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时.混合运算(1)doc

一课时.混合运算(1)doc
一课时.混合运算(1)doc

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 2×3=6(元)

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生3:7+2×3=13(元)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二、新授

(一)乘加问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①2×3+7

②7+2×3

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问题。

教师: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20—4×4=4(元)

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

数。

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三)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板书)

三、练习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 25—3×7= 72÷8—4= 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 5÷5+5=6 9—3×2=12 48÷8—4=2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first class of four mixe d operations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已经达到熟练的程度,只要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应该不是很难。 学法指导 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一第1~3题。 1、出示课件2. 2、小结(出示课件3) 3、(出示课件4),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4、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出示课件5),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多媒体课件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则运算(一)教案

四则运算(一)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的例2以及例3(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运算和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冬天,同学们最喜欢什么运动? 学生: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这里是新开业的滑雪场。(出示大屏幕)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发现、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滑雪场开业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离去,又有150人 到来。 老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下午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230-70=160人160+150=310人230-70+150=310人 汇报交流: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三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老师:由于数目越来越大,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算错了。(教学脱式书写格式) 2、出示信息: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这样计算,5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吗? (指名学生板演)90¸3´5 =30´5 =150(人) 老师:指名学生给大家说说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学生:我先用900¸3,再用它们的商¸5,因为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才能算出5天的人数。 老师:也就是说,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的。 谁能说出15-8+11和40´3¸60的运算顺序? 3、总结运算顺序 老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四则运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准确计算两步式题。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 2.准确计算混合式题。 课前准备:口算卡,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题(见口算卡)。 (1) 学生看口算卡说得数。 (2)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同级运算) (3)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 2、谈话导入,出示主题图。 3、提出问题并解答。 根据图中提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1。 (1) 板书例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解决的? (3)学生尝试解答并交流后集体反馈: 方法一:72-44=28(人)28+85=113(人) 方法二:72-44+85 =28+85 =113(人)

(4)说说解题思路和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对比两种方法。 2、例举生活中的例子。 (1)根据编出的问题列式计算,请学生板演。 (2)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观察各题的相同点。 (4)提问: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教学例2。 (1)板书例题并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怎样理解“照这样计算”这句话呢?再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尝试解答后集体交流: 方法一:987÷3×6方法二:6÷3×987 =329×6 =2×987 =1974 (人)=1974(人) (4)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含有同级运算。②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③都不含有小括 号。 不同点:例1是含有加减法的运算,例2是含有乘除法的运算。 作业: 1.说说下面的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算一算。 3.列式计算(综合算式)。 4.解决问题。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总结出什么了呢?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实行计算。

(word完整版)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 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供参考)

教师学生上课时间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课题名称分数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重点难点 1、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分数知识点 ) 7 4 13 5 ? ?) 6 1 5 3 ? ?) 26 6 8 3 14 13 ? ? ) 27 4 9 8 (+) 4 1 10 1 (+) 2 1 4 3 (+ ) 2 1 3 1 15 1 2 1 ? + ?) 6 1 9 5 9 5 6 5 ? + ?) 5 1 5 4 ? + ? ) 7 9 7 ? -) 9 16 9 ? -) 31 31 ? + ?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基本方法:将一个大数转化为两个小数相加或相减的形式,或将一个普通的数字转化为整式整百或1等与另一个较小的数相加减的形式,再按照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解题。 注意:将一个数转化成两数相加减的形式要求转化后的式子在运算完成后依然等于原数,其值不发生变化。例如:999可化为1000-1。其结果与原数字保持一致。 第六种:带分数化加式 例题:1)4161725? 2)351213? 3)13 5127?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 基本方法:将带分数转化为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相加的形式,再按照乘法分配律计算。 第七种:乘法交换律与乘法分配律相结合 例题:1)247174249175?+? 2)1981361961311?+? 3)138 1137138137139?+? 涉及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 基本方法:将各项的分子与分子(或分母与分母)互换,通过变换得出公有因数,按照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进行计算。 注意:只有相乘的两组分数才能分子和分子互换,分母和分母互换。不能分子和分母互换,也不能出现一组中的其中一个分子(或分母)和另一组乘式中的分子(或分母)进行互换。 ? 分数简便运算课后练习一(能简算的简算) 59 × 34 +59 × 14 46×45 44 ( 34 +58 )×32 15 + 29 × 310 44-72×512 23 +( 47 + 12 )×725 6.8×51+51×3.2 (32+43-21)×12 53×914-94×5 3 2008×20062007 87748773÷+÷ 91929197÷-÷ 12 59412595÷+÷ 38 +38 ×47 +38 ×37 57535÷??? ??+ 2534 ×4= 54×(89 - 56 ) 229 ×(15×2931 ) 1113 -1113 ×1333 ( 38 -0.125)×413 241241343651211÷??? ??-+- 43×52+43×0.6 257×101-257 508 310019?? 1925214251975?+?+ 18×25253181???? ??+ ??? ??++÷??? ? ?++12191711259575

【教育专用】小学数学精编教案:四则运算 教学设计 (1)

4 四则运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四舍五入法凑整,大数的正确读写。 过程与方法: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教学难点: 将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去尾法比较,强化凑整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创设情境 三、四舍五入凑整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集体校对答案。 你了解我国的四大名山吗?今天 让我们一起去登一登黄山。 出示题目: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45678 3454321 76328067 1032009 集体交流反馈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再用“进一法、去尾法”到万位。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630008214 7860700431 629980679821 30927816782 集体交流反馈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再用“进一法、去尾法”到亿位 板书: 独立口算。 指名交流。 指名回答。 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独立完成。 说说改写的方法。 指名口答。 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独立完成。 说说改写的方法 指名口答

学习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四、读出下面的数,再用线连一连。 五、综合练习30000052 350002000 30500200 30052000 30005200 30000520 30000502 3500200000 集体交流反馈 1.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200489 190489 5958760 6949987 2.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516895200 695823255 2643322541 7952146839 先划分数级 同桌读数 连一连 同桌配合反馈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数字抄正确。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等号的写法:≈45678 3454321 76328067 1032009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 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小组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教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练习 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以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对于这些内容,新版教材在本册分为“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两个单元。本单元的《四则运算》结合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四则混合运算以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也使得原来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能初步计算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个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和归纳的,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整理。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采用根据线段图列算式,观察算式之间的关系,概括加、减、乘、除的意义等手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同时,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与0有关的运算,知道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还是0. } 3、认识中括号,知道四则运算的含义,会计算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4、解答租船问题时,学会先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实际人数进行选择和确定最佳的方案。 单元课时安排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第4课时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5课时租船问题 第6课时复习课 … |

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一、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认真审题,弄清运算 顺序,再细致计算。) 25 7)2174(107?++ [1-( 8 341+)]÷ 4 1 8 3 )89169(÷+ 48 1 8125??÷ 8 3758771+?+ 5 4)4365(512++? \f(2,5) × 3 4 - 错误!÷4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f(5,8) ×[1÷( 3 4 + 错误!)]

[ 1 6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1 - \f(5,8) ÷ \f(25,28) - 3 10 10713151321÷?? ???????? ??+- ?? ? ??+÷435252 465×错误! 14 × 37 + 47 ÷4 5 -( 67 ÷3 14 + 错误!) 12614121??? ? ??-+ 15 14 1781714159? +? 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错误! ×5 4 32.6×\f(4,5) +32.6×0.2 25×24 23

二、解方程。 53x=34 14 x=2 (1-\f(1,4) )x=3.6 1 2 -错误!X = 10 1 错误!×(X -错误!)=0 3 2 x-错误!x =3 x+错误!x =12 5 2 x=错误!+0.25 x-4 5 X=2.4 5x -3×215=7 5 三、列式计算。

四、解决问题。1、一根电线长8 1 20 米,剪去一段后.剩下10.5米,问剪去了多少米? 2、邮局与居民区相距1.25千米. 与工厂区相距3 2 1千米.邮递员骑自行车到居民区需121小时,他用同 样的速度骑自行出到工厂区需要多少时间? 3、操场跑道一圈长错误!千米,小华跑4圈用了错误!小时。他平均每小时跑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f(3,4) 小时行了45千米,照这样计算,\f(4,5) 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5、师傅每分钟织布\f(1,5) 米,徒弟8分钟织的布和师傅6分钟织的布同样多,徒弟每分钟织布多少米? 6、李军买了错误!千克奶糖,每千克的价钱是18元。张强用了与李军同样多的钱买水果糖,每千克价钱是10元。张强买了多少千克水果糖? 7、修一条长错误!千米的公路,第一周修了错误!,第二周修了错误!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修? 8、 425千克甜菜可榨糖8 15 千克,照这样计算: (1)要榨10千克糖需多少千克甜菜? (2)1吨甜菜可榨多少吨糖? 9、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6天完成了这批零件的 5 2 ,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做多少天?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课本P1-5,例1‘例2 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 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自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自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检查尝试练习 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5页例1、例2及做一做 处理练习一第2~4题 学习目标: 知识: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方法: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 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迅速打开课本第2页 齐读课题 (同时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时 首先来了解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观察2~3页主题图 提示: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要补充条件) 师:咱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 有些问题我们要留到课下或以后解决 今天我们主要解决俩个问题 请你大声地阅读课本4~5页的内容 看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生阅读) 2.汇报: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同时小黑板出示)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 中午有44人离去 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 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解决例1 ①独立解答: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②同桌交流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小黑板出示练习:) 图书室原有故事书98本 学校又买来25本 今天就借出46本 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过程同上) 3. 引导学生发现: 这两个算式都没有括号 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 计算时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解决例2 ①(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②同桌互说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④有不同的方法吗?(根据汇报板书) 5.练习:练习一第3题 6.引导学生发现: 这些算式都没有括号 只有乘、除法 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7. 引导总结并板书: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

分数混合运算简算100道

分数混合运算简算练习 一.计算题(共30小题)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2×+×﹣× ××(+﹣)×36×× 2.能简算的要简便运算 (﹣)×(1﹣×)÷×+25%×. 3.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4÷(+)(+)÷ 59×+59×98×58×﹣×31

4.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01×﹣(+)×54 60×[÷(﹣)] ×+×÷+×(+)÷. 5.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27×﹣11﹣+﹣﹣+ +×16+++×4+×4. 6.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7+××+÷ 7÷[1÷(4﹣)]+÷+. 7.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34﹣34× 2﹣÷﹣(+﹣)×25101× 8.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9.3+9.3×2.25 (+)×8+36×(+﹣) 9.怎样简便怎么计算. ×﹣÷(+×)÷56× 0.24×58+2.4×4.1+0.24 1﹣﹣÷+×.10.简便计算.

÷(+)×0.75+×(+)÷ 0.575×19+1.9×4.25 ×+0.375×2﹣3÷ (++)÷(++)33÷+×44+24÷﹣0.6. 11.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要简算,并写出过程 55÷[(﹣)×]×39+ 36×(+﹣)98×0.2﹣89×+41×. 1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 ÷×÷24××

(+)×241﹣÷56× 1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要用简便方法. ×0.375÷÷(3﹣﹣)(0.75﹣)×(+)48×(﹣+)÷9+×87×. 14.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45 (+)×(1﹣) 4×0.8×2.5×12.5 ×÷×. 15.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1)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5页例1、例2及做一做 处理练习一第2~4题 学习目标: 知识: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方法: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 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迅速打开课本第2页 齐读课题 (同时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时 首先来了解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观察2~3页主题图 提示: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要补充条件) 师:咱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 有些问题我们要留到课下或以后解决 今天我们主要解决俩个问题 请你大声地阅读课本4~5页的内容 看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生阅读)

2.汇报: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同时小黑板出示)1.滑冰场上午有72人 中午有44人离去 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 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解决例1 ①独立解答: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②同桌交流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小黑板出示练习:) 图书室原有故事书98本 学校又买来25本 今天就借出46本 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过程同上) 3. 引导学生发现: 这两个算式都没有括号 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 计算时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解决例2 ①(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②同桌互说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④有不同的方法吗?(根据汇报板书) 5.练习:练习一第3题 6.引导学生发现: 这些算式都没有括号 只有乘、除法 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7. 引导总结并板书: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课题: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⒉能举例说明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吗? ⒊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⒋谈话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分数简便计算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算式。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启发学生思考: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⒉知道观察,发现规律。 ①第一组运用乘法交换律。 ②第二组运用乘法结合律。 ③第三组运用乘法分配律。

⒊总结规律。 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⒋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⑴出示例题7。 ⑵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561(53?? 12)4 165(?+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w W w .x K b 1.c o M ⒈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⒉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先算“100×50 1”会使计算更简便。 ⒊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0、11、12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⒋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3、14、15题。 这三道题都是解决问题的练习题,都是与分数混合运算相关的问题,前两道是连乘的问题,第三题是乘加混合计算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学情分析: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第一课时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课本P1-5,例1‘例2 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 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步式题。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 2.准确计算混合式题。 课前准备:口算卡,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题(见口算卡)。 (1)学生看口算卡说得数。 (2)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同级运算) (3)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 2、谈话导入,出示主题图。

3、提出问题并解答。 根据图中提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1。 (1)板书例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解决的? (3)学生尝试解答并交流后集体反馈: 方法一:72-44=28(人)28+85=113(人) 方法二:72-44+85 =28+85 =113(人) (4)说说解题思路和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对比两种方法。 2、例举生活中的例子。 (1)根据编出的问题列式计算,请学生板演。 (2)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观察各题的相同点。 (4)提问: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教学例2。 (1)板书例题并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怎样理解“照这样计算”这句话呢?再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尝试解答后集体交流: 方法一:987÷3×6方法二: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4)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含有同级运算。②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③都不含有小括号。 不同点:例1是含有加减法的运算,例2是含有乘除法的运算。 作业: 1.说说下面的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算一算。 3.列式计算(综合算式)。 4.解决问题。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总结出什么了呢?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板书: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方法一:72-44﹦28(人)28+85﹦113(人) 方法二:72-44+85 ﹦28+85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含两级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含两级的混合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7页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一第5-9题。 教材简析:主题图“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图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26人,冰雕区有180人。给学生提问题提供了数据。 (1)例1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以主题图“冰雪天地”的“滑冰区”为背景,提供了一天上、下午滑冰人数的变化信息,提出“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的问题。由于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解决此类问题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教材中呈现了两个学生的解决方法,一个是分步列式解答的,另一个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通过计算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

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无 五、教学过程: ㈠复习 1、口算。 27÷3×7=3×6÷9=25÷5×8= 45+8–23=63÷7×8=24–8+10= 28÷4×7=35+24–12=48÷8×9= 2、说说运算顺序。 ㈡教学新授 1、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2、独立尝试解答,2生板演。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3、汇报反馈: ⑴24+24+24÷2师:你是怎么想的? =24+24+12生: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48+1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60(元)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四年级数学下册一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案西师大版.doc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3 例一课堂活动1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例一的情景: 小朋友们都刚过完年吧?那同学们都去买过年货没有?都买了那些年货呢? 大家买多灯笼没有?在大门口挂上一对大红灯笼,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的喜气? 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讨论都买了那些年货? 自主探索 出示例一 1.恩,小明和几个同学在想着怎么样年办的红红火火的,他们想了一方法?是什么呢? 对,自己做的,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节过得热热闹闹的,多好啊! 2.但是做的时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大家看看,他们在做灯笼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3.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道题的已知条件,你们会做吗?会做的话,请大家把你的算式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4.把写一步算式的和两步算式的,三步算的都写在黑板上,让同学区分。那么同学同意哪个同学做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的思路。同学们讨论思路,得出,不管是用一步,思路都是“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下的个数” 5.同学们都是对的,而用一个算式表达的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 6.回过头来看看一步算式,大家能说说在这个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算? 7.老师归纳没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p1 的练习说说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P2 课堂活动 1 前两道 P3 练习一 1 ,2 学生独立完成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六、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