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图像变换公式大全定稿版

函数图像变换公式大全定稿版
函数图像变换公式大全定稿版

函数图像变换公式大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蕾博士函数图像变换公式大全

一、点的变换.设),(00y x P ,则它

(1)关于x 轴对称的点为),(00y x -;

(2)关于y 轴对称的点为),(00y x -;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00y x --;

(4)关于直线x y =对称的点为),(00x y ;

(5)关于直线x y -=对称的点为),(00x y --;

(6)关于直线b y =对称的点为)2,(00y b x -;

(7)关于直线a x =对称的点为),2(00y x a -;

(8)关于直线a x y +=对称的点为),(00a x a y +-;

(9)关于直线a x y +-=对称的点为),(00x a a y -+-;

(10)关于点),(b a 对称的点为)2,2(00y b x a --;

(11)按向量),(b a 平移得到的点为),(00b y a x ++.

二、曲线的变换.曲线0),(=y x F 按下列变换后所得的方程:

(1)按向量),(b a 平移,得到0),(=--b y a x F ;

(2)关于x 轴对称,得到0),(=-y x F ;

(3)关于y 轴对称,得到0),(=-y x F ;

(4)关于原点对称,得到0),(=--y x F ;

(5)关于直线a x =对称,得到0),2(=-y x a F ;

(6)关于直线b y =对称,得到0)2,(=-y b x F ;

(7)关于点),(b a 对称,得到0)2,2(=--y b x a F ;

(8)关于直线x y =对称,得到0),(=x y F ;

(9)关于直线a x y +=对称,得到0),(=+-a x a y F ;

(10)关于直线a x y +-=对称,得到0),(=-+-y a a x F ;

(1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方程0),(=y a x

F ;

(1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b 倍,得到方程0),(=b

y

x F

三、两个函数的图象对称性

1:左右平移:)(a x f y ±=(0>a )的图像可由)(x f y =的图像向左(+)或向右(—)平移a 个单位而得到;)(a mx f y ±=(0,0>>a m )的图像可由)(mx f y =的图像向左(+)或向右(—)平移

m

a

个单位而得到; 2.上下平移:)(0)(>±=b b x f y 的图像可由)(x f y =的图像向上(+)或向下(—)平移

b 个单位而得到;

3. )(x f y -=的图像与)(x f y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换句话说:)(x f y =与)(x g y =若满足)()(x g x f -=,即它们关于0=x 对称。

4. )(x f y -=的图像与)(x f y =的图像关于x 轴对称;换句话说:)(x f y =与)(x g y =若满足)()(x g x f -=,即它们关于0=y 对称。

5. )(x f y --=的图像与)(x f y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6. |)(|x f y =的图像可如此得到:)(x f y =的图像在x 轴下方的部分以x 轴为对称轴翻折到x 轴的上方,其余不变;

7. )||(x f y =的图像:保留)(x f y =的图像在y 轴右侧的部分,并沿y 轴翻折到y 轴左边部分代替原y 轴左边部分;

8.)(a x f y +=与)(x b f y -=关于直线2

a

b x -=

对称(在函数()y f a x =+上任取一点11(,)x y ,则11()y f a x =+,点11(,)x y 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点(1b a x --,y 1)。由于1111[()][]()f b b a x f b b a x f a x y ---=-++=+=,故点(1b a x --,y 1)在函数()y f b x =-上。

由点11(,)x y 是函数()y f a x =+图象上任一点因此()y f a x =+与()y f b x =-关于直线2

b a x -=对称。);换句话说,)(x a f y -=与)(b x f y -=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换句话说, )(x f y -=与)(b x f y -=关于直线2

b

x =

对称. 9. )(x f y =与)(2x f a y -=关于直线a y =对称。换种说法:)(x f y =与)(x g y =若满足

a x g x f 2)()(=+,即它们关于a y =对称;

10. )2(2)(x a f b y x f y --==与关于点(,)a b 对称。 换种说法:)(x f y =与)(x g y =若满足b x a g x f 2)2()(=-+,即它们关于点(,)a b 对称。

特别提醒

①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②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

x m

+=

对称. 特殊地: ()y f x a =-与函数()y f a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

③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的解析式为(2)y f a x =-

④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点(,0)a 对称的解析式为(2)y f a x =--

⑤函数()y f x =与()a x f a y -=-的图像关于直线x y a +=成轴对称。

11.伸缩变换:)0)((>=A x Af y 的图像,可将)(x f y =的图像上每一个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而得到;

12. )0)((>=k kx f y 的图像,可将)(x f y =的图像上每一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k

1

倍而得到; 13.)(1x f y -=与)(x f y =关于直线x y =对称;

14. )(1x f y --=-的图像与)(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x y -=对称;

15. 函数)(mx a f y +=的图像与)(mx b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m

a

b x 2-=

对称。 四.单个函数的图象

1. 若对任意,x )()(x b f a x f -=+,则)(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x =

2

b

a +对称;反之亦然;若对任意x ,)()(x c f x f -=,则)(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x =

2

c

对称,反之亦然;若)(a x f +是偶函数,则)(x f y =关于a x =对称。(在()y f x =上任取一点11(,)x y ,则

11()y f x =,点11(,)x y 关于直线2

a b

x +=

的对称点11(,)a b x y +-,当1x a b x =+-时11111()[()][()]()f a b x f a b x f b b x f x y +-=+-=--==,故点11(,)a b x y +-也在函数

()y f x =图象上。由于点11(,)x y 是图象上任意一点,因此,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2

a b

x +=

对称(特别地,0==b a 时,该函数为偶函数)). 2. 对任意x ,)()(x a f a x f -=+-(或)2()(x a f x f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x f y =的图

像关于点)0,(a 对称;

3. 若)(x f 有两条对称轴a x =和)(b a b x <=(证明:∵()()f a x f a x +=-得

()(2)f x f a x =-,()()f b x f b x +=-得()(2)f x f b x =-

∴(2)(2)f a x f b x -=-, ∴()(22)f x f b a x =-+

∴函数()y f x =是周期函数,且22b a -是一个周期。),或有两个对称点)0,(a 和)0,(b (b a <),则)(2a b -是)(x f 的一个周期;

4. 若)(x f 以a x =为对称轴,且以)0,(b 为对称中心,则)(4a b -是)(x f 的一个周期;

5.)(x f y =的图像关于点),(b a 对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x b x a f x a f 2)()(=-++成立(更一般地,若c x b f x a f =-++)()(,则)(x f y =的图像关于点(

2b a +,2

c

)对称(在函数()y f x =上任取一点11(,)x y ,则11()y f x =,点11(,)x y 关于点(

2

a b

+,2c )的对称点(1a b x +-,c -y 1),当1x a b x =+-时,1111()[()]()f a b x c f b b x c f x c y +-=---=-=-,即点(1a b x +-,c -y 1)在函数()y f x =的图象上。

由于点11(,)x y 为函数()y f x =图象上的任意一点可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点(

2

a b

+,2

c

)对称。(注:当a =b =c =0时,函数为奇函数。) 特别提醒:

①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点(,0)a 对称()(2)f x f a x ?=--。

②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x f x f -=-?。 ③函数)(a x f y +=是奇函数)(x f ?关于点()0,a 对称。

6.若)()(b x f a x f +=+,则)(x f 是周期函数,a b -是它的一个周期

7. 对于非零常数A ,若函数()y f x =满足(A)()f x f x +=-,则函数()y f x =必有一个周期为2A 。

8.对于非零常数A ,函数()y f x =满足1

(A)()

f x f x +=

,则函数()y f x =的一个周期为2A 。 9.对于非零常数A ,函数()y f x =满足1

()()

f x A f x +=-

,则函数()y f x =的一个周期为2A 。

10. 已知函数()x f y =对任意实数x ,都有()()b x f x a f =++,则()x f y =是以 2a 为周期的函数

11. 若函数)(x f y =对定义域中的任意x 的值,都满足 )()(mx b f mx a f -=+, 则函数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12. 对于非零常数A ,函数()y f x =满足1()()21()A f x f x f x ++

=-或1()()21()

A f x f x f x -+=+则函数()y f x =的一个周期为2A 。

13.若函数()x f y =对任意实数x ,都有()()b x f x a f =++,则()x f y =是以 2a 为周期的函数(()()f a x b f x +=-,

(2)(())()(())()f x a f x a a b f x a b b f x f x +=++=-+=--=;或

者:)()2()()()()()()(x f a x f a x f a x f b x f a x f b

a x f x f =+?-=+??

??=+-=++)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打印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请同学们妥善保管) 1L=1000mL=1000cm3 1米(m)=100厘米(cm)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同学们: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厘米”通常叫“公分”。(1厘米≈1公分) Δ:a×a=a2 a×a×a=a3 500g=1斤1kg=2斤1000g=1kg 1吨(t)=1000kg 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1里=500米1公里=1000米1km=1000m 1元=10角1角=10分 1年=365天(平年)=366天(闰年)1小时(时)=60分钟1天=24小时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分配律:(a+b)× c=a×b+b×c 乘法的结合律:(a-b)× c=a×c-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 ×b)× c=a×(b×c)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子×因子=积积÷一个因子=另一个因子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函数图像公式大全升级版

蕾博士函数图像变换公式大全 一、点的变换.设),(00y x P ,则它 (1)关于x 轴对称的点为),(00y x -; (2)关于y 轴对称的点为),(00y x -;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00y x --; (4)关于直线x y =对称的点为),(00x y ; (5)关于直线x y -=对称的点为),(00x y --; (6)关于直线b y =对称的点为)2,(00y b x -; (7)关于直线a x =对称的点为),2(00y x a -; (8)关于直线a x y +=对称的点为),(00a x a y +-; (9)关于直线a x y +-=对称的点为),(00x a a y -+-; (10)关于点),(b a 对称的点为)2,2(00y b x a --; (11)按向量),(b a 平移得到的点为),(00b y a x ++. 二、曲线的变换.曲线0),(=y x F 按下列变换后所得的方程: (1)按向量),(b a 平移,得到0),(=--b y a x F ; (2)关于x 轴对称,得到0),(=-y x F ; (3)关于y 轴对称,得到0),(=-y x F ; (4)关于原点对称,得到0),(=--y x F ; (5)关于直线a x =对称,得到0),2(=-y x a F ; (6)关于直线b y =对称,得到0)2,(=-y b x F ; (7)关于点),(b a 对称,得到0)2,2(=--y b x a F ; (8)关于直线x y =对称,得到0),(=x y F ; (9)关于直线a x y +=对称,得到0),(=+-a x a y F ;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整理(完整版)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C=(a+b)X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 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 2 S=ah^2 二角形的底=面积X 2—咼a=2S*h 三角形的高二面积X 2一底h=2S一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S=ah 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底h=S 一a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高a=S 一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咼* 2 S= (a+ b)h*2 梯形的上底=面积X 2一高-下底 梯形的下底=面积X 2一高-上底

梯形的咼=面积x 2*(上底+下底) a=2S *( a + b ) d *2 圆的周长=圆周率X 直径=圆周率X 半径X 2 c= n d =2 n r 圆的面积=圆周率X 半径X 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 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 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 长方体 的体积=长乂宽X 高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X 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 棱长X 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X n 公式:L =n d = 2 n r 圆的面积=半径X 半径X n 公式:S = n 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n dh = 2 n 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 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 n 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 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X 积高。公式:V=1/3Sh 直径二半径x 2 d=2r 半径二直径*2 r= 公式 S= a X h *2 公式S= a Xa 公式S= a Xb 公式S= a Xh X 咼* 2 公式 S=(a+b)h *2 180 度。 公式:V=abh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4.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 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 2 2b a b a a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u f y =;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⑵)(x f 是奇函数?f(-x)=-f(x);)(x f 是偶函数?f(-x)= f(x) ⑶奇函数)(x f 在原点有定义,则0)0(=f ;

(完整版)Excel表格公式大全(苦心整理)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来源:鲍利的日志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 TENA 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打印版)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3(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3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 p a 1 (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 2 )(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2a n =a k 2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2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小结(修订版)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小结★ 相位变换: ①()sin sin()0y x y x ??=→=+> 将sin y x =图像沿x 轴向左平移?个单位 ②()sin sin()0y x y x ??=→=+< 将sin y x =图像沿x 轴向右平移?个单位 周期变换: ①sin sin (01)y x y wx w =→=<< 将sin y x =图像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w 1倍 ②sin sin (1)y x y wx w =→=>将sin y x =图像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w 1倍 振幅变换: ①()sin sin 01y x y A x A =→=<<将sin y x =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不变, 纵坐标缩短为原来的A 倍 ②()sin sin 1y x y A x A =→=>将sin y x =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A 倍 【特别提醒】 由y =sin x 的图象变换出y =Asin(x ω+?)的图象一般有两个途径,只有区别开这两个途径,才能灵活进行图象变换。 利用图象的变换作图象时,提倡先平移后伸缩,但先伸缩后平移也经常出现 途径一:先平移变换再周期变换(伸缩变换) 先将y =sin x 的图象向左(?>0)或向右(0?<)平移|?|个单位,再将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ω 1 倍(ω>0),便得y =sin(ωx +?)的图象 途径二:先周期变换(伸缩变换)再平移变换 先将y =sin x 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ω 1 倍(ω>0),再沿x 轴向左(?>0)或向()0?<右平 移ω ?| |个单位,便得y =sin(x ω+?)的图象 【特别提醒】若由sin y x ω=得到()sin y x ω?=+的图象,则向左或向右平移应平移| |?ω 个单位

中考物理公式大全(打印版)

初三物理复习资料——运动学与力学公式

初三物理复习资料——热学公式

初三物理复习资料——电学公式 L1L2L1 L2

【注】掌握公式的原始公式、变形公式、各物理量的单位、公式的适用范围及物理量的选取。初三物理复习资料——单位换算 主要掌握单位词头之间的关系 初三物理复习资料——常数 15℃空气中的声速:V =340m/s 人耳区分回声:≥0.1s 真空中光速:C =3×108 m/s 重力加速度(比值):g =9.8N/kg≈10N/kg 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3×105 Pa=10.3 m 水柱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 = 水的凝固点 = 冰水混合物温度 = 0℃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 100℃ 水的比热容 C 水 = 4.2×103 J/kg ·℃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1.5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 2V 我国家庭用电电压 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对人体安全电压 不高于36V 长度 1m=10dm 1dm=10cm 1cm=10mm 面积 1m 2=102dm 2 1dm 2=102cm 2 1cm 2=102mm 2 体积 1m 3=103dm 3 1dm 3=103cm 3 1cm 3=103mm 3 1L=1dm 3 1ml=1cm 3 1L=103mL 时间 1h=60min,1min=60s,1h=3600s 速度 1m/s=3.6km/h 质量 1t=103 kg 1kg=103g 1g=103mg 密度 1g/m 3 =1.0×103 kg/m 3 电功W(J) 1kw?h=3.6×106J

超经典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和对称变换总结

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 内容基本要求略高要求较高要求 二次函数 1.能根据实际情境了解 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利用描点法画出二 次函数的图像; 1.能通过对实际问题中 的情境分析确定二次函 数的表达式; 2.能从函数图像上认识 函数的性质; 3.会确定图像的顶点、 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 像求出二次方程的近似 解; 1.能用二次 函数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 题; 2.能解决二 次函数与其 他知识结合 的有关问 题; 一、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1)具体步骤: 先利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化成2 () y a x h k =-+的形式,确定其顶点(,) h k,然后做出二次函数2 y ax =的图像,将抛物线2 y ax =平移,使其顶点平移到(,) h k.具体平移方法如图所示: (2)平移规律: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左加右减”.

二、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变换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一般有五种情况,可以用一般式或顶点式表达 1. 关于x 轴对称 2y ax bx c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 ()2 y a x h k =-+关于x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 2. 关于y 轴对称 2y ax bx c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 ()2 y a x h k =-+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 3. 关于原点对称 2y ax bx c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x bx c =-+-; ()2y a x h k =-+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 4. 关于顶点对称 2 y ax bx c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 2 2b y ax bx c a =--+-; ()2 y a x h k =-+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y a x h k =--+. 5. 关于点()m n ,对称 ()2 y a x h k =-+关于点()m n ,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222y a x h m n k =-+-+- 根据对称的性质,显然无论作何种对称变换,抛物线的形状一定不会发生变

中考物理公式大全(打印版)

初三物理复习资料——运动学与力学公式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F合=0

初三物理复习资料——热学公式

热机效率η (无单位,用%表示) %100?= 放 吸 Q Q η 注:Q 吸:)(12t t Cm t Cm Q -=?=吸 Q 放:燃料加热:Vq Q mq Q ==放放或 电加热:电功公式(见电学公式) 当“完全吸收”时放吸Q Q =(热平衡方程) 汽油机有关计算 工作循环数 做功次数工作循环数冲程数飞轮转速 工作循环数=?== 42 初三物理复习资料——电学公式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图 电流)(A I 21I I I ==总 21I I I +=总 电压)(V U 21U U U +=总 21U U U ==总 电阻)(ΩR 21R R R +=总 2 1111R R R +=总 欧姆定律 及其变形 R U I = R I U ?= I U R = 电 功)(h kW J W ?或 ①Pt W =②UIt W =③21W W W +=总④ ⑤h kw r r W ?=/总 只用于纯电阻电路 Rt I W 2= t R U W 2 = L 1 L 2 L 1 L 2 电能表 示数之差 (可用于计算非纯电阻电路的发热量。)

【注】掌握公式的原始公式、变形公式、各物理量的单位、公式的适用范围及物理量的选取。 初三物理复习资料——单位换算 主要掌握单位词头之间的关系 ×103×10-3长度1m=10dm 1dm=10cm 1cm=10mm 面积1m2=102dm21dm2=102cm21cm2=102mm2体积1m3=103dm3 1dm3=103cm3 1cm3=103mm3 1L=1dm31ml=1cm31L=103mL 时间1h=60min,1min=60s,1h=3600s 速度1m/s=3.6km/h 质量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密度1g/m3=×103kg/m3 电功W(J) 1kw?h=×106J

函数图像变换与旋转

函数图像变换与旋转 一.平移变换: 1.y=f (x )→y=f(x±a )(a>0) 原图像横向平移a 个单位(左+右-) 2.y=f (x )→y=f(x)±b(b>0) 原图像纵向平移b 个单位(上+下-) 3.若将函数y=f (x )的图像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y=f (x-a )+b 二.对称变换: 1.y=f (x )→y=f(-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y 轴对称; 对比:若f=(-x )=f (x ) 则函数自身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 2.y=f (x )→y=-f(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x 轴对称; 3.y=f (x )→y=-f(-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对比:若f (-x )=-f (x )则函数自身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4.y=f (x )→y=f -1 (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直线y=x 对称; 5.y=f (x )→y=f -1(-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直线y=-x 对称; 6.y=f (x )→y=f(2a-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直线x=a 对称; 7.y=f (x )→y=2b-f (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直线y=b 对称; 8.y=f (x )→y=2b-f (2a-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点(a ,b )对称; 三.翻折变换: 1.y=f (x )→y=f(|x|)的图像在y 轴右侧(x>0)的部分与y=f (x )的图像相同,在y 轴的左侧部分与其右侧部分关于y 轴对称; 2.y=f (x )→y=|f(x)|的图像在x 轴上方部分与y=f (x )的图像相同,其他部分图像为y=f (x )图像下方部分关于x 轴的对称图像; 3.y=f (x )→y=f(|x+a|)变换步骤: 法1:先平移|a|个单位(左+右-)保留直线x=a 右边图像,后去掉直线x=a 左边图像并作关于直线x=a 对称图像y=f (x )→y=f(x+a )→y=f(|x+a|) 法2:先保留y 轴右边图像,去掉y 轴左边图像,并作关于y 轴对称图像,后平移|a|个单位(左+右-)y=f (x )→y=f(|x|)→y=f(|x+a|) 四.伸缩变换: 1.y=f (x )→y=af(x)(a>0)原图像上所有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 2.y=f (x )→y=f(ax)(a>0)原图像上所有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a ,纵坐标不变;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每4年有一次闰年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 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函数图像变换(整理)

函数的图象变换 函数图象的基本变换:(1)平移;(2)对称;(3)伸缩。 由函数y = f (x)可得到如下函数的图象 1. 平移: (1)y = f (x + m) (m>0):把函数y =f (x)的图象向左平移m 的单位(如m<0则向右平移-m 个单位)。 (2)y = f (x) + m (m>0):把函数y =f (x)的图象向上平移m 的单位(如m<0则向下平移-m 个单位)。 2. 对称: ? 关于直线对称 (Ⅰ) (1)函数y = f (-x)与y = f (x)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函数y = -f (x)与y = f (x)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3)函数y = f (2a -x)与y = f (x)的图象关于直线x = a 对称。 (4)函数y = 2b -f (x)与y = f (x)的图象关于直线y = b 对称。 (5)函数)x (f y 1-=与y = f (x)的图象关于直线y = x 对称。 (6)函数)x (f y 1--=-与y = f (x)的图象关于直线y = -x 对称。 (Ⅱ)(7)函数y = f (|x|)的图象则是将y = f (x)的y 轴右侧的图象保留,并将y =f (x) 右侧的图象沿y 轴翻折至左侧。(留正去负,正左翻(关于y 轴对称)); (8)函数y = |f (x)|的图象则是将y = f (x)在x 轴上侧的图象保留,并将y = f (x) 在x 轴下侧的图象沿x 轴翻折至上侧。(留正去负,负上翻;) 一般地:函数y = f (a+mx)与y = f (b -mx)的图象关于直线m 2a b x -=对称。 ? 关于点对称 (1) 函数y = - f (-x)与y = f (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 函数y = 2b -f (2a -x)与y = f (x)的图象关于点(a,b)对称。 3. 伸缩 (1) 函数y = f (mx) (m>0)的图象可将y = f (x)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 m 1倍得到。(如果00)的图象可将y = f (x)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缩小到原来的m 1倍得到。(如果0

3、小学数学公式大全直接打印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 1. ①与α(0°≤α<36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角α与角β的终边重合): {} Z k k ∈+?=,360 |αββο ②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 Z k k ∈?=,180|οββ ③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 } Z k k ∈+?=,90180|ο οββ ④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Z k k ∈?=,90|οββ ⑤终边在y =x 轴上的角的集合:{} Z k k ∈+?=,45180|οοββ ⑥终边在x y -=轴上的角的集合:{} Z k k ∈-?=,45180|οοββ ⑦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k ο360 ⑧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οο180360k ⑨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k ο180 ⑩角α与角β的终边互相垂直,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οο90360±+=βαk 2. 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360°=2π 180°=π 1°= 1=°=57°18′ 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 、弧度与角度互换公式: 1rad =π 180°≈°=57°18ˊ. 1°=180 π≈(rad ) 3、弧长公式:r l ?=||α. 扇形面积公式:211||22 s lr r α==?扇形 4、三角函数:设α是一个任意角,在α 原点的)一点P (x,y )P 与原点的距离为r ,则 =αsin r x =αcos ; x y =αtan ; y x =αcot ; x r =αsec ;. αcsc 5、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正切、余切 余弦、正割 正弦、余割 6、三角函数线 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 AT. SIN \COS 1、2、3、4表示第一、二、三、四象限一半所在区域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函数图像变换公式大全定稿版

函数图像变换公式大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蕾博士函数图像变换公式大全 一、点的变换.设),(00y x P ,则它 (1)关于x 轴对称的点为),(00y x -; (2)关于y 轴对称的点为),(00y x -;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00y x --; (4)关于直线x y =对称的点为),(00x y ; (5)关于直线x y -=对称的点为),(00x y --; (6)关于直线b y =对称的点为)2,(00y b x -; (7)关于直线a x =对称的点为),2(00y x a -; (8)关于直线a x y +=对称的点为),(00a x a y +-; (9)关于直线a x y +-=对称的点为),(00x a a y -+-; (10)关于点),(b a 对称的点为)2,2(00y b x a --; (11)按向量),(b a 平移得到的点为),(00b y a x ++. 二、曲线的变换.曲线0),(=y x F 按下列变换后所得的方程: (1)按向量),(b a 平移,得到0),(=--b y a x F ;

(2)关于x 轴对称,得到0),(=-y x F ; (3)关于y 轴对称,得到0),(=-y x F ; (4)关于原点对称,得到0),(=--y x F ; (5)关于直线a x =对称,得到0),2(=-y x a F ; (6)关于直线b y =对称,得到0)2,(=-y b x F ; (7)关于点),(b a 对称,得到0)2,2(=--y b x a F ; (8)关于直线x y =对称,得到0),(=x y F ; (9)关于直线a x y +=对称,得到0),(=+-a x a y F ; (10)关于直线a x y +-=对称,得到0),(=-+-y a a x F ; (1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方程0),(=y a x F ; (1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b 倍,得到方程0),(=b y x F 三、两个函数的图象对称性 1:左右平移:)(a x f y ±=(0>a )的图像可由)(x f y =的图像向左(+)或向右(—)平移a 个单位而得到;)(a mx f y ±=(0,0>>a m )的图像可由)(mx f y =的图像向左(+)或向右(—)平移 m a 个单位而得到; 2.上下平移:)(0)(>±=b b x f y 的图像可由)(x f y =的图像向上(+)或向下(—)平移 b 个单位而得到;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 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 a a a a a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幂的对数:M n M a n a log log =;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