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小城镇规划设计——以余家村为例

灾后重建小城镇规划设计——以余家村为例
灾后重建小城镇规划设计——以余家村为例

灾后重建村镇规划设计——以余家村为例

日期:2017年6月1日

摘要:

以“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背景下的雅安市南郊乡余家村灾后重建详细规划为实践,结合灾后重建理论、村庄规划设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地理学,根据余家村灾前灾后的实际情况,归纳分析余家村灾后重建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难点,并总结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为川西山区灾后重建的村镇提供灾后重建的参考,给当地规划建设部门提供拓展思路的可能,从而达到近期指导应急灾后重建、远期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以期为编制灾后重建村庄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字:灾后重建余家村村镇规划农业现代化

1前言

地震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其破坏力极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安全,已为我国各级党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科技界也极其重视其发生发展规律和震后修复工程的研究。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四川雅安、成都、乐山等32个县(市区),使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特别是在山区的农村,由于自然村落散布,交通不便,灾情复杂,损失更为惨重。

本文以作为雨城区参评“雅安市十大最美乡村”评选的南郊乡余家村为研究对象。

2理论分析

村镇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镇规划主要包括对农村建筑物的规划和对农村空间的合理利用等,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农村中所存在的诸多实体物质进行有效的整体划分,从而形成立体的视觉效果。目前,我国大力解决三农问题,新农村的建设正在积极努力的筹备和发展,虽然在村镇规划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就能够有效的推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开展。

要想能够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村镇规划工作,名且了解村镇规划工作的内容,科学的对村镇进行规划和建设,以推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的指导,而村镇规划也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村镇规划的主要设施者就是政府,政府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宏观调控的手段,来指导村镇规划和建设。进行村镇规划,可以使得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同时可以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新农村的发展。村镇规划有着全局性以及战略性的特点,其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质,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合理的对村镇进行规划,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我国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了解到民意,依据民意和农村发展的现状,来综合性的对村镇进行规划设计,保障新农村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够满足民众的意愿。在新农村建设的时候,积极的开展村镇规划,可以使得新农村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保质保量,从而有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仅要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且要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之相适应,进而要求农村居民点的总体布局,村庄内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置,以及农村住宅的建设和环境的整治,应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基础。城乡统筹体现在村庄规划中的要求,应该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统筹安排。

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是从农业的产业特点出发,根据当地情况,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定时期的计划和安排。由于当前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而农村产业布局同样具有空间规律,村庄建设不仅需要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也需要与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实质上,村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空间落实。

3实例分析

3.1村情概括

余家村位于周公河南

山脚,距雅安市区2.5公里。

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34

户。雅安市第一家农家乐

“小桥流水”就起源于本村。

“4.20”地震之后成都市对

口援建余家村,全力组织实

施余家村,全力组织实施余家村“五个一”援建项目,旨在打造望山、见水、忆乡愁的田园美丽新村。

村庄:新建余家安置点57户农房,坚持形态、

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系统规划理念,按照“低楼层、紧凑型、地域风、微田园”的设计思路,全面提升整体规划。

整治:整治余家村安置点附近302户风貌,配套水电路、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提升规划区居民生活环境、生产条件、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农田400亩,发展草莓、蓝莓等优势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重点推动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设施建设。

桥梁:新建一座长226米、宽7.5米的桥梁。

道路:新建一条长2600米、宽4.5米的外联道路。

3.2自然条件

自然风向以东南风为主,见图1。

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总体北西高东南低。地

处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大断裂带交汇处,地

震活动相对较多。受高山岭谷切割和地层岩性、地

质构造控制,地质条件十分脆弱,成为暴雨、洪水、

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相对多发区。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雨热同步、

热量充足。全年夜雨多、终年雾日少。由于境内地

质地貌复杂,地势高差悬殊,气候的区域性、过渡

性和复杂性特征突出。

3.3政府规划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成都市对口援建余家村“一桥、一路、一产业、一新村、一整治”项目。结合援建项目的整体实施,

余家村村支“两委”积极调图2

图1余家村规划图

整产业结构,加快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一年时间将余家村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乡村情趣,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表1“五个一”项目

项目具体内容

村庄余家村新村聚居点58户29栋农房

整治对余家村302户农房进行风貌整治

产业300亩高标准农田,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桥梁在周公河新建226米长桥梁

道路雨城区配套建设外联道路

按照“一村一产业、一季一特色”的思路,探索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引导农户入股土地成立“富余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成都“老农王”和“久森”公司合作建设草莓、蓝莓“双莓”基地

3.4供水情况

余家村有少数村民家庭安装了自来水。但由于自来水费用较贵,所以一般家庭采取自凿水井的方式获得生活用水。但不是每家每户周围都有可用的地下水,所以也有几家共用一个水井的情况,这就使得村民必须在家中设置储水池才能正常用水,使用过程中极为不方便,且有些村民在井水的安全性上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合格检验,安全性得不到必要的保障。而且长期使用地下水,也可能使地质遭到破坏,成年以往,可能会导致地质塌陷等严重问题,给村民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对于那些不能自凿井水的村户,他们通常采用运水的方式获得生活用水,但由于余家村道路宽度不足,大型车辆无法开进村内,导致运水困难,也增加了村民的日常工作量,各村民对此现象十分不满,需要重点关注。总之,余家村的用水情况十分严峻,急迫需要处理。

3.5道路规划

新建一座长226米、宽7.5米的桥梁替代了原有的宽约2米的吊桥,改变了余家村与外交联系的通道,同时新修一条长2600米、宽4.5米的外联道路,彻底改变了余家村的交通状况,大大提升了生活环境及生活水平。

图 3余家村灾前(后)桥梁对比

余家村在道路规划设计上也有着一下特点。公路从村镇边缘绕行,桥梁还避开了不良地质。村镇道路还方便了居民和农机通往农田,考虑了与田间道路的相互链接。修了一条200米长的公路可以直达双莓基地,方便游人进入采摘。节约成本,短短几条道路就协调了街道平面和空间的组合,同时把自然风景、历史古迹、现代建筑贯通起来,形成了统一的街景。

然而余家村道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少,是自由式道路系统,是以结合地形起伏、道路迁就地形而形成,道路弯曲自然,无一定的几何图形。路面窄,大型车辆无法进出,不利于运水等。并且道路没有双向划分,道路行人行车安全隐患较大。交通运输工具少,道路基础设施较差,人流车流量非常小,缺少停车场。

3.6用地规划

按照“全域生态化、生态景观化、景观产业化、产业统筹化”的思路,政府对余家村进行了改造。当地的地主要用来房屋建筑,道路交通,果园栽培,绿化环境,管线布置等。

3.6.1居民用地

余家村有4个村民小组,共

348户。村镇用地最多的是建筑设

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建筑用地都

是居民住宅。

3.6.2农业农地

在农业用地上开发的很好,建

立了标准化设施大棚2万余平方米,

现有林地6500亩,蔬菜1490亩,

茶叶1280亩,标准的农田有400

亩。大力发展大棚种植,并且有草

莓蓝莓培养基地,农田、菜地也很

多。当然,由于人口少,生产力落

后等等原因,未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

图 4 余家村用地规划

广大。

3.6.3公共设施用地

所占用地比例很低,只有游客服务中心、村医院和属于公共设施建筑,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就只有村镇道路了。当地在地震后新建了一条桥梁与一条道路,对外对内交通都比较方便。地震后该村有了一些新的建设,对原有设施的利用状况还是可以的。

3.6.4其他用地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余家村开了一些饭店,烧烤店,小商店等等。该村庄没有设置工厂,所以环境很好,从而也吸引了许多游客来这里游玩和体验摘新鲜水果的乐趣。村周围存在河流,并且余家村修建了蓄水池。园林绿地占的比重较大总的来看,余家村村镇用地比较合理,还是满足了紧凑性,完整性,弹性的基本要求。当然受人口、经济等多方面影响,在除开居民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其他用地上不够多,这也将是余家村接下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3.7公共建筑设施规划

灾前余家村由于地方小,人口少,

相对贫穷落后,所以公共建筑设施几乎

没有,仅存有必要的几个公共建筑设施,

如村医院,村小学。其余的文化娱乐、

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

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

务等完全没有。

灾后余家村在政府的资助下建立

了唯一的公共活动场所——游客服务

中心,也对村医院进行了重建。遗憾的

是唯一的是,由于人口基数少,且更多的人都把孩子送到附近镇上就读,因此

村小只能读到三年级,四年级开始还是要去附近镇上就读。村小学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没有专门统一的交通枢纽站,不方便雅安市游客来到余家村。

3.8经济规划

总的来说,灾后重建的新村让村民们通过“双莓”产业,大力发展农家乐观光副业,村民们人人都可以当老板。

美景、美食、入园摘草莓等特色农家游玩项目是吸引游客的法宝,余家新村建成一年来,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春节,游客数量都让人惊喜。余家村成立了旅游协会,这里的旅游服务采用标准化管理,实现过节期间住宿不涨价,农家菜都是用大碗来装,入园摘草莓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图 6余家村双莓采摘基地

为了让余家村因地制宜地发展与自身条件相契合的产业,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成都老农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成都久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余家村建设蓝莓和草莓基地。据介绍,目前,草莓基地已完成60栋大棚棚架搭设工作,蓝莓基地已种植蓝莓种苗2000余株。旅游方面已完成了旅游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的施工图设计,正在抓紧施工。

南郊乡共有蓝莓采摘基地200余亩,今年挂果的蓝莓约20亩,位于余家新村的中心位置,这200余亩蓝莓采摘基地主要是为了配合余家村发展乡村旅游而建设的,一方面可以增加新村景色,另一方面通过采摘体验活动提升旅游人气。

图 5 余家村公共建筑

草莓地是成都引导农户入股土地成立“富余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草莓、蓝莓“双莓”基地,也是村中最热闹的地方。为了提升旅游人气,在余家村举办草莓采摘体验周活动,邀请雅安市民尝一尝这些口味独特的草莓。基地种植的草莓有巧克力、菠萝、水蜜桃等多种口味,都是比较特色的草莓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图7余家村村民“住所+店铺”模式

大部分身强体壮的青年与中年外出务工。由于经济不景气,也有少部分返乡在家待业。少量村民在乡创业,主要以住所+店铺模式。也有部分村民在乡从业,从事看守蓝莓园、草莓园、以及村的卫生维护、工地建设。在这种经济模式下,村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增加了村民的就业率。

3.9住宅建设规划

在居民住房上,依照“低楼层、紧凑型、地域风、微田园”,对原村302户进行了改造,房屋模式统一,形成“一街三巷九院两节点”的空间布局,配套水电路、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图 8 余家村居民住宅建筑

3.9.1低楼层、紧凑型、地域风、微田园

由于地震的原因,余家村的住宅基本上只有两层,砖混结构,朝南建设。屋顶采用了瓦的结构,房屋的构造类似古代的建筑,具有田园风格,体现了当地的特色。在住宅附近有菜园,花园,给人一种很惬意的感觉。住宅内部的各种设施设备都很齐全。总的来说,功能较为完善,既安全又舒适卫生。

3.9.2一街三巷九院两节点

住宅之间有并联式与院落式的布置。几户住宅并列在公路附近,节约了土地,

同时节省了室外工程设备管线和降低了工程造价,也使整个乡村看起来不零乱。院落式的住宅使乡村的人们不仅居住舒适,偶尔也能种种菜,养养花,村民们的居住环境较接近自然。总的来说,建筑布局合理,造型美观,经济又适用,面积紧凑,用地节省。

3.10旅游规划

按照村支书的规划,环境变好了,今后乡村旅游便是余家村的主要产业。余家村将筹备旅游协会,并请成都市旅游局、雅安市旅游局来为村民做培训,鼓励村民一起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适合余家乡村旅游发展的“余家模式”。接下来,增加200个停车位、统一农家乐标志标牌、打造雅安特产专卖商业街、乡村旅游规范化。余家村计划一年之内,形成雅安最集中、最近边的乡村旅游地。如今,这些计划也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表 2余家村旅游规划

4 建议总结

余家村今后规划建设要着眼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立足于城镇化带来的农村劳动转移形成的空心化现实,在与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村庄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协调的基础上,在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首先,提升旅游服务设施,乡村社区实现WIFI全面覆盖。通过投资入股、

参与设计等方式,与当地乡村居民一同建设符合当地特色的高档次民宿,改善村容村貌。

其次,坚持突出农村文化特色的村镇规划原则。新农村的建设中,余家村规划应坚持经济社会、低于文化和自然风貌全方面发展的原则,掌握当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两者的特点,保护好文化自然的景观和文物古迹,并结合当地的民俗,积极进行对余家村的建设。

然后,加强周边村落、区域之间的合作,提升乡村旅游聚集性。打破区域限制,使得乡村旅游开发并不仅局限在某一村庄内,通过与周边村庄各自进行服务功能定位,立足各自特色,使游客在乡村中能实现深度慢游,加深乡村旅游体验。

最后,保障农民权益。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村民对现行余家村规划仍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村政府应强化公共参与。在余家村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目标确定、方案优选、规划修批等环节都设立了听证会;规划草案公示和讨论阶段通过公告、宣传册、传单、村民大会等让村民参与讨论目标的确定;在方案优选、规划批修前通过规划展示会、热线电话等让公众参与评议,并邀请相关人土进行座谈。在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规划。

参考文献:

[1] 李寒.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川西山区村落景观更新设计研究——以雅安雪山村为例[D].浙江大学,2014.

[2] 单正英,李何超.村庄建设、土地利用与农村产业发展的规划协调研究——以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灾后重建规划为例[J].土壤,2013,45(2):361-365.DOI:10.3969/j.issn.0253-9829.2013.02.027.

[3] 申建勤.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之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0):238-238.DOI:10.3969/j.issn.1673-1328.2015.20.221.

[4] 孙静.新形势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5):206-206.DOI:10.3969/j.issn.1672-6944.2014.05.165.

[5] 黄燕.灾后重建新模式下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探寻--以宝兴县灵关镇核心区规划实践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6):98-103.DOI:10.13791/https://www.360docs.net/doc/2a8629073.html,ki.hsfwest.20150620.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篇一:灾后重建汇报材料 关于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2010年3月30日在彭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 会议上 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建春 尊敬的龙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灾后城镇住房重建概况 目前,采取“集中办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共为37668户住房毁损的城镇居民核发恢复重建补助资金亿元,同时严格审核申请资格,共清退重、冒、多领家庭1812户,追回补助资金万元;拆除城镇安臵板房3138套,面积万平

方米;全面完成35228套房屋的维修加固,面积万平方米;需重建的5115套住房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居民自建住房3956套、保障性住房1159套),累计竣工4633套,竣工量达%;为960户受灾居民发放贷款5542万元。按目前进度,我们力争在4月底前完成城镇住房重建,9月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等各项重建任务,并同步推出新兴、白鹿等重建靓点镇。届时,场镇面貌将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将得到飞跃式改善,基础配套设施将得到跨越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将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重建基本做法 自灾后城镇住房重建以来,我们将城镇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点晴之作”,坚持运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树立“抓重建就是促发展”的重建理念,着力于毁损住房恢复重建,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镇风貌改造为两翼,全力统筹各方重建力量,不断破解各种

重建难题,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并凸显了新兴、白鹿等一批重建“四性”靓点。去年10月30日,成都市城镇重建首次现场工作会在我市召开,充分说明了我市城镇重建工作得到了成都市的肯定。“四性” 规划理念体现充分,重建政策体系完善,指导督促深入细致,统筹协调扎实有力、住房重建进度快和风貌改造靓点多,是我市城镇重建的基本经验和特色,也是我市不断破解重建难题、实现科学重建的基本方法。 (一)精心规划设计。我们把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看作是一次加快城乡统筹、提升场镇聚集辐射能力的机遇,坚持走差异化、多样性的重建特色之路。为此,始终把规划作为龙头,坚决落实“四性”理念,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尊重民意与科学重建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等9大类20个文本含36个子规划的规划体系,确定

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pdf

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强震波及文县,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为加快灾后重建步 伐,尽快恢复全县经济社会正常秩序,根据《甘肃省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总体安排意见》和全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结合文县灾情实际,特制定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一、基本概况及灾情状况 (一)、基本概况 之间。 -33°20′36″文县地处甘肃最南端,位于东经104°16′16″ -105°27′29″ ,北纬32°35′43″ 西南与四川的青川县、平武县、九寨沟县毗邻,东南接陕西宁强,北邻甘南和陇南市武都区,全境东西长112公里,南北宽82.5公里。总土地面积49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05万亩,占总面积的 4.3%。全县辖20个乡镇,305个行政村、1305社、71962户,总人口25万,其中农村人口21.7万,居住着汉、藏、羌、回等7个民族。 “十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产业抓特色,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五”计划期间各项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6738万元,比“十五”末增长4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544万元,比“十五”末增长 1.26倍;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099万元,比“十五”末增长6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4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9%、17.8%;2007年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排位第5位,在全省排在第63位。 (二)受灾情况 5月12日14时28分,受四川汶川县8级特大强震波及,文县地震破坏烈度达9度,之后多次发生余震,对文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房屋倒塌、通讯中断、桥梁、 公路坍塌、山体滑坡、设施损毁、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活环境恶化。据灾情统计测算,经 省核查组确定,这次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83734.48万元,具体损失情况: 1、人员伤亡惨重。全县因地震死亡111人,受伤人员1454人,其中120人重伤。 2、大量民房无法居住。因灾受损民房76425户596745间11934900?O。其中:①倒塌及严重损毁房屋59093户46729间9345920?O,占当地居民户数的77.32%。②损坏房屋17332

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吉林省梨树县规划勘测设计院:王萍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其重点就是农村的全面小康,实现农村小康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城镇化。小城镇上连城市,下连农村,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是城市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又是沟通城乡联系,促进城乡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城镇化的核心。因此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小城镇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短期行为。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小城镇没有制定详细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宽,进展缓慢。乡镇没有产业支撑,不能形成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乡镇受资金短缺的限制,基础设施配套迟缓,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 3、政策落实不力。目前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小城镇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根本问题是落实不够,如资金政策、用地政策、户籍政策普遍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4、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滞后于小城镇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1、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为了科学的指导小城镇建设,要根据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非农产业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人口状况、辐射带动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科学编制和调整完善小城镇规划。编制规划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在选择主导产业和确定发展规模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资源基础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论证。要以城镇为中心,全面合理安排乡镇企业、住宅、商业、交通、文化、市政设施等各项建设,使近期规划有较强的超前性,可操作性和控制性;远期规划要留有发展余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规划行为。同时,还要认真制定和完善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使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配套。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要有详细规划作指导。编制详细规划要有新观念,把各个规划地段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允许建设高度、绿地率、停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具体位置、历史文化保护区等作为强制性内容,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小城镇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严格设计标准,提倡相对集中建设,连片开发,逐步扩大小城镇规模。同时,要维护规划严肃性,科学规

乡村规划 调研报告2017

乡村规划调研报告2017 导语:乡村规划是(rural planning)乡村的社会、经济、科技等长期发展的总体部署,是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 乡村规划调研报告2017 为全面了解我市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建设2017。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度的监督工作安排,4月上中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就我市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叶华副主任的带领下,实地察看了小桥镇、迪口镇等一些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召开座谈会,与镇村干部群众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座谈,听取镇、村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 1、乡村村庄规划设计:2015和2016年我市共有26个村列入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建设工程,大部分村编制了乡村规划或节点整治方案或乡村旅游规划,其中编制美丽乡村规划的有际村、叶坊、长汀、九匡、巨历口、可建、店村、敷锡、阳泽、后塘、湖头、龙村、慈口、党城、墩上、江墩、白水源等17个村,编制节点整治方案的

有太平、穆墩、定高、安国寺、桂林、大房等6个村,编制乡村旅游规划的有新桥等1个村,未编制美丽乡村规划有北津和桃源等2个村。 2、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设计费:我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由乡镇或村直接委托规划设计单位设计,据了解,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费(不含施工图)一个村约5万元,节点整治方案设计费一个村约0.6-2万元,乡村旅游规划设计费一个村约10万元。初步统计,我市26个美丽乡村共投入规划设计费约110万元,大部分资金从“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省级以奖代补资金中列支,市、乡、村三级基本无规划设计经费投入。 3、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情况:26个美丽乡村建设村基本按美丽乡村规划进行建设,其中美丽乡村规划实施较好的有湖头、慈口、际村、桃源、可建、后塘、墩上、敷锡、九匡等9个村,实施一般的村庄有江墩、安国寺、党城、上范、桂林、大房、定高、巨力口、太平、龙村、店村、叶坊、阳泽、白水源等14个村,实施相对较滞后的有北津、穆墩、长汀等3个村。 二、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实施难。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设计单位目前南平市仅一家符合资质,因此,我市大部分美丽乡村村庄规划是委托省外设计单位

2017年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院十大排名

“特色小镇”的灵感最初来源于国外,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等。这些小镇,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达沃斯小镇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在这里召开年会,发布世界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等方面的一手资讯;美国格林威治小镇,占地面积仅174平方公里,全球350多只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对冲基金中,却有近半数公司把总部设在这里。“特色小镇”的“特”,主要指产业“特”,即高新服务业或传统经典产业中的某一行业乃至其中的某一环节。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陈锐看来,“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产业及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及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意义。 我国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去年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创建路径和工作机制。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下面列举几家从规模到实力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旅游规划特色小镇规划设计院,目的在于能够使有相关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需求的朋友能够对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公司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区分。当然,这也仅仅是作为一个参考,具体操作时仍需要各位多方了解沟通,以找到合适的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院。 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中国首家专注规划全链的研究院,旨在为城乡发展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全院下设6个研究所1个中心,建立了一支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教授、博士、硕士在内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规划设计队伍。 提供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旅游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工程设计、招商策划、地产策划、投融资咨询等专业服务。 中经汇成旗下中国产业规划网,是国内城乡规划领域内知名的权威性站点。 四川远景设计研究院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示范文本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示范文本 In the specific time, budget, resource activities pla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effect, specially customized project process and parameters before,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 make a system and specific scheme, to guid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 案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方案资料应用在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里进行的活动计划,内容包含活动范围、质量等。为实现的目标效果、专门定制的项目前中后期的流程和各项参数做成系统而具体的方案,来指导项目的顺利进行。,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东乡县特大滑坡地 质灾害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指导协调小组已决定由省发展 改革委牵头开展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 制工作。为认真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 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 为本,以保障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民生为核心, 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城镇布局,科学论 证重建项目,率先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重点支持受灾 群众基本生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坚持统筹

绵竹市广济镇灾后重建的整体性设计

2010.9 ARCHITECTURAL JOURNAL 建筑学报38 规划设计 PLANNING DESIGN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2年多了。2年来的灾后重建工作,涉及面超过22个省区和直辖市,是中国当代建筑在特殊情境下的一次集中操演,其中的经验和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具有特定性和典型性,值得中国建筑师认真思考和总结。东南大学规划设计团队全面承担了四川省绵竹市广济镇这座川西沿山小镇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参与了它整体重生的过程。在2年的时间里,一座距我们1600k m 以外的市镇在我们的规划设计中得以整体建成,这是我们职业生涯中极为特殊的经历。回顾整个过程,在反思和内省中,我们对规划设计工作的整体性有了更为真切和深刻的认识。 1 整体连贯的项目组织 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社会组织性的事件。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10个省、市、自治区4625万人口受灾。灾后的重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为有效的方式,恢复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为此,国务院制订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由东部和中部地区的19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省北川县、汶川县等18个受灾县(市),以及甘肃省、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对口支援期限为3年。作为地震重灾区的绵竹市,灾后重建工作由江苏省对口支援,其中广济镇的灾后重建工作由昆山市对口援助。 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灾后的援助重建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所面临的不 是单个建筑或者局部环境的建设,而是 绵竹市广济镇灾后重建的整体性设计 张彤 韩冬青 王建国 鲍莉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收稿日期:2010-07-28 摘要/从整体连贯的项目组织、整合市镇空间的街区设计、协调统一的材料做法、因地制宜的技术策略4个方面回顾和总结绵竹市广济镇灾后重建的整体性设计。 关键词/绵竹市广济镇 灾后重建 整体性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olistic design process of Guangji reconstruction in aspects of integral organization, coherent urban design, corresponding materiality and locally adjusted techniques. KEY WORDS/ Guangji town, Mianzhu city,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holistic design 整个受灾城镇的全面重建;其次,灾后援建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必须在2 3年之内全面完成;第三,对口援助的方式决定了灾后重建项目的目标和组织方式单纯明确,资金注入有保障。所有这些都要求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高度协调的组织机制、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全面高效的协同合作。 广济镇的灾后重建,其规划设计的大部分工作都由东南大学完成。从2008年7月初开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全面承担了从镇域和镇区的总体规划到建筑单体,直至景观环境与室内空间的系统性规划设计。一个镇的重建,规划设计基本上由来自一 个单位的设计团队完成,这在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中是不多见的。我们有机会以更具系统性和延续性的思想和方法,去实现对于1个乡村社会发展的预见和构想;也有条件以集体的智慧和协同工作,去实践1个市镇的整体设计。 灾后重建工作的特殊性也给参与其中的每一位规划师和建筑师提出了挑战,这是我们职业生涯中一次极其难得的经历。首先,它要求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个遥远的乡村小镇的社会结构和心理需求,对其在经历了巨大灾难之后的未来发展做出恰当且务实的判断;其次,灾后重建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这要求我们对所有问题的判断都必需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且尽量准确;最后,灾后重建是一项具有高度组织性的社会事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工作首先不是表现自我

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 【法规类别】地质勘查工作 【发文字号】国土资发[2008]119号 【失效依据】国土资源部公告2016年第10号――关于公布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发布部门】国土资源部 【发布日期】2008.06.11 【实施日期】2008.06.1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119号) 四川、陕西、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以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抗震救灾的指示,运用遥感等高科技手段监测,调集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专业队伍,深入灾区应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为抗震救灾抢险、防范和避让次生地质灾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近,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明确,地震灾区的恢复和重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抗震救灾的主要任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发挥部门优势和专业优

势,在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同时,全力做好灾区恢复和重建的支持保障工作。为此,特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加强地质灾害排查与监测,为编制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依据 (一)尽快完成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灾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部统筹安排和有关省份支持下利用已有地质灾害普查成果,结合最新遥感资料,加快对灾区新发生和存在隐患的滑坡、崩塌、巨大滚石和泥石流进行应急排查,特别是查明城镇、乡村,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救援人员驻地,交通干线、主要河流、基础设施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危险性评估,及时报告同级政府组织防灾避险。应急排查评估工作要在6月15日前完成,以县为单位形成排查评估图、报告和表格,及时提交准确可靠的专业评估意见,为相关部委和省市人民政府按期完成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提供依据。 (二)恢复和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依据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结果,在灾区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尽快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立即恢复和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强监测点建设,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对城镇、乡村,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救援人员驻地,交通干线、主要河流、基础设施周边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要提出防灾避险初步建议,安排专人昼夜监测,落实责任,实时提供预警和避险信息,最大限度减少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三)加快编制防灾减灾规划。灾区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立即组织力量,充分运用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成果,补充灾区已有的地质灾害分区、区域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在保证最大安全的前提下,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易发区。同时,开展分区适宜性评价,对临时安置点、重建选址进行危险性评估,与有关部门共同编制本地的《灾后重建防灾减灾规划》。为受灾群众安置、灾后重建选址、规划编制等提供决策依据。 灾后重建的城镇村选址,必须切实避让地质灾害危险区,确实无法完全避让的,必须安

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篇一:佐龙乡灾后重建工作实施方案1 灾后重建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为尽快帮助倒房户重建家园,修复水毁工程,恢复农业生产,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任务,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望认真落实。 一、受灾情况 “6〃20”特大洪涝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给全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据统计,此次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94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355万元,水利工程损失231万元,公路交通损失500多万元,家庭财产损失109.3万元。 二、重建基本原则 1、“先急后缓、有序推进”的工作原则。灾后重建既要立足当前,全力以赴保民生、保生产、保交通、保安全、保稳定;又要着眼长远,根据此次灾害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

结合“十二五”规划做好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长远建设规划。对水毁水利设施,优先安排修复灌溉渠系、决口(损毁)河堤、电排灌设施,必须在7月下旬前全面完工,确保二晚灌溉需要。对水毁公路、桥涵,先清除塌方、修建便道,在7月中旬确保畅通;对暂时不能修复的路段,做好警示标志,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对水毁房屋,优先支持因灾倒房户中的困难户先建房。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灾后重建体制。各有关部门按照辖区和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全力做好本地区、本行业的灾后重建工作。 3、“政府支持、群众参与、社会资助”的工作原则。灾后重建工作由政府主导,同时,要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动员受灾群众主动参与, 形成灾后重建工作合力。 三、重建资金及筹资方式 1、水毁公路修复资金。省道重修:资金由县公路局负 责立项筹措。县道重建:通过向上争资和县财政解决,其中县财政按2万元/公里配套。乡道由各乡镇负责修复,村道 由所在村委会负责修复,修复资金由乡、村自筹,县财政按修复工程款的20%予以补助。乡村桥梁重建:由交通部门上 报省交通运输厅争取列入危桥改建计划,县财政按520元/

汶川地震三台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8)

三台县汶川5.12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总 体 规 划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1.1 灾区经济社会概况 (2) 1.2 灾害损失基本状况 (3) 1.2.1 城镇和乡村 (3) 1.2.2 基础设施 (3) 1.2.3社会事业 (4) 1.2.4农业生产设施 (5) 1.2.5 工矿企业与服务业 (5) 1.2.6 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保护 (6) 1.2.7 政权设施 (6) 1.3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7) 1.3.1 地质构造 (7) 1.3.2 自然资源 (7) 1.3.3 环境状况 (7)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重建目标 (9) 2.1 指导思想 (9) 2.2 基本原则 (9) 2.3 重建目标 (10)

第三章恢复重建空间布局 (13) 3.1 北部恢复重建区 (13) 3.2 中部恢复重建区 (14) 3.3南部恢复重建区 (15) 第四章主要任务 (16) 4.1 城乡建设 (16) 4.1 .1城镇基础设施 (16) 4.1.2 城乡住房建设 (16) 4.2 基础设施建设 (19) 4.2.1 交通 (20) 4.2.2 能源 (20) 4.2.3 通信 (21) 4.2.4 水利 (21) 4.3 社会事业 (22) 4.3.1 教育 (22) 4.3.2 卫生 (23) 4.3.3 文化 (23) 4.3.4 体育 (24) 4.3.5 广播电视 (24) 4.3.6 人口和计划生育 (25)

4.3.7 社会福利 (25) 4.3.8 就业和社会保障 (25) 4.4 农业生产设施 (26) 4.4.1 调整优化村庄布局 (16) 4.4.2 完善农村生产居民点配套设施 (27) 4.4.3 加快恢复农业生产 (27) 4.5 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 (30) 4.5.1 优化工业布局 (30) 4.5.2 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31) 4.5.3 做强作大工业园区 (32) 4.5.4 巩固发展旅游业 (32) 4.5.5 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33) 4.6 生态整治和防灾减灾 (35) 4.6.1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 (35) 4.6.2 尽快恢复生态环境 (35) 4.6.3 加快环境综合治理 (16) 4.6.4 健全防灾减灾系统 (16) 4.7 基层政权建设 (37) 第五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38) 5.1 投资估算 (38)

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其重点就是农村的全面小康,实现农村小康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城镇化。小城镇上连城市,下连农村,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是城市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又是沟通城乡联系,促进城乡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城镇化的核心。因此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小城镇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短期行为。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小城镇没有制定详细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宽,进展缓慢。乡镇没有产业支撑,不能形成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乡镇受资金短缺的限制,基础设施配套迟缓,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 3、政策落实不力。目前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小城镇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根本问题是落实不够,如资金政策、用地政策、户籍政策普遍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4、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滞后于小城镇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1、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为了科学的指导小城镇建设,要根据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非农产业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人口状况、辐射带动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科学编制和调整完善小城镇规划。编制规划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在选择主导产业和确定发展规模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资源基础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论证。要以城镇为中心,全面合理安排乡镇企业、住宅、商业、交通、文化、市政设施等各项建设,使近期规划有较强的超前性,可操作性和控制性;远期规划要留有发展余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规划行为。同时,还要认真制定和完善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使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配套。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要有详细规划作指导。编制详细规划要有新观念,把各个规划地段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允许建设高度、绿地率、停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具体位置、历史文化保护区等作为强制性内容,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小城镇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严格设计标准,提倡相对集中建设,连片开发,逐步扩大小城镇规模。同时,要维护规划严肃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发展,分步实施,避免走重复规划调整、重复建设的弯路。 2、小城镇建设要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乡镇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小城

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园林相关 一、存在的问题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建制镇19811个,建制镇数量已超过乡的数量,占乡镇的比重达50.7%。迅速发展的小城镇已经成为聚集乡镇企业的重要载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的压力。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我国小城镇建设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规模成长转变。 1.规划滞后 城镇发展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建设而轻视发展规划的状况。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 2.小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不完善,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 有些小城镇规模过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许多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非农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有利的产业支撑,就业机会少,对农村劳动力

吸纳力弱。 3.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因素依然存在 (1)小城镇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过于单一,市场融资机制不健全目前,虽然从全国来看,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总的说来政府部门的投资仍然是最重要的,在很多地方甚至仍然是单一的投资渠道。各类企业、个人参与投资的很少,在吸引社会资本上缺乏有效的机制,不能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据有关部门测算,小城镇建设每平方公里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服务设施等)至少需要2.5亿元,在当前的财政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下,镇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上的投入力度还受“吃财政饭”状况的制约,资金短缺不利于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2)市场尚未在小城镇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土地是小城镇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但在小城镇建设中,用地大都以协议出让为主,很少进行土地的挂牌拍卖出让,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小城镇建设使用土地普遍存在廉价、土地使用率低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3)相关配套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引导性政策措施不配套。当前小城镇建设中仍存在一些政策和体制性障碍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户籍制度等尚未完善,小城镇发展的环境尚未真正形成。例如,受上述制度约束,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形式大多数都是采取半工半农,就业者“离土不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文档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文档 Document of post disaster reconstruction plan for lands lide 编订:JinTai College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 案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 灾害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指导协调小组已决定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为认真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民生为核心,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城镇布局,科学论证重建项目,率先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重点支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合力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要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安全第一、民生优先,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确保尽快完成东乡县特大滑坡地

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规划范围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期限确定为两年。 二、灾后重建规划主要内容 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城乡住房建设标准、规模,学校、医院、办公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政、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防灾减灾,重建资金安排,各项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 三、组织机构及其主要任务 为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省政府决定成立甘肃省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小组(组成人员见附件,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小组”),全面组织协调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具体任务及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一)灾害损失评估组。由省民政厅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临夏州、东乡县政府对灾害范围及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受损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估。 (二)土地利用、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规划组。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对东乡县城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和隐患

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为推动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与复兴,促进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重建规划”)。 一、规划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区域发展观、人文和谐发展观,突出灾后重建,统筹重建期、近期与远景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都江堰的创造性复兴。恢复重建期(近期)为2008—2010年;以恢复与复兴同步为目标;远期至2020年,全面实施从恢复重建到跨越发展的规划战略思想。至规划期末,实现把都江堰建设成为一个产业优势凸显的活力宜业城市、一个抗震灾减的安全宜居城市、一个倚山就水的自然生态城市、一个实现恢复重建与跨越式发展的典范城市。二、区域空间发展战略 重建规划加强与大成都社会、经济、文化的功能对接,提高城市等级地位,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加强“一体”;发展“两翼”;沿成灌发展带对接大成都框架,形成“一体两翼三带”的市域城镇网络发展结构。 三、中心城区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性质: 以世界遗产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灾后重建的典范城市。城市职能: 1、以“都江堰-青城山”为品牌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 2、以独特“山-水-田-林-堰-城”为自然人文特色的国际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3、承接成都平原向川西地区辐射与带动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与服务中心城市。 4、大成都都市圈内实现城乡统筹的宜居宜业、生态安全的综合型“新城”之一。城市规模为: 现状,人口25万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27.8 k㎡ 近期,规划人口29.4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7.7k㎡远期,规划人口39.0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45.8k㎡ 四、功能布局与分区设计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为: 1、南拓,发展聚源片区,加强成灌发展带产业集聚与人口疏解功能,对接成都; 2、西优,发展玉堂片区,完善旅游服务配套; 3、疏解、完善、提升老城片区和环城片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凸显城市自然人文特色。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为: “山为衬托、水为脉络,三心五片区” 五、城市景观风貌特色 继承“山、水、田、林、堰、城”的自然人文遗产,以山为依衬,水为脉络,田为基底,路为骨架,形成“山城共融、五河十岸、两环三轴、一城三片“的总体城市设计框架,突出“显山、亮水、秀城、融绿”的整体景观风貌效果。 五、支撑系统(合成一张版) 1、道路系统规划 ú路网布局结构。“四纵五射”和组团方格路网形式。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第24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11月 Vol. 24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2 ────────── 收稿日期:2001-11-06 作者简介:王淑云(1957-),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学院规划设备处工程师。 - 41 -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王淑云,刘力兴 (河北理工学院 规划设备处,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论述了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小城镇建设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高效益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2)06-0041-02 小城镇是一个较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农村之首,城市之末,具有独特的窗口作用、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和吸引作用。笔者从小城镇建设的作用及战略意义、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谈几点认识。 一、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作用及战略意义 加快小城镇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能够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农村消费需求;可以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增加农民就业门路和收入来源;能够调整农村产业布局,提高乡镇企业综合效益;能够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能够推进少生优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能够节约农村非农业用地,优化农村自然环境。 二、我国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1、头脑过热,缺乏科学规划。小城镇开发应本着“宁可少些,但要好些”的原则,对小城镇发展既要积极引导,科学规划,又要量力而行,稳妥推进。 2、“摊大饼”现象严重。在一些人头脑中认为修几条马路,盖几栋高楼,就是小城镇了。这一方面使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布局分散;另一方面又使小城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结果导致村不象村,镇不象镇。在小城镇建设的布局上,应该打破“摊大饼”的思想,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对具有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的乡镇,要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增强这些小城镇的内聚力和辐射力,以点带面,从而实现城乡联动发展。 3、功能定位不准,缺乏特色。小城镇建设特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把小城镇建设同本地区的 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只是照搬照抄异地的城镇规划模式,缺少自己的特点,就会体制关系不顺,功能定位不准。 4、过分追求“虚荣”,贪大求洋。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城镇规模大,贪大求洋,以为街道越宽越好,市场越大越好,结果虽然花大力气建成了外观气派的小城镇,却总是“人气不旺,财气难聚”,出现有场无市的尴尬局面。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为了美化政绩,而搞所谓的形象工程。 5、目光短浅,缺乏长远规划。一些地方小城镇建设的布局不合理,变动过于频繁,基础设施建了拆,拆了又建,劳民伤财。有些小城镇在功能区化设置上不循章法,工业、商业住宅等混杂现象较为普遍,供电、道路、卫生、环保、文化等设施不配套。还有一些小城镇建设过于贴近交通干线,造成道路运输受阻和事故频繁发生,而一旦遇到道路拓宽,又会造成拆迁损失。 三、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面对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应如何建设高品位的小城镇?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四点: 1、规划要高起点。科学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建立以工业为主体,以农村生产、生活、消费为目标,集贸、工、农为一体综合发展的新型小城镇。规划得好,投资效益就高,遗留问题就少,反之则带来经济上的浪费和建设上的败笔。要认真吸取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上的经验教训,切实抓好规划工作。不能粗制滥造,避免发生今天建明天拆的现象。 2、建设要高标准。对于基础条件差、面貌落

灾后重建小城镇规划设计——以余家村为例

灾后重建村镇规划设计——以余家村为例 日期:2017年6月1日

摘要: 以“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背景下的雅安市南郊乡余家村灾后重建详细规划为实践,结合灾后重建理论、村庄规划设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地理学,根据余家村灾前灾后的实际情况,归纳分析余家村灾后重建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难点,并总结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为川西山区灾后重建的村镇提供灾后重建的参考,给当地规划建设部门提供拓展思路的可能,从而达到近期指导应急灾后重建、远期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以期为编制灾后重建村庄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字:灾后重建余家村村镇规划农业现代化

1前言 地震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其破坏力极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安全,已为我国各级党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科技界也极其重视其发生发展规律和震后修复工程的研究。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四川雅安、成都、乐山等32个县(市区),使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特别是在山区的农村,由于自然村落散布,交通不便,灾情复杂,损失更为惨重。 本文以作为雨城区参评“雅安市十大最美乡村”评选的南郊乡余家村为研究对象。 2理论分析 村镇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镇规划主要包括对农村建筑物的规划和对农村空间的合理利用等,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农村中所存在的诸多实体物质进行有效的整体划分,从而形成立体的视觉效果。目前,我国大力解决三农问题,新农村的建设正在积极努力的筹备和发展,虽然在村镇规划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就能够有效的推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开展。 要想能够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村镇规划工作,名且了解村镇规划工作的内容,科学的对村镇进行规划和建设,以推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的指导,而村镇规划也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村镇规划的主要设施者就是政府,政府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宏观调控的手段,来指导村镇规划和建设。进行村镇规划,可以使得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同时可以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新农村的发展。村镇规划有着全局性以及战略性的特点,其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质,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合理的对村镇进行规划,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我国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了解到民意,依据民意和农村发展的现状,来综合性的对村镇进行规划设计,保障新农村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够满足民众的意愿。在新农村建设的时候,积极的开展村镇规划,可以使得新农村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保质保量,从而有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仅要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且要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之相适应,进而要求农村居民点的总体布局,村庄内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置,以及农村住宅的建设和环境的整治,应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基础。城乡统筹体现在村庄规划中的要求,应该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统筹安排。 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是从农业的产业特点出发,根据当地情况,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定时期的计划和安排。由于当前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而农村产业布局同样具有空间规律,村庄建设不仅需要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也需要与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实质上,村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空间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