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第一章)

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

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如:工业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2.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

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

3.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如:人的

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变现为20岁、30岁等。

5.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

数值,称为变量值。

7.连续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

(第二章)

8.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9.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

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10.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

11.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

要依据。

12.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13.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可以

避免的,是不可测的;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

14.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

法。

15.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

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

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做不等距数列(或异距数列)。

18.所谓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或频数。

频数越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致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如:完成件数在500-550件之间的人数为42人,即该组的频数(次数)为42.

19.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求得的

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比重或权重。由上述例子,频率为42%。

20.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或100%)。

21.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这一部分习惯上成

为主词,另一部分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这一部分习惯上成为宾词。

(第四章)

22.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和数量

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

23.按统计指标所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

指标和质量指标。

24.质量指标通常以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来表示。如:第三产

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劳动生产率、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等。

25.按统计指标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总量指标、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四类。

2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说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

展变化的总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人口出生数等;时点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指标,如耕地面积、人口数等。

27.时期指标的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加总后表示更长时期内的

指标值。

28.根据总量指标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不同,计量单位

一般有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劳动时间单位三类。

29.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形式。相对指示是反映社会经济

现象中某些事物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相对数,如比重、比例、速度、程度、密度等。

30.相对指标数值的计量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复名数;一种是无

名数。复名数:吨/万元;无名数:倍数、系数、成数、百分数、百分点、千分数等。

3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公式:实际完成数/计划数乘以100%

例如:某企业2012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560万元,实际完成616万元,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多少?

解答:616/560X100%=110%,该企业2012年工业总产值超额10%完成计划。

32.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用于检查计划执行过程与时间进度

的要求适应与否,一般来说,时间过半,完成任务量也应过半。公式:计划期内某段时间实际累计完成数/计划期全期完成数X100%。

33.结构相对指标:总体部分总量/总体总量X100%

34.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数

值X100%。

例:2010年我国男性人数为68748万人,女性人数为65343万人,求年度我国的人口性别比。

解答:68748/65343=105.21% 写作:105.21:100

35.动态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中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

之比。

36.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和强度

相对指标

37.强度相对指标: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

度的综合指标

38.平均指标:平均指标主要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

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又称统计平均数。

39.平均指标可以分为数值平均指标和位置平均指标。数值平均

指标分为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位置平均指标有中位数、众数等。

40.算数平均数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平均指标。

41.算数平均数又分为简单算数平均数和加权算数平均数两种。

42.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量值,中位数是指将总体各

单位的变量值按照大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

43.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各个单位某个变量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的指标

44.变异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均方差)、标准差系数

(离散系数)四种。

45.全距也称极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

差。

(第五章)

46.时间序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现象所属时间,反映该现象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

47.时间序列的分类:总量指标时间序列、相对指标时间序列、平

均指标时间序列。

48.时期序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段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这种总量指标时间序列就称为时期序列。如我国2001-2010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数列就是一个时期序列。

49.时点序列:某一瞬间达到的水平,如我国2001-2010年期间年末人口数数列就是一个时点序列。

50.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总指数。

51.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

52.收入法增加值:等于固定资产折旧加劳动者报酬加生产税净额加营业盈余。

53.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关系:资产=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54.按照分析的深度,统计报告可分为:综合统计报告和专题统计报告

55.从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构成看,加班工资属于绩效工资。

56.增加值/总产出X100%=增加值率

57.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增加值

统计法基础知识第四章 统计从业资格证 章节习题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学习指导》统计法基础知识:第四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第二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 A.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B.保守国家秘密统计资料 C.为领导决策服务 D.进行统计调查时出示工作证件 【答案】A 2.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的职权,不受侵犯。 A.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 B.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报告 C.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监督 D.统计调查、统计咨询、统计监督 【答案】A 3.统计人员有权()。 A.对违反统计法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罚款 B.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改正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c.公布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任何资料 D.对不真实的统计资料自行修改 【答案】B 4.下列各项正确的一项是()。 A.统计人员只要自己不弄虚作假,对下级报来的统计资料原原本本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统计资料报送上级,就可以不对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B.统计人员对领导人强令或者授意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不能拒绝、抵制,但应当向上级统计部门报告 C.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D.统计人员在入户调查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在其他统计调查中可以不出示工作证件 【答案】C 5.下列各项属于统计专业职务的是()。 A.总统计师 B.统计局长 C.统计调研员 D.统计员 【答案】D 6.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是()。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地市级统计局 D.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B 7.关于部门统计工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 C.政府有关部门在统计业务上受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的,应当指定统计负责人 【答案】A 8.统计调查对象中,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是 ()。 A.法定代表人 B.统计负责人 C.会计人员 D.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 【答案】D

2018年初级统计基础知识章节试题及答案之第一章总论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基础知识章节试题及答案之第一章总论含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 C )。 A.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D.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预测模型 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 D )。 A.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 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D.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B )。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D )。 A.身高 B.工资 C.年龄

D.文化程度 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 B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 D )。 A.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 B.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 C.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再到定量认识 D.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7.一个总体( 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 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9.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 A )。

A.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 B.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 C.内容与本质 D.时间先后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人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 D )。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 ABCDE )。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一.doc

1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20道题将其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 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 )。 A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D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 2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工业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3通过调查鞍钢、宝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拟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 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4下列资料属于原始记录的是( )。 A统计台账 2 B个人生产记录 c汇总表 D整理表 5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 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 6某企业从业人员23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5600万元产品销售额 132560亿万元产品库存量为120箱设备台数为1113台。以上总量指标依 次为( )。 A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B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c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D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7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 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 A11 B10 C7.1 D 7 8在商品销售额指数体系中若物价指数上涨销售额指数持平则销售量 3指数( )。 A.上升 B.下降 c.持平 D.无法判断

2018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自测习题(二)

2018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自 测习题(二) 2018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自测习题(二) 1.我国近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帐户上出现较大的顺差,这主要是由于()顺差造成的。 A.货物贸易 B.服务贸易 C.资本往来 D.金融往来答案:A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总差额”等于() A.储备资产增减额的相反数 B.经常帐户差额加资本帐户差额 C.经常帐户差额加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 D.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合计数减借方合计数 答案:A 3. 某城镇从业人员11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3万人,则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A. 2.5% B.大于2.5% C.小于2.5%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释:失业率=失业人口数/经济活动人口数=3/(117+3)×100%=2.5%,故选A 4. 张生户口登记地为安徽W县,今年春节后到北京市打工半年以上,后又转到上海市继续打工,到年末进行人口登记时,张生应统计为( )。 A.安徽W县的常住人口 B.北京市常住人口 C.上海市常住人口 D.上海市暂住人口 答案:C 解释:常住人口是指以该地区为经常居留的人口,或者说是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居留于该地区的人口。 5.标准化处理是将变量值转化为数学期望为O,方差为1的标准化数值,其变量服从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 B.二项分布 C.指数分布 D.任何分布 答案:A 解释:只有在正态分布下,才能进行标准化处理。 6.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A.取得系统完善的有关资料 B.掌握统计年鉴和各种普查资料

C.把握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D.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答案:A 7.对企业产品质量下降问题的分析,运用的是()。 A.宏观经济分析 B.专题分析 C.综合分析 D.微观经济分析答案:B 解释:专题分析是指对某一个专门问题的分析研究。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使某项重大问题、关键性或紧迫性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8.在下列叙述中,采用推断统计方法的是( )。 A.用饼图描述某公司员工的年龄构成 B.某日从某化肥厂随机抽取了100袋化肥,用这100袋化肥的平均重量估计这天生产的所有袋装化肥的平均重量 C.一个城市在1月份的平均工资 D.反映大学生统计学成绩的条形图 【答案】B 【解析】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ACD属于描述统计。9下面变量中属于顺序变量的是( )。 A.性别 B.天气温度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B )(2012年1月) 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2012年1月)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 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2011年10月) A.5% B.50% C.-5% D.95.45% 4.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2011年1月) A.10% B.90.9% C.100% D.110% 5.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B ) (2011年1月) A.复名数和无名数 B.有名数和无名数 C.复名数和单名数 D.重名数和单名数 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2011年1月)A.1.5% B.2.6% C.4.5% D.5.1% 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C ) (2010年10) 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 B.适用条件不同 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 8.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2010年1) A.10% B.90.9% C.100% D.110% 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2010年1) A.1.5% B.1.45% C.4.5% D.5.1% 10.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 (2010年1) A.不变 B.扩大到5倍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配备(),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A.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B.乡、镇统计站 C.独立的统计机构 D.乡镇统计网络 【答案】A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2.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来承担。 A.国家统计机构 B.部门统计机构 C.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 D.民间调查机构 【答案】B 【解析】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部门统计机构来承担,及时为部门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同时完成好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3.《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

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人员。 A.行政领导 B.行政管理 C.统计责任 D.专业技术 【答案】B 【解析】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或单位,一般应由具备统计专业职务条件的人担任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要由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指定,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机构备案。 4.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是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多年统计实践经验,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基础建设有两个重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知识小结

附加知识: 排列组合知识小结: 一、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分类计数。 2.乘法原理:分步计数。 二、排列组合 1.排列数(与顺序有关): )(),1()2)(1(n m m n n n n A m n ≤+---=Λ !n A n n =,n A A n n ==10,1 如:25203456757=????=A ,12012345!5=????= 2.组合数(与顺序无关): !m A C m n m n =,m n n m n C C -= 如:3512344567!447 4 7 =??????==A C ,211 2672757757=??===-C C C 3.例题:(1)从1,2,3,4,5这五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组成一个没有重复的3位数,共有___6034535=??=A ____种取法。 (2)从0,1,2,3,4这五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组成一个没 有重复的3位数,共有___483442 414 =??=A A ____种取法。 (3)有5名同学照毕业照,共有__1201234555=????=A _种排法。 (4)有5名同学照毕业照,其中有两人要排在一起,那么共有 _48)1234()12(4422=?????=A A ___种排法。 (5)袋子里有8个球,从中任意取出3个,共有___38C ____种取法。 (6)袋子里有8个球,5个白球,3个红球。从中任意取出3个, 取到2个白球1个红球的方法有___1 325C C ____种。

38876 56321 C ??= =?? 第一章、基础知识小结 一、随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1.事件的包含 设A ,B 为两个事件,若A 发生必然导致B 发生,则称事件B 包含于A ,记作B A ?。 2.和事件 事件“A,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为事件A 与B 的和事件,记作B A Y 或B A +。 性质:(1)B A B B A A Y Y ?? , ; (2)若B A ?,则B B A =Y 3.积事件:事件A,B 同时发生,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积事件,记作B A I 或AB 。 性质:(1),AB A AB B ??; (2)若B A ?,则A AB = 4.差事件:事件A 发生而B 不发生为事件A 与B 事件的差事件,记作()A B AB -。 性质:(1)A B A ?-; (2)若B A ?,则φ=-B A 5.互不相容事件:若事件A 与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即AB Φ=,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是互不相容的两个事件,简称A 与B 互不相容(或互斥)。 6.对立事件:称事件A 不发生为事件A 的对立事件,记作A 。 性质:(1)A A =; (2)Ω==Ωφφ,; (3)AB A B A B A -==- 设事件A,B ,若AB=Φ,A+B=?,则称A 与B 相互对立.记作 。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统计的涵义 一、统计的涵义 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例如:各级统计部门对其所属地区的工业、农业及贸易业等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的搜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就是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例如:国家统计局每隔一定时期向社会公布的有关我国国内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每年编印的《中国统计年鉴》等,这些公报资料及年鉴就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形式是多样的,具体表现为: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手册及统计分析报告等。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它是人类长期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和原则。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活动的目的是取得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取得必须依靠统计工作来进行。 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一方面,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另一方面,统计学又指导统计工作的实践。 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自从有了国家以来,统计工作就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而统计学的出现只是近代的事情。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中常用到的基本概念有:总体与总体单位;指标与标志;变异与变量。这些概念很重要,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涵义,从而有利于本书以后各章的学习。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总体 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例如:某一地区的所有工业企业是一个总体,它是由各个个别的工业企业组成,每个工业企业的经济职能是相同的(同一性质),即都是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各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共同性(称“同质性”),是形成统计总体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某一项具体统计工作的研究范围,也是统计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总体单位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上例中的各个工业企业都是总体单位。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则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在社会经济现象中,统计总体大多是有限的。在统计调查中,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的一小部分单位,据以推断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只调查其中的一部分单位。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前面所举的工业企业这个统计总体的例子里,每个工业企业都是一个总体单位。但是,当要研究一个典型企业的内部问题,如职工的有关情况时,则该企业的所有职工就成为统计总体,各个职工是总体单位。

(笔记整理)2011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第四章 生产活动统计

(笔记整理)2011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

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 第一节概述 一、生产活动统计对生产活动全过程(投入到产出的过程)各个方面的测量和计算 (判)生产活动统计既要反映价值 ..形态。 ..形态,也要反映实物 二、生产活动统计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其他服务业)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的 生产活动统计 三、生产活动统计单位和对象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生产活动统计单位: p147 对象:从事生产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 第二节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一、增加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增加值是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价值量指标) 增加值:也称追加价值。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两种计算。 (一)生产法增加值是从生产角度计算的增加值。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总产出(总产值):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生产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它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包括转移价值和新增价值之和。总产出一般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总产出=∑(货物×单价(含税))+∑(服务×单价) ●中间投入(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活动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所有非 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投入的货物×单价(含税))+∑(投入的服务×单价) 中间投入的计算一般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范围一致的原则。2、实际消耗掉和外单位提供的原则 ●中间投入一般是外单位的劳动成果 (二)收入法(分配法)增加值是从生产要素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增加值。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定时期内为补偿生产过程中所损耗的固定资产而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价值。 ●劳动者报酬: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生产税净额:是各生产单位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生产单位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营业盈余:企事业单位从生产经营总收入中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剩余。 二、各行业总产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农林牧副渔总产出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产量(生产活动的总成果) ---用(产品法)计算。总产出=产量×单价 ●工业总产出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包括:成品生产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初末差额价值 --用(工厂法)计算,总产出=产量×单价+工业劳务收入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工业总产出按现行价格计算的,现行价格指报告期内销售产品的实际出厂价格,不包括应交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 ●建筑业总产出-------包括三部分:建筑工程产出+安装工程产出+其他产出 :指设备安装工程价值。不包括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其他产出:建筑业总产出中除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以外的产出。包括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出、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出、总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出计算方法:按(结算价格)计算。按照一定时期实际完成的(实务工程量×单价)+间接费率+一定比率的计划利润率和税率●运输业总产出------运输业总产出=营运收入+服务收入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第一章 概率统计基础知识(3)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随机变量 表示随机现象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常用大写字母等表示,它们的取值用相应的小写字母x, y, z 等表示。 假如一个随机变量仅取数轴上有限个点或可列的个数点 (见图1.2-1) ,则称此随机变量为离散随机变量,或离散型随机变量。 假如一个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充满数轴上一个区间 (a,b)( 见图1.2-2) ,则称此随机变量为连续随机变量,或连续型随机变量,其中a可以是,b 可以是+ 。 [例1.2-1] [例1.2-1] 产品的质量特性是表征产品性能的指标,产品的性能一般都具有随机性,所以每个质量特性就是一个随机变量。例如: (1) 设x是一只铸件上的瑕疵数,则x是一个离散随机变量,它可以取 0,1,2,…等值。 为了方便,人们常用随机变量x的取值来表示事件,如“x=0”表示事件“铸件上无瑕疵”;“x=2”表示事件“铸件上有两个瑕疵”;"x>2"表示事件“铸件上的瑕疵超过两个"等等。这些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因为x取0,1,2 …等值是随机的。类似地,一平方米玻璃上的气泡数、一匹布上的疵点数、一台车床在一天内发生的故障数都是取非负整数 {0,1,2,3,…}的离散随机变量。 (2) 一台电视机的寿命x(单位:小时)是在[0,∞)上取值的连续随机变量。"x=0" 表示事件"一台电视机在开箱时就发生故障";"x 10000" 表示事件:"电视机寿命不超过10000 小时";"x>40000" 表示事件"电视机寿命超过40000小时"。 (3) 检验一个产品,结果可能是合格品,也可能是不合格品。设x表示检验一个产品的不合格品数,则x是只能取0或1两个值的随机变量。"x=0"表示产品是合格品,"x=1" 表示产品是不合格品。类似地,若检验10个产品,其中不

能源统计基础知识

能源统计基础知识 一、能源统计介绍 能源统计是对能源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平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的统计。它反映能源的发展水平、利用效益、综合平衡等状况,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能源政策、编制能源规划、加强能源管理提供可靠资料,同时也为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和开发力度,能源的生产、供应有了较快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目前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9.7亿吨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32.4亿吨,列世界第一位,原油产量2.03亿吨,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开采发展迅速,从1980年的143亿立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948亿立方米,列世界第六位,2009年发电量达到3.7万亿千瓦时,均列世界第二位。 但能源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二是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

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能源消费量较大,所以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三是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下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四是能源消费结构虽然有所优化,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不合理。如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我国煤炭消费量占到70%,而世界平均只有28%,一些发达国家都在25%以下,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仅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24%,而世界平均却占到60%,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占到65%以上。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过多的煤炭消费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压力。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到2010年“十一五”末,单位能耗降低20%,并将其确定为重要经济指标和约束性指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 加强能源统计,提供全面科学的节能降耗统计数据,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教材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一、总论 统计就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得数据得搜集、整理、计算与分析等得活动。一般理解为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统计工作就是指利用科学得方法搜集、整理、分析与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得工作得总称。统计资料就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得、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得数据资料得总称。统计学就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得理论与方法得科学。三者得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就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得关系。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就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得关系。3、统计工作就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得。 (一)统计学中得基本概念P4 1、总体与总体单位? (1)总体:凡就是客观存在得,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得许多个别事物得整体就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得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得单位数如果就是有限得,称为有限总体;如果就是无限得,则称为无限总体。 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算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得一部分单位。总体就是由总体单位构成得,但就是总体与总体单位得概念不就是固定不变得,随着研究目得得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也会由所不同。 2、指标与标志 指标就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得概念。指标还可以就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得概念及其具体数量。都能用数值表示。如:GDP、人口数等。 标志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得名称。可分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示,如年龄、工资等。指标与标志得区别:1、指标就是说明总体特征得;而标志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得。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得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得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就是用数值表示得,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得指标。联系:1、有许多指标得数值就是从总体单位得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得。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3、变异与变量P6 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得差别就称变异。可分不变标志与变异标志。不变标志就是指对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同就是具体表现得标志;变异标志就是指在总体单位之间具有不同标志表现得标志。 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得表现形式就是具体得数值,称为变量值。变异标志有品质便标志与数量变异标志之分。 4、总体单位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得表现形式就是具体得数值,称为变量值。按变量值得

第三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知识汇总)

- 1 - 第三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1、 统一统计原则 6、公共统计原则 2、 独立统计原则 7、诚信统计原则 3、 科学统计原则 8、国家统计优先原则 4、 规范统计原则 9、统计违法必惩原则 5、 如实统计原则 第一节 统一统计原则 ①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②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 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等等 第二节 独立统计原则 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第三节 科学统计原则 ①国家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 ②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③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统计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第四节 规范统计原则 ①统计法将规范性作为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则。 ②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作出了规定。 统计法的9个基本原则

③严格按照统计法律规定制定统计调查制度并按照制度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确保了统计调查过程和行为的规范性,为提高统计调查的可靠性、可信性建立了扎实的法制保障。 第五节如实统计原则 ①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准确,首先是基础资料要真实准确。 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 ③统计机关、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④统计法律制度对不如实提供、搜集、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惩戒措施。 第六节公共统计原则 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公布。 第七节诚信统计原则 ①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八节国际统计优先原则 ①统计法律制度制定中始终坚持国家统计优先原则。 ②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相互衔接,不得重复, ③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 2 -

统计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概述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l、统计学是一门( ) A、方法论的社会科学 B、方法论的自然科学 C、实质性科学 D、方法论的工具性科学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 A、2000名学生 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4、变量是( ) A、可变的质量指标 B、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C、可变的品质标志 D、可变的数量标志 5、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标志 B、总体单位 c、指标 D、总体 6、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 A、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B、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 C、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D、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7、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等级 8、标志是说明( ) A、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B、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C、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 D、总体特征的名称 9、在职工生活状况的研究中,“职工的收入”是(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随机变量值 D、连续变量值lO、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中等学校数 B、国营企业数 C、国民生产总值 D、学生人数 ll、下列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水塘中所养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工业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 12、某人月工资500元,则“工资”是(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13、某单位有500名工人,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 A、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B、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c、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14、要了解全国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 A、每个省的人口 B、每一户 C、每个人 D、全国总人口 15、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是2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 ) A、指标 B、变量 c、品质标志 D、数量标志 16、某地区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20万元、50万元、65万元和100万元,这里的“工 业总产值”是( ) A、变量 B、变量值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17、有四名工人的月工资额分别为125元、140元、165元、200元,这四个数字是( ) A、数量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品质标志 18、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 ) A、标志 B、变量 c、指标 D、标志值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 20、对某地区某日的气温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使用的计量方式是( ) , A、测量值数据 B、计数值数据 c、排序数据 D、分类数据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l、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为( ) A、确定性变量 B、随机变量 C、连续变量 D、离散变量 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数量标志有( ) A、所有制 B、职工人数 C、月平均工资 D、产品合格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 A、工人人数 B、性别 C、文化程度 D、企业经济类型 5、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A、人数 B、身高 C、工厂数 D、机器台数 6、要调查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标志 7、设某地区五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是25万元、22万元、40万元、33万元 和65万元,则( ) A、“所有制”是企业的品质标志 B、“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 C、“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统计指标 D、25、22、40、33、65是变量值 8、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相互关系表现为( )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因此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数量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是只能用数值表现的 9、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民族 B、职业 C、职称 D、文化程度 E、工作年限 10、要调查1000户养鸡专业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选用的数量标志有( ) A、养鸡专业户的户数 B、每一养鸡户的养鸡数 C、1000户养鸡户的养鸡数 D、每一养鸡户的收入 E、1000户养鸡户的总收入 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l、统计在研究客观事物现象时,是以客观事物现象的定量认识为基础的( ) 2、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 3、统计总体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 4、工资是离散变量( ) 5、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现象,着眼于个别的数量特征而不是总体的数量特征( ) 6、某生产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数分别为60件、6l件、62件、63件、64件,因此说有5个变量( ) 7、用文字表示的指标叫质量指标,用数字表示的指标叫数量指标( ) 8、品质数据用文字回答,但有时也用数值回答( ) 9、标志和指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的联系( ) lO、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者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整体( )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计9分)

能源统计基础知识

能源统计基础知识 一、能源统计介绍能源统计是对能源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平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的统计。它反映能源的发展水平、利用效益、综合平衡等状况,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能源政策、编制能源规划、加强能源管理提供可靠资料,同时也为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和开发力度,能源的生产、供应有了较快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目前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9.7 亿吨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32.4 亿吨,列世界第一位,原油产量2.03 亿吨,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开采发展迅速,从1980 年的143 亿立方米提高到2010 年的948 亿立方米,列世界第六位,2009 年发电量达到3.7 万亿千瓦时,均列世界第二位。 但能源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 ,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 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 ,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二是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能源消费量较大,所以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

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三是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下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四是能源消费结构虽然有所优化,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不合理。如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我国煤炭消费量占到70% ,而世界平均只有28% ,一些发达国家都在25% 以下,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仅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24% ,而世界平均却占到60% ,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占到65% 以上。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过多的煤炭消费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压力。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到2010 年“十一五”末,单位能耗降低20% ,并将其确定为重要经济指标和约束性指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 加强能源统计,提供全面科学的节能降耗统计数据,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 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立能源统计的指标体系、考核体系。温家宝总理在2006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反复强调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能源统计成为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统计部门的光荣使命。2005 以来,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