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技发展和安徽科技特色答案

当代科技发展和安徽科技特色答案
当代科技发展和安徽科技特色答案

国家电网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电网未来发展趋势 王亮201711131076 上周四有幸听了席老师的讲座,感触颇深,席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国家电网的发展历史,公司内部的组成,以及现在的技术动态。我觉得既然是学生,我们离毕业还有两年,我们更应该关注国家电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领先别人,赢在起跑线上。 伴随着中国电力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电网也得到迅速发展。电网系统运行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全国已经形成了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西北电网和南方电网6个跨省的大型区域电网,并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长距离输电电网网架。 广义的电网是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采用一定的结构和运行模式构建起来的统一整体。因此,自从有了发电机及其相应的供电系统,便有了电网。1882年,爱迪生公司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直流电站和相应的供电系统,可以认为是人类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电网。然而,由于当时不能为直流电升压,输电距离和输电容量受到极大的限制,于是,特斯拉于1887年发明了交流发电机和多相交流输电技术。1897年,美国西屋公司在尼亚加拉水电站的首台交流发电机投入运行并为35公里外的水牛城供电,从此确立了现代电网的基础。 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开放市场引入竞争,价格由市场形成,同时管住中间的输配电网环节,电网公司一家垄断局面将被打破。目前电网建设已成为我国电力建设的主要方向,电网建设前景诱人。“十三五”期间,我国电网投资规模持续扩张,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初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未来电网将呈现以下重要发展趋势: 第一,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电网中的主要一次能源来源。人类已经认识到化石能源是不可持续的能源,有必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之。这是因为:(1)核能在本世纪中叶前难以成为主导能源。核裂变能的原料也属于有限资源,且其利用存在安全风险,核废料处理也比较复杂。由于核裂变能的利用还涉及到国际安全环境,当前的核裂变能技术出口是受到国际有关条约严格控制的。尽管核聚变能可满足人类长期发展需求,但其应用前景尚不明朗,ITER(国际热核聚变堆)计划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建成首个示范电站。(2)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且可开采量足够人类使用。据统计分析,地球上接收的太阳能是人类目前能源需求总量的10000倍。地球上的风能总量也达到了目前人类能源需求总量的5倍,如果再算上水力资源、生物质能源、地热能、海洋能,则可再生能源的总量更大。由此可见,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3)可再生能源目前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单位成本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预计,到2020年,光伏发电基本上可以实现平价上网。(4)国际已经有共识认为,可再生能源今后仍然会快速发展,且将逐渐成为主导能源。例如,2012年,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对2035年前的全球能源趋势作出了预测: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力来源,并在2035年接近第一大电力来源——煤炭的发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趋势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趋势 来源:科技日报 17世纪以来到20世纪后,世界发生了两次大的科学革命,三次大的技术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舆论对当代科技革命的认识出现多样化。其中,也出现了焦急悲观的观点,认为十几年科技创新没有太大作为,甚至有的描述当今为科技革命“沉寂的春天”。也有期待论者,认为正在孕育着一场大的科技革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世纪之交至今,我们已经身置于创新时代。科技创新和革命的发生、标志,与上世纪前、特别是与18、19世纪大不相同。实质上,从上世纪末到现在乃至今后若干年,人类社会一直处在汹涌澎湃的新科技革命浪潮中。当今的科技革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某项重大科技突破为标志和某个领域的突起为代表,而是众多学科、领域全面持续系统创新为特征。科技多领域、多学科、全方位的创新风起云涌,百舸争流;重大发现和发明、重大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各类创新浪潮此起彼伏,前浪推后浪,汹涌澎湃;新技术、新产品加速更新换代,为人们工作社会带来的变化日新月异……如果说19世纪之前一个科学发现和技术重大发明,如荒漠的报春花或雪天的腊梅那样引人瞩目,可当今的众多科技创新成果虽鲜艳绚丽,但当你置身于姹紫嫣红、群芳争妍的大花园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现代化初期,人类社会如同乘木舟航行,对每次科技革命浪潮都感到明显的颠簸冲击,如今我们乘着现代化巨轮航行,在浪潮激荡、波涛汹涌中快速前进,反而习以为常。“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科技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加速发展。站在岸边的高峰,我们才会体验到科技惊涛拍岸的壮观,体验到科技创新浪潮的波澜壮阔,体验到大浪淘沙的惊险。 一、当代科技创新主要特点 1. 多学科、多领域竞先并进 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科技革命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以单独一个学科和技术领域的突破为标志,二是众多学科和技术的全面突破。或许某一科技成果刚刚引起世界的轰动,过不了多久,另一学科的重大成果问世则成为热点。交替领跑,竞相突破,万花竞放,争奇斗妍。信息革命浪潮方兴未艾之时,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大浪扑面而来,纳米科技奔流浩荡,新能源创新更是汹涌澎湃,新材料科技成果接续不断,还有空间科技、海洋科技等等创新接踵而至,即便是所谓经典、传统学科、领域,也青春焕发,蓬勃发展。这就是知识社会、创新时代的特征。再以工业化社会初、中期的眼光,以机械式、还原式的认识论来评判当代的科技创新已经过时。

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

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 编辑:华英电力 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电网的规模和结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最初的局域小规模电网发展到区域中等规模电网,进而发展到今天的跨区互联大电网。如今,电网已经为人类供应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终端能源,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未来电网将呈现以下重要发展趋势:第一,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电网中的主要一次能源来源。第二,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第三,新材料技术将在电网中得到广泛地应用。第四,物理电网将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 广义的电网是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采用一定的结构和运行模式构建起来的统一整体。因此,自从有了发电机及其相应的供电系统,便有了电网。1882年,爱迪生公司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直流电站和相应的供电系统,可以认为是人类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电网。然而,由于当时不能为直流电升压,输电距离和输电容量受到极大的限制,于是,特斯拉于1887年发明了交流发电机和多相交流输电技术。1897年,美国西屋公司在尼亚加拉水电站的首台交流发电机投入运行并为35公里外的水牛城供电,从此确立了现代电网的基础。 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电网的基本形态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即电网以铜、铝等为基本导电材料、以传统电力设备为基础、以可调度能源(如化石能源、水力和核能等)作为电力的主要一次能源来源、以交流为运行模式的基本形态。然而,电网的规模和结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最初的局域小规模电网发展到区域中等规模电网,进而发展到今天的跨区互联大电网。例如,2012年,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经接近12亿千瓦,年总发电量接近5万亿度,我国电网已经基本形成了“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总体格局,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电网之一。如今,电网已经为人类供应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终端能源,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未来电网将呈现以下重要发展趋势: 第一,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电网中的主要一次能源来源。人类已经认识到化石能源是不可持续的能源,有必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之。这是因为:(1)核能在本世纪中叶前难以成为主导能源。核裂变能的原料也属于有限资源,且其利用存在安全风险,核废料处理也比较复杂。由于核裂变能的利用还涉及到国际安全环境,当前的核裂变能技术出口是受到国际有关条约严格控制的。尽管核聚变能可满足人类长期发展需求,但其应用前景尚不明朗,ITER (国际热核聚变堆)计划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建成首个示范电站。(2)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且可开采量足够人类使用。据统计分析,地球上接收的太阳能是人类目前能源需求总量的10000倍。地球上的风能总量也达到了目前人类能源需求总量的5倍,如果再算上水力资源、生物质能源、地热能、海洋能,则可再生能源的总量更大。由此可见,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3)可再生能源目前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单位成本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预计,到2020年,光伏发电基本上可以实现平价上网。(4)国际已经有共识认为,可再生能源今后仍然会快速发展,且将逐渐成为主导能源。例如,

浅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讲课稿

浅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姓名:学号:学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科技活动本身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使原有科学观己不能解释新的事物,本文通过对“大科学”的背景下当代科学的新特征剖析,总结出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八个特点,以期为我国当代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当代科技;科技发展;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微电子学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发展呈加速增长态势,应用性研究显著增强与生产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尤其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活动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使科技活动具有了很多不同以往的特征。变化使科学由“小科学”变成了“大科学”。新的科学机构——具有有强大技术基础的大型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室大量出现,科学活动己经接近现代化工业劳动,使科学由“‘小科学,转变为‘大科学”[1]。 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科学本质的变迁使原有科学观己不能解释新的事物,科学与技术各自独立、严格区别的观念,不仅不能解释当代科学的发展规律,而且可能妨碍科学研究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在“大科学”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当代科学的新特征[2]。科学技术的新变化使科技活动本身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既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并发生急剧变革。 科学的发展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同前人遗留下来的知识量成比例,因此,在最普通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由于不断地积累,使人类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科学技术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规律性。人类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1倍,70年代每5年增加1倍,目前是每3年甚至更短增加1倍。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明大量涌现,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10年中的科技成果比以往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战后的科技进步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科技发展在不断经历着探刻的革命性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经历了5次伟大

未来科技五年人工智能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最新竟争力资料

未来科技五年人工智能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最新竟争力

未来科技五年人工智能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最新竟争力 人工智能产业是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其他智能科技产品发展的基础,国内外的高科技公司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以下对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和美国目前是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领导者,仅在2015年,两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AI相关论文接近1万篇,而英国、印度、德国和日本加起来才大约相当于中美的半数。2017-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项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表明,中国有着全球最多的数据量,拥有巨大应用市场,正在围绕AI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链。我们有理由相信,AI将成为企业跨部门业务发展的“颠覆者”,渐趋成熟的AI技术正逐步向“AI+”进行转变。我国将在AI关键技术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推动关键场景应用逐步走向成熟。 趋势一政策体系加速完善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当前随着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成长,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战略文件,力争在新的科技浪潮中抢占制高、规避风险。美国、英国等相继出台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等报告,不断完善人工智能顶层设计。我国也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如2016年5月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在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到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

生态,促进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推广应用。今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借鉴美国、英国等的人工智能国家战略,预计我国也将发布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国家战略文件,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制定顶层设计。另一方面,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也将有望发布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文件,从技术研发、产业培育等角度做出具体的部署,实施一批大型项目。此外,围绕标准、安全等特定议题,相关的政策研究与制定也将有望取得积极进展。 趋势二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自2006年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以来,语音和视觉识别准确率得到大幅提升,人工智能进入到了第三次高峰期。当前,在技术突破和应用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已走出实验室,加速向产业各个领域渗透,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正处在黄金期。根据初步测算,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1680亿元,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98亿元。今年,随着我国软件与互联网技术向各行各业的持续深入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人工智能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增速将超过40%。从细分行业来看,语音服务相关技术和模型将趋于成熟,围绕智能语音的行业应用将不断加速,市场逐渐打开,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图像处理等计算机视觉技术将随着训练数据的快速累积实现大的突破,而面向各个行业领域的专业化智能服务则将创造出新的市场空间,有望造就新的行业领军者。 趋势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新能源储能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能源储能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目录 第一章新能源储能系统相关论述 (1) 新能源相关论述 (1) 新能源定义 (1) 新能源分类 (1) 储能技术相关论述 (1) 储能技术的定义 (1) 储能技术的分类 (1) 第二章国内外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动态分析 (2) 日本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动态分析 (2) 新能源储能电池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 新能源储能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3) 新能源储能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美国在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应用中漫漫求索 (4) 政策与投资力度 (4) 储能技术的经济性瓶颈 (5) 我国新能源储能系统的现状 (5) 储能是构建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 (6) 商业模式不成熟制约储能发展 (6) 第三章国内外在相关新能源储能技术上的发展现状 (8) 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实际应用 (8) 创能、节能与储能的完美搭配 (9) 国内新能源储能技术瓶颈解析 (10) 新能源科技发展的核心—储能技术 (10) 新能源无"仓库储能"的尴尬 (10) 储能技术的突破效应 (11) "不能等肚子饿了才去种麦子" (12) 第四章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日本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储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13) 我国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我国智能电网带动储能产业发展态势研究分析 (13) 新能源并网储能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4)

第一章新能源储能系统相关论述 新能源相关论述 新能源定义 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 新能源分类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储能技术相关论述 储能技术的定义 储能技术是将电力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以电的形式释放。 储能技术的分类 目前全球储能技术主要有物理储能(如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等)三大类。目前技术进步最快的是化学储能,其中钠硫、液流及锂离子电池技术在安全性、能量转换效率和经济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化应用的条件日趋成熟。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摘要: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总体来看,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和新趋势。 关键词:双刃剑高度分化国际竞争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升级 引言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正文 一. 关于科学技术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而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科学技术自从产生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实际利益。它既是利用自然的资源为人类服务,也是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与社会有着双向依赖关系;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初衷在于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解放,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当代科技更是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存在某种非人性化的因素,加上人类自身对科技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技术的异化。在这种状态下,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对于人自身而言,技术反倒成为统治自己的异己力量,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带来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的并不尽是鲜花和满意的微笑,还有困惑和苦恼。 在当代,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联系更加紧密;围绕着这些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随着工程的系统化,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愈来愈精巧;因此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工程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离开

国内外再制造的新发展及未来趋势_徐滨士

国内外再制造的新发展及未来趋势 徐滨士 (装甲兵工程学院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摘 要】再制造是维修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先进制造的重要组成,是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再制造具有“两型社会、五六七”的特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再制造具有十分迫切的需求,再制造的初步应用也已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国际上,美国的再制造体系较完善,近10年来,中国的再制造发展迅猛,在再制造的政策法规、产业实践及基础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已成为世界再制造中心之一。再制造的未来发展可概括为“探索再制造的科学基础、创新再制造的关键技术、制定再制造的行业标准”。 【关键词】再制造工程;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再制造的内涵与研究范围 20世纪的100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5000年的历史总和,但也极端消耗了地球资源,超出了大自然的恢复能力。为了缓解有限资源和过度消耗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利用废旧产品的剩余价值,20世纪90年代,美国从产业角度建立了3R体系(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Remanufacture再制造);日本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也建立了3R体系(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中国在总结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4R体系(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Remanufacture再制造)。 再制造以废旧产品的零部件为毛坯,主要以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为修复手段(即在损伤的零件表面制备一薄层耐磨、耐蚀、抗疲劳的表面涂层),因此无论是毛坯来源还是再制造过程,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对废物废气的排放都是极少的,具有很高的绿色度。再制造具有如下重要特征: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或超过原型新品,成本不超过原型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有力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1]。上述特征可概括为:“两型社会、五六七”。 再制造的出现,完善了全寿命周期的内涵,使得产品在全寿命周期的末端,即报废阶段,不再“一扔了之”成为固体垃圾。再制造不仅可使废旧产品起死回生,还可很好地解决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再制造是对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延伸和拓展,赋予了废旧产品新的寿命,形成了产品的多寿命周期循环。这是面向循环经济的再制造的重要理论成果。 再制造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贯穿产品的全寿命周期,体现着深刻的基础性和科学性。在产品设计阶段,要考虑产品的再制造性设计;在产品的服役至报废阶段,要考虑产品的全寿命周期信息跟踪;在产品的报废阶段,要考虑产品的非破坏性拆解、低排放式物理清洗,要进行零部件的失效分析及剩余寿命演变规律的探索,要完成零部件失效部位的具有高结合强度和良好摩擦学性能的表面涂层的设计、制备与加工,以及对表面涂层和零部件尺寸超差部位的机械平整加工及质量控制等。 2、再制造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我国已进入机械装备和家用电器报废的高峰期,再制造势在必行。目前全国役龄10年以上的传统旧机床超过200万台,80%的在役工程机械超过保质期;年报废汽车约500万辆,报废电脑、电视机、电冰箱1600万台,报废手机2000万部,每年产生约8亿吨固体废物。上述设备均

何向魁:聚焦未来科技、伫立全球视野——以全球视野预判未来产业发展

聚焦未来科技、伫立全球视野 ——以全球视野预判未来产业发展 IBM 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 战略咨询总监何向魁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未来科技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人类社会已开启第4次经济革命浪潮,未来科技将作为核心引擎引领时代发展历史以及方向时间 1760s -1850s 1870s -1900s 1940s -2014 ?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 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 ?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技 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化学、电器、石油生产和钢铁行业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创新?具体成就包括燃油蒸汽涡轮机的出现,飞机的发展,汽车的实际商业化,消费品的大量生产,机械制冷以及电话的发明等?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123?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物联网、量子计算、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等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未来科技革命 42014 -

技术的推进本质上是在服务于人类不断深化的生存和探索的欲望 2030~20702070~2100 现在~2030?机器解放人类的脑力和体力,虚实相生打造全新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幸福度和娱乐度,进一步满足人类欲望特征:在1.0阶段数字世界基础上,实现虚实世界融合;机器的智能水平达到新高度,可与人类和谐相处特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万事万物万人的无缝链接,构建数字世界,智能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提升人类社会运行效率:通过数字世界的全方位智能,拓展人类体力和脑力,满足普适性的人类生活基础需求特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万事万物万人无缝链接,构建数字世界,智能进入生产、生活和管理领域特征:人类社会生命健康长久,生活资源富足;在欲望驱使下,开始探索未知文明?人类基础欲望得到满足,生命得以长久延续,激发深层探索未知的欲望与好奇心 特征:人类社会生命健康长久,生活资源富足;在好奇心驱使下,加强对未知文明的全面探索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 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及特征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及特征 世纪之交,江泽民主席在接见世界6位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时提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关键是科技实力。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加快发展科技事业放到国家全局战略位置上,强化决策,调整政策,增加投入,营造环境,出台重大科技计划,全力进行科技领域攻关,抢占世界高科技的制点高。 世界科技正是以这种强势,推动着世界经济加速重组和全球化。知识与资源、资本更加紧密结合,全球数字化的进程在加快,以发展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正成为全球的最强音。这就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总趋势。 为把握这个总趋势,我们首先要认识和掌握当代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特点,学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工作,自觉地按江泽民同志强调的,“要把科技进步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上。” (1)当代科技决定国家命运,各国都在为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化力争世界一席之地。21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政治、经济和科技发生着深刻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它从未有过的力量改变着世界面貌,主导着社会文明的前进。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主体,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现在全世界上万公里的光缆把世界各国紧紧地

联系在一起,全球网络化一天24小时不停地传递商业、金融、教育、科技、医药卫生等信息资源;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如隔咫尺,“天涯若比邻”已成为事实;几张小小的光盘可以储存一部百科全书的全部信息;通过信息高速公路数十秒钟内可将两年的《人民日报》信息全部传输完,等等。世界变得如此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生活如此丰富多彩,这一切都是高技术发展之故,更是信息快速发展的结果。 显然,用“一日千里”早已不能形容当代高科技发展的速度。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当代高科技的突飞猛进中,都不能在这个赛跑线上稍懈一步。一个严酷的现实问题是:即使一个工业发达国家,如果不在高科技及其产业化上保持优势,就有可能沦为技术上的发展中国家;相反,发展中国家如能在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高科技领域上捷足先登,实现技术跨越,就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跨越,有可能后来居上,经济强盛,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世界强国。两次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足以表明了这一点。为什么连美国这样一个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也一再强调,要始终保持高科技领域的全面领先地位,道理基于此。 可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对每一个国家都是经济上的生产力,政治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战斗力,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力。谁想在21世纪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和更强的竞争实力,谁就要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上尽量占取世界上更大的“一席之地”。在新的世纪里,经济的快速成长,社会的全面进步,

未来世界和中国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世界和中国科技发展 趋 势 分 析

目录 前言 (1) ▍1、形成(becoming) (2) ▍2、知化(Cognifying) (4) ▍3、屏读(Screening) (7) ▍4、流动(Flowing) (8) ▍5、重混(Remixing) (10) ▍6、过滤(Filtering) (11) ▍7、互动(Interacting) (12) ▍8、使用(Accessing) (13) ▍9、共享(Sharing) (15) ▍10、开始(Beginning) (16) ▍11、提问(Questionning) (18) ▍12、颠覆(Disruption) (19)

前言 跟30年后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我们就是一无所知。必 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尚处于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开始的开始。 我想讲一讲未来20年的技术走向。技术都会有一个前 进的方向,我把它叫做必然,就是这个趋势像重力一样,一定会发生。比如有了芯片、电波等,必然会出现互联网,会出现手机。 我不想讲苹果会不会取胜,特斯拉会不会取胜,中国今后怎样,美国将来怎样,这不是我说的必然。 我说的是一种总体趋势,我相信这些趋势是可以预测的,但是它的细节无法预测,比如电话一定会出现,但苹果不是;网络一定会出现,但Twitter不是。我想讲一些长期的趋势,这种必然的趋势都是交织在一起的、互相依赖的,但最后朝同一个方向前进。

▍1、形成(becoming) 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升级 这是我的书《必然》中的第一章,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另外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流动的状态,都在不断地改变。 下雨时每一滴水会如何进入到山谷,这个路线是肯定无从了解的。但是你一定知道方向——因为有重力,所以必然向下。 而类似于必然发生的「重力」,商业趋势也是必然的,总体趋势一定能够预知。 我们是有选择的。在未来,新的技术必然会出现,我们可以选择想要新技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 “到底出现什么”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而今天聊到的必然趋势,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在未来,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另外的东西,都在流动和改变。这样一种流动是时常在发生的。 比如有形的产品变成了无形的订购服务,过去在商场才能买到商品,但是现在,你可以在网上购买相应的服务,服务的一部分包含了你需要的商品。 比如从硬件到软件,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软件,这也是流动的趋势。

世界科技发展计划新趋势

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2015年07月06日07: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原标题: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的大趋势。为反映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从本期“观察”版起将陆续推出“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系列专版。今日刊发第一期,敬请关注。 ——编者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深刻影响世界力量格局 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大势所趋) 白春礼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

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我们只有认清趋势、前瞻擘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十大新趋势。 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科技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以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加速光合作用、智能技术等研发应用为重点,绿色农业将创造农业生物新品种,提高农

畅想未来科技生活

体验VR/AR,畅想未来科技生活 ——丽水市实验学校401中队走进绿谷信息产业园 科技融入了生活,丰富了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舒适,随着时间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对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也越来明显,让孩子们爱上科学,学会探究,关注科技进步慢慢成为一大趋势。 5月8日下午,丽水市实验学校401小笋芽中队的部分队员齐聚丽水信息产业园瓯微大厦27楼,参观丽水CBD:绿谷信息产业园,听取讲座,体验VR/AR,畅想未来科技生活。

产业园的陈果爸爸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地通过手机与投影、手机与VRbox 互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体验了VR/AR购物、VR景区旅游、VR科幻视频、VR海底世界、VR游戏场景,并通过一系列的PPT、模拟视频一起畅想未来新科技。 特别是“工业4.0、新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

AR/混合现实/全息显示”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工作、娱乐、社会治理带来的变革和模式演进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体验虚拟试戴眼镜环节,现场给孩子们拍了张照片上传,马上就有模有样地戴上好看的眼镜了。 队员们还兴致勃勃地跟着果爸从学习研究方式、工作环境与方式、生活娱乐体验、仿生科技、机器人、全新网购体验等具体案例的展开中体验科技进步,可谓是一次脑洞大开之旅,是一场未来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大餐”。

瞧,孩子们听得多认真呀!活动现场气氛活跃,科技感强,队员们发言提问特别积极。

最激动人心的是VR体验环节。队员们纷纷戴上VR头盔,只见里面出现了一个类似影院的3D影像屏幕上正放映着一部精彩的电影,随着头角度移动,里面的场景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惊奇的未来生活场景展示体验,强烈吸引着大家的心神。

未来欧洲的电网发展与电网技术

未来欧洲的电网发展与电网技术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而安全、经济和环保成为目前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与电网发展、电力市场密切相关。 近年来国际上正在重新塑造电力工业,使之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工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欧洲是国际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典型,在电网技术、未来能源发展、电网结构形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经验。本文简述了国际电网发展的2种趋势,针对欧洲的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的电网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欧洲发展新能源发电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 国际电网发展的2种趋势 目前,国际上电网的发展可概括为两大趋势:一是统一或联合的特高压电网;另一个是分布发电与交互式供电的分散智能电网。

中国是统一或联合的特高压电网的发展趋势的主要代表。在中国,随着电力工业高速发展,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需要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加强统一或协调规划建设,形成统一调度运行的统一或联合特高压电网。中国的政治体系、经济环境、管理体制等也使得电网朝这个方向推进具有一定优势。目前正开始研究未来的大电网技术,在各方面基本上具备建设全国统一电网的能力。 在欧洲,其电力发展模式是向分布式发电、交互式供电的分散智能电网过渡,更加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这是引领国际电网发展的另一大趋势。目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电网是联合的,但由于交互式供电、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发展,电网的发展方向在发生改变。能源政策对电网发展方向具有重大影响。欧洲很重视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在这种能源政策的引导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欧盟理事会能源政策的中心目标是发展风能、水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欧洲,天然气作为发电用能源,发电装机的增量或存量调整主要依赖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趋于饱和,因此,能源发展终期目标是分布式发电,而不是强调电网规模的扩大。目前欧洲电网的发展方式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上。 2 欧洲未来的电网与电网技术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1.马克思主义和近现代科技革命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是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2)恩格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1.1﹑18世纪第一次技术革命 (1)17、18世纪近代经典物理学革命,引发了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从而推动了机器制造产业的兴起,由此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地位。 (2)恩格斯:“蒸气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変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1.2、19世纪第二次技术革命 (1)19世纪下半叶电磁理论等的突破,引发了以电气化和内燃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重工业成为新兴产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资本的垄断程度都大大提高,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为垄断。 (2)恩格斯:“电工技术革命……实际上是一次巨大的革命。……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1.3、20世纪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1)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是又一次重大的科学革命。此后,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软科学理论相继问世,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有了突破性发展。二战结束后,以上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原子能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以及综合性的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发明运用为标志,爆发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 (2)新科技革命使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各个环节,带动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实现了劳动对象人工合成化、劳动工具自动化、人的劳动智能化以及经营管理信息化,增长方式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3)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作为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科技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导致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生产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格局重新调整,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1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变。 (1)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使其知识、技能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了人的创造能力和劳动生产率。(2)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知识的形成和传播速度,加快了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管理,运营和交易的效率,从而在总体上导致生产力的高速发展。(3)科学技术开辟了新的产业领域,并使传统产业部门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得到更新,科技不断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变革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以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工具、

浅谈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

浅谈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 本文对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 标签:当代科技新趋势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的联系日益紧密,科技革命带来的深刻影响表现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上。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更加彰显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全面推进的态势,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与过去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但热点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上。 1 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当代世界科技发展既遵循以往的一般规律,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1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表现为知识爆炸。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人们用指数函数来描绘当前的知识增长趋势,也就是媒体经常提到的知识爆炸现象。据粗略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而当前则是每3年至5年增加一倍。伴随着知识爆炸现象的出现,科学技术研究的规模也呈现出指数函数增长的趋势。 1.2 科技发展呈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与近代三次科技革命相比较,当代新科技革命不仅表现为单一技术、单一产业的发展,还表现为群体突破的态势,表现为新的技术群和新的产业群的蓬勃发展,这就标志着科学技术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除了信息技术之外,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纳米科技、航空航天科技、环保科技等也正在孕育一系列重大突破。许多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壮大,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3 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科技发展的跨学科性日益明显,当今一些举世瞩目的重大科学问题,几乎都是跨学科问题。科学和技术的融合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许多学科之间的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未来重大創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 融合、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更加迅速,逐步形成统一的科学技术体 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