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英文版

出师表 英文版
出师表 英文版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Permit me to observe: the late emperor was taken from us before he could finish his life's work, the restoration of the Han. Today, the empire is still divided in three, and our very survival is threatened.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Yet still the officials at court and the soldiers throughout the realm remain loyal to you, your majesty. Because they remember the late emperor, all of them, and they wish to repay his kindness in service to you.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This is the moment to extend your divine influence, to honor the memory of the late Emperor and strengthen the morale of your officers. It is not the time to listen to bad advice, or close your ears to the suggestions of loyal men.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The emperors of the Western Han chose their courtiers wisely, and their dynasty flourished. The emperors of the Eastern Han chose poorly, and they doomed the empire to ruin.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Whenever the late Emperor discussed this problem with me, he lamented the failings of Emperors Huan and Ling.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I began as a common man, farming in my fields in Nanyang, doing what I could to survive in an age of chaos. I never had any interest in making a name for myself as a noble.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The late Emperor was not ashamed to visit my cottage and seek my advice. Grateful for his regard, I responded to his appeal and threw myself into his service.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The late Emperor always appreciated my caution and, in his final days, entrusted me with his cause.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Since that moment, I have been tormented day and night by the fear that I might let him down. That is why I crossed the Lu river at the height of summer, and entered the wastelands beyond.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Now the south has been subdued, and our forces are fully armed. I should lead our soldiers to conquer the northern heartland and attempt to remove the hateful traitors, restore the house of Han, and return it to the former capital.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This is the way I mean to honor my debt to the late Emperor and fulfill my duty to you.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My only desire is to be permitted to drive out the traitors and restore the Han. If I should let you down, punish my offense and report it to the spirit of the late Emperor.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Your Majesty, consider your course of action carefully. Seek out good advice, and never forget the late words of the late Emperor. I depart now on a long expedition, and I will be forever grateful if you heed my advice. Blinded by my own tears, I know not what I write.

2019精选教育苏教版九年级(初三)下册:《出师表》课文原文.doc

苏教版九年级(初三)下册:《出师表》课文原 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

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七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⑴《郑人买履》⑵《刻舟求剑》⑶《幼时记趣》⑷《三峡》⑸《以虫治虫》⑹《梵天寺木塔》专题⑺《狼》⑻《论语》八则 七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⑼《赵普》⑽《黄鹤楼》⑾《于园》⑿《黔之驴》诵读欣赏:⒀《两小儿辩日》专题⒁《爱莲说》 八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⒂《晏子使楚》⒃《人琴俱亡》⒄《小石潭记》⒅《记承天寺夜游》⒆《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⒇《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诵读欣赏:(26)《山市》 九年级上册:讲读课文:(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诵读欣赏:(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年级下册:讲读课文:(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七年级上册 ⑴《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⑵《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⑶《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⑷《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⑸《以虫治虫》

《出师表》(苏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出师表》(苏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3、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4、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

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朗读课文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出师表课时作业苏教版

二十 出师表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1)以遗陛下()先帝遗诏() (2)行阵和睦() 性行淑均() (3)职分() 天下三分() (4)陟罚臧否() 不置可否()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中道崩cú()bì()补阙漏 w ěi()自枉屈庶竭nú()钝 以彰其jiù() sù()夜忧叹 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臣本布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5)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思。 (1)效?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②不效则治臣之罪 (2)所以? ????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 (3)以?????①以伤先帝之明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④愚以为宫中之事 6.按要求填空。 (1)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参加班级组织的“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成语、俗语很多,如三顾茅庐、隆中对

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二十 出师表习题

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二十出师表习题 第 1 题【单选题】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答案】: 【解析】: 第第 2 题【单选题】选出诵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B、金樽/青酒/斗十千C、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答案】: 【解析】: 第第 3 题【单选题】选择正确的翻译(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A、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秋天啊。B、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 C、这确实是形势危急,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啊。【答案】: 【解析】: 第第 4 题【单选题】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答案】: 【解析】: 第第 5 题【单选题】下面句子的恰当译文是(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皇宫中和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奖赏好的惩罚坏的,不应有所不同。 B、宫廷中的人和相府中的人,都是一个国家中的官员,提升、惩罚、表扬、批评,不应有所不同。 C、

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奖惩功过,不应没有区别。D、皇宫和相府,都是国家整体的一部分,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一样。【答案】: 【解析】: 第第 6 题【单选题】阅读,回答问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①以光先帝遗德②,恢弘志士之气③,不宜妄自菲薄④,引喻失义⑤,以塞忠谏之路也。下列“之”的用法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这项是:( ) A、恢弘志士之气。B、先帝称之曰能。C、以塞忠谏之路也。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文中两个“以”的确切解释是:( ) A、都是连词,前个表结果,后个表目的。 B、前个是连词,表结果,后个是介词,表目的。 C、前个是介词,表目的,后个是连词,表结果。 D、都是连词,前个表目的,有“来”的意思,后个表结果,有“以致”的意思。( ) 与“以塞忠谏之路”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以光先帝遗德。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D、遂许先帝以驱驰。为文中划线句选择正确的译句。( ) A、这诚然是危急存亡的秋季啊。B、这真正是危险的关头来到了。C、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D、这真是危险急迫,决定存亡的一年啊。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刘禅应该:( )

苏教版语文九下出师表教案(3课时)

24 出师表诸葛亮 课型:新授课时:3 主备张建民审核初二语文备课组2010/9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 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 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 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备课资料6 苏教版

出师表 一、知识积累 (一)、生、难字注音 1、崩殂(cú) 2、陟(zhì)罚 3、臧(zāng)否(pǐ) 4、费祎 (yī) 5、裨(bì)补 6、以遗(wèi)陛下 (二)、实词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死。崩,古时指帝王死亡。殂,死。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实在,的确。[秋]时期,时刻。 3、盖追先帝之殊遇 [追]追怀,追念。 4、诚宜开张圣听 [宜]应该。 5、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6、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大。 7、引喻失义 [引喻]称引,臂喻。[义]恰当,适宜。 8、陟罚臧否 [陟]提升。[臧否]善恶。 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昭示,显示。[理]治理。 10、志虑忠纯 [志虑]志向和心思。[忠纯]忠诚纯正。 1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是以]所以,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 12、悉以咨之 [咨]询问。 13、必能裨补阙漏 [裨补]弥补。[阙]通“缺”,缺点,错误。 14、性行淑均 [淑]和善。[均]公平。 15、先帝称之曰能 [称]称许,称赞。 16、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阵]军队。 17、可计日而待也 [计日]计算着日子,指很短时间。 18、臣本布衣 [布衣]平民。 19、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20、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显达。

2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知识短浅。 22、猥自枉屈 [猥]辱,此处指降低身份的意思。 2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探望。 24、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 25、后值倾覆 [值]遇到,赶上。[倾覆]指兵败。 26、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从那时以来。 27、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夙,早。 28、当奖三军 [奖]鼓励,激励。 29、庶竭驽钝 [庶]副词,表示可能或期望。[驽钝]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 30、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31、至于斟酌损益 [损]除去,减少。[益]兴办,增加。 32、以彰其咎 [彰]表明,显扬。[咎]过失。 33、以咨诹善道 [诹]询问。 34、察纳雅言 [雅言]正言。 35、深追先帝遗诏 [追]追思。 36、臣不胜感激 [不胜]非常,十分。 37、临表涕零 [临]面对。[涕]眼泪。[零]此处指落下。 (三)、成语、名句 1、危急存亡之秋 形容国家、民族、企业、集团……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2、妄自菲薄 成语,过于小看自己,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妄,胡乱,随便。菲薄,轻视,小看。 3、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4、悉以咨之 都拿来问问他们;都要向他们请教咨询。

(word完整版)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全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 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 4《三峡》 5《以虫治虫》 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 8《狼》 七年级下册: 9《赵普》 10《黄鹤楼》

11《于园》 12《黔之驴》 13《爱莲说》 14《两小儿辩日》 八年级上册: 15《晏子使楚》 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 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 20《马说》 21《陋室铭》 22《活板》 23《核舟记》 24《口技》 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 九年级上册: 27《陈涉世家》 28《桃花源记》 29《与朱元思书》 30《捕蛇者说》 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年级下册: 34《曹刿论战》 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 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8《愚公移山》 39《出师表》 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1《田忌赛马》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九年级下册十七 出师表苏教版知识点练习二十八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九年级下册十七出师表苏教版知识点练习二十八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线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亡命天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 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秋天啊!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 美德。 D、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对课文《出师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向帝王言事的一种文体,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一般内容无外乎叙事和 议论,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 B、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在于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 C、诸葛亮提出三条建议中,反复强调的是“广开言路(即‘开张圣听’)”。 D、文中分析形势,在于让刘禅认清蜀国处于“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从而警策他要发愤图强,修明 政治。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与“悉以咨之”中的“之”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C、公与之乘 D、公将鼓之 【答案】:

最新苏教版出师表作业纸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作业纸 NO.5 课题:出师表班级: 姓名: 主备人:严文君审核人: 徐美云时间:1.25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的字注音。 (1)中道崩殂() (2)裨补阙漏() (3)行阵和睦() (4)以彰其咎() (5)陟罚臧否() (6)以遗陛下() (7)庶竭驽钝() (8)猥自枉屈() (9)咨诹善道() (10)夙夜忧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以光先帝遗德() (2)引喻失义() (3)以遗陛下() (4)悉以咨之() (5)猥自枉屈() (6)斟酌损益() (7)咨诹善道() (8)以彰其咎() (9)先帝不以臣卑鄙() (10)遂许先帝以驱驰() 3.翻译下列句子。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部编版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2 教具 预习指导 1.通读课文,熟悉大意 2.阅读课本上有关资料,了解“表”的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3.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

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5)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 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3)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8)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2018年春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

《出师表》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的词注音。 殂()陟()臧否()()裨()阙()遗()猥()夙()庶()驽()攘()咎()诹()攸()袆()陛()菲()2.解释加点的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以光先帝遗.德() (3)恢弘 ..志士之气() (4)陟.罚臧否 ..()() (5)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7)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8)遂许先帝以驱驰 ..() (9)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0)夙.夜忧叹() (11)恐托付不效.() (1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13)庶竭驽钝 ..()() (14)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 (15)以彰.其咎() (16)临.表涕零() 3.解释词语。 (1)妄自菲薄: (2)夙夜忧叹:

(3)攘除奸凶: (4)斟酌损益: 4.按要求填空。 (1)文中的“益州”指,“先帝”指,“陛下”指。 (2)第一段中作者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因素是:, 有利的主观因素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有两个:①;②。 (3)文中第一段的主旨是:。 (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中被“刑”者是,被“赏”的对象是。 5.按课文填空。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出师表》中与这句话语意相仿的句子是:。 (2)诸葛亮分析两汉兴衰原因的句子是: 。 (3)《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叙本志和追叙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4)《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 附:参考答案 1.cúzhì zāngp?bì quē wèi w?i sù shùnú r?ng jiù zōu yōu yī bì f?i 2.(1)时刻(2)发扬光大(3)扩大、发扬(4)提升评论人物好坏(5)显示(6)给予(7)询问(8)奔走效劳(9)托付(10)早晨(11)成效(12)荒凉的地方(13)比喻低下的才能(14)怠慢、疏忽(15)表明,显扬(16)面对 3.(1)过分小看自己(2)早晚忧愁叹息(3)铲除那些奸邪的人(4)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4.(1)蜀汉刘备刘禅(2)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提醒后主思危惜臣为下文的建议提供依据(3)诚宜开张圣听(4)作奸犯科者为忠善者 5.(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二、类文阅读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

24 出师表(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同时,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也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书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重点) 2.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重点)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难点) 一、文本导入

《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山时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今天我们学的《出师表》则是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为后主刘禅设计,从而实现自己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行动纲领。千百年来,本文被公认为是“至情之文”,让我们一起“披文入情”吧。 二、预习交流 1走近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 2相关知识 (1)关于刘禅: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败。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能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2)关于表: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3背景探源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

出师表部编版最新中考知识点整理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一、生字词 崩殂(cu)恢弘(hong)妄自菲(fei)薄(bo)陟(zhi)罚臧(zang)否(pi)昭(zhao)平明之理以遗(wei)陛下裨(bi补阙(que)漏行(hang)阵攘(rang)除猥(wei)自枉(wang)屈庶(shu)竭驽(nu)钝(dun)性行淑(shu)均咨诹(zou)善道以彰(zhang)其慢责攸之、依、允等之咎(jiu)斟(zhen)酌(zhuo)损益涕(ti)零 二、词语解释 1.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今天下三分,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诚(实在、果真)危急存亡之秋(时)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疆)者。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殊待遇),欲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也。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以(用来) 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看不起),引喻(称引、譬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1. 段意:向陛下论述当前的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褒贬,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词, 指不同)。若有作奸(奸邪的事情)犯科(科条法律),及为(做)忠善者,宜付(交付、交给)有司,论( 判定)其刑(处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理(治理)。不宜偏(偏袒)私(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2.段意: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虑)忠纯,是以(因此)先帝简拔(“简”同“拣”,挑选:简拔:挑选提拔)以(把)遗陛下。愚(谦词,我)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以咨(询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弥补)阙(“阙”同“缺”,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3.段意:推荐可信任的文官,强调品德条件。) 4.将军向宠,性(性格)行(品行)淑均(善良公正),晓畅(通晓,熟悉)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推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军队的行列,指军队)和睦,优劣(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得所(得到合理的安排)也。(4. 段意:推荐武将向宠,评其人品,赞其才能。) 5.亲(亲近)贤臣,远(远离)小人(品质恶劣的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倾覆衰败)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忠贞优秀)死节(以死报国)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那么)汉室之隆(兴盛),可计日(数着日子)而待也。(5.段意:说明国家“兴隆”与“倾覆”,关键在于是否任人唯贤。)(以上1—5 段是第一部分: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方面的建议。) 6.臣本布衣(指平民),躬耕(亲自耕种)于南阳,苟全(苟且保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做官扬名。闻,扬名,达,显贵。)于诸侯。先帝不以(因为)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出身低下),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枉屈:屈身俯就。)自枉屈,三顾(拜访,探访)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由于这样)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即感动和激奋),遂许(许诺,答应)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后值(遇到)倾覆(指兵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接受命令)于危难之间。尔来(从那以来)二十有(同“又”)一年矣。(6. 段意:追念先帝知遇之恩,称颂先帝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备课资料 苏教版

出师表诸葛亮 一、文体︰表。(汉代时,臣下向皇帝上书,有章、奏、表、议四种文体。表的格式,开始 例用「臣某言」,结语常有「诚恐」等套语。表是用来陈请的,以陈述衷情为主, 所以要求文辞畅达,意义显露,不尚浮华。著名的表,《出师表》外,还有晋代 李密的《陈情表》等。此外,如荐举、谢恩、祝贺,也用表的文体。) 二、主旨: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夕,上表刘后主。当时他审时度势,深感要解除北伐的后顾 之忧,保持蜀汉的长久治安,必须要使后主听信忠言,任用贤臣;因此在表中, 从先帝创业未竟,形势严峻,说到贤臣忠勤可用,以及自己受先帝知遇,决心「兴 复汉室」以图报,反复陈述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是唯一的出路。情词恳切, 出自肺腑,目的都是针对后主宠信太监的弱点,希望他不囡「妄自非薄」,真正 继承先帝的遗志。 三、内容表列:

1.诸葛亮为什么要向刘后主上《出师表》? 答:诸葛亮向后主上《出师表》,因为: (1)他身为丞相,出师北伐前,须对朝中政事,作出妥善安排,向后主陈述; (2)他早见后主躬自菲薄,性近小人,宠信太监黄皓自己出师北伐,远离朝廷,恐怕 后主不能信用贤臣,所以上表劝诫,希望后主听从忠言,任用贤臣,以解除北伐后顾

之忧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共多少次提及先帝? 他为什么屡次提及先帝?这对上表的效果有没有帮助?(作用) 答:《出师表》中提及先帝,一共三次 (1)表中多次提及先帝,是因为有些话他不便直说,常举先帝的「遗德」「遗诏」来启 发、激励后主,寄寓殷切的期望 (2)有些地方提到先帝则是披露自己感激知遇,图报于后生,忠心报国之情 (3)表中多言先帝,对上表的效果自有帮助。本篇以议论为主,间以述抒情,屡提 先帝,则使字里行间,洋溢著作者真诚的感情,使读者主要是后主读来,深受感 动,对暗弱不明的后主,更易收劝谏之功。 3.汉末群雄割据,刘备势孤力弱,诸葛亮为什么愿意出山相助? 答:诸葛亮愿意出山相助刘备,是因为: (1)报答诸葛亮知遇之恩,刘备三顾草芦,向诸葛亮请教当世之事,礼贤下士,因而诸 葛亮愿意出山相助 (2)诸葛亮隐居隆中,并非无意天下事。《梁甫吟》之作,隆中之策可见其关心世事,刘 备以兴复汉室自任,诸葛亮或感其诚;刘备又接受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看法,信用他的谋略,诸葛亮怀才得用,所以蜀汉虽弱,诸葛亮仍愿出山相助。 4.为什么表中特别提出内外文武忘身不懈是因为追先帝之朱遇? 这和本文的写作目的有什么关系? 答:表中特别提出内外文武忘身不懈是因为追先帝之朱遇的原因是: (1)强调文武百官忠于先帝和蜀汉,忠勤可用。 (2)借先帝之德劝后主知所守成,信用贤臣。文武百官感激先帝知遇,所以尽忠国事, 而后主亦须礼待贤臣,才能得百官衷诚辅弼。 答:与本课文写作目的之关系: (1)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在劝喻后主贤臣,远小人,所以须突出贤臣之忠勤可用,加 强说服力。 (2)突出「先肯遗德」,从感情上劝勉后主要继承父业。 5.表中哪些句子是劝勉后主亲贤纳谏的?哪些是举荐贤能的?哪些是关于施政处事的?试 举例加以说明。 答:表中劝勉后主亲贤纳谏的有: (1)亲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此处举 荐贤臣,请后主信用)

苏教版九年级(初三)下册:《出师表》课文原文

苏教版九年级(初三)下册:《出师表》课文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

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

苏教版九年级(初三)下册:《出师表》课文原文

苏教版九年级(初三)下册:《出师表》课 文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

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部编版初中语文出师表(学案)

《出师表》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件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了解“表”的一般知识,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过程 ㈠、自学展示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恢弘()陟罚 ()臧否()费祎() 以遗陛下()裨补()猥自枉屈 ()夙夜()咨诹() 2、解释加点的字 中道崩殂()此诚()光先帝遗德()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宜付有司()三顾()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猥自枉屈 ()以驱驰()

夙夜()深入不毛()庶竭驽钝()谘诹善道() 3、在课文中诸葛亮给后主提了那些建议? ㈡、探究学习 1、学习第一段(先帝创业未半以塞忠谏之路也。) (1)逐字逐句理解本段,注意下列词语 [中道][崩殂][三分][益州][诚][秋][追][殊遇][宜]应当。[开张][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塞]堵塞。 (2)当时国家的形势怎么样?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 2、学习第二段(宫中府中使异法也。) (1)逐字逐句理解本段,注意下列词语 [一体][陟][罚][臧否][异同][作 奸][犯科][有司][昭] [平明之理][偏私] (2)在本段中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

3、学习第三五段(侍中、侍郎可计日而待也。) (1)逐字逐句理解本段,注意下列词语 [良实][是以][遗][裨补阙漏][有所广 益][性行][优劣得所] [亲][远][痛恨][计日] (2)本段诸葛亮向后主推荐了哪些文武官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在本段中,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 4、学习课文第六段(臣本布衣二十有一年矣。) (1)逐字逐句理解本段,注意下列词语 [布衣][躬][苟全][闻达][以][卑 鄙][猥][顾][感激] [许][驱驰][倾覆][有] (2)本段回忆了哪些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学习课文第七段(先帝知臣谨慎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1)逐字逐句理解本段,注意下列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