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⒈知识识记: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⒉能力培养:通过了解唐对外友好往来,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⒊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使学生为自己的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预习检测】

1.唐都()——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唐朝的中()西行——中国与天竺的文化交流

外文化交流()东渡——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中日文化交流

2.长安城内分为和。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为繁荣的。

3.唐长安不仅是全国的,还是

是当时、的城市之一。

4.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他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

5.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至第六次才成功。被尊称为,他带去了大唐先进的文化,被日本人民誉为。

6.唐朝时候,日本先后10多次派到中国来学习交流。

【合作探究】

1.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2.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拓展练习】

1.唐朝时期的天竺是指今天的()

A.伊朗 B.伊拉克 C.印度 D.沙特阿拉伯2.下列对唐都长安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B.其中的皇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C.规划严整、宫殿雄伟、市容壮观、功能完备

D.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3.居住在唐都长安的刘守仁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可以办到的事有几项()

①清晨,去慈恩寺观看佛事活动②夜里,上街逛夜市,品尝风味小吃

③下午观看马球比赛④上午,去东市选购茶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4.对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唐代名僧是()

A.阿倍仲麻侣 B.鉴真C.晁衡 D.玄奘

5.被日本人民称为天平之甍的是()

A.唐太宗 B.怀素和尚 C.鉴真和尚 D.玄奘

6.曾先后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交流的是()A.日本 B.韩国 C.印度 D.泰国

7.阅读下列材料: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①诗中的“舍己为人传道义”指的是谁?

②“唐风洋溢奈良城。”指的是什么?

③诗中表现了一个人物的什么精神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教案 华东师大版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 【内容标准】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探究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东方人民创建文明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教学要点】 重点:四大文明古国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导入新课】 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常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学生阅读教材地图,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见板书) 二、古埃及——金字塔的国度 1、古埃及是最早进入奴隶社会(阶级社会)的文明古国(前3100年)。 2、学生阅读课文,从数据方面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讨论:为什么古埃及人要修筑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里边存放着国王的尸体木乃伊(干尸)。古埃及统治者所以费尽心力建造它们,而且越造越大,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宗教原因。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独到看法,认为世界以南北走向的尼罗河为界,河东是生者世界,河西是死者世界,就像太阳在早晨从富有生机的河东升起,傍晚落到河西黄沙之中一样。因此,人死了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埋,要埋到西岸。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只不过到另一个世界去活罢了。为此,要保存好尸首,要有专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要准备死者在冥世生活的住所即坟墓,还要在住所内放上食品与奢侈品,供死后消费。其次是政治原因。古埃及人无论国王还是平民生前都营造坟墓,只是国王的陵墓要比平民规模大得多。这不止因国王富有财力,更重要的是死去的国王希望用巨大的陵墓表明他不仅在世时享有无比的威严和压倒一切的专制力量,而且死后也同样享有这一切。他们的金字塔具有君临一切的威严,使人们永远感到他们的存在,永远向他们顶礼膜拜。而且,那些活着的国王也希望利用死人的伟大来衬托自己统治的不可动摇。 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学生讨论教材上有关《汉谟拉比法典》图片与文字材料,回答联系中的一些问题。 【总结巩固】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的原因:①自西晋末年以来,地方经济得到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人民渴望统一;②南方经济也有发展,缩小与北方的差距;③隋朝建立后国力强大,而南方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结束分裂,开创统一。 二、隋朝经济发展 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2、结果: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扩大;③粮仓丰实 三、大运河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全长2000多公里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措施: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人名) 2、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总结题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题 1、目前所知,我国境内生存年代最早的是距今年的人。 2、遗留化石残骸最多的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距今的人。 3、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5、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6、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粮食作物的国家。 8、建造干栏式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9、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是的房屋。 10、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11、传说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先后还有、、。 12、历史上把尧舜禹时期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办法或制度,叫做。 13、“三过家门而不入”,用“疏”的办法治理洪水的是。 14、禹死后,禹的儿子夺取政权,建立夏朝,从此,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1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 17、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的是、、。 18、夏、商、周三朝的建立者分别是、、。 19、夏、商、周三朝的暴君分别是、、。 20、商朝灭亡后,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 21、商朝时,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史称“”,从此国力日益强盛。 22、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这种制度叫。 2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到洛邑。平王东迁后的周朝称为“”。 24、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25、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 26、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 27、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等。 28、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29、战国初期,晋国一分为三,变成、、三国,史称“三家分晋”,这也是山西被称为“三晋大地”的缘由。 30、战国七雄指的是、、、、、、七个国家。 31、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国家是。 32、秦国通过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3、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34、秦国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的,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3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了。 36、公元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定都。 3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8、秦中央政府设、、三个官职,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上推行,其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39、新创并首先使用“皇帝”这一称号的是。 40、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对、、以及等实行统一规范。 41、秦统一全国以后,规定通行全国的货币是。 42、秦朝为抗御匈奴而采取的措施是。 43、秦始皇统一文字时,作为全国通用的字体是。 44、秦长城的西起东至。 45、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46、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是。 4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地点是。 48、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历史上称为“西汉”。 49、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时期在位皇帝是、。 50、西汉王朝在经济上的头等大事是、。 51、汉武帝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52、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废半两钱,改铸,这是我国货币制度史上的重要改革。 53、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54、公元前119年,大将、在漠北大败匈奴,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7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高密四中于秀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⑴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基本内容。 ⑵知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大致情况。 技能目标: 通过比较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异同,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对比中、苏改革概况,从而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探究法学习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解决问 题的习惯。 ⑶采用表格学习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谈谈对改革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改 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本国的实际状况。 ⑵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等史实的了解,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曲折、艰巨和长期的。教学重点:⑴了解各次改革的内容⑵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重点突破: ⑴通过学生自读课本,自主学习各次改革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次改革的特点及这些改革的共 同点。 ⑵教师组织学生在比较各次改革异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教学难点:⑴各次改革遭到挫折的原因⑵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通过对比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 ⑴范例教学法。(学生通过学习一个改革,自己“照方抓药”,主动学习) ⑵讲解法。(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法 ⑴合作探究法(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⑵自主学习法(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自己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课时作业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1 安史之乱 1.背景 ( 1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 2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过程: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影响 ( 1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 3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2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5.黄巢起义 6.唐朝灭亡: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3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8.社会状况:北方地区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9.评价 ( 1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学练提纲15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时期特征。 2.把握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3.把握民族大融合的特点、意义。 二、学练提纲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能独立完成的先独立完成,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 (一)想一想 1.鲜卑族的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 2.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阳?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种“计谋”? 3.课本P93页欣赏与思考 (二)试一试 1.你能依照课本北魏统一后北方政局演变示意图,简要说说这一时期南北方政局的更迭情况吗?并概括一下这一时期北方政局的特征。

2.阅读课文“孝文帝改革”内容,试制作“孝文帝改革表”。 背景 内容 作用 3.阅读“民族大融合”的内容,试概括民族大融合的特点与作用? (三)练一练(1-13为必作,14、15为选作) 1、北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2、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缓和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 ①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②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③从事农业生产 ④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加速北方封建化进程 D、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 5、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B、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D、符合封建者根本利益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在“盛唐气象”中我们提及过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吗? 这句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局面,但是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其实还有后半段吗?“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意思是安史之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居然要卖到万贯钱。大家想知道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唐朝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1.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唐玄宗像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史料解读。 材料: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3.教师结合材料和课本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平定了叛乱。) 4.读教材,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提示:(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2)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 2.教师讲述: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政权分立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根据课本知识和材料,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末藩镇割据。 3.结合教材,概括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三、课堂总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一百多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识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另外,要让学生明白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使其领悟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夙愿。

七年级历史下册1-7课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1-7课复习提纲(含答案)第1课 1. 581 年,北周外戚 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 隋文帝。 2. 589年,继秦汉之后,隋又一次实现了统一。3大运河以洛阳 为中心,北抵 涿郡 ,南至 余杭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四段,连接 了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大运河的影响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 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5.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是一个“坏”字来评论太简单化了。(1)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巩固了隋朝对东北和东南的统治。(2)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层配置不路敷设料试卷术交底设原则开处理;气设备其在正常定值,编写重卷技术需要在事、进行继高中资者对某些试卷到准确压器组

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 第2课 唐太宗于贞观之治1.618年, 李渊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2. 唐太宗时期, 魏征 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 知得失 ”的一面镜子。3.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制。三省中,中书 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 省负责审 核,最后交由 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4. 唐朝在《隋律 》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5.贞观之治 原因: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内容::①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进行检资料试关技术电力用高中资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小短文集20180622

新题型训练:历史九年级小短文集 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 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创新 改变我们的生活(1分)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比尔·盖茨的微软品牌为代表,信息科技不断创新。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技术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字数不足80则酌情扣分。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2分,“创新”关键词1分,史实正确1分,共4分) 2.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形成了以英法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爆发,该体系崩溃。二 战后,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运作,进而形成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进入新千年 后,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形成,多强们正致力于发展经济,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3. 巴黎和会引发五四运动 1919年1月,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移交给日本。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的愤怒。5月4日在北京引发了伟大的爱国运动: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华沙条约》签字 欧盟总部 科索沃战争 世界格局的演变 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1999 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凸显。欧盟是多强之一,进入新世纪后多强们的经济 迅速发展,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列宁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 中国革命 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以苏联为师,但两国国情不同,毛泽东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6. 伏尔泰 17、18世纪(1分),法国(1分)启蒙运动爆发,伏尔泰是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天赋 人权(1分)。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1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亚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1分)。 7.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为对付共同的敌人,1942年,美苏中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8. 《独立宣言》的签署 林肯在战场上 汽船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美国的发展史 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使美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完成了工业革命的美国, 在第二次工业个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发展又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为美国促进生产力大发展并走向世界之巅奠定了基础。 五大国首脑在千年首脑会议上 巴黎和会四巨头 雅尔塔会议主要国家元首 巴黎和会三巨头 五四运动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练习题及答案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 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2、过查找有关明清建立资料的过程,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1、明朝的建立时间在() A.1368年 B.1399年 C.1421年 D.1402年 2、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元朝 D.南宋 3、“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A.隋文帝时 B.唐太 宗时 C.宋太祖时 D.明太祖时 4、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 废行省,设三司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以八股取士 5、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 A.元世祖 B.明太祖 C.明神宗 D.明成祖 6、明政府 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唐诗 B.三通四史 C.宋词 D.四 书五经 7、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 立军机处 D.设置理藩院 8、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 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9、下列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 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 自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 C.军国大事由军机处裁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 D.军机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0、关于明朝科举制()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③ 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 个人见解 A.①②③④全对 B.①②③④不对 C.①②③对④不对D.①不对②③④对二、课堂回顾 26、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 ――《明史纪事本末》材料2:是年(1610年),侍郎王图主庚戌会试,宾尹(人名)以庶子为分校官。举人韩敬,尝受业宾尹,及会试,敬卷为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同学们还记得在“盛唐气象”中我们提及过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吗? 这首诗的前半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但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后半段吗?“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意思是安史之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居然要卖到万贯钱。曾以繁荣和开放著称的唐王朝为什么会走向衰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1.指导学生阅读“安史之乱”一目,并回忆第2课中的“开元盛世”相关内容,找出形容唐玄宗前期、后期统治表现不同的关键词。 提示: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2.唐玄宗用人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什么后果? 提示: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安禄山等节度使势力发展与唐玄宗的识人用人有密切关系。玄宗后期,重用善于逢迎的李林甫,任用番将安禄山等掌管重兵,种下了安史之乱及藩镇跋扈的祸根。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代为右相,他身兼40余职,妒贤嫉能,结党营私,生活奢侈。其所作所为,引起公愤。

故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 3.材料展示 材料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隋唐以来,河北幽州一带民族杂居,契丹、奚、突厥等族的习尚与汉不同,当地官员虐待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 材料二: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4.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提示:(1)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2)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5.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安史之乱的史实,了解学习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人物、主要经过和结局。请学生课上与大家分享交流。 过渡:安史之乱虽然被镇压,但是长达八年的战争也给唐朝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两则材料,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安史之乱的影响。 6.材料展示 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材料二: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节度使占据藩镇,割据一方。 师生共同总结: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2)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3)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教师强调:安史之乱的性质是叛军企图夺取唐王朝中央政权。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唐朝人都特别喜欢写诗,以诗明志,黄巢也不例外,他在诗作《不第后赋菊》中就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请同学们诵读这首诗,感受黄巢心中的抱负。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提示:这首诗表达了黄巢想要改朝换代的愿望。 2.黄巢为什么要改朝换代?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一目,回答黄巢起义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提示:黄巢起义以后,镇压黄巢的节度使朱温掌握了朝政大权,并在907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分析? 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玄宗幸蜀图》图)讲述杨贵妃 的死: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 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 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 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 国忠,抱怨没食物。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 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 挑着竖在驿站门口。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 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 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 宗入蜀。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 划的兵变“。这就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 从中汲取教训。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一)背景(原因): (多媒体展示唐玄宗的画像)学生探讨:安史之乱 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 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 重内轻。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 张势力。 (二)过程 (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 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

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基本过程)教师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 2.(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影响)读教材,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多媒体展示黄巢起义图)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提示: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2.(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2.(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三、课堂总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记诵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在就是认识到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从而意识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宿愿。

b8长泰一中09-10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长泰一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出土于 ( ) 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2.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生前,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B、8世纪中叶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C、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是帝国最繁荣的时期 D、1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内外矛盾激化,帝国逐渐衰微 3.公元前490年,在马拉松平原激战中,雅典人以少胜多重创( ) A、波斯军队 B、马其顿军队 C、罗马军队 D、西班牙军队 4.亚历山大东征的后带来的积极意义有:①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②东西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③其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④雅典的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⑤希腊同时从东方汲取了不少的文化养分(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纪》流传后,产生的影响( ) A、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 D、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6.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7.下列关于阿基米德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古希腊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发明家 B、几何学鼻祖,对天文学、光学和音乐也有所研究 C、毕生致力于科技研究,学富五车,成就斐然 8.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与阿拉伯数字“0、1、2、3……”打交道。它的最早发明者是:() A.古印度人 B.古阿拉伯人 C.古希腊人 D.古两河流域人 9.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创造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 10.中古时期,西欧各地的天主教堂广泛采用的建筑风格是 ( ) A、多利亚柱式 B、爱奥尼亚柱式 C、哥特式 D、科林斯柱式11.左图雕塑作品的作者是() A、米隆 B、菲狄亚斯 C、波力克利特 D、荷马 12.恩格斯称下列哪位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A、达·芬奇B、哥白尼C、但丁D、布鲁诺 13.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无关的是() A、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 B、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的要道 C、西欧贵族和新兴商人对东方财富的炽热追求 D、“太阳中心说”的确立 14.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是 A、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B、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C、1688年“光荣革命” D、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 15.《独立宣言》是由谁执笔起草的?() A、华盛顿 B、富兰克林 C、林肯 D、杰斐逊 16.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17.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制宪会议的召开 C、攻占巴士底狱 D、《人权宣言》的发表 18.2008年是美国大选年,回顾历史,美国总统竞选的制度开始于( ) A、列克星敦的枪声 B、1787年宪法的制定 C、北美大陆会议的决定 D、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9.学习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后,九年级1班的同学对如何评价拿破仑展开了激烈争论,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拿破仑是独裁者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 C、拿破仑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从未打过败仗 D、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 20、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之处有 ①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②革命都以暴力方式进行 ③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九年历史期中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5课“和同为一家”习题精选 例题: 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使吐蕃与唐结盟B.使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D.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 解析:此题为最佳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来看,与文成公主入藏不相关的是A、D。特别是D 表述不正确,唐和吐蕃不能定义为管辖,只能是联系。另外B也不准确,它应该出现在金成公主入藏之后。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 1.唐朝的吐蕃是今天()的祖先 A.回族B.藏族 C.朝鲜族D.维吾尔族 2.吐蕃政权的政治中心( ) A.长安B.开封 C.逻些D.龙泉府 3.唐朝与吐蕃的第一个友好使者是( ) A.怀人可汗B.尺带珠丹 C.骨力裴罗D.松赞干布 4.藏族的祖先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是( ) A.单于B.素丹 C.可汗D.赞普 5.维吾尔族的直线在唐朝时称( ) A.吐蕃B.回纥 C.突厥D.六诏 6.彝族的祖先在唐朝称( ) A.吐蕃B.回纥 C.突厥D.六诏 7.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皇帝是( ) A.唐太宗B.唐中宗 C.唐玄宗D.唐高宗 8.被我国北方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 A.唐太宗B.唐中宗 C.唐玄宗D.唐高宗 9.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 ) ①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②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婚③中原政权在边疆设立管辖机 构④汉族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10.下列有关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联系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和武则天在家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B.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粟末靺鞨的首领 C.“和同为一家”是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上书中的话 D.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另一赞普

九年级下册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

九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世纪下半期,兴起于美国、德国,并很快扩散到西方各国。 特点: 电力的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标志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2)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的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成为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电力的使用使人类进入钢铁时代。 2.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1)卡尔·本茨 德国最著名的工程师之一。1885年,成功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 影响 汽车的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始进入“汽车时代”。 (2)莱特兄弟 美国发明家,1903年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架现代意义上的飞机。 影响:飞机的发明给人类插上了非凡的翅膀,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3.爱迪生 (1)爱迪生 美国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他一生共有2000多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等,被称为“发明大王”。 (2 )电器的广泛使用 从20世纪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洗衣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答: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面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国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注重提高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应注重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人类有利有弊,请简要说明。 答:工业革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也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遭到严重污染。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之父”“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他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2)达尔文及其主要成就 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1859年,发表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生物的进化,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3)爱因斯坦及其主要成就 爱因斯坦是是近代科学技术的终结者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创者,被誉为“现代物理学泰斗”。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影响:为原子弹的研制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 原子时代的大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启蒙运动 ①背景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虽然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依然受到封建君主专制严重的阻碍。壮大的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的思想武器摧毁封建制度。 ②核心 理性主义。 ③影响 启蒙运动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2)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把教士称为“文明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提倡自由平等,开明君主制证的君主立宪制。 答:先进的思想解放引领社会的进步。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或变革需要有长期而深刻的思想理论准备。(认识)在改革开放的的新时期,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解放思想,提升综合国力。 新经济政策 年11月7日(俄历10月)。 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起义者攻克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结果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性质 无产阶级革命。 (5)历史意义 1、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 3、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苏联国情。和平建设时期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2)实施 1921年3月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 (3)内容 1.农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 3.商业:实行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特点 社会主义与市场直接联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借鉴。 (6)评价 把社会主义建设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列宁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斯大林时期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严重弊端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经济上: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所有决策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作风盛行。 (3)启示:一个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应该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适合自己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等。 年经济危机 年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资本主义各国政局动荡。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意大利、日本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年 ( 3)核心和基础 实施《国家产业复兴法》。 作用: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4)特点 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5)作用 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并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改革推动社会发展,我国应不断改革创新,适时调整政策 (2)我国应重视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