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民俗风情园

锡伯民俗风情园
锡伯民俗风情园

锡伯民俗风情园

锡伯民俗风情园大门

锡伯族民俗风情园位于伊犁河谷中部的察布查尔县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在这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旅游特色。

项目总投资达8049万元的锡伯族民俗风情园以靖远寺古文化遗址和锡伯族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为主,靖远寺位于县城西部6公里处孙扎齐牛录内,建于1892年,是清代伊犁八大喇嘛庙中较有影响寺院之一。现为自治区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个寺院对称成比例布局的殿阁、楼台错落有致,古朴自然、各尽其妙,整个寺院组成了一组雄伟壮观、和谐统一的古建筑群。它是一座中原文化融合于祖国西北边疆的缩影,充分体现了锡伯人民的建筑艺术,而且是锡伯族与各兄弟民族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实物见证。

步入风情园,首先出现在游人眼前的是锡伯族建筑风格的景区大门,上面配有锡伯族猎手射箭和舞蹈的浮雕图案。民俗文化参观游览区则以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靖远寺为主。1888年建成的靖远寺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历史文化宗教建筑,也是清代伊犁将军府九大名寺之一。在靖远寺以西,你将会看到展示锡伯族西迁后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建筑工艺、民俗民情的博物馆和极具纪念和教育意义的西迁纪念碑。DYCMS_info_next

锡伯民俗风情园内雕塑

在这里,你还可以见到锡伯族人民所崇敬的两位英雄——图伯特、喀尔莽阿的雕塑,雕塑的造型或射、或骑,其台基上刻有英雄的生平事迹与成就。民俗娱乐区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锡伯族善用的兵器和民族运动场地——射箭厅。在射箭厅,你不仅可以了解到锡伯族骁勇善战的民族特征和其西迁可歌可泣的故事,知晓察布查尔被世人称为“射箭之乡”的缘由,还可以拿起弓、箭尝试一下做英雄的滋味。在以风格各异的锡伯族院落为主体风格的庙会一条街,游人将尽情体验锡伯族饮食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锡伯族独特的辣罐、血肠、纯鱼及锡伯饼等特色小吃,欣赏锡伯族民间戏曲、音乐和舞蹈,参观锡伯族乐器、传统服装服饰及刺绣,甚至可以成为锡伯族婚礼上的宾客。

察布查尔县更是期待着游人们能一同前来欢度西迁节。西迁节是锡伯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4月18日举行。200多年来,每逢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群众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准备丰盛的食品,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奏起穆尔娜琴,跳起欢快的舞蹈,唱起古老的征途歌。

在民俗风情园里还有反映勤劳勇敢的锡伯族人劳动、欢庆及狩猎场面的画墙,人物形象鲜明,场面宏大,通过深挖本地文化,将锡伯族风情介绍给新疆乃至全国,继承和发展锡伯族文化遗产。是一个汇聚和展示锡伯族历史文化的民俗风情园。是一处集民族风情、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锡伯族传说

锡伯族传说与民俗综述 姓名:徐文滔学号:2008041023 班级:08级4班 摘要:锡伯族传说是锡伯族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它往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锡伯族传说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与锡伯族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是研究锡伯族早期社会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锡伯族传说与民俗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涵现。锡伯族的传说中蕴含着锡伯族独特的风俗习惯,而锡伯族的风俗习惯中也隐藏着锡伯族的传说。 关键词:锡伯族传说民俗 传说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所反映的内容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信仰共识、民俗事象紧密结合。锡伯族传说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它们大都寄寓着锡伯人对自己本民族的敬仰和热爱。大致可分为人物传说、历史事件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如《喜利妈妈的传说》、《海尔堪玛法的传说》、《西迁节的传说》、《抓嘎拉哈的传说》等。其中有些传说与神话相互交织在一起,如《喜利妈妈的传说》、《海尔堪玛法的传说》不仅体现了锡伯族的民俗,也表现出锡伯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拜之情。本文现对这三类锡伯族传说与民俗的关系分别给以阐析和解说。 (一)锡伯族的人物传说与民俗 在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民族的古老传说中都有一个被神话了的女人。同女娲造人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古老民族希望本族繁衍旺盛,战胜严酷的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在不断演化和传说的演绎中,这些女人被部落人民神化,渐渐成为一个民族祈求人丁兴旺的祖神。例如喜利妈妈的传说:故事讲述在大兴安岭的一座山洞里生活着一个狩猎部落,部落里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喜利。一年,男人们出去打猎,长久不归,老人和孩子们面临饿死的危险,喜利姑娘在海尔堪的帮助下,带来大量的食物救活了大家,使这个狩猎部落得以生存繁衍。从此人们把喜利奉为自己的祖神。喜利妈妈在原始社会时代是记录世系的象征物,后逐渐演变成“子孙保护女神”,被人们虔诚供奉,喜利妈妈是锡伯族无文字时代结绳记事的家谱。由“天地绳”和象征物两部分组成,“天地绳”是一条两丈多长的丝绳,上系小弓箭、布条、嘎拉哈等象征物。家里生了男孩要在两个嘎拉哈之间就添一张小弓箭,象征长大后弓马娴熟,能成为好猎手或勇将;生了女孩要栓布条,象征善做衣物和成为持家的能手。现如今,锡伯族人仍然保持着对喜利妈妈的祭祀传统仪式。喜利妈妈的祭祀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喜利妈妈在除夕从口袋中取出,从房间的西北墙角斜拉到东南墙角,家长带领全家人为其烧香磕头,到二月初二再装回袋中,挂回原处。 锡伯族对喜利妈妈的崇拜,其主要原因也很简单明确,首先,喜利妈妈是锡伯族对远古时期母系祖先的崇拜,是“母系祖灵上升为神灵”的意思反映。其次,喜利妈妈是一位为了锡伯族繁衍向自然与社会所降临的大灾大难,进行了英勇斗争的英雄,所以锡伯民族信奉她为“女祖先”神。再次,喜利妈妈是庇护、保佑自己子孙后代的神灵,具有降福本民族的神秘力量。 还有些锡伯族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阐述了他们的传奇事迹和遭遇,表达了人民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崇拜和引以为傲的情感。例如海尔堪玛法的传说:早先年,锡伯族的老祖宗,住在大兴安岭的南坡一代,靠打猎捕鱼为生,常常受到住在大草原上的匈奴人的欺负。锡伯人被逼无奈,只好奋起反抗。但惹恼了匈奴人的可汗,可汗要发兵攻打锡伯人,锡伯人连夜北跑。牧马能手和神射手海尔堪的带领下锡伯族人民在山脚下朝阳的地方安了新家。但是,好景不长,锡伯人的住处被人发现了。海尔堪和同族人中的青年集合在一起于敌人激战了三

中华民俗风情园规划设计方案

中华民俗风情园规划设计方案 前言 道真,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以族为主体自治民族的县份之一,其人口约占全国该族人口的1/3。千百年来,传统的居住、饮食、服饰、喜庆、丧葬、崇拜、信仰、禁忌等风情习俗都在这里完整的保存下来,且这种独特的、神秘的、稀有的、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着全世界人的目光——族传统饮食文化、丧葬文化、哭嫁文化和石刻文化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剪纸艺术、刺绣艺术、民歌艺术、唢呐艺术、竹编工艺和纸扎工艺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美术家、音乐家的青睐…… 2005年,族文化旅游列入了《遵义市旅游发展规划》,而道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聚居地,应将这一历史机遇和资源优势开发出来,使民族文化旅游转化为经济增长点,让旅游业的发展为民族文化提供展示舞台,民族文化则成为旅游的灵魂。 抓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文化促经济。因此,一个集合道真悠久文化、独特民俗风情、特色旅游资源的民族风情园应运而生。它将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是保护、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独有的民族文化,是支撑风情园的精髓和灵魂。从某种意义讲,打造民族风情园,就是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它将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及民族特色所折射出

来的文化蕴涵和意味,通过各种功能、景观的完整塑造,让世人窥见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邃神秘。 它的出现,将 ——成为区域范围内居民观光休闲游乐的“目的地”。 ——加速推进道真民族特色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竞争力。 ——树立道真特色旅游品牌,提升道真旅游品位。 ——整合文化资源,打造4A级民族特色公园,努力实现打造黔北旅游强县的目标。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规划原则 风情园总体布局遵循:综合协调,突出主题;注重紧凑性和连通性;注重商业集聚效应;因地制宜,突出最大方便性;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五大原则。 二、规划思路 根据多次实地考察和调研的结果,现对风情园做如下规划: 1、在空间布局上划分为“一轴两翼”。“一轴”即贯通南北的风情步行街,“两翼”则以“一轴”为中心,分为东面“文化休闲翼”和西面“文化生态翼”,突出道真旅游资源最突出特征——“自然·原生态·文化”。除此,“一轴”贯穿族八大文化(竹文化、巫文化、丹砂文化、茶文化、稻作文化、酒文化、青铜文化以及和合文化)。 2、在规划布局上以东门为主入口(靠尹珍大道),西门、北门为

“风情小镇”项目开发方案

“风情小镇”项目开发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一)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层层推进 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各项旅游开发火热进行,”风情小镇”建设构想由来已久。2010年7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全省将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同时海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中心镇,选择一批地理位置、基础设施、自然和人文环境较好的乡镇,以旅游化改造为手段,集中财力,分批实施,建成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加快小城镇建设和管理上,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二)我省乡村旅游亟待开发 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整体仍处于零星化、小规模、低水平和内向化发展状态,与巴厘岛、普吉岛等同类型世界知名岛屿旅游地乡村旅游发展有较大差距,显然不足以担负国际旅游岛建设赋予的战略使命。 (三)旅游地产发展新趋势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利好因素的影响下,海南的房地产市场火热。但是,海南的资源是有限的,房地产的开发正从市中心向城郊转移。另外旅游景区建设也从中心城市往海南二线城市发展,小城镇、乡村迎来地产开发新时期。

2005年,海南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小组首次提出了”海南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力争在10年打造50个风情小镇100个风情村,以此加快海南旅游业发展。 2010年7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全省将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 海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中心镇,选择一批地理位置、基础设施、自然和人文环境较好的乡镇,以旅游化改造为手段,集中财力,分批实施,建成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加快小城镇建设和管理上,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2011年3月开始,省住建厅会同省财政厅组成联合调研小组,对各市县所申报的特色旅游小镇展开调研。相关规划正在制订中。 2011年7月18日召开的海南省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2011年12月底前,首先完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22个特色旅游风情小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2012年12月底前完成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镇以外各乡镇的总规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二、项目意义

蒙古族民俗常识

教学内容: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教学时间:2012年11月21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蒙古族的历史、节庆习俗、服饰、建筑、饮食、歌舞、民族文化等要点; ②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赏视频、聆听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引发思考,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②以导游讲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生讲解介绍,多次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勤思考、爱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通过视听欣赏,让学生用心去感知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节庆习俗。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介绍蒙古族的服饰、建筑、饮食。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这个地区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能不能说说都有什么民族?人数居多的是哪个民族?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蒙古族民俗常识。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有没有同学知道是谁统一了蒙古部落? 我们一起把书翻到第二页,共同来了解蒙古族的来源,成吉思汗的简介和蒙古族主要分布的国家,人口数目。(课件) 解决老师课件的问题。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民族”、“草原骄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我们一起来学习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1)狩猎民俗(出示课件)带着问题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①狩猎方式主要归纳为两种:个人狩猎和集体狩猎。(板书)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个人狩猎和集体围猎的不同。②蒙古族狩猎的方法有几种?学生自行读文,汇报结果。③出示问题:蒙古族的狩猎活动为何在秋、冬两季进行?学生自己归纳,老师总结。 3、欣赏蒙古族生产民俗图片、民族音乐。 4、整理笔记。 5、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做归纳总结。 6、课后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留意一下身边的蒙古族朋友,看看他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民俗是我们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请教一下他们,这些民俗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狩猎民俗个人狩猎、集体围猎

锡伯民俗风情园

锡伯民俗风情园 锡伯民俗风情园大门 锡伯族民俗风情园位于伊犁河谷中部的察布查尔县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在这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旅游特色。 项目总投资达8049万元的锡伯族民俗风情园以靖远寺古文化遗址和锡伯族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为主,靖远寺位于县城西部6公里处孙扎齐牛录内,建于1892年,是清代伊犁八大喇嘛庙中较有影响寺院之一。现为自治区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个寺院对称成比例布局的殿阁、楼台错落有致,古朴自然、各尽其妙,整个寺院组成了一组雄伟壮观、和谐统一的古建筑群。它是一座中原文化融合于祖国西北边疆的缩影,充分体现了锡伯人民的建筑艺术,而且是锡伯族与各兄弟民族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实物见证。 步入风情园,首先出现在游人眼前的是锡伯族建筑风格的景区大门,上面配有锡伯族猎手射箭和舞蹈的浮雕图案。民俗文化参观游览区则以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靖远寺为主。1888年建成的靖远寺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历史文化宗教建筑,也是清代伊犁将军府九大名寺之一。在靖远寺以西,你将会看到展示锡伯族西迁后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建筑工艺、民俗民情的博物馆和极具纪念和教育意义的西迁纪念碑。DYCMS_info_next

锡伯民俗风情园内雕塑 在这里,你还可以见到锡伯族人民所崇敬的两位英雄——图伯特、喀尔莽阿的雕塑,雕塑的造型或射、或骑,其台基上刻有英雄的生平事迹与成就。民俗娱乐区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锡伯族善用的兵器和民族运动场地——射箭厅。在射箭厅,你不仅可以了解到锡伯族骁勇善战的民族特征和其西迁可歌可泣的故事,知晓察布查尔被世人称为“射箭之乡”的缘由,还可以拿起弓、箭尝试一下做英雄的滋味。在以风格各异的锡伯族院落为主体风格的庙会一条街,游人将尽情体验锡伯族饮食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锡伯族独特的辣罐、血肠、纯鱼及锡伯饼等特色小吃,欣赏锡伯族民间戏曲、音乐和舞蹈,参观锡伯族乐器、传统服装服饰及刺绣,甚至可以成为锡伯族婚礼上的宾客。 察布查尔县更是期待着游人们能一同前来欢度西迁节。西迁节是锡伯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4月18日举行。200多年来,每逢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群众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准备丰盛的食品,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奏起穆尔娜琴,跳起欢快的舞蹈,唱起古老的征途歌。 在民俗风情园里还有反映勤劳勇敢的锡伯族人劳动、欢庆及狩猎场面的画墙,人物形象鲜明,场面宏大,通过深挖本地文化,将锡伯族风情介绍给新疆乃至全国,继承和发展锡伯族文化遗产。是一个汇聚和展示锡伯族历史文化的民俗风情园。是一处集民族风情、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呼伦贝尔民族风情园项目

在海拉尔择址建设一处民族风情园,集中展示呼伦贝尔具代表性的五少民族的风俗文化,并以此聚敛人气、吸引游客。 呼伦贝尔民族风情园项目 呼伦贝尔是多民族聚居区,各少数民族又保留着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包括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蒙古、俄罗斯在内的五少民族,民族特色的完整性、稀缺性和原始性,一直成为呼伦贝尔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内容。其次呼伦贝尔地区幅员辽阔、地域广大,旅游资源相对分散,不利于游客的集中观光体验。目前海拉尔区缺乏此类旅游景区,市、区两级把在海拉尔建设一个此类景区作为重要工作提上日程。同时,海拉尔区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城市配套条件完善。因此,在海拉尔择址建设一处民族风情园,集中展示呼伦贝尔具代表性的五少民族的风俗文化,并以此聚敛人气、吸引游客,开发以休闲度假为主导,集旅游、度假、民俗体验、商贸、会展、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将是旅游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民族风情园选址位于海拉尔区西北方位,小龙山至敖包山之间,海拉尔河与伊敏河交汇处,处于城市中轴线的最北端。旅游区西临原301国道,东至建材路,南起滨州铁路,北到301国道,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旅游区与城市发展轴带相切,拟设置的主出入口距城市中心区约两公里,整个园区基本处于城市中心区2公里到7公里圈之间。园区划分为22个组团,分别是旅游板块11个:入口综合服务区、俄罗斯风情歌舞园、达斡尔风情园、五少民族特色文化体验区、鄂温克打牲部落、鄂伦春丛林部落、野外运动挑战区、冰雪乐园、度假式庄园牧场、蒙古成吉思汗部落连营、敖包山佛教文化区和居住板块(居住板块包括11个组团,分别是回迁启动区、中档住宅区、两个中高档住宅区、综合服务中心区、三个高端度假别墅区、民族文化演艺中心、两个度假会议酒店区),共有80个项目。 (一)入口综合服务区 入口综合服务区位于旅游区入口处,面积约公顷,是旅游区人流集散地和综合服务中心。 旅游项目:开展五少民族博物馆文化游,开展五少民族风情街观光旅游,开展五少民族风情街美食游,开展五少民族风情街购物游。 功能定位:入口接待、交通换乘、综合管理、餐饮购物。 建设内容:内外交通换乘中心、游客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五少民族展览馆、旅游区管理中心、五少民族民俗坊、特色小吃一条街、特色酒吧街、少数民族工艺品街、广场及基础设施规划项目等。 投资规模:计划总投资亿元。

民俗文化旅游度假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俗文化旅游度假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民俗文化旅游度假村 项目选址:****县境内仙华山南麓 功能定位:集特色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健身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文化度假村。 项目投资总额:21063万元 项目投资单位:***市**酒店有限公司 投资单位概况:***市**酒店有限公司于2001年10月设立,注册资本250万元人民币。公司地处**市稠城宾王路201号,毗邻宾王客运中心、火车站及长途汽车站,随着福田市场的兴建,公司处于义乌整个商贸区的中心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公司坚持以酒店经营为主营业务,稳步拓展其他业务,经过一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一家实力雄厚、资金充裕的有限责任公司,具备了丰富的酒店经营管理经验并拥有营销策划、企业管理、项目投资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从而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下辖的银龙酒店是一家三星级标准的涉外酒店,自开业以来,经营上经过逐步调整,2001年平均住房率达94%以上,2001年平均住房率达10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建设内容

以**县仙华民俗文化旅游度假村项目为研究对象,着重就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实施必要性、项目市场发展前景、项目建设条件、仙华民俗园项目总体方案及建设规模、配套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内容等进行研究。 三、建设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符合浙江省旅游业总体发展战略需要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加快产业调整的任务和实施要点中,对旅游业的要求是: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线路,加强旅游精品和旅游新产品开发促销,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假日旅游、商务旅游和海洋旅游。此外,在浙江省制定的《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将国民经济产业比重结构由“二三一”顺序向“三二一”转化,逐步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第三产业体系的目标,并确定了十大重点发展行业,“旅游会展业”名列其中。 本项目规划的民俗风情园、度假村、水上乐园、会议中心等旅游产品符合上述浙江省旅游业发展总体战略的需要,因而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开发项目。 (2)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浦江县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我国的少数民族教案

第二课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执教者:檀圩镇中心小学谢燊辉 教学目标: 1、了解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分布、人口、传统节日。 2、通过对这五个民族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了解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分布、人口、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1、从歌曲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我们中华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大家庭中的五个成员,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板书课题: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二、自学指导 自由读课文第7—9页,完成表格。 1、学生自学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展示相关图片和完成表格填写。 三、阅读与思考 1、读一读,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什么?想一想,回族男子通常会戴什么颜色的号帽? 2、看一看,从这三幅图中你了解了什么?

3、想一想,蒙古族的“马头琴”名称的由来,是否与马的头部有关系? 四、探究与体验 1、情景对话。 要求:两人一组扮演这节课中认识的民族,相互介绍有关民族的节日和习惯。 2认一认邮票上的民族。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有关的分布、人口以及传统节日。几千年以来,我国的各个民族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共同建设了美好的家园。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各族同胞的努力,所以我们各个民族更要团结一致。 板书设计: 第二课 汉族蒙古族回族 }团结一致 藏族维吾尔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与象征寓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从象征性文化角度研究蒙古族家具图案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是研究蒙古族家具本质及其在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地域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化,正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孕育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统。游牧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极其重视装饰,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除了鲜明的游牧特色,还因为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多元、开放的特点,同时又自成体系,具有蒙古族文化独有的魅力和品格。换句话说,蒙古族将思想、情感的外化形式集中体现在了装饰艺术中,图案和花纹就是展现这种精神诉求的无声语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直观地体现出了蒙古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点,蒙古族的图案与花纹有着悠久的历史,吉祥的,对称正是平衡、圆满的形象化再现。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和情感,在蒙古族图案花纹中都很注重连续而忌讳中断、注重案也经常是合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适合纹样。这些都是蒙古人在二元价值观的基础上,渴求平衡、协调、秩序以及长久、完整和圆满的象征性表述。再有就是,蒙古族的图案花纹不仅是在形式上体现着吉祥的寓意,而且许多图案本疾病、痛苦和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持和由此生都会有许多的吉祥图案,甚至有字符、类物相匹敌。所以,游牧文化将动物作为装饰的恒定题材,除了动物对于游牧人的重要性以外,也包含着对于动物能力的崇拜。

蒙古族对于犄形纹样的大量使用,绝不仅仅是出于美观的需要,还因为这些犄形纹样所蕴涵的吉祥和祈求牲畜增产的意义。因此,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各式各样的犄形纹样来装饰家居。民族性的象征在蒙古族文化中,对于一切日常用品都词,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尊重生命的本质。事实上,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日常生活以非常意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载体表达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与感,具有视一切事物为平等的健康心态。这从其文化中都可见到。蒙古族的文明深深根植于养育它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在如此起伏骤变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蒙古人同这里的一切生物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超乎常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草原培育了蒙古人勇敢顽强的性格和对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这种在所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其实就是一种给一切事物赋予尊严,视一切生命为平等的行为,是对生命在最广泛意义上的一种尊重,体现综观蒙古族的图案花纹,它以其流畅的程式化语言,富有想象力的造型和典雅古朴的配色共同创造了健康、大气、而又充满了感性秩序的装饰艺术。在蒙古族的装饰艺术中,每一类的图案花纹都在用自身生动的表现方式揭示着蒙古人思想、情感的信息,讲述着蒙古族文化对于世界的见解与态度。以蒙古族的装饰艺术而言,在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之间自由穿梭和转换着,蒙古族艺术中这种自由而感性的特质,一直以来在一代代的蒙古人身上从未消失过,这是蒙古人独特的民族性为其艺术打上的印记。

关于锡伯族的民俗文化

摘要 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他们独具特色的歌曲、节日保留了他们本民族的民俗文化。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对保持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关键字:节日;歌曲;历史;文化;习俗;

Abstract Xibo is a minority in China. It ha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ancient Xianbei and modern Manzu. Its current population is nearly nineteen million!they mostly live in Yili,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Qapqal Xibo,Liaoning, Jilin and other provinces. Now the Xibo living in xinjiang has a population of 4 million people (of which Charles County Erxi Bo Buchanan 2 million people), about 5 million people in Shenyang, the rest are mainly settled in the northern provinces and all over the country. Their unique songs and festivals retains their native folk culture. It plays an important and active role for maintaining the diversity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to understand their history, culture and customs! Keywords: festivals; songs; history; culture; customs;

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精选多篇)

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精选多篇)文 章来源 第三篇:2014年锡伯民俗风情园景区 2014年锡伯民俗风情园景区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县领导: 2014年,锡伯民俗风情园景区在县委、政府的高度关心支持下,积极利用上级财政支持,依据伊犁州财政局《关于下达2014年自治区预算内资金(第一批)基建支出预算的通知》(伊州财建[2014]69号),及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财政专项补助资金70万元,启动了锡伯民俗风情园停车场、西迁纪念馆西迁沙盘、锡伯族人像、靖远寺牌门楼等改扩建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有力提升了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档次,丰富了景区内涵,提升了景区品味,有效提升了景区良好形象。 针对风情园景区多年来,停车难、停车不便、交通不便的情况,投入资金10万元,启动了风情园停车场改扩建项目。扩建停车场面积为806平方米,由于扩建停车场地处原五乡卫生院楼处,停车场在开工前期,对部分路基进行了大面积深度处理,有力保障了在建停车场的工程质量。结合景区周边建设“景观化、细致化、一致化”的要求,对停车场周边进行了“美化、绿化”,拉运了大量土方对停车场周边进行了场地平整和绿化、安装了路沿石,制作异形座凳对绿化带周边进行了美化修饰。此项目于2014年4月9日开工,于2014年5月20日完工,项目的建成和使用不仅彻底解决了景区历年来停车难交通不便的问题,也极大提升了景区周边环境状况。 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周环境及景区内部美化、绿化质量,投入资金4.58万元,通过大量拉运土方的办法对锡伯民俗风情园景区大门东厕及景区厕所周边进行了场地平整和绿化,绿化总面积达1724平 方米,通过绿化工程,对景区部分零星工程进行了维修改善,对大门东侧绿化带安装了路沿石,有效保证了大门东西两侧绿化带的协调性。 根据游客及专家意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补助资金,重新改造了西迁纪念馆内沙盘和锡伯族仿真蜡像。投入资金17万元完成了西迁沙盘和伊犁河谷沙盘改造项目,投入资金16.08万元,完成了六尊锡伯族仿真(请关注,通过西迁纪念馆内沙盘和锡伯族仿真蜡像项目的实施,使馆内沙盘更加精准美观大方,锡伯族蜡像更加逼真和具备代表性,提升了西迁纪念馆参观项目游客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②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色、歌舞、建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教学难点】 蒙古族的服饰 【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直击法、音乐欣赏法、故事讲授法 2. 学法:填表格法、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哪些人拍过,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郭靖小时候生活在哪里?引入课题——蒙古族 新授: 一、找一找:识蒙古概况 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 蒙古大国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 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者:忽必烈 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二、看一看,认特色服饰

展示一幅完整的蒙古族服饰图片,再将服饰的每一部分拿出来构成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提问:为什么这样穿着 “三不离身”指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蒙古刀、火镰、烟荷包 三、说一说,释蒙古建筑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牧区的传统建筑史蒙古包,那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楼房呢?请同学解释: 传统建筑——蒙古包,呈圆形,有圆柱“墙体”和圆锥“房顶”组成,房顶有天窗,里边使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好,冬暖夏凉,而且易于装拆搬运,很适合草原生活。 四、瞧一瞧,品风味美食 三餐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白食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红食 提问1:据你所知,白食有哪些? 牛奶、马奶、鹿奶、骆驼奶 提问2:绵羊肉和牛肉 展示图片: 蒙古族烤全羊、手抓羊肉、涮羊肉、烤羊腿、手扒肉、炸羊排 五、填一填:知节庆习俗

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项目简介

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项目简介 **市2013年重点旅游项目简介 “丰森原”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项目简介 **市风森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名称为“丰森原”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位于**市黑土台镇新五号村北部。**市地处晋****三省地区的结合部位,素有**自治区“南大门”之称。是自治区对外开放、发展外向性经济的窗口和前沿,也是内地经济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转移的过渡地带。**市交通便利。铁路有京包线、大准电气化铁路横贯市区,公路有208高速、208国道、呼阳省级公路纵横全市。项目区位于**市市区东20公里处,紧靠丰浑公路。其北去中旗、黄花沟,东往红石崖自然风景区,**大同**的中枢地界。 拟定建设该景区为蒙古族文化风情园,展示蒙古族文化生活、民族特色,集旅游地产、生态农业示范,康体健身旅游休闲,乡村生态、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同时改变项目在周边产业结构。活跃地方现代文化生活。 “丰森原”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占地面积约为4400亩,基本内容包括:(一)蒙古风情园。现已初具规模,建成蒙古包11座,为游人提供牧家乐所需的蒙古风情佳肴。为此而铺设供电线路3200米及配套机井两眼,供应水塔一座及相应变压器。今年计划继续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同时开拓旅游纪念品开发的项目建设和乡村游的项目建设。重点为道路、场地、停车场、给排水设施,污水、垃圾处理和厕所等设施的建设。及赛马场、健身场、骑射场、攀岩场、滑雪场等场地建设。(二)养殖园。现已建成骆驼及马棚舍圈一处,并整合小型养猪场一处。已养殖蒙古马、骆驼、草地羊等物种,供游客观赏、游玩。已建3个10亩生态鱼塘,今年计划在塘岸上建一座鱼餐馆,供游客垂钓及自做自餐,同时建一处空中回廊,供游客观赏、品尝等。并计划扩大规模,建成一所蒙古马养殖基地,同时还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②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色、歌舞、建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教学难点】 蒙古族的服饰 【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直击法、音乐欣赏法、故事讲授法 2. 学法:填表格法、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哪些人拍过,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郭靖小时候生活在哪里引入课题——蒙古族 新授: 一、找一找:识蒙古概况 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 蒙古大国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 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者:忽必烈 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二、看一看,认特色服饰 展示一幅完整的蒙古族服饰图片,再将服饰的每一部分拿出来构成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提问:为什么这样穿着 “三不离身”指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蒙古刀、火镰、烟荷包 三、说一说,释蒙古建筑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牧区的传统建筑史蒙古包,那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楼房呢 请同学解释: 传统建筑——蒙古包,呈圆形,有圆柱“墙体”和圆锥“房顶”组成,房顶有天窗,里边使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好,冬暖夏凉,而且易于装拆搬运,很适合草原生活。 四、瞧一瞧,品风味美食 三餐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白食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红食 提问1:据你所知,白食有哪些

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

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 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充分利用现有的资,力求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效益,力戒大拆大建。 2、力求挖掘、弘扬、传承最真实、最原始的xx地区的民俗风情,形成自己的独有的不易被别人复制的特色。 3、一切建设必须以游客为中心,以游客满意为建设的目标。 4、量力而行,分步实施,xx民俗风情园初期以一个自然湾落为主,积累经验,逐步扩展,最终形成一个较具规模、有自身特色的景区。 二、xx民俗风情园地选址 xx民俗风情园初步选定在罗田县大河岸镇古楼冲村漂流下站张八塘处。 理由:1该处有保存尚好的土坯房村落; 2该处有较为有名的进士河漂流,每年夏季客流量比较大 3该处有尚待开发的瀑降基地 4该处民风淳朴,开发的环境较好。

三、xx民俗风情园地功能区划分 xx民俗风情园应包括一个自然湾落,一片场,一片农田,一片果园。具体功能区地应该有:停车场、湾落食宿区、湾落娱乐区、农耕体验区、果园采摘区、林赏花区。 四、进园道路 现状;从xx到民俗风情园有1公里的路程,目前有约10米已经铺设水泥路面,宽约3米。其他的80米为泥土路面。中间有一座小桥,宽约2米。 改造措施: 1加宽小桥到米; 2硬化路面80米 3在小河边征地亩左右,新建绿色的生态停车场。停车场里栽植一行行的常绿的乔木大树,地面铺设生态砖,中间以茶叶带划分停车位,大小车辆停放在树丛中间。 4道路绿化参照世界最美的十大林荫小径(大道)建设,道路两旁栽植一种树木,可以是桃树、李树、樱桃树等果花兼美的具备农村气息的,也可以是紫薇等花期特别长,花朵鲜艳美丽的品种。 进园道路和停车场是给游客的第一印像,是民俗风情园的“脸面”。要通过一到三年的努力,要形成鲜花覆盖、浓荫匝地的独特景观。要给游客以极度震撼的视觉效果,在游客心中刻下巨大的惊叹号。 五、湾落的改造和建设

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文档

2020 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文档Document Writing

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一、指导思想: 1、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力求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效益,力戒大拆大建。 2、力求挖掘、弘扬、传承最真实、最原始的xx地区的民俗风情,形成自己的独有的不易被别人复制的特色。 3、一切建设必须以游客为中心,以游客满意为建设的目标。 4、量力而行,分步实施,xx民俗风情园初期以一个自然湾落为主,积累经验,逐步扩展,最终形成一个较具规模、有自身特色的景区。 二、xx民俗风情园地选址 xx民俗风情园初步选定在罗田县大河岸镇古楼冲村漂流下站张八塘处。 理由:1该处有保存尚好的土坯房村落; 2该处有较为有名的进士河漂流,每年夏季客流量比较大 3该处有尚待开发的瀑降基地

4该处民风淳朴,开发的环境较好。 三、xx民俗风情园地功能区划分 xx民俗风情园应包括一个自然湾落,一片山场,一片农田,一片果园。具体功能区地应该有:停车场、湾落食宿区、湾落娱乐区、农耕体验区、果园采摘区、山林赏花区。 四、进园道路 现状;从xx到民俗风情园有1公里的路程,目前有约150米已经铺设水泥路面,宽约3.5米。其他的850米为泥土路面。中间有一座小桥,宽约2米。 改造措施: 1加宽小桥到5米; 2硬化路面850米 3在小河边征地5亩左右,新建绿色的生态停车场。停车场里栽植一行行的常绿的乔木大树,地面铺设生态砖,中间以茶叶带划分停车位,大小车辆停放在树丛中间。 4道路绿化参照世界最美的十大林荫小径(大道)来建设,道路两旁栽植一种树木,可以是桃树、李树、樱桃树等果花兼美的具备农村气息的,也可以是紫薇等花期特别长,花朵鲜艳美丽的品种。 进园道路和停车场是给游客的第一印像,是民俗风情园的“脸面”。要通过一到三年的努力,要形成鲜花覆盖、浓荫匝地的独特景观。要给游客以极度震撼的视觉效果,在游客心中刻下巨大的惊叹号。

锡伯族建筑 锡伯族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锡伯族建筑锡伯族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锡伯族建筑早在清代,锡伯族就在东北及新疆形成了村镇。锡伯族的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住宅和庙宇两方面,建筑的门框、窗和屏风上都会雕刻精美的图案,还有茶楼也是锡伯族建筑中较为特色的一种建筑,别具一格。茶楼是锡伯民俗风情园里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古色古香的内厅设计颇有新意,但最引人注目的是由六七个农村妇女自发成立的锡伯民间歌舞队。为了继承和发扬锡伯民间歌舞,她们从察布查尔县城文工团请来了退休的老演员葛峰晓为她们指导。在没有服装和资金的情况下,这些妇女自己想办法克服。现在,每当游人进入茶楼,她们都会表演具有锡伯族风格的歌舞。锡伯族的庭院大小不等,有的面积三四亩,有的则七八亩。庭院都是南北长方形,四周都栽有各种树木。庭院都用矮墙围成,以防牲畜家禽进入。庭院一般都以住房为中心分成前后两院。前院小、后院大,前院一般都种有果树(苹果、杏、桃、枣、葡萄等)和各种花卉。为防止家禽入院乱窜,大部分人家又把前院围以几十厘米的小矮墙,并安上小巧的木门。有些前院大者,把牛羊圈、草棚修在前院一角。在前院紧靠住房的旁边,一般都搭上固定棚,安锅灶,以便夏日天热时做饭用餐。出口处一般设在前院。后院比较宽大,都种果树、杨树、榆树、蔬菜、玉米等。大部分人家把牛羊圈、猪圈、鸡窝、菜窖、停车场等修在后院。锡伯族的住房日益向砖木、钢筋水泥结构相结合的房屋发展。过去的那种从清代遗留下来的人字形大屋顶房,已被淘汰。个别村庄只是作为文物保留。这种房屋的造型是从满族学来的,它的造价较高,用工、用料

较多。现在的住房,逐渐趋向砖木结构与“来兰皮”结构相结合的房屋。有许多房屋,钢窗、钢门取代了木窗、木门。个别农户还盖了楼房。

呼伦贝尔人口民族民风民俗概况

草原炎黄--呼伦贝尔人口民族民风民俗概况 汉族是呼伦贝尔市人口最多的民族。据2003年统计,全市共有汉族人口2219777人,占人口总数的82.31%。历史上,汉族虽晚于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迁入这个地区,但同样为开发和建设呼伦贝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长期与各兄弟民族在一起生产(工作)生活,建起了牢固的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关系,并使自己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取得了巨大进步。 历史沿革 汉族较早出现在呼伦贝尔的是军队、官员、犯人和匠人。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太初三年使光禄徐志为出塞,汉军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复争匈奴,西北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唐朝征服室韦后,设室韦节度使,派汉族官兵镇守。辽、金、元时代,这一地区已 有汉族官兵驻防,还有因争战而来的俘虏或抢来的奴隶,以及从事耕种、烧砖制瓦、冶陶和铁、银、木匠等手工艺人,但人数都不是很多。明朝从洪武五年(1372年),争战北元开始驻军呼伦贝尔地区,到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北元灭亡,41年间明军数次开进和驻扎呼伦贝尔地区,直至在呼伦贝尔地区建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下属的哈拉该卫、哈剌哈千户所、海剌儿千户所、只儿蛮卫、坚河卫、古贲河千户所、古贲河卫、阿伦河卫、阮里河卫等3所6卫后,驻军才分驻或调撤。上述汉族人口均属流动性质,且人数不多。进入清朝以后,本地始有较稳定的汉族常住人口。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派兵设卡伦于岭西地区。当时募兵多来自山西、河北等地,同时随军来本盟的一些汉商,称“旅蒙商人”(简称“旅蒙商”),专作军队及随军家属的买卖。雍正十年(1732年)后,索伦、达斡尔、鄂伦春、巴尔虎兵丁及其部分家属驻屯呼伦贝尔岭西各地,清廷命京都汉商到此地经商,早期持“龙票”来岭西的有八家汉商,号称“八大家”,集居在今海拉尔。 从秦汉时起到元明清各朝代,法律都规定有“流刑”,即一方百姓犯罪不致处死,可执行“流刑”放流徙边,或流放漠北。《清实录》对汉官犯法,“本该杀,但念功劳卓著”,故“配流布雨尔索伦、打虎儿为奴。”“布雨尔”即呼伦贝尔。 清乾隆至嘉庆朝,呼伦贝尔地区建立了许多寺庙,建寺庙所用的砖瓦大都由汉族人烧制,寺庙也由汉族人施工建成。1941年,日本经济调查会的市川正义在《南部呼伦贝尔调查报告书》中记载:新巴尔虎左翼旗王福,汉人,画匠,专门漆画佛象,家族4人,曾祖父从山西省迁至本地,全家除王福为汉名外,已经蒙化;刘俊升,祖籍直隶省人,现年54岁,商人,何年迁此不详,本人和妻子儿女均报称蒙古人;樊巨川,祖籍河南人,商人,50岁,妻为汉人,何年迁来不详,已蒙化,儿子是喇嘛;庞忠义,祖籍山西人,银匠,专制寺庙中的佛具,懂蒙语蒙文,由“外蒙古”迁来,契约为三年;张富贵,36岁,是从山西经海拉尔请来的裁缝,专门为喇嘛制作法衣。鄂温克旗伊敏苏木一孙姓汉族人家,早在清同治朝代迁来,木匠出身,后代散居伊敏、巴彦托海、海拉尔、大雁等地,已融合于鄂温克、蒙古、达斡尔等族中。 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废除森林禁采和封禁垦荒、采矿的政策,从关内和东北三省流入呼伦贝尔地区的汉族人口大为增加。先期流入岭东者,大部分从事采伐和经商、耕种,流入岭西者多从事采金、采煤、伐木和商业。据有关资料统计,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受雇于俄人矿主从事采金业的山东、河北籍汉族劳工多达万余人。1903年东清铁路通车后,汉族人口开始大量迁入并定居下来。1932年以后,汉族人口亦是不断流入呼伦贝尔。1937年,汉族人口已占呼伦贝尔地区人口的首位,即64%,共有143 502人。 这一时期,清廷曾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呼伦贝尔岭东岭西地区推行民治。特别是岭西地区,一时两种“政权”并存,所设民治机构官员大都由汉族人担任。由于改设民治过急,加之其他不适当的措施,遭致少数民族的不满,其民治机构终在民国元年废除。此后,直至1920年,岭西地区重设民治机构,亦主要由汉族人担任官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全盟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1950年到1956年,汉族人口年年都从全国各地流入呼伦贝尔。据1956年底统计,全盟汉族人口增加到448 106人,占当年总人口的85%,几近1949年的一倍。以后,随着兴办国营农牧场,开发大雁、伊敏、宝日希勒三个中型煤矿,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