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论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论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论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论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论述了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挖掘了物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应采用的主要渗透渠道,如习题课、探究性实验等教学主渠道,并对各种渠道中应如何渗透德育内容作了阐述。并针对应用德育渗透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总结。关键词:新课标德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概念实验习题物理活动注意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要育人于课堂之中。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针对他时代的教育问题毫不含糊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到来,新的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强调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教学,怎样才能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结合自身教学谈几点体会。

德育渗透的主渠道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们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物理教师应该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以内心的热情和饱满的精神授课,用渊博的知识和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宽广的胸襟和真诚的爱呵护每一个学生。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1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1)应用我国科技的发展史中包含的大量的爱国主义的光辉事例,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如在学习火箭时,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升天及运行情况;学习超导时,介绍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与发展现状;(2)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如: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不图荣华、不畏艰难,毅然投身于我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曾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教授在瑞典首都领奖时,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期在受奖大厅里没有汉语的历史;还有居里夫人、伽利略、阿基米德等热爱祖国的外国科学家。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及其崇高的精神和高贵的品质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3)通过深入挖掘物理学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史,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世纪《考工记》中记述了滚动摩擦、斜面运动、惯性、浮力等现象;公元前400年墨翟在《墨经》中记载并论述了力的概念、杠杆、小孔成像等问题;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电学等知识。这些伟大的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利用这些素材结合物理各

章节的内容,通过课堂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物理学家的高贵品质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物理故事,如牛顿研究问题忘了吃饭;富兰克林为了弄清雷电的成因,大胆实验、不顾自己的安危;阿基米德面对侵略者的屠刀处之泰然,甚至还在说:“在我死之前,先让我把这个题目证完了,免得给世上留下一道尚未证实的难题;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三在概念、规律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包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物理学中的很多概念、规律体现辩证的思想,也有很多规律就是在辩证的方法论指导下发现的。如电子、中子、质子的发现以及电场、磁场的建立和对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就包含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可知的”哲学思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合力与分力、引力与斥力、导体和绝缘体等分别是一对矛盾体,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体现了辩证统一的思想;超导、全反射、熔化等物理现象包含着量变与质变的哲学思想;光的本质的研究历程体现着否定之否定的思想;静电、摩擦、共振的防止的应用又可以教给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牛顿运动力学与量子力学说明了真理的相对性;麦克斯韦根据多年的研究和理论分析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二十多年后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得到了证实,这说明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总之,在物理教学渗透这些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也有利于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

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科学的基础学科。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2运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拘泥于教材,大胆设想,积极思考,不怕困难和挫折,认真实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发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研究,但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实、求新,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做出应该的实验现象、验证物理规律,还要求学生认真做出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对待,分析实验中可能产生的误差以及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案。这样学生就不仅是看到一个实验现象、验证了一个物理规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思维品质,在协作中养成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习惯。

五、习题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作习题练习时,要寻求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在电路练习中进行用电安全教育;人造卫星的练习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冲运动、惯性和摩擦力对人类有益也有害,做相关练习时可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做习题时要求学生解题要规范,要充分体现研究过程和解题思路,不能因为题目简单省略重要的步骤;不能怕麻烦而没有最后的总结;不能忽视脚标、负号、单位、小数点的重要性。这里又可以教育学生说话做事要有理有据,要有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严谨务实的精神。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

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德育渗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

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既要在内容的多少和层次的深浅上把握尺度,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适当的德育内容和目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更多地了解本节课对应的德育资料,并且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难易来安排德育。不能偏离物理教学的课程目标;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过高的德育目标。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例如,只说明电场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揣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二、德育内容要有机地融入到物理教学中

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德育应该紧密结合教学任务,在教学的进程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悄无声息”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观念,激发道德情感。而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或无效的。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浸润学生心灵的德育,应当是教师自然流露出的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三、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要科学、恰当

“知识学习强调接受、理解和创新;技能学习强调熟练运用;道德学习强调潜移默化、个体觉悟和生活践履。”德育和物理教学遵循不同的教育规律,必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所以,我们物理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德育的方法和理论,注意在生活和实践中体察学生的道德成长,用德育的规律指导物理教学中的德育。

总之,物理学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有意识、有计划的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去,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熏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发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行为规范《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之一。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关章节不断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的渗透物理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对身边的有违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加以批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指出噪声是四大环境污染之一。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并让

同学们指出身边的噪声。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少制造噪声,对那些制造噪声影响他人的行为进行批评。在学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指出高空坠物的危害并介绍案例。使同学们养成不要从高空抛物。又如在学习电能和水能时,让同学们讨论并指出身边有哪些浪费电和水的现象。使同学们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随时关好水龙头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内容时,引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段话“你打我,我打你,借别人的手打自己;你骂我,我骂你,借别人的嘴骂自己。”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不打人不骂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物理学史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例如介绍我国古代用日晷和沙漏来测量时间;介绍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的声学特征,在讲光学时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观察和研究;在学习“杠杆”时介绍我国古代对杠杆的应用;在学习“地磁场”的知识时介绍我国北宋沈括是世界上第一个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人。比西方早了四百多年。在学习能源知识时,介绍东汉的王充是世界上最先用科学的方法解释潮汐现象的人。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先贤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成果。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为振兴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道德教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教育和教育人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 的责任。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自觉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 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让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路,逐 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我们如何在通常的物 理教学中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经过几年的不断研究和探索,总结了 以下实践: 首先,道德教育是在通常的备课中进行的 中学生处于“心理断奶期”,处于半天真,半成熟期,处于相对 危险的人生年龄,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家长都非常需要关心和 指导。教导道德更为迫切和必要。要在物理教学中有道德教育的计划 和目的,必须把道德教育纳入自己的准备,并为每个班级准备道德教 育的内容,方法和方法。以有针对性的方式做到这一点。 第二,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教育 根据好学生的特点,胜利和初中生的良好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服务社会是物理道德教育的重点。初中

物理教科书包含丰富的思想和教育资料。教师应充分探索和组织物理 教科书中的思想教育资料。 三是培养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作为一个坚定的学生,他可以顽固地克服一切困难并自信地对待 一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有很大 的影响。教师应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充分利用物 理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 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通过挖掘物理教科书中的历史资料,我们将告诉学生在历史物理 领域对世界科学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展示了物理学的发展成就。 通过这种方式,通过在客观地介绍这些物理成就,可以增强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5.进行特别讲座,并使用历史资料鼓励学生。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举办了一些专题讲座,系统地介绍了 物理学家对祖国和人民的学术贡献,以及他们的学术态度和奉献真理,造福人民的奉献精神。例如,通过讲座,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两 弹元星--邓稼先的故事》,美国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 故事,介绍中学生在物理奥林匹克中的杰出成就,以及思考中学生。 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6.运用物理学教育学生辩证唯物主义。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电子教案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学习习惯、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言:在我们物理课本当中,有哪些发明创造是属于我们中国人? 二、共同探究 (一)、介绍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1)我国古代人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介绍四大发明对生产、生活、军事、航海方面的作用。指南针的发明,不仅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应 用,而且在航海、军事上作出过重要贡献。造纸、印刷术使书写、记录、复制的工作量减少很多,使“汗牛充栋”成为了历史。火药的发明,至今还在军事、生产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介绍沈括发现的磁偏角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的、准确的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这比西方哥伦布1429年横渡大西洋发现的磁偏角早400多年。 (3)介绍张衡的地动议。 构思巧妙,堪称世界之最。 (4)介绍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在以邓稼先、钱学深为首的科学家协手努力下,我国先后试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并把卫星送上太空。今天更是实现了中国人的太空行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月球或其它星球的表面也将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学生讨论,补充,畅谈我国从古至今的发明创造 (二)、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介绍“两弹一星”功臣邓稼先的事迹 邓稼先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介绍钱学森的事迹 钱学森,中国科学家,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谢春海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超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 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各学科都担负着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德育任务。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通过课堂渗透,使德育内容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的头脑得到滋润。渗透就是要求真正地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做到水乳相融。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是每一个物理教师的职责。除课堂渗透外,教师还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搞好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实际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取材于物理学史和我国建国以来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利用图片、幻灯、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去。 具体做法可有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和科学家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单位大多是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容易产生民族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要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在学习电磁现象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早在公元前北宋科学家沈括于编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讲述了人工制造指南针的方法,书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磁偏角。在讲物质的构成时,向学生介绍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对自然界物质本质的探讨,提出了“五行说”、“元气说”、“原子论”。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什么近代中国物理却落后了,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压抑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专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杀了人才,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现状以及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就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研究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存在于物理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显性按其形式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这些德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隐性德育内容是指教科书中的一些材料和教师容易把握,德育较少,知识点,表面上不能对学生直接起到德育作用,但通过深入分析、挖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进掘或通过介绍背景材料体现德育功能。行德育渗透,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现德育的目标控制,教使德做到德育渗透合情合理而又避免生硬教条,学中紧扣教材实际,。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育看似“无意”却又“有意” 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结合自身特点,深情感染,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陶冶高雅情操是一种创在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一个概念,一道习题、一个探究活动,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在教学中只要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迪学生思维。做到优

化教材中的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充分吃透教材,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使一个观点、思想因素,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个人的感悟,深情感染。鼓用你的魅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述自己的感悟。力、动作、言语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并且挖掘 教材中的美育因素,陶冶高雅情操如: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优美的景象,这动人的诗句生动、形象地反映在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时也会了祖国这两条大河蕴藏了大量的机械能;联想到“潭清疑水浅”等优美的诗句。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寓于心,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借此来丰富语言,听其言,到大自然的美,从而无形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二、从知识点中孕育德育教学我们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找准某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五大连池市兴隆学校张东华 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科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历来是专家学者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也开始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要想在学科教学中搞好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由于受升学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在教学工作中仍较为普遍的存在。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使学生考高分、拿名次,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德育工作。要想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知道,我们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这一标准本身就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求知”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把德育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如果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只重智育,不重德育,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就对不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只有真正转变观念,广大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在教学工作中去重视德育工作,研究德育工作,实践德育工作,渗透德育工作。 二、改变评价模式,激发德育热情。

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考试成绩高,教师的工作就好;只要成绩低,教师的工作就差。甚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发放奖金、评优评模的唯一标准。致使广大教师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因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大量的作业批改,频繁的考试测验,节假日的补课辅导,几乎成了教师的全部工作。而且,为了提高成绩,教师不得不把精力放到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升学无望、及格堪忧的学生也只能放弃。因此,只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工作。 三、结合学科特点,联系教材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之外进行“附加”。例如,在物理课教学中,我们不能在讲完“阿基米德定律”或是“牛顿定律”之后附加一段思想道德教育,讲什么遵守社会公德或是遵守班级纪律之类的问题。但可以结合科学家在这些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或者暗示学生将来会有更多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定律、定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为国争光的信心。再比如历史课,可以结合我国在封建社会独领风骚的科技文化成就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后的飞速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可以结合近代中过得屈辱历史来激发学生的爱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 渗透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存在于物理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这些德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按其形式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德育较少,教师容易把握,隐性德育内容是指教科书中的一些材料和知识点,表面上不能对学生直接起到德育作用,但通过深入分析、挖掘或通过介绍背景材料体现德育功能。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现德育的目标控制,教学中紧扣教材实际,做到德育渗透合情合理而又避免生硬教条,使德育看似“无意”却又“有意”。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自身特点,深情感染,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陶冶高雅情操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一个概念,一道习题、一个探究活动,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只要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个人的感悟,深情感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述自己的感悟。教师就像一面镜子,用你的魅力、动作、言语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并且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陶冶高雅情操如: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优美的景象,这动人的诗句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祖国这两条大河蕴藏了大量的机械能;在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时也会联想到“潭清疑水浅”等优美的诗句。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借此来丰富语言,听其言,寓于心,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无形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学习习惯、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言:在我们物理课本当中,有哪些发明创造是属于我们中国人? 二、共同探究 (一)、介绍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1)我国古代人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介绍四大发明对生产、生活、军事、航海方面的作用。指南针的发明,不仅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而且在航海、军事上作出过重要贡献。造纸、印刷术使书写、记录、复制的工作量减少很多,使“汗牛充栋”成为了历史。火药的发明,至今还在军事、生产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介绍沈括发现的磁偏角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的、准确的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这比西方哥伦布1429年横渡大西洋发现的磁偏角早400多年。 (3)介绍张衡的地动议。 构思巧妙,堪称世界之最。 (4)介绍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在以邓稼先、钱学深为首的科学家协手努力下,我国先后试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并把卫星送上太空。今天更是实现了中国人的太空行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月球或其它星球的表面也将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学生讨论,补充,畅谈我国从古至今的发明创造 (二)、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介绍“两弹一星”功臣邓稼先的事迹 邓稼先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

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介绍钱学森的事迹 钱学森,中国科学家,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为了报效祖国,放弃美国给于的各种优越条件的诱惑,励志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一位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才回到祖国。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我国火箭技。术的腾飞,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学生讨论,补充,畅谈我国科学家的感人事迹 (三)、通过特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速度——超速的危害。 (2)压强——超载的危害 (3)惯性——超载、超速的危害 (4)能源——节能的意识 (5)噪声的危害——在公共场所如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学生讨论,补充,畅谈物理知识对我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影响(四)、通过危害社会的现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1)次声波——地震的危害。结合5.12地震测感受地震带给人类的危

物理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物理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如果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

初中物理德育工作目标与任务(正式版)

初中物理德育工作目标与任务德育教育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自觉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为了促进物理教学,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制定具体工作目标任务及措施如下: 一、物理德育工作目标: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 1、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2、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只要将这些素材融入到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过程中,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的目的。 3、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 二、物理德育任务: 紧紧围绕教学质量和学生安全两个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实际,以提高物理素养为基本方向,以培养物理能力为中心,增强创新意识,强化双基训练,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继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根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不同阶段要求,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

如何把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如何把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发表时间:2011-09-22T10:32:51.6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1期下供稿作者:罗庆芳[导读] 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罗庆芳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岜暮中学547300 摘要: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如何把德育渗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本文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因此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例如,在“磁场”一节关于磁偏角的介绍中,学生可知比西方早400多年的宋代沈括已提出;而在学习“回声”中介绍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更有三处有着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的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它们无疑是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知识与建筑师们高超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学习磁现象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在学习声的传播时,有一些抗战影片中的片断,如《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利用铁轨提前获得敌人火车到来的情报,在《地道战》中游击队员利用竹筒传递情报、信息。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古代物理学和科技发展史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本身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要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运动和力”这章内容的时候,讲“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时学生对磁铁吸引铁钉实验感觉很有意思,但一般不会再做深一步的思考,这时,如果我们紧接着反问一句:“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直接将学生带入了对立的一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还可以通过有关实例说明,例如两个同学面对面同时施力时产生的效果,进一步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点与辩证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师还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例如学习“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教师设问:“某人家里有个窗式衣柜侧放在有过堂风的中间,当有过堂风经过时柜门为什么会自动打开?”学生对这种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后是困惑不解,甚至怀疑有“神灵”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机,设计小实验,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是因为当有过堂风经过柜门时,柜门外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而柜门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柜门会自动打开,并非“老天爷”显灵。这样不仅对破除学生们的迷信思想大有裨益。 三、渗透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 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其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惯性定律、杠杆的平衡条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等。学生由于经历和水平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过于依赖课本,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努力做好实验。实验使用的器材要简单些,观察现象的结果要明确,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学生亲自探究实验,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学习“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在做硬币“跳高”的实验中,大部分学生都不相信硬币会“跳高”。这时教师现场展示一下,实验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因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会要求亲自去做。结果学生不一定能成功,但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了,这样学生体会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会意识到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成功,从而使他们明白做实验要脚踏实地去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只要我们细心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找准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有机渗透,就可以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而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既是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只要我们在具体实施时,明确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这三个方面的德育要求,采取合理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相信一定能提高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水平。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案 :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学习 习惯、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一、引言:在我们物理课本当中,有哪些发明创造是属于我们中国人? 二、共同探究 (一)、介绍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1)我国古代人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介绍四大发明对生产、生活、军事、航海方面的作用。指南针的发明,不仅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而且在航海、军事上作出过重要贡献。造纸、印刷术使书写、记录、复制的工作量减少很多,使“汗牛充栋”成为了历史。火药的发明,至今还在军事、生产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介绍沈括发现的磁偏角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的、准确的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这比西方哥伦布1429年横渡大西洋发现的磁偏角早400多年。 (3)介绍张衡的地动议。 构思巧妙,堪称世界之最。 (4)介绍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在以邓稼先、钱学深为首的科学家协手努力下,我国先后试验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并把卫星送上太空。今天更是实现了中国人的太空行

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月球或其它星球的表面也将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学生讨论,补充,畅谈我国从古至今的发明创造 (二)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介绍“两弹一星”功臣邓稼先的事迹 邓稼先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介绍钱学森的事迹 钱学森,中国科学家,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为了报效

(完整)初二物理渗透德育教案

初二物理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3.通过本节学习,学会不要以噪声影响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

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生甲]噪声从哪里来? [生乙]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 [生丙]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生丁]噪声有什么危害? [生戊]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 [师]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成效是教育者多方面的体现,“授业、解惑”即传授知识、技能固然重要,然而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享受至上、道德严重缺失的社会里,“传道”即育人便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这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师必须“寓德育于日常的物理教学之中”。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本身就就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包含着许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我们要突出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之中的德育素材,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瞄准德育渗透的最佳实施点,切实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成为规范的社会人,培养其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心理,推动学生思想品德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

而言,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 一、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在祖国的很多史料中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发展完善的内容。 在讲授“声现象”部分时,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回音壁、三音石、圜丘的阅读教材,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爱国热情。 在学习光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讲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中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成镜成像的记载。《墨经这本书对力学、光学现象及物质结构的研究等都属于当时世界最高水平。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同时,物理教学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的自然环境、能源分布、历史和现代的科学成就、祖国的建设新貌等,这些都爱国主义的好教材,特别是充分利用教材,介绍我国科学史上的辉煌成就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现代,在我国西部,一大批科学家、热血青年如杨

德育渗透措施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措施 德育贵在有意,重在有机。物理教学中,应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使德育能够有步骤、分层次、有机进行。高中教学中可重点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形象思维的教育。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用技术和生产建设联系较大,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收到良好效果。教学中还要适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最新成就及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激发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顽强学习的精神。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把德育渗透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的作用呢? 一、利用物理规律本身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规律本身包含许多哲学思想,借此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讲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时,教育学生看任何事物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看.,看待别人和自己也应如此。讲分子运动论时,一个分子的行为和大量分子的行为完全不同。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存在共性和个性,量变到质变的辨证统一。讲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弹簧阵子、单摆等知识时,渗透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抓事物主要矛盾的哲学原理。同时还利用物理规律来唤起学生“异想天开”的求知欲望。如讲库 仑定律时让学生与万有引力定律形式相对比,F=G m 1m 2 /r2、F=K q 1 q 2 /r2后设 疑:“二者的表达式如此相似,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可至今还没有哪位科学家做出回答?你们将是二十一世纪祖国科技发展的主人。我希望你们现在努力学好物理基础知识。或许你们之中的某位同学将来做出解答。”同学们听着,洋溢着兴奋的表情。物理公式简洁、严谨、但其内涵丰富多彩也是进行对称美、和谐美等美育的最佳材料。通过形式美教育的同时,将其内涵加之扩展,为学生理解记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例如:复习牛顿第二定律F=ma时,讲到它包括矢量性、对应性和瞬间性,学生感叹无比说:“牛顿真了不起,仅仅用了三个字母就包括着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学生受到了公式美和内容美的熏

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发表时间:2011-08-18T20:14:25.32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第51期供稿作者:李海英 [导读] 我国古代许多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湖南省武陵源一中李海英 我国古代许多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作用。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与自豪。 又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通过讲述我国历史上有关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树立学生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获得这个结论是很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文章“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 很多科学家是学生崇拜的偶像,因为他们身上集中了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例如,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在力学、光学、天文学、数学方面都有许多贡献,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获得了崇高的荣誉。但他非常谦虚地说:“如果说我曾经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很多科学家都十分谦虚,而我们部分学生谦虚不足,骄傲有余。科学家专心做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法国科学家安培,在科学研究上非常专心,他把马车的后背当成黑板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安培被誉为“电学中的牛顿”,安培的成功是与他专心到忘我的程度是分不开的。大发明家爱迪生试用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做灯丝,你能说他不专心做事吗?所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 另外,要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小论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和积极上进的品德。 二、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艺术技巧 物理教材中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发掘、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有序、有机。“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三、了解物理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增强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决心 物理的产生和发展,本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知识顺利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从绪论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教科书和教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教材内容安排看,提到现代生活中广泛用到物理知识;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学好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讲完知识点后,我列举实际应用的事例。例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最后总结到,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物理学对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社会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四、在实验中渗透爱护公物、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上好实验课,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更是渗透爱护公物、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的好时机。 如温度计、量筒、烧杯等仪器是易碎品,天平、电表等仪器比较精密,所以学生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仪器。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实验时应仔细认真、如实记录结果。错误的测量可能会导致一次实验的失败,误差过大可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如美国在研究航空发动机时,测量的系统误差由0.5%上升到1%,造成了研制一台发动机增加300万美元的损失。 再如,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发生了争议。我急忙走过去,一个学生说:“我们重做了好几次,并联电路的总电流不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但我认为操作过程没有问题。”另一个学生说:“我们已经预习了,透过过程看结果,结果不正确,肯定过程错了。我并没有马上否定他们,而是请大家暂停一下。我提问:“哪组学生做的并联电路的总电流不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有两个小组的学生举起手。我又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又有多个小组的学生举起手来。我满意地说:“我们只要有测量,就会存在误差,所以教材结论与实验事实有点偏差是正常的。我们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这是我们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总结出规律。我们既要有科学的态度,又要有科学的方法。” 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思想与行动,应该时刻体现在课堂教学和课下与学生的交往中。作为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思想和意识上不断提高,使学生本身的素质不断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