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总、直接胆红素的检测方法

总结总、直接胆红素的检测方法
总结总、直接胆红素的检测方法

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结合)胆红素测定

目前测定血清胆红素的方法主要有重氮试剂法(包括改良J-G法、二甲亚砜法、二氯苯重氮盐法和2,5二氯苯重氮四氟硼酸盐法等)、胆红素氧化酶法、钒酸盐氧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导数分光光度法、经皮胆红素测定法以及直接分光光度法等。

改良咖啡因(J-G)法:

一、实验原理

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的偶氮胆红素;在同样条件下,未结合胆红素须有加速剂破坏胆红素氢键后才能与重氮试剂反应。咖啡因、苯甲酸钠作为加速剂,醋酸钠缓冲液可维持反应的PH值同时兼有加速作用。叠氮钠破坏剩余重氮试剂,终止结合胆红素测定管的偶氮反应。最后加入碱性酒石酸钠,在碱性条件下,紫色偶氮胆红素转变为蓝色偶氮胆红素,使最大吸光度由530nm转移到598nm,此时,非胆红素的黄色色素及其它红色与棕色色素产生的吸光度可忽略不计,使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增加。最后形成的绿色是由蓝色的碱性偶氮胆红素和咖啡因与对氨基苯磺酸之间形成的黄色色素混合而成。

二、实验方法

(一)器材

试管,刻度吸管,分光光度计,37℃水浴箱。

(二)试剂

1.咖啡因-苯甲酸钠试剂无水醋酸钠41g,苯甲酸钠37.5g,EDTANa2 0.5g,溶于约500mL 的蒸馏水中,再加入咖啡因25g,搅拌至完全溶解(不可加热),然后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混匀,过滤后放置棕色试剂瓶中,室温保存可稳定6个月。

2. 5g/L 亚硝酸钠溶液:亚硝酸钠5.0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若发现溶液呈淡黄色时,应丢弃重配。

3. 5g/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对氨基苯磺酸(NH2C6H4SO3H·H20)5.0g,加于约800mL 蒸馏水中,加浓盐酸15mL,待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0mL。

4. 重氮试剂临用前,取5g/L 亚硝酸钠溶液(试剂2)0.5mL 与5g/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试剂3)20mL 混合。

5. 5g/L 叠氮钠溶液:叠氮钠0.5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6. 碱性酒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75g,酒石酸钠(Na2C4H4O6·2H2O)263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混匀,置塑料瓶中,室温保存可稳定6个月。

7.胆红素标准液可购买,也可按以下方法配制:

(1)稀释血清:收集不溶血、无黄疽、清晰的血清过滤作为混合血清稀释剂。取过滤血清1.0ml,加生理盐水24ml,混匀。在分光光度计中,以比色杯光径1cm,波长414nm,用生理盐水调零,读取的吸光度应小于0.100,波长460nm 处读取的吸光度应小于0.040。(2)171umol/L胆红素标准液:称取符合标准的胆红素(MW:584.68)10mg,加入二甲基亚砜1ml,玻棒搅匀,加入0.05mol/LNa2CO3溶液2ml,使胆红素完全溶解。移入100ml 容量瓶,用稀释血清洗涤数次并移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0.1mol/LHCl溶液2ml(边加边缓慢摇动,切勿产生气泡),最后用稀释血清稀释至100ml。避光,4℃保存,三天内有效,最好当天绘制标准曲线。

(三)步骤

1. 取试管3支,标明总胆红素管、结合胆红素管和空白管,然后按下表操作:

试剂(ml) 总胆红素管结合胆红素管空白管

血清0.2 0.2 0.2

咖啡因-苯甲酸钠试剂 1.6 - 1.6

氨基苯磺酸溶液- - 0.4

重氮试剂0.4 0.4 -

混匀,总胆红素管置室温10min,结合胆红素管置37℃水浴准确放置1min,按下表继续操作:

叠氮钠溶液- 0.05 -

咖啡因-苯甲酸钠试剂- 1.55 -

碱性酒石酸钠溶液 1.2 1.2 1.2

充分混匀后,用空白管调零,于波长600nm,读取总胆红素管和结合胆红素管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胆红素浓度。

胆红素氧化酶法

一、实验原理

胆红素呈黄色,在450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胆红素氧化酶(BOD)催化胆红素氧化,随着胆红素被氧化,A450nm下降,下降程度与胆红素被氧化的量相关。在pH8.0条件下,未结合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均被氧化,因而检测450nm吸光度的下降值可反映总胆红素含量;加入SDS及胆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促进其氧化。

在pH3.7~4.5缓冲液中,BOD催化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mBc)、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dBc)及大部分δ胆红素氧化,非结合胆红素(Bu)在此pH条件下不被氧化。用配制于人血清中的二牛磺酸胆红素(ditaurobilirubin,DTB)作标准品,检测此条件下450nm吸光度的下降值可反映结合胆红素的含量。

二、实验方法

1.0.1mol/LTris-HCl缓冲液(pH8.2) 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1.211g,胆酸钠172.3m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432.6mg,溶于去离子水90ml中,在室温(25~30℃)用1mol/L盐酸调节pH至8.2(约用6ml),再加蒸馏水至100ml,置冰箱保存,此液含4mmol/L胆酸钠、15mmol/L SDS。

2.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4.5)。

3.BOD溶液如系冻干品,按说明书要求复溶,但复溶后冰箱保存不宜过长(约可保存1周),如系液体(可能含有甘油),置4℃冰箱可保存较长时间,BOD贮存溶液的酶活性一般在数千至1万~2万U/L,BOD工作液酶活性可按反应液中BOD终浓度达0.3~1.0U/ml计算。

4.总胆红素标准液(342μmol/L) 按胆红素测定J-G法中方法配制,或市售合乎要求的标准液。

5.结合胆红素标准液将DTB配于胆红素浓度可忽略不计的人血清中,或用冻干品按说明书要求重建。配制后分装于聚丙烯管内,-70℃保存,可稳定6个月。冻干品未重建前置低温中,至少稳定1年。

加入BOD工作液后立即混匀,置37C水浴5min,用分光光度计,在450nm波长,去离子水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A)。用于对照管的比色杯与非对照管的比色杯不得混用。

钒酸盐氧化法(试剂盒)

一、原理

在PH=3左右,有表面活性剂和间接反应胆红素抑制剂的条件下,样品中的直接胆红素被氧化剂钒酸钠氧化为胆绿素。胆红素的黄色特异性吸光度下降,通过测定钒酸盐氧化前后吸光度的变化,计算样品中直接胆红素的含量。

二、实验方法

试剂:柠檬酸缓冲液100mM

表面活性剂2mmol/L

磷酸缓冲液10mM

偏钒酸钠4mmol/L

适用于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周内用完。

样本/标准/水sample volume μ114

试剂1(R1)Reagent 1 μl280

样本+R1 在37℃保温60秒,记录吸光度值A1

试剂2(R2)Reagent 2 μl70

在加入R2 保温300 秒后,记录吸光度值A2。

主波长main wavelength nm 450

副波长sub wavelength nm 546

反应类型reaction type 两点终点法反应方向reaction direction 降反应(-)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分析

乙肝表面抗原的 ELISA 法定量分析 方法学验证 姓名 Z P 学号 0925400072 班级 09 级医学检验本科二班 指导老师 沈 富 兵 二〇一三年四月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 作者:ZP(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09级医学检验本科二班,610500) 【摘要】目的用福州蓝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的乙肝表面抗原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对乙肝表面 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进行验证,以判断是否能用于教学以及临床分析。方法运用ELLISA法定量测定乙 肝表面抗原,应用试剂盒HBsAg标准从浓度为8ng/ml 的2 倍稀释的6个浓度梯度,根据OD值绘制标准 曲线再计算相对回收率和板内和板间精密度,通过资料数据综合分析。结果HBsAg 线性较好,其准确度、精密度、LOD值均在正常范内。结论ELISA法定量检测HBsAg能较准确、快速地反映体内乙肝病 毒复制情况,可以用于教学以及临床分析。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方法学验证标准曲线精密度ELLISA 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的危害较大,我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高发流行区,普通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接近60%,约占世界HBV携带者的1/3。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体不仅具有传染性,还可能导致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准确、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酶免分析法HBV—EIA是HBV抗原和抗体最常用的检测技术,其方法简便、价廉,适合一般实验室推广,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它常用聚苯乙烯为固相载体,使其与待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然后加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再加底物显色,最后根据色泽深浅来推算待测抗原或抗体的含量。此方法特异性高,有效测定范围可达到20500 ng/ml,且酶免疫法有标记的试剂比较稳定并且无放射线危害等优点。 我们采用对已知抗体浓度的样品进行E LISA的定量检测,通过对其数据的分析来验证ELISA法最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衡量其实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盒 乙肝表面抗原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福州蓝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 1.1.2 仪器及酶标板 酶标仪:Bio-Rad680;洗板机:Bio-Rad1575;超纯水系统:Millipore Elix;电热恒温培养箱(DNP-9052):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1.3 溶液配制 ⑴0.01M pH7.4的PBS 缓冲液: 称取8g NaCl、0.2g KCl、1.44g Na2HPO4和0.24g KH2PO4, 溶于800ml 蒸馏水中,用HCl调节溶液的pH值至7.4,最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L即可。

细胞凋亡试验常用的方法

细胞凋亡试验常用的方法(MTT法、荧光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一)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的MTT法: 用培养基将肿瘤细胞调整至2 X108个/L,在96孔板中每孔加入100ul细胞悬液于37℃、5% CO2下培养过夜。 次日每孔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100mg/L作为试验组,设加完全培养基不加药物的阴性对照,并用功能明确的药物为阳性对照和0.5%的乙醇溶剂对照,每组均设4-6个复孔(平行孔)、37℃、5% CO2继续培养。 培养至12h、24h、48h、实验终止前4-6h加入10ulMTT(5g/L),培养4-6h后,阴性对照孔中已形成明显的蓝紫色颗粒结晶时加100ul/孔SDS-HCl终止反应,于37℃存放过夜。 用酶标仪在A570波长下测吸光度值,按下式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1-试验组平均吸光度值/阴性对照组平均吸光度值)x 100%。 (二)荧光法: 选用上述最佳浓度作用于肿瘤细胞,培养细胞48h后,收货细胞用PBS洗2-3次后用0.4%多聚甲醛室温下固定30min。 弃去固定液,并用PBS洗2次后,用1%Triton X-100作用4min加入适量的0.5mg/L DAPI 荧光染色60min,用PBS冲洗3次,取10ul滴片,干燥后于荧光显微镜下检测断裂的颗粒和片状荧光。 (三)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1、DNA提取: 用大方瓶培养肿瘤细胞,每瓶10ml,细胞浓度为3 x 108个/ml,每隔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均设2瓶,共分3个时间段,4个药物浓度。共培养26瓶细胞。 分别于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于37℃、5% CO2中分别培养12h、24h、48h,收货细胞,用PBS洗2-3次。 于-20℃将细胞冷却处理10min后将细胞收集至离心管中,加1ml细胞裂解液,再加蛋白酶K,轻轻振摇使悬液混匀,成黏糊状,50℃过夜。 冷却后加入等体积的饱和酚溶液,混合后10000r/min离心10min,吸出上层水相,移至另一离心管中,再加入等体积饱和酚溶液重复抽提一次,直到无蛋白为止。 吸上清加入氯仿/异戊醇(24:1)按上述方法再抽提一次。 吸取水相层加入1/10体积的3mol/L的醋酸钠溶液,混匀。 再加入2.5倍体积冷无水乙醇,混合置-20℃处理30min后,10000r/min离心10min,沉淀部分为提供的DNA,弃去无水乙醇后用70%乙醇漂洗2次,将离心管倒扣在吸水纸上,吸干乙醇。 加入200ulTE缓冲液融解DNA,再加入25ul的RNA酶,置37℃作用30min,置4℃冰箱保存。 2、琼脂糖凝胶电泳: TBE缓冲液配制1.8%琼脂糖凝胶。在微波炉内煮沸至琼脂糖融解,待冷却至60℃时,加入溴化乙锭,使其终浓度为0.5mg/ml,混匀后灌胶。 待凝胶固定后放入含TBE电泳液的电泳槽内,使TBE电泳液盖过凝胶。 取10-15ul提取的各组DNA样品液与上样缓冲液按4:1比例混匀后点样。 60V电泳1h,用紫外透射仪观察梯形条带。

常用细胞凋亡检测方法(图)

常用细胞凋亡检测方法(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12-02-16 13:41 文章来源:丁香通 关键词:丁香园生物专题义翘神州细胞培养点击次数:951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1、光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 ①未染色细胞:凋亡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形,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细胞凋亡晚期可见凋亡小体。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 ②染色细胞:常用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等。凋亡细胞的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 2、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一般以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为指标来评判细胞凋亡的进展情况。常用的DNA 特异性染料有:HO 33342 (Hoechst 33342),HO 33258 (Hoechst 33258), DAPI。三种种染料与DNA的结合是非嵌入式的,主要结合在DNA的A-T碱基区。紫外光激发时发射明亮的蓝色荧光。Hoechst是与DNA特异结合的活性染料,储存液用蒸馏水配成1mg/ml的浓度,使用时用PBS稀释,终浓度为10 ug/ml。DAPI为半通透性,用于常规固定细胞的染色。储存液用蒸馏水配成1mg/ml的浓度,使用终浓度一般为10 ug/ml。结果评判: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分为三期:Ⅰ期的细胞核呈波纹状(rippled)或呈折缝样(creased),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Ⅱb期的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图1)。 3、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果评判: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凋亡Ⅰ期(pro-apoptosis nuclei)的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盘绕,出现许多称为气穴现象(cavitations)的空泡结构(图2);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细胞凋亡的晚期,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 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正常位于细胞膜的内侧,但在细胞凋亡的早期,PS可从细胞膜的内侧翻转到细胞膜的表面,暴露在细胞外环境中(图3)。Annexin-V是一种分子量为35~36KD的Ca2+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能与PS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将Annexin-V进行荧光素(FITC、PE)或biotin标记,以标记了的Annexin-V作为荧光探针,利用流式细胞仪或荧光显微镜可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 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 PI)是一种核酸染料,它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但在凋亡中晚期的细胞和死细胞,PI能够透过细胞膜而使细核红染。因此将Annexin-V 与PI匹配使用,就可以将凋亡早晚期的细胞以及死细胞区分开来。 方法

总结总、直接胆红素的检测方法

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结合)胆红素测定 目前测定血清胆红素的方法主要有重氮试剂法(包括改良J-G法、二甲亚砜法、二氯苯重氮盐法和2,5二氯苯重氮四氟硼酸盐法等)、胆红素氧化酶法、钒酸盐氧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导数分光光度法、经皮胆红素测定法以及直接分光光度法等。 改良咖啡因(J-G)法: 一、实验原理 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的偶氮胆红素;在同样条件下,未结合胆红素须有加速剂破坏胆红素氢键后才能与重氮试剂反应。咖啡因、苯甲酸钠作为加速剂,醋酸钠缓冲液可维持反应的PH值同时兼有加速作用。叠氮钠破坏剩余重氮试剂,终止结合胆红素测定管的偶氮反应。最后加入碱性酒石酸钠,在碱性条件下,紫色偶氮胆红素转变为蓝色偶氮胆红素,使最大吸光度由530nm转移到598nm,此时,非胆红素的黄色色素及其它红色与棕色色素产生的吸光度可忽略不计,使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增加。最后形成的绿色是由蓝色的碱性偶氮胆红素和咖啡因与对氨基苯磺酸之间形成的黄色色素混合而成。 二、实验方法 (一)器材 试管,刻度吸管,分光光度计,37℃水浴箱。 (二)试剂 1.咖啡因-苯甲酸钠试剂无水醋酸钠41g,苯甲酸钠37.5g,EDTANa2 0.5g,溶于约500mL 的蒸馏水中,再加入咖啡因25g,搅拌至完全溶解(不可加热),然后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混匀,过滤后放置棕色试剂瓶中,室温保存可稳定6个月。 2. 5g/L 亚硝酸钠溶液:亚硝酸钠5.0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若发现溶液呈淡黄色时,应丢弃重配。 3. 5g/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对氨基苯磺酸(NH2C6H4SO3H·H20)5.0g,加于约800mL 蒸馏水中,加浓盐酸15mL,待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0mL。 4. 重氮试剂临用前,取5g/L 亚硝酸钠溶液(试剂2)0.5mL 与5g/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试剂3)20mL 混合。 5. 5g/L 叠氮钠溶液:叠氮钠0.5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6. 碱性酒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75g,酒石酸钠(Na2C4H4O6·2H2O)263g,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混匀,置塑料瓶中,室温保存可稳定6个月。 7.胆红素标准液可购买,也可按以下方法配制: (1)稀释血清:收集不溶血、无黄疽、清晰的血清过滤作为混合血清稀释剂。取过滤血清1.0ml,加生理盐水24ml,混匀。在分光光度计中,以比色杯光径1cm,波长414nm,用生理盐水调零,读取的吸光度应小于0.100,波长460nm 处读取的吸光度应小于0.040。(2)171umol/L胆红素标准液:称取符合标准的胆红素(MW:584.68)10mg,加入二甲基亚砜1ml,玻棒搅匀,加入0.05mol/LNa2CO3溶液2ml,使胆红素完全溶解。移入100ml 容量瓶,用稀释血清洗涤数次并移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0.1mol/LHCl溶液2ml(边加边缓慢摇动,切勿产生气泡),最后用稀释血清稀释至100ml。避光,4℃保存,三天内有效,最好当天绘制标准曲线。 (三)步骤 1. 取试管3支,标明总胆红素管、结合胆红素管和空白管,然后按下表操作: 试剂(ml) 总胆红素管结合胆红素管空白管 血清0.2 0.2 0.2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操作规程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ELISA) 1原理: 在微孔板上预包被被纯化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配以酶标记抗体(HbsAb-HRP)及TMB等其它试剂,采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2试剂: 2.1试剂名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2.2试剂生产厂家: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2.3包装规格:96Test/Kit 2.4试剂盒组成:HbsAb预包被微孔板(包被HbsAb),HbsAg 酶标抗体(含HRP标记HbsAb), HbsAg阳性对照(含基因工程HbsAg),HbsAg阴性对照(正常人血清),HbsAg样品稀释液(含BSA缓冲液),浓缩洗涤液(PBS-T缓冲液),底物A(含H2O2),底物B(含TMB),终止液(含H2SO4),封板膜,自封袋,说明书。 2.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避光保存,有效12个月。 3样本采集: 取静脉血3-4ml于干净容器中分离出血清或血浆标本,如不及时测定可置于4℃冰箱保存,如长期保存需置于-15至-20℃冻存,并避免样本反复冻融。高脂血、高胆红素及溶血样本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不使用。 4所需仪器

4.1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4.2新鲜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4.3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 4.4微量移液器 4.5 37℃恒温箱或水浴箱 4.6洗板机或洗瓶 5检验方法 5.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从盒中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微孔板板开封后,余者即时以自封袋封存。 5.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置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5.3编号:取所需数量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5.4稀释:每孔加入20ul样品稀释液。 5.5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100ul阴、阳性对照血清或待测样本。 5.6温育:置37℃温育60min。 5.7加酶: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抗体50ul。 5.8温育:置37℃温育30min。 5.9洗涤: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后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s的浸泡时间)。 5.10显色: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ul,轻拍混匀,37℃暗置30min。 5.11终止:每孔加入终止液50ul,混匀。 5.12测定:用酶标仪单波长450nm或双波长450nm/630nm

细胞凋亡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细胞凋亡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 1、掌屋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 2、学会用荧光探针对细胞进行双标记来检测正常活细胞、凋亡细胞与坏死 细胞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胞死亡根据其性质、起源及生物学意义区分为凋亡与坏死两种不同类型。凋亡普遍存在于生命界,在生物个体与生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就是细胞在一 定生理条件下一系列顺序发生事件的组合,就是细胞遵循一定规律自己结束生命 的自主控制过程。细胞凋亡具有可鉴别的形态学与生物化学特征。 在形态上可见凋亡细胞与周围细胞脱离接触,细胞变园,细胞膜向内皱缩、胞浆浓缩、内质网扩张、细胞核固缩破裂呈团块状或新月状分布、内质网与细胞膜进一步融合将细胞分成多个完整包裹的凋亡小体,凋亡小体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在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容物并不释放到细胞外,不会影响其它细胞,因而不引起炎症反应。 在生物化学上,多数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活化,活性增加。核DNA 随机地在核小体的连接部位被酶切断,降解为180-200bp或它的整倍数的各种片断。如果对核DNA进行琼脂糖电泳,可显示以180-200bp为基数的DNA ladder(梯状带纹)的特征。 相比之下,坏死就是细胞处于剧烈损伤条件下发生的细胞死亡。细胞在坏死早期 即丧失质膜完整性,各种细胞器膨胀,进而质膜崩解释放出其中的内容物,引起炎症反应,坏死过程中细胞核DNA虽也降解,但由于存在各种长度不等的DNA片断,不能形成梯状带纹,而呈弥散状。 一些温与的损伤刺激及一些抗肿瘤药物可诱导细胞凋亡,通常这些因素在诱导凋亡的同时,也可产生细胞坏死,这取决于损伤的剧烈程度与细胞本身对刺激的敏感 程度。 三尖杉酯碱(HT)就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白血病等有良好疗效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表明HT在0、02~5μg/ml范围内作用2小时,即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并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本实验用1μg/ml HT在体外诱导培养的HL-60细胞发生凋亡,同时也有少数细胞发生坏死。用 Hoechst33342与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对细胞进行双重染色,可以区别凋亡、坏死及正常细胞。 细胞膜就是一选择性的生物膜,一般的生物染料如PI等不能穿过质膜。当细胞坏死时,质膜不完整,PI就进入细胞内部,它可嵌入到DNA或RNA中,使坏死细胞着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1 光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 (1)未染色细胞:凋亡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形,全面皱缩,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细胞凋亡晚期可见凋亡小体,凋亡小体为数个圆形小体围绕在细胞周围。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 (2)染色细胞: 姬姆萨(Giemsa)染色、瑞氏染色等:正常细胞核色泽均一;凋亡细胞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坏死细胞染色浅或没染上颜色。 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细胞核固缩碎裂、呈蓝黑色、胞浆呈淡红色(凋亡细胞),正常细胞核呈均匀淡蓝色或蓝色,坏死细胞核呈很淡的蓝色或蓝色消失。 2 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一般以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为指标来评判细胞凋亡的进展情况。 常用的DNA特异性染料有:Hoechst 33342,Hoechst 33258,DAPI。三种染料与DNA 的结合是非嵌入式的,主要结合在DNA的A-T碱基区。紫外光激发时发射明亮的蓝色荧光。 Hoechst是与DNA特异结合的活性染料,能进入正常细胞膜而对细胞没有太大细胞毒作用。Hoechst 33342在凋亡细胞中的荧光强度要比正常细胞中要高。 DAPI为半通透性,用于常规固定细胞的染色。 PI和Hoechst33342双标:PI、Hoechst33342均可与细胞核DNA(或RNA)结合。但PI不能通过正常细胞膜,Hoechst则为膜通透性荧光染料,故细胞在处于坏死或晚期调

亡时细胞膜被破坏,这时可为PI着红色。正常细胞和中早期调亡细胞均可被Hoechst着色,但是正常细胞核的Hoechst着色的形态呈圆形,淡兰色,内有较深的兰色颗粒;而调亡细胞的核由于浓集而呈亮兰色,或核呈分叶,碎片状,边集。故PI着色为坏死细胞;亮兰色,或核呈分叶状,边集的Hoechst着色的为调亡细胞。 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分为三期:Ⅰ期的细胞核呈波纹状(rippled)或呈折缝样(creased),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Ⅱb期的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图1)。 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凋亡Ⅰ期(pro-apoptosis nuclei)的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盘绕,出现许多称为气穴现象(cavitations)的空泡结构(图2);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细胞凋亡的晚期,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 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正常位于细胞膜内侧,但在细胞凋亡早期,PS可从细胞膜内侧翻转到细胞膜表面,暴露在细胞外环境中。磷脂酰丝氨酸的转位发生在凋亡早期阶段,先于细胞核的改变、DNA断裂、细胞膜起泡。体内的吞噬细胞可通过识别

细胞凋亡的几种检测方法

细胞凋亡的几种检测方法 1、形态学观察方法 (1)HE(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光镜观察:凋亡细胞呈圆形,胞核深染,胞质浓缩,染色质成团块状,细胞表面有“出芽”现象。 (2)丫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核呈黄绿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呈黄绿色浓聚在核膜内侧,可见细胞膜呈泡状膨出及凋亡小体。 (3)台盼蓝染色:如果细胞膜不完整、破裂,台盼蓝染料进入细胞,细胞变蓝,即为坏死。如果细胞膜完整,细胞不为台盼蓝染色,则为正常细胞或凋亡细胞。此方法对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区别坏死细胞有一定的帮助。 (4)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凋亡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固缩、边集,常呈新月形,核膜皱褶,胞质紧实,细胞器集中,胞膜起泡或出“芽”及凋亡小体和凋亡小体被临近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2、DNA凝胶电泳 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其细胞DNA均发生断裂,细胞内小分子量DNA片断增加,高分子DNA减少,胞质内出现DNA片断。但凋亡细胞DNA断裂点均有规律的发

生在核小体之间,出现180-200bpDNA片断,而坏死细胞的DNA断裂点为无特征的杂乱片断,利用此特征可以确定群体细胞的死亡,并可与坏死细胞区别。正常活细胞DNA 电泳出现阶梯状(LADDER)条带;坏死细胞DNA电泳类似血抹片时的连续性条带 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核小体测定 凋亡细胞的DNA断裂使细胞质内出现核小体。核小体由组蛋白及其伴随的DNA片断组成,可由ELISA法检测。 检测步骤 1、将凋亡细胞裂解后高速离心,其上清液中含有核小体; 2、在微定量板上吸附组蛋白体’ 3、加上清夜使抗组蛋白抗体与核小体上的组蛋白结合‘ 4、加辣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DNA抗体使之与核小体上的DNA结合’ 4、加酶的底物,测光吸收制。 用途 该法敏感性高,可检测5*100/ml个凋亡细胞。可用于人、大鼠、小鼠的凋亡检测。该法不需要特殊仪器,

总胆红素测定试剂盒(重氮法)

总胆红素测定试剂盒(重氮法) 一、胆红素的代谢 正常人血中胆红素来源有以下几种 (1)大部分来自于衰老RBC破坏后的Hb衍化而成 (2)小部分来自于非Hb的血红素蛋白质的血红素辅基分解,即分路胆红素 (3)极少部分来自于骨髓无效造血所产生的胆红素 胆红素与ALB结合后为肝细胞摄取并转变为水溶性的结合 胆红素,排至胆汁中,结合胆红素在肠道中被细菌作用还原成尿胆原,在肠道被吸收入门静脉,大部分肠肝循环,另一部分入体循环,经肾排泄入尿。 因此,在胆红素代谢的上述途径中有任一环节受阻,均可导致结合或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而产生黄疸。 二、胆红素测定的意义 测定胆红素有助于鉴别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梗阻性黄疸 联合其它检测项目还可鉴别肝内淤胆和肝外梗阻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 血浆总胆红素(mg/dl)<5 1-70 不完全梗阻10~15,完全梗阻20~30

未结合胆红素高度增加增加增加 结合胆红素正常增加高度增加 尿胆素定性阴性阳性强阳性 尿中胆素原增多不定或升高减少或消失 粪中胆素原增多减少减少或消失 三、测定原理 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产生偶氮胆红素,所以称为直胆,又称1min胆红素测定,非结合胆红素测定时要以咖啡因、苯甲酸钠为加速剂破坏胆红素氢键再与重氮试剂反应,抗坏血酸破坏剩余重氮试剂,加入碱性酒石酸钠使最大吸光度由530nm转到598nm,非胆红素的黄色色素及其它红色与棕色色素产生的吸光度降至可忽略不计,使灵敏度和特异性升高,最后形成的绿色是由兰色的碱性偶氮胆红素和咖啡因与对氨基苯磺酸之间形成的黄色色素混合而成。 试剂:(1)咖啡因(2)碱性酒石酸钠液(3)亚硝酸钠液 (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5)重氮试剂(将3、4混合) (6)5g/L NaN3 (7)胆红素标准液 操作: 总胆管结合管对照管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

乙肝表面抗原的ELISA法定量分析 方法学验证 姓名 Z P 学号 0925400072 班级 09级医学检验本科二班 指导老师沈富兵 二〇一三年四月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作者:ZP(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09级医学检验本科二班,610500) 【摘要】目的用福州蓝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的乙肝表面抗原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对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的方法进行验证,以判断是否能用于教学以及临床分析。方法运用ELLISA法定量测定乙肝表面抗原,应用试剂盒HBsAg标准从浓度为8ng/ml的2倍稀释的6个浓度梯度,根据OD值绘制标准曲线再计算相对回收率和板内和板间精密度,通过资料数据综合分析。结果HBsAg线性较好,其准确度、精密度、LOD值均在正常范内。结论ELISA法定量检测HBsAg能较准确、快速地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可以用于教学以及临床分析。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方法学验证标准曲线精密度ELLISA 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的危害较大,我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高发流行区,普通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接近60%,约占世界HBV携带者的1/3。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体不仅具有传染性,还可能导致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准确、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酶免分析法HBV—EIA是HBV抗原和抗体最常用的检测技术,其方法简便、价廉,适合一般实验室推广,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它常用聚苯乙烯为固相载体,使其与待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然后加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再加底物显色,最后根据色泽深浅来推算待测抗原或抗体的含量。此方法特异性高,有效测定范围可达到20500 ng/ml,且酶免疫法有标记的试剂比较稳定并且无放射线危害等优点。 我们采用对已知抗体浓度的样品进行ELISA的定量检测,通过对其数据的分析来验证ELISA法最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衡量其实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盒 乙肝表面抗原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福州蓝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 1.1.2 仪器及酶标板 酶标仪:Bio-Rad 680;洗板机:Bio-Rad 1575;超纯水系统:Millipore Elix; 电热恒温培养箱(DNP-9052):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1.3 溶液配制 ⑴0.01M pH7.4的PBS缓冲液: 称取8g NaCl、0.2g KCl、1.44g Na2HPO4和0.24g KH2PO4, 溶于800ml蒸馏水中,用HCl调节溶液的pH值至7.4,最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L即可。 ⑵质控品: 用PBS缓冲液将标准品配制成6、3、1.5ng/ml三个质控品,每质控品1ml。

(完整)常见细胞凋亡检测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完整)常见细胞凋亡检测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常见细胞凋亡检测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常见细胞凋亡检测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的全部内容。

常见细胞凋亡检测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大家常把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混淆,其实两者是不同的细胞死亡形式,大家可以在死亡细胞的形态、生化和分子指标上将二者区分开来,细胞凋亡检测的方法不少,这里就总结下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细胞凋亡检测更多详情,点击查看不可不知的细胞检测方法——MTT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根据凋亡细胞固有的形态特征,人们已经设计了许多不同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检测方法。 1 光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 (1) 未染色细胞:凋亡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形,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细胞凋亡晚期可见凋亡小体。 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 (2)染色细胞:常用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等.凋亡细胞的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 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 2 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一般以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为指标来评判细胞凋亡的进展情况。 常用的DNA特异性染料有:HO 33342 (Hoechst 33342),HO 33258 (Hoechst 33258), DAPI。三种染料与DNA的结合是非嵌入式的,主要结合在DNA的A-T碱基区。紫外光激发时发射明亮的蓝色荧光。 Hoechst是与DNA特异结合的活性染料,储存液用蒸馏水配成1mg/ml的浓度,使用时用PBS稀释成终浓度为2~5mg/ml。 DAPI为半通透性,用于常规固定细胞的染色。储存液用蒸馏水配成1mg/ml的浓度,使用终浓度一般为0.5 ~1mg/ml。 结果评判: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分为三期:Ⅰ期的细胞核呈波纹状(rippled)或呈折缝样(creased),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Ⅱb期的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图1)。 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果评判: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凋亡Ⅰ期(pro—apoptosis nuclei)的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盘绕,出现许多称为气穴现象(cavitations)的空泡结构(图2);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细胞凋亡的晚期,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 图2

实验14-细胞凋亡的诱导和检测

实验14 细胞凋亡的诱导和检测 20世纪60年代人们注意到细胞存在着两种不同形式的死亡方式:凋亡(apoptosis)和坏死(necrosis)。细胞坏死指病理情况下细胞的意外死亡,坏死过程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细胞肿胀,核碎裂,继而溶酶体、细胞膜破坏,细胞容物溢出,细胞坏死常引起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apoptosi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花瓣或树叶凋落,意味着生命走到了尽头,细胞到了一定时期会像树叶那样自然死亡。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守自身程序的主动死亡过程。凋亡时细胞皱缩,表面微绒毛消失,染色质凝集并呈新月形或块状靠近核膜边缘,继而核裂解,由细胞膜包裹着核碎片或其他细胞器形成小球状凋亡小体凸出于细胞表面,最后凋亡小体脱落被吞噬细胞或邻周细胞吞噬。凋亡过程中溶酶体及细胞膜保持完整,不引起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时的生化变化特征是核酸切酶被激活,染色体DNA被降解,断裂为50~300 kb长的DNA片段,再进一步断裂成180~200bp整倍数的寡核苷酸片断,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梯状”电泳图谱(DNA Ladder)。细胞凋亡在个体正常发育、紫稳态维持、免疫耐受形成、肿瘤监控和抵御各种外界因素干扰等方面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凋亡细胞具有一些列不同于坏死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征,据此可以鉴别细胞的死亡形式。细胞凋亡的机制十分复杂,一般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加以判断,同时不同类型细胞的凋亡分析方法有所不同,方法选择依赖于具体的研究体系和研究目的(表?)。

形态学观察方法:利用各种染色法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各种形态学特征: (1)DAPI时常用的一种与DNA结合的荧光染料。借助于DAPI染色,可以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 (2)Giemsa染色法可以观察到染色质固缩、趋边、凋亡小体形成等形态。 (3)吖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核呈黄绿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呈黄绿色浓聚在核膜侧,可见细胞膜呈泡状膨出及凋亡小体。 (4)吖啶橙(A())/溴化乙啶(EB)复染可以更可靠地确定凋亡细胞的变化,AO只进入活细胞,正常细胞及处于凋亡早期的细胞核呈现绿色;EB只进入死细胞,将死细胞及凋亡晚期的细胞的核染成橙红色。 (5)台盼蓝染色对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区别坏死细胞有一定的帮助,如果细胞膜不完整、破裂,台盼蓝染料进入细胞,细胞变蓝,即为坏死。如果细胞膜完整,细胞不为台盼蓝染色,则为正常细胞或凋亡细胞。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凋亡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固缩、边集,常呈新月形,核膜皱褶,胞质紧实,细胞器集中,胞膜起泡或出“芽”及凋亡小体和凋亡小体被临近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6)木精-伊红(HE)染色是经典的显示细胞核、细胞质的染色方法,染色结果清晰。发生凋亡的细胞经HE染色后,其细胞大小的变化及特征性细胞核的变化:染色质凝集、呈新月形或块状靠近核膜边缘,晚期核裂解、细胞膜包裹着核碎片“出芽”凸出于细胞表面形成凋亡小体等均可明显显示出来。 DNA凝胶电泳: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其细胞DNA均发生断裂,细胞小分子 质量DNA片段增加,高分子DNA减少,胞质出现DNA片段。但凋亡细胞DNA断裂点均有规律的发生在核小体之间,出现180~200 bp DNA片段,而坏死细胞的DNA断裂点为无特征的杂乱片段,利用此特征可以确定群体细胞的死亡,并可与坏死细胞区别。

实验十八血清胆红素测定(改良j-g法)

实验十六血清胆红素测定 (改良J-G法) 【目的】 1.熟悉血清胆红素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胆红素测定的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原理】 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需要在加速剂(咖啡因-苯甲酸钠)作用下,分子内氢键破坏后,才能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醋酸钠缓冲液保持反应的pH,反应完成后加入终止试剂(叠氮钠)以破坏重氮试剂,最后加入碱性酒石酸钠溶液,使颜色不稳定的紫红色偶氮胆红素在咖啡因存在下转化为稳定的蓝色偶氮胆红素,在600nm波长比色,从标准曲线查找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含量。 【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吸管、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秒表。 【试剂】 1.咖啡因试剂 称取无水水醋酸钠,苯甲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溶于约5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咖啡因,搅拌使溶解(加入咖啡因后不能加热溶解),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L,混匀。过滤后置棕色瓶,室温保存。 2.碱性酒石酸钠溶液 称取氢氧化钠,酒石酸钠(Na2C4H4O6·2H2O),用去离子水溶解并补足至1L,混匀。置塑料瓶中,室温保存。 3.5g/L亚硝酸钠溶液 称取亚硝酸钠,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混匀,置棕色瓶,冰箱保存,稳定期不少于2周。若发现溶液呈淡黄色,应废弃重配。 4.5g/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称取对氨基苯磺酸(NH2C6H4SO3H·H2O),溶于8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浓盐酸15ml,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L。 5.重氮试剂

临用前取上述亚硝酸钠溶液和对氨基苯磺酸溶液20ml,混匀即成。 6.L叠氮钠溶液 7.胆红素标准液 (1)目前一般用未结合胆红素配制标准液,此标准品须用含白蛋白的溶剂配制,常用人混合血清,对此血清的要求如下: 收集无溶血、无黄疸、无脂浊的新鲜血清,混合,必要时可用过滤器过滤。取过滤后的血清1ml,加入新鲜L NaCl溶液24ml,混合。在414nm波长,1cm光径,以L NaCl溶液调零点,其吸光度应小于;在460nm的吸光度应小于。 (2)配制标准液的胆红素须符合下列标准:纯胆红素的氯仿溶液,在25℃条件下,光径±,波长453nm,摩尔吸光系数应在60700±1600范围内;改良J-G法偶氮胆红素的摩尔吸光系数应在74380±866。 (3)胆红素标准贮存液(171μmol/L): 准确称取符合要求的胆红素10mg,加入二甲亚砜1ml,用玻璃棒搅拌,使成混悬液。加入L碳酸钠溶液2ml,使胆红素完全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以稀释用血清洗涤数次并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L盐酸2ml,边加边摇(勿用力摇动,以免产生气泡)。最后以稀释血请加至刻度。配制过程中应尽量避光,贮存容器用黑纸包裹,置4℃冰箱3天内有效,但要求配后尽快作校正曲线。 【操作】 取试管3支,按下表操作: 表3-20 改良J-G法测定血清胆红素 加人物(m1)总胆红素管结合胆红素管空白管 血清 咖啡因苯甲酸钠试剂- 对氨基苯磺酸-- 重氮试剂- 混匀,准确1分钟 叠氮钠-- 咖啡因苯甲酸钠试剂--

细胞凋亡的几种检测方法

细胞凋亡的几种检测方 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细胞凋亡的几种检测方法 1、形态学观察方法 (1)HE(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光镜观察:凋亡细胞呈圆形,胞核深染,胞质浓缩,染色质成团块状,细胞表面有“出芽”现象。 (2)丫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核呈黄绿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呈黄绿色浓聚在核膜内侧,可见细胞膜呈泡状膨出及凋亡小体。 (3)台盼蓝染色:如果细胞膜不完整、破裂,台盼蓝染料进入细胞,细胞变蓝,即为坏死。如果细胞膜完整,细胞不为台盼蓝染色,则为正常细胞或凋亡细胞。此方法对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区别坏死细胞有一定的帮助。 (4)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凋亡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固缩、边集,常呈新月形,核膜皱褶,胞质紧实,细胞器集中,胞膜起泡或出“芽”及凋亡小体和凋亡小体被临近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2、 DNA凝胶电泳 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其细胞DNA均发生断裂,细胞内小分子量DNA片断增加,高分子DNA减少,胞质内出现DNA片断。但凋亡细胞DNA断裂点均有规

律的发生在核小体之间,出现180-200bpDNA片断,而坏死细胞的DNA断裂点为无特征的杂乱片断,利用此特征可以确定群体细胞的死亡,并可与坏死细胞区别。 正常活细胞DNA 电泳出现阶梯状(LADDER)条带;坏死细胞DNA电泳类似血抹片时的连续性条带 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核小体测定 凋亡细胞的DNA断裂使细胞质内出现核小体。核小体由组蛋白及其伴随的DNA片断组成,可由ELISA法检测。 检测步骤 1、将凋亡细胞裂解后高速离心,其上清液中含有核小体; 2、在微定量板上吸附组蛋白体’ 3、加上清夜使抗组蛋白抗体与核小体上的组蛋白结合‘ 4、加辣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DNA抗体使之与核小体上的DNA结合’ 4、加酶的底物,测光吸收制。 用途 该法敏感性高,可检测5*100/ml个凋亡细胞。可用于人、大鼠、小鼠的凋亡检测。该法不需要特殊仪器,

细胞凋亡的检测(含图片) 陈英玉

细胞凋亡的检测 细胞凋亡与坏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细胞凋亡形式,根据死亡细胞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别,可以将二者区别开来。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根据凋亡细胞固有的形态特征,人们已经设计了许多不同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检测方法。 1 光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 (1)未染色细胞:凋亡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形,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细胞凋亡晚期可见凋亡小体。 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 (2)染色细胞:常用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等。凋亡细胞的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 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 2 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一般以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为指标来评判细胞凋亡的进展情况。 常用的DNA特异性染料有:HO 33342 (Hoechst 33342),HO 33258 (Hoechst 33258), DAPI。三种染料与DNA的结合是非嵌入式的,主要结合在DNA的A-T碱基区。紫外光激发时发射明亮的蓝色荧光。 Hoechst是与DNA特异结合的活性染料,储存液用蒸馏水配成1mg/ml的浓度,使用时用PBS稀释成终浓度为2~5mg/ml。 DAPI为半通透性,用于常规固定细胞的染色。储存液用蒸馏水配成1mg/ml的浓度,使用终浓度一般为0.5 ~1mg/ml。 结果评判: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分为三期:Ⅰ期的细胞核呈波纹状(rippled)或呈折缝样(creased),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Ⅱb期的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图1)。

三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的比较

三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2-02-02T14:50:30.18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金大伟富宏然高莉莉[导读] 中国是乙型病毒肝炎的高发国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人群发生率较高, 表面抗原携带率约为15% 金大伟富宏然高莉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红旗医院检验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1)【摘要】目的:通过乙肝表面抗原,比较三种方法学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然后对阳性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金标方法复检。结果:总数为13207份标本,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表面抗原阳性的标本为1524份,ELISA方法复检后阳性标本数为1415,金标方法复检后阳性标本数为1241。结论:灵敏度化学发光方法最高、ELISA方法居中、金标方法最差;操作金标方法最简单、ELISA居中、化学发光方法稍难;金标方法假阴性假阳性率最高。因此,金标方法只能进行筛检,阳性或阴性都不能定诊。【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化学发光法;ELISA;金标法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56-01 中国是乙型病毒肝炎的高发国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人群发生率较高, 表面抗原携带率约为15%[1]。乙肝的实验诊断对于其治疗及预防有重要参考意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由Dane颗粒的外壳和直径22 nm的球型颗粒和管型颗粒所组成[1]。HBsAg是HBV感染后第一个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HBsAg阳性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存在核心窗口期现象,即该时期HBsAg消失,抗- HBs还未出现的,此期可短至数天或长达数月。 目前检测乙肝有三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学,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金标法、化学发光法。中国大多数临床实验室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来检测HBsAg。但对于HBsAg低浓度的标本,检测时常因方法学的原因造成灵敏度较低,导致临床出现漏检,给病人带来损失,尤其是需要临床输血的病人。;金标法(Goldimmnnochromatography,GICA)是在ELIS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可单份检测、便于保存、不需特殊设备等优点,也广泛应用于HBsAg的初筛;缺点式是此种方法灵敏度比ELISA更低,而且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都很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是灵敏度非常高的方法。解决了低浓度HBsAg的检测问题。现将三种种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作一比较。 1资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收集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检验科免疫室2010年全年常规做乙肝“二对半”标本13207份,用半自动化学发光方法筛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标本1515份进行复检,并通过金标法和酶联方法进行比较。 1.2 方法:半自动化学发光方法原理:采用酶促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标记酶,催化鲁米诺发光,并在化学发光仪上读出发光值并计算含量,此种方法为定量方法。 金标方法原理:试剂条以胶体金为指示标记包被特异的抗体,应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原理检测样本中的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原理:采用双抗体夹心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标记酶,催化TMB和过氧化氢产生有色物质,加入酸性终止液后用酶标仪读取光密度值进行计算并判断阴阳性,此种方法未定性方法。 2试剂与仪器 半自动化学发光仪器为GloRunner型半自动化学发光仪,配套试剂为北京科美化学发光试剂。金标试剂为广州万孚乙肝二对半金标板。ELISA试剂为上海科华试剂,酶标仪为Bio-Tek ELX800,洗板机为ELx50洗板机。 3检测 所有标本先由半自动化学发光仪进行表面抗原检测,阳性标本再用ELISA和金表方法进行检测。所有检测严格按照标准SOP操作文件进行操作,质控品由黑龙江省临检中心提供。 4结果 总数为13207份标本,半自动化学发光方法表面抗原阳性的标本为1524份,ELISA方法复检后阳性标本数为1415,金标方法复检后阳性标本数为1241。 5讨论 从以上结果来看,半自动化学发光法阳性率最高,ELISA方法较化学发光法阳性率低,金标方法阳性率最低。化学发光方法要比ELISA方法敏感,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弱阳性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呈现阴性,同样ELISA方法检测弱阳性的标本用金标方法同样也呈现阴性。ELISA方法是国内主要检测乙肝的方法,是一种操作步骤比较简单,灵敏度表较高的方法,所用仪器酶标仪的价格也不是很高,甚至目测也可以报结果。金标法操作最为简单,不需要任何仪器,很适合快速的筛检,但是此种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检测的灵敏度不高,存在一定假阳性率的问题,金标方法检测的结果,阴形可能存在假阴性,阳性也需要进行复检。在实际工作中,曾经有过金标表面抗原强阳性,但是经过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变为阴性。因此金标方法检测的结果不能作为定诊的依据,必须经过其他的方法进行验证,只能作为乙肝的筛检,其结果还必须进行确认。化学发光法是近年发展比较快的检测方法学,我们所用的半自动化学发光方法采用的是酶促化学发光法,其基本的检测操作与ELISA方法一致,只有最后进行检测的时候加入的酶促底物不一样,ELISA加入的是TMB和双氧水,而酶促化学发光加入的是鲁米诺和双氧水。ELISA用酶标仪检测或根据检测孔的颜色进行目测判断结果;而酶促化学发光方法必须用化学发光仪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检测。化学发光方法检测灵敏度要高于ELISA,对于ELISA方法检测弱阳性的标本可以用化学发光方法进行复检并且进行定诊。酶促化学发光方法与ELISA方法操作步骤相当,敏感度却高很多。缺点是酶促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必须依靠机器,不可以用肉眼观察结果。另外,加入酶促底物后,发光值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进行性衰减,因此化学发光法进行读取数据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取。经过我们监测发现,化学发光读取发光值时即使在规定的读取时间内,每隔1分钟检测一次发光值,同一孔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的发光只相差很多,因此化学发光对于发光值的读取最好在加入底物后同一时间进行读取,这一点对于定量检测比较好。参考文献 [1]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2]刘秀琴,傅杭州,张晓俐《海南医学》2010年第21卷第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