。

扫二维码支付:扫二维码支付分为线下扫码支付和线上扫码支付,线下扫码支付是指用户在线下选中某些商品之后,会有生成一个支付的二维码,用户只需要在扫描二维码,在手机终端确认支付,就可以完成整个支付的过程,如上品折扣百货。线上扫码支付是指接入微信支付的上商家在支付时,在PC端上生成一个二维码,用户只需要扫描PC端的二维码跳转至微信支付的交易页面,完成交易流程。扫二维码支付方式的出现大大简化了移动支付的操作,但同时也遭到了央行对其安全性提出质疑,并且勒令所有支付平台暂时停止使用二维码支付。 App支付:App支付即第三方应用商城支付,电商平台只需接入微信支付,用户在其平台进行网络交易可以调用微信支付来完成交易,用户在第三方应用中选择商品和服务,选择微信支付完成支付的过程。

第二节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本文主要研究微信支付的风险管控,对微信支付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概括,并提出控制、规避风险的具体措施,从而对移动支付及其风险管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大量的移动支付理论、风险理论和相关概念的文献进行收集、归纳、分析,作为研究的基础依据,此外还需微信支付用户、交易量等数据、微信所属公司发展概况等。

2、.案例分析法。对微信支付以及相关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微信在支付行业内的竞争地位。

3、比较分析法。将国内移动支付行业的风险管控现状国外行业监管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支付行业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节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关于移动支付的风险管控理论研究相对较少,而关于风险管控理论的研究相对比较丰富,以下分别对移动支付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国内外现状做一简单介绍:

(一)移动支付理论研究情况

移动支付也被称之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产品或者服务进行账户支付的一种服务形式。个人或者单位通过互联网设备、移动设备或者近距离传感设备以间接的方式,或者直接的方式向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从而产生资金转移行为或者货币支付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互联网与终端设备相连接,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货币转移、缴费等多项金融业务。

移动支付包括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两种形式,其中,远程支付是指通过指令的方式(如手机支付、电话银行支付或者网上银行支付等)形式借助支付工具(如汇款、转账、快递)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上视频、掌中充值等均属于远程支付。近程支付则是利用手机刷卡的形式进行购物、打车等日常消费,较为方便、快捷,符合现代都市人的消费观念。移动支付可以采用手机短信、无线应用协议或者无线语音业务增值服务的方式进行支付,不论采取那一种形式,都与金融互联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目前支付标准不统一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移动支付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主要是银联和中国移动两大

阵营在比赛。数据研究公司IDC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强大的数据意味着,今后几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将呈现持续走强趋势。

冯伟涛、韩李枚(2008)指出移动支付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随着3G时代的到来, 移动支付将成为移动商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 由银行、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第三方)、商家和用户构成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已具雏形。

陈辉(2010)认为金融移动支付标准正式成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终端提供商、移动运营商、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等都加大了移动支付的发展力度,积极拓展移动支付市场,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增长。移动支付作为现在社会全新的电子支付方式在促进电子商务零售市场发展、拓展金融支付服务的深度以及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支付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刘丹、房宪鹏(2009)认为移动支付是现在社会最主要的电子交易支付模式,并且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前进而创新,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移动支付对于客户具备方便、快捷、安全、保密等特点,因此伴随着移动终端用户的不断增加,移动支付在未来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风险管控理论

早在19世纪,西方古典经济学派就提出了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是经营活动的副产品,经营者的收入是其在经营活动中承担风险的报酬。

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风险定义为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并指出风险衡量标准的后果和可能性。随后的学者研究风险概念不仅包含了未来结果朝不利方向变动的可能性,即风险损失,而且将未来结果超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变动都包括在内。2002年英国风险管理协会共同发布了风险管理标准,将风险定义为事件及其后果的可能性的结合,既关注风险的消极面,也关注风险的积极面。

由于客观需求的推动,风险研究首先出现于保险业,进而扩展到银行业、证券业等金融领域。风险管控最早由美国学者在1930年美国管理协会一次关于保险问题的会议上提出,英国经济学家莫伯瑞和布兰查德在1955年出版的《保险论》中首次对风险管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1964年,美国风险管控专家威廉姆

斯将风险管控定义为: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明确提出了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中国理论界的普遍认识是将风险管控看作为各经济主体通过风险识别、度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措施防范控制风险,用合理经济的手段综合处理风险,以最大限度实现保障的科学管理过程。

(三)国内外移动支付风险管控现状

在对国外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发展的基础理论上,张洪伟(2013)提出早在2000年互联网支付刚刚起步的时候,美国、澳大利亚及欧盟就关注网上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以及监管问题,尽管互联网支付形式与传统支付业务存在差异,但互联网支付的本质仍是支付,支付渠道或支付工具的改变不会导致已有的风险控制与监管体制失灵。因此,欧美等第三方国家的传统支付监管方式与第三方支付监管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互联网用户群体较为庞大,支付方式也具备创新性与特殊性,因此欧美等国家的第三方监管部门对待移动支付也较为谨慎,在要求创新,强化监管的同时,也额外针对客户权益保护进行均衡处理。澳大利亚与美国等国家针对第三方移动支付运用商的监管机制较为成熟,有着明确的法律法规;而欧盟的货币一体化起步较晚,监管制度虽然处于不断变换的过程中,但是却依旧保持着明确的监管制度,将具体的法律流程进行贯彻时候死,总体而言,风险管控较为成熟。

而国内对移动支付风险管控的研究则需要进一步加强,2005 年1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我国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六大举措。2005年4 月1 日我国实施《电子签名法》,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蒋银科、肖毅、聂笑一(2014)认为,微信支付是终究还是属于电子支付,而在我国关于电子支付的法律并不成熟,当前我国仅有一部涉及电子金融行业的《电子签名法》在维系互联网及移动支付领域的信息安全与金融安全。这个情况导致一旦消费者因电子交易而出现的钱财纠纷都难以解决,缺乏统一规范的电子支付法律法规,不能良好的执行相关条例内容的原因,因此也导致消费者在移动支付过程中不能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移动支付过程中,消费者经常会因为金

融诈骗或者遭遇支付障碍而产生的案件,但是却通常因为取证难、立案难、诉讼难等若干司法与执法环节的缺失也会导致消费者对于电子支付的谨慎使用,这对电子支付的发展不利,对微信支付的发展更不利。微信支付拥有央行发布的基金支付牌照,背后又有腾讯公司的技术、资金的支持,但是微信支付是由民营企业创建,在信用方面远不如国家支持的银行及电子支付经验更加丰富的企业。

因此,应尽快建立电子支付的法律框架,明确有关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法地位,明确其开办资质、资本管理、风险控制及交易中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移动支付及风险管控理论

第一节移动支付理论

1、移动支付概述

移动支付也被称之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产品或者服务进行账户支付的一种服务形式。个人或者单位通过互联网设备、移动设备或者近距离传感设备以间接的方式,或者直接的方式向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从而产生资金转移行为或者货币支付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互联网与终端设备相连接,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货币转移、缴费等多项金融业务、移动支付包括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两种形式,其中,远程支付是指通过指令的方式(如手机支付、电话银行支付或者网上银行支付等)形式借助支付工具(如汇款、转账、快递)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上视频、掌中充值等均属于远程支付。近程支付则是利用手机刷卡的形式进行购物、打车等日常消费,较为方便、快捷,符合现代都市人的消费观念。移动支付可以采用手机短信、无线应用协议或者无线语音业务增值服务的方式进行支付,不论采取那一种形式,都与金融互联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移动支付的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主要由移动运营商、银行、移动设备提供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商家以及用户构成,因此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才可以在获得各自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共赢。

首先,移动运营商是连接金融机构、服务提供商、商家以及用户的重要通道,主要功能为移动支付搭建通信渠道,搭建移动支付平台

其次,银行掌握巨大的用户资源,并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通过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绑定,为移动支付平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支付体系。

第三,移动设备提供商为移动支付平台提供设备服务,满足用户实现移动支付的终端要求,解决移动支付过程中的业务问题。

第四,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沟通的桥梁,充当第三方独立支付方,具备协调与整合能力,为用户提供市场反应效果良好且适合的移动支付服务。

第五,商家在移动支付中通过便捷的移动支付终端,减少支付的复杂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扩大移动支付的适用范围,具备从属性。

第六,用户是移动支付服务的最终使用者,其对移动支付的爱好与接受程度均是决定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因素。

3、移动支付典型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支付当前的经典商业模式主要被分为以下三种:

首先,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中,移动运营商是唯一能够为产业链提供业务支持的机构,产业链关系较为简单,没有金融机构的参与。移动运营商不仅是移动支付账户的管理者,也是移动支付业务数据的网络传输提供者。移动运营商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账户管理,首先,开设一个单独的账户作为移动支付款项结算的部分,用户需要在账户中存入一定进入的现金才可以进行使用;其次,将移动支付款项直接打入电信账单中才可以进行使用在该商业模式中,移动运营商掌握据对的独立权与控制权,但是却具备四点不足,首先,传统支付业务金融机构与商家之间的资费账单结算时间为24小时之内,也就是一天,但是移动运营商的账单结算周期一般为一个月,这种长时间的结算周期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时间较长;其次,由于移动运营商自身涉及金融类业务需要受到严格的政府管制,因此只能够经营与移动通讯业务有关的支付业务;第三,由于移动运营商缺乏处理风险的防范能力,缺少运作和管理金融类业务的经验,因此支付额度受到较大的限制,在当前只能开展一些额的较小的移动支付业务。第四,移动运营商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与责任,容易与国家的金融政策产生冲突。

其次,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简单的利用通信设备与银行专线进行连接,将手机账号与用户账号相互绑定,用户在进行消费过程中只需

要利用自己的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就可以完成交易支付。在这个过程中,移动互联网仅为用户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并参与到整个信息交易过程中,而金融机构则是为用户提供整套的资金支付途径。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商业模式,银行需要为用户的资金账号则全部责任,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在我国很多大型银行都独立垄断了手机银行业务,避免风险的产生。但是,该商业模式也具备一定的缺点,那就是移动支付业务在不同的银行之间具备独立性,不能相互联系,具备极大的不便捷性,浪费了业务资源。并且,不同的银行之间的移动支付业务也各不相同,客户只有一个手机,那么就只能在一个时间段采用一个银行的移动支付业务。对于用户而言,这种霸王条款,不仅具备约束性,更有着极大的不便捷性,会造成各类不公平竞争现象的产生。

第三,以第三方机构为主的商业模式。在我国主要是由掌上通公司、泰康公司、联动优势公司以及金中华公司主宰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大部分商户都体现出了移动支付性,这种运营方式也是对传统支付形式的一种补充。以第三方机构为主的商业模式,不仅将移动运营商、用户与金融机构进行串联,更可以增加用户交易过程中的便捷性与高效性,弥补了传统支付业务的缺陷,实现了以金融机构为主,各银行之间用户信息共享的规模性效应。但是,这种商业模式对第三方具备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第三方机构具备相对应的科研能力,还需要掌握较强的经济水平与技术条件,承担来自移动运营商、用户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处理压力。

4、移动支付发展的新特性

面对互联网金融高度发展的今天,移动支付发展也具备了全新的属性,2014-2015年成为移动支付发展具备挑战的一年,加强了支付手段、市场比例以及安全性的保证。

首先,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的选择更加理性。在2014的全国移动支付使用客户中,女性占据55%的使用比例,如利用移动支付进行网购;而使用移动支付用户的年龄也从25-30岁扩大到了23-35岁之间,人数的增加刺激了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的选择。在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的用户中,30%选择电脑支付,70%选择手机支付;远远高于2013年的45%选择电脑支付,55%选择手机支付。就目前,随着国内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移动工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选

择,不论是工作、家庭生活还是消费购物,手机都成为现代消费的主体。因此,基于这个角度分析,第三方支付工具在手机客户端上进行应用推广,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消费者经过数年的消费习惯,也逐渐养成了利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消费的习惯,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的选择方面也更加理性、成熟,各种体验效果较差的APP也逐渐从手机客户端消失,证明了消费者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的选择中更加冷静、成熟。

其次,移动支付方式形成多样化发展趋势。现如今,各类全新的移动支付手段逐渐展现在消费者的眼前,并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除了传统电脑客户端支付方式外,还增加了全新的支付手段,如近场支付、声波支付、AA支付、二维码扫描支付等。与此同时,现代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手段的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支付手段的体现效果,因此移动支付方式的客户体验性也成为客户选择使用的关键,如安装的便捷性、系统的稳定性与流畅性等都是客户所需要的。虽然这些支付方式的使用频率在逐渐提高,也逐渐被用户所了解,但是随着科技的逐渐发展,各类全新的支付方式也会迎来全新的发展空间。

第三,移动支付更加注重安全性与便捷性。现在各类诈骗手段汇集,科技在提升,各类与金融有关的安全保障也成为移动支付所重点关注的话题。用户希望可以再移动支付风险中获得更多更加安全的保障措施。比如,账号挂失时可以提供更多的便利、账号异常变动时可以提供信息提醒等;在安全保障的同时,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也成为安全需求的保障。移动支付在安全与便捷性的基础上,更加增强了针对安全性的保护措施与便捷性的管理措施,为消费者的使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管理空间。

5、作为国内代表性产品的微信支付

作为国内近几年流行的移动支付手段,除了支付宝、Paypal之外,微信支付成为当下移动支付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微信产生于2013年8月5日,与微信5.0同期推出,成为以腾讯用户为主,与财付通、微信联合推出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过程中,仅需要在微信中关联相应的银行卡,并完成银行卡的身份验证,那么就可以直接对所需要购买的产品与服务进行微信支付购买。支付时不需要进行任何刷卡步骤,仅需要在手机上输入支付密码,那么就可以完成整个支付过程与购买过程。改变了传统网络消费购买途径需要打通线上、

线下的障碍,使整个电子交易流程变得简单、便捷。

在移动支付手段中,微信支付可以实现公众号支付、二维码到秒支付、移动应用支付、刷卡支付以及红包支付。将支付场景实现多元化的交易形式。微信支付离用户更近,在没有明显差异体验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定位,谁离用户近,那么谁就会成为用户支付的入口,避免了传统用户支付交易需要通过PC版的电子钱包,不再属于传统的移动支付模式。因此,自微信支付推出以后,微信支付的活跃性与用户的高推崇性加速了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并且利用AA收款、信用卡还款、微信红包、滴滴打车、Q币充值、理财通等功能服务,使移动支付用户得到大幅度提升,不在依托于腾讯用户群体,而是逐渐扩大了近7亿的微信用户群体,这也对支付宝、PayPal等其他移动支付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第二节风险管控理论

1、风险识别的依据和方法

(1)风险识别的依据

首先,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是规划和设计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定义了风险管理的行动方式与方案,对风险进行管理。如如何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量化以及风险应对的规划。

其次,风险规划。风险规划主要包括目标、任务、进度、范围、计划等对风险的规划识别值。在进行风险规划过程中需要考到国家政策,并依据政策实施规划。

第三,历史资料。风险所需要收集的资料可以使历史资料,也可以使通过信息渠道获得的文献资料。将一系列的资料进行汇总,从而对识别风险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四,风险种类。风险分为很多种,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质量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不同的风险具备不同的特征,因此需要掌握不同风险的特征。

第五,制约因素与假设条件。风险识别中的各种依据都是依托于假设条件,并在众多制约因素中选择最有可能成立的条件,然后对其进行审查,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

(2)风险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

用。

首先,检查表。综合运用记录和整理风险监测数据,将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进行排列,共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核对。内容包括检测范围、结果、进度、融资、成本等。

其次,集思广益法。通过一个自由无批评的议会环境,与众多人进行沟通,畅所欲言,在发言过程中不进行批判性的言论、不进行讨论,从而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风险识别的有效率。

第三,专家调查法。将所要预测的风险问题向专家咨询,然后通过汇集、整理后反馈给专家,然后再次征求专家的意见,直至稳定。这种方法应用于风险识别中具备可靠性。

第四,情景分析法。通过数字、图标等工具,对可能发生的某种风险问题进行描绘,从而识别可能引发风险的关键因素,注重风险发生的条件与因素。

第五,环境分析法。综合风险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从而对风险的发生有一个准确的判断。环境分析法分析形式简单,但是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2、风险识别流程及管控要点

(1)风险识别流程

风险识别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识别风险。识别风险就是在中可能发生风险前将风险进行识别并定位风险的存在,其具体包括,的潜在的风险、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以及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由风险管理小组定期,或在制定计划或修订计划阶段负责执行。识别风险常用的方法为头脑风暴法、经验法以及情景分析法。识别风险的结果为风险清单以及风险的征兆。识别风险的任务就在于将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对风险的后果进行科学鉴定与评估。识别风险的过程是通过不断的分析,将不同的风险因素进行分解,然后将较为复杂的事物分解成为具备关联性的可行性因素,从而找出其中具备反向思维的风险,并对其进行风险识别。在识别风险时也需要将一个综合性的风险逐步分解成为具备多个风险意识的问题,再进一步分析找出形成风险的影响因素。

其次,风险度量。度量风险就是对已经识别出的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价,确定

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与后果,并根据自身的准则确定风险事件的等级,做出总体评估。度量风险的任务是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和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做出定量的估计或做出这新情况的统计分布描述。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即存在着会出现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第三,应对风险。应对风险主要是对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法,通过对风险识别、估价以及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进行综合思考,可能得到风险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与危害程度,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的危险等级,从而决定采取什么的措施可以及时的对风险进行控制。经过风险识别和度量确定出的风险一般会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整体风险超出了组织或用户能够接受的水平;其二是整体风险在组织或用户可接受的水平之内。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各自可以有一系列的应对风险措施。对于第一种情况,在整体风险超出组织或用户能够接受的水平时,组织或用户至少有两种基本的应对措施可以选择:其一是当整体风险超出可接受水平很高时,由于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完全避免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所以应该立即停止或取消项日;其二是当整体风险超出可接受水平不多时,由于通过主观努力和采取措施能够避免或消减风险损失,所以应该制定各种各样的应对风险措施,并通过开展风险控制落实这些措施,从而避免或消减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第四,控制风险。控制风险就是通过对风险识别、度量和应对全过程的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实际上控制风险是进展和环境的综合,其可以及时的针对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及时的进行反馈,根据风险对的影响程度,重新进行识别、度量、应对,控制的同时还需要针对每件风险事件制定成败标准和判据。

(2)管控要点

首先,危险性。历年来重大的金融危机都是由于风险导致,因此风险的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客观性。移动支付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只能进行控制和降低,不能消灭。从某种意义进行分析,不管是风险的高或者低,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移动支付作为其中的调配者只能对风险进行控制,降低其发生的概率,不能对其进行消除。

第三,不确定性。由于经济活动具备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经济市场中的企业也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任何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都会导致企业对银行的正常还贷,期间包括市场供需变化、政策调整、金融危机、自然灾害、信息不对称等风险。

第四,可控性。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其不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移动支付的风险中也客观存在,但是其具备可控制性。

第三章移动支付风险因素分析及管控

第一节移动支付风险管控域外经验概述

1、美国移动支付风险管控

首先,法律定位与监管原则。美国移动风险管控策略中将第三方支付平台定义为货币服务机构,但其不属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属于现代银行业货币服务监督制度的延伸,可以对货币转移业务进行监管。在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监管的过程中,都需要奉行审慎监管、最低限度、权力分散以及过程监管的原则,既需要鼓励创新,有需要适度监管,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监管部门与监管体制。美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管理部门包括商业监督管理机构、消费者信贷监督管理机构以及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等。联邦层面的移动支付管理机构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局、财政部货币监理署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多个监督管理机构。其中,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部门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该机构的用户滞留金需要存在在银行设立的无息账户中,这些银行则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被保险人,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存款延伸保险实现用户以及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的监管。而其他监管部门则可以通过双线的监督管理体制对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进行监管,从而实现权力分散和相互制约的目的。

第三,监督立法与监管依据。在件管理法方面,美国现有法律中很少有针对监管所设置的条例,因此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步,律法方面也逐渐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如《金融服务现代法》就是针对电子商务实施的对子限度原则,并禁止联邦政府与各级政府对电子商务实施歧视性税收以及多重征税的政策,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界定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实行功能性监管等。

第四,监管措施与监管手段。美国对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进行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以及技术风险方面实施风险管控,并要求移动支付的后台业务

逻辑与用户行为需要进行安全进风险监控,而不是将风险转嫁给用户。

2、英国移动支付风险管控

随着移动支付的应用于逐渐普及,安全的可靠性与反洗钱逐渐成为解决商用技术与方案的最佳衡量因素。英国的传统业务已经基本完善,而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问题是现在很多英国银行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难点。首先,移动支付的安全风险管控。英国银行对消费者都会定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从而促进金融机构的服务发展,并尽一切可能减少黑客入侵客户移动支付营养程度的可能。如果在客户使用期间出现了诈骗系统而银行未能及时检测,那么银行则需要承担全部责任,减少客户的风险损失。其次,移动支付的商户风险管控。英国银行长期关注于银行联名卡,并将其作为用户消费的关键首选。但是,随着移动支付手段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商户希望移动银行成为消费者消费的主要渠道,并以此享受到更多的服务。英国银行也针对其进行了信息应用程序的加强,为商户与用户提供多元化的风险分析渠道,保证商户与用户的资金安全。

3、澳大利亚移动支付风险管控

首先,移动支付管理具备健全的操作环境。澳大利亚具备独特的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该管理局不仅可以针对移动支付的环境进行完善,更可以令第三方机构、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之间达成相互操作的协议。在澳大利亚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的管理下,用户进行移动消费的生活更加便捷,多种不同的支付形式也满足了公民的日常生活,有益于移动支付多元化的发展。

其次,澳大利亚健全的移动支付法规标准。澳大利亚在移动支付方面具备健全的法律法规,并将传统的互联网支付模式进行有效改善,政府也会对移动支付模式进行监管。澳大利亚针对第三方移动支付运用商的监管机制较为成熟,有着明确的法律法规,虽然由于货币一体化起步较晚,监管制度虽然处于不断变换的过程中,但是却依旧保持着明确的监管制度,将具体的法律流程进行贯彻时候死,总体而言,风险管控较为成熟。

4、德国移动支付风险管控

德国移动支付在杂货店、超市以及公共交通中使用的最为频繁,但是想票务支付、乘车等依旧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对移动支付的各类附加功能有着较高的期待,而移动支付提供的快捷体验,也令德国用户爱不释手。首先,移动支

付的响应风险管控。德国银行在进行移动支付过程中认为,消费者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渠道进行电子消费,那么就已经享受到了实时服务,体现到了现代科技的便捷性,因此这也是德国银行移动支付响应能力提升的表现,因此需要重点防范风险的效率,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其次,移动支付的渠道风险管控。德国银行认为,现如今国内外各类移动支付软件层出不穷,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和运营商都需要为移动支付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环境,为移动支付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身体力行为用户的消费源泉保驾护航。

5、日本移动支付风险管控

日本移动支付风险管控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风险管控战略定位合理。移动支付不同于传统的支付方式,他为日本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支付渠道,便捷、省时,作为未来的支付方向,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移动支付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从多元化的角度对移动支付风险提供保障措施。其次,对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管控。日本政府为了用户资金的安全针对本国的移动运营商与信用卡公司进行了控股,令每项业务的推出都需要政府的参与,以此保证用户的资金安全。

6、香港移动支付风险管控

香港经济发达,但是资源、市场有限,不能与内地相比,因此在移动支付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危机。香港政府对移动支付政策的介入。香港政府针对移动支付进行了全新定义,虽然允许移动市场创造新的市场机遇,但是却没有进行合理的法规限定,缺乏具体法规的后果就是阻碍暂定竞争者进入市场,造成几家独大的后果。其次,香港移动支付模式消费主张风险较大。香港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其每年流动人口都成倍上涨,消费者在其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支付方式,而移动支付则成为支付的主要方法,并认为移动支付比信用卡、八达通、现金具有更引人注目的价值主张。虽然香港移动网络支持超过9000个公共无线接入点,可以保障全境连接,但是却依旧缺乏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第二节国内移动支付风险管控现状

1、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概述

2014年,国内移动支付迎来新的发展高峰,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集中度更加明显,支付宝、财付通两家企业占据了93.4%的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的市

场份额为82.8%,财付通的市场份额为10.6%。在移动支付时代,不同于传统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是,同时拥有庞大用户群和应用场景的互联网企业掌握了绝对的市场份额优势。与此同时,随着智能终端和4G网络在各地区全方位普及,我国超7.3亿城镇人口和超6.3亿农村人口将陆续享受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预计2015年移动支付行业在我国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的渗透率会更加快速增长

(1)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猛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移动互联网远程支付、O2O 电子商务支付以及近场支付。目前,我们大部分处在第一第二阶段。根据央行最新发布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猛。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333.33亿笔,金额1404.6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8%和30.65%。移动支付业务45.24亿笔,金额22.5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0.25%和134.30%,移动支付占电子支付比例提升至1.6%。尤为令人瞩目的是,移动支付渗透率大幅提升,由2013年的0.9%,提升至2014年的1.6%。随着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芯片制造、卡片生产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企业,将迎来新发展机遇。相比于2013年,2014年的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在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而交易金额的提升,意味着移动支付使用的人群范围正逐渐扩大。(2)市场参与主体涵盖面广,数量不断增加

现代金融服务领域中,移动支付是重要的发展对象。移动支付不仅方便、快捷,更可以减少国内金融的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缓解了银行实体柜台的业务压力,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就2014年而言,国内各商业银行均已陆续推出了以移动支付为主的手机银行、短信银行与手机WAP支付等多种移动金融服务。与此同时,部分银行更是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与中国银联等,推出了各类移动近场支付产品和服务。在2014年,国内使用最多的移动支付方式,主要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远程支付,指通过移动网络,利用短信、GPRS等空中接口,和后台支付系统建立连接,实现各种转账、消费等支付功能的支付方式;近场支付,指通过具有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移动终端实现信息交互,进行货币资金转移的支付方式,也就是通过NFC等技术实现支付。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共有41家支付机构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业务许

可证》,允许从事移动支付业务,移动交易市场参与主体数量的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空间。

(3)客户应用基础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逐渐提升,国内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也在稳步增长,为移动支付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客户应用基础。截止到2014年底,国内手机用户超过了13.5亿,3G用数量超过4.6亿,4G 用户突破2.3亿;移动支付高效的业务手段与便捷的服务模式与相对低廉的交易费用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截止到2014年,国内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客户数量约为9.57亿个,同比增长91%;国内移动支付机构手机进场支付客户约为2987.98万个,支付机构移动近场支付的特约商户数量为498743户。

(4)金融移动支付国家标准顺利制定

移动支付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与发布,进一步降低了移动支付行业所潜在的政策风险,能够有效满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技术需求,有利于增强我国移动支付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风险防范能力,为行业内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奠定良好的基础。

2、国内移动支付风险管控的发展

3、国内移动支付风险管控相关法律及其他规定梳理

4、国内移动支付风险管控的不足

第三节移动支付关键风险因素分析

1、技术风险因素分析

2、支付流程风险因素分析

3、信用违约风险因素分析

第四章微信支付的流程与风险点的特征分析

第一节微信支付商业模式分析

第二节微信支付发展的SWOT分析

第三节微信支付的常见应用领域识别及分析

第四节基于不同支付渠道的政策和法律风险

1、公众账号支付

2、扫二维码支付

3、App支付

4、其他新型支付渠道

第五节微信支付的关键风险因素分析及管控措施

1、技术风险因素分析

2、支付流程风险因素分析

3、信用违约风险因素分析

第五章移动支付风险管控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管控不同移动支付风险的措施

第二节微信支付风险管控的启示

第三节对移动支付风险管控的若干建议

移动支付影响对生活方面

在移动支付高速发展的今天,用户普遍使用选择使用手机客户端进行支付,来进行一系列的生活活动。分析表明,用户选择移动支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要素,分别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支付流程方便快捷、支持的银行卡比较多、可支付的应用种类比较多、支付方式多种多样。 接下来主要通过以移动支付软件为手段,而衍生出的一系列相关活动来说明移动支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付款 朋友聚会,AA制付费是一种很常见的模式,通常都是服务员报出消费金额,然后大家一起掏包数零钱,整个场面极度混乱…… 在移动支付诞生之后,但是现在通过移动支付完全可以一个人付款,然后其他的人用移动支付转账给付款人的方式,既避免了数零钱的麻烦,也让整个支付过程变得像聊天一样简单轻松。 (衣食住行娱乐电子红包理财)(按照这样的顺序制作PPT) 衣 对于女生来说,逛街是一种天性,但是逛街却未必一定要买东西,因为对她们来说,更多的是在享受挑挑拣拣的过程。 而自从有了网络购物之后,女生纷纷将逛实体店改成了逛网店的方式,因为实体店再怎么好,受限于现实的条件,总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产品都展示出来,而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的逛下去。但是网店就不同了,只需要点点鼠

标,刷刷网页,就有数万种同类型的商品可供选择,极大的满足了女人逛街的欲望。而由此互联网移动支付也就应运而生了。 太平鸟服饰双11销售额总计3.83亿元 优衣库连续第二年蝉联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服装类销售冠军,同时在全品类排名中,今年更由去年的第五名升至第四,整体销售额翻倍,突破6亿元。 2015年双十一期间,天猫服饰商家涌现近20个“亿元户”。除了国际品牌耐克、NEWBALANCE、优衣库、Gap等榜上有名,本土的拉夏贝尔、杰克琼斯、太平鸟、森马、海澜之家、韩都衣舍等品牌的官方旗舰店销售额也均破亿元。 淘品牌在网购热下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如今线下品牌誓要把失去的消费者“抢”回来。据记者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在天猫服饰频道,发现有超过一半的份额的店铺是原来线下开店服饰品牌。 分析人士指出,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让不少服饰类商家的销售额骤然下降。O2O无疑已成为传统类服饰业商家最后的救命稻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移动支付的快捷方便一方面促使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由线下渐渐转为线上,同时这一方式的改变又作用于这个行业,产生巨大的变化。

以微信支付为例,探讨移动支付的风险管控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近些年,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推动下,金融与互联网不断相互渗透和融合,支付手段创新层出不穷,其中,尤其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表现最为抢眼,并已经成为支付市场的业务增长点。 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快速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服务,根本性地改变支付清算传统模式,甚至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应用已经从网上购物、公共事业缴费等传统领域,逐步渗透到航空旅游、教育、基金理财、保险、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行业或领域。与此同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移动支付也发展迅猛。 2012年,以“金融移动支付标准正式确立”为重要标志事件,被业界认定为移动支付发展的“新元年”,移动支付、支付机构、电信运营商和终端提供商等各路大军均加大投入力度,争抢和拓展移动支付市场。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3》相关数据,去年银行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192亿笔,总金额为8.23万亿元;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04.56亿笔,金额6.89万亿元。移动支付方面,2012年,银行共处理移动电话支付业务5.35亿笔,金额2.31万亿元,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1.13亿笔,金额仅为1811.94亿元。随着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技术和社交网络融合趋势不断加强,互联网支付行业的发展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庞大的用户数量、通信技术逐步成熟等有利条件也使得移动支付市场在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移动市场交易规模达14 205.8 亿元,环比增长26.7%,同比增长50.8%。该数据显示,全球移动支付市场现如今已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移动支付模式之所有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移动支付不仅成本低、使用方便,跨越幅度较大,更是因为移动支付的内容多样、方式便捷,可以随着科技的前进一同发展,而客观环境的支持与政策的辅助也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壮大铺平了道路。 随着移动支付已逐渐成为网络支付的主流方式,微信支付作为最新及最具潜力的支付方式之一脱颖而出。自2013年8月份推出之后,依靠着移动互联网

移动支付中存在的风险

移动支付APP的网络交易风险 1 第三方支付的主要风险 1.1 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主要是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的,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和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机构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二是由于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律法规缺位,致使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被叫停或者面临更加严格监管而遭受的风险。前一种风险主要是强调第三方支付机构因为各种自身原因主导性地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而遭受的经济或声誉的损失,后一种风险则强调因支付监管法律缺位使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被关闭或整顿的风险。合规风险的性质通常较为严重,造成的损失也较大,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所面临的最基础性的风险。 随着第三方支付在我国发展壮大,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相继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界定为非金融机构,并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监管,同时国家开始通过颁发牌照的方式来规范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为了更加规范每类业务的具体运作,中国人民银行针对预付卡、移动支付业务、客户备付金存管等又先后出台了具体管理办法,主要有《支付机构预付卡管理办法》、《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随着国家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重视以及监管的逐步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运作时必须首先保证合规守法,否则会给机构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第三方支付面临的最大合规风险是由于监管法律法规缺位或不到位,致使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可能被叫停或者面临更加严格监管的风险。通常而言,国家是在第三方支付某项业务发展过于迅速并出现相应问题时推出相关管理办法加以规范。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创新类业务可能随时受到监管的约束。例如,今年3月初,支付宝和财付通与中信银行合作拟推出虚拟信用卡,但是13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这项通知的推出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限制了相关服务,其股价也受到不小的影响。又如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支付机构转入资金不得向银

移动支付的风险分析与安全策略

栏目编辑:梁春丽 E-mail:lianglizi505@https://www.360docs.net/doc/2a3246379.html, 实务 支付清算 722010年第10期 FINANCIAL COMPUTER OF HUANAN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支付业务、支付工具不断创新,电子支付发展迅猛。近年来,移动支付的发展在我国也逐渐加快。移动支付在带给客户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也对银行业信息安全和银行监管工作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本文阐述了移动支付的概念,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移动支付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移动支付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建议。 一、移动支付概述 移动支付是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资金转移,在移动中实现支付。更准确地说,我们可以将移动支付定义为:以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为工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资金由支付方转移到受付方。一般来说,移动支付是以IC卡、数字签名技术为安全保障,以移动通信网络、银行金融服务系统为依托,实现货币的转移,终端通常为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由于手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手机在移动支付中扮演重要角色。狭义地讲,移动支付也叫手机支付。 移动支付可以根据多个维度进行分类。首先,移动支付可以分为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这是根据支付者和受付者是否在同一地理位置来分类的。现场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完成手机面对面的交易。远程支付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等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发起业务请求,为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付款。 移动支付也可分为大额支付和小额支付。大额支付是指那些对支付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需要通过各种认证手段来确认支付者和受付者的身份,以确保资金安全的支付形式。这种支付形式涉及的金额一般比较高。小额支付是指对于支付的快捷性要求比较高,省略某些安全认证的支付。这种支付形式涉及的金额一般比较低。 移动支付的风险分析与安全策略 ■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郁 红 移动支付根据支付过程中是否事先指定资金去向还可以分为定向支付和非定向支付。 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2000年,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推出了基于STK方式的手机银行业务,这是国内最早的移动支付业务形式。虽然这一业务由于种种原因未取得成功,但它打开了移动通信和金融业务结合的大门,为移动支付铺垫了道路。 随着手机短信业务的不断发展,以短信为基础,基于银行卡支付的移动支付得到发展。2003年,移动支付业务应用逐步提速。2003年8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合资成立北京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手机钱包业务。2009年5月,上海联通推出了可以刷公交卡的手机,用户乘车时可以直接刷手机付费;中国电信推出了基于3G的移动支付业务,用户通过短信、WAP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利用电信账户、支付卡、 银行

[DEMO]支付宝网页支付及微信网页扫码支付

[DEMO] 支付宝网页支付及微信网页扫码支付 DEMO 包含支付宝网页支付以及微信扫码支付功能,相对于手机端支付,完善支付场景,使PC 端与移动端都能实现支付需要。 摘要: DEMO 已经将支付宝及微信支付需要的配置信息独立化,导入,配置,即可使用。 对于各平台应用前置配置要求,接口各参数意义及用途,请参阅:支付宝网页支付官方文档微信扫码支付(模式二)官方文档 XPZ 下载: Demo_PCPayment_20180102-114.1.zip (1.04 MB, 下载次数: 1)Note:修复支付宝支付成功页面PaySuccess验签参数SDT 错误 XPZ 下载: Demo_PCPaymen-t114.2.zip (1.04 MB, 下载次数: 1)另:此xpz 中使用了支付宝服务端sdk,现只实现了.Net 环境的封装,java 环境之后补充。 说明:

导入xpz,配置数据库连接信息,编译运行。导入module 结构如下:打开访问pcpayment.main.aspx页面

点击“加载配置”按钮可以加载默认配置 按照文档说明配置各参数,点击“保存配置”按钮保存修改 页面下方是用户信息及各用户的支付记录,默认初始化了三个用户用于测试

点击“支付宝支付”按钮,进入支付宝支付页面 默认填入了商品信息及金额,点击页面下方确认支付”按钮进行支付

正常情况下会返回一个form 表单的字符串,及支付宝返回的订单信息 点击“访问上面的返回form 支付”按钮,触发表单中自动提交事件,打开支付宝网页支付页面 完成支付后,将跳转到支付成功页面

不得不防范的移动支付五大风险!

不得不防范的移动支付五大风险! 今天,2017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发布,对移动支付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50岁以上被骗多20岁以下损失大 移动支付主要包括扫码支付、闪付和转账支付三种。通过对全国34个城市,超过10万人的调查发现,移动支付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它的安全性也需要格外注意。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介绍,2017年的调查,遭遇欺诈的人群当中,如果以10个人计算的话,遭遇欺诈的人数大概在2到3个人,2016年同期的数据时3到4个人。 调查显示,超过9成的人都用过移动支付,而其中用得最普遍的是扫码支付。调查还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中,遭遇过网络诈骗的比例高达59%。而且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遭遇诈骗后,向银行挂失并报警的比例不足3成,因此他们遭遇损失的比例也最高。让人意外的是,在遭遇网络诈骗的群体中,20岁以下遭遇大额损失的比例是27%,在所有年龄段中排第一,比总体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20岁左右的人群,对于技术和安全的操作方式方面关注度偏低,在使用网络应用类账户时,信息泄露发生的概率也是比其他人群高的。在遭遇诈骗受损金额方面,损失5000元以上的占比9%,损失在500-5000元之间的占比21%,而70%的人损失金额都在500元以内。

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下载融360app。 移动支付需防5大风险 在调查中发现,有超过6成的受访者使用手机时,存在着种种不安全行为,对个人信息和支付账户产生了安全威胁。生活中大家都有很多不好的习惯,首先就是随意扫码。有49%的被访者遇到有优惠或者促销的二维码,都会扫一扫。 还有一个很多人都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删除手机应用APP时不解除银行卡绑定,这个占比也高达49%。此外,上网时会如实填写各类支付信息,占比44%;看有链接的短信或邮件,占比39%;安装跳出来的不明文件,占比39%。调查还显示,不少支付产品为了优化客户体验而简化了交易环节的验证,而这往往是产生移动支付风险的重要源头。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说,日常当中很多持卡人,在网购过程当中泄露了自己的一些个人信息,犯罪分子利用了持卡人相应的信息,去注册和开通相应的服务,所以在这个环节当中,很多损失都是在新的电商网站开通用户所产生的损失。中国银联建议,使用移动支付时,最好绑定的是一张小额的银行卡,以防账户被盗产生风险。一旦发生风险,要及时向银行挂失。目前春运火车票、机票也正在发售中,使用移动支付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购票的时候尽量选择大型的电商或者官方网站去订购,如果发生了有疑似的可疑交易,可以向银行去申报,银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去帮助持卡人减少损失。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与防范策略.doc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与防范策略 时间:2009-10-30 作者:信息发布 一、引言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某种服务,以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本文研究的移动支付,特指使用手机为终端的移动支付。 根据支付金额的大小,可以将移动支付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小额支付业务是指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建立预存费用的账户,用户通过移动通信平台发出划账指令代缴费用;大额支付是指把用户银行账户和手机号码进行捆绑,用户通过多种方式对与手机捆绑的银行卡进行交易操作。 20世纪90年代初移动支付业务在美国就已经出现,此后,在日本和韩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如移动钱包、移动信用卡的正式商用都最早出现在日本和韩国,现在日、韩两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移动支付领域的领跑者,如SK Telecom(STK)等。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电信运营商、银行及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火力推动下,移动支付业务迅速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欧美一些国家的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就已经开始研发有关移动支付的一些技术,并进行了相关的推广。目前,在全球手机发展最快的东亚地区,手机支付表现出惊人的增长。可以预言,不久的将来移动支付将会改变消费者行为方式,并且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手机支付代替现金、支票及信用卡支付,将彻底改变移动支付的应用现状,也必将掀起一场支付领域内的革命。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手机不再局限于语音和短信功能,越来越多的数据应用应运而生,各国的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研发部门,越来越关注移动支付的应用。英国市场调研机构“朱尼珀研究”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手机将日益成为现金、信用卡和借记卡的替代物。至2011年,预计全球5200万消费者将采用移动技术为日常消费品和服务付费。今后三年的手机支付额约为118亿美元。 移动支付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发展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关移动支付的研究涉及技术、法律、产业链等多方面的问题。我国移动支付的推动者虽以非金融机构为主,但由于移动支付涉及到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可小视。只有全面认识并防范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才能推动产业链向更加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

移动支付安全及风险防范资料

有调查显示,目前每5位中国人中即有4人担心手机网络犯罪。手机从事活动主要包括在线阅读、访问社交网站、在线购物以及移动支付。以前大家等公交的时候,更多是在一起聊天,现在几乎90%以上的人都是拿着手机做一些娱乐或是工作,有人炒股票,有人刷微博,还有人可能做移动支付的购买,甚至还有做手机银行转帐等等。目前手机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家越来越依赖于手机,就像我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一样。 目前,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其便利性使得其已成为一种潮流,但是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不久前,在中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金融IC卡行业应用与移动支付高峰沙龙会”上银行卡检测中心安全技术部总经理杜磊分享了目前移动支付存在 的风险,已经从技术上如何去防范。 移动支付的安全概述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已成为一种潮流,但是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当然,这些安全隐患和风险未必就代表是安全问题。据安管云开放平台2013年2月的统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机病毒和恶意软件,例如无提示私自发送短信,窃取用户隐私资料,还

有无提示大量流量消耗等问题。”杜磊指出说,“还有一些内置的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大量吞噬着手机流量,这些都我们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各种媒体宣传都在提醒手机用户,手机不是保险箱,通讯录里不要暴露家庭信息,防止一旦手机丢了之后可能会遭到诈骗。实际上不需要手机丢,我们存储在手机上的信息可能早已被恶意软件窃取。一些问卷调查公司来电,能够直呼机主姓名和工作单位,他们是如何获得的?很可能就是手机里面的一些短信信息、文件信息以及通讯录信息被非法窃取了。例如通过短信信息了解一个人的消费习惯、工作状况以及家庭状况,为某些利益链服务。所以说手机本身它没有太多的安全防护,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我们在移动支付里,在手机银行里,把手机作为交易工具的时候,应该默认手机是不安全的,再对整个交易流程进行安全设计和优化,才能保证移动支付以及手机银行交易的安全性。分析移动支付的交易环节,首先是通过手机的终端采集交易数据,例如借助个人支付终端做身份认证,,交易信息传输到移动运营商,再到移动支付后台,在交易的每个节点都要考虑到安全风险。做近场交易的时候会用到受理终端,终端安全和收单系统的安全性也同样要考虑,如果每一个节点的安全性都保证了,再保证整个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安全性,我们说这个过程就是可控的。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流程和技术说明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流程和技术说明

1.1微信支付 1.1.1JSAPI网页支付 JSAPI网页支付即前文说的公众号支付,可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聊天会话中点击页面链接,或者用微信“扫一扫”扫描页面地址二维码在微信中打开商户HTML5页面,在页面内下单完成支付。 1.1.2Native原生支付 Native原生支付即前文说的扫码支付,商户根据微信支付协议格式生成的二维码,用户通过微信“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后即进入付款确认界面,输入密码即完成支付。 1.1.3接入方式 微信支付系统是指完成微信支付流程中涉及的API接口、后台业务处理系统、账务系统、回调通知等系统的总称。 微信支付分为公众号支付,App支付,扫码支付(包括PC 网站),刷卡支付(设备扫描用户手

机) 本项目主要适用扫码支付。接通扫码支付流程: 注册公众 帐号申请微信 认证 申请微信 支付 商户平台 进行验证 在线签署 协议 启动设计 和开发 用户扫描商户展示在各种场景的二维码进行支付。 步骤1:商户根据微信支付的规则,为不同商品生成不同的二维码,展示在各种场景,用于用户扫描购买。 步骤2:用户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后,获取商品支付信息,引导用户完成支付。 步骤(3):用户确认支付,输入支付密码。 步骤(4):支付完成后会提示用户支付成功,商户后台得到支付成功的通知,然后进行发货处理。 开发步骤:

商户后台系统根据微信支付规则链接生成二维码,链接中带固定参数productid(可定义为产品标识或订单号)。用户扫码后,微信支付系统将productid和用户唯一标识(openid)回调商户后台系统(需要设置支付回调URL),商户后台系统根据productid生成支付交易,最后微信支付系统发起用户支付流程。 商户支付回调URL设置指引:进入公众平台-->微信支付-->开发配置-->扫码支付-->修改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9T17:11:57.06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期作者:刘旭东 [导读] 在如今的生活中,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它在电子商务中起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讯的结合,对于电子商务与移动商务都是一次飞跃性的改变,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刘旭东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 摘要:在如今的生活中,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它在电子商务中起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讯的结合,对于电子商务与移动商务都是一次飞跃性的改变,是里程碑式的进步。新颖的移动支付形式方便了商业活动,体现了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商业业务的处理特征,促进了我国商业发展,因此移动支付在电子商业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它的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子商业活动。 关键词:移动支付安全风险措施分析 引言:时代在发展,出现了新颖的移动支付方式,本文介绍这种支付方式在我国的现状,让大家更为全面的了解,指出其存在的风险,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一、移动支付的概念 1.1更多的人将会选择移动支付 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了一种重要的商业活动运行的手段,随着现在4G网络的来临,使得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讯相结合,移动通信网络的更新发展推动了现在移动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截止到2016年年底就有2.82亿多人在使用互联网,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人分别有2.11亿多和13.04亿多。因此在电子商务领域有着潜在的客户这一现象是有目共睹的,也因此造就了它的高速发展,快速的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移动网络支付的最大的特点是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可以实现更好的人性化和个体化的发展,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新颖的支付通道,根据我们的喜好,爱好,需求,去提供一些相应的服务,满足我们的爱好,实现了人性化的发展,使得电子商业成为一种不可取代的商业活动。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根据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用互联网进行消费,移动的支付方式是以手机进行交易,用通讯的设备作为支付工具,是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吸引着更多的人进行这种网络消费,更多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不计空间时间的进行消费、服务。据显示,2017年移动支付业务量保持较快增长,移动支付业务375.52亿笔,金额20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06%和28.80%。它的背后有着重大的商业机遇,这种支付方式有着很大的优点,它简单便捷,服务水平高效,简单易上手,成本比较低,功能比较全,使用者更加多,人性化,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1.2如何进行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的处理直接影响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一般的来说,移动支付的方式是用银行卡与数字的签名技术为安全的技术保障,用电子通讯移动和银行的金融的服务系统作为根基,货币为移动通讯支付,实现了货币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变,它通过移动的电子通信网络将客户的终端连接到银行里面,实现了利用移动的终端界面从而完成各种各样的理财业的服务系统。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移动pc或着是当前显得略有复杂的电子设备系统,因为手机现在被人们广泛的使用,让手机在支付方式上扮演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移动支付就是手机支付。根据支付的交易金额大小,移动支付可以被拆分为小额度的移动支付和大额度的移动支付。在国外,移动支付业务逐渐进入大额度的移动支付阶段。安全性对于大额度的支付更为重要,因为这些都需要绑定银行卡各种有关于金钱信誉的平台,从1999年,我国的移动支付方式才被普及,现在这种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主旋律。 二、移动支付价值链的构造 首先是移动支付的用户,他们使用这种业务,也是支付业务的收益的来源,这是必不可少的根源,其次是厂商,他们开发这种支付业务,进行销售并得到利益,他们是最大的利润受益者。然后就是网络和支付平台的运营商,他们是间接的受益者,通过运营电子移动网络和安全支付平台来获得相应的通信费的收益,服务的手续费,受代理费用,及佣金押金的费用,他们运营商的竞争,提高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更好的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拓展了有价值的商业用户,是移动支付价值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有商业用户,他们积极的开发这种商业,用移动支付方式提供给我们非现金的交易的方式,来增加他们交易的额度,从而谋得商业的利润。最后是一些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中国银联等,他们都给予消费者银行卡和移动的支付服务,让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产生某种消费,增加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赖程度。 在这种移动支付链条的构造中,由于这个移动的运营商想要构建一种安全的支付模式,使他们成为这种电子支付链条中的最高端的运行者,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有着有利的胜利条件;平台的运营商是移动电子运营商的设备的主要的供应商,为我们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与保障,还担任着移动运营商的合作者这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一定的未来环境下,移动运营商作为平台的运营商是未来的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在这样一个统一的品牌下,不断的保持和强化用户资源等对自己有用的一面,共同的发展市场经济。 三移动安全支付风险和防范的措施在这种随时随地的通信工具和开放性通讯的移动支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着潜在的高风险,它依靠于网络电子这些虚拟的产品,容易受到网络病毒非法的袭击与恶意的攻击,因此为了保障移动支付健康的环境,我们需要分析移动支付存在的风险,去制定安全的对策,争取做到移动支付高效率,零风险。 3.1移动支付风险分析。技术的风险,法律的风险,信誉的风险是我国移动支付现在存在的三大主要风险。现在,支付技术的体制还不够完善,存在短信支付密码被破译,短信无法保证实时,身份不能够立刻识别,信用体系不够完善等现象。各种移支付交易的权利义务在法律中的规定也不够明确,没有得到法律更好的保障,比如说,我国的消费者保护法中对于手机银行运行的适用性不确实,消费者用互联网作为媒介而达成协议的有效性也有不确定性,这让移动支付,在用互联网焦虑中,存在着法律上的风险与不确定的保障。因此想要去发展这种移动支付,值得信赖可靠的服务平台尤为重要,我们移动的运营商服务质量要有所提高,金融机构要提供可靠安全的保障,要及时的为客户解决问题,如果客户在访问他的账户或者是资金信息时遭受到了通讯网络故障,而导致其对移动支付服务产生了怀疑,可能引发信誉危机。 3.2移动支付风险防范措施。在技术风险防范方面,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系统的完整性、用户的身份鉴别、灾难恢复性和操作的不可否认性。针对这些问题,必须确保敏感信息进行切实的保护加密;支付网络中要有适当的安全的防范措施如防火墙、侵入窃密检

微信支付VS支付宝 马云马化腾一较高下

诚信中国电商平台微信支付VS支付宝马云马化腾一较高下 腾讯和阿里巴巴都在盯着一项离钱最近的业务———移动支付。 本周,在微信首次举行的合作伙伴沟通大会上,微信产品部助理总经理曾鸣透露,微信支付发展已超出预期。其中,针对证券、保险等需要对支付环节进行定制化的行业,微信团队正在对政策进行研究,将推出针对个别行业的明确解决方案。 同一天,支付宝高调宣布企业入驻支付宝钱包公众服务平台,将一律免除任何认证费等费用。伴随此前PC端费率调整的举动,双方在市场规模急剧扩张的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已是风起云涌。 争夺公众账号资源 昨日,易迅、友宝、中信银行等企业和机构纷纷出现在微信大会的现场,为微信站台,展示了建立与公众平台上的各种可能性,以及微信支付的落地途径。 其中,“每一个公众号都是一个A PP”———出自微信产品部副总经理张颖的这段话成为现场的讨论热点。他透露,微信公众平台开放以来的15个月内,已经有200多万的注册账号,每天保持8千个的增长速度,每天有超过亿次信息交互。 伴随微信支付功能的开通,微信的公众平台成为了线上支付、线下服务连接的载体,从而改变着人与外界的联系。其中,在谈及微信支付时,张颖表示,希望能够与公众账号进行关联,使用户能达到更好体验。“微信支付体验还在不断完善,已经考虑到用户安全问题,

将有更为严格的审核制度。微信支付不只是支付,是支付行为带来的信息触达,社交网络的扭转和对用户的深度关怀。” 而同一天,支付宝钱包官方宣布,企业入驻支付宝钱包公众服务平台将一律免除任何认证费等费用。支付宝钱包会对每一个入驻企业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所有入驻商家均为真实可信的品牌企业。 可见两者都不愿意放弃公众账号载体,并由此展开了围绕其的移动支付的争夺战。 事实上,大佬们早就为竞争做好了准备。此前,马化腾就在公开讲话中透露,支付宝的改变是为了对抗微信。“之后我们再看到(微信)移动支付在最近起来了,现在看到阿里是特别上心,对这个,因为看到他冲得很前,需要移动支付,当然也可能是受了微信支付的刺激,一下子定了这个市场,听说(阿里)是抽调了公司的好手全部扎在无线这块业务上面,要打造几个所谓的门票,所以他的支付宝钱包是跟进的。” 微信支付建立闭环 支付宝不收费,微信同样打出了“永远不打算收费”的招牌。张颖就透露,微信会继续提供公共平台的基础能力,更关注用户体验和行业的繁荣,“在商业上,我们确实没有考虑,微信公众平台是免费的,接下来继续开放的接口也将是免费的。” 张颖在会上透露,目前手机充值、购买电影票、彩票、商品券、收看互联网电视付费节目,图片打印、购买咖啡等功能都已经可以通过微信实现。自从8月5日,微信5.0版本推出微信支付以来,微信正逐步把这一功能开放给第三方,短短两个月,就有易迅、当当、优酷(28.25,-1.80,-5.99%)、蘑菇街、友宝、大众点评等众多企业接入,应用场景日趋丰富。 据微信相关负责人介绍,微信支付可以分为扫码支付、A pp内支付和公众号支付三种。其中,自动售货机运营商友宝与微信的合作是扫码支付,在友宝自动售货机中,每件商品都对应一个二维码,只要用微信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进入了微信支付页面,输入支付密码完成支付后,售货机就会自动弹出商品。 而大众点评与微信的合作模式则是A pp内支付。用户可以在大众点评的手机客户端上直接通过微信支付购买团购券。此外,各种微信公众账号也可以接入支付功能。 不过,微信产品部助理总经理曾鸣表示,因涉及到用户财产安全,微信对于商户的资质、商品和体验都会进行严格审核。由于微信支付刚刚推出,接下来还会明确审核信息、完善流程,因为目前微信支付还不在开放的九大接口之内。 业内人士认为,微信支付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完整闭环,打通了O2O的最后一环。

要防范移动支付的四大风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a3246379.html, 要防范移动支付的四大风险 作者:陈晓华 来源:《财经界·上旬刊》2017年第06期 信息通信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传统金融产业的创新与变革,移动支付是信息通信技术与金融产业融合的重要成果。移动支付是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对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支付的一种方式,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具有“随时、随地、随身”,且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社会影响面广等特点。在我国,目前移动支付在技术标准、运行模式、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风险制约因素,亟须研究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消费者权益,以促进移动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 风险主要在四个方面 移动支付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政策风险、技术风险、金融法律风险、信誉风险四个方面。 首先是政策风险。移动支付作为新兴业务,缺乏行业规范,尤其是准入政策和监管政策。行业中涉及的资源共享、服务质量保证、服务规范等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唯有如此业务才能健康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核心是支付,移动支付相关政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移动支付处于电信增值业务与银行增值业务——中间业务的交叉地带,有着不同的业务类型。国内非银行机构推动移动支付的积极性比银行更高,但移动支付涉及的金融业务必须接受金融监管,这无疑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由此可以看出,政策风险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无法回避的障碍。 其次,技术风险。移动支付技术风险主要是支付的技术安全风险和技术系统风险。技术安全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风险;二是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风险。 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风险是客户对移动支付最为关注的问题,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风险同样值得关注。短信支付密码被破译、实时短信无法保证、身份识别是移动支付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手机仅仅作为通信工具时,密码保护并不重要,但作为支付工具时,丢失手机、密码被攻破、病毒木马等问题都会给用户造成重大损失。

移动支付安全报告

移动支付安全报告 近日,中国银联发布xx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连续第九年跟踪持卡人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为您权威展现支付安全领域的最新动向。 “通过今年的调查,我们看到一些新的趋势,”中国银联支付安全专家王宇总结道:“一是金融支付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支付产品及场景更加丰富,支付更加简单、安全、方便;二是用户因此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快速提高,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三是服务体验不断优化,持卡人支付安全更有保障,自担风险获显著改善。” 本次调查共计收集有效问卷超过9万份,其中年龄以20岁至40岁人群为主,地域分布覆盖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福建等全国31个地区。今年的报告除了继续重点关注持卡人互联网移动支付习惯外,还结合xx年共同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社会热点进行针对性调查分析,旨在为持卡人与相关产业各方带来支付安全领域的趋势指引。 网上消费金额明显上升,高学历人群及年轻女性更爱买买买 报告显示,近半数的受访者月平均网上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较xx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超过四成的20-30岁年轻女性月均消费超过5000元,博士、硕士高学历受访者中也有1/3的人月平均网上消费金额超过5000元,均远高于平均水平。 手机支付全面普及,借贷消费需求表现突出

现在还没用过手机支付,那就要加紧追上支付潮流了。报告显示,超过 * 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超过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这已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日常支付习惯。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对消费借贷需求更加突出,使用过电商或第三方机构账户提供的信用支付比例过半,先消费后还款已经越来越被普遍接受。 银联云闪付更受高学历、主力消费人群青睐,85后最爱用手机在实体商户消费 报告显示,相较于强调便利性的二维码支付产品,具备硬件保障的银联云闪付“各类Pay”如Apple Pay、Huawei Pay等产品成为支付产品中的“高富帅”代表,获得了约四成硕士以上学历消费者及三成30岁-40岁主力消费人群的认可,其中近 * 是看中安全性。此外,从场景看,线下实体商户消费的比例增长较快,较去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83%的85后经常使用手机在线下商场、便利店及餐饮类等商户消费。 电信网络新型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不同人群应小心不同骗局 调查显示,社交账号盗用、短信木马链接、骗取验证码成为最常见的诈骗手段。欺诈手段针对性进一步增强,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实施差异化的诈骗:85后受访者以遭遇盗用社交账号欺诈超 * ;40岁-50岁消费者遭遇木马链接短信风险逾八成; 30-40岁的消费者约六成有被骗取动态验证码和遭遇钓鱼网页等欺诈风险。

浅谈移动电子商务的风险与防范

浅谈移动电子商务的风险与防范移动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正在蓬勃发展,移动支付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的方便快捷等优势,以及用户、运营商、服务提供方、银行等各方对移动支付渐趋明朗的态度,使得我国大力发展移动支付的时机逐渐趋于成熟。 所谓移动支付就是用户使用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登移动电子终端和设备,通过手机短信、IVR(即互动式语音应答,是基于手机的无线语音增值业务的统称)、手机上网业务WAP(无线应用协议)等多种方式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银行转账等的商务交易服务。 一、移动支付流程 一般来说,移动支付系统包括四个部分: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流程见下图。 1.消费者选择商品,发出购买指令。购买指令通过无线运营商支付管理系统发送到商家商品交易管理系统。 2.商家将消费者的详细购买信息通过无线运营商支付管理系统发送到消费者手机终端进行确认操作,得到确认后再继续往下操作,否则停止。 3.消费者确认支付后,无线运营商支付管理系统记录详细的交易记录,同时通知金融机构在商家和消费者的账户间进行支付和清算,并且通知商家提货或提供服务。 4.商家供货或提供服务。 5.交易结束。 从上述流程可看出,移动运营商的支付管理系统是整个支付过程中具有核心纽带功能的部件,它要完成对消费者鉴别和认证、将支付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监督商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利润分成等等。 消费者发出购买指令时,消费者的权限和开户行账号等信息先传到移动运营商的支付管理系统,而不是商家系统。移动运营商只知道消费者的账户可用额度信息,初步判断消费者是否有足够的余额进行购买。消费者的开户行账号详细信息由金融机构进行管理,接到经消费者确认的支付指令后,由银行进行账户处理、支付和清算。移动运营商不能进行消费者账户处理,商家更不可以进行消费者的

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防范

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防范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各国的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研发部门,越来越关注于移动银行与移动支付的应用。 移动支付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发展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关移动支付的研究涉及技术、法律、产业链等多方面的问题。我国移动支付的推动者虽以非金融机构为主,但由于移动支付涉及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可小视。只有全面认识并防范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才能推动产业链向更加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移动支付产生背景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本文研究的移动支付,特指使用手机为终端的移动支付。 根据支付金额的大小,可以将移动支付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小额支付业务是指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建立预存费用的账户,用户通过移动通信平台发出划账指令代缴费用;大额支付是指把用户银行账户和手机号码进行捆绑,用户通过多种方式对与手机捆绑的银行卡进行交易操作。 移动支付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电信运营商、银行及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大力推动下,业务发展很是迅速。 。 户数达2000万。“手机钱包”包括税务、彩票投注、手机投保、手机购卡、软件销售、酒店/机票预订、网上购物等。 据统计,2005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达1560万人,同比增长134%,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3.4亿元;2007年,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备,移动支付业务已经进入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拐点。根据诺盛电信估算,2008年,我国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39亿人,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已经达到32.8亿元。 三、对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1.对业务创新打开了方便之门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何拓宽业务领域,创新和发展新型金融增值业务,成为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发达国家95%的金融创新都来自于信息技术。随着银行业信息化和虚拟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电信业移动电话普及率的提高,银行客户和电信用户的范围越来越重叠,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和交易依赖于银行与电信的紧密融合来实现。同传统支付手段相比,移动支付最主要的特点是支付灵活便捷、交易时间短,可以减少往返银行的时间和支付处理时间。

移动支付的风险及解决方案

移动支付的风险及解决方案 篇一: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防范 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防范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各国的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研发部门,越来越关注于移动银行与移动支付的应用。 移动支付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发展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关移动支付的研究涉及技术、法律、产业链等多方面的问题。我国移动支付的推动者虽以非金融机构为主,但由于移动支付涉及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可小视。只有全面认识并防范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才能推动产业链向更加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移动支付产生背景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本文研究的移动支付,特指使用手机为终端的移动支付。 根据支付金额的大小,可以将移动支付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小额支付业务是指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建立预存

费用的账户,用户通过移动通信平台发出划账指令代缴费用;大额支付是指把用户银行账户和手机号码进行捆绑,用户通过多种方式对与手机捆绑的银行卡进行交易操作。 移动支付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电信运营商、银行及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大力推动下,业务发展很是迅速。 。 户数达20XX万。“手机钱包”包括税务、彩票投注、手机投保、手机购卡、软件销售、酒店/机票预订、网上购物等。 据统计,20XX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达1560万人,同比增长134%,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亿元;20XX年,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备,移动支付业务已经进入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拐点。根据诺盛电信估算,20XX年,我国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亿人,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亿元。 三、对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1.对业务创新打开了方便之门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何拓宽业务领域,创新和发展新型金融增值业务,成为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发达国家95%的金融创新都来自于信息技术。随着银行业信息化和虚拟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电信业移

支付战争 支付宝与微信的巅峰对决

支付战争支付宝与微信的巅峰对决 本报记者汤浔芳北京报道 11月22日中午12点开始,小米手机3开始在微信上预订。官方的介绍与说明写得很清楚,“购买只在微信内开放,并且仅限使用微信支付购买。”这意味着,想要购买小米3就必须开通微信支付。 6天之后的28日,在小米手机的微信公号中就可以抢购小米手机,小米给微信一共提供了15万台。 一位小米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小米手机现在粉丝很多,与微信平台合作,有助于引爆微信支付。此前,小米手机在QQ空间首发10万台红米手机,就有700万人预订。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小米3能够给微信支付带去的用户数将会达到百万级别。” 这也是微信进行这次合作的意图,这同时也让支付宝坐立不安。小米手机是目前最好的“爆款”,比苹果还更给力。在双11当天,小米手机销售33万部,达到5.5亿元的销售额,成为双11当天的销售冠军。 在第三方支付时代,支付宝的竞争对手是财付通。那时,支付宝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于财付通。如今进入移动支付时代,微信支付凶猛来袭,支付宝哪敢掉以轻心。 短短3个月,微信支付用户从零增长到1000万的用户,而且每天以新增10万用户的速度在增长。支付宝钱包的用户虽然突破1亿,但打开频次远不及微信支付。 双方不仅在用户数的增长上互相较量,并且还各自网罗商家,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 支付宝正通过与银泰、美邦等线下实体店合作,形成O2O闭环,抢占移动支付高点。未来,支付宝可以通过余额宝来获得用户的闲置资金,并通过天弘基金,透过资产证券化,向阿里小贷提供资本支持,以及其他金融业务的支持。 而同时,微信公号经过一年发展,已经集聚了许多商家。微信支付正借着微信的社交与交流,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接受。微信支付旗下的“精选商品”未来会有机会成为移动版的“聚划算”。而微信的方便性与碎片化使用,微信支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场景。 很快,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大战将全面拉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