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复习

建筑环境学复习
建筑环境学复习

第2章建筑室外环境

一、基本概念

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室外综合温度、真太阳时、温室效应、逆温层、霜洞太阳高度角: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线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指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在室外气温度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aI/h

out

,并减去建筑物表面与坏境进行的长波辐射的等效温

度值Qlw/h

out

。显然综合温度是为了计算方便推出的一个当量的室外温度,并非实际的空气温度。

真太阳时:太阳真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

为1h,地球自转一周又回到正南时为一天。计算公式为T=T

m ±L?Lm

15

+e

60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逆温层:是指在接近地面的大气层中,有时在某个高度范围内,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热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极大地抑制了自然对流作用,使得这时空气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扩散。

霜洞:空气流入洼地在没有空气扰动时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这种温度局部倒置现象的极端形式称为“霜洞”。

二、思考题

1.试解释我国北方住宅为何要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的原因是什么?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3.说明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

答: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其中一部分辐射能被云层反射到宇宙空间;一部分辐射能与天空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小水珠等质点发生瑞丽散射,X射线和其他一些超短波射线在通过电离层时,会被氧、氮及其他成分强烈吸收,大部分紫外线被大气中臭氧吸收,大部分的长波红外线则被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温室气体所吸收,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主要是可见光和近红外线部分。到达地面的太阳能辐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部分,称为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

4.什么是温室效应,逆温层与城市热岛效应、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

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逆温层是指在接近地面的大气层中,有时在某个高度范围内,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热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极大地抑制了自然对流作用,使得这时空气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扩散。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一样。又因为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联系:温室效应导致大气变暖,从而使气候发生变化,而气候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的外部因素,因此温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热岛效应,而热岛效应又会加剧环境的污染从而也会加剧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对逆温层的出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逆温层的出现极不利于地面附近空气层中污染物的扩散,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有加剧作用,从而也加剧温室效应,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着对方。5. 城市热岛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危害?

答:是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

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一样。又因为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其中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重要原因,而且城市的区域气候条件和城市的布局形状对热岛强度也有影响。

危害:(1)城市热岛会使城市上空的云雾增加,是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积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进而城市的坏境质量及市民健康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同时也给城市生活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2)热岛效应对逆温层产生有促进作用,抑制了热量的散失造成局部温室效应加剧;使污染物无法扩散加剧了大气污染,影响城市空气湿度、云量、降雨。6. 采用水体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

答: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7. 室外气温指在什么条件下测得的温度?

答:室外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规定高度(即1.23-2.m,国内为1.5m)上的空气温度。室外气温可以由安装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表或温度计测定。我过气温纪录一般采用摄氏度C(℃)为单位,,它与华氏度(F)的换算关系是C=(F-32)×5/9 8.地下温度3米深处的温度有什么特点?

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处传递时,有衰减和延迟;1.5m后日变化被滤掉;一定深度后便成为恒温层,温度比全年气温平均温度高1~2℃。

9. 我国建筑热工设计中分为几个区?各有什么特点?

答:分为5个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特点:严寒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大;

寒冷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部分地区炎热湿润;

夏热冬冷地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气温日较差小,年降水量大,日照

偏少;

夏热冬暖区:夏季炎热,冬季温暖,湿度大,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小,降雨量大,太阳辐射强,日照丰富,沿海地区还有台风暴雨袭击;

温和地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大部分地区冬湿夏凉,干湿季节分明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偏大,日照较强。

第3章建筑热湿环境

一、基本概念

材料的蓄热系数S、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D、遮阳系数C

n、遮挡系数C

s、

冷负荷、

热负荷

材料的蓄热系数S:材料表面的热流波动振幅与表面温度波动振幅的比值。

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D:厚度为x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D是一个无因次物理量,它表示为D=RS,R是厚度为x的材料层的热阻。多层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为

D=∑D

i =∑R

i

S

i

遮阳系数Cn:遮阳系数Cn就是设置了遮阳设施后的透光外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未设置遮阳设施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之比。

遮挡系数C

s、

其定义是太阳辐射通过某种玻璃或透光材料的实际太阳得热量与通过厚度为3mm厚标准玻璃的太阳得热量SSG的比值,同样也包含了通过玻璃或透光材料直接透射进入室内和被玻璃或透光材料吸收后又散到室内的两部分热量的总和。

冷负荷:冷负荷是指维持室内一定的热湿环境所需要在单位时间内从室内除去的热量。

热负荷:热负荷是指维持室内空气热湿环境,所需要在单位时间内向室内补充的热量。

得热: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热量(显热,潜热)。

二、思考题

1.围护结构的传热量由那几部分组成,得热量与围护结构有何关系。

答:包括对流传热,导热,辐射三个部分。得热量与围护结构的表面换热系数、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围护结构壁面的温度、导热系数、辐射系数、蓄热系数、衰减度等有关。导热系数较大、吸收率较大、蓄热系数较大、表

面换热系数较大、辐射系数较大的围护结构得热量就比较大。

2. 何为谐波反映法,冷负荷系数法,简略说明其原理。

用谐波反应法计算传递的热量,是建立在不稳定传热基础上,即室外扰量(综合温度tz)大体上呈周期性变化作用于围护结构。使围护结构从外层表面逐层的跟着波动,且这种波动是由外向内逐渐衰减和延迟,这种简谐运动的周期函数可用正弦(或余弦)函数项的级数表达,将其变换为傅里叶展开式,即将随时时变化的扰量函数分解为简单的多阶正弦函数的组合,再将其n阶谐波作用下的响应直接叠加,即可求得已知室温和外扰随时间变化条件下的传热量。

冷负荷系数法(反应系数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将时间连续变化的扰量曲线离散为按时间序列分布的单元扰量,再求解出板壁围护结构热力系统对单位单元扰量的反应(即反应系数),最后,利用求得反应系数通过叠加积分计算出围护结构的逐时传热得热量。

3. 通常在围护结构中设置一空气间层以减少冬季从室内向室外的传热,试问空气层应设在靠室外一侧还是靠室内一侧对保温效果更好,为什么?

应设在靠室内侧,因为外侧气候变化大,易使空气间层受潮或凝结水粒,且由于水的导热系数比空气的导热系数大得多,所以设在外侧将会带走更多的室内热量。

4.窗户的材料对传热是否有影响,目前常用的几种类型窗户有那些,那种窗户的传热量少?

答:有,玻璃窗的传热量,是通过玻璃及其窗框组成的玻璃窗进行的,窗框导热性能对整个玻璃窗的传热系数有显著的影响。常见的窗户类型有单层玻窗、双玻铝塑窗、三玻铝塑窗、四玻铝塑窗、四玻不可开启窗等,其中四玻类的窗户传热量比较少。

5.室内水面自然蒸发是否导致室内热负荷变化?试阐述有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

水自然蒸发前后过程的热负荷相等。因为室内水分是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显热量蒸发的,而没有其他的加热热源,也就是说蒸发过程是一个绝热过程,室内空气的含湿量增加(或称为等焓过程),此时,只不过是把部分显热负荷转化为潜热负荷。

6.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外遮阳比内遮阳更有利。

答:因为设置在室内的内遮阳设施,尽管同样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阳辐射,但向室外方向反射的一部分会被玻璃在反射回室内,使反射出室外的太阳辐射减少。另一方面,内遮阳设施吸收的辐射热会慢慢在室内释放,全部转化成得热。所以,内遮阳设施只反射少量太阳辐射,而其余部分全部成为室内得热,只是得热的峰值被延迟和衰退,因此对太阳辐射得热的削减效果比外遮阳设施要差得多。

第4章热舒适环境

一、基本概念

平均辐射温度、预测平均投票值PMV、预测不满足率、热舒适、冷热感、风冷指数、热应力指数

1、平均辐射温度:平均辐射温度是指物体周围所有壁面的平均温度。

2、预测平均投票值PMV:在热舒适方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热环境指标,是以热感觉7分级法确定的人群对环境的平均投票值。

3、预测不满足率: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

4、热舒适:热舒适是表示对热环境具有一种满足的心里状态,简写为TCV。

5、冷热感:人体的皮肤内存在有温度感受器,根据温度感受器对外界刺激从而做出反应。

6、风冷指数:风冷指数WCI最初是在南极洲考察时,为了研究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时提出的一种实验指标。

7、热应力指数:热应力指标主要用来判断在炎热环境下劳动者的疲劳状况以及进行适当休

二、思考题

1.人的热舒适感受那些主要因素影响。

答:人的热舒适主要与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以及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的温度有关,同时还与人体的活动量、衣着以及年龄等有直接关系。

2.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达到平衡时,就是“热舒适”的,这种说法对吗?

答:不对。当人体处于热平衡状态,即产热=散热,此时体温可维持正常,这只

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如果人们在一个很冷的环境中通过补充能量也可以达到平衡,也就是说,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热平衡,然而只有那种使人按正常比例散热的热平衡才是舒适的。

3.阐述人体平衡方程并解释各项参数的含义。

答:人体热平衡方程式

S= M-(C+R+E)-(C

res +E

res

式中: M——人体新陈代谢量,W/㎡;

C—对流换热,W/㎡;

R——通过人体外表面的辐射换热,W/㎡; E——人体蒸发散热量,W/㎡;

C res 、E

res

———分别表示人体通过呼吸散发的显热和潜热量,W/㎡

S——人体的热吸收量,W/㎡

4.人体核心温度是指什么地方的温度,其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人体核心温度指由脑、心脏、肝脏及消化器官等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器官的温度,一般以直肠温度作为内部层核心温度,有时也用腋下或口腔温度代替,人体核心温度主要与人的活动,外界环境温度,人体的热吸收量等因数有关。5.空气温度与空气速度对人的舒适感有什么影响?当风速过大时,如何调节室内空气温度,从而使人达到舒适?

室外温度为16℃、风速为2m/s时,人在阳光下行走时风速对人体的舒适性影响要更大(相对于阴凉处);低风速时更为明显。当在阳光下行走风速大于4m/s 时,在阴凉处行走风速大于3m/s时,风速影响不再明显,这时舒适性主要取决于空气温度。当风速过大时人体与空气对流换热加剧,应适当提高室内空气温度以缓解冷感。

第5章室内空气环境

一、基本概念

空气年龄年龄、换气效率、通风效率、热压、风压

1、空气年龄A :从表面意义上讲是空气在室内被测点上的停留时间。实际意义是指旧空气被新空气所替代的速度。

2、换气效率:最短的换气时间nτ与实际换气时间γτ之比定义为换气效率ε

3、通风效率:通风效率E为排风口处污染浓度ρC与室内平均浓度c之比,其物理意义是指移除室内污染物的迅速程度。

4、热压:由室内外温度差而引起的空气密度差或由高度差引起的自生风力称为热压。

5、风压:当气流与障碍物相遇时,迎风面气流受阻,动压降低,静压增高,侧面和其背风面由于产生局部涡流静压降低,和远处未受干扰的气流相比,这种静压的升高或降低统称为“风压”

二、思考题

1.室内空气环境主要由那几个参数表示。

答:室内气流,温度,湿度、空气品质等。

2.何为空气环境的“阈值”,根据人在空气环境中停留时间长短给出了几种阈值。

答:所谓“阈值”就是空气中传播的物质的最大浓度,且在该浓度下长期工作生活的人们均无有害影响。人在空气环境中正常的8h工作日或35h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值,且长期处于该浓度下的所有工作人员几乎均无有害影响,此时的值为“时间加权平均阈值”;人在空气环境中暴露时间为15min以内允许的最大浓度为“短期暴露极限阈值”,人在空气环境中即使是瞬间也不应超过的浓度称为最高限度“阈值”。

3. 在空调设计中通风换气量是如何确定的。

答:理论换气量应分别计算稀释各种污染物所需的风量,然后取其最大值;工程设计根据通风房间的具体特点,选取其中一种有成表性的污染物允许浓度标准确定(如常用室内CO2允许浓度确定新风量)

4.什么是室内气流组织,其分布特性常用那几个参数表示?

答:室内气流组织就是气流在室内分布情况。分布特性常用几个参数包括①不均匀系数②空气龄③换气效率④通风效率⑤能量利用系数

5.为什么在采暖设计时,仅考虑“热压”的作用,而不考虑“风压”的作用。答:由于“热压”只与温差或高度差有关,由此引进的自生风力较大且便于计算,

所以在设计中应给予考虑(尤其对多层建筑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而“风压”则与室外风速和风向有关,是一个难确定的因素,所以计算时只定量考虑“热压”作用。“风压”只作一般定性考虑。

6.室内VOC主要来源,如何室内降低VOC浓度。

答:是由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办公用品散发出来及人类日常活动所产生的。室内降低VOC浓度的方法有(1)环保材料法:选用有害物含量低的绿色环保材料;(2)通风控制法:通风方式能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利用通风控制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室内空气品质。(3)化学控制法:化学控制方法主要是向空气中或含污染物材料喷洒某种化合物,它能与某种有害气体产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消除该有害物的目的。(4)植物净化法:植物能吸收降解室内的有害气体。(5)吸附技术:这种方法是目前去除室内VOC最常用的控制技术,由于是物理作用,不产生中间产物,不会出现二次污染。

第6章建筑光环境

一、名称解释

光通量:光源向周围辐射电磁波能量,其表面上微小面积ds在单位时间内向所有方向辐射的能量,称为该微小面积的辐射功率或辐射通量。相应的辐射通量中被人眼感觉为光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通量。

照度:照亮是受照平面上接收的光通量的密度。

发光强度:将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称为发光强度。

光亮度:将某一单元表面在某一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与此面积在这个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比称为光亮度。

光效:光效表征电灯发出的光通量与它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二、简答

1.舒适的光环境应具备那些基本要素?

答(1)适当的照度和亮度水平;(2)合理的照度分布;(3)舒适的亮度分布;(4)宜人的光色;(5)避免眩光干扰;(6)光的方向性不能太强。

2.在相同照度条件下,为什么人在自然光下感觉视觉工效高于人工光。

答:长期以来天然光是唯一的光源,人眼已习惯于在天然光下视看物体,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尤其在低照度下或视看小物体时这种视觉区别更加显著,在照度

100-5000lx范围内天然光比人工光大约高4%-10%左右。同时太阳光光谱辐射是人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长期感到满意的关键因素,而人工光的光谱其发光机理各不相同,光谱分布也不相同的缘故。

3.人工光源按其发光机理不同可分为几类,并举例说明。

答:按发光原理可分为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前者是靠通电加热钨丝使其发光的,后者靠放电产生气体离子发光,其中热辐射光源的灯俱有:普通白炽灯,卤钨灯等,气体放电光源的灯俱有: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低压钠灯等。

第7章建筑声环境

一、名称解释

声功率:声功率是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

声强:声强是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声压:声压是指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介质静压强的改变量。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 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表示,它指1平方米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单位w/m2 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年平近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I0=1353W/m2 云量:将天空分为10份,被运遮盖的份数。 同一位置冬季大气压力比夏季高(海洋则相反)。 风: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风的要素:风向,风速。 风玫瑰图:反映一个地方风向,风速,包括风向频率图与风速频率图。 大气边界层:地表500—1000m。 室外气温: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气温日较差:一年内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达。 霜冻效应: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受地面反射率,夜间辐射,气流,遮阳等因素影响,离建筑物越远,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 霜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置现象,其极端形式为霜洞。 有效天空温度:不仅与气温有关,且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云量及地表温度等因素有关,大致在230k-285k之间。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空气水汽量有关。 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绝对湿度: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既水蒸气密度。 一天中绝对湿度较稳定,相对湿度有较大变化。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的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晴朗等影响,大陆低于海面,夏天高于各天,晴天低于阴天。 城市气候的特点;1平均风速低于远郊来流风速2气温高3云量比郊区低,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弱。 风洞效应:在建筑群特别是高层建筑群内产生局部高速流动。 产生热岛效应原因: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的人为热等原因。 热岛强度:城市热岛效应强弱,热岛中心温度减法同时间同高度附近郊区温差值。 日照: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 最低日照标准:以冬至日底层住宅得到的日照时间为标准。 我国气候分区:用累年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作为分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将全国分为5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第三章 low-e玻璃具有较低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反射率很高。普通玻璃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为0.84,而low-e玻璃为0.1。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考虑了太阳辐射的作用对表面换热量的加强,相当于在室外气温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等效的温度值为计算方便推出一个当量室外温度。 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显热传递:1室外空气2围护结构外表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和太阳辐射通过墙体导入的热量。 通过透光维护结构显热传递:1通过玻璃板壁的热传导2透过玻璃的光辐射得热。 围护结构湿传递:当围护结构两侧的空气的水蒸气分压不相等时,水蒸气将从分牙高的一侧相分压低的一侧转移。如果维护结构内任一断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大于该段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

建筑环境学期末考题

第一部分填空题 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研究与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就是:了解人与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就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地方平均太阳时就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真太阳时就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气温就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绝对湿度就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内扰含有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包括有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进入室内。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与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 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与热源的特性。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下降;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上升;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下降。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肤蒸发与呼吸散湿、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等三个因素有关。 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热舒适就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5%的人不满意,因此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0、5~+0、5。 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超前”,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定时要更低。 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就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类民用建筑≤0、12mg/m3。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世界约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有: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对策、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不需要对她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与生物因素、随室内人员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建筑环境学 1、自然通风优点: 1)经济;2)通风空气量大;3)不需空调机房;4)不需维修人员 2、人类最早的居住式是树居和岩洞居;后来变为巢居与穴居。 3、人类对建筑的要求: 1)安全性:能够抵挡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和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的舒适与健康。 4)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4、建筑环境学的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外环境 2)了解各种外部因素是如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法与原理 5、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地理经度与纬度来表示。 6、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纬 ;赤纬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春分与秋分时,赤纬为0;夏至最大,为+23.45;此时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45(北回归线);冬至最小;为-23.45(南回归线) 7、地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时间。 8、国际规定,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称为“世界时”。全世界共分为24个时区,每区15度,1个小时。我国早于世界时。 9、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 10、太阳时角: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的投影与当地真

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真太阳时为12点时的时角为零。 11、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向,称为太阳位置。可以用太阳高度角β与太阳位角A 来表示。 太阳高度角β:太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位角A :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的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12、影响太阳高度角和位角的因素: 1)赤纬(δ); 2)时角(h ) 3)地理纬度(?) δ?δ?βsin sin cos cosh cos sin += β δcos sinh cos sin =A 13、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是指21m 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 14、太阳与地球的年平均距离处,与太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20/1353m W I =,被称为太阳常数。太阳辐射照度也会发生变化,1月1日最大,为2/1405m W ;7月1日最小,为2/1308m W 15、1)氧、氮及其他大气成分吸收X 射线和其它一些超短波射线。 2)臭氧吸收紫外线 3)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吸收长波红外线。 16、对于水平面来说,夏季总辐射照度达到最大;而南向垂直表面,在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17、在陆地的同一位置,冬季的大气压力要比夏季的高,但变化围仅在5%以 18、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向的运动。

建筑环境学最全面习题库考试必备

《建筑环境学》题库子夜木须染整理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 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建筑环境学复习考试资料重点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 北京时间=世界时间+8小时 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大气透明度。 风场——指风向,风速的分布状况。 风——风是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 高出所测得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谱图和风速频谱图 地方风是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所引起 海陆风——局部地方昼夜受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边界层——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大气边界层,其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的粗糙度。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一般是大陆低于海面,夏季高于冬季,阴天高于晴天。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反。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对地面的总辐射。辐射能量的强弱取决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天空中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粒水粒对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共同影响。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映偏离南向的角度A。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温度由原来的空气温度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并考虑了长波辐射的影响。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气象参数与围护结构表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筑环境学参考答案

1 、建筑物一般应该满足哪方面的要求: (1)安全性:避免由于地震、台风、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和舒适 (4)美观性:有亲和感,社会文化的体现 2 建筑学的主要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 (2)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 对建筑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 4 太阳常数: 大气层外的辐射强度。1353瓦每平方米 6 落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有哪几部分组成: (1)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2)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3)大气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后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可以忽略。 7空气温度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区别: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离地面1.5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空气温度也就是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计算温度增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 8为什么夏天中午人们在室外感觉温度比天气预报空气温度高:体感温度是人体感觉到的温度,是一个综合的空气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湿度等的综合概念,在夏天中午,太阳辐射强烈,人体吸收了一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故人们在室外感觉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 9 风的成因有哪些: 风是指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1)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2)大气环流:造成全球各地差异,赤道和两极温差造成(3)地方风:造成局部差异,以一昼夜为周期,地方性地貌条件不同,造成,如海陆风山谷风、庭院风、巷道风等(4)季风: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周期,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大陆吹向海洋,夏季海洋吹向大陆 10、描述风的两个主要参数: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速:单位时间风所进行的距离。 11、简述建筑小区风场形成的机理

建筑环境学复习

第2章建筑室外环境 一、基本概念 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室外综合温度、真太阳时、温室效应、逆温层、霜洞太阳高度角: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线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指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在室外气温度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aI/h out ,并减去建筑物表面与坏境进行的长波辐射的等效温 度值Qlw/h out 。显然综合温度是为了计算方便推出的一个当量的室外温度,并非实际的空气温度。 真太阳时:太阳真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 为1h,地球自转一周又回到正南时为一天。计算公式为T=T m ±L?Lm 15 +e 60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逆温层:是指在接近地面的大气层中,有时在某个高度范围内,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热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极大地抑制了自然对流作用,使得这时空气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扩散。 霜洞:空气流入洼地在没有空气扰动时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这种温度局部倒置现象的极端形式称为“霜洞”。 二、思考题 1.试解释我国北方住宅为何要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总)

1 建筑环境学:建筑内环境,就是指在建筑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课程内容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组成。 2.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的影响(地理位置):h,&一定,%上升,则B减小,太阳辐射强度减小;纬度&的影响(季节):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增大;时角h(昼夜),大气透明度 3.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粗糙的下垫面对室外气候有什么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粗糙的下垫面对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平均风俗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不利于热量向外扩散。 4.我国气候分区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由于纬度、地势和地理条件不同,气候差异悬殊。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炎热地区的通风、遮阳、隔热、寒冷地区的采暖、防冻和保温的需要。将全国划分成五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5.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 不是。在工程上把太阳辐射、长波辐射、风速、室外温度等对热作用有影响的参数采用一个综合的参数来反映,这就是室外空气综合温度。而其中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中的长波辐射反映了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和周围物体的材料性质也有关系,所以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不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 6.玻璃是半透明体:玻璃对不同波长的辐射有选择性,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和波长为3微米以下的近红外线来说,几乎是透明的,但却能够有效地阻隔长波红外辐射,所以玻璃对辐射 有一定的阻隔作用。 () () ()()() ()()()()() ()() 2 2 ,,0 44 , 1 0,| ,,| ,0 in a out sol lw out x m in a in j j j shw x j a x t t t a x x x x t t t Q Q x x t t t x T T Q x x t x f x δτ αττλ αδττσεδττλ = = = ? ??? =+ ???? ? ?? -++=- ??? ? ?? ?? -+--=-????? = ∑ 8.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 答:在计算白天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时,由于太阳辐射的强度远远大于长波辐射,所以忽略长波辐射的作用是可以接受的。 9.为什么冬季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 冬季室外温度的波动幅度远小于室内外温差,因此采用稳态,而夏季虽然日间瞬时室外温度可能要比室内温度高很多,但夜间却有可能低于室内温度,因此与冬季相比,室内外平均温差并不大,但波动幅度却很大,如果夏季采用逐日平均温差稳态,则导致冷负荷计算结果偏小。 10.房间得热量为什么的不等于冷负荷: 大多数情况下,冷负荷与得热量有关,但并不等于得热。如果采用送风空调,则负荷就是得热中的纯对流部分。如果热源只有对热散热,各位护结构内表面和各室内设施表面的温差很小,则冷负荷基本就等于的热量,否则冷负荷与得热是不同的。如果有显著的辐射的热存在,由于各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蓄热作用,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就存在着相位差和幅度差,即是奖赏有延迟,幅度也就有衰减。因此,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质和热源的特性。 11.太阳辐射照到玻璃上的传播过程,并据此说明得热量为什么不等于冷负荷:59页 .目前关于热舒适的定义有几种观点:

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

建筑环境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太阳辐射 太阳高度角β: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A:指太阳至地面上某个给定点连接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 作用形式:a.对流换热(对流物质交换)b.导热(水蒸气渗透)c.辐射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包括三部分:a.室外空气温度b.太阳对围护结构的短波辐射c.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建筑物外表面单位面积上得到的热量为:q=αout(t air-t w)+aI-Qlw =αout[(t ari+(aI/αout)-(Qlw/αout))-t w] =αout(tz-tw) 式中αout——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W/(m2℃) t ari-----室外空气温度,℃ t w------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 a------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 I------太阳辐射照度,W/m2 Qlw------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W/m2 冷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 从三四个角度描述冷辐射空调与送风空调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在室内空气温度维持恒定的条件下,房间显热冷负荷均等于热源、渗透风、透光围护结构三项显热得热加上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显热量。 不同:在维持相同的室内空气温度的情况下,辐射空调方式的房间冷负荷要高于送风空调方式的房间冷负荷。 在维持相同的室内空气参数的条件下,辐射板空调方式的冷热负荷与常规的送风空调方式不同。 第四章人体对湿热环境的反应 人体的热平衡公式:M-W-C-R-E-S=0 M:人体能量代谢率,决定于人体的活动量大小 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 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 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 E:汗液政法和呼出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 S:人体蓄热率 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三种形式:对流辐射蒸发 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空气湿度,垂直温差,吹风感,辐射不均匀性,其他因素 第五章室内空气品质 三类污染及常见污染物:物理污染(粉尘)化学污染(有机挥发物)生物污染(霉菌)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专升本)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围护结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 2.采用两种积分变换法,得到和两种冷负荷计算方法。 3.对人体的能量代谢率M起绝对影响的是。 4.建筑物必须满足美观性、安全性和、四个要求。 5.冬季的太阳高度角 越小,则其日射强度越。 6.夜间辐射包括与长波辐射、与长波辐射、与周围建筑和其它物体外表面的长波 辐射。 7.声速是声波振动状态的传递,与媒介的弹性、和有关。 8.按灯具布局情况可分为照明、照明、照明和照明四种照明 方式。 9.不好的室内空气品质除了引起人的不舒适外,还会 和。 10.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中暴露水平评价属于评价指标。(选填“主观、客观”) 11.高激发的热环境适合做的脑力工作。(选填“简单”或“复杂”) 12.室内污染物按其特性可分为:、、三类。 13.某点的空气龄越小,说明该点的空气品质越。 14.确定太阳位置常用的两个角度是和。 15.普通平板玻璃对太阳辐射能中的是高透过。 16.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会使人。 17.根据消声原理,可把消声器分为:、和消声器。 18.人工光源分为光源、光源和LED光源三大类。 19.获得自然通风压力差ΔΡ的途径有和。 20.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 Hz~ Hz。 二、判断题(对选“√”,错选“×”) 1.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处传递时有衰减和延迟。() 2.空气对长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 3.常规的送风空调去除的冷负荷包括室内其他各表面向空调的辐射热量。()

4.热中性就是热舒适。() 5.吸烟是世界公认的肺癌的第二大诱因。() 6.物理吸附对所吸附的气体选择性弱。() 7.共振吸声结构主要用于吸收高频声波。() 8.在暗环境中,人眼能看清物体的颜色,但无法分辩物体的细节。() 9.我国气候分区有两种: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和建筑气候区划。() 10.在天气晴朗的白天,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不计。() 11.当室内外温差平均值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时,可用稳态法计算建筑冷热负荷。 () 12.人的热感觉最初由人体皮肤温度决定、最终由核心温度决定。() 13.送风可及性与送风中指示剂浓度有关。() 14.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中,下送上回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 15.在办公室内,可以用CO 2浓度作为衡量室内空气品质的指标,其原因是 CO 2 浓度易测;并 且 CO 2 浓度能够反映了室内人体代谢污染物的总体水平。() 16.相对热指标RWI和热损失率HDR都适用于稳态热环境。() 三、名词解释 1.建筑环境学: 2.得热: 3.空气龄: 4.(声音)掩蔽效应: 5.空气温度: 6.热负荷: 7.平均辐射温度: 8.光通量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 2.简述室内得热途径。 3.简述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产生的原因。

建筑环境学》试题库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 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8、对于龙湖来说,南向表面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能量为最大。 19、对于中原工学院的南苑来说,垂直平面(东西向)夏季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20、风向在陆地上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21、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以m/s来表示。 22、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23、气温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24、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25、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6、气温的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 27、日温度波动影响只有1.5m。 28、地层原始温度与土壤表面年平均温度基本相等 29、我国已测得的恒温层深度在15~30米之间,温度在10~23℃之间。 30、空气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来表示。 31、中国大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2、相对湿度一般是内陆干燥地区冬季高于夏季。 33、相对湿度华北、东北地区春季最低。 34、江南等地的相对湿度各地年变化较小。 35、绝对湿度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 36、一天中绝对湿度比较稳定。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答案)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太阳高度角 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2.太阳方位角 指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3.室外气温 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4.冷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5.热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6.基础代谢率BMR 临床上规定未经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之间测定的的代谢率叫做基础代谢率。 7.VOCs:有机挥发物。 https://www.360docs.net/doc/2b2575302.html,OC :总有机挥发物。 9.IAQ:室内空气品质。 10.SBS :病态建筑综合症。 11.气味浓度可感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区分开的气体浓度。 12.气味浓度可识别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体浓度。 13.热压 由于温差引起的室内外或管内外空气柱的重力差。gh=ρw-ρn 14.自然通风 指利用自然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 15.机械通风 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 16.声功率 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 17.声强 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18.声压 指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介质静压强改变量。 19.A声级L A 表示。 A声级由声级计上的A计权网络直接读出,用L A 20.光通量 光源的辐射通量中可被人眼感觉的可见光能量(波长380-780nm)按照国际约定的人眼视觉特性评价换算为光通量,单位为流明。 21.照度 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符号为E。 22.发光强度 点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发光强度,是广元在这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元内发射的光通量,符号为I,单位为坎德拉。 23 显色性 物体在待测光源下的颜色同它在参照光源上的颜色相比的符合程度,定义为待测光源的显色性。24 空气龄 是指空气质点自进入房间的时间。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选择填空

一、填空(20分) 1、地球上某一点看到的太阳方向(太阳位置)可以用____和____两个角度表示;而这两个角度可以用____、____和____三个参数来表示。 2、内扰都是以____和____两种形式向房间进行热湿交换的。 3、由于大气层的吸收和反射,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____和____部分。 4、表示光源发光能力的两个重要参数是____和____。 5、声音的计量中表示声源性能的参数为____,表示声音传播过程中大小的参数为____和____。 6、为了保持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一般采取____、____和____三个大的方面的措施。 7、如果室内空气品质不好,能引起____、____和____三种建筑中人员的病症。 1、通过玻璃窗的太阳直射辐射能直接成为房间的冷负荷。 2、冬季空调负荷计算中不考虑夜间辐射对围护结构外表面的热作用是偏安全的。 3、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能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 4、香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主要是由于主流烟气的作用。 5、天然采光设计中只考虑天空扩散光的作用。 6、当空气流速≤0.5 m/s时,只要把空气温度提高到合适值,就可以使人感觉不到空气的流动。 7、人体对动态热环境的反应机理与稳态热环境一样。 8、人体对低频声音比对高频声音更敏感。 9、人工照明能够取代天然采光而满足人对光环境的各种要求。 10、主观亮度与物体所在处的背景亮度有关。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把我国分为哪几个气候分区,分区主要依据包括哪些指标?每个气候分区建筑热工设计时各要达到什么要求? 2、请分析得热量与冷负荷之间的关系。 3、室外空气综合温度考虑了哪些因素的影响?什么情况下能忽略夜间辐射的影响,什么情况下必须考虑? 4、请写出人体热平衡方程并解释各项的意义。(5分) 6、什么是空气年龄?它用于评价室内气流分布有什么优点? 7、室内空气品质和室内环境品质的定义和区别?其中,室内空气品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有哪些? 8、噪声控制的措施有哪些?消声器可以分为几大类,请详细说明它们各自的原理和特点? 答案 1、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赤纬,时角,地理纬度。 2、对流,辐射。 3、可见光,近红外线。 4、光通量,发光强度。 5、声功率;声强,声压。 6、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和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 7、病态建筑综合症,建筑相关疾病,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 1、× 2、× 3、× 4、× 5、× 6、√ 7、× 8、× 9、×10、√1、以最冷月平均温度和最热月平均温度为主要指标,日平均温度小于等于5℃的天数和日平均温度大于等于5℃的天数为次要指标,《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建筑环境学》试题库

《建筑环境学》题库——选择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题目(共224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不包括()。A安全性 B功能性 C舒适性 D经济性 2、下面哪一项是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 A巢居 B草房 C蘑菇房 D蒙古包 3、下面哪一项不是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之一? A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B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 C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 D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公转的轨道平面为度。 A66.5 B23.5 C0 D90 2、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 A赤纬 B时角 C太阳高度角 D太阳方位角 3、下面哪个角度不可能是赤纬角? A-23 B0 C23 D67 4、北半球的赤纬角一般取值()。A大于0 B等于0 C小于0 D无法确定 5、南半球的赤纬角一般取值()。 A大于0 B等于0 C小于0 D无法确定 6、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当地的子午线时 B正南方的瞬时 C本初子午线处 D时区正中央 7、真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当地的子午线时 B正南方的瞬时 C本初子午线处 D时区正中央 8、标准时是以太阳通过()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当地的子午线时 B正南方的瞬时 C本初子午线处 D时区正中央 9、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正午12点 B下午18时 C深夜12时 D早上8时 10、真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正南方的瞬时为()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正午12点 B下午18时 C深夜12时 D早上8时

建筑环境重点复习资料

《建筑环境学课程》习题集 第一章 1.建筑环境学面临的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3.阐述建筑环境学的产生背景? 第二章 1.分析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大小取决于什么因素。 2.分析太阳辐射到达大气层的传播机理。 3.最低日照标准的概念。 4.什么是“微气候”? 5.不同下垫面空气的温度遵循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6.影响地面附近气温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7.解释“霜洞”效应。 8.简述当地风向在建筑环境与设备过程专业设计中的应用 9.城市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10.分析建筑物的外形配置与日照的关系。 11.设置楼间距的依据是什么? 12.为什么我国规定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得小于最小传热阻? 13.从节能角度分析,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正方形平面与长方平面何者有利? 14.从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到空调负荷的计算,谈谈我们如何做到更好的建筑节能?15.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座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16.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17.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18.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19.为保证日照时间满足规范要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要求的最小住宅楼间距是否相同?为什么? 20.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对住区微气候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 21.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 第三章 1.为什么人们感觉到研究室内空气环境的比较重要与紧迫? 2.什么是阈值?什么是加权平均阈值? 3.阐述室内空气品质的发展历程。 4.什么是室内环境品质,它与室内空气品质的关系是什么?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解答+课后思考题+补充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何谓建筑环境学?P5 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 并对此作出科学的评价,为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2.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P5 建筑环境学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室内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等若干个部分所组成。 3.建筑环境学的任务是什么?P5 任务一: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外环境 任务二: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任务三: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4.至今人们仍希望建筑能满足人类的哪些要求?P2 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说引起的危害或认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与舒适。 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应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5.建筑环境学在本专业学科中的地位是什么?P4 专业基础平台之一,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室外气候的七个参数:大气压力、地层温度、空气温度、有效天空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 1.何谓地方平均太阳时、真太阳时、时角、时差、世界时、北京时间。它们之间有何关系。P910 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该地的子午线时为正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真太阳时: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度为一小时。 北京时间:东8时区的时间, 即以东经120度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北京时间=世界时+8h)时角h:时角是指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前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时角是真太阳时用角度的表示) 时差:真太阳时与当地平均太阳时的差值。 2.什么是赤纬、地理纬度、太阳高度角、方位角?它们之间有何关系。P8、P10 赤纬:地球中心与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地理纬度:是地球表面某地的本地法线(地平面的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至地球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因素有三:赤纬d、时角h、地理纬度Φ。

建筑环境学试卷试题(史永琦)(附答案)

建筑环境学试卷A 一、给出下列专业术语的定义或定义式。给出定义式时,需说明式中 符号的物理意义(每题4分,共20分)。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相当于室外气温增加了一个 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 lw z air out out Q aI t t αα=+ - 2.得热与负荷: 3.热压: 4.基础代谢率: 5.换气效率: 6.光通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体的代谢率最主要的是取决于人的( C )。 A .所在环境的温度 B .性别和年龄 C .肌肉活动强度 D .A 和C 2、冬季采用稳态计算方法的原因( C )。 A .太阳辐射强度小 B .室外采暖计算温度能否满足大多数气候条件的要求 C .室内外温差的波动远小于其平均值 D .室内舒适所要求精度不同 3、能够反映同一稳态环境下大多数人的热感觉指标是( A )。 A .PMV B .PPD C .RWI D .TSV 4、下列污染物中,( D )不是有机挥发物VOC A .甲醛 B .甲苯 C .四氯化碳 D .氨 5、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对外辐射的声能称为( C )。 A .声压 B .声强 C .声功率 6、人体各部位的冷点数目( A )热点。 A .明显多于 B .明显少于 C .略微多于 D .略微少于 7、P .O . Fanger 的研究结论为:IAQ 随空气焓值的降低而( B )。 A .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8、对应不同频率,在同一等响曲线上的声音,人耳听起来的响度( B )。

A.不相同B.相同C.不确定 9、对于室内两个声级分别为70dB和32dB的A、B噪声源,需对()作处理才能达到降噪的处理。 A.A噪声源B.B噪声源C.A、B噪声源 10、()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A.蒸发B.对流C.导热D.辐射 三、简答与计算(每题10分,共60分) 1、晴朗夏季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为什么? 在晴朗天气的夏季凌晨,因为无云,有效天空温度比有云时要低,天气越晴朗,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少,则夜间有效天空温度越低。因此,夜间室外物体朝向天空的表面会向天空辐射散热,当其表面温度达到周围空气的露点时,就会有结露出现。由于树表面湿度大于无生命的物体,且树叶体积小儿更易于被冷却,在温度低的时候很容易达到露点而使空气结露,这就是为什么凌晨室外一些朝上的表面,如树叶表面会结露的原因。 2、人体体温调节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靠什么调节,调节方法是什么? 体温调节的主要功能是将人体的核心温度维持在一个适合于生存的较窄的范围内,主要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实现,调节体温的中枢主要是下丘脑,下丘脑前部的作用是调动人体的散热功能,下丘脑的后部执行着抵御寒冷的功能,其调节方法包括调节皮肤表层的血流量,调节排汗量和提产热量。 3、说明过滤器处理空气中颗粒污染的工作原理,并指出各原理适用的颗粒直 径。 扩散:粒径小于0.2μm。 中途拦截:粒径大于0.5μm。 惯性碰撞:粒径大于0.5μm。 筛子效果:粒径越大越好。 静电捕获:带电粒子。 4、夏季时,某地的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为860W/m2,窗的传热系数为2.4 W/m2·℃,遮挡系数为0.80,遮阳系数为0.60,窗的冷负荷温度为32℃,冷负荷系数为0.9。请分别计算该窗单位面积的温差传热和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8分)假设室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