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病例讨论-1

病理病例讨论-1
病理病例讨论-1

临床病理讨论

病例一

男,23岁,右趾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热2天,曾用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当天被同事发现有高热,神志不清,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9.5℃,脉搏130次/min,血压10.7/6.7kPa,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率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性音;腹软,肝未扪及;全身皮肤多数淤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25.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75,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3。

入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2次,局部切开引流。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休克,病情持续恶化,于入院后第3日死亡。

尸体解剖发现: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淤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淤斑,从右足底向24cm皮肤呈弥漫性红肿,趾外侧有一1.5cm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覆盖,皮下组织出血。双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普遍充血,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米粒大小的脓肿,肺切面普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及小脓肿形成;支气管粘膜明显充血,管腔内充满粉红色泡沫状液体。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心包脏层、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在肺及大静脉血管内均查见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

请回答:

(1)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病变)(根据病史及病理解剖资料作出诊断)?

(2)这些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答案:

病例二

患者男,48岁,因发热、咳嗽、咳粘液脓痰5天,痰中带血2天入院。既往患者有吸烟、饮酒史。曾于五年前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自述“心窝”、腹上区(上腹部)经常性疼痛,近来咳嗽时加重。体格检查:体温38.3℃,脉搏8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7.3/10kPa(130/76mmHg),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稍硬,动度差。

实验室检查:外周围白细胞0.85×109/L,血红蛋白90g/L。X线胸片:质稍硬,动度差。见一3cm×2.5cm边缘不整之阴影。纤维胃镜:胃窦小弯侧有2cm×1.8cm的糜烂面伴灶性出血,余无特殊。

1、请拟定诊断的步骤和方法;

2、作出可能的诊断。

答题:

病例三

患者女,41岁,右乳腺乳头外上方皮下有肿块。

你准备采取哪些方法来确定肿块的性质(包括采集病史、物理检查和病理检查)?答题:

病例四

患者女,37岁,腹上区不适伴明显消瘦3个月,大便次数增多2周,食欲缺乏,最近10天内3次大便检查潜血阳性。3天前突感耻区(下腹部)不适、腹胀。

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盆腔左侧有约7cm×4cm×4cm之实性肿块,肿块与卵巢界限不清,肿块周边广泛粘连,诊断为左卵巢黏液腺癌。

请结合病史进一步明确诊断。

答题:

病例五

病员女性,5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1年,伴气急、心季3年,下肢水肿2年,腹胀3月入院。11年前感冒发热、咳嗽、咳脓痰,以后每逢冬春季常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呈脓痰,反复加重。近3年来,在劳动或爬坡后常感心轻、呼吸困难。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双侧下肢凹陷性水肿。3月前受凉后发热、咳嗽加重,咳脓痰,心季、气急加剧,并出现腹胀,不能平卧,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4℃,7脉搏9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4.7/11.3kPa(110/85mmHg)。慢性病容,端坐呼吸,嗜睡,唇及皮肤明显发绀,颈静脉怒张,吸气时胸骨及锁骨上窝明显凹陷,桶状胸,呼吸动度降低,叩诊呈过清音,双肺散干、湿鸣。心率98次/分,心律齐,心浊音界缩小。腹膨隆,液波震颤(+),肝在肋下7.5cm,较硬,双侧下肢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6.7×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9%,淋巴细胞0.11%。入院后病人突然抽畜,极度烦躁不安,继之神志不清,心率增到156/分,抢救无效死亡。

尸解主要发现:左、右胸腔积液各200 ml,腹腔积液2000 ml,呈淡黄色,透明,密度1.012。双肺各重750 g,体积增大,极度充气膨胀,切面见双肺散在灶性实变,呈灰白色,部分呈灰白与暗红相间,且以双肺下叶为甚;镜下:双肺末梢肺组织过度充气、扩张、肺泡壁变薄、部分断裂,灶性实变区见肺泡内及细支气管腔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充填,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粘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部分鳞状上皮化生,个别管腔内见粘液性渗出物形成的栓子,管壁粘液腺增多并肥大,管壁软骨灶性钙化及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细小动脉中膜增厚,无肌型肺动脉肌化。心脏重300 g,右心室壁厚2.3 cm,右心腔明显扩张,肉柱及乳头肌增粗,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病变。肝脏体积增大,淤血,呈心源性肝硬化。其他脏器有变性、淤血。请讨论:

(1)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2)其死亡原因是什么?

(3)该死者的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病例五答案:

病例六

男性,50岁。肝区隐痛2年多,双下肢反复水肿8月,复发加重伴乏力,腹胀20天入院。2年多前开始不明原因出现肝区疼痛,为持续隐痛、伴鼻出血及刷牙后牙龈出血。体格检查:左颈部和面部见多个蜘蛛状血管痣。右侧腹上区膨隆叩痛,肝肋下未扪及,剑下4cm。质韧。脾大,腹腔积液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入院后经保肝、利尿、支持等对症治疗。于入院后2周突发呕血,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解剖发现:口、鼻腔内有血性液体,胃及空肠内约2000ml咖啡色液体,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并见一破口,长约1cm。肝:体积小、质硬、表面为0.1—0.5cm 不等的细小均匀的结节。镜下见肝小叶结构破坏,代之以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假小叶间纤维结缔组织内慢性炎明显,肝细胞广泛变性、小灶性坏死。脾:大、重450g、暗红色,切面有较多血液流出。腹腔:各脏器无粘连,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1000ml。其余各脏器除双肺胸膜广泛陈旧性粘连外,未见明显异常。

(1)请写出病理诊断和分析死亡原因。

(2)用脏器病变解释临床表现:鼻和牙龈出血、呕血、腹腔积液。

病例六答案:慢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诊断依据:蜘蛛痣、腹水、脾肿大

死亡原因: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血小板减少

1.门脉高压症

(1)产生的机制:①假小叶压迫小叶下静脉(窦后压迫);

②中央静脉及肝窦周围纤维化,使中央静脉及肝窦阻塞;③肝动脉与门静脉之间吻合支开放,压力高的动脉血直接流入门静脉,使后者压力升高(窦前吻合);④肝内血管网破坏、减少。

(2)主要表现

①脾大。脾慢性淤血所致。临床上常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脾功能亢进表现。

②胃肠淤血。胃肠静脉回流受阻所致,患者可出现食欲

不振、消化不良等表现。

③腹水。为漏出液,形成机制有:a.门静脉系统淤血,使肠壁、肠系膜毛细血管内压增高,淤血造成的缺氧又使管壁通透性升高,水分和血浆蛋白漏出;b.肝细胞受损,白蛋白合成减少,以及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由于血流受阻而使肝窦内压力升高,淋巴液生成增多,回流障碍,可经肝表面漏入腹腔;d.腹水的形成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加上肝灭活作用减弱,使这些激素在血中水平升高而导致钠水潴留。

④侧支循环形成。门脉压升高后,门静脉与腔静脉间吻合支代偿性扩张,使部分门静脉血液经这些吻合支绕过肝脏直接流至右心。主要侧支有:a.门静脉血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奇静脉入上腔静脉,常引起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后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b.门静脉血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静脉丛、髂内静脉入下腔静脉,常引起直肠静脉丛曲张出现"海蛇头",以及形成痔疮,破裂时可引起便血。c.门静脉血经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静脉进入上、下腔静脉,表现为脐周及腹壁浅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的重要体征之一。

2.肝功能不全

(1)血浆蛋白变化。白蛋白因肝细胞受损而合成减少;损伤的肝细胞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考试,大收集整理系统产生γ球蛋白,使球蛋白增多,白/球比例下降或倒置。

(2)出血倾向。肝合成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等减少及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所致。

(3)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由于血中雌激素增多,引起皮肤小血管扩张,形成蜘蛛痣,蜘蛛痣好发部位是颈、面部、前臂及手掌。尚可有男性乳腺发育、睾丸萎缩,女性月经失调等。

(4)黄疸。主要因肝细胞坏死及毛细胆管胆栓形成所致。

(5)肝性脑病。晚期肝功能特别是解毒功能严重障碍,可发生肝性脑病。

病例七

患者,女45岁。因“间断性眼睑浮肿5年,血压持续增高2年,多尿、夜尿1+年,尿量明显减少伴呕吐5天”入院。自述10岁时曾患过“肾炎”,经住院治疗痊愈。体格检查:血压25.6/18.0kPa(192/135mmHg)。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尿:密度1.008,蛋白(+++),颗粒管型(+),脓细胞(一)。血非蛋白氮(NPN)214mmol/L。

入院后经抢救治疗,于第5天出现嗜睡及心包摩擦音,第7天出现昏迷,第8天死亡。

尸体解剖主要所见:左肾重37g,,右肾重34g;两肾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但无瘢痕;切面见肾实质变薄,皮髓分界不清,肾盂黏膜稍增厚但不粗糙。镜下见多数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残留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大;间质小动脉壁硬化,管腔狭小。心重450g,心包脏层粗糙,有少数纤维蛋白附着,并有少量出血点,左室壁增厚,左右心室稍扩张。脑重1600g,脑回增宽,脑沟变浅。

请讨论:

1请作出本例病理诊断并给出诊断依据。

2结合病理解剖所见解释临床表现。

3请讨论本例死因。

病例七答案:

病例八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30岁。7月前曾患葡萄胎(病理确诊),经刮宫后阴道流血停止,妊娠试验转为阴性。半朋前咳嗽、咯血,1周前出现阴道不规则出备用。妇科检查:子宫约3月妊娠大,形状不规则。妊娠试验阳性。X线胸片:右肺下叶二个圆形占位病变。诊断:恶性葡萄胎。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

病理资料:子宫及双侧附件。子宫有13cm×6cm×5cm大,剖开子宫见右侧壁有一2cm大息肉状暗红色结节,突入子宫腔,其深部子宫肌壁有出血、坏死,经多个切面未见绒毛结构。光镜见息肉状结构为有明显异型性的两种细胞构成,一种细胞胞质丰富、淡染,单核或多核,核大呈泡状,大小不一;另一种细胞胞质亦丰富,深红色,多数为多核,少数为单核,核深染。细胞间有大量红细胞及坏死组织,未见间质和血管。肿瘤向子宫肌层浸润。经连续切片见少量绒毛。

请讨论:

(1)诊断及诊断依据?

(2)此次发病与葡萄胎有无关系?

(3)肺部病变的性质及其发生机制,咳嗽、咯血的病变基础?

答案

病例九

解剖号A67-57,女性,19岁。因头痛5小时,呕吐、昏迷0.5小时于1957年2月23日入院。5小时前开始头痛,半小时前出现呕吐、全身酸痛、呼吸短促、昏迷。PE:体温39.8℃,脉搏128次/min,呼吸短促、昏迷,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膝腱反射消失。外周血:白细胞43.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92。临床诊断:脑膜炎?入院后经急救治疗无效于入院后2小时死亡。

尸体解剖主要发现:身高156cm,发育、营养良好;双侧瞳孔散大(直径0.8cm);双侧扁桃体大;右肺500g,左肺460g,双肺下叶散在实变,实变区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内有淡红色物质充填、肺泡壁和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肝1730g,表面和切面呈红色与黄色相间,肝窦变窄,部分肝细胞质呈空泡状、并将细胞核挤向胞膜下、形似脂肪细胞;左肾160g,右肾130g,左肾皮质散在直径0.2cm的黄白色、圆形病变,其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破坏、消失、代之为中性粒细胞;脑1460g,脑膜、脊膜血管扩张,左顶及右颞叶血管周有黄白色的渗出物,脑底部有较多黄绿色液体,蛛网膜下腔血管扩张,大量蛋白渗出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革兰染色检查见G-球菌,部分神经细胞变性。

请讨论:

(1)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2)死者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3)死者所患疾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

病例九答案

病例十

患者,男,20岁,学生。酗酒后遭雨淋,于当天晚上突然起病,寒战、高热,呼吸困难,继而咳嗽,咳铁锈色痰,其家属急送当地医院就诊。听诊,左肺下叶有大量湿性罗音;触诊语颤增强;血常规:WBC:17×109/L;X 线检查,左肺下叶有大片致密阴影。入院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各种症状逐渐消失;X线检查,左肺下叶大片致密阴影缩小2/3面积。病人于入院后第7天自感无症状出院。冬季征兵体检,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约3cm×2cm 大小不规则阴影,周围边界不清,怀疑为“支气管肺癌”。在当地医院即做了左肺下叶切除术。病理检查,肺部肿块肉眼为红褐色肉眼,镜下为肉芽组织。请分析:

1、做出疾病诊断及根据?

2、试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高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增高;咳铁锈色痰;左肺下叶大片致密阴影)。

3、怀疑左肺下叶的“支气管肺癌”在病理检查后确诊为什么病变?是如何形成的?

病例十答案

病例十一

男性,50岁,教师,因双下肢麻木、疼痛伴发热二天入院。患者有风湿病史三十余年,因心慌气喘三年,诊断为“风心、二尖瓣双病变”,于四年前行二尖瓣置换术。入院检查:心脏扩大,心尖区舒张期杂音III级,死亡前夜,气急加重,出冷汗,咳出粉红色泡沫状痰,心电图示房颤。以后神智不清,血压下降,出现室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试分析:

1、患者有风湿病史三十余年,心慌气喘三年,推测此时病人心及肺脏已发生哪些变化?

2、入院前二天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说明可能出现什么病变?怎样发生的?

3、临终前,患者有气急,咳出粉红色泡沫状痰与上述病变有何关系?

病例十一答案

病例十二

患者女性,30岁,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多年,曾经数次左心衰竭。一年前,患者于妊娠九个月时发生左心衰竭住院,住院治疗两周余,左心衰竭缓解,因胎儿宫内窒息而行剖腹产术。术后患者全心衰竭,并在手术后5天,在床上用力排便时突感左胸疼痛且随呼吸加重,呼吸困难加重,咳出血痰;X光胸片,显示左肺下叶有一块约3cm×4cm近似楔形的阴影,其尖端指肺门;查体时除原有的二尖瓣瓣膜病和左心衰竭的心、肺体征外,还在左肺下部区域听到胸膜磨擦音(提示胸膜发生了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经积极治疗后,心、肺病情渐轻,但剖腹产时所致的腹部皮肤手术切口曾部分裂开(约长3cm),并继发感染,经多日换药后愈合,出院。最近两个月来,患者又因持续低热而再次住院。患者再住院后不久,曾有一次突发性剧烈腰痛和一过性血尿。同时左上腹、左季助部(脾区)疼痛;血液培养,有草绿色链球菌生长。临床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经相应治疗后,病情稍好转。于再次住院后两周时,患者突然左眼失明,随即又出现左侧上、下肢瘫痪(左侧偏瘫)和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自学《病理学》教材中有关“心瓣膜病”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内容]

根据已学过的病理学知识,并参考有关教材的内容,讨论:

1、患者自剖腹产后至死亡的这一年期间,身体有关部位可能发生了哪些病变?

2、这些病变在发生和发展上的因果联系?

3、这些病变的可能结局

病例十二答案

病例十三

周某某,女,20岁,学生。

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4小时。

现病史 24小时前突发上腹及脐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曾服“止痛片”。效果不佳。继而疼痛转移到右下腹部,并呕吐一次,呕吐物为清水伴少量粘液。自觉畏寒、发热,遂来院就诊。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史。

体检 T39 0C P95次/分,R20次/分 Bp13.3/10.6Kpa(100mmHg)。心肺无明显明显异常,腹壁紧张,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白细胞计数20X109/L,中性粒细胞90%。

入院经过: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一期愈合,7天后出院。病理检查:阑尾一条,长8cm,明显肿胀,末端膨大,直径1.5cm 表面高度充血,覆以黄白色渗出物。切开阑尾腔内充满脓液。镜下见,阑尾壁各层均显著充血、水肿,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粘膜坏死。腔内可见大量脓细胞聚集,浆膜面可见大量纤维素渗出。

1、患者阑尾发生什么病?

2、阑尾炎基本病变以哪一项为主?

3、患者血液白细胞显著升高,说明炎症是:

病例十三答案

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

酸碱平衡紊乱病例讨论 患者,男,45岁,患糖尿病10余年,昏迷状态入院。体检:血压90/40mmHg,脉搏101次/分,呼吸28次/分。 血常规:MCV 75fL、HCT 0.65L/L,其他未见异常。 生化检验:血糖10.1mmol/l、β-羟丁酸 1.0mmol/L、尿素8.0mmol/L、K+ 5.0mmol/L、Na+ 160mmol/L、Cl- 104mmol/L;pH 7.136、PaCO2 30mmHg、PaO2 75mmHg、BE -18.0mmol/L、HCO3-9.9mmol/L、AG35mmol/L;尿:酮体(+++),糖(+++),酸性;脑脊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经静脉滴注等渗盐水,以低渗盐水灌胃,静脉滴注胰岛素等抢救措施,6小时后,病人呼吸平稳,神志清醒,重复上述检验项目测定,除血K+为3.4mmol/L偏低外,其它项目均接近正常,临床以慎重地补钾,并适当减用胰岛素继续治疗。数月后,病人病情得到控制。 讨论题: 1、该患者是否发生了酸碱平衡紊乱?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2、该患者的血气变化如何分析? 3、如何解释该患者血K+的变化?

心功能不全病例讨论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0余年,最高血压220/110mmHg,平时间断服用复方降压片、降压O号等药物,血压控制情况不详。 患者男,80岁主诉:反复胸闷,憋气10年,加重伴喘息1周现病史:患者10年前因胸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梗,住院治疗1月后好转出院。2月后因受凉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无发热、胸痛,无喘息,伴轻度胸闷、气短,无心悸,无双下肢水肿,无夜间不能平卧。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心功能不全”,经治疗好转。此后,间断服用地高辛、利尿剂。10年间反复出现胸闷、憋气,多于快走或一般家务劳动时出现,时伴咳嗽、咳白黏痰,偶有双下肢水肿,平卧困难,经休息、口服地高辛、速尿等药物后可逐渐缓解。 半月前,进食后出现右肋下疼痛,为隐痛,无放散,伴恶心,曾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无发热、皮肤巩膜黄染,食欲差,自觉尿量减少1000ml/日。患者未予诊治。一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喘憋、夜间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水肿,咳嗽,咳黄色黏痰,痰中少量血丝,无发热。患者自服地高辛、速尿后效果不明显。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弱,食欲差,尿量减少,睡眠欠佳。一天前来医院急诊。 体检:体温:36.3℃呼吸:25次/分脉搏:90次/分 BP:120/90mmHg

系统病理学病例分析1

系统病理学病例分析:任选其中一例,作为成绩考核依据。要求手写,拒收打印稿。14周之前上系统病理学专业自选课时交杨星老师处。 病例1 病例摘要 患者xxx,男,53岁。辽宁省人,职业:干部。 主诉:腹泻3个月。 现病史:入院前3个月开始腹泻,黄色水样便,每日10~15次,每次量约20~50ml。无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曾自服黄连素、氟哌酸和肌注庆大霉素等。效果不佳。先后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等均无异常。发病以来无发热、咳嗽、盗汗、腹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近来消瘦明显,体重下降约5kg,精神不佳,食欲差。 既往史:30年前患肠伤寒,治愈。16年前轻度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未愈。1年前患急性腹膜炎,治愈。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不良,神智清楚。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蜘蛛痣及肝掌。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巩膜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良好。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无杂音,心音有力。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肝在右肋下缘下可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活跃。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入院时):血常规:Hb 111g/L,RBC 3.63x1012/L,WBC 0.91x109/L, 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占69%,淋巴细胞31%。出血时间(BT)5min,凝血时间(CT)3min。尿常规:pH 6,尿蛋白(+)。大便常规:黄色,潜血试验(0B)++++。肝功能:总蛋白(A+G)64g/L,白蛋白(A)34g/L,球蛋白(G)30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141U/L,总胆红素正常。肝炎病毒学检测:抗HAV+,HBsAg+,抗HBe+,抗HBc-IgG+,抗 HBc-IgM+。大便培养:大肠埃希菌50%,甲粪球菌20%,粪链球菌30%。甲胎蛋白(AFP)检测:843μg/L

病理学病例分析(1)

尸体解剖查明死因-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70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 分析题: 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医院需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定监护人双方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以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3、发出尸检诊断报告,组织有关专家鉴定。 萎缩-病例分析 病历摘要 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 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 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 参考答案: 1. 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 组织细胞的适应与损伤(一)-病例分析 男,65岁李某。现病史:死者生前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今晨四时二十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

病例讨论_百度文库.

前言 在病理学实习中,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形态学印象,并加强与临床知识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网络课程适当安排临床病例讨论(CPC),为了做好临床病例讨论,请注意以下问题: 1、课前预习:课前应抽出一定时间预习病例,熟悉病例内容并了解讨论要求,温习有关理论知识,讨论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归纳分析:在详细阅读了病例资料后,应首先将有关资料按系统归纳分类,按病程划分阶段,明确病变在何系统,如患有多系统疾病应分清主次,看哪种疾病为主要疾病和原发性疾病,哪种疾病为继发性病变,哪种为合并症。对于复杂病例,需联系病理与临床、大体与镜下、经过与进展等多方面资料进行归纳、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3、初步诊断:经过上述归纳分析最后做出初步诊断。对于疾病的诊断,除确定疾病名称外,还应进一步分型,即确定疾病的类型、阶段,以提示病变的特征(类型)和进展(分期)。如患者已死亡,还应对死因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可将临床病例讨论方法归纳为“归系统、抓重点、找联系、看发展、细鉴定、定诊断”,最后还要听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以修正和充实自已的认识,积累经验,为以后临床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 病例1 A. 3171男性42岁 因骑车不慎跌倒,右小腿肿痛,急诊诊断为右小腿胫腓骨骨折,长靴形石膏固定后, 回家卧床休息。此后小腿肿痛无明显缓解。于伤后2周右下肢肿痛明显加重,去医院复查 ,拆除原石膏并重新固定包扎,但肿胀仍进行性发展至大腿,因胀痛难忍,再次急诊, 未得明确诊断。留察4天后坐起吃饭时突然高叫一声,当即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题:

病理病例讨论-1

临床病理讨论 病例一 男,23岁,右趾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热2天,曾用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当天被同事发现有高热,神志不清,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9.5℃,脉搏130次/min,血压10.7/6.7kPa,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率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性音;腹软,肝未扪及;全身皮肤多数淤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25.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75,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3。 入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2次,局部切开引流。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休克,病情持续恶化,于入院后第3日死亡。 尸体解剖发现: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淤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淤斑,从右足底向24cm皮肤呈弥漫性红肿,趾外侧有一1.5cm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覆盖,皮下组织出血。双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普遍充血,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米粒大小的脓肿,肺切面普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及小脓肿形成;支气管粘膜明显充血,管腔内充满粉红色泡沫状液体。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心包脏层、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在肺及大静脉血管内均查见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 请回答: (1)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病变)(根据病史及病理解剖资料作出诊断)? (2)这些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答案:

病例二 患者男,48岁,因发热、咳嗽、咳粘液脓痰5天,痰中带血2天入院。既往患者有吸烟、饮酒史。曾于五年前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自述“心窝”、腹上区(上腹部)经常性疼痛,近来咳嗽时加重。体格检查:体温38.3℃,脉搏8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7.3/10kPa(130/76mmHg),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稍硬,动度差。 实验室检查:外周围白细胞0.85×109/L,血红蛋白90g/L。X线胸片:质稍硬,动度差。见一3cm×2.5cm边缘不整之阴影。纤维胃镜:胃窦小弯侧有2cm×1.8cm的糜烂面伴灶性出血,余无特殊。 1、请拟定诊断的步骤和方法; 2、作出可能的诊断。 答题:

病理学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一 男,63岁。6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下肢麻木,活动不自如。1天前出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诊断为脑血栓形成。 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病变特点和发生机制。 参考答案: (1)可能发生的改变:①脑萎缩;②脑梗死。 (2)病变特点:①肉眼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沟加深,脑回变窄,皮质变薄;左大脑半球有一软化灶;②光镜神经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软化灶周有脑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并可见泡沫细胞。 (3)机制:①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相对狭窄且渐加重→脑组织慢性缺 血→营养不良→萎缩;②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阻 塞血管腔→动脉供血中断→脑梗死(软化)。 病案分析二 一老年患者,患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颤多年,一天在长时间行走过程中突感左侧肢体不能动,医生考虑为大脑中动脉病变。 请问1.该患者的脑血管和脑可能发生什么病变 2.并简述其病变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参考答案: 1.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及所供血的脑组织梗死。

2. ①可能为左心房血栓脱落引起。 ②脑动脉内有血栓栓子,脑组织液化性坏死。 病例分析三 患者男,48岁,因发热、咳嗽、咳黏液脓痰5天,痰中带血2天入院。既往患者有吸烟、饮酒史。曾于5年前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自述“心窝”和腹上区经常性疼痛,近来咳嗽时有加重。体格检查:体温38.3℃,脉搏82次/ min,呼吸21次/ min,血压17.3/10.1 kPa(130/76 mmHg),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大,质稍硬,不活动。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0.85 ×10 9 / L,血红蛋白90 g/ L。X线胸片:左下肺近肺门处见一3 cm ×2.5 cm边缘不整之阴影。胃镜:胃窦小弯侧有2 cm ×1.8 cm的糜烂病灶伴灶性出血,余无特殊。 请拟定诊断的步骤和方法,并作出可能的诊断。 参考答案: (1)左锁骨上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如有癌转移,则根据临床资料初步判定可能为肺或胃癌;胃镜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排除胃癌,因肺部占位近肺门,可做纤维支气管镜进一步确定肺部占位病变的性质;如仍无法确定且患者可耐受手术,则可作手术,术中可送肿块做快速冷冻切片诊断以确定手术范围,并将切除组织送检;术前应进一步作胸片(正、侧位),有条件可作CT检查,以确定肿块大小和位置。 (2)鉴于胃内仅发现小片糜烂,并无明显肿块,结合病史该病例诊断可能为:左下肺癌(由于位于中央,类型多系鳞状细胞癌)。

病理学临床病例讨论

病理学临床病理讨论 病例讨论(一) 病史摘要: 李×,男,农民,38岁,与本村张××打架时,被张用棍棒猛击左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皮肤略有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第2天出现红、肿、热、痛,第3天体温上升达39·50C。第4天下肢高度肿胀,下达足背,最大周径为48cm,疼痛更甚,在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在当地医院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未见疗效。第6天,左足拇趾呈污黑色。第10天黑色达足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随后到当地县医院治疗,行左下肢截肢术。 病理检查: 左下肢高度肿胀,左足部污黑色,纵行剖开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腔内均有暗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固体物阻塞,长约10cm,与管壁粘着。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栓。 讨论题: 病人所患何病,其发生机制是什么?病例讨论(二) 病史摘要: 男性,43岁,系突然死亡,由法院委托作病理解剖,检查死亡原因。死者生前身体健壮,无任何疾患。1986年9月23日晚饭后曾带其小孩外出游玩,晚11时回家后,被王××叫到马××家解决家庭纠纷,至半夜2时回家,返家后即言不适,此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不适,回家后一小时死亡。尸检所见: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内膜散在有黄白色粥样斑块,左冠状动脉内膜也有黄白色粥样斑块,管腔狭窄,前降支距动脉口2cm处有血栓形成,血栓长1.5cm,左心室轻度扩张,心肌未见梗死,肺、肝、脾、肾充血状。 病理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轻度扩大,肺、肝、脾、肾淤血。讨论题: 该病人迅速死亡,你考虑死亡原因是什么?

病例讨论(三) 病史摘要: 男性,25岁,于1990年4月23日因畏寒、发热10天,胸痛、盗汗一周入院。10天前因夜间起床受凉后畏寒、发热。7天前夜间突然感觉右胸下部疼痛,在说话、呼吸、活动时加重,同时夜间有盗汗。次日去医院检查及胸部透视,以右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收入院。入院后卧床休息,第10天下床在室内大便,便后上床,突然胸痛,随之呼吸困难,全身紫绀,抢救无效,很快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尸检所见: 右下肢轻度水肿,唇及指甲明显紫绀。右胸膜有纤维性粘连并有结核病变,右肺呈暗红色,质较实,切面亦呈暗红色,含多量淡红色泡沫状液体。在右肺动脉内有一长5cm的血栓性栓子,表面干燥、粗糙,并有红白相间的条纹,与肺动脉壁不粘连,阻塞肺动脉腔。 病理诊断:右肺动脉栓塞,右侧结核性胸膜炎。讨论题: 结合尸检发现,解释此病例由发病至死亡过程。病人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病例讨论(四) 病史摘要: 女性,25岁,足月妊娠,于1998年2月16日10时,自然破膜,约10分钟后,出现寒战及呼吸困难。立即给予高流量氧吸入,地塞米松、阿托品和速尿等。因病情恶化,继续给予阿托品、654-2、氨茶碱、西地兰。出现呼吸改变后,给予“呼吸三联”药物静脉推注,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并给予“心脏三联”药物行心内注射,于2月17日清晨0时40分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尸检所见: 双肺明显水肿、淤血及出血,部分区域实变,切面红褐色,用刀刮之,用血性液体顺刀流下。镜下:肺部多数血管内可见数量不等的有形羊水成分,如胎粪、胎脂、角化物、及角化细胞等,但以角化物为多。大部分肺泡腔充满水肿液,部分区域有出血,且较严重,肺泡

案例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案例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二)教学方法 对护理1班给予传统教学法,护理2班给予试论案例教学法, 具体如下:(1)课前设疑:教师在授课前,提前选择一个具有吸引 力的案例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多查阅相关资料,对学习内容提前 预习。(2)课堂应用:通过课前设疑的案例,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将课前设疑的案例以图片、多媒体影音 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在完成某项课堂目标后,针对课前设置的 目的案例,针对有疑惑的地方积极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 可作为患者向学生提出疑问,而学生也可作为患者向教师提出疑问,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课堂疑问进行解答与总结,并根据案例分析的 内容归纳总结。(3)课后巩固与考查:将案例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 学生,以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在阶段或期末考试时,采用案例考 核法,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综合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观察指标比较 两个班学生单元测试的成绩和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评价。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 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学生单元测试情况及对教学效果评价比较如下表所示。 三、讨论 案例教学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引入案

例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病例进行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对疾病的情况进行掌握,同时学会如何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让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运用到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更为直接、更易理解、更具吸引力。案例教学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情况,更多地取决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案例教学能让学生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特定情况下,能更深刻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此外,案例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活动,课堂上老师扮演患者的角色向学生提问,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知识点的构建与促进,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效率也自然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对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发现,护理2班学生单元测试平均成绩显著高于护理1班,且2班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明显高于1班(P<0.01),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学对教师的授课要求更高,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正确地引入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专科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从胎儿期至青少年时期的小儿生长发育规律、预防保健、儿童心理及智力发展、疾病治疗和护理,以及如何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以达到恢复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儿科护理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对儿童提供综合性的、广泛性的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的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小儿解剖、生理及心理的特点,掌握儿童保健和临床疾病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技能,能够开展优生、优育、优教宣传,能利用护理程序对小儿实施整体护理。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爱护、关心患儿,做好儿童身心全面护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3.教学活动以理论讲授、示教、实验、自修、电教、小组讨论、临床见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以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课堂参与、个人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4.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41学时,实验13学时。

实践项目及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技能实验、临床见习、个人作业、病例讨论、电教、自修等 评价方法 理论考试 技能考试 个人作业:书写护理病历、见习报告、讨论报告等。 课堂参与:出勤、发言的质量、讨论发言次数。 评价标准(百分制) 1、评分比例理论考试60% 技能考试20% 个人作业10% 课堂参与10% 2、评价等级 90分及以上优 80分及以上良 70分及以上中 60分及以上及格 60分以下不及格 第一章绪论 一、绪论:1h 二、本章描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儿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和范围,儿科护士的角色任务及素质要求,以及儿科护理学的发展和展望。

病理学病例分析

患者,男,61岁,退休工人。突然呕血1小时入院。患者去年7月份在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于1小时前进食晚餐后出现恶心,呕出鲜红色血液,量约300ml,无血凝块。伴头晕、心悸、口干。入院后又呕鲜血约500ml,头昏、乏力,次晨共解柏油样便2次,每次约150g。患者有乙肝病史多年,确诊“肝硬化”1年余。入院体检:体温℃,脉率80/min,呼吸22/min,血压105/70mmHg,慢性病容,颈侧见2处蜘蛛痣,巩膜清,有肝掌、腹膨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总蛋白L,白蛋白L,球蛋白L,A/G ,总胆红素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L。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sAg 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胃镜:食管中下段静脉中-重度曲张。B超: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中等量腹水。腹水常规为漏出液。腹水病理:未见癌细胞。住院后因再次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1、根据提供的病史及检查结果,你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 2、肝硬化的概念,了解发病机制? 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如何叙述其临床病理联系。 答:1诊断:门脉性肝硬化(晚期) 依据: 1呕鲜血约500ml: 上消化道出血; 2 两处蜘蛛痣,巩膜清:激素代谢障碍; 3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脾肿大和腹水 4肝肾功能:总蛋白48.1g/L,白蛋白27.6g/L,球蛋白20.5g/L,A/G ,总胆红素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L:物质代谢障碍; 5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sAg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大三阳;6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肝硬化失代偿期; 7未见癌细胞:排除肝癌 2肝硬化:指由于反复交替发生的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而导致的肝结构改建,肝变形、变硬。 机制:1、病毒性肝炎;2、慢性酒精中毒;3、营养缺乏;4、毒性物质作用,如四氯化碳、磷、砷、辛可芬等 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早期:肝体积正常/增大,质地正常或稍硬。 镜下:(1)假小叶形成: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②中央静脉偏位、缺如、两个以上可有汇管区;③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2)纤维间隔内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及假胆管、胆管↑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炎症-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患者,男,23岁,医务工作者,×年7月1日入院。7月3日死亡。主诉:右足拇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烧二天。入院前数天右足拇趾跌伤感染化脓,在未麻*醉下用酒精烧灼的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前二天即感畏寒发烧,局部疼痛加剧,入院当天被同宿舍职工发现高烧卧床,神志不清,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80/50mmHg。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跳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身皮肤有多数瘀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5×1012/L,白细胞25.0×109/L,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0.75,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3。 入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二次,局部切开引流。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处于休克状态,病情持续恶化,经多方抢救无效,病员于入院后第三日死亡。 尸检摘要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瘀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瘀斑,右下肢踝关节内下有外科切开引流切口,从足底向上24cm,皮肤呈弥漫性红肿。拇趾外侧有一1.5cm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覆盖。双肺上叶后份及胸壁有灶性纤维性粘连。双肺重量增加,广泛充血、变实,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粟粒大的脓肿,切面肺普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伴小脓肿形成。双肺上叶有硬结性病灶,右上叶硬结内有一0.8cm大之空洞,镜下见空洞壁由类上皮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构成,近腔面有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查见少许结核杆菌。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心外膜、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在肺及大隐静脉血管内均找到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 [分析讨论] 1.死者生前患有那些疾病(病变)? 2.这些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3.通过讨论,请归纳出炎症的结局有哪些,本例属于何类结局? 参考答案: 一、病理解剖诊断 (一)脓毒血症 1.右拇趾急性化脓性炎(外伤创口长1.5cm)。 2.右小腿急性蜂窝织炎,右踝内下手术切口。 3.双肺多数出血性梗死,细菌性栓塞伴脓肿形成(败血性梗死)。 4.躯干、双膝多数性瘀斑。

病理学临床病例讨论

精选 病理学临床病理讨论病例讨论(一)病史摘要:李x,男,农民,38岁,与本村张XX打架时,被张用棍棒猛击左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皮肤略有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第2 天出现红、肿、热、痛,第3天体温上升达39 ? 5°C。第4天下肢高度肿胀,下达足背,最大周径为48cm,疼痛更甚,在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在当地医院用大量抗 生素治疗,未见疗效。第6 天,左足拇趾呈污黑色。第 10 天黑色达足背, 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随后到当地县医院治疗,行左下肢截肢术。 病理检查:左下肢高度肿胀,左足部污黑色,纵行剖开 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腔内均有暗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固体物阻塞,长约10cm,与管壁粘着。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栓。 讨论题:病人所患何病,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病例讨论(二)病史摘要:男性, 43 岁,系突然死亡, 由法院委托作病理解剖, 检查死亡原因。死者生前身体健壮,无任何疾患。1986 年9 月23 日晚饭后曾带其小孩外出游玩,晚11时回家后,被王XX叫到马XX家解决家庭纠纷,至半夜2 时回家,返家后即言不适,此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不适,回家后一小时死亡。尸检所见: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内膜散在有黄白色粥样斑块, 左冠状动脉内膜也有黄白色粥样斑块,管腔狭窄, 前降支距动脉口2cm 处有血栓形成,血栓长1.5cm, 左心室轻度扩张,心肌未见梗死,肺、肝、脾、肾充血状。病理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轻度扩大,肺、肝、脾、肾淤血。 讨论题:该病人迅速死亡,你考虑死亡原因是什么? 病例讨论(三)病史摘要:男性, 25岁,于1990年4月23日因畏寒、发热10 天,胸痛、盗汗一周入院。10 天前因夜间起床受凉后畏寒、发热。7天前夜间突然感觉右胸下部疼痛, 在说话、呼吸、活动时加重,同时夜间 有盗汗。次日去医院检查及胸部透视,以右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收入院。入院后卧床休息,第10 天下床在室内大便,便后上床,突然胸痛,随之呼吸困难, 全身紫绀,抢救无效,很快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尸检所见: 右下肢轻度水肿,唇及指甲明显紫绀。右胸膜有纤维性粘连并有结核病变,右肺呈暗红色,质较实, 切面亦呈暗红色,含多量淡红色泡沫状液体。在右肺动脉内有一长5cm 的血栓性栓子,表面干燥、粗糙,并有红白相间的条纹,与肺动脉壁不粘连,阻塞肺动脉腔。病理诊断:右肺动脉 栓塞,右侧结核性胸膜炎。讨论题:结合尸检发现,解释此病例由发病至死亡过程。病人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病例讨论(四)病史摘要: 女性, 25岁,足月妊娠, 于1998年2月16日10时, 自然破膜,约1 0分钟后,出现寒战及呼吸困难。立即给予高流量氧吸入, 地塞米松、阿托品和速尿等。因病情恶化,继续给予阿托品、654-2、氨茶碱、西 地兰。出现呼吸改变后,给予“呼吸三联”药物静脉推注,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并给予“心脏三联”药物行心内注射,于2月17日清晨0时40分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尸检所见:双肺明显水肿、淤血及出血,部分区域实变,切面红褐色,用刀刮之,用血性液体顺刀流下。镜下:肺部多数血管内可见数量不等的有形羊水成分,如胎粪、胎脂、角化物、及角化细胞等,但以角化物为多。大部分肺泡腔充满水肿液, 部分区域有出血, 且较严重,肺泡腔内充满红细胞。全身各脏器充血水肿,心肌有变性。子宫足月妊娠,死胎,胎儿脐带绕颈一周半,两肺可见羊水吸入。 病理诊断:①双肺羊水栓塞,肺水肿;②足月妊娠,死胎。 讨论题: 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及产妇的死亡原因。 病例讨论(五) 病史摘要: 王XX,男性,32岁,农民,因右小腿肿胀疼痛两 天就诊。两天前右小腿轻微擦伤出现疼痛,自己在家拔火罐,贴伤湿止痛膏未奏效,小腿部出现明显

护理学研究自测题

护理研究 BCEAEBCBEDBC ABD ABCE ABCD ABCE ABD 题目内容 1. 下列不属于护理研究内容的是 A)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 B)评价某种新药的治疗效果 C)调查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D)应用、验证护理理论的研究 E)探讨社区慢性病人群的管理模式 2. 护理研究的第一步是 A)查阅文献 B)确定研究对象 C)确立研究问题 D)科研设计 E)资料收集 3. 某研究者在选取研究对象时,为了使研究对象有动机参与研究,告诉研究对象如果参与研究,可获得优先就诊的机会;而如果不参与研究,可能会等很多天才能挂上号。从护理研究的伦理原则来看,这种做法属于 A)违反了有益原则 B)违反了公正原则 C)违反了知情同意原则 D)侵犯了研究对象的隐私权 E)侵犯了研究对象的自主决定权 4. 下列属于违反有益原则的做法是 A)剥夺对照组本该享有的措施 B)优先对待社会地位较高的研究对象 C)不向研究对象讲明研究可能带来的风险 D)采用强制、利诱等手段使研究对象参与研究E)在研究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录音或录像 5. 关于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成员,不应包括 A)医学专业的人员 B)伦理专业的人员 C)法律专业的人员 D)非本单位的人员 E)研究涉及的利益集团成员 6. 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的内容不包括 A)知情同意的具体过程 B)研究经费的使用情况 C)研究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D)研究对象的选择有无偏向 E)研究的预期受益和风险分析 7. 下列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的是 A)捏造科研数据 B)篡改科研数据 C)引用他人科研成果 D)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 E)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 8. 关于研究问题的来源,不恰当的是 A)从实践中发现研究问题 B)选择与已有研究类似的题目 C)从文献中获取选题的灵感 D)从护理新领域中选题 E)结合理论进行选题 9. 确立研究问题的过程不包括 A)初步设想 B)缩小范围 C)查阅文献 D)评价选题 E)科研设计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 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 2、是否需要治疗? 参考答案: 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王某,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 参考答案: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 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病理学病例分析报告.doc

尸体解剖查明死因 - 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 70 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冠、 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 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 分析题: 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医院需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定 监护人双方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尸检应在死后48 小时以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 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3、发出尸检诊断报告,组织有关专家鉴定。 萎缩 - 病例分析 病历摘要 男,49 岁 , 今年 4 月份因腹部灼烧 , 不适 , 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 , 伴餐后腹胀 , 有时 , 一天要大便 2-3 次, 便溏 . 如吃较油腻食物 , 如鸡汤、骨头汤后 , 便会引起腹泻 , 通常要持续4-5 天 , 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 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 1.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 2.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 参考答案: 1.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 组织细胞的适应与损伤(一)- 病例分析男,65 岁李某。现病史:死者生前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 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 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今晨 四时二十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 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篇一:病理学经典病例分析 病理学经典病例分析 萎缩-病例分析 病历摘要 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 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 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 参考答案: 1. 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 小叶性肺炎--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儿,男,3岁。因咳嗽、咳痰、气喘9天、加重3天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65次/min,呼吸30次/min。患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周围青紫,神萎,鼻翼扇动。两肺背侧下部可闻及湿性

啰音。心率165次/min,心音钝,心律齐。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4×109/L,分类:嗜中性粒细胞0.83,淋巴细胞0.17。X线胸片: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临床诊断:小叶性肺炎、心力衰竭。入院后曾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 左右肺下叶背侧实变,切面可见粟粒大散在灰黄*色病灶。有处病灶融合成蚕豆大,边界不整齐,略突出于表面,镜下病变呈灶状分布,病灶中可见细支气管管壁充血并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中充满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病灶周围的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炎细胞。 讨论 1.你是否同意临床诊断?根据是什么?死因是什么? 2.根据本例病变特点与大叶性肺炎如何鉴别? 3.根据病理变化解释临床出现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湿性啰音及X线影象等表现 参考答案: 1、病理解剖诊断:小叶性肺炎。依据:小儿;咳嗽、咳痰、气喘、呼吸急促、口周围青紫、鼻翼扇动;两肺湿性啰音;白细胞升高;X线片所见。死亡原因:呼吸衰竭。 2、小叶性肺炎:化脓性炎;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炎 3、支气管腔内有渗出物并刺激支气管粘膜→咳嗽、咳痰;病灶

病例讨论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 1.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 1)选择适当的住院、出院、死亡病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病理)讨论日会。讨论率(含会诊)应达出院患者的15%以上; 2)临床病例(病理)讨论会可以单科进行,亦可多科联合举行。有病理检查的病例,可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 3)举行临床病例讨论会,主持科室要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召能写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与会人员,以便做发言准备; 4)临床病例讨论会由主治科的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和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检查、治疗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主持人应做总结,主持科室要做好记录,及时整理,归人病案。 2.出院病例讨论 1)科室每月举行一至二次出院病例讨论会,作为出院病例归档的最后审查,之后送病案室存档; 2)出院病例讨论会,可以单科由主任主持进行,较大科室可按专业组进行,由主治医师主持,经治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3)出院病例讨论会应对该期间出院的病案以下内容进行审查: A.记录内容有无错误、遗漏等;

B.是否按规定顺序排列; C.是否符合当地卫生厅颁发的病历书写要求; D.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 E.是否存在问题,应取得哪些经验教训; 4)一般死亡病例可与其他出院病例一起讨论。 3.疑难病例讨论 1)凡遇疑难病例,应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召开讨论会,有关人员参加; 2)由经治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按职称职务由低到高顺序依次发言,认真进行讨论会,有关人员参加; 3)由主持人总结,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及时组织实施; 4)讨论情况在病历和专用记录本上记录,记录者签名,主持人审签。 4.术前病例讨论: 1)一般手术经主治医师决定即可,但重大疑难手术或开展新技术的手术,必须术前讨论; 2)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主治医师、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 3)讨论会重点讨论术前诊断、手术适应征、术式、麻醉与输血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 4)制订出手术方案、手术注意事项、护理要求、术后监护要求等讨论情况整理讨后记入病案;

浅析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浅析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摘要】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病例典型病例,如 重度营养不良、见到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经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 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 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英语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协调机制临床试验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 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 【关键词】儿科护理改革建设 由于药理学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 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少典 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疏离临床疾病脱节的现 象尤为突出。要在较弱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 授课内容与流行病学见习矛盾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 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 了小学生的创新系统分析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全科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 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中国科技大学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 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 理临床与学术研究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中风判断、化疗原则和护理 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指导思想全面性护理的思想和原则 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此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文职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英语 教学照护教学力量,聘请聘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照护解决了 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环境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 教学中的英语教学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 教学联络员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 践有脱节。 3.1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应当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 病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 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孩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课 堂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太少。使学生在较短时间 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放射治疗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乘飞机护理工作的需要动身。增加常用仪 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方式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 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以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提高操作的机会, 为早下临床研修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 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报告。 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医学中心,加深学生对护理 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教学方法和手段重制

病理学病例分析材料

病例一: 患者赵某,女,28岁,保定博野县博野镇人。 主诉:因颜面、双睑浮肿38天,由门诊以“浮肿待查”收入院。 患者于2004年5月初(分娩后9天)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39.10C,咳嗽,觉喉中有痰,但不能咯出。当地村医予药物肌注(具体不详)3次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减轻,遂停药。于5月6日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仍有轻度咳嗽,村医给氨苄青霉素肌注1天后体温正常,但患者出现颜面、双睑浮肿。 患者自觉头晕、头痛、恶心,心悸乏力,于5月12日到安国县医院住院治疗,测血压165/110mmHg,心电图:心率90次/分,律齐,未见其他异常。查尿常规:蛋白+++,血尿+;24h尿蛋白定量:1.2g/24h(正常参考值40-100mg/24h);血白蛋白(ALB ):26g/L(正常参考值35-48 g/L);总胆固醇(TCH ):5.63mmol/L(正常参考值2.9-6.0 mmol/L)。诊为“肾病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患者浮肿较前稍减轻。 患者于5月17日入我院治疗,入院体查:颜面、双睑轻度浮肿,纳差,时有恶心,寐安,尿中多泡沫,呈浓茶色,量少,大便调,双足掌行走后疼痛,头晕、头痛。 体检T:37.2℃,P:80次/分R:19次/分BP:150/90mmHg。神清语利。颜面浮肿。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溃疡及斑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 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身重度指凹性浮肿。 查尿常规:蛋白++++,尿沉渣RBC 满/HP,可见蛋白管型和颗粒管型;24h尿蛋白定量:1.5g/24h;血ALB:22g/L;TCH:5.86mmol/L。行肾穿刺检查。 讨论: 1、请问该病人患有何种疾病,并列出主要的诊断根据。 2、请写出病人行肾穿刺检查时,可能发现的病理变化。 病例二 患者,男性,41岁,农民。因上腹部疼痛5月,持续全腹胀痛3月,加重20天人院。 五个月前上腹部疼,逐渐加重,此后食欲下降,全身无力,仍能坚持劳动,服胃舒平、去痛片等可稍见缓解。3月前腹痛转至全腹,食欲更差,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