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第三章电击防护

电气安全第三章电击防护
电气安全第三章电击防护

第三章:电击防护

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电能的输送、使用,该系统电击的防护主要指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建筑物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安全。本章就供配电系统的电击防护做一定的讨论,为正确使用、维护电气系统安全奠定基础。

第一节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的效应

人身安全是电气安全的首要问题,作为一种常识,相关知识应被人们认识掌握,作为一门技术知识也应被人们尤其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理清这些问题,正确认识它对制定防护措施,建立有效防护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电击及分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电击和电伤,以电击为最严重)

“电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触电”,指人体因接触带电部分而受到生理伤害的事件。电击实质就是电流对人体器官的伤害。接触及带电部分的途径,电击又分为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两种类别。

1、直接电击:因接触到正常工作时带电的系统而产生的电击,如单相触电

2、间接电击: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部位,因某些因素的影响带上危险电压后被人们触及而产生的电击。

二、电流的人体效应与相关的标准

电流通过人体时其热效应,化学效应及电刺激产生的生物效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危害程度与通过的电流大小,作用时间,电压高低、频率及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人体体电阻和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生理效应:

电流是危机人体生命安全的直接因素,其严重程度与电流的大小呈正相关性,为研究这种相关性,我们把人受电击时产生的生理效应划分为几种典型状态,这

几种状态的临界点称为生理“阀”。

注:电伤是指触电时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常见电伤有:电灼伤,电烙伤等!

(1)感知阈:使人体产生触电感觉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阀,感知阈有个体

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1.1mA,女性为0.7mA,感知阈与电

流接触时间长短无关,但与频率有关。

(2)摆脱阈: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摆脱阈也有个体差异,

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16mA,女性为10.5mA(通常取10mA),其值

与时间无关,在20-150hz频率范围内与f无关。

(3)室颤阈:通过人体能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值,称为心室纤维

性颤动阈,该值与作用时间及心脏搏动周期密切相关,当电流持续时间

小于一个心搏周期时,很大的电流(500mA)才能引起心室颤动,当大

于一个心搏周期时,很小的电流50mA即可。

(4)反应阈:通过人体能引起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最小电流值。该电流不会产

生有害生理效应,但会引起二次伤害,该值通常为0.5mA.

2、工程标准:

(1)15-100Hz正弦交流电通过人体效应:P52图3-3及P52表3-1

1)室颤电流与时间的关系

a、达尔基尔研究结果:I2t=K D(有效范围0.01-5s)

δ数Kd按0.5%最大不引起室颤电流曲线为1162mA2·S

结论:若电击发生时I2t<1162mA2·S则发生室颤的可能性在0.5%以下。

b、柯宾研究结果:It=Kk 式中δ数Kk取为50mA·S(t<1s)

2)、室颤电流与电流途径的关系:

室颤电流δ“左手到双脚”通道流通是最不利的一种情况,若从别的通道流过,

则室颤电流值不同。不同电流通路的心脏电流系数见表P53 3-2.

(2)直流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

直流电的电流—时间效应区域的划分见P54图3-4。

三、人体阻抗与安全电压

1、人体阻抗的构成:人体阻抗由皮肤阻抗与人体内阻抗构成,其总阻抗呈

阻容性。

(1)皮肤阻抗Zp:该阻抗与电流大小、频率、接触面积、温度、是否受伤等因素有关。

(2)人体内阻抗Zi:人体内阻抗基本上是阻性的,其数值由电流通路决定。按接触面积所占成分较小。

2、人体总阻抗极其特性:人体总阻抗由电流通路,接触电压,通电时间、频率,皮肤温度,接触面积,施加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共同确定。人体总阻抗呈阻容性,活人体阻抗与接触电压关系见P55图3-6,当接触电压为220V时,5%的人Zt小于1000欧姆,90%的人Zt在1000-2125欧姆之间,综上所述:正常环境下,人体总阻抗典型值可取为1000欧姆,而且接触电压瞬间典型值可取为500欧姆。

3、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低压,但低压不一定是安全电压,正常环境条件下的安全电压为25V,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是指36V,24V,12V,如机床照明一般采用36V及以下的安全电压,路灯的电压不应超过36V,特别是潮湿场所应为12V。

补充:触电急救

人体触电后,往往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症状,呈昏迷不醒的状态,但实际上是出于假死状态。触电死亡者一般具有以下特性:(1)心跳呼吸停止(2)瞳孔放大(3)血管硬化(4)身上出现尸斑(5)尸僵。若以上特性中有一个尚未出现,都应作为假死,应立即进行现场救护。有触电者经过四小时现场急救脱离危险的案例,因此,每个电气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必须熟练

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

一、解脱电源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介绍如下:

1、脱离低压电源:(1)切断电源(2)用绝缘工具设法解脱触电者(3)拉

开电源(4)垫绝缘板(5)分相剪短电源

2、脱离高压电源:因电压高、电源远,不易切断电源,措施如下:(1)立

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2)穿戴绝缘防护工具,用绝缘工具拉开电路或

熔断器或高压断路器等方式切断电源,注意安全距离!

3、在抢救触电者脱离电源中应注意一下事项:

(1)不采用金属式受潮的物品作为救护工具

(2)为采取任何绝缘措施,救护人员不得直接接触触电者的皮肤和触碰衣服(3)在使脱离电源过程中,救护人员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身触电。

(4)若触电者站立式处于方位时,防止脱离电源后摔跤。

(5)夜晚发生触电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照明,以利救护

二、迅速诊断

电源脱离后,若症状较轻,触电者只需要安静休息,并严密观察即可,若触电者触电时间较长,通过电流较大,出现“假死”症状,必须迅速判断并进行紧急救护。

三、心肺复苏

心肺骤停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循环和呼吸的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是医院临床上最紧迫的急诊。心肺复苏就是针对这一急诊所采用的一系列措施,现介绍几种徒手操作方法,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如下:

1、通畅气道:抢救呼吸停止人员重要环节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方法:救护人员用手指捏住伤员鼻翼,先连续大口呼气两次,每次1-1.5秒,若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3、胸外按压:其原理是用人工机械方法按压心脏,或替心脏跳动,以达到血

液循环的目的,凡心脏停止跳动或不规则的颤动可立即用此方法。

步骤:(1)朝天仰卧,后背着实着地

(2)救护者两手交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口稍高,两乳头间稍低。

(3)两臂伸直,带冲击的用力垂直下压,压陷深度3-5厘米。

(4)压到位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掌根不得离开胸壁。

(5)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按压、放松时间相等

(6)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节奏: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以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

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四、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1秒后应再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内完成判定。

2、若已有脉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再进行2次口对口呼吸,接着5秒吹气1次,若2项全无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不超过5-7秒,在医护人员未接替抢救前,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五、抢救过程中触电伤员的移动与转院

1、现场急救不得为方便而随意一到那个伤员,确需要移动,抢救中断不应超过30秒

2、移动伤员或送医院时应平躺在担架上,并应继续抢救。

3、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碎冰屑作成帽状包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

使胸外温度降低,争取心、肺、脑安全复苏!

六、触电伤员好转后处理:

若经抢救均已恢复则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恢复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注意安静。

补充题:人体触电后死亡的特征是什么?何为假死?如何进行触电急救?

第二节电气设备及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

电气设备及装置的电击防护措施主要有绝缘、屏护和间距。其中绝缘是电气设备的主要电击防护措施,屏护和间距则主要针对电气装置而言的。这些措施均为力图消除接触到带电体的可能性,属于直接电击防护措施,是预防而非补救措施。

一、用电设备电击防护方式分类

1、类别划分

低压电气设备按其电击防护方式可分为四类,分别为:O、Ⅰ、Ⅱ、Ⅲ类。

(1)O类设备:

1)、特征:基本绝缘、无保护连接手段。

2)、安全措施:仅依靠基本绝缘,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

(2)、Ⅰ类设备:

1)、特征:基本绝缘,有保护连接手段。

2)、安全措施:与保护接地相连接。

3)、适用场合:IT、TT、TN等系统,设备端的保护线连接方式都是针对Ⅰ类设备而言。在我国日常使用的电器中,Ⅰ类设备占大多数,因此,作好对Ⅰ类设备的电击防护意义重大!

(3)、Ⅱ类设备:

1)、特征: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组成的双重绝缘或相当于双重绝缘的加强绝缘,没有保护接地手段。

2)、安全措施:不需要

3)、适用场合:Ⅱ类设备的电击防护全靠设备本身的技术措施,电击防护完全不依赖于供配电系统,也不依赖于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是一种安全性能很好的设备类别。

(4)、Ⅲ类设备:

1)、特征: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设备不会产生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电压。

2)、安全措施:接于安全特低电压。

3)、适用场合:具备并能提供安全特低电压环境。

注:分类只表示电击防护的不同方式,并不代表设备的安全水平等级。

2、类别划分与电击防护的关系

以上设备均有直接电击防护措施,但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和途径各有不同。

(1) O类设备:仅依靠基本绝缘作电击防护,属于电击防护条件较差的一种,只能用于非导电场所。

(2)Ⅰ类设备:基本绝缘和附加安全措施,日常使用电器中Ⅰ类设备占绝大多数,做好对Ⅰ类设备的电击防护意义重大!

(3)Ⅱ类设备: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设有附加安全措施。

(4)Ⅲ类设备:使用安全特低电压。

二、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

1、外壳与外壳防护的概念:

(1)、外壳及外壳防护:

电气设备的“外壳”是指与电气设备直接相关联的界定设备空间范围的壳体。外壳防护是电气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既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又是保护设备自身安全的措施。

(2)、外壳防护的两种形式:

1)第一种防护形式: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壳内带电部分和触及壳内的运动部件,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外壳内部的防护形式。

2)第二种防护形式:防止水进入外壳内部而引起有害的影响。

2、等级的代号及划分

(1)、代号:表示外壳防护等级的代号由素引正字母“IP”和附加左后位的两个素引数字组成。写作:IP××,其中第一位数字表示第一种防护形式的各个等级;第二位数字则表示第二种防护形式的各个等级,素引数字的含义见P58表3-4、3-5。

例如:IP30、IPⅹ、IP2ⅹ等。

(2)、试验: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是通过相关的试验来确定的。

注:电气设备电击防护方式分类只是表示电击防护的不同方式,而并不表明设备的安全水平等级,而设备外壳的防护等级是以“级”来划分的,不同级别的安全防护性能有高低之分。

3、外壳防护与电击防护的关系

(1)保护设备免受外界危害

(2)使人免受设备伤害

三、屏护

除通过绝缘实现直接电击防护外,屏护与间距也是常用的直接电击防护措施。屏护:是一种对直接接触带电导体的可能性进行机械隔离手段。主要用于不便于绝缘(如开关电器的可能部分)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如高压设备)的场合

1、阻隔(屏蔽):罩盖式外壳

2、障碍:障碍只提供局部的直接接触防护,不具备防止故意接触带电体行为的功能。

四、间距

间距是通过保持带不同电位导体间的空间距离,使人不能同时触及二者以避免电击事故的技术措施。人的伸臂范围规定为2.5m,因此带电体距地面应在2.5m以上。

小结:绝缘,屏护与间距都是防止直接电击的基础保护手段,是直接在设备或装置上采取的直接电击防护措施。作为补充,剩余电流保护具有直接电击防护功能,是在直接电击防护失效后的补充,后面将讨论!

补充: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 10kv 35kv 110kv 220kv 330kv 500kv

距离(m): 0.7 1 1.5 3.0 4.0 5.0

第三节低压系统自身的电击防护性能分析

除雷击或静电等少数情况外,电击发生时流过人体的电流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供配电系统提供,因此系统电击防护措施就是通过实施在供配电系统上的技术手段,在电击或电击可能性发生的时候,切断这个电流供应的通道,或降低这个电流的大小,从而保障人身安全。

本节主要讨论不同接地形式的低压配电系统中间接电击防护问题,因讨论的各种措施都涉及设备外壳与大地的电气连接,故都仅针对Ⅰ类设备。若讨论中无特别说明,均按正常环境条件下安全电压V L=50V,人体阻抗为纯电阻,且电阻值R M为1000欧姆进行分析计算。

一、低电压系统接地故障

1.接地故障定义

相导体与大地或与大地有联系的导体之间的非正常电气连接,称为接地故障。如:相线与接地的PE线、PEN线、建筑物金属构件的电气连接,相线跌落大地等。

2、接地故障与电击事故的关系

对电击防护Ⅰ类用电设备而言,在TT,TN,IT系统中,设备外壳都通过PE线与大地相连,设备相导体碰壳(漏电)故障即相导体与PE线电气连接,因此均为接地故障。换句话说,在以上接地系统中,间接电击危险性都是由接地故障产生的。站立在地面的人发生直接电击,也是接地故障。

3、接地故障与单相短路故障的区别与联系

在工频交流系统中,接地与单相短路的共同特征是故障点处与另一导体发生了非正常电气连接,形成故障回路。若故障回路阻抗只包含电网阻抗,则是单相短路故障;若另一导体与大地有电气联系,则为接地故障。这两种故障是按不同标准命名的,两者之间可能有交叉的情况。具体就TT,TN,IT系统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1)TT,TN,IT系统中,相线与中性线(如果有的话)间的金属性连接均为单相短路故障,但只有TT、TN系统中同时又是接地故障。

(2)TT,TN,IT系统中,相线与PE线间的金属性连接均为接地故障,但只有TN系统中同时又是单相短路故障。

若接地故障同时又是单相短路故障,则故障电流很大,但非短路性质的接地故障电流一般很小,很多时候甚至小于计算电流。

二、TT系统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分析

TT系统即系统电源和用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各自独立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由于设备接地装置就在设备附近,因此连接设备外壳和接地装置的PE线断线的几率小,一旦断线也容易被发现,安全措施可靠性高。另外,TT系统正常运行时用电设备外壳不带电,漏电接地故障时外壳高电位不会沿着PE线传导至其它设备处,使其在爆炸与火灾危险性场所、低压公共电网和户外电气装置等处有技术优势,其应用范围渐趋广泛。

1、原理分析:

(1)降低预期接触电压的作用:Vt= R E Vφ/(R N + R E)

Vt-人体预期接触电压 R N-系统接地电阻 R E-设备接地电阻

Vφ-故障相电压

当人体接触外漏可导电部分时,

则安全条件:Vφ= 220V ,R M=4欧姆,则R E≤1.18欧姆-不容易实现也不经济

可见:设备外壳接地能有效降低接触电压,但要低于安全限值以下难度较大!(2)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动作分析:

假设R N=R E=4欧姆,接地电流Id=27.5A,如此小电流不易让保护装置动作。如对于固定设备,电击防护要求过流保护电器在5s内切断电流,若用熔断器保护,则要求故障电流Id不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5倍,而为防误动,要求熔体额定电流为计算电流的1.0-1.5倍,则计算电流不大于3.7-5.5A,即只有计算电流在5A以下设备,单相碰壳用熔断器保护才能有效,若为手握式电器,要求0.4s内动作,则允许计算电流更小,可见保护有很大局限性!

2、相关问题:

(1)中性点的对地电位偏移:正常运行:中性点人与保护接地E电位相同,两点重合。

故障时N点不变,E点发生偏移:

若R E=R N则中心点上将带110v对地电压!若降低R E使Vve=50v则

R E≤1.18欧姆-不容易实现也不经济!

(2)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

(3)TT系统与TN系统不得混用!(原因可上课提问)

3、TT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小结

(1) TT系统通过降低接触电压进行电击防护很难达到要求,从工程角度看可认为是不可行的。

(2) TT系统通过接地故障电流驱动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进行电击防护很难达到要求,从工程角度看大多数情况下可认为是不可行的。

(3) TT系统在电击防护性能上的最大优点在于可防止故障设备外壳危险电压向其他设备外壳传导。

(4) 剩余电流保护是TT系统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没有此措施,绝大多数保护是安

全性不合格的!

三、TN系统的间接电击防护性能分析:

虽然TN系统在单相碰壳故障发生时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

但TN系统电击防护更多地立足于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来实施。单相短路电流大或过电流保护电器动作电流值小,对电流电击防护是有利的。TN系统是我国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系统。

1、原理分析:(以TN-S系统为例,分析TN系统的间接电击防护原理)

(1)降低预期接触电压的作用:TN系统发生单相碰壳时单相接地电流为:Id=Vφ/|Z1+Zt+Zpe|,因此时R N上无电流流过,系统中性点仍保持地电位,设备外壳对地电压(预期接触电压)为:

Vt=Id|Zpe|=|Zpe|Vφ/|Z1+Zt+Zpe|

可见Vt大小取决于(Z1+Zt)/Zpe,在TN系统中,当截面较小时线路很长时,Zt<

结论:尽管TN系统在碰壳故障发生后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一般不能将接触电压降至安全电压范围,不能有效防止电击。

(2)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动作分析

TN系统间接电击防护主要是将碰壳转为单相接地故障,通过保护装置切断电流实现电击防护。切断电流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要能可靠地切断;二是应在规定时间内切断,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故障设备距电源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回路阻抗越大,电流越小,程度会下降,但仍要求在切断时间不变前提下可靠动作,故故障设备距电源的距离越远,对电击防护越不利!

2)线路阻抗的影响:降低线路阻抗。对电击防护是有利的,因为Id增大不仅有利于可靠动作,降低PE线阻抗,还可以降低Ut,可见加大导线截面不仅可降低电能损

耗,电压损失,还有利于提高过电流保护的灵敏性及电击防护水平!

3)变压器计算阻抗Zt的影响:Zt与变压器零序阻抗有关,选择适当的联结组别(如Dyn11)可大幅降低Zt的大小,对电击防护有利!

2、相关问题:

(1)TN—C系统存在的问题:

1)正常运行时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三相 TN-C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不平衡电流、3n次谐波电流等都会流过PEN线,并在PEN线上产生压降,从中性点电位为零到沿PEN线越远则电压越高(有指示最高120v),对于单相TN-C系统PEN线上电流为相线电流,在PEN线上产生电压也会导致设备外壳上,可见无论单相,还是三相TN-C系统,正常运行时设备外壳带电是不可避免的!

2) PEN线断线会使设备外壳带上危险电压:(以单相TN-C系统为例)

(2)、TN—C系及TN—C—S系统的重复接地

重复接地:重复接地是为了使保护导体在故障时尽量接近大地电位而在工作接地点以外其他点的接地。

作用:显著提高TN系统的电击防护性能。

地点:电缆与架定线路交接处;电缆、架定线路引入建筑物处。

1) TN-C系统:

a 降低正常工作时PEN线的电压(见P66图3-15)

b 有效防止PEN线断线时的危险,降低断线点后的接触电压(P67图3-16)

2)TN-C-S系统:重复接地对TN-C部分作用仍然有效,同时使故障设备到电源中性点阻抗变小,使设备外壳部分电压减小,从而既降低了接触电压,又增大了短路电流。(见P67图3-17)

3、TN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小结

(1)尽管TN系统单相碰壳故障发生时有降低接触电压的作用,但不能低到安全电

压的水平。

(2)T N系统电击防护更多地立足于通过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来实施。即将单相碰壳故障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并通过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来实现电击防护。

(3)单相短路电流的大小对TN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四、IT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分析

IT系统即系统中性点不接地,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的配电系统。IT系统特点:供电可靠性高,供电连续性好,主要应用于容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场所如矿井,医院手术室等。

1、原理分析:

(1)正常运行状态分析:

正常运行分析见P68图3-18所示,三相对地电容电流平衡,无净电容电流流入大地,每相对地电容电流见P68式3-8。

(2)碰壳接地故障分析:

若系统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接地故障(如V相碰壳),则线路L1对地电压Uue大幅降低,忽略R E上压降,则 Uue=0V ,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至线电压,三相电压对地电压不再平衡,则相电流之和不再为零,有净电容电流流入大地,且为正常泄露电流的三倍,接地故障电流通过R E流回电源,此时若有人触及设备外漏可导电部分,形成人体电阻Rt与Re分流,流过人体电流为0.01I CE,,若设备不接地,则流过人体电流为I CE,可见设备外壳将大大降低人体流过电流。假定R E=0,可见,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流入大地的电容电流为正常运行时单相对地电容电流3倍。流过人体的电流I M=R E I CE/(R E +Rt)其中:

I CE-系统接地电容电流,I M-流过人体电流,R E-接地电阻,Rt-人体接触电阻(包括人体电阻R M,鞋袜及与地板电阻)。

结论:流过人体的电流I M一般远小于人体能够承受的电流,故IT系统自身电击防护

性能非常出色。

2、相关问题:

(1)一次接地与二次接地:

1)一次接地:IT系统某一相发生接地称为一次接地,若Vt=I CE R E<50V,则无电击危险,系统可继续运行。

2)二次接地:若发生一次接地后,系统另一设备与一次接地不同相又发生接地故障,则称为二次接地,此时类似相间短路故障,应立即断电,否则会因电流过大烧坏设备及线路。若忽略线路及变压器计算阻抗,则短路电流为:见P70式3-11,3-12。此时,保护装置应立即动作切断故障电流否则过电流可使设备损坏或引发火,对380/220v低压配电系统外壳将带190v》50v电压,将威胁到人体安全。

(2)中性线装置与相电压获取

IT系统可设置中性线,但一般不推荐,IEC强烈建议不设置,原因是IT系统多用于易发生单相接地场所,中性线一旦接地则成为TT系统,针对IT系统设置的各种保护措施可能失效且连续供电能力,防护水平均受影响!

相电压获取:1)用10kv/0.23kv变压器直接以10kv电源取得

2)通过380v/220v变压器从IT系统线电压取得

(3)多回路IT系统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

当IT系统有若干路馈出回路时,接地电容电流应是所有回路电容电流之和。见P71式3-13,和图3-22.

3、IT系统电击防护性能小结

(1)IT系统发生一次碰壳接地故障时,只有很小的线路对地电容电流之和流过故障设备,所产生的预期接触电压很小,一般无电击危险性。

(2)IT系统发生二次碰壳接地故障时,故障设备外壳都会带上危险电压,有很强的电击危险性,此时需要系统过流保护电器动作切断电源进行电击防护。对采用分别

接地的情况,防护的有效性较差,基本上都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对采用共同接地的情况,防护的有效性较好,但需要校验核实。

五、分别接地与共同接地

在TT和IT系统中,若每台设备都使用各自独立的接地装置,就叫分别接地,而若干台设备共用一个接地装置,则叫做共同接地。

1、对于IT系统

采用共同接地后,短路电流会使过电流保护电器动作,从而消除电击危险,缺点是一台设备外壳上的故障电压会传导至参与共同接地的每一台设备外壳上,若保护器不能迅速动作,则十分危险。

2、对于TT系统

在TT系统中,若没有设置能瞬间切除回路的剩余电流保护则不宜采用共同接地。本节小结

1、TT、TN系统均无直接电击防护能力,IT系统对相-地间直接电击可能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这取决于系统接地故障电流大小。

2、TT系统靠接地电阻降低预期接触电压,但通常不能将其降至安全电压以内,自身电击防护性能不能满足电击防护要求。

3、TN系统将碰壳接地故障转化为单相短路故障,靠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进行电击防护,有效性取决于切断时间。

4、IT系统自身电击防护性能良好,只要系统线路总长度不超过规定值,发生一次碰壳故障时无电击危险,但二次碰壳故障有电击危险性,共同接地时靠过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进行电击防护,有效性取决于切断时间。分别接地时无防护。

第四节低压系统上专门的电击防护措施

前面介绍的措施主要是针对Ⅰ类电气设备,通过降低预期接触电压和通过使过电流保护电器动作切除故障来进行间接电击防护。这些措施有效但不够完善,适用

范围还不够广泛,本节介绍一些补充措施。

一、剩余电流保护:

剩余电流保护是一种电流型的漏电保护措施,其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最早采用是电压型漏电保护,但电压型漏电保护存在两个不足。第一是脱扣器上电压ΔU 与人体接触电压Vt不对应,若人体位置比脱扣器接地点远离设备,则Vt>ΔU。第二是此种漏电保护不能作为直接电击防护,故在实际应用中不采用电压型漏电保护器而采用电流型漏电保护器。

1、剩余电流保护器:

剩余电流保护器简称RCD为IEC规定名称,源于1928年德国人的一项专利。(1)工作原理:见P74图3-23,核心部件为剩余电流检测器件,图中所示为电磁型剩余电流保护器,使用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器件,正常时Iu+Iv+Iw+In=0,碰壳时Iu+Iv+Iw+In=Ire不等于0→产生感应电动势→保护器动作,Ire就是剩余电流。注:“剩余电流”是指从设备工作端子以外的地方流出去的电流(通常也叫漏电流)。对Ⅰ类设备指从PE端子流走的电流,当人体发生直接电击时,流过人体为剩余电流,故可作为直接电击防护的补充保护。(2)常见种类:

1)带切断触头的RCD(又称开关型漏电保护电器),简称RCD(C),若RCD(C)兼有低压断路器功能(即有短路和过载保护功能),则称为漏电断路器,若只在漏电时切断电流则称漏电开关。

2)不带切断触头的RCD:如漏电继电器RCD(O)

3)按漏电保护装置中间环节的形式:RCD分电磁式RCD;电子式RCD

(3)特性参数:

1)额定漏电动作电流IΔn:指在规定条件下,漏电开关肯定动作的最小剩余电流值,如6mA 10mA 30mA…共15个等级,30mA以下为高灵敏度,主要用于电击防护;50-1000mA属于中等灵敏度,用于电击防护和漏电火灾防护;1000mA以上属于低灵

敏度,用于漏电火灾防护和接地故障监视。

2)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IΔno:指在规定条件下,漏电开关肯定不动作的最大剩余电流值,一般IΔno=0.5IΔn

3)漏电动作电流IΔ:指刚好使某只RCD动作的电流值。(非铭牌参数)辩异:I Δn、IΔno、IΔ。——工程意识。

4)额定电压Vr:优选值为380V 220V

5)额定电流In:优选值为6A 10A 16A 20A 25A 32A 40A 50A 63A 100A

6)动作时间:该值与漏电开关用途有关,作为电击防护最大分断时间不大于0.2S;作为防火可以有延时,优选值0.2S、0.4S、 0.8 S、1S 、1.5S、 2S。使用中应注意应用的出发点是什么?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设计时应根据要求的漏电流动作值I1和不动作值I2在(IΔno、IΔn )之外才是正确的。

2、剩余电流保护设置:

剩余电流保护电器主要用作间接电击防护和漏电火灾防护,也可作为直接电击保护的补充措施,但不能取代绝缘,屏护与间距等基础的直接电击防护措施!因RCD 在配电系统中应用广泛,因此正确使用十分重要。

(1)RCD 在IT系统中的应用:

一般RCD只在发生二次异相接地故障时,若故障设备本身的过电流保护装置不能再规定时间内动作时装设。要求:

(2)RCD 在TT系统中的应用:

TT系统通过降低接地电阻将预期电压降低至安全电压以下困难而故障电流通常又不能使过电流继电器可靠动作,因此,RCD的设置十分重要!

1) RCD在TT系统中的典型接线:P75图3-24

若所有设备均采用RCD时,采用分别接地和共同接地均可;若部分设备采用RCD 时,则未装置RCD设备不能与装RCD设备共用接地!

原因:未装RCD设备,发生碰壳时其保护装置只需要在5S内动作即可,若共同接地,则5秒时间超过装RCD设备的规定时间,不安全!此时虽可对其共同接地设备作用采用共用RCD,但会扩大停电范围!

2)接地仍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实际应用中不能因为采用了漏电保护而忽视接地的重要性,在TT系统中RCD装置得以有效使用,接地所形成的剩余电流通道是基本条件。但采用RCD保护后,对接地电阻阻值的要求大大降低!因为:TT系统安全条件,R E Ia≤50V,Ia为在规定时间内使保护装置动作的电流,采用RCD,则Ia= IΔn对于(t≤0.2s)的RCD,R E IΔn≤50V则R E取值见见P76表3-6,可见R E要求大大放宽!(3) RCD在TN系统中的应用

在TN系统中装置剩余电流保护,对补充和完善TN系统的电击防护性能以防漏电火灾性能是有限大益处。(理由:一是不可能每台设备进行检验,也不一定准确;二是过电流保护不能防直接电击;三是PE线或PEN线断线,保护失效)

1)TN-S系统中RCD的设置:见P77图3-26

TN-S系统安全条件,Id≥Ia(Ia为保护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动作的电流),若Vφ=220V ,Ia= IΔn,则Zs(Zs为故障回路计算阻抗),

要求见P69表2-15,可见灵敏度大大提高!

2)TN-C系统中RCD的设置:

严格的说,TN-C系统是无法采用RCD的,因为PEN线正常工作时有不平衡电流及3n次谐波电流,故不能作为剩余电流通道,否则会误动!同时碰壳电流会通过PEN 线,无法被当做剩余电流区分出来。

但若将TN-C在设备电源处设为TN-S系统,则可使用RCD,但一定要将PE线引致RCD 的电源处,否则RCD不起作用。

3、剩余电流保护的相关问题:

(1)剩余电流保护与零序电流保护的异同。

1)概念不同:尽管有时剩余电流与零序电流是同一电流,但两者概念不同。

零序电流保护:互感器设在变压器接地线上,可靠动作条件

(即动作值要躲开互相不平衡电流和三角波电流,以防误动!)

剩余电流保护:发生直接电击时,流过人体电流将通过系统中性点接地电阻,而此剩余电流远小于零序电流保护动作值Ia,无法保护!

因此互感器应设置在三相线和N线均穿过的位置上。只有剩余电流从外流回电源才能测出,实现保护。

2)动作条件不同:正常工作时尽管有零序电流存在,但Ir=0 剩余保护不动作,同时,发生相线与中性线单相短路时,TAR感应为零,故剩余电流保护不能用作相线对中性线的短路保护。

3)零序电流保护中TA0位置不同,保护作用会发生变化。

(2)正常工作时的泄露电流问题:

1)泄露电流:主要是相线对地电容电流和对地电导电流,低压系统只计Ic。

2)泄露电流会引起RCD误动:(原理分析略)。原因:V N=V PE=0,Vφ=220V则会产生对地电容电流其值为VφWC,该电流从系统中性点接地电阻流回系统,对RCD就是剩余电流,若该电流达到IΔn 则必引起RCD误动!这将给RCD动作值IΔn的选取带来困难!因此确定RCD的参数首先要确定泄露电流大小。实际应用中IΔn的计算:1)用于单台用电设备时IΔn≥4I ik(I ik为泄露电流)

2)用于线路时,IΔn≥2.5 I ik,且同时IΔn 还应满足不小于其中最大一台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时泄露电流的4倍。

3)用于全网保护时 IΔn≥2I ik

(3)从剩余电流保护的角度看重复接地作用:

RCD能否正常工作,剩余电流通道是否完好十分重要!对于TN-C及TN-C-S系统,总有一种为PEN线,因此重复接地能很好的解决断线失灵的问题!

电气安全工作规程

电气安全工作规程 (1987年1月2日电子工业部[87]电生字8号文颁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结合电子工业特点,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电力设备运行,应以安全为主,全面执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八字方针。 第三条一切电气值班人员,维护检修、施工安装、试验、设计和主管领导及技术主管人员,必须执行本规程。禁止非电气人员修理、拆卸电气装置。 第四条本规程适用于10千伏及10千伏以下供配电系统:35千伏以上供电系统应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执行。 第五条工作人员发现有违反本规程,足以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现象时,应予制止或拒绝执行。 第二章电气安全工作基本要求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六条电气设备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种。 高压:设备对地电压在250伏及上者。 低压:设备对地电压在250伏以下者。 第七条电气工作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身体健康,经医生鉴定无妨碍工作的疾病; 2.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且按其职务和工作性质熟悉国家的有关规程及本规程,并经主管部门考试合格; 3.必须会触电急救法和电气防火和救火方法。

第八条电气设备无论带电与否,凡没有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均得按有电看待,不得随意移开或越过遮栏进行工作。 第九条供电设备无论仪表有无电压指示,凡未经验电、放电,都应视为有电。 第十条经批准同意停电时,应按范围停电,不得随意扩大停电范围。 第十一条所谓运行设备系全部带电或部分带电,或一经操作即可带电的设备。 第二节变电站值班工作 第十二条变电站值班人员,除符合第七条规定外,还应熟悉所管范围内电气设备性能,一、二次结线图,并能、练地进行操作与事故的处理。 第十三条变电站值班人员,每班不得少于2人,特殊情况下仅留1人时,此人必须具有独立工作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并只能监护设备运行,不得单独从事修理工作。 第十四条变电站值班人员主要工作: 1.监护仪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正确果断地排除故障和事故; 2.根据负荷大小、设备状况、检修试验等任务,调整运行方式,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组织措施,配合完成作业任务。 3.严肃认真,正确无误地记录运行日志,按时抄报所规定的表单和报表; 4.做好调荷节电工作; 5.做好设备缺陷的检查记录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6.保管好站内消防器材及常用工具; 7.做好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工作。 第十五条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变电站,外来参观检查人员,进站必须进行登记。

T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

T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 的通用部分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人和家畜对来自装置和设备的电击防护。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下列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l2113—1996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eqv IEC 990:1990) GB/T 12501—90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nqv IEC 536:1976) GB/T 14821.1—93建筑物电气装置电击防护(eqv IEC 364—4—41:1992) GB/T 16499—1996编制电气安全标准的导则(idt IEC导则104:1984) IEC 50(131):1978国际电工辞典(IEV)第131章:电路和磁路 IEC 50(826):1982国际电工辞典(1EV)第826章:建筑物电气装置 IEC 536—2;1992电工电子设备电击防护分类第2部分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 3 电击防护基本准则 GB 14821.1和GB/T 12501中的基本准则如下: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易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均应是无危险的1): ——在正常情况(正常操作和无故障情况下),或 ——在单故障情况下2)。 注:“易触及性”的规定对普通人员和对熟练人员或受过培训人员来说可以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产品和安装场所也可以不一样。 3.1 正常情况 为符合上述基本准则,需要有基本电击防护,它可由一种防护措施来提供。 这样的防护措施例子有: ——基本绝缘; ——限制稳态接触电流; ——限制电压; ——外护物。 注:基本绝缘在IEC 364和CB/T 12501中被作为直接接触防护。 3.2 单故障情况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就需考虑是某种单故障:

电工安全作业培训

第一章电工基础 §1-1 直流电路 一、电路 1. 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 电路就是电流所流经的路径。由电源、负载、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导线组成。 2. 电路图 在实际工作中,为便于分析、研究电路,通常将电路的实际元件用图形符号表示在图形中,称为电路原理图,或电路图。 二、电路的欧姆定律 1. 电路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I(安培)、电压U(伏特)和电阻R(欧姆) U 2. 欧姆定律:I = R 三、电路的基尔霍夫定律: 1)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定律:对于电路中的任一节点,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必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即:∑I=0 2)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定律:对于电路中的任一回路,沿任一方向绕行一周,各电源电势的代数和等于各电阻电压降的代数和。∑E=∑IR=∑U 四、电阻的串联电路 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电压降之和,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电阻)等于电路上各电阻之和。 五、电阻的并联电路

特点: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电阻支路电流之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支路上各电阻的倒数之和。 六、电阻的混联电路 电路中既有电阻的串联又有电阻的并联。 七、电路的功率与电能 1. 电功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 P=UI=I2R=U2/R (瓦特W) 2. 电能就是用来表示电场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W=Pt 3. 焦耳—楞次定律 电阻通过电流后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即Q = I2Rt (单位:焦耳) §2-1 单相交流电路 一、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1. 交流电:指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动势(电压或电流)。 2. 正弦交流电:指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 3.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最大值、角频率、初相角。 第二章触电危害与救护 §2-1 触电事故种类和方式 一、触电事故种类

1.煤矿井下电气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

煤矿井下电气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 1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特 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煤矿井下电钳工安全技术培 训大纲及考核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 2适用对象 从事煤矿井下电气操作作业的人员,包括井下电钳工、电气设备防爆检查工和变配电运行工。 3考试方式 采用实物操作、模拟操作和手指口述等方式。 4考试点基本条件 4.1具有满足实际操作考试需要的考试场所。考试场所必须按照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和消防各项要求设置,应当设置有关安全指示标志、警示标语、考场规则等,应当安装实时监控系统。 4.2具有满足实际操作考试需要的设备设施。配置矿用隔爆型低压真空馈电开关、矿用隔爆型低压磁力启动器、井下照明综合保护装置、矿用隔爆型电动机、局部通风机及其双电源控制开关,矿用电缆及防爆接线盒,控制电缆,局部接地极、接地母线、接地线,兆欧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工作票、停电警示牌、高低压验电器、放电导体、电工工具等实物,“井 下供电系统模拟操作装置”。设备设施及仪表应功能齐全、性能稳定、操 作可靠、安全环保。 4.3具有满足实际操作考试需要的考评人员。考评人员应具有工程师、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技师及以上资格,实际从事煤矿机电专业相关工作5年以上,熟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考试标准。 5考试要求 5.1考试科目 5.1.1井下低压电气设备停、送电安全操作(简称K1,必考科目) 5.1.2井下风电、甲烷电闭锁接线安全操作(简称K2)

5.1.3井下电气保护装置检查与整定安全操作(简称K3) 5.1.4井下电缆连接与故障判断安全操作(简称K4) 5.1.5井下变配电运行安全操作(简称K5) 5.1.6井下电气设备防爆安全检查(简称K6) 5.2组卷方式 从K2~K6中随机抽取一个科目与K1组成试卷。 5.3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总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合格。 5.4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30分钟。 6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 6.1井下低压电气设备停、送电安全操作,见表K1。 表K1井下低压电气设备停、送电安全操作考试时间:15分钟 序号 1 2 考试 项目 停电 准备 停电 安全 操作 操作内容与步骤 1.检查仪器、防护用品 ①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停电牌、放电 导体、电工工具等齐全、完好。 ②绝缘胶靴、工作服等个人防护用品齐全、 完好。 2.取得停、送电许可 ①按照停电计划及时与停、送电联系人取 得可靠联系。 ②确认停、送电经过许可。 3.检查甲烷 确认电气设备附近20 m范围内风流中的甲 烷浓度不超过1.0%。 1.停待检修开关 按动分闸按钮,断开真空接触器→分断隔 离开关并闭锁。 2.停上一级开关 按动分闸按钮,断开真空接触器→挂停电 警示牌。 考试 方式 手指 口述 实物 操作 + 手指 口述 分值 6分 6分 3分 4分 4分 评分标准 操作内容每项3分,每 缺一项或一项不正确 扣3分。 操作内容每项3分,每 缺一项或一项不正确 扣3分。 操作内容不正确扣3 分。 操作步骤每步2分,每 缺一步或一步不正确 扣2分。 操作步骤每步2分,每 缺一步或一步不正确 扣2分。

电气装置接地的规定

14 接地 14.1 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 14.1.1 功能接地与保护接地 电气装置接地涉及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电源功能接地,如电源系统接地,多指发电机组、电力变压器等中性点的接地,一般称为系统接地,或称系统工作接地。另一方面是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起保护作用,故习惯称为保护接地。 系统接地的主要作用: -为大气或操作过电压提供对地泄放的回路,避免电气设备绝缘被击穿; -提供接地故障回路,当发生接地故障时,产生较大的接地故障电流,迅速切断故障回路;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发生接地故障时,虽能保证供电连续性,但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1.73倍,系统中的设备及线路绝缘均较中性点接地系统绝缘水平高,增加投资费用;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需大量安装绝缘监察装置。 保护接地的主要作用: -降低预期接触电压; -提供工频或高频泄漏回路; -为过电压保护装置提供安装回路; -等电位联结。 图14.1-1 电气装置功能接地与保护接地 根据电气装置的要求,接地配置可以兼容或分别地承担保护和功能两种目的。对于保护的目的要求,始终应当予以优先地考虑。

接地配置的设施的选择和安装应满足: -接地电阻值符合电气装置的功能和保护要求,并预计长期有效; -能承受接地故障电流和对地泄漏电流而无危险,特别是热的、热-机械应力、电机械应力引起的危害; -有足够的强度或有附加的机械保护,以适应所在场所的外部的影响; -应采取措施,防止由于电腐蚀作用对接地配置的设施和其它金属部分造成危害。 14.1.2 变电所的接地配置 10kV系统中性点接地可分为: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包括经消弧线圈接地) 中性点接地系统经电阻接地低电阻接地 高电阻接地 14.1.2.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1) 接地故障特点 配电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三相基本平衡电压作用下,各相对地电容电流I CL1、I CL2、I CL3相等,分别超前相电压90°,I CL1=I CL2=I CL3=UΦωC,其I CL1+I CL2+I CL3=0,系统中性点与地有相同电位。 如L1相发生接地故障,忽略接地过渡电阻,视为金属性接地,10kV系统各支路的电容电流的流向如下图所示: 图14.1-2 10kV系统接地故障示意 从10kV系统接地故障示意图可以得出结论:

《煤矿安全培训规定》培训试卷(带答案)

2018年度《煤矿安全培训规定》培训考核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空2分,共计36分) 1、《煤矿安全培训规定》中所称煤矿企业从业人员,是指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2、煤矿企业是安全培训的责任主体,应当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3、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实行一人一档。5、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不合格的,可以补考 考试。安全生产知识考试合格后,进行实际操作能力考试。 10、煤矿企业新上岗的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应当在有经验的 后,方可独立工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煤矿企业(A)对本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全面负责。 A. 主要负责人 B. 安全矿长 C.安全培训科长 D.培训教师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煤矿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具有( B )年以上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经历。

A. 一 B..二 C.三 D.五 3、《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自( B )起开始实施。 A. 2017年12月1日 B.2018年3月1日 C.2018年5月1日 D.2018年6月1日 4、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有效期为(C)年。 A. 一 B..二 C.三 D.六 5、自2018年6月1日起新上岗的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备( D )及以上文化程度。 A. 本科 B..初中 C.大专 D.高中 6、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由省级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颁发特种作业( C )后,方可上岗作业。 A. 培训合格证 B.资格证 C.操作证 D.考核合格证 7、离开特种作业岗位( B )以上、但特种作业操作证仍在有效期内的特种作业人员,需要重新从事原特种作业的,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能力考试,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A. 3个月 B. 6个月 C. 1年 D.3年 8、煤矿其他从业人员应当具备(c )及以上文化程度。 A. 本科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煤矿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ABCD)

施工设备设施与安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施工设备设施及安全防护用品管理制 度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编制依据 (2) 4、术语 (2) 5、职责 (2) 6、工作程序 (4) 7、记录 (7) 8、附件 (7)

1、目的 为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物资的质量,对安全物资供应商进行管理;为项目部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配备合格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工作。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安全物资供应单位和进入施工现场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 号)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 号 《GB/T 29510-2013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 《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4、术语 劳动防护用品(以下简称“劳保用品”):指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的个体防护装备,即因工作需要为员工配备或提供的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等。 5、职责 5.1 、副总裁 5.1.1 、负责工程管理中心劳保用品采购计划的审批 5.2 、质量安全部 5.2.1 、负责劳保用品采购、发放、使用及报废的监督管理。 5.2.2 、负责组织制定劳保用品的配备标准、发放范围、更换频率和相应的技术要求。

5.2.3 、参与公司购买的劳保用品到货验收; 5.2.4 、对项目部的安全物资和劳保用品进行检查; 5.3 、工程管理中心综合管理部 5.3.1 、负责安全物资供应商的备案工作,组织对安全物资供应商年度评审。 5.3.2 、负责工程管理中心劳保用品采购计划的汇总审核。 5.3.3 、参与制定劳保用品的配备标准、发放范围、更换频率和相应的技术要求; 5.3.4 、负责劳保用品的采购,组织劳保用品的验收并交至仓储部入库; 5.3.5 、负责项目管理人员劳保用品发放记录的收集保管。 5.4 、项目部 5.4.1 、负责制定本项目劳保用品采购计划; 5.4.2 、负责本项目劳保用品日常管理; 5.4.3 、负责项目部劳保用品使用培训; 5.4.4 、负责对劳务外协公司劳保用品的验收和日常使用检查; 5.4.5 、负责选择、考察安全物资供应商,并进行备案; 5.4.6 、负责采购安全物资,并对进场的安全物资进行验收; 5.5 、仓储部 5.5.1 、负责妥善保管劳保用品并进行出入库记录; 5.5.2 、参与劳保用品的到货验收入库。 5.6 、劳务外协公司 5.6.1 、负责为各岗位配备与作业环境相配套的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5.6.2 、负责本公司员工劳保用品使用的培训和日常检查;

电气安全 第三章 电击防护

第三章:电击防护 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电能的输送、使用,该系统电击的防护主要指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建筑物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安全。本章就供配电系统的电击防护做一定的讨论,为正确使用、维护电气系统安全奠定基础。 第一节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的效应 人身安全是电气安全的首要问题,作为一种常识,相关知识应被人们认识掌握,作为一门技术知识也应被人们尤其是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理清这些问题,正确认识它对制定防护措施,建立有效防护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电击及分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电击和电伤,以电击为 最严重) “电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触电”,指人体因接触带电部分而受到生理伤害的事件。电击实质就是电流对人体器官的伤害。接触及带电部分的途径,电击又分为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两种类别。 1、直接电击:因接触到正常工作时带电的系统而产生的电击,如 单相触电 2、间接电击: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部位,因某些因素的影响带上危险电压后被人们触及而产生的电击。 二、电流的人体效应与相关的标准 电流通过人体时其热效应,化学效应及电刺激产生的生物效应会

对人体造成伤害,其危害程度与通过的电流大小,作用时间,电压高低、频率及通过人体的途径以及人体体电阻和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生理效应: 电流是危机人体生命安全的直接因素,其严重程度与电流的大小呈正相关性,为研究这种相关性,我们把人受电击时产生的生理效应划分为几种典型状态,这几种状态的临界点称为生理“阀”。 注:电伤是指触电时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常见电伤有:电灼伤,电烙伤等! (1)感知阈:使人体产生触电感觉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 阀,感知阈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 1.1mA,女性为0.7mA,感知阈与电流接触时间长短无 关,但与频率有关。 (2)摆脱阈: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摆脱 阈也有个体差异,按50%概率计,成年男性为16mA, 女性为10.5mA(通常取10mA),其值与时间无关,在 20-150hz频率范围内与f无关。 (3)室颤阈:通过人体能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值,称为心室纤维性颤动阈,该值与作用时间及心脏搏 动周期密切相关,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一个心搏周期 时,很大的电流(500mA)才能引起心室颤动,当大于 一个心搏周期时,很小的电流50mA即可。

第六章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六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最基本的措施。在当前我国电气标准化从传统标准向国际标准过渡的情况下,掌握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方法和应用,对安全用电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节 IT系统 IT系统就是电源系统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第一个大写“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大写“T”表示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 1.IT系统安全原理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电机和配电装置)在运行、维护和检修时,不因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导致人身触电事故,所有这些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部分如外壳、金属构架和操作机构以及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等都应妥善接地。电气设备的接地规程规定:电压在1000V以下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和1000V以上任何形式的电网中,均需采用保护接地(称之为IT系统),作为保安技术措施,应用很广泛。 保护接地的原理是给人体并联一个小电阻,以保证发生故障时,减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和承受的电压。 图3—1所示电动机采用保护接地后,当一相绕组因绝缘损坏而碰壳,即与外壳短路时,此时若工作人员触及带电的设备外壳,因人体的电阻远较接地极的电阻大,大部分电流流经接地极入地,而通过人体的电流极其微小,从而保证了人身的安全。 图3-1 IT系统安全原理 2.IT系统应用范围 IT系统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包括低压不接地配电网(如井下

配电网)和高压不接地配电网,还包括不接地直流配电网。在这些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带危险电压的正常不带电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应当接地具体部位是: (1)电动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照明器具、移动式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 (2)0Ⅰ类和Ⅰ类电动工具或民用电器的金属外壳; (3)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控制台的金属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4)配线的金属管; (5)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6)电缆金属接头盒、金属外皮和金属支架; (7)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 (8)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 直接安装在已接地金属底座、框架、支架等设施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一般不必另行接地;有木质、沥青等高阻导电地面,无裸露接地导体,而且干燥的房间,额定电压交流380V和直流44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一般也不必接地;安装在木结构或木杆塔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一般也不必接地。 第二节 TT系统 1.TT系统安全原理 TT系统是电源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用保护接地线PE接到独立的接地体上。前后两个字母“T”分别表示配电网中性点和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 图3—2所示的配电网俗称三相四线配电网。这种配电网引出三条相线(L1、L2、L3线)和一条中性线(N线,工作零线)。在这种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配电网中,如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则当外壳故障带电时,故障电流将沿低阻值的低压工作接地(配电系统接地)构成回路。由于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很小,设备外壳将带有接近相电压的故障对地电压,电击的危险性很大。因此,必须采取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灾概述

安全管理编号:LX-FS-A18147 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灾 概述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灾 概述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电击伤亡 电击伤亡的定义:“当人体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导电部分时,电位差使电流流经人体,称之为电接触。” 电击(eIectricshock)是电流流经人体或动物体,使其产生病理生理效应。 当接触电流小时于人体无害,用于诊断和治病的

某些医疗电气设备,这种电接触称为微电接触。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较大,持续时间过长,则可使人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这种电接触称作电击。这里说的电击主要是指电压不大于1000V,频率不大于100Hz的交流电流的电接触。 此外尚存在着高电压造成的破坏性伤害,它是指在雷击和高压触电事故发生时,有安培级以上的大电流流经人体时产生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所引起的伤害。 直流电流也会流过人体,试验证明,直流电流对人的危险性要比交流电流小的多,大约仅为50Hz交流电流的25%左右。这是因为直流电流通过人体的

施工设备设施及安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精品文档 施工设备设施及安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编制依据............................................................ 2 4、术语................................................................ 2 5、职责................................................................ 2 6、工作程序............................................................ 4 7、记录................................................................ 7 8、附件 (7) . 精品文档 1、目的

为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物资的质量,对安全物资供应商进行管理;为项目部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配备合格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工作。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安全物资供应单位和进入施工现场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 《GB/T 29510-2013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 《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4、术语 劳动防护用品(以下简称“劳保用品”):指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的个体防护装备,即因工作需要为员工配备或提供的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等。 5、职责 5.1、副总裁 5.1.1、负责工程管理中心劳保用品采购计划的审批 5.2、质量安全部 5.2.1、负责劳保用品采购、发放、使用及报废的监督管理。 5.2.2、负责组织制定劳保用品的配备标准、发放范围、更换频率和相应的技术要求。 . 精品文档 5.2.3、参与公司购买的劳保用品到货验收; 5.2.4、对项目部的安全物资和劳保用品进行检查; 5.3、工程管理中心综合管理部 5.3.1、负责安全物资供应商的备案工作,组织对安全物资供应商年度评审。5.3.2、负责工程管理中心劳保用品采购计划的汇总审核。 5.3.3、参与制定劳保用品的配备标准、发放范围、更换频率和相应的技术要求; 5.3.4、负责劳保用品的采购,组织劳保用品的验收并交至仓储部入库; 5.3.5、负责项目管理人员劳保用品发放记录的收集保管。 5.4、项目部 5.4.1、负责制定本项目劳保用品采购计划; 5.4.2、负责本项目劳保用品日常管理; 5.4.3、负责项目部劳保用品使用培训; 5.4.4、负责对劳务外协公司劳保用品的验收和日常使用检查; 5.4.5、负责选择、考察安全物资供应商,并进行备案; 5.4.6、负责采购安全物资,并对进场的安全物资进行验收; 5.5、仓储部 5.5.1、负责妥善保管劳保用品并进行出入库记录;

低压配电系统电击防护的电气设计

低压配电系统电击防护的电气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电气设计在低压配电系统电击防护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想要实现有效的低压配电系统电击防护电气设计就应该提升相关人员的电击防护 理论基础,提高设计人员对电击防护的重视程度。相关人员应该积极学习电击防 护基础理论,从而为电击防护电气设计的实施奠定基础,对于一些不同的低压配 电系统接地方式,在电击防护的时候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步增强电击 防护电气设计质量。 关键词:低压配电系统;电击防护;电气设计;措施 作为低压配电系统安全防护中的重要环节,电击防护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相关人员电击防护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对电击防护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阶段强化电击防护培训,能够为低压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做出保证。同时对于 电击防护的有效运用还能够为低压配电系统的运行提供相应的辅助。 1.电击概念 电击的来源主要分为闪电电击,家用电线漏电,意外事故中断裂的电线或是 带电体等,电击产生后严重情况下会威胁生命安全,电击强度是由电流强度和流 经人体的时间决定的。在人体接触到不同导电部分的时候,电位差会让电流经过 人体,这时就与电产生了接触。结合电流的大小和时间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也各不 相同,在一般情况下,接触到小电流不会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这种小电流电 击形式也经常出现在医疗诊断当中。如接触到大电流且时间较长就会对人体产生 严重的危害,所以目前电力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出现电击事故。电流在进入人体内的时候属于电流效应,在实施低压配电系统电 击防护的时候了解电流效应可以为其他提供一定的帮助。配电设计过程中,移动 式电气设备的功率相对较小,重量较轻,便于携带移动,供电方式为插座供电。 但在出现故障的时候,由于充电形式的原因会导致故障的产生,这也属于插座供 电形式需要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设备的原因。假如接触电流经过人体通道环境在水下,情况就会更为复杂,所以在水下的电气设备电压需要保持在12v以下。 2.低压配电系统接地防雷设计 低压配电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如果确定了其中某一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那 么就应该对其接地事项进行考虑,这也就是系统电源内侧接地与负荷接地。结合 系统接地保护的不同方式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划分,其中分为TN,TT,IT,因为 不同的低压配电系统所使用的接地保护方式各不相同,在选择接地保护的时候要 基于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目前绝大部分建筑内部使用的保护系统属于TN系统, 对于低压配电系统来说,接地保护系统的差异会对低压配电系统动作特性产生一 定的影响,这也符合电击防护标准。建筑物外部设置的防雷设备包括接闪器,引 线和其他接地装置,接闪器属于低压配电系统电击防护中的重要环节,在出现雷 击的时候接闪器可以吸引电流,基于后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传入大地, 这也属于目前电击防护的需求。不同的接地方式不会对引线和电流入地产生影响。绝大部分电气设计人员的电气设计标注都对防雷接地这一部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 阐述,而这一部分的阐述会融合TN-S,由于二者性质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影响了 电气设计效果。 现阶段一些用户会结合专家意见,提升对接地装置的标准,要求电阻不超过0.5Ω,而这时对于这一电阻标准的看法众说纷纭。实际上,大部分校园内部使用 的接地手段是TN-S,基于接地规定,负荷一侧接地部分可以通过外露导线部分进

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灾概述(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 灾概述(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灾概述(最 新版) 1、电击伤亡 电击伤亡的定义:“当人体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导电部分时,电位差使电流流经人体,称之为电接触。” 电击(eIectricshock)是电流流经人体或动物体,使其产生病理生理效应。 当接触电流小时于人体无害,用于诊断和治病的某些医疗电气设备,这种电接触称为微电接触。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较大,持续时间过长,则可使人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这种电接触称作电击。这里说的电击主要是指电压不大于1000V,频率不大于100Hz的交流电流的电接触。 此外尚存在着高电压造成的破坏性伤害,它是指在雷击和高压

触电事故发生时,有安培级以上的大电流流经人体时产生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所引起的伤害。 直流电流也会流过人体,试验证明,直流电流对人的危险性要比交流电流小的多,大约仅为50Hz交流电流的25%左右。这是因为直流电流通过人体的有机组织时,只引起电解现象,因极化而削弱了电流的作用。 对低压(1000V以下)50Hz的交流电流而言,人体有三个主要效应阈值: 1)感觉阈值:0.5mA 2)摆脱阈值:10mA,主要指当人用手持带电导体时,如流过手掌的电流超过此值,手掌肌肉的反应将是不依人意地紧握带电导体而不是摆脱带电导体;如不能摆脱带电导体,在较大电流长时间作用下人体将遭受伤害甚至死亡。 人体其他部件接触带电导体时可瞬即摆脱带电导体,不存在电击致死的危险。因此“手持式设备(如手电钻)或移动式设备(例如落地灯)比固定式设备具有更大的电击致死的危险性。”必须在相

井下变电硐室维修工安全操作规程

井下变电硐室xx 安全操作规程 一、凡从事井下硐室维修的电气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熟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电气部分的要求,经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持证上岗。 非专业或值班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二、煤矿井下高压不超过7000伏,低压不超过1140 伏。 1、凡操作高压电气设备必须戴绝缘手套,并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操作千伏级电气设备必须戴绝缘手套或穿绝缘靴。 2、不得带电检修和搬运电气设备。 3、井下停电必须持有经过机电科签发的电气工作票,并经有关领导同意,严禁无工作票停电。 4、井下电器设备经过检修后,必须在恢复设备原有性能后才能通电试验。 5、井下测量电气设备和电缆的绝缘电阻时,必须在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以下进行,其他一切电气设备的测量工作,都要制定措施经公司机电副总经理或其他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6、井下电气操作时,必须随时了解瓦斯情况,送电时瓦斯浓度必须在1%以下进行。 7、因瓦斯超限而停用的电气设备,都必须在瓦斯浓度降低到1%以下方可恢复送电。 8、停送电操作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使用绝缘用具应是合格品。 9、工作任务结束后,所有参加各项工作人员应集中,并检查所有工具是否完整无缺。 10、撤出所有地线,恢复拆开的电缆接线,盖好防爆开关接线盒盖,向调度室或有关负责人请示送电,并通知各受影响单位或地点取下停电工作标志牌。

11、推进高压开关可动部分,按照先送隔离开关后送断路器的顺序操作向变压器送电。 12、松开低压馈电开关闭锁螺丝,设备无异响后,送电人员方可离去。 13、送电时发现漏电继电器或过流继电器动作,严禁强送电,只有查明原因,处理完故障后,方可送电。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导体的发热和电动力 3-1 研究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发热有何意义长期发热和短时发热各有何特点 答:电流将产生损耗,这些损耗都将转变成热量使电器设备的温度升高。发热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使绝缘材料性能降低;使金属材料的机械强度下降;使导体接触电阻增加。导体短路时,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短路电流很大,发热量仍然很多。这些热量在适时间内不容易散出,于是导体的温度迅速升高。同时,导体还受到电动力超过允许值,将使导体变形或损坏。由此可见,发热和电动力是电气设备运行中必须注意的问题。长期发热是由正常工作电流产生的;短时发热是由故障时的短路电流产生的。 3-2 为什么要规定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发热允许温度短时发热允许温度和长期发热允许温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导体连接部分和导体本身都存在电阻(产生功率损耗);周围金属部分产生磁场,形成涡流和磁滞损耗;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损耗,如: tg值的测量 载流导体的发热:长期发热:指正常工作电流引起的发热 短时发热:指短路电流引起的发热 一发热对绝缘的影响

绝缘材料在温度和电场的作用下逐渐变化,变化的速度于使用的温度有关; 二发热对导体接触部分的影响 温度过高→表面氧化→电阻增大↑→↑→ I2恶性循环 R 三发热对机械强度的影响 温度达到某一值→退火→机械强度↓→设备变形 如: 3-3 导体长期发热允许电流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提高允许电流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是根据导体的稳定温升确定的。为了载流量,宜采用电阻率小的材料,如铝和铝合金等;导体的形状,在同样截面积的条件

下,圆形导体的表面积较小,而矩形和槽形的表面积则较大。导体的布置应采用散热效果最最佳的方式。 3-4 为什么要计算导体短时发热最高温度如何计算 答:载流导体短路时发热计算的目的在于确定短路时导体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所规定导体短路时发热允许温度。当满足这个条件时,则认为导体在短路时,是具有热稳定性的。 计算方法如下: 1)有已知的导体初始温度θw;从相应的导体材料的曲线上查出A w; 2)将A w和Q k值代入式:1/S2Q k=Ah-Aw求出A h; 3)由A h再从曲线上查得θh值。 3-5 等值时间的意义是什么等值时间法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等值时间法由于计算简单,并有一定精度,目前仍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曲线所示是根据容量为500MW以下的发电机,按短路电流周期分量衰减曲线的平均值制作的,用于更大容量的发电机,势必产生误差。这时,最好采用其它方法。 3-6 用实用计算法和等值时间法计算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热效应,各有何特点 答:用实用计算法中的电流是短路稳态电流,而等值时间法计算的电流是次暂态电流。 3-7 电动力对导体和电气设备的运行有何影响

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灾概述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灾概述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884-79 电击伤亡、电击防护以及电气火灾 概述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电击伤亡 电击伤亡的定义:“当人体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导电部分时,电位差使电流流经人体,称之为电接触。” 电击(eIectricshock)是电流流经人体或动物体,使其产生病理生理效应。 当接触电流小时于人体无害,用于诊断和治病的某些医疗电气设备,这种电接触称为微电接触。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较大,持续时间过长,则可使人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这种电接触称作电击。这里说

的电击主要是指电压不大于1000V,频率不大于100Hz 的交流电流的电接触。 此外尚存在着高电压造成的破坏性伤害,它是指在雷击和高压触电事故发生时,有安培级以上的大电流流经人体时产生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所引起的伤害。 直流电流也会流过人体,试验证明,直流电流对人的危险性要比交流电流小的多,大约仅为50Hz交流电流的25%左右。这是因为直流电流通过人体的有机组织时,只引起电解现象,因极化而削弱了电流的作用。 对低压(1000V以下)50Hz的交流电流而言,人体有三个主要效应阈值: 1)感觉阈值:0.5mA

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管理办法

青岛市建设委员会 关于印发《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区建委(建设局、城管委),各施工、监理单位,各有关产品生产和经销单位: 近几年来,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市场秩序较混乱,一些单位或个人,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生产、销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因使用劣质安全防护用具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严重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扰乱了建筑市场施工安全管理秩序。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管理,加大对劣质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的打假力度,杜绝劣质产品流入建筑施工现场,维护企业利益,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我委制订了《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附:《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管理办法》 二ОО一年六月五日 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的监督管理,杜绝假冒伪劣防护用具进入施工现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施工(包括土木建筑、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的企业和个人以及为其生产、销售安全防护用具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安全防护用具,是指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品、电器产品和安全防护设施。备案的范围包括: (一)安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安全绳及其他个人防护用具; (二)电气产品包括用于施工现场的漏电保护器、临时配电箱、电闸箱、五芯电缆; (三)安全防护设施包括各类限位器、停靠装置、防坠落装置; (四)其他安全防护用具。 第四条青岛市建设委员会负责对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实施监督管理。青岛市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对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的管理。 第五条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凡本规定第三条所列的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在用于本市建筑施工现场前,生产厂家须到市建筑安全监督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不得进入我市建筑施工现场销售。 第二章申请、审核、登记备案 第六条国内生产的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由生产企业申请登记备案,进口的可由国内总代理申请登记备案。 第七条申请备案登记应提交下列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