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

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

旅行社集团属于旅游企业集团的范畴,它是以旅行社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由众多的企事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而旅行社的集团化就是指单体旅行社共同组建旅行社集团,进行集团化经营的动态过程。

一、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现状

(一)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历程。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是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而设立的一些旅行社集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为我国旅行社大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1979年以后,国旅、中旅和在1980年成立的中国青年旅行社系统都得到很快发展。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到中国加入WTO以前,这个阶段中国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这对中国旅行社集团化改革增加了强大的政策抉择,中央和地方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旅行社集团,如广之旅、上海春秋等,这个阶段也是中国旅行社集团的徘徊期和探索期。第三个阶段从加入WTO至今,这个阶段也是旅行社真正开始集团化并且同世界接轨的时期,中国一些旅行社集团开始走向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旅行社集团化发展道路。

(二)中国旅行社集团化现状及问题。我国旅行社的特点是资产含量小,多属于代理机构,能具备集团规模的公司屈指可数,这就需要开展资产重组,然后进行一定规模的资产经营,盘活存量资产,吸收外部资产,这样才能迅速地达到具有国际标准的集团化规模,才能更有效地、稳健地进入国际化跨国经营。

目前中国的旅行社集团尚不规范,与国家对于集团化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大小旅行社功能雷同,产品同质,价格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散、小、弱、差”是整个行业的写照。大部分旅行社集团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内部管理与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还有差距,集团内部成员联系不紧密,成员之间缺乏资产利益关系,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基础和资产纽带关系,多数只是资产的简单组合和捆绑,不是市场化重组的结果,合作机制不稳固,因此在企业组织、结构、营销、管理上没有按市场的需要运作,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总社不总,分社不分;集团核心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核心企业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缺乏感召力和产品、资本等优势,对成员企业无约束力,不能成为融资中心、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国家对旅行社集团化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等等。

旅行社集团化方向发展本来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通过控股或相互持股建立产权连接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市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但在目前

中国旅行社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发展历程及 在中国旅行社现形势下对旅游人才的要求 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在英国的莱斯特正式成立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开始专门从事旅行代理业务。从此,为方便旅游者并服务于旅游者的旅行社诞生了,这标志着近代旅游业开启了新篇章。中国近代旅游业发源于上海。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旅行社是爱国人士陈光蒲先生与1923年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的旅行部,1927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现为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我国与1949年在厦门成立了华侨旅行社,现为中国旅行社;于1954年再北京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于1979年再北京创建了中国青年旅行社。从而,建成了我国知名度最高的三大旅行社。从旅行社发展历史来看,中国旅行社业发展起步较晚。并且虽然我国旅行社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后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行业。 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过程可将其话费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旅行社业发展的前期(1978年以前)。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以前,我国仅有中国国旅和中国旅行社及其在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在此阶段,旅行社数量少,从业人员少,旅游活动少,不具备行业规模,但却累积了不少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为今后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旅行社发展的初期(1978—1989年)。这一阶段我国旅行社形成国旅、中旅、和青旅三足鼎立的行业垄断的局面。在1985年,为加强旅行社行业管理,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第一部管理法规。 3、旅行社发展的增长期(1990—1994年)。1989年国际国内形式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我国旅行社遇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负增长,在旅行社经营者的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国际入境旅游得到恢复和更大的发展。 4、旅行社的调整时期(1995年至今)。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和规定,为我国旅行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显示,到2000年,我国旅行社总数为8993家。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普及,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已经来到。 二、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旅游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旅游产业支柱作用也更为强化,旅游产业在质和量

旅行社集团化经营的模式及选择

旅行社集团化经营的模式及选择 【摘要】做大做强旅行社企业集团应避免盲目多元化,选择适合企业 集团的经营模式。本文结合中国旅行社业的现状对旅行社企业集团的经营 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比较他们之间的优劣。 【关键词】旅行社;企业集团;经营模式;选择 旅行社集团属于旅游企业集团的范畴,它是以旅行社为主体,通过产 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由众多的企事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 经济联合体,而旅行社的集团化就是指单体旅行社共同组建旅行社集团, 进行集团化经营的动态过程。 一、我国旅行社业集团化发展历程 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 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期。这个时期是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而设立的一 些旅行社集团。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我国加入WTO以前。这个阶段我国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这对我国旅行社集团化改革增加了 强大的政策扶持。中央和地方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旅行社集团。这个阶段也 是旅行社集团化发展的徘徊期和探索期。第三个阶段从加入WTO至今。这 个阶段也是旅行社行业真正开始集团化并且同世界接轨的时期,我国的旅 游集团正在走出种子期、孵化期,进入成长期。各集团相继形成了属于自 己的经营运作模式。上海锦江集团加强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做优做强产业,目前在国际上排名由75位上升至57位;首旅集团强化资本运作,克服资 源布局不甚合理的缺陷,积极向国内、国外渗透,“国内成网,国际成链”的战略目标已显露雏形;深圳华侨城,本着坚持特色和品质的建设与发展 理念,实现了花园式旅游城的建设构想,形成了由点到面,辐射全国的发

展格局;上海春秋,历经数年艰苦努力,将分支机构设到了全国30多个 城市,建立了独树一帜的春秋模式……我国的一些旅行社集团正朝着一条 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旅行社集团化发展道路迈进。 二、旅行社集团化经营模式的类型 各旅行社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做大做强,必须选择正确的经营模式,目前可供旅行社集团选择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专业化经营模式 所谓企业专业化经营,是指企业进行某一单一种类的产品或服务的生 产经营,并不涉及其他种类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旅行社集团的专业 化经营,也就是旅行社集团只从事旅行社业务的经营。旅行社集团实行专 业化经营的最大优势是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平均成本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以及扩大经营网络的规模,提高服务水平。由于旅行社企业提供的服务主 要是旅游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因而其最为核心的资源就是经营网络。没有网络所提供的空间,旅游要素的优化组合就无从谈起。扩大的经营网 络可以使旅行社企业有能力提供更为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 我国旅行社数目很多,适宜采用专业化经营实现整合,但它们多数资 金薄弱,往往无力兼并其他个体或发展分支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一是可 以采取参股和联合投资的方式,形成共同的所有权;二是可以采取输出管 理和品牌扩张的方式,将管理要素和品牌折合成一定股份,形成共同的所 有权;三是以上两种方式兼用,实现所有权共有。这三种方式可以使单体 企业初步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集团,之后逐步提高资金实力,培育品牌建 立网络,再逐步采用控股、兼并等手段壮大集团。 (二)多元化经营模式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国内的旅游产业还未起步。1954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国营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主要负责境外旅游业务。此后,在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开始建立起一些地方性旅行社, 比如北京旅游局、上海国际旅行社等。据统计,到1971年底,全国有160家旅行社。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消费的扩大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旅行社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全国范围内的旅游市场开放政策,允许国内市场能够与国际市场接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国际旅行社进入中国市场。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急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国内旅行社开 始增加接待入境游客的旅游业务。同时,出境旅游市场也开始迅速发展。1990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规范了旅行社经营和管理行为,进一步推动了 中国旅行社的成长。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旅游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的旅行社开始 获得更广泛的市场机会。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旅行社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未来发展 重点领域之一,积极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加速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 续发展。 通过上述历程的回顾,可以发现中国旅行社在发展历程中逐步成长为行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未来,中国旅行社将继续 深化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合作,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按照“全球共享”的理念,推进旅游 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实现中国旅 游产业的新跨越。

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谢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 [摘要]集团化是旅行社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已涌现出大量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实现集团化的企业。本文基于集团化发展模式的探讨,选取了股权联结式、契约联结式、战略联盟式模式,以中旅总社、广之旅和桂林“甲天下旅游联合体”为例,指出不同模式的共性、个性,优点、缺点,希望能为当前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实践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行社集团化模式 一、引言 集团化是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网络化服务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旅行社集团对于提高中国旅行社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旅行社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涌现出一批旅行社集团,它们有的成为行业中的领路者,有的雄踞一方、成为各地旅游行业的强势企业,相对于散、小、弱、差的状况而言,这些集团的出现无疑是一个进步。成功实施集团化的旅行社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增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集团化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为旅行社根据自身特色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提供参考,促进中国旅行社集团化的发展。 二、文献回顾 关于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有旅行社集团化发展的成因、发展道路、模式、组织结构以及应对策略等,主要集中于旅行社集团化的发展模式方面。对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 1、是否具有产权纽带是集团化模式的划分点,以此区分紧密型和松散型模式。例如崔凤军、窦群(1997),梁裕模(2004)以资产关系的依存度强弱为界提出紧密、半紧密、松散联合模式;程巧莲、刘宝巍、王世红(2003),李晓趁、王福清、郭晖(2007)采用了股权联结式、契约联结式、战略联盟式的旅行社集团化分类模式,认为股权联结式是紧密型,契约联结式和战略联盟式是松散型;林龙飞、康文科(1997),许振晓、王国新(2005)直接提出了旅行社如何实现股份制集团化模式;钟妮(2001)提出了直营型、股权联结型、契约联结型、网络化型发展模式。 2、集团化产权纽带的构建,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模式是行业演进的主要发展方向。崔凤军、窦群(1997)认为组建以紧密联系为主、半紧密联系为辅的集团模式是我国旅行社企业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于建澄(2005)提出过渡时期

第十章 旅行社的发展战略

第十章旅行社的发展战略 1、旅行社战略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旅行社战略管理就是旅行社为了求得长远的发展,在对旅行社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旅行社的总体目标所确定的旅行社在一定时间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谋划。 意义: 战略管理已经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一种管理方式。认识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重视旅行社的战略管理,有助于决策者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那些有关旅行社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有助于用战略眼光将旅行社的经营与管理放在全方位的未来发展和广阔的市场竞争中,使旅行社获得跟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 2、旅行社战略管理的过程和原则 过程: (一)环境分析(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微观环境) (二)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的确定 (三)确定战略重点 (四)制定战略方案 (五)战略实施 (六)战略控制和评价(由于旅行社经营环境的多变性以及旅行社人员流动性较强等原因,使得旅行社既有的战略实施容易出现脱节或者偏离,需要管理者监督、指导、评估,及时修正和调整。) 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旅行社战略计划涉及旅行社内部各部门、外部供应商、国际环境等诸多因 素) 二、灵活性原则(旅游消费弹性大,制订战略计划时应预留一定调整空间可适时调整适应新 的情况) 三、前瞻性原则(旅游消费具有较强的时代潮流兴,凸显旅游者个性胡需求,因而要对未来 进行合理预测,对未来发展进行指导和规划) 四、长期性原则(战略是对未来的谋划,跨越比较长的时间,实施到实现也需要长期努力) 3、西方国家旅行社的战略选择 一、品牌战略。A.单一品牌战略B.系列品牌战略 二、大型旅行社跨国化、深入化经营战略。A.跨国化经营战略B深入化经营战略 三、中小型旅行社专业化、联合化经营战略 四、网络手段广泛应用战略 4、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组建模式 一、行政组合模式(我国旅游市场发育不完善而行政管理力量有十分强大,政府主导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并有利于有效克服集团化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二、资本运作模式(作为核心的大旅行社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资本经营手段实现规模扩张,建立以资产为纽带,有核心企业(母公司)、子公司、关联公司组成的旅行社集团。资本经营可以使弱势资产以资产出售、股权置换等方式推出经营市场,优化旅行社业的资源配置,实现网络化和规模化的双向发展,有力地推动旅行社集团化发展)

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

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旅行社的数量增加,竞争也 越来越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开始采取集团化发展模式。 集团化是企业实现有机整合、规模扩大、效益提高的重要方式,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走上了集团化路线。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指的是通过多种方式, 包括合并、收购、联营等,将不同的旅行社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大型的集团公司,实现规 模化经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实现资源整合: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后,可以实现各个旅行社之间的资源整合,共享 各自的优势资源,形成集体优势,提升整体效益。 2.提高经济效益:旅行社在集团化发展后,可以实现经济规模效益,包括物流、采购、人力等各个方面的成本控制,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提升品牌效应:通过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可以整合不同旅行社之间的品牌优势,形 成集团品牌效应,提升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 4.提高服务质量: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后,可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提高服 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5.拓展市场空间:集团化发展后,旅行社的市场空间得到明显拓展,可以更广泛地开 展业务,提升市场占有率。 1.纵向整合模式:旅行社可以收购或合并同业行业中下游企业,实现产业链整合,提 升业务覆盖面和品牌影响力。 3.跨行业整合模式:旅行社可以跨足其他行业领域,如酒店、交通和文化创意等行业,实现跨业务整合和全面市场渗透。 4.联盟合作模式:旅行社可以通过联盟等方式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增强 集体优势。 1.中国国旅:中国国旅是中国最大的旅行社集团公司,旗下拥有酒店、旅游地产、航空、保险等多个子公司,形成了以旅游业为核心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3.中国民航旅游:中国民航旅游是中国民航局下属的专业旅行社,通过整合民航资源 以及旅游资源,形成了交通旅游融合的发展模式。 4.春秋旅游:春秋旅游是一家以自由行业务、线路游业务为主导的新型旅游集团,还 涉及多个领域,如文化创意、物流等。

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

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 旅行社集团属于旅游企业集团的范畴,它是以旅行社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由众多的企事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而旅行社的集团化就是指单体旅行社共同组建旅行社集团,进行集团化经营的动态过程。 一、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现状 (一)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历程。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是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而设立的一些旅行社集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为我国旅行社大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1979年以后,国旅、中旅和在1980年成立的中国青年旅行社系统都得到很快发展。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到中国加入WTO以前,这个阶段中国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这对中国旅行社集团化改革增加了强大的政策抉择,中央和地方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旅行社集团,如广之旅、上海春秋等,这个阶段也是中国旅行社集团的徘徊期和探索期。第三个阶段从加入WTO至今,这个阶段也是旅行社真正开始集团化并且同世界接轨的时期,中国一些旅行社集团开始走向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旅行社集团化发展道路。 (二)中国旅行社集团化现状及问题。我国旅行社的特点是资产含量小,多属于代理机构,能具备集团规模的公司屈指可数,这就需要开展资产重组,然后进行一定规模的资产经营,盘活存量资产,吸收外部资产,这样才能迅速地达到具有国际标准的集团化规模,才能更有效地、稳健地进入国际化跨国经营。 目前中国的旅行社集团尚不规范,与国家对于集团化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大小旅行社功能雷同,产品同质,价格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散、小、弱、差”是整个行业的写照。大部分旅行社集团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内部管理与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还有差距,集团内部成员联系不紧密,成员之间缺乏资产利益关系,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基础和资产纽带关系,多数只是资产的简单组合和捆绑,不是市场化重组的结果,合作机制不稳固,因此在企业组织、结构、营销、管理上没有按市场的需要运作,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总社不总,分社不分;集团核心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核心企业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缺乏感召力和产品、资本等优势,对成员企业无约束力,不能成为融资中心、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国家对旅行社集团化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等等。 旅行社集团化方向发展本来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通过控股或相互持股建立产权连接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市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但在目前

矩阵分析各类旅行社产品特征与发展模式

矩阵分析各类旅行社产品特征与发展模式 2016年9月号,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2015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的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旅行社总数为家,2016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利润21.亿元,同比降低9.44%。全国2万多家旅行社数量相对庞大,但平均每家旅行社年营业利润只有6.734万元,利润率低,盈利情况不容乐观。面对旅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旅行社利润却如此低下的现象值得我们分析与思考,借助波特的五力模型从五个方面对当前旅行社行业竞争环境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旅行社行业发展问题并挖掘竞争战略对策,更好地为推动旅行社竞争市场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旅行社出境游市场分析报告-产业供需现状与投资商机研究》 一、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的旅行社行业竞争环境 1.同行业竞争者的能力 处于同一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享有行业内息和资源,一同生产行业产品,分割行业利润。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利润。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从旅行社行业目前发展来看,一大特点是旅行社利润低下却又数量庞大。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旅行社行业数据分析表明,旅行社经营收入逐年稳步增长,然而利润却呈现下降趋势。在行业总体利润减少的同时,传统旅行社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从2011年至今,近五年全国旅行社总量不断上升,把持持续 增长趋势。数量不断增加使旅行社行业竞争者增多,利润分割体也越来越多,蛋糕不断变小,分蛋糕的主体却在不断增加,整个行业竞争环境呈现出竞争激烈却又利润低下的不利发展现状。 2012-2016年中国旅行社行业营业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2012-2016年中国旅行社行业利润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旅游电子商务异军突起,OTA线上旅游蓬勃 发展,凭借便捷性、价格低、息量全面、直观等优势迅速占领旅游市场。作为本就利润微薄的旅业,旅游在线OTA的出现 很大一部分分刮了旅游业的利润,携程、艺龙、飞猪等OTA 企业大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强强联合;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旅行社进入中国市场,实力强大,综合竞争力占据领先优势的国际旅行社对我国传统旅行社造成了极大胁。传统旅行社行业原本就存在管理不规范导致中小旅行社泛滥,行业中又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旅行社的现状,面对此情况的传统旅行社经营却还是粗放式的,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没有跟上,对于线上渠道的冲击其实没有优势可言,加上国际旅行社的刺激,其势必受到重重挤压,导致利润低下。

中西方旅行社分工体系的对比及我国发展方向

中西方旅行社分工体系的对比及我国发展方向 1、旅行社和旅行社分工体系的含义 纵观世界旅行社行业,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旅行社内部合理的分工体系是旅行社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1) 旅行社是指经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招徕、接待旅游(团) 者,为旅游(团) 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企业。(2) 旅行社分工体系是指不同类别的旅行社在旅游市场和产品流通中所承担的任务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种分工体系分别是: 垂直分工体系、水平分工体系和混合分工体系。1) 垂直分工体系主要指旅游业中旅行社的相关运作体系,该体系有利于保障有序的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形成,从而实现更高的市场绩效; 旅行社的垂直分工体系是在市场经济下通过旅游者的自然消费流程呈现出“相关旅游企业———经营批发———零售旅游者”的垂直状态。2) 水平分工体系是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下,把旅行社分成不同等级和类别,把统一的旅游市场划分为入境、国内和出境旅游等若干市场,每一类别或等级的旅行社只能对应经营相应的旅游市场。水平分工体系可以较好地实现国家的旅游发展目标,但是容易造成产品的模仿和雷同,有碍于产品创新,且容易导致恶性竞争,难于形成规模经济。3) 混合分工体系是指在市场因素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作用下,把旅行社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规定不同等级各自的业务经营范围。

2、中国旅行社的分工体系 我国旅行社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把旅行社被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两大类型,同时,又把旅游市场统一划分为入境、国内和出境三类,很明显我国旅行社采取的是水平分工体系。我国的旅游业起步晚,水平分工体系使得旅行社正常地运转,但是在旅游的发展上分配不均,这种非自然的、人为的分工对市场主体存在误区,导致了我国旅行社的低效率运转和整个行业的无序运行,水平分工体系的不足之处也不断暴露: (1) 制约了旅游的市场作用。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作用下,市场对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水平分工的体制,行政的干预超过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旅行社不能形成自己的产品来使用市场的需要,导致我们旅行社发展被动。 (2) 导致旅行社低价竞争。我国中小旅行社比较多,这些中小旅行社资金、人才有限,但其经营活动涉及产品设计乃至售后服务等全部环节,所以他们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创新上根本不用投入,只是坐享大旅行社的成果,导致其以较低的成本在相同的产品上与大型旅行社竞争。 (3) 制约了旅行社的创新发展。水平分工体系造成中国旅行社整体实力弱小,旅行社缺乏战略规划、市场定位不准确,忙于价格竞争、产品复制。创新是旅行社发展的灵魂,水平分工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人为分割市场,导致所有旅行社虽然在目标市场不同,但是业务上则是从产品生产、开发到销售以及接待全方位服务,这样的方式使

我国旅行社行业现状及发展体系探讨

我国旅行社行业现状及发展体系探讨 一、引言 旅游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旅行社则是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旅行社行业也在不断壮大。本文将探讨我国旅行社行业现状及发展体系。 二、我国旅行社行业现状 1. 行业规模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有注册旅行社2.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2019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478亿元,同比增长约7%。 2. 行业结构 我国的旅行社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接社,即在目的地提供服务的 本地公司;另一类是出境社,即提供出境游服务的公司。其中出境社 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3.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改变,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除了传统景点观光之外,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深度体验式、主题

式等新型旅游方式。 4. 问题与挑战 我国旅行社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部分旅行社的服务质 量不高,导致游客投诉率较高;另外,一些旅行社存在违规经营、欺 诈消费者等问题。 三、我国旅行社发展体系 1. 行业标准化 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我国旅行社行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 规范。例如,中国旅游协会发布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标准》、《中 国出境游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 2. 电子商务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预订旅游产品。 因此,我国的一些大型旅行社开始向电子商务转型,并在网络上开设 了自己的销售平台。 3. 产业链整合 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一些大型旅行社开始进行产业链整合,将餐饮、住宿、交通等多个环节整合到自己的业务范围内。 4. 国际化发展

(经营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

第一章旅行社概述 一、中国旅行社的产生 1、陈光甫及其创办的旅行社组织 –1923 –1927 –1949 2、中国旅行社(CTS)的诞生(1949年) –1949 –1957 –1974 3、中国国际旅行社(CITS)的诞生(1954年) 4、中国青年旅行社(CYTS)的诞生(1980年) 二、中国旅行社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旅行社业 2、行政事业主导的中国旅行社业(1949-1978年) 3、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旅行社业(1978-至今)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7年,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垄断经营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6年,这个阶段是一个逐步放开、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从1997年开始,逐步进入规范阶段。

三、旅行社的性质(补充了解) (一)营利性 旅行社作为企业,具有企业的根本性质。 (二)服务性 旅行社通过其导游员、门市接待员、旅游服务采购人员等的服务劳动向旅游者提供旅游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旅游服务。另一方面,旅行社属高接触性服务业,消费者必须参与服务的全部或大多数活动,消费者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旅行社行业非常强调对客的沟通技巧。 (三)中介性 旅行社的实质是“旅游中间商”,是旅游消费者与旅游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纽带。 四、旅行社的职能(补充了解) 生产职能:设计和开发包价旅游产品和组合旅游产品 销售职能:销售包价旅游产品和组合旅游产品;代销单项旅游服务产品 组织协调职能:组织各种旅游活动;协调与各有关部门/企业的关系分配职能:分配旅游客源和旅游收入 提供信息职能:向有关部门/企业提供旅游市场信息; 向旅游者提供旅游目的地、有关部门/企业及其产品的信息

中国旅行社分工体系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和未来趋势

欧美一些国家的旅行社业采用垂直分工体系。当前,中国旅行社业以经营业务分工为主的体系结构迅速变化,进入了大发展的阶段,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这一体系结构将持续发生变化,并将自发地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目前,旅行社企业的分工体系主要有两种: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中国旅行社业采用水平分工体系,走过了一条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道路。 一、中国旅行社业分工体系的现状 水平分工体系是按照旅行商的经营内容和业务范围进行分工,大多数亚洲国家将旅行商划分为国际旅行商和国内旅行商,或者是一类、二类、三类旅行商。此外,欧美一些国家也直接根据经营的内容划分为观光旅行商、度假旅行商、商务旅行商,会议旅行商等。旅行社业合理的分工体系有利于节约市场交易成本,提高旅行商的经济效益。研究旅行社业的分工体系问题的目的就在于:在中国这种社会环境约束下,探索一条有效益的旅行社业分工体系道路。日本及大多数欧美国家,将旅行商划分为旅游经营商、旅游代理商两个层次,即按经营商、零售商的上、下游关系分工。也有少数欧美国家把旅行商划分为旅游经营商、旅游批发商和旅游代理商三个层次,从而形成一种金字塔型的垂直分工体系。旅行社的分工体系是指类别不同的旅行商在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流通环节中所承担的角色及其彼此之间的关

系。 在这一阶段,中国旅行社业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分工是基本明确规定的,为数较少的外联社是旅游批发商,数量较多、地区分布较广的接待社是零售商,但此时的旅行社业还不是经济产业。中国旅行社业市场化进程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变迁的过程,为进一步的变迁奠定了基础。从建国后开始考察,旅行社业以经营业务为主划分为两个 阶段。外联旅行社和接待放行构成。当时旅行社是中国接待海外人士来华旅游的事业部门,主要业务是入境旅游。具体的外联业务就是将招徕、组织的旅游者引到中国来观光旅游;接待业务是为来华旅游的海外人士提供翻译、导游、食宿、交通、购物等服务。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和进一步发展和兴起,一类、二类社也逐步开展国内旅游区业务,其中有一部分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外联和接待社逐渐开始变化,从而出现了以《旅行社管理条例》为依据的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的类别划分。由于整个旅游行业发展状况和其他因素的发展变化使原来的外联社和接待社的分协作工进一步被打破,其体系结构处于迅速调整和变化过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入境旅游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国内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旅游行程由近及远,范围越来越广、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随着旅行社业务规模的扩展和种类的增加,打破了原来单一的入境旅游业务的分工,形成了“三分法”,即以《放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一类、二类社仍以招徕和接待入境旅游为

浅谈我国旅游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

浅谈我国旅游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境内游已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目前,我国出境旅游人数每年以超过10%的增长,这给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来了发展的契机,通过国际化经营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的旅游福利,而且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摆脱日趋激烈的国内环境,从而使旅游企业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一、旅游企业国际化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是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为核心,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并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导游、咨询、交通、住宿等服务的经营性组织,包括旅行社、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游览娱乐业、旅游用品和纪念品销售行业等企业。旅游企业的国际化是以旅游活动的国际化为前提的。旅游企业的国际化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内引型旅游企业国际化,即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外国旅游企业通过合资、独资等直接投资形式进入本国旅游市场,为投资国的旅游者提供到东道国的各项旅游服务。当然也可以向东道国的国内旅游者提供各项旅游服务。二是外推型旅游企业国际化,即作为旅游客源地,本国的旅游企业向旅游者出游选择的目的地直接投资,为本国居民跨国界的旅游服务。外推型旅游企业国际化是一种旅游企业国际化的高级形式。 二、旅游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的一般模式 1.客源依托型成长模式。它是指旅游企业利用本国较大规模的出境客源,跟随他们的空间移动轨迹做产业链条的延伸,进而在多个地点获取旅游产业价值链上更多的收益点。这一成长模式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企业所属国家必然为人口基数相对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且还具备一定规模的出境旅游人口的国家,也就是大部分的旅游经济发达的国家。 2.资源获取型成长模式。此种模式是指那些国土资源狭隘或者客源规模有限,或者本国争夺客源市场竞争过于激烈的旅游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通过直接设立、购买、并购等方式在国际旅游产业链条上来获取利润增长点来实现企业成长。一般适用于旅游企业所在的国家客源规模有限,旅游企业经过国内市场的发育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作为后盾。 3.竞争力外溢型成长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指那些在多元化成长过程中利用其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经营、宽阔的营销网络、公司的品牌的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所具有的竞争优势的外溢而快速进入国际化范畴的旅游企业。 三、我国旅游企业国际化的具体路径 纵观旅游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的一般模式,结合我国旅游业现状,笔者认为不同旅游部门其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应有所不同。

中旅集团一体化发展和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解决对策

中旅集团一体化发展和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解决对策 一、中旅集团一体化发展和跨国经营的障碍分析些费用加在一起,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也不是一个实力一般。 1.我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刚刚起步,整体实力不强,缺的旅游企业所能接受的乏国际竞争力。 2.现行政策对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阻碍。 据初步调查,我国旅游企业到境外寻求发展大致始于旅游企业跨国经营已是大势所趋,但由于中国经济正处20世纪9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加入WTO的呼在转轨时期,很多政策法规处在调整和完善过程中,特别是声日高,不断有一些实力相对较高的旅游企业到境外发展。加入WTO后,原有的很多政策法规更显得滞后于现实需要,如国旅总社、中旅总社、港中旅、招商国旅、康辉国旅、广东粤序不畅。按照现在正准备修订的有关规定,走出国门的必须海集团、建国饭店、国航、东航、南航、东来顺、全聚德餐饮集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准备跨国经营的企业要先经过主管部门团等。这些跨国经营的旅游企业不仅整体数量较少,业务覆的同意,再经省级旅游局审核,报国家旅游局批准,100万美盖面较窄,而且企业自身的规模也较小。以旅行社为例,2001元以上的还要报外贸部门审批;得到批准证书以后,银行、海415.47亿元(约50亿美元),这一数字与外国一家知名大旅办理汇出投资、外汇收支等手续。其次,外汇管理过严。如对行社的情况差不多。正因为中旅集团一体化发展和跨国经营的时间

较资金的汇出就有很多限制,不仅要通过外贸、外汇、银行等多短、规模较小,在当地的影响力十分有限,除少数企业占有一个部门层层审查,而且对外汇数额的控制也比较严,使境外定客源层次的优势、经营状况比较好以外,多数企业感到竞争企业难以从国内获得资金支持的快捷渠道。再次,中外双方国经营的现状显然不尽如人意,但它是符合旅游市场运行的限制外商进入旅游业时,不许外国旅行商经营中国人出境旅一般规律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当然比国内游,这与发达国家全方位的市场开放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经营风险更大一些,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更多一些,但从锻炼不对等使中旅集团一体化发展和缺少了充分讨价的底气。此外,和增强我国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融资困难、人才缺乏等问题也与政府的政策有间接关系跨国企业的经济实力。 外派和调整目前,已在境外投资的旅游企业感受最深刻的问题是缺中旅集团一体化发展和反映,到境外发展遇到的普遍性难题是外乏雄厚的资金实力,这些企业的投资总额往往要大大超过最国对自然人实行严格的准入限制,这给人才的外派和调整带初的预计。主要的资金需求有:一是境外企业的注册资金,这来了很大的不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限制从境外聘笔费用相当可观。二是房租、生活费用等开支较大,特别是在用员工,要求按比例雇用当地人。欧洲一些国家对外国企业经济发达的国家。三是员工的工资与保险开支花费不少,在雇佣当地居民都有一个比例要求,有的甚至规定了高达1:8一些高福利、多保险的国家这笔支出更多。加上很多国家要的比例。目

旅行社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趋势 1)集团化趋势 中国的旅行社行业将出现集团化的趋势,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并且覆盖一定区域的旅行社集团将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成为中国旅行社行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中国的旅行社行业的格局亦将为之一变。这种集团化的趋势既适应中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需要,也符合国际上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国的旅行社行业集团化,既有利于旅行社发挥其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规模经营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也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 2)专业化趋势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旅行社行业的逐渐成熟,将会出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旅行社行业的专业化,是指旅行社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适当调整其经营方向,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专业化经营将主要出现在中国的中型旅行社,为了避开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中型旅行社应该实现专业化开发和专业化经营,使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其产品的总体吸引力。 3)品牌化趋势 中国旅行社行业的竞争已开始从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随着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需求水平的提高,旅行社所奉行的低价格战略已经不再向过去那样奏效了,必须采用新的竞争战略,以应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特别是国际名牌旅行社进入中国旅游市场后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所以,名牌旅行社瓜分市场必将成为我国旅游市场走势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国的旅行社必须大力发展名牌战略,否则将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败。目前,中国旅行社业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注重建立中国的旅行社品牌,努力争取得到旅游者的认同,产生对其服务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以便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4)网络化趋势 旅行社的网络化趋势是由旅游需求的特点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必将日益普及,导致旅游需求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为了便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旅行社营业的场所必须广泛设立于消费者便于购买的所有地方,即所谓的网络化布局。中国的旅行社行业实行网络化,不仅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十分可行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为旅行社的网络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旅行社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经营网点,则为旅行社的网络化经营提供了组织基础。因此,旅行社的网络化,必将成为中国旅行社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8·2 信息技术在中国旅行社行业的应用 8·2·1 中国旅行社行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分析 (1)中国旅行社行业信息化所取得的成绩 ①经营方面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实现了组团业务电脑化和财务结算电算化。20世纪90年代初,全社组建了企业内部局域网,先后组织设计开发出适应本企业旅游业务发展需要的各种电脑应用系统。其他的大型旅行社如中国旅行社总社、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中国康辉旅行社总社等也较早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经营。1997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率先采用DDN专线方式,将全社内部局域网与国际互联网互连,为全社开通了电子邮件和网络传真服务,不仅为全社员工提供了一个高效、经济、安全、方便的通信手段,而且也为全社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随后,国旅总社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b19347251.html,)的开通和"国旅信息港"的运行更为发展国旅总社电子商务提供了外部环境。国旅总社积极参与投资组建的华夏旅游网络公

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旅行社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是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专业化协作、网络连锁化服务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对国内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必要性和发展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旅行社的集团化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旅行社集团化;必要性;发展模式;发展对策 旅行社集团属于旅游企业集团的范畴,旅游企业集团是指由多个独立旅游企业构成的、以资产或非资产契约为连接纽带的旅游企业联合体。旅行社集团指以旅行社为主要业务的旅游企业集团。旅行社集团化是指单体旅行社或以旅行社为主体的旅游企业,逐步走上经营一体化和资产一体化道路,建立起稳定的协作关系,进而进行集团化经营的动态过程。 1 旅行社集团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符合我国旅游业特点和市场竞争环境的要求。 首先,旅行社经营的对象是流动的人口,有必要建立旅行社与旅游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联合,将旅游活动上下游不同环节的服务组合起来,全方位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国内旅行社数量越来越多,且中国加入WTO 以后,国外具有雄厚实力的旅行社集团逐步进入我国的旅游市场,此外,日前,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一批试点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的3家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名单,标志着中国旅游市场团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和全球化的竞争趋势,我国旅行社企业有必要调整现有的企业经营战略,组建规范的旅行社集团,寻求同业联合的优势。 (2)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旅行社集团的核心企业通过向其它企业参股,特别是控股,支配比自身资产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产。如果能够以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支配总资产,那么资金运用的放大效应就能以具体表现,从而逐步增强企业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此外,旅行社集团通过规模经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在旅行社行业竞争中取得由规模与范围而来的效率优势及由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而来的成本优势。旅行社集团的这种规模经营优势表现在节约管理费用、建立共同销售渠道、降低人力资源培养成本、旅游接待及共同抵御风险等方面。 (3)广泛布点、提高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旅行社的战略方案管理

第八章旅行社的战略管理 1、教学目标 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理解旅行社战略管理地位与作用,了解战略管理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了解旅行社的集团化与国际化发展趋势,掌握旅行社集团化的驱动方式和成长方向,理解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的战略选择,认识旅行社国际化的影响;掌握旅行社的分工体系,了解我国旅行社的分工体系和分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认识金融手段在旅行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实施金融手段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原则,学会正确运用金融手段促进旅行社的发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战略管理在旅行社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旅行社战略管理的基本程序与原则;旅行社集团化的驱动方式和成长方向,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的战略选择;旅行社的分工体系,我国旅行社的分工体系;实施金融手段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原则; 难点: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旅行社的分工体系;旅行社实施金融手段的方法和原则; 3、学习方法:自学辅导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4、教具:图片资料、多媒体 5、教学安排:共五节,安排5课时 6、主要参考文献和指导读物: 1 戴斌、杜江编著:旅行社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杜江编著: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南开,2001年; 3 国家旅游局司编著: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 4 丁力编著:旅行社经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 田里编著:旅游学概论,南开,1998年;; 6 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南开,2000年; 第一节战略管理在旅行社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战略管理是指对战略目标形成、战略对策的制定和战略方案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企业发展战略包括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组织结构、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筹措和利用等; 二、旅行社战略管理的层次 1、公司层战略 2、事业层战略 3、职能层战略 三、旅行社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有利于协调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 2、有利于企业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有利于满足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 4、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5、有利于企业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6、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