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1、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碳、碳化物不吸收可见光,专门吸收地球辐射它们允许50%的太阳辐射通过,同时拦截地面辐射,降低能量损失,并释放出来,相当于温室的暖化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2、有效积温:作物的某一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3、温度三基点: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三基点

4、冻害:指作物体冷却至冰点以下,引起作物组织结冰而造成伤害或死亡的现象。

5、冷害:作物遇到零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称为冷害。死亡前叶绿素破坏,叶片变黄、枯萎。

6、复种:复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间作: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8、基本耕作:指人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9、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10、套作: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1、表土耕作:是在基本耕作基础上采用的人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地,消灭杂草,为播种出苗和植株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12、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在播后和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13、杂草:杂草一般是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

14、晒田:又称烤田或搁田,指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化前排干水造成轻微水分胁迫的农艺措施。

15、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是全年总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6、种肥:种肥是在播种或移栽时局部施用的肥料。

17、作物需水临界期: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一般是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的时期。

18、营养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量上虽不算太多,但需要的程度很迫切,此时如缺少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过来。

19、生育期:指作物从籽实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

10、生育时期:指根据作物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的生理特性变化所划分的若干个生育阶段。

21、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22、营养最大效率期: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有一个时期需要养分,无论在吸收速度上,还是在绝对数量上都最大,且这时施肥的作用最明显,增产效率也最高的时期。

23、作物的需水量: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平下,经过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株间蒸发以及构成植株体的水量之和。

14、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

25、离乳期:水稻秧苗在3叶期左右时,胚乳的营养成分消耗殆尽,逐渐由异养过渡到自养,这一时期称为离乳期。

26、作物的感光性:不同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需要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作物的感光性。

27、光周期反应:作物生长达到一定的生理年龄时,需要一定的日照长度或黑暗长度,促使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28、作物净同化率:即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叶面积干物质的增长量。

29、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与单位土地面积的比值,用来表示群体绿叶面积的大小。

30、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便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的和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求。这种农业持续发展能保护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

31、作物产量:作物产量即是作物产品的数量,作物产量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32、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由于人们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不同,而不同作物所提供的产品器官也各异。

33、营养品质:是指产品的营养价值,是产品品质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受产品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

34、食物安全:食物安全是指能够有效地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

35、基因中心学说:在起源中心,物种的遗传变异最丰富、基因最丰富,显性基因多,离中心愈远,显性基因愈少。

36、复合群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组成的个体群。

37、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工环境是指所有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而人为的环境污染、干扰和破坏是人工环境的负面表现。狭义的人工环境,是指在人工控制下的作物环境。

38、环境:围绕作物周围与其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自然和栽培条件。

39、驯化:原产地和引种产地之间的自然环境相差较大,或者后者由于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狭隘,需要通过选择、培育,改变其遗传性,使之能够适应引种环境,叫做驯化。

40、无效分蘖:不能成穗的分蘖,一般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后出现的分蘖。

41、垩白度:垩白米率与垩白面积的乘积。

42、库限制型品种:源相对较大而库不足的品种,多为小穗粳稻品种等。

43、棉盛蕾期:全田有50%棉株第4台果枝现蕾的日期。

44、衣分:皮棉重量占子棉的百分率。

45、早秋桃:8月16日至8月31日形成的大桃

46、棉盛花期:全田有50%棉株第四台果枝开花的日期。

简答题

1、请辨析冻害、冷害和霜害?

(1)均为低温对作物造成的危害,引起作物生长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

(2)冻害温度低到零度以下,造成作物组织结冰引起死亡;冷害为零度以上低温,一般在2-3℃,导致作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

2、请说明高温会对作物造成什么危害?

(1)高温危害主要是破坏了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平衡,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比光合作用的相应温度高,使呼吸作用超过了光合作用,结果作物因长期饥饿而死亡;(2)高温促进蒸腾作用,破坏水分平衡,使作物为干枯;

(3)高温促使叶片过早衰老造成高温逼熟;

3、二氧化碳对作物和何增产意义?

(1)碳素是干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有机物中90~95%是碳水化合物。(1分)

(2)碳素已经成为制约作物获得高产的限制因子,生产上要求的适宜二氧化碳浓度是1%,而大气中的含量只有0.032%。(2分)

(3)在一些作物上,施用二氧化碳肥的确实获得了较大的增产效果,如黄瓜、芹菜。

4、简述土壤培肥技术。

(1)合理轮作(2)施肥养地(3)秸秆还田(4)种植豆科绿肥

5、请从环境与作物的关系分析农业生产的实质。

环境是直接和间接作用于作物的各种外界条件的总和。作物利用了环境中各种无机物、水和矿质营养元素,以太阳辐射能作动力,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农业生产利用了作物这一本质特性,将人类的需要与作物的本质特性联系起来,获取能量。6、提高复种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1)适宜的作物组合(2)品种搭配(3)育苗移栽(4)早发早熟

7、间套作栽培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哪些?

(1)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3)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

在栽培技术上应做到:

①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②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③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④及时综合防治病虫;⑤早熟早收。

8、合理间混作增产的原因有哪些?

(1)空间互补(2)时间互补(3)养分、水分互补(4)生物间互补

9、为什么大多数作物常进行育苗移栽?

(1)育苗移栽比直播栽培可延长作物生长期,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各种作物平衡增产,有把一年12个月当做14个月来利用的长处,此乃东方传统农业中的经验良法之一;

(2)苗期叶面积小,便于精细管理,有利于培育壮苗;

(3)能实行集约经营,节约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投资;

(4)育苗可按计划规格移栽,保证单位面积上的合理密度和苗全苗壮。

10、秸秆还田的主要技术?

第—,秸秆的C/N、C/P比大,应补施氮、磷、钾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肥。

第二,在嫌气条件下分解容易产生和积累有机酸和还原物质,影响根系呼吸。

第三,控制施用量,公顷用秸秆量不宜超过7500kg,以免影响分解速度和分解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有毒物质。

第四,有病虫害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应制成高温堆肥或经病虫害防治处理后施用。

11、请举例说明光周期反应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1)纬度调节。在作物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作物开花对光周期的要求,短日作物南种北引,营养生长延长,开花结实延迟,北种南引,生育期则缩短;长日作物与之相反。

2)播期调节。确定适宜的播期,如短日照作物,从春到夏分期播种,播得越晚,抽穗越快。3)作物品质受到光周期影响。光照长度影响大豆蛋白质、脂肪酸和脂肪的含量。

12、旱害对作物有什么危害?有哪些途径可以进行防御?

(1)旱害的危害:使作物代谢作用紊乱,物质合成减少,酶促反应协调被破坏,导致作物死亡;干旱时细胞脱水变形,原生质受到机械伤害而死亡;干旱缺水,蒸腾减弱,植株不能降温,当体温超过一定限度时,原生质发生凝聚变性,结构破坏,引起死亡。

(2)防御:蹲苗;处理种子;增施P、K肥。

13、为什么连作常引起作物减产?

(1)连作导致某些土传的病虫害严重发生;

(2)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孳生,难以防治,与作物争光、争肥、争水矛盾加剧;

(3)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料利用率下降;

(4)过多消耗土壤中某些易缺营养元素,影响土壤养分平衡,限制产量的提高;

(5)土壤积累更多的有毒物,引起“自我毒害”的作用。

14、品种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1)根据当地栽培制度。(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3)生产条件。

1、影响作物根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育壮根?

答:影响根生长的因素有:1.土壤阻力;2.土壤水分;3.土壤温度;4.土壤养分;5.土壤氧气。因此壮根的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1.保持土壤耕作层比较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

2.水分合适,使根系生长良好。为使作物后期生长健壮,常常需要在苗期控制肥水供应,实行蹲苗,促使根系向纵深伸展。

3.使土壤达到根的最适温度20~30℃,温度过高或过低吸水都少,生长缓慢甚至停止。15、分析比较作物感温性不同而形成的三大类型的低温范围、时间要求和具有的品种熟性。答:(1)冬性类型这类作物品种必须经历低温,春化时间也较长,如果没有经过低温条件则作物不能花芽分化和抽穗开花。一般为晚熟品种或中晚熟品种。

(2)半冬性类型这类作物品种春化对低温要求介于冬性类型和春性类型之间,春化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没有经过低温条件则花芽分化、抽穗开花大大推迟。一般为中熟或早熟品种。(3)春性类型这类作物品种春化对低温要求不严格,春化时间也较短。一般为及早熟、早熟和部分早中熟品种。

16、合理施肥的原则有哪些?

答:(1)经济的原则一般说来,施肥可以增产,但并不是施肥越多,增产幅度越大,经济效益越高。

(2)需要的原则由于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和阶段性,因而施肥时就应考虑作物的营养特性和土壤的供肥性能,根据作物生长所需选择肥料的种类、数量和时期,合理施肥,达到相应器官正常生长的目的。

(3)用养结合的原则获得作物高产的同时维护地力,必须施肥。

17、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研究常采用哪些方法?

作物栽培的研究方法常采用的方法有:

(1)生物观察法(2)生长分析法(3)发育研究法(4)生长发育研究法

18、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即以个体或群体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增加为中心进行研究。

19、简述作物干物质积累的规律?

遵循S曲线原理;优先供应生长中心和就近分配。

1、分析三种不同感光性类型作物对光照的要求,列举包含的2~3例作物?

答:(1)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可以开花。若适当延长黑暗,缩短光照可提前开花,相反,若延长日照,则延迟开花或不能进行花芽分化。大豆、烟草。(2)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可以开花。如小麦、燕麦、油菜。(3)日中照作物开花前不要求昼夜长短,只需要达到一定基本营养生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四季均可开花,如荞麦。

20、如何有效调节茎、分枝或分蘖的生长?

答:(1)种植密度合理种植密度和较稀种植,有利于作物主茎的生长。对于分枝(或分蘖)的作物,种植密度影响分枝(或分蘖)的形成。

(2)施肥施足基肥、苗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营养,可以促进主茎和分枝(分蘖)的生长。如氮磷钾施用比例得当,则更有利于主茎和分枝(分蘖)的生长。但氮肥过多,碳氮比例失调,对茎枝(分蘖)生长不利。

(3)选用矮秆和茎秆机械组织发达的品种矮秆品种或茎秆机械组织发达的品种抗倒性好,有利实现丰收丰产。此外,矮秆品种适于密植,经济系数较高,对稻、麦等增产有利。

21、叙述促花肥的优缺点及施用技术。

答题要点:促花肥主要作用在于促进颖花分化,一般在叶龄余数3.5-2.5时施用,占一生总氮量的10%左右,不可多施。(2分)

缺点:(1)使上部叶片过长(2)茎基部伸长节间过长易造成倒伏(3)施用过多易使植株贪青保花肥的作用,在于使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得到足够的养分,以减少颖花的退化,保证穗粒数。其施用时期一般在叶龄余数1.5-1之间,得力时期恰好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22、与传统的湿润育秧相比,旱育秧有何优缺点?简述旱育秧主要技术流程。

答题要点:旱育秧的优缺点:苗素质好,抗逆性强,移植后早生快发;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省生产成本及秧田;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但育秧技术稍复杂,育秧安全系数较湿润育秧低。

旱育秧的技术流程为:(1)选择苗床(2)培肥(3)调酸(4)种子处理(5)薄膜覆盖(6)浇底墒水(7)及时揭膜补水(8)加强水分管理(9)因苗追肥

23、简述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

答题要点:(1)、根据生态、生产条件,品种的温光发育特性,栽培水平,产量水平以及适宜的穗数范围,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2)、在合理的基本苗数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的发生,使群体茎蘖数在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内达到预期穗数值的1.2-1.3倍。(3)、在实现上述茎蘖数的基础上,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使群体最高茎蘖数控制在预期穗数值的2.0-2.5倍。(4)、在上述基础上保证合理的叶面积指数(LAI),使LAI在孕穗期达6-7(5)、花后控制LAI的衰减速度,增强和调节根和叶片的功能。

24、简述专用小麦的概念及其分类。

答题要点:专用小麦是为了满足不同面制食品的加工特性和品质的不同要求而生产的小麦,即指那些具有不同的内在品质特性、专门适合制作某种(类)食品(如面包、饼干、蛋糕、糕点、面条、馒头、饺子等)以及专门用作某种特殊用途的小麦粉。优质的原粮是生产优质专用小麦粉的基础。专用小麦粉生产要依靠优质的专用小麦。(2.5分)

目前,国内专用小麦主要分为三类:(1)强筋小麦:籽粒硬质,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强,延伸性好,适于生产面包粉以及搭配生产其它专用粉的小麦。(2)中筋小麦:籽粒硬质或半硬质,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中等,延伸性好,适于制做面条或馒头的小麦。(3)弱筋小麦:籽粒软质,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强度弱,延伸性较好,适于制做饼干、糕点的小麦。此外,还有满足特殊用途,例如特殊营养、食疗、特殊动物饲料等的专用小麦。(2.5分)

25、为什么油菜角果皮的光合产物是籽粒灌浆物质的主要来源?

答:(1)角果的总表面积很大,并且处于植株冠层的上部,接受的光照较好

(2)角果的光合强度较高;(3)每个角果中子粒数较多,能容纳较多的光合产物,库较大;4)角果皮与子粒相距很近,便于光合产物向子粒中的输送,流通畅。由于源足、库大、流畅,因此角果的光合作用对油菜子粒产量的贡献很大。

26、合理进行作物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答:(1)稳定粮食生产。(2)发挥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3)提高经济效益。

论述题

1、请分析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具体途径。

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漏光损失、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植物本身(光饱和现象的限制)、环境(二氧化碳浓度,病虫害)影响。(每小点各0.5分)。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有:品种选育;提高光合面积,力求全田皆绿:合理密植,叶面积系数3-5时最好;利用时间,四季常青: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叶片寿命。如套作;充分利用空间,力求均衡受光:株型、间作、混作;施用二氧化碳提高利用率:二氧化碳肥、有机肥。

2、土壤污染有哪些类型?会对农业造成什么危害?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治?

有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两种类型。(2分)

土壤中的有毒物质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使作物发育减弱,作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下降,产量减少,产品质量变劣;有些有毒物质甚至在作物的可食用部分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各种生物体、甚至人体内,造成食物链结构不平衡,人体疾病。(3分)

治理土壤污染的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和改良剂措施等,如客土法,换土法,去表土,运用某些生物吸收走土壤污染物,净化土壤,增施有机肥,控制土壤水分,选择适合形态的化学肥料和合适的作物品种等方法。(3分)

3、试述霜冻的危害及其补救措施?

(1)危害:霜冻对作物的危害并非霜本身,而是低温引起的冻害。在低温条件下,作物细胞间隙往往发生结冰现象(胞间结冰)。胞间结冰对作物的危害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胞间结冰引起细胞原生质体强烈脱水,导致其胶体凝固,使细胞萎蔫,甚至死亡。这时假如有阳光直接照射,温度急剧上升,胞间结冰迅速融化,融化水极易被蒸腾掉,导致细胞或组织受旱而死。其二是胞间结冰对细胞原生质体的挤压、刺破作用造成细胞机械损伤甚至死亡。(2)霜冻后补救措施

①改种其他作物②灾后要防止人为加重伤害③霜后遮阳防日晒④灾后应加强管理

4、试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用及其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1)地膜覆盖的作用

①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②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③地膜覆盖的其他作用

(2)覆膜及管理技术

①覆膜技术(整地作畦(起垄)、盖膜)

②栽培管理技术(施足基肥、播种和定植、灌水追肥、防除杂草、病虫害防治)

(3)残膜的回收利用

5、试述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其施肥技术原则?

(1)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①营养元素吸收的选择性②营养元素吸收的阶段性

③作物营养临界期④最大效率期

(2)施肥原则:①用养结合的原则②需要的原则③经济的原则

1、积温怎样计算?积温学说有什么作用?

有效积温是指作物或昆虫的某一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确切,小范围,针对性强时用。公式:Y=∑(ti>B-B)。

作用:①昆虫:达到积温才能完成生长发育。②小麦的春化现象

③用于作物布局(大于10℃的活动积温作指标):小于3500℃的地区,一年一熟;3500-5500℃的地区,一年两熟;大于6000℃的地区,一年三熟。

2、水体污染对农作物有什么危害?应怎样进行防治?

答:水体污染是工矿废水、农药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中生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有的物质直接进入作物,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甚至死亡。作物受到毒害后,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小,叶片枯黄,产量下降,产品中有毒成分超标。污水处理以污水处理厂与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相结合的办法为宜。其中污水土地处理是实现污水资源化,促进污水农业利用的主要途径。它是利用土壤及水中的微生物、藻类和植物根系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促进作物生长,并使之增产的一种工程设施,一般由一级处理设施-氧化糖-贮存糖(库)-农灌系统等部分组成。污水经适当处理后,再进入农业灌溉系统,既节约水资源,又不会造成农产品污染。

6、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答:(1)在引种上的应用不同地区的温光生态条件不同,在相互引种时必须考虑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

(2)在栽培上的应用作物的品种搭配、播种期的安排等,都需要考虑作物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在我国南方双季稻地区,早稻应该选用光性弱、感温性中等、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的迟熟品种。并在栽培上还应该培育适龄嫩壮秧,同时加强前期管理,有利于高产。

(3)在育种上的应用在杂交育种(或制种)时,为了使两亲本花期相遇,可根据亲本的温光反映特性调节播种期。为了缩短育种进程或加速种子繁殖,育种工作者应根据育种材料的温光反应特性决定其是否进行冬繁或夏繁。

7、试述源、流、库的关系及其生产上的意义?

源、流、库是决定作物产量的3个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作物群体和个体的发展达到源足、库大、流畅的要求时,才可能获得高产。实际上,源、流、库的形成和功能的发挥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时可以相互代替。(3分)

一般说来,在产量水平较低时,源不足是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同时,单位面积穗数少,库容小,也是造成低产的原因。增产的途径是增源与扩库同步进行,重点放在增加叶面积和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上。但是,当叶面积达到一定水平,继续增穗会使叶面积超出适宜范围,此时,增源的重点应及时转向提高光合速率或适当延长光合时间两方面,扩库的重点则应由增穗转向增加穗粒数和粒重。超高产栽培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库而不是源,只有在增库的基础上扩源,即在增加单位面积颖花数的基础上,提高花芽(幼穗)分化后群体物质生产量,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由此可见,高产的关键不仅在于源、库的充分发展,还必须根据作物品种特性、生态及栽培条件,采取相应的促控措施,使源库协调,建立适宜的源库比8、什么是作物生育进程理论?作物生育进程理论有何应用价值?

答:作物器官、个体、群体的生长通常是以大小、数量、重量来衡量的。在生长速度(相对生长率)不变,且空间和环境不受限制的条件下,作物的生长类似资本以连续复利积累,称之为指数增长,但是,实际上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限制,相对生长率下降,使曲线不再按指数增长方式直线上升,而发生偏缓。此即作物生育进程理论。应用:(1)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2)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生育进程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它器官的影响。(3)一般情况下,作物的生育进程是不可逆转的。2、作物遭受雹灾后应采取哪些主要对策?

答:(1)雹灾的危害(2)雹灾灾情的评估(3)雹灾后的补救措施

①补种或重播②改种③灾后要防止人为加重伤害④灾后管理

A突击中耕松土B及时浇灌C适时追肥

D及时防治虫害E合理整枝F分批收获

9、叙述促花肥、保花肥各自的优缺点及施用技术?

答:促花肥主要作用在于促进颖花分化,一般在叶龄余数3.5-2.5时施用,占一生总氮量的10%左右,不可多施。(2分)

缺点主要有:(1)使上部叶片过长(2)茎基部伸长节间过长易造成倒伏(3)施用过多易使植株贪青保花肥的作用,在于使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得到足够的养分,以减少颖花的退化,保证穗粒数。其施用时期一般在叶龄余数1.5-1之间,得力时期恰好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保花肥施用量一般为总氮量的10%。

10、水稻湿润育秧中,为什么强调培育壮秧?壮秧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有哪些?

答:壮秧的意义:南方稻区,特别是双季稻,水稻秧田期常占全生育期的1/4~l/3、营养生长期的1/2。所以,秧苗素质对产量的影响很大。故有“秧好一半稻”的农谚。壮秧移

栽后返青快、分蘖早、穗大粒多,在同样栽培条件下,容易实现高产。(2分)

壮秧的形态特征:从壮秧的个体形态看,要求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健;从壮秧的群体看,要求较高的成秧率80%以上)与整齐度(脚秧率低于10%)。(1分)

壮秧的生理特征:壮秧的光合能力强,特别是叶鞘内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壮秧的碳氮比(C /N)适中,中苗7~9,大苗11~14(小苗一般含氮相对较多,不用此作指标);束缚水含量应占鲜重的30%以上。(1分)

11、影响油菜分枝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答:(1)品种类型:下生分枝型品种分枝数多;上生分枝型品种分枝数少。中生分枝型品种:(也称匀生分枝型)介于两者之间。(2)叶片数:主茎总叶数多,各生育时期主茎绿叶数多,积累的营养物质多,一次分枝数也多。(3)光照:光照充足或稀植时,植株的分枝数多,反之则少。(4)追肥:薹肥(薹高10cm或稍前追肥),可显著地增加一次分枝数,花肥(始花期追肥),可显著地增加二次分枝数。

12、简述油菜的育秧要点?

答:(1)留足苗床: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一般为1:6~7。(2)适期早播:苏中9月15~20日左右。(3)稀播、匀播、间苗、定苗:每亩播量只需0.5~0.6kg;出苗时要及时间去丛子苗,一叶期再间苗一次,三叶期前按苗距7~10cm定苗。(4)前促后控管理:五叶期前以促进为主;五叶期后要适当加以控制。具体的栽培措施如下:①增施基肥,早施苗肥;

②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③多效唑促壮;④追施起身肥;⑤防治病虫害。

13、试述影响烟草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

答:1.品种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烤烟产区普遍种植多叶型品种,靠增加单位面积上总叶数获得产量,结果叶片小,颜色淡、身份薄,烟叶质量差。80年代后期以来,改用少叶型品种,叶片增大,单叶重增加,颜色橘黄纯正,身份厚薄适中,不仅产量有一定幅度增加,而且质量显著提高。2.栽培密度密度对烟草产量影响很大。密度过大,总叶面积增加,产量可能提高,但品质降低;密度过小,总叶面积减少,叶片加大增厚,产量低,品质亦差;合理密植,才能实现优质适产3.水肥条件水肥条件差,烟株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烟叶产量低,质量差;水肥供应过度,产量可能增加,但烟叶往往不易落黄,烘烤质量差4.调制技术由于烟叶调制过程进行着剧烈的生物化学变化,所以调制技术对烟叶品质影响极大。科学地调制,才能把鲜烟叶的潜在质量充分地显现出。

14、试述水稻返青分蘖期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要点?

答:生育特点: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此期以营养器官生长为中心,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大穗、多穗和最后丰产奠定基础的时期。栽培上应运用合理的技术措施缩短返青期,促进分蘖早发、发足,争多穗,控制无效分蘖,培育壮蘖、大穗。5~7d长1片叶,分蘖盛期主茎绿叶数应有5~6片。移栽后7~10d有新蘖出现,20d左右达到分蘖盛期,总茎数接近预定的穗数,30~40d达最高分蘖期。分蘖期的苗情指标要求是返青早,出叶快,分蘖早,叶色绿,透光好。(5分)

田间管理要点:(1)查苗补缺、保证全苗;(2)调节灌溉水层,适当深水保苗返青,浅灌促分蘖,晒田抑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达到根强株壮,蘖足穗多;(3)看苗追施分蘖肥;(4)注意“坐蔸”和蓟马、稻飞虱、黏虫、螟虫、稻苞虫以及叶稻瘟、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等病虫的防治。(5分)

15、如何针对油菜的不同苗类合理施用薹肥?

答题要点:抽薹肥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油菜蕾薹期对肥料的需求。二是促进营养器官的生长。三是增加一次有效分枝数和角果数。抽薹肥的施用时间和用量要根据菜苗长势和地力来决定。冬养苗和冬壮苗基础较差,抽薹期苗体较小,抽薹肥一般要适当早施、重施。

初中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汇总

生物会考必考章、节汇总 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成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3、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作物栽培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安全齐穗期:生产中常将秋季连续2天或3天低于20-23℃的始日定为安全齐花期,向前推5天为安全齐穗期。 2、拔节: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3、拔节长穗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生产上也常称拔节长穗期。 4、保花肥:防止颖花退化的肥料称为保花肥,一般雌雄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 5、超重期:指种子出苗后经过一定的生长,植株总干重超过原有种子干重的时期。 6、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7、出叶间隔: 相邻两片叶伸出的时间间隔,称为出叶间隔。 8、促花肥: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 9、稻谷催芽: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 10、生态需水: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适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而需要的水。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11、稻米品质:稻米在加工、外观、食用、营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性,它既反映稻米内在自然属性,又体现其社会属性的一组综合性状。 13、断奶肥:幼苗在1叶1心时,胚乳中贮藏的氮已经用完,是氮断奶期,为了满足这时幼苗生长对氮的需要而施用肥料,一般生产上1叶1心时施用。 14、垩白度:垩白米率与垩白面积的乘积为垩白度。 15、垩白米率:是整精米中垩白米粒的百分比 16、垩白面积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百分比。 17、发根率:单位时间或单位地上部干重的必根能力,如发根重对地上部干重的百分重表示。 18、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的整齐度,以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来衡量。 19、发育特性:指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 20、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21、返青期: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22、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23、分蘖节: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24、分蘖期: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25、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6、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7、高峰苗期:生产上把分蘖增加,至拔节或稍前分蘖不再增加,全田茎蘖苗最多的时期称最高茎蘖数期(或高峰苗期)。 28、高效叶面积:指有效茎上部三张叶片的面积。 29、高效叶面积率:高效叶在群体叶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高效叶面积率。 30、搁田:又称为晒田、烤田。中期搁田是指分蘖末拔节穗分化初进行的脱水露

作物学重点

第一章概述 1、作物学:有关大田作物生产和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 2、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及其可持续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3、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作物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4、作物学的地位与作用 (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开门8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糖) (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烟草、甘蔗、甜菜、稻草、苎麻等) (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大蒜、有机米、有机棉、有机蔬菜等) (4)较高的种植业比重(西方:畜牧业;中国:种植业) (5)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生产、加工机械化) 5、作物学的性质与特点 (1)作物学的性质 应用学科(是与当地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紧密相联的) 综合学科(高产、优质、高效) 生态学科(人口、粮食、能源、环境) (2)作物学(即作物生产)的特点 作物生产是以作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1.严格的地域性 4.技术的实用性 2.明显的季节性 5.生产的连续性 3.生长的规律性 6.系统的复杂性 6、作物学的前景 (1)作物生物技术 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技术。 超级水稻、优质小麦、抗虫棉、双低油菜、高油玉米等 (2)作物信息技术 作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精确农业 (3)优质高产高效 高产→优质数量→质量 (4)可持续生产技术 农药防治→生物防治剧毒低效农药→低毒高效农药 7、促进世界作物生产发展的因素 (1)品种改良 (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 提高了化肥施用量,改进了施肥方法,提高了化肥利用率 (3)扩大灌溉面积与节水技术 修建了农田水利;改进了灌水方法(如喷灌、滴灌) (4)土壤改良和低产地改造 (5)温室和保护地栽培 塑料大棚温室、地膜覆盖(棉花、玉米、小麦、水稻) (6)作物病虫草防治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全) 必背知识点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全) 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①动物:出汗、呼出气体、排尿;②植物:落叶)、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繁殖、除病毒外,都有细胞构成。 3.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链书写要求:①只能以生产者开始;②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7.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的。 8.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的使用: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在视野看到物象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象才能移到中央;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污点在物镜上。 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侧撕下小块透明的薄膜; ④展:所取材料放于载玻片的清水滴中,展开使其形成薄层; ⑤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 减少气泡产生; ⑥染、吸: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全 部标本。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完整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 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食物安全,又能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 走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 变过程。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质的变化。 6.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 线呈S形。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7.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 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8.种子寿命——指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9.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10.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1.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等)。 12.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白菜型油菜、向日葵)。 13.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等)。 14.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 特性。 15.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 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6.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17.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18.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要求,四季开花的作物,如荞麦。 19.定日性作物——只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甘蔗12.75h。 20.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 的营养生长期。 21.生物学起点温度——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 22.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23.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24.叶龄余数——即总叶数减去已抽出的叶数。 25.叶龄指数——即已抽出的叶片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比。 26.经济系数——即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27.相对生长率——单位重量的植株在单位时间增加的重量。 28.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干物质。 29.比叶面积——也叫比叶重,即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比值,用于衡量叶片相对厚度。 30.作物生长率——即群体生长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作物栽培学各论习题

作物栽培学各论习题 1.分析亚洲稻作形成的原因。 2.分析我国水稻生产发展变化的原因。 3.比较分析水稻主要器官的同伸规律,指明它们在栽培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分析水稻光温反应特性在水稻生产上的意义。 5.从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角度,通过综合分析归纳,提出水稻高产栽培途径。 6.分析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在水稻高产栽培上的意义与作用。 5.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有哪些影响?实践上如何调控? 6.比较分析常规栽培、抛秧栽培与机插栽培的特点和技术关键。 7.根据水稻需肥规律与营养特性,提出水稻高产施肥方案。 8.系统掌握水稻的需水特点,探讨水稻高效用水与节水的途径和技术。 9.分析水稻抛秧栽培、机插栽培、直播栽培、再生栽培和旱种栽培的异同,生产上如何因地制宜应用? 10. 如何进行水稻生长发育诊断? 11.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 12.简述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 13.简述小麦穗分化的过程。 14.叙述小麦籽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的过程。 15.简述生产中建立小麦合理群体结构的途径。 16.简述小麦品质性状的分类、指标和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 17.简述小麦的养分需求规律和施肥技术。 18.简述小麦的水分需求规律和灌排技术。 19.叙述小麦苗期、中期、后期的生育特点、调控目标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0.叙述稻茬麦少免耕栽培技术要点。 21.简述南方旱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2.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的主要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和措施。 23.玉米雌雄穗在分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有哪些?根据穗分化的特点提出增加穗粒数的肥水调控主要措施。 24.从玉米的光合特性分析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 25.从作物源库关系分析提高玉米产量潜力的可行途径。 26.如何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定需肥量和科学施肥? 27.什么时期为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如何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点,确定适宜的水分管理措施。 28.叙述中国大豆栽培区划的发展和常用区划; 29.大豆生育时期是如何划分的,标准如何确定? 30.大豆生长发育特点与禾本科作物有何不同? 31.大豆对基本环境条件的要求有那些? 32.大豆栽培有那些基本技术要求? 33.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的技术要点? 34.黄淮夏大豆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35.南方春豆、夏豆、秋豆栽培有那些共性技术? 36.南方大豆间作套种有那些种植方式? 37.鲜食大豆在栽培管理上有些什么特殊要求?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一、复试科目 作物栽培学。 二、考查目标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报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测试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本课程以大学本科同等学历农学专业的业务要求,对考生进行作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测试。考生应掌握作物栽培学概论及主要作物(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作物栽培学课程属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要求考生能解决主要作物生产中的一般栽培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作物栽培学概论 要求考生较好理解作物栽培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方法,了解作物分类及其栽培的历史、起源,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以及产量形成规律,了解作物增产的光能潜力。 (二)小麦 了解小麦生产的概况,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掌握冬、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及其高产栽培的关键问题。 (三)水稻 一般了解水稻生产概况,了解水稻品种的多种类型及光温反应特性,理解水稻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种植水稻的土、肥、水条件,掌握直播水稻的栽培技术及其田间管理,了解育秧移栽技术和杂交稻的栽培优势等。 (四)玉米 了解玉米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新技术,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高产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掌握玉米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了解复播、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特用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等。 (五)棉花 了解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及棉花高产栽培型技术、新疆棉花生产的资源优势,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其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了解长绒棉生产的栽培技术。 (六)甜菜 一般了解甜菜的生产意义,理解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甜菜两年生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掌握甜菜原料根栽培技术及其收藏,了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母根采种株栽培技术等。 (七)油料作物 一般了解油料作物的生产意义,重点掌握油菜、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它们的栽培技术。 (八)其他作物 一般了解大豆、薯类(马铃薯、甘薯)和杂粮(高粱等)等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中考必备)

重点中学中考资源整理 初中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按章节单元整理,中考必备

中考复习 初中生物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 结论、表达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 生物圈的含义: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比如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个池塘,甚至一片农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8.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水、光、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之间主要有捕食、竞争、合作等关系。 捕食关系:指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如蜜蜂采花蜜等。 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温度三基点 2、冻害 3、作物需水临界期 4、复种 5、间作 6、基本耕作 7、杂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 B.经济产量 C.经济系数 D.产量构成 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 B.单穗粒数 C.种子千粒重 D.颖花数 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 B.马铃薯 C.甜菜 D.大豆 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 B.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种植密度 B.水肥供给 C.病虫危害 D.环境条件 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相对生长率 B.净同化率 C.叶面积比率 D.比叶面积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影响土壤肥力 B.影响农田小气候 C.改良土壤 D.固定流沙 E.保持水土 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植物的形态结构 B.植物的生理类型 C.温度 D.气流 E.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 B.苗期 C.花芽分化期 D.开花期 E.授粉期 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细胞间隙结冰 B.水分代谢失调 C.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 D.原生质被撕裂 E.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生物污染 E.农业污染 6、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A.喷灌技术 B.微灌技术 C.膜上灌技术 D.地下灌技术 E.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132 【英文名Experiment of Crop Culture 【课程学时】32学时,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学期各16学时。 【适用专业】农学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是在《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从事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作物生产技术创新、推广及相关生产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课程属于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理解所开设实验的目的、意义及关键环节,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实验课程以《作物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必须把本实验课程与以这些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还应将本课程内容与《作物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小麦、油菜田间种植密度测定 【目的要求】掌握作物田间种植密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内容】实测小麦、油菜的种植规格,计算其种植密度。 【方法】选择不同种植方式的小麦、油菜田各2-3块,学生分小组分别测定不同田块的行距、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根据株、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计算单位面积种植密度,并做出比较。 实验二、小麦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小麦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小麦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调查小麦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小麦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小麦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种植一定面积的小麦,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小麦茎蘖数,并根据小麦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三、水稻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水稻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水稻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水稻育秧、移栽及田间管理;调查水稻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水稻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水稻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培育水稻秧苗和大田移栽,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水稻茎蘖数,并根据水稻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四、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观察和识别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 【内容】观察和比较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种子的形态、结构。 【方法】以不同类型的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作物种子为材料,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后在实验室观察和比较,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种子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五、主要农作物幼苗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幼苗形态特征。 【内容】观察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蚕豆、豌豆、大豆等农作物种子的幼苗形态特征。 【方法】在盆栽条件下播种上述农作物种子,在发芽后分2-3个不同时期观察幼苗形态,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幼苗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六、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 【目的要求】熟悉冬、春常见农田杂草的名称、所属科及特征特性 【内容】观察常见冬、春农田杂草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现场识别和采集不同种类农田杂草。

(完整版)初中生物(全)必背知识点

初中生物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①动物:出汗、呼出气体、排尿;②植物:落叶)、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繁殖、除病毒外,都有细胞构成。 3.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链书写要求:①只能以生产者开始;②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7.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8.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的使用: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在视野看到物象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象才能移到中央;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污点在物镜上。 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侧撕下小块透明的薄膜; ④展:所取材料放于载玻片的清水滴中,展开使其形成薄层; ⑤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 减少气泡产生; ⑥染、吸: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全 部标本。 3.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取:凉开水漱口后,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 ④涂:将附着在牙签上的碎屑涂于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 ⑤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 减少气泡产生; ⑥染、吸: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全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 复试专业课笔试试题库 参考书名称: 1、《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于振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 2、《作物栽培学总论》董钻,沈秀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分蘖节:着生分蘖的密集的节和节间部分通常称为分蘖节。 3、生态需水: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4、春化: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5、免耕法:为防止土壤侵蚀,不采用土壤翻耕措施的作物种植制度。 6、作物生长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的干物质总重的增长率。 7、高油玉米:高油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普通玉米含油量为4~5%,而籽粒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50%以上的粒用玉米称高油玉米。 8、长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时间在12 h以上(黑夜短于12 h)才能开花的植物。 9、“库”: 10、“流”: 11、障碍性冷害:障碍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在生殖生长期(主要是从颖花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遇到短暂而强烈的低温,生殖器官受破坏而减产的现象。

12、经济产量:根据人类社会生产目标获得的生物产品产量。 13、生殖生长:当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14、作物生育期:一般指作物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以所需的日数表示。部分作物如麻类、薯类、甘蔗、绿肥等系指播种到主产品收获所经历的时间。 15、作物的物候期:就是指作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作物的物候期 16、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17、种子寿命:种子从完全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被称为种子的寿命。 18、作物生长S曲线:当种群在有限资源里生长,其生长符合逻辑斯谛微分方程,随时间变化的生长曲线就呈S形状。在数学上,它是逻辑斯谛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19、延迟型冷害:延迟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生长发育期间(主要是营养生长期、有时也包括生殖生长期)遇到低温,消弱了生理活性而使生育期显著延迟,作物不能正常成熟而减产的现象。 20、群体结构:作物生物量(根、茎、叶、植株、品种等)的空间分布。 21、叶龄余数:就是指还未抽出的叶片数,是水稻主茎总叶数减去主茎已出叶数之差。 22、感光性:植物因光强变化的刺激而发生的感性生长运动或感性膨压运动。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3、感温性: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反应特性。水稻品种因受温度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4、基本营养生长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这个短日、高温下的最短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又称短日高温生长期),水稻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25、生物产量:生物产量一般指经济生物所产生的有价值的物质的质量,比如一段时间内植物有机物的产生量 26、相对生长率:在对不同作物群体或植株生长能力进行比较时,生长速度是一个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第一章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驯化 2、引种 3、作物栽培学 4、喜温作物 5、短日照作物 6、食物安全 7、可持续农业 8、作物生长模拟 9、作物的起源中心 二、单项选择 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首先是()。 A.环境 B.措施 C.品种 D.肥料 2、研究作物栽培的基本方法是进行()。 A.田间试验 B.温室试验 C.实验室栽培 D.大田示范 3、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的天数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如稻、麦分蘖消长、穗分化状况等,这种研究法称为()。 A.生物观察法 B.生长分析法 C.发育研究法 D.生长发育研究法 4、()的具体做法是,间隔一定的天数,在田间进行取样调查,测定叶面积消长和干物质动态,有时还将植株各不同器官分别进行测定。 A.生物观察法 B.生长分析法 C.发育研究法 D.生长发育研究法 5、()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以及各个地区的作物(品种)多样性,促进了作物生长的发展。 A.作物育种 B.作物引种 C.作物栽培 D.作物生产 6、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 A.5℃左右 B.10℃左右 C.15℃左右 D.20℃左右 7、作物种植三元结构为()。 A.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B.谷类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 C.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 D.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 8、现在自然界还存在很多与作物亲缘关系很近的野生植物,被称为()。 A.作物的原始祖先 B.作物的野生种 C.作物的近缘种 D.作物的原始种 9、作物原产地与引种地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或者由于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泛,不需要特殊处理和选育过程,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作物栽培学(专)》考前辅导 [作物栽培学总论(专科)作业题库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作物栽培学总论(专科)作业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 *2.作物引种 * 3.食物安全 * 4.农业自然资源 *5.作物生长模拟 二、填空: *1.栽培作物包括()()()三个环节。 *2全国种植业委员会将我国种植业划分为()个一级区和()个二级区。 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作物和()作物 *4.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作物、()作物、()中性和()作物。 *5.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将作物分为()大部分,()大类别。 三、简述题

***1.简述作物栽培的特点 **2.简述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 **3。作物引种的基本原则 ***4。作物栽培法有几种?分别解释。 四、论述题 ***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方法是如何将作物分类的?

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一、名词解释:(以下每小题都为*) 1.生长 2.种子的寿命 3.叶面积指数 4.发育 5.种子的休眠 6.基本营养生长期 7.作物生育期 8.分蘖节 9.根冠比

10.作物生育时期 11.分蘖 12.叶龄余数 13.作物物候期 14.叶的功能期 15.叶龄指数 16。分蘖 17 开花 18授粉 19 受精 20 基本营养生长性 二、填空:(1-10小题为*,11-13小题为**) 1.稻、麦类一般划分为()( )()()( )( )( )几个生育时期。 2.种子的萌发分为()( )()等3个阶段。 3.单子叶作物的根,属()根系;双子叶作物的根,属()根系。 4.玉米一般划分为()( )()()( )( )等几个生育时期。 5.豆类一般划分为()( )()()( )( )等几个生育时期。 6.棉花一般划分为()( )()()等几个生育时期。 7.油菜一般划分为()( )()()等几个生育时期。 8.禾谷类作物的叶一般包括()()()()4部分。 9.不同作物和不同品种对低温的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3类。 10.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必需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一般分为()()()3种类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就业前景

本文导读:毕业后可面向农业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教育以及农业贸易等党政企事业单位从事作物生产、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种子生产、加工和经营,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 毕业后可面向农业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教育以及农业贸易等党政企事业单位从事作物生产、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种子生产、加工和经营,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 作为农学范畴内的一个基础专业,其就业可谓是喜忧参半,下面我们从农学整体就业形势来分析一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 (一)需求加大,供应不足 随着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专业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农民的科技知识有限,而且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妇孺,他们的农业科技知识更是少得可怜。因此,提高粮食产量需要大量的农业专门人才,农学毕业生的供给应该加大。 (二)部分过剩,容易改行 农学毕业生一方面表现为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相对过剩。现在农学毕业生改行的不少,改行做会计、做销售、做买卖的都有,很多技术推广站变成了经营性的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得不到保障,要自己经营,靠卖种子、化肥去挣农民的钱,很多人因此改行了。 (三)就业机会多,但待遇基本 当前的社会投机成风,较少的人愿意去从事又苦又累的农业和农学相关行业。农业在任何地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块,只要农业继续存在,就会有农民存在,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也就存在。有些毕业生手中能有几个offer,但基本工资与同学历其他工作相比,比较低,所以这也是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瓶颈。 (四)刺激需求,拉大就业范围 规模化经营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也是推进农学教育的希望所在。留守在农村的老弱妇孺对农业技术和农业人才没有多少需求,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就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生活来源,种地好坏也就显得无关紧要;同样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框架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也不需要多少农业技术。 只有规模化经营才会刺激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因为质量稳定、具有一致性的农业产品只有规模化经营才能提供,而且规模化经营会追求最大程度的利润,这样就会产生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成为必需,自然也就会拉动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提供给农学毕业生。 综上所述,对于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专业毕业生来说,就业机会是不少的,关键要看自己个人的取向,无论什么专业,只要想钻,想发展,有恒心,前景都是光明的,大家在就业时候应该客观分析自身和客观状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济南版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大全

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 七年上册 (一)科学探究 (结合与生物相关的社会生产、生活事实、现象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还是肉汤本身? 作出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制定计划煮沸肉汤的目的是: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曲颈瓶的巧妙之处:使空气可以进入肉汤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表达交流 变量----微生物、温度、水分、光照、空气、二氧化碳。 (注意变量是个名词,温度的高低、水分的有无、光照的强弱等不是变量) 对照实验的原则:控制单一变量。 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的基本特征举例 新陈代谢呼吸、摄取营养、排泄 生长发育黑豆幼苗不断长大 繁殖后代猫养育后代;母鸡抱窝;孔雀开屏 遗传与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亲十个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应激性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受到刺激会合拢 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仙人掌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除病毒外所用生物都 是由细胞构成 病毒是生物,只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非生物 珊瑚虫、噬菌体、蘑菇电脑病毒、珊瑚、机器人、玩具熊、恐龙化石、钟乳石 2.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中最重要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 2.显微镜的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3.目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 比。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拿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镜座距身前的实验台边缘7cm左右 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或 安放装片 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 观察①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镜头降至接近装片约2mm处停止,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②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或 整理与存放①实验结束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②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物镜目镜被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 ③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至最低,树立反光镜。 ④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中,送回原处。 注意事项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视野会变暗,应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物象在哪里就往那里移)。 (1)临时装片的制作 (2)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保卫细胞√√√√√√√ 植物根、茎、叶表皮细胞√√√√√√×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有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所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液泡。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有叶绿体。 ◆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是因为液泡中有细胞液。 名称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不停地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例如酸、碱(烟碱)、色素(花青素)、尼古丁。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和()。2.起源于我国的作物有()、()和()等 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作物可分为()和()。 4.籼稻谷粒,粳稻谷粒。 5.水稻促花肥施用的时期是期,保花追肥施用的时期是期。 6.米由、、、胚乳和胚组成。 7.生产上常见的三种玉米类型是、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作物生育期 种子的寿命 经济系数 光合势 水分临界期 水稻叶蘖同伸现象 够苗晒田 垩白率 见展叶差 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2.简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3.简述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6.水稻品质指标。 四、论述题(共30分): 1.试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措施。(15分) 2.论述水稻本田水分调控技术。(8分) 3.试述玉米对氮肥的需求规律及穗肥的施用技术。(7分)

《作物栽培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光、温、水、气、肥 2.大麦、大豆、粟 3.喜温作物、耐寒作物 4.细长、短圆 5.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至减数分裂期 6.果皮、种皮、糊粉层 7.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全生育 时间。 2.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3.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4.光合势: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为光合势。 5.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需要最敏感的时期,此时如果缺水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6.稻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7.够苗晒田: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的穗数时,便开始晒田。 8.垩白率:一般指米粒中有白垩米粒的比率。 9.见展叶差:可见叶片数与展开叶片数之差。 10.大喇叭口期:指玉米抽雄前10-15天,穗位上部叶片出生快而大,叶片密集呈大喇叭状。此时为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 2.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答: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有:①气候条件;②栽培制度;③品种特性;④病虫害。 3.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作用。 答:(1)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 (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 (3)地膜覆盖的其它作用,包括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状况,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等。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答:芽期:水不上厢,保持厢面湿润(2分)。幼苗期:湿润与浅灌相结合(2分)。成苗期:保持浅水层(1分)。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答: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以确保一定穗数(1分),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晒田控制稻株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控制无效分蘖,避免田间过早封行,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壮秆大穗(2分),晒田复水后,酌情施用穗肥和粒肥,达到多穗多粒的目的(2分)。 6.水稻品质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