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试大纲

2018考试大纲
2018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

特别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以最新修正后的版本为准。

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制度、受教育者、其他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师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师待遇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义务教育的原则、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立法背景,主要内容(高等教育的含义与义务、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学校责任事故情形,学校无责任事故情形,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第二节地方教育政策法规

一、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

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法律责任。

二、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背景。指导思想。重大战略。基本理念和目标。城乡教育。教育发展措施。

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保障力度。

第三节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

一、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的概念

教育政策执行,是将教育政策内容转变为教育现实的过程。

教育法的实施,是指教育法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教育法实施的方式分为教育法的适用和教育法的遵守。

二、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现状

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成就。教育投入比例增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两基”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推进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取得实效、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成就显著、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完善、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社会力量办学规模扩大。

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问题。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三、教育政策法规实施措施

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的解决措施。

教育法实施问题的解决措施。

四、教育政策法规实施评估

教育政策评估。教育法的监督。

第二章教育基础理论

第一节教育目的与教育规律

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的结构与类型、教育目的的特点、教育目的的功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及原则。

教育目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依据。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的概念。教育规律同规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事物(教育)发展变化

的必然趋势,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结构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教育与人的关系。人类的可教性、人性与教育、身心发展特征与教育。

教育与社会。社会要素与教育(第三节详讲),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现代化与教育发展、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与教育改革。

第二节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任务的综合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教师的工作价值与角色扮演。教师的工作价值、教师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现代教师的素养、教师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

学生的本质特点。

学生的地位。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的含义、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发展

一、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概述。人的全面发展的定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系。教育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先决条件。经济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必然结果。正规教育发展中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德育的实施

一、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

幼儿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德育的基本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三、德育的实施途径

德育途径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课程、团队活动、校园文化、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校外活动、大众媒体。

四、德育方法及运用

说服教育法。含义、运用。

榜样教育法。含义、运用。

陶冶教育法。含义、运用。

自我修养法。含义、运用。

学校心理咨询法。含义、运用。

品德评价法。含义、运用。

五、德育方法的创新探索

德育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

现代德育方法的创新。

第五节课程与教学

一、课程

课程的概述。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二、教学

教学的概述。教学的定义、教学的主要作用、教学的任务。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本质的争论、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教学原则的运用。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意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趋势。

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功能、教学评价的分类、现代教学评价的改革。

第六节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的定义。班主任是指受学校校长的委托,为学校班集体设置的专门负责该班教育和管理的教师。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二、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概述。班集体的概念、培养班集体的意义、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职责。调查研究学生情况。组织管理班集体。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定好班主任计划。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和方法。班主任的工作特点、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七节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一、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概念。课外教育活动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如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等。校外教育活动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如少年宫、艺术馆以及业余体校等举办的活动和家庭教育活动等。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群众性活动。

小组活动。

个人活动。

三、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实施途径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实施原则。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组织管理体系。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实施特点和评估管理。

第三章教育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学生心理

一、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的概念。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认知的要素。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想象、思维等要素。

认知方式的概念。认知方式指个体感知、理解、记忆、思维、问题解决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认知方式类型: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深层加工型和表层加工型。

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二、学生的情感发展

情感的概念。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情感的要素。情感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尊等要素。

情感的功能、发展规律及积极情感的作用和培养。

三、学生的人格发展

人格的概念和结构。人格又称个性,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特征。人格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等特征。

人格理论。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人格机构的类型理论、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人格发展差异。人格发展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差异和性格差异上。

四、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自我意识,健康的情绪体验与自我调控,对现实的有效知觉等。

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等。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防治措施。一方面采用心理辅导;另一方面通过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

过程的渗透影响学生的行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和整体性发展原则。

第二节教师心理

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的职业角色

1.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指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共同愿景做出的能促进教师有计划地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设计和安排。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增加工作动力,获得成就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成自我实现,做出更大贡献;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有效应对社会竞争压力。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教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教师的职业倦怠。

3.教师的职业角色

教师的职业角色则是教师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身份,包括社会对教师个人行为模式的期望和教师对自己应有行为的认识。

教师职业角色的构成。教师职业活动的构成。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概念。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理论。教师专业成长的构成要素。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三、教师心理素质

1.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的含义。它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实践中生成和积淀的社会文化素养、教育专业才能和人格心理品质。

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含义。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培训模式。

2.教师的人格品质

教师的人格品质概念。它指教师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特征。

教师的人格品质影响因素。

教师的人格问题与调试。

3.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

职业认同概念。教师的职业认同概念。教师的职业认同要素。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4.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概念。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主体觉知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历程。

自我意识也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

自我意识的结构与类型。

自我意识的作用。自我意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

提高自我意识的途径。他人观察与自我观察、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对自身活动结果的反思

5.情绪表达概念

情绪表达概念。情绪表达指行为活动表露于外,从而显现其心理感受,借以达到个体将其情绪经验与外在沟通的目的。

情绪表达层次。向自我表达、向他人表达、向环境表达、升华表达。

6.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结构。人际交往包括人际认知、人际情感、人际行为。

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教师间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7.职业适应

职业适应的概念。职业适应指在积极的职业价值观的指导下,所形成和维持的职业心态、职业能力、职业关系等与职业劳动及其环境之间的和谐状态。

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表现和原因。如从业能力不足,角色转换迟滞,缺乏协调的职业关系,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信念缺失。

8.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认同教师角色,热爱教育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自我意识;健康的情绪体验与调控;意志坚强,具有教育独立性;对教育积极进取。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条件。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建构完善的心理调节机制;完善人格、保持平和心态、提高整体素质、体验职业乐趣。

第三节学习心理

一、学习理论

1.学习的概念和类别

学习的含义。学习是作为个体的一种适应性活动,是在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一系列的反映动作在内部构建调节行为的心理结构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学习是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可以通过行为变化表现出来;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

学习的分类。

2.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说,操作性条件作用说,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早期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

二、学习动机的含义、理论、激发与培养

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指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学习动机的作用。定向、激发和维持、调节。

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的培养包括成就动机的培养、成败归因训练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三、学习策略概念和结构

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

学习策略的结构。基本策略和辅助性策略。

掌握知识的策略。包括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

学习监控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

四、分类学习

1.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含义。知识通常有两种意义,一种指人类知识,即经常以书籍、计算机或其他载体来储存,构成人类所具有的信息总和;另一种指个体知识,即个体的头脑中所具有的信息总和。

知识的类型。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知识的建构。陈述性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同化,程序性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产生式。

知识的理解。

错误概念的转变。

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知识的迁移。

2.技能的学习。

技能的含义。技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一种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它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技能的类型。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3.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

问题的含义。它是给定信息与目标之间的某些障碍。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问题解决的含义。问题解决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解决疑难的过程,或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扫除障碍,从而将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产生新答案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理解和表征阶段;寻求解答阶段;尝试解答阶段;评价反思阶段。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智力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学习。

创造性的含义。

创造性的基本结构。创造性认知品质、创造性人格品质和创造性适应品质。

创造性学习的培养措施。

第四章教师职业素养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含义和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含义与结构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特点和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和培养。

第二节教师专业结构、标准与发展

一、教师的素养结构

教师素养含义和内容。优秀教师的素养。

二、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8年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核总目标 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大学语文》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具体分为基础知识(语言知识、文学及实用文知识)和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两大方面。 二、考核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语言知识 (1)能够识记、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文言文作品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字等语言现象及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今译。 (2)能够准确地使用汉字,识记和解释现代作品中的疑难词语(不含科技术语),了解汉语语法规范,掌握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方法。 (3)掌握文言文、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文学知识 (1)掌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家的时代、国别、字号、代表作、诗文集名称、文学主张、艺术成就等;代表作品的出处、编著年代、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了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详见背诵篇目) 3.实用文知识 掌握基本的实用文体的语言要求及规范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十三种公务文书及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事务文书。 (二)基础能力

1.阅读能力 (1)了解作品的题材,正确划分作品的段落层次,理解并概括段落大意及作品的主旨。 (2)能准确地分析一篇作品(文学及实用文)的材料、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能联系作品说明常见辞格的修辞作用。 (3)能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分析作品语言的特色,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含义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2.写作能力 (1)文学写作 基本要求: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体行款合乎规范。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2)实用文写作 基本要求: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或情境选择恰当的文种写作,主题鲜明集中、材料准确翔实、结构完整恰当、表达通顺合理。主要文种包括公务文书中的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和事务文书中的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卷内容比例:语言知识约20分,文学知识约10分,实用文知识约10分,阅读约40分,写作约70分(其中实用文写作约20分,文学写作约50分)。 5.题型比例: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阅读分析题40分,写作题70分。 四、背诵篇目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秋水》(节选)《庄子》 3.《谏逐客书》李斯 4.《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2018年语文考试大纲

语文 I.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II.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

2018年度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纲)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导语】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 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 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 分省市区因考试制度的不同考试时间为3天(即6月7日-9日)。本文精 选了关于智睿高考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分享转载!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 依据,因此高考在进行语文复习时首先要了解考试大纲,下面是智睿网小 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突出变化如下: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解读: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 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级的 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其 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 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 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 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解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 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 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

1-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1-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广安市2018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说明 语文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体学生,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考试。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要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和学科教学的改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因而,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还要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七~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

况。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及赋分 ①积累与运用35分:单项选择题14分,以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每题2分;非选择题21分,含古诗文默写7分左右、诗歌鉴赏4分左右、名著导读4分左右、综合性学习6分左右。 现代文阅读——30分左右。设 置一个小阅读(说明文或议论 文选段),3个选择题,共6 分。放在第一大题选择题第 8-10小题处;设置两个大阅读 (记叙文、议论文或记叙文、 说明文,大小阅读的文体不重 复),共计24分左右。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因此高考在进行语文复习时首先要了解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突出变化如下: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解读: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级的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其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解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

其实提高阅读量的要求早就在北京卷试题中得到了体现,现在北京卷语文开始的长文本阅读能够有长达3500字的阅读量,这个阅读量至今还是很多学生的拦路虎。所以考生一定要在平时锻炼阅读方法,做到“速度”和“信息量”的最大化平衡。 3、调整选考模块。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两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一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解读:原本的“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文本要求考生二选一,大纲修改以后,明确规定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 这一改变并不意味着一张试卷中会同时“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而是出题随机,既可能是“文学类文本”也可能是“实用类文本”。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不能有偏向,两种文体都需要熟悉,两种文体的题目都需要能够对付,考生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专攻一种,不及其余。 专家推测,为了考试的稳定性,2018年高考题中,在“小说”和“人物传记”中选出一篇的可能性极大,至于“文学类”文本中的散文、记叙文等文体和“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通讯、人物访谈、科普文等文体,保险起见也需要进行练习。另外就题型来说,可能会根据能力层级有所微调,增加评价类和应用类题目。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这一内容是语文考试本应承担的责任,在前两年的文言文考试中已经有所涉及。今年明确规定出来,只能说在2018年考试中,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将更加突出。文化常识庞杂,考生应该根据古诗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积累。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可以推荐给各位作为参考材料。

2018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

2018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本考试说明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育部职成教 司教学与教材处和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与语文学科有关的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结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制定的。 本课程复习考试的范围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现代文阅 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五方面。考试内容在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当扩展。 考试既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又考查语文应用能力。对能力的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 识记 (1) 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 正确识记并规范书写常用汉字。 2. 理解 理解复杂长句的含义。 3. 表达应用 (1)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 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3)辨识和改正一般的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 不明、不合逻辑)。 (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 反复)。 (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区别和变换句式,仿写句子。 (6)把握句子的重音、停顿、语气和节奏。 (7)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口语表达。 (8)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 (二)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 识记 (1)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知识。 (2)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文化常识。

(3)识记基本篇目的文体和相关的文体知识。 (4)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和常见的名言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新闻、科普等实用类文章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1.理解 (1)理解文中的人物、事件、事物、事理、观点、情感等。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1)理清写作思路,划分文章层次。(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3.鉴赏评价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何、之、为、而、则、以、其、于、乎、乃)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基本篇目中出现的通假字的含义。 (4)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5)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2.分析综合 (1)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析概括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 3.鉴赏评价 (1)鉴赏文章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写作 1.识记 识记常用应用文(便条、单据、书信、通知、启事、广告、计划、总结、说明书、调查报告、简报)的基本知识。 2.表达应用

2018年上海语文中考考试大纲

2018 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一、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评价对象为2018 年完成上海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 二、评价标准 基于《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 年10 月版)规定的六至九年级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与要求,确定以下能力目标和知识内容。 (一)能力目标 1.文言文阅读能力 1.1 能记诵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1.2 掌握重要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1.3 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1.4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1.5 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6 能概括文章的中心。 1.7 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2.现代文阅读能力 2.1 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2 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提取并解释重要的信息。 2.3 能概括文章的要点和主旨。 2.4 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作用。 2.5 能识别和运用修辞方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6 能梳理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 2.7 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8 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作相应的拓展。 3.综合运用能力 3.1 能根据一定的生活情境,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

2018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

2018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向1 综合鉴赏诗歌内容 继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后,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在题型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式,体现在: 1.由原来的两个主观题形式变成一个主观题和一个多项选择题。其中多选题为五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其中“正确”或“不正确”的两项。各选项的设置侧重于从综合鉴赏的角度设题,就是说这道选择题可能既涉及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也会涉及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情感态度、锤炼字句等鉴别和赏析能力。预计2018年依然会延续这种新形式。

2.主观简答题由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大多有序可循、有套路可讲的题目,转变为更加注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预计2018年依然会延续这种出题模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BE 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考生选出对整首诗的赏析的“不恰当的两项”,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的三套诗卷均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从各选项的设置看,有涉及内容理解的,如A、B、D选项,有涉及作者情感态度的,如A、D选项,有涉及表现手法的,如B项,体现为出综合命题的趋向,这是一种新变化和新趋势,在备战2018年高考中,考生必须要注重这种命题的新形式,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对综合鉴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考向2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既包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也包括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形象,其中概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的特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分析概括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2018年度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Ⅰ .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 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 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 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 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 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 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 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 “语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 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 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 论证方法。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8年新课标地区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8年新课标地区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 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 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 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 “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 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 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2018年广东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评定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水平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评价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 (一)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 (二)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三)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依据 (一)教育部201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三)广东省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包括下列三个能力层级: 识记:了解并记忆学过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如认读、书写汉字,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背诵、默写规定的篇章等。 理解:掌握并领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意义,能做正确的解释、说明或推断。如概括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运用: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新的语文实践中,比较灵活地解决不同情景中的实际问题。如改正文章中的毛病,会写记叙文,会写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等。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纲原文】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向1 小说 【考情综述】 近年来,高考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二是题型稳定,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虽然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篇文学类文本中,课标全国卷赵长天的《天嚣》是小说,课标全国卷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课标全国卷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都是也不排除小说仍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查的首选文体。预计2018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会考查小说,题型设置可能稳中有变,但仍将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命制,分析人物形象仍是考查重点,探究题的难度可能会降低。 【母题调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大纲及考纲对比

2018年广东省考纲对比(语文) 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考纲主要修改两个方面的内容:(1)基础部分第5、第6点考试内容与要求变动。(2)基础部分的“词语运用”中,试题示例增加1道题;“仿写句子,压缩语段”试题示例增加3道题。详

情如下: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具体变动如下表: 二、试题示例增加以下题型: 第一部分基础 【三、词语运用】增加考查:用语不得体的一项。(出自2016年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4.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 ...的一项是()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 ..了。”作品完 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 ..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教师说:“谢谢老师, 这礼物我笑纳 ..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 ..指导。”A.献丑B.见笑C.笑纳D.光临 【参考答案】4.C 【五、仿写句子,压缩语段】增加考查:①阅读材料,下定义;②阅读材料,一句话概括内容并回答问题; ③阅读材料,拟写标题并写出理由。 3.根据下面材料,给“搭棚的”下个定义。(出自2016年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 拿建筑行当里专搭脚手架的架子工来说,这在北京可是出名的行当。那时候干这行的叫“搭棚的”。办红白喜事要搭。那可真是套本事!拉来几车杉篙、几车绳子和席,把式们上去用不了半天工夫,四合院就覆盖上了。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出自2016年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的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主题花做宣传。 濯清涟冬梅出淤泥而不染夏荷远群芳以无争傲霜雪 5.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出自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 ××网2016年4月22日讯 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做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首。 【参考答案】

2018语文体育单招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具备二级运动员或二级武士(含)以上技术等级资格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文化考试和体育专项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单独统一招生考试遵循“知识系统,强化能力,突出特点”的原则,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难度、区分度。 Ⅱ. 考试能力要求 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的语文考试要求测试考生的语言、文学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能力和基本的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本层级侧重知识性,主要考查考生对已学知识的认识(再认)和回忆(再现)。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本层级主要是对考生理解能力的评估,对表达能力不作过多要求。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有所发展的能力层级。 E.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这里所说的对作品的鉴别、赏析和评说能力,对单招考生而言都是初级的能力。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 考试容与围 考试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般的语言表达技能。 1. 识记(能力层级A)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基本能够识记常见的多音字、同音字。 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具有一定的区分形近字、同音字的能力,少写错别字。2. 表达应用(能力层级D)

文言文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文言文阅读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向1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近三年来,新课标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的阅读材料都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类文本,比如2015年选用了《宋史·孙傅传》《北史·来护儿传》,2016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登云传》《明史·傅珪传》,2017年选用了《宋书·谢弘微传》《后汉书·赵憙传》《宋史·许将传》等。这部分阅读题具体的特点有: (1)选文特点。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预计2018年高考仍然会从“二十四史”中选用文言文阅读材料。 (2)人物特点。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比如2015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孙傅在宋钦宗被金兵掳走后,他努力保全太子,并为此舍身取义,身为太子傅,追随太子同至金营,最终死于北廷。2016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度,为民兴利除弊,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等;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等;傅珪参与编纂文献。劝谏讲究策略,为官清正廉洁等。来护儿在瀛州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且重视许诺,廉于财利,不修治产业,行军用兵,也颇有谋略,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2017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谢弘微谨严端方,遵守礼制,友爱孝悌,恭敬谨慎;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忠于朝廷,忠于职守;许将善于治军,对契丹的蓄意挑衅,予以坚决的反击,且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预计2018年高考仍然会选用为人正直、关爱百姓、保家卫国的人物进行考查。 (3)命题形式。采用“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近三年来的新课标全国卷都是三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的形式。客观题一般要求选择“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每题赋分3分;主观题一般要求把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赋分10分(4)考纲变化。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与2017年保持一致,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中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与2016年相比,该考点的表述中多了“并整合”的内容,虽然在2017年高考中这一点没有明确的落实,但是这不排除2018年的考试中文言文阅读不会出现要求考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中的相关信息的题目,比如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传主的品质、性格特征等;二是明确增加了“了解并掌握

最新济南中考语文考试大纲资料

济南市2018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语文 1.命题原则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济南市教育局颁布的《济南市2018年初中学生毕业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济教行字[2018」5号)。 二,命题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语文众养的要求.考查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命题在2017年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德定.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和引领作用。 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1.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文若拍知识及份,文宇泥用 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l‘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谧) 4.止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赞余,结构混乱, 6.止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8.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9_了解教科书汐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10.了解文学书著的内容硬概及写作特色.把握人物形象 二、古代协文阅谈 掌握教科书中的古代诗文.能够阅读教科书之外浅易的古代诗文。 1.狱写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古代诗文 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愈义和用法 表愈不明,不合逻辑。 反问。 常见文言皮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川、者、之。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把握古代诗文的朗读节奏.正确断句 6.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等 7.初步鉴贫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等 三、砚代文阅谈 阅读跟教科书难易相当的现代文。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作用

1-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广安市2018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说明 语文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体学生,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考试。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要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和学科教学的改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因而,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还要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七~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及赋分 ①积累与运用35分:单项选择题14分,以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每题2分;非选择题21分,含古诗文默写7分左右、诗歌鉴赏4分左右、名著导读4分左右、综合性学习6分左右。 现代文阅读——30分左右。设置一个小阅读(说明文或议论文选段),3个选择 题,共6分。放在第一大题选择题第8-10小题处;设置两个大阅读(记叙文、 议论文或记叙文、说明文,大小阅读的文体不重复),共计24分左右。 ②阅读45分 文言文阅读——15分左右。 ③写作40分(二选一,任选一题作文) 2.题型 考试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含答案开放的表述题)、古文翻译题、图表题、写作题等。 3.试题难度 较易题60%;中难题30%;较难题10%。预估整卷试题难度系数在0.6~0.65之间。 4.试卷篇幅

2018年广东高职高考3+证书语文科考试大纲

2018年高职高考(3+证书)考试《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是以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为对象的选拔性考试。有关高等职业学院将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容 本学科的考试容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为依据,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要求,在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中突出多语文能力的考查。 1. 语言知识与应用 (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 识记现代汉字常用字的字形 (3)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4)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5)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和着重号) (6) 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2.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古代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 (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 归纳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段和名篇(见“古诗文背诵目”) (8) 了解基本的文学常识 3.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 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 归纳文章的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 评价文章的思想容 (8)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4. 语言表达与应用 (1) 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2) 能写常用应用文 (3)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 基础等级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