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复习笔记-第8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圣才出品】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复习笔记-第8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圣才出品】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复习笔记-第8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圣才出品】

第8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1.台基

依照使用功能和外形,大体可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二类。

(1)普通台基

①建筑材料

早期台基全部由夯土筑成,后来才在其外表面包砌砖石。

②实例

a.东汉

东汉画像石中所示的台基,除外包砖石,而且还具有压阑石、角柱和间柱,形制和后代的已基本一致。

b.南北朝至唐代

台基常在侧面错砌不同颜色的条砖,或贴表面有各种纹样的饰面砖,或做成连续的壶门。

c.宋代

大抵以石条为框,其间嵌砌条砖或虎皮石。

(2)须弥座

①特点

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来的,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②实例

a.北朝

目前所知最早的实例见于北朝石窟,开始形式很简单,仅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的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

b.唐代

须弥座更加华丽,装饰性很强。

c.五代、两宋和辽、金

继承了唐的作风,特别是壶门中佛像、伎乐人物的雕刻更加细腻生动。

d.元代

元代起须弥座趋向简化,束腰的角柱改成“巴达玛”式样,壶门及人物雕刻已不大使用。

e.明、清

明、清的须弥座上、下部基本对称,且束腰变矮,莲瓣肥厚,装饰多用植物或几何纹样。

2.踏道

(1)定义

踏道是指用以解决具有高度差的交通设施。

(2)建筑材料

土、土坯、石、砖、空心砖等。

(3)形式

形式大致可分为阶梯形与斜坡式两种。

①阶级形踏步

a.形成

使用了夯土。

b.布置

可位于室内或室外,也可用单阶、双阶或多阶等形式。

c.高宽比例

一般是1:2,特殊情况下可1:1。它侧面称为“象眼”的三角部分,在宋、元时砌成逐层内凹的形状,明代以后则用平砌。

d.如意踏步

如意踏步是指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见于住宅或园林建筑。它的形式比较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块堆砌成不规则形状。

②坡道

a.慢道

慢道是指以砖石露棱侧砌的斜坡道,可以防滑,一般用于室外。

b.辇道

辇道(又称御路)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3.栏杆(勾阑)

(1)历史

①新石器时代

距今7000余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中,就已发现有木构的直棂栏杆。

②周代

墙。

③汉代

汉代的画像石和陶屋明器中形象更为丰富,栏杆的望柱、寻杖、阑版都已具备,而且望柱头也有了装饰。阑版纹样亦有直棂、卧棂、斜格、套环等多种。

④南北朝

南北朝石刻中出现了勾片造阑版。

⑤唐代

木勾阑式样更为华丽,其寻杖和阑版上常绘以各种彩色图纹。

⑥宋代

大体沿用唐制,一般用一层阑版,称为“单勾阑”。《营造法式》中有用二层阑版的,称为“重台勾阑”。

(2)“寻杖绞角造”与“寻杖合角造”

①“寻杖绞角造”

若木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称为“寻杖绞角造”。

②“寻杖合角造”

寻杖止于转角望柱而不伸出的,称“寻杖合角造”。

(3)支托寻杖的雕刻短柱分类

依其外形可分为斗子蜀柱、撮项或瘿项加云栱等三类。

(4)望柱断面分类

望柱的断面有方、圆、八角、多瓣形(瓜楞)。

(5)柱头式样分类

(6)园林建筑栏杆的特点

①园林建筑的栏杆处理比较活泼自由,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可兼作坐凳,称为坐槛,木、竹栏杆造型轻快灵巧,栏版部分变化极多。

②近水的厅、轩、亭、阁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制曲栏的座椅,南方称为鹅颈椅,除了可供休息,还能增加建筑外观上的变化。

③在建筑窗下的木质槛墙处,往往置以栏杆及护板,夏季除去护板即可通风。

4.铺地

(1)分类

铺地分室内铺地与室外铺地。

(2)历史发展

①原始社会

早在原始社会,就有用烧烤地面的方法使居室地面硬化,以隔潮湿。

②周初

周初也有在地面抹一层由泥、沙、石灰组成的面层的做法。

③晚周

晚周已出现铺地砖。

④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的地砖,底面四边有突楞,正面有米字纹、绳纹、回纹等。

⑤秦代

秦代有截面为平行锯齿纹的地砖,其长边留有子母唇,以供搭接。在秦始皇陵兵马俑

⑥汉代

汉墓中铺地形式可多达数十种,一般均用方砖或条砖,用扇形砖或楔形砖的很少,也有用石板或空心砖的。东汉墓中已出现了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磨砖对缝地砖。

⑦唐代

唐长安大明宫地砖侧面已磨成斜面,从正面看几乎辨不出灰缝,但又加强了胶泥与砖的附着面积,是一个很巧妙的办法。

⑧宋代

宋代起砌砖普遍使用了石灰,使防水性和粘着力都大有提高。

(3)室内铺地

室内铺地多用方砖或条砖平铺,很少侧放,一般对缝或错缝,但条砖有用席纹或两块砖相并横直间放的,考究的殿堂为了防潮,先在地下砌地龙墙,墙上再放木搁栅,并铺大方砖,或先在地面铺一层小砖,上面再放经过桐油浸泡、表面磨光的大型地砖——“金砖”。

(4)室外铺地

①作用

铺于室外的地砖既为了防滑,又起着保护路面、装饰美观等作用。

②特点

砖之表面多作成各种花纹,可用单一材料,或用几种不同材料组合,其形式与图案极多。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的理论著作。主编刘敦桢。1965年书稿完成,1980年由建筑工程出版社出版。该书简要而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建筑各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成就,旁征博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考证我国古代建筑具有重要的研究作用。全书共64万字,图片487幅。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理论著作,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并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书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文字简要,叙事详明,资料图片丰富,附图质量较好,有不少资料是过去未曾发表的,在目前同类书和资料中是较好的一部,对建筑历史研究工作和建筑教学工作都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建筑是世界上传统延续最长的建筑体系。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特别长,社会变化缓慢,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封闭,周边有大海、高山、沙漠的阻隔,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很少受到很大的外来影响。更因为中国的文化一般地高于相邻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即使某些外来因素传人中国,也会很自然地融人,而成为中国自己的东西。 中国建筑自其萌芽,直到今世,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具有很大的

稳定性,与历史上西欧建筑的剧烈变化大不相同。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国画、民乐等相似,有中国自己特有的传统,是延续数千年的独特体系。从都城的规划建设,到建筑的设计施工,乃至于装修装饰,都有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有着很卓越的成就。它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认真加以研究总结,还可以为当今的建设提供可贵的借鉴。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1、木架建筑的优势: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木架建筑是有柱、梁等构建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本性缺陷:首先,木材越来越稀少。其次,木架建筑一早火灾。再次,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要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2、斗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斗”。 檐下斗拱因其位置不同,所起作用也有差异:在柱头上的斗拱称为柱头铺作,是乘托屋檐重量的主体;在两柱之间置于额枋上的斗拱,称为补间铺作,起辅助支撑作用;在角柱上的斗拱称为转角铺作,起承托角梁及屋角的作用,也是主要结构部件。屋内斗拱通常只支撑天花板的重量或作为梁头节点的联系构接件,其建结构作用显然不及檐下斗拱明显。 3、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而“间”则由相邻 两房构成,因此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都十分简洁明确。 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 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 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 4、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5、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的作用。他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檐口曲 线、有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 庑殿,掺角,十字脊,盝顶,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加上灿烂夺目的 琉璃瓦,是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6、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7、庭院是有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 安全、结晶的生活环境。 8、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 院门之间用廊乌尔禾,通常称之为“廊院”;但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 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 为房屋,则称“四合院”。在园林中也常采用庭院来组成小景区,形成园中 安静的一隅,这种庭院和围合方式就非常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可任意设 计。 9、中国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 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 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 防御建筑 10、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 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已发掘的部分是长约23米、进深 约8米的木构架建筑遗址,推测是一座长条形的、体量相当大的干阑式建筑。 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卯,有的构件还有多 出榫卯。根据出土的工具来推测,这些榫卯是用石器加工的。这一实例说明, 方式长江下游一带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水平高于黄河流域。 11、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也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出现,其平面多做圆形,和一般竖穴式穴居并无差异,也有做圆角方形平面的,如山西石楼县岔沟村十余座窑洞遗址绝大多数圆角方形平面,其室内地面及墙裙都用白灰摸成光洁的表面。山西襄汾陶寺村还发现了“地坑式”窑洞遗址。 12、在仰韶中期及某些仰韶晚期的遗址中已有在室内地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但普通采用是在龙山时期。经C14测定证明,许多龙山时期遗址中的白灰面,是用人工烧制的石灰做原料的。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如河南安阳后岗龙山文化遗址中的一批房址,均为地面建筑,房基用土筑成,墙体用土坯或木骨泥墙,室内地面和墙面用白灰抹面,柱子下垫石础。在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已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划的图案,这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 13、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建平县境内。 塑像形态逼真,手法写实,有相当高的技艺水平。神庙的屋内,是在基址上开挖成平坦的室内地面后再用木骨泥墙的构筑方法建造壁体建造壁体和屋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神庙的室内以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彩画是在压平后经过烧烤的泥面上用赭红和白色描绘的几何图案,线脚的做法是在泥面上做成凸出的扁平线或半圆线 14、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 15、1983年在偃师二里头遗址以东五六公里处的尸沟乡,发现了另一座早商城址,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商灭夏后所建的都城——毫,其规模较郑州商城略小,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宫城位于内城的南北轴线上,外城则是后来扩建的。宫城中已发掘的宫殿遗址上下叠压3层,都是庭院式建筑,其中主殿长达90米。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在湖北武汉附近黄陂县盘龙城,发现了另一座商城遗址,规模比郑州商城小得多,面积约290米×260米。城内东北隅有大面积的土台基,上列平行布置的建筑3座,推测可能是商朝某一诸侯的宫殿遗址。 16、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有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和湖北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岐山凤雏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 17、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18、在凤雏的建筑遗址中还发现了在土墙或土坯墙上用三合土抹面,表面平整光洁。 19、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公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 20、战国时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筑的高潮。 21、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它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22、在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 23、我国的石建筑哦是在两汉——尤其是东汉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4、北魏统治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崇佛,建都平成时,就大兴佛寺,开凿云冈石窟。迁都洛阳后,又在洛阳伊阙开凿龙门石窟。

中外建筑史笔记上讲课教案

中外建筑史笔记上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节概说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共为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与其它古代文明相比,东方的古代中国地理位置独特,这里或为大洋所隔;或漫长的陆地、沙漠、高山所阻。这种特殊地理位置加上众多的人口,使中国古代文明一直没有遭受到外族人毁灭性的入侵。虽然也有改朝换代,但异己卡被驱逐;或被同化,以到于像佛教这种外来的世界性宗教也被加进了许多本地域、本民族的色彩,而趋向本土化。外来影响和冲击的减弱,必然带来内部发展的迟缓和衰落,甚至固步自封,所有这一切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一脉相承、延续而缓慢发展的外因。 中国古老建筑的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到了唐代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支历史悠久、体系独特、分布地域广阔、遗产十分丰富、延绵不断,一直持续发展完整演变,并经历了古代全过程的重要建筑体系。中国木构架建筑也是中国古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形式特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别具一格,它不仅迥异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建筑体系,也曾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与缺陷 一、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 1、材料来源广泛 2、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异,适应性强 3、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 4、便于加工和运输 5、利于迁移和维修 二、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缺陷

1、大型材料逐渐减少 2、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袭 3、受材料和结构所限难以建造大型建筑 4、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 5、大量木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影响 第三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体系到东汉时期已明确形成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基本形式。南方许多地区经常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形式,底层人员活动多,需要较大的空间,所以使用抬梁式的结构形式,上面阁楼空间用于住人和储物,则可以使用穿斗式的结构形式。 以屋架层、铺作层、柱网层的组合为特征的结构复杂的殿堂型构架在唐代非常盛行。与殿堂型构架平行发展的还有厅堂型构架。这种厅堂型在唐宋时期,等级上低于殿堂型,而整体构架的有机性、简洁性都优于殿堂型,因而成为当时先进的构架形式。 第四节中国古代要构架建筑的组成 一、台基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立面构成的三人组成部分之一,台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殿堂中,台基所起的造型作用十分显著,宽大的台基增强了建筑造型的稳定感。台基最早是为了防水、防潮而起到抬高地面的作用,后来,台基逐渐演变成外观尺度和体现建筑等级制度的需要。 二、屋身 三、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是非常丰富的,也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特征的重要元素。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独特做法和形象被誉为“盖世无比的奇异现象,”官式建筑的屋顶高度程式化,而且等级森严,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相对灵活一些。

木结构古建筑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 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 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中国建筑史选择题

中国建筑史选择题 (一组)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C)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B)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C)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C)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 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A)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B) A、小雁塔B、摩尼殿C、飞云楼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A)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 考研 笔记 【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朱光亚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系

第一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地区的自然条件概貌(幻灯) ·中国历史的源头(神话传说) 伏羲氏女娲 直尺规 画方画圆 □洪水时代:女娲补天,部落之争,大禹治水 ·景表(钟的由来):根据锥体上的牌子的影子落在锥体面的距离来确定时间节气。 ·龙的演变 ·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狮子 ·太极图(太阳、水的漩涡)→八卦 ·鱼的演变: ·西安半坡村遗址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 从五千年文明说起 □时间轴: □朝代轴: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示意: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B.C.21——16世纪) 二、商 三、周 ·案例: 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7千年以前) 干阑式建筑(木构代表) 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⑶大地湾,最大跨度为10米,可能为祭祀空间场所 ⑷内蒙古大青山祭坛,辽宁女神庙祭坛 祭坛建筑的较早原形 ⑸河南偃师二里头 ⑹殷墟 ⑺西周蕲(qí)春 ⑻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院落空间 西周:瓦的出现,东周时大量应用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分布在哪里?何以说是祭坛建筑? ·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中国院落空间何时形成? ·中国最早的瓦屋面出现在何时?砖?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B.C.475——A.D.589年) 一、战国及秦 ⑴背景 ·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开始使用 ⑵成就 ·高台式建筑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由于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骨干的,因此房屋的设计也归属大木作。 历史渊源由《考工记》所载"攻木之工七",可知周代木工已分工很细,以后各代分工不同。宋代房屋的附属物平暗、藻井、勾阑、博缝、垂鱼等的制作,归小木作,明清时则归大木作。宋代大木作以外另有锯作,明清也归大木作。木构架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大木作为主,则始终不变。 设计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就已经定型化、标准化,由此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标准规范并附有图样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数制,见材份)。材份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大量营建都城宫室,已不再用材份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见斗口),仍可看出材份制的痕迹,但在力学上已不如材份制严谨,各种构件的标准规范也无一致的准则。实质上是旧的设计制度已被废弃,而新的设计制度还不完善。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其余8类为:柱,额枋,梁,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飞子(飞檐椽)。以上各类构件中,柱、椽、椽多为圆形截面,余为矩形截面。宋以后各代对构件截面,按结构形式(殿堂、厅堂、余屋,或大木大式、大木小式)都详尽地规定出高、厚尺度。其高厚比早期多为3:2,间有2:1的,至明清则多为10:8。

柱,又称柱子,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楹"。为建筑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纵长形构件。一般竖立,用以支承梁、枋、屋架。常用木材、石材、砖等制成。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或金柱),转角处的称角柱,以及墙柱、中柱、山柱、瓜柱、童柱等。有些柱不承受轴向压力,主要起构造作用,如望柱、垂莲柱、雷公柱。根据样式不同,以有圆柱、八角柱、方柱、瓜楞柱、蟠龙柱等多种。按构造又有单柱、拼合柱之别。古建筑柱子一般均有收分,即柱径上小下大呈直线轮廓收分。北齐、五代、宋、明建筑中又有一种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杀成梭形的,称为梭柱。清代多用直柱、仅于柱端稍作卷杀。柱有侧脚,即向中心倾斜;有生起,即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加高。

广告文案名词解释终极精简版

广告文案评论: 1、这篇文案主题是: 2、表现技巧:创意技巧 表现技巧 3、独特之处:思想 技法 根据指示的方法写广告词: (可不写标题和副标题,只写词即可)限定于创意,6种修辞手法 完整广告文案描写 标题;正文;广告语;附文;电视、广播广告;系列广告文案 第一节广告文案的类型分析 从创作主体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的视角,文学性文案和说理性文案 以发布广告的媒体作为分类标准,小众媒体,大众媒体,高科技媒体广告文案 以表现形式为标准,诗歌式,散文式,戏剧式,曲艺,新闻,说明,论证式 以功能为标准,直接性和间接性 以广告主是否追求经济回报为标准,商业广告,公益广告文案 以创作方法为标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型,现代主义型,后现代主义型 第二章文学型文案 第一节文学型文案的基本特征 符号“同时性”;形象间接性;暂时的超功利性;强烈的情感性; 第二节文学型文案与纯文学的比较分析 共同性;差异性(表现:量的比较——量的差异;从广告的注意;从广告的记忆来看。质的比较。功能比较。发生学比较。) 第三节文学性文案的撰写方法 1、产品诉求与形象的契合:直接契合型;间接契合性; 2、广告文案已经美的创造 第三章说理性文案 第一节说理性文案的基本特征 1、符号的推论性;诉求的直露性;传达的逻辑性 第二节说理性文案的基本类型 1、科技符号体;说明体;表格体;论说体;公式体 第四章广告文案内容空间的拓展 第一节广告文案的核心诉求 一、广告文案的核心诉求 主要体现:销售性(直接销售性;间接销售性);明晰性; 广告文案核心诉求的类型分析 告知性 功能型(表现方式:将广告产品独有的功能作为广告文案的核心诉求;同类产品都存在着某种功能,但别人都未对此进行宣传) 情感性(表现形式:1、将广告产品作为一种礼物赠给文案中的另一个人物,以表达某种特定的人类情感,从而达到以情感人,疫情促销的

2017年注册规划师相关知识笔记(精华)

《城市规划相尖知识》笔记 第一篇建筑学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史 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建筑单体简洁;2、建筑组合多样;3、建筑类型丰富; 4、与环境结合紧密。 2 、建筑类型有:1、居住建筑;2、宫殿建筑;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 5、园林建筑 3 、中国古代木构架体系,包括①、抬梁式;②、穿斗式;③、井干式 4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著作,北宋李诫《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 的《工程做法则列》,其中规定了建筑的模数制和构建的定型化。 5 、平面布置以“间”和“步“为单位。 6 、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①、屋顶:重檐冼殿、重檐歇山、重檐攒 尖、单檐冼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②、开间:清代最高为门间,依次为9、7、5、3间;③、色彩:由高到低为黄、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民舍只可以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7、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 8、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 10

遗 址)O 9、形质方面,周制为三朝五门:外朝一一决定国家大事,治朝一一王视事 之朝,内朝一一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汉代首开“东西堂制”,隋以后均行 三朝纵列之周制。宋代御街千步廊制度和工字型殿。 、北京故宫是我国至今保在

最为完好的宫殿建筑. 建于(明永乐)年间,三朝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为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11 、坛庙,主要指天坛、社稷坛、太庙,坛是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庙是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12 、山西太原的晋祠是宋代建筑代表,属园林式祠庙。 13 、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大发展,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敦煌石 窟,都始于这一时期。 14 、道观一一元代重建的福建泉州清净寺,明初西安华觉巷清真寺 15 、北魏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密檐砖塔 16 、中国古典园林分期:①、生成期:殷、周、秦、汉,皇家园林代表; ②、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美学;③、全盛时期:隋、唐,儒家思想; ④' 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创造精神;⑤、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衰退。 17 、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皇家园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北京颐和园;私家园林有 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等。 28453 6F25 溼38723 9743 露37745 9371 鎳27645 6BFD 雀27198 6A3E 樋?9Q 18 、中国传统住宅的主要类型:①、庭院式;②、窑洞式;③、毡包;④、碉房, 藏族的住房;⑤' 干阑,广西壮族的麻栏' 云南傣族的竹楼等第二节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1 '古埃及建筑,巨大体量,简洁几何形体,纵深空间布局

建筑史简答题

简答题 1:中国宫殿建筑的礼制含义? 答:根据《礼记》“乐结同,礼辨异”证明:维护上下有别的等级秩序,辨别尊卑贵贱的差异,是礼制---“礼”的职能,利用建筑来区别尊卑的办法是用宗庙殿堂的数量.规模.高度等加以体现如天子.诸侯.大夫.士等依次宗庙“七.五.三.一”座;殿堂台阶高度“九.七.五.三”尺等。 (2)《礼记》还提出“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的看法,高度概括了建筑中轴对称的布局对于烘托尊贵地位的重要。主要殿堂必须建在中轴线上接近中心的最重要位置。这一观念又称“择中论”,故洛邑王城及其宫城的规划 (3):除上外,作为儒学经典之一的《易经》,还对建筑提出了“大壮”的要求,即所谓“阳刚壮大之美”,在宫殿中就是要体现巨大,宏丽,华美和威严,这与突出君权的观念是遥相呼应的。 2:私家园林中的建筑艺术? 答:(1)所谓私家园林一般是指士大夫的府宅园林,这类园林均是当时达官贵人退隐和享乐之处,大多布局精巧,小中见大,曲折幽深,反映主人的审美兴趣和艺术修养。 (2)私家园林主要是以大自然景观作为师法的对象,最初如秦汉,梁翼私园“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后汉书梁绕列传》)。中国园林作为风景式(自然式)园林的特点即以此为开端,因园林规模小更要精细经营。

(3)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经营的私家园林,使诗与画的造诣抒发于大自然的山水的改造之中。出现诗书园的结合,如王维的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堂村居都是文人私家园林的典型,亦即其艺术特色。 3:魏晋山水诗对园林的影响? 答:(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托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经营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而追求与大自然在一起,最典型的是东晋陶渊明在其代表作《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所表现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渲。” (2)这一时期真正走出帝王园林的豪华风格,发展当时的民间的造园艺术,从文人墨客(如王羲之的兰亭诗集,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等)的诗词中明显地咏出这种真实,朴素的自然境景,讴歌了大自然之美

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详解和复习重点总结

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详解和复习经验重点总结 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基本情况详解 天津大学属于建筑老八校,建筑专业实力很强,是很多建筑学子的理想殿堂,从考研热度上看,也是很受欢迎的。近年虽然出现扩招的趋势,但是考研人数也整体上升,至于考研难度,因人而异吧,取决于你的基础和复习努力。我想先给大家涨点信心,我是从二本学校高分考上天大研究生,天大公平公正,不管你本科学校和成绩怎么样,敢拼搏就有机会!今年考研的学弟学妹很多都开始复习了,有不少人找我问相关信息,我之前也看过前辈的经验贴,下面先把考研基本情况介绍一下,为各位学弟学妹提供参考。有考研意向考天大的可以到考研资料联盟跟我交流,后面会继续分享一些考研经验和总结资料。 1、天大建筑专业方向及考试科目。 天津大学建筑考研考察的知识面广,要求考生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天大建筑学招生分学硕-081300建筑学和专硕-085100建筑学,学硕建筑设计方向和专硕考试科目相同: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8建筑理论综合、④513建筑设计(快题6小时);建筑技术科学方向科目③302数学二④824建筑技术综合;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科目③737建筑历史理论综合④866古建筑复原设计。具体招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情况看下表。

2、考试大纲重点和参考书目。 101政治和201英语是全国统考,这里就不细说了,请自行参考全国考纲。专业科目考纲完整内容可到学校官网查看。 728建筑理论综合(以前也叫355建筑学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考试内容包括《建筑历史》(含中、外建筑史)和《建 筑构造》两个部分。考试出题以主要参考书涉及的内容为主,不出偏题怪题,但需要考生在参考书范围内能够触类旁通,关联理解,按研究生考试要求体现学习中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部分: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大部分一般都 含有简答或名词解释、绘简图、叙述和评析等内容。在许多情况下绘图和述评可能是综合要求的,需要学生认真审题。 2. 建筑构造部分:有关建筑组成及构件的内容和相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 技术内容。①能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建筑构造相关的各种名词和基本概念。②能正确、清楚地表述建筑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构成原理、构造设计原则和方法; 特殊构造做法及判断常见构造设计的错误做法和改正措施。③根据给定的条件(绘图或文字),按要求正确设计和绘制相应的构造详图,并按施工图深度正确表达构造做法、材料、比例、尺寸及标注。 三、试卷满分150分,其中中外建筑史满分80分,建筑构造满分70分。 四、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参考书目: 1、《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 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华夏意匠》,李允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外国近现 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外国城市建筑史》,沈玉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建筑构造》(上下册),重庆建筑大学,李必瑜,刘建荣等,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9、《建筑构造》(第一册﹑第二册),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建筑构造》编写小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1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12、参考各地建筑设计标准图集。 另外建议补充:考研资料联盟的复习资料,教学课件、内部资料、老师相关论文、建筑学热点、《建筑师》等杂志论文、学长学姐笔记总结、快题参考图等。

中国建筑史终极版の知识点

1. 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闾里),在唐朝称(里坊) 2. 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属于(雉)门形制 3. 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350 )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方上) 4. 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汉)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楼阁)式 5. 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花厅),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的轩,以(覆水)椽构成 6. “阿以旺”是(维吾尔)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中厅) 7. 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太和殿)和(北京明十三陵祾恩殿) 8.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登封嵩岳寺塔) 9. 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分),清代的斗口分为(11)个等级 10. 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木经》),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开宝寺)塔 11. 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叉柱)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暗层) 16. 最早的木构建筑是位于(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地面砖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 17. “三朝五门”制度中的“三朝”指的是(外朝、治朝、内朝),五门指的是(皋、库、雉、应、路) 18. “东西堂”制度是(魏晋)时期的(宫廷布局)制度 19. “里坊制”解体于(宋),取而代之的是(厢坊制) 20. 秦汉的陵体称(方上),到了(唐)开始盛行“应山为陵” 21. 我国的石窟寺主要形制是(佛院寺)与(塔院寺) 22. 从唐朝道宣年间的(《关中创立戎戒坛图经》)开始,中国佛寺渐变为以(佛殿)为中心。 24. 徽州民居最重要的特征除了马头墙外,还有建筑表面的(白粉饰面)和楼面的(雕饰) 25. 我国琉璃瓦技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从(阿富汗)传入的。 26. 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抗震机理主要取决于构件之间的(榫卯)构造,相当于一个(交接)点:柱子和基础之间相当于一个(浮摆)面 27. 宋代用材制度中,“材”与“分”的基准分别是斗拱的(拱高)与(拱宽) 28. 现存清代官式建筑用材等级最高的是(四等)斗口,用于(城楼阙门)建筑上 29. 中国近代建筑透视法是(清代)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传入的 31. 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其中城池保存最完好是(西安) 32. 中国最早的佛寺是(东汉)的(白马寺),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建于(北魏)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现存元朝以前的最大佛殿是(金)的(华严寺)大殿 33. 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始于(唐),成熟于(宋),在清朝称为(斗口),是(大木大式建筑)用材的基准 34. 古代建筑屋顶的色彩等级最高的是(黄色),最低的是(黑色),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 35. 梭柱大约出现于(南北朝),琉璃大量应用于(宋),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为(须弥座),是从(印度佛教)传入的 40. 故宫三大殿的斗口等级为(七等) 41. 大木小式建筑指(不用斗口控制的建筑)--------也不用斗拱 42. 古建筑的举折和起翘与(采光、排水、等级)有关与(抗震无关) 43. 古建筑的“生出”指的是(翼脚)部位

中国古代建筑 特点和分类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建筑课程作业》 题目:《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年级:2010级 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姓名:刘朝 学号:201012091137 时间:2012年6月10日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建筑完美的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世界建筑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由六大独立体系即古代中国建筑、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和古代美洲建筑共同构成。其中有些建筑类型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其中只有古代中国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和古代印度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延续至今,其中中国建筑延续时代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成就最为辉煌。 中国古代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七大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木材始终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由此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建筑风格。 2、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即“墙倒屋不塌”。在构筑梁架的过程中,部件之间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不使用钉子等辅助用具。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一方面与室内空间组成统一体,另一方面又为建筑创造了小自然的环境,其中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7、运用彩色装饰手段 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和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

中国古代建筑史课程笔记

绪论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建筑多样性与主流 南方:“干栏” 北方:毡包式居室 新疆维吾尔族: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的房屋 黄河中下游:窑洞 东北与西南: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 2木构架的特色 我国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抬梁式 穿斗式的特点:用穿枋的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延檩条方向,再用穿斗把柱子串联起来。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柱子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3木构建筑长期广泛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的内在优势: ①取材方便 ②适应性强 ③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④施工速度快 ⑤便于修缮、搬迁 木架建筑存在一些根本缺陷: 木材越来越稀少 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更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4建筑群的组合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庭院围合的方式: 一在主房与院门间用墙围合 二在主房与院门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 三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第一章原始社会建筑 原始——奴隶——封建 原始:公元6000、7000年前——公元前21世纪巢居、穴居 奴隶: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封建:前期(公元前475——589年) 中期(隋—宋581——1279) 后期(1279——1911) 旧石器(170万年前——公元前8000年)人类居住于天然穴洞 中时期(公元前8000——公元前6000年)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居住地穴、巢穴新石器(公元前6000——公元前2100年)前6000年—地穴—半地穴 前5000年—地面干栏式—(技术)氏族社会后:

中国建筑史答案

中国建筑史答案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着《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

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章节简介】 绪论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1、为了抵御严寒,北方的房屋朝向采取南向,以便冬季阳光射入室内。在温暖潮湿的南方,房屋多采取南向或东南向,以接受夏季凉爽的海风,或在房屋下架空干阑式构造,流通空气减少潮湿。;森林地区往往则采用井干式壁体。为了防止野兽也有采用干阑式构造。 第二节中国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 1、商朝已经有了成熟的夯土技术。 2、北宋随着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该拜年了汉以来历代都城采用的封闭式里坊制度,改为沿街设店。 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结构 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木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抬梁式使用范围最广。 2、斗栱是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的栱,层叠装配。斗栱最初用于承托梁头、枋头,还用于外檐支撑出檐的

重量,后来才用于构架的节点上,而出檐的深度越大,斗拱的层数也越多。 3、斗栱的发展商末已有,到汉朝大量使用,到唐朝斗栱样式逐渐统一,并用栱的高度作为梁坊比例的基本尺度。后来这种基本尺度发展成模数制,即是“材”。“材”的大小共有八等,而“材”又分为十五分,以十分为宽。这种做法简化了设计手续,可预制加工,提高了施工速度。 4、宋朝以后随着柱身加高,房屋空间的扩大,木构架节点上使用的斗栱越来越少,这种由复杂趋向去简练的过程到明清两代更为显著。 5、穿斗式也是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间距小,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其主要特点是用较小的柱与“穿”,做成相当大的架构。这汇总架构在汉朝已经相当成熟。 6、井干式使用天然圆木或者方形矩形断面木料层层累叠,商朝后期的陵墓已使用井干式木椁。 7、古代木架构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优点:a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类似于框架结构,建筑物灵活性极大;b便于适应不同气候条件;c又减少地震危害可能性;d材料供应方便。 8、周初有了瓦,战国时代出现花纹砖和大块空心砖,汉代已经有预制配装的空心砖坟墓,且出现了各种花纹的贴面砖(类似瓷砖装饰)。而砖拱结构用于地面早起仅见于塔的局部,至元朝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