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概念知识点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概念知识点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概念知识点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刻度数减去起点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减法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与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知识要点归纳: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

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相同得数,不同口决:(4×9=36 6×6=36)(2×6=12 3×4=12)(3×8=24 4×6=24)

(2×9=18 3×6=18)(2×8=16 4×4=16)(1×8=8 2×4=8)(1×9=9 3×3=9)(1×6=6 2×3=6)(1×4=4 2×2=4)

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圆或者长方形。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分针长,时针短。

分针指12,就是几时整(:00)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时。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所以 1时 = 60分。

一刻钟是15分,半小时是30分,1小时是60分。

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时,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分。时针从12走到3,走了(3)时,分针从12走到3,走了(15)分。时针从 1 走到4,走了(3)时,分针从 1 走到4,走了(15)分。分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60)分或(1)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12)时。

【补充】分针从1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到1,走了()分或()时。时间: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时多少分。写时间:可以用“几时几分”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来表示。

时针指在8和9之间,分针指着7,这个时刻是( 8 )时( 35 )分。 8时少5分是(7:55) 7时过10分是(7:10)

时间的顺序:1时,1时多,2时,2时多,3时,2时多,4时,4时多, 5时,5时多,6时,6时多,7时,7时多,8时,8时多,9时,9时多, 10时,10时多,11时,11时多,12时,12时多。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组合问题(和顺序无关)

1、用1,2,3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6 个两位数。

分别是12、13、21、23、31、32。

2、用4,0,7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4 个两位数。

分别是40、47、70、74。

3、3个小朋友排队或者坐成一排,都是有6种坐法。

(用1,2,3表示这3个人,可以写成123、132、213、231、312、321)

4、3个人握手,每两个握一次,一共握3次。可以用连线法。4个人就要握6次手。

5、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3种可能。也可以连线。分别是5+7=12、5+9=14、7+9=16。

6、衣服和裤子的搭配问题也可以连线。

【小学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基本概念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基本概念专项练习 一、填空 1、我们把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 )。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 )。 3、计算15÷3时想的乘法口诀是( )。 4、要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 )角量一量;比一比。与三角板上的直角同样大的角是( )角;比三角板上的 直角小的角是( )角;比三角板上的直角大的角是( )角。 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用( )法计算。 6、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要按从( )往( )的顺序进行运算。 有括号的就要先算( )里面的。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 ( )法;后算( )法。 7、一个一个地数;( )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一百一百地数;( )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 )。 8、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 是( )位数。 9、写数时如果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就用( )占位;在那一位上写( )。 10、万以内的数在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 )位起。读数时万位 上是几就读( );( )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

( );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 )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 11、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位数不同的;位数( )的数大。位数相同的;要从( )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一位一位依次按顺序往下比;比到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 ( )。 12、表示物品有多重;可用( )和( )作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用( )做单位;称比较重的物体用( )做单位。1千克=( )克13、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要把( )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如果个位相加满十要向( )位进1 ;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 )个( );如果十位不够减从( )位退1当( )个( )。 14、加数 + 加数 =( );( )- 减数 = 差。 15、( )×因数=积;被除数÷( )=商。 16、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之间相差( );它们的和是( );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它们之间的差是( )。 17、与1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与1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与1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二、请你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二级学习知识点·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 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二) 1、乘法的初步认识(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 × 5 = 10;乘 数乘号乘数积 (3)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4)加法算式:3和5相加,3+5=8 (5)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2、乘法口诀表 (1)一一得一 一二的二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 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 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例题 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 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 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 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 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 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三、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2、乘法的初步认识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表示: 5×4 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5.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不要混乱。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边形。 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根小棒。 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

()边形,也可能是()边形。 4.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 三.表内乘法(一) 知识点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 表示:5×4或4×5(用电子图表示出一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如2×6 ∶∶∶∶∶∶,横看是2个6,竖看6个2)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 3 × 4 = 12 (乘数)×(乘数) = (积) 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7.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1]

二年级下册概念 1、把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用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4、要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比一比。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5、平移就是物体作平移运动时,本身的方向不改变。 旋转就是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7、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时,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8、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9、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10、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11、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12、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13、写数时如果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就用0占位,在那一位上写0。 14、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位数不同的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的,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一位一位依次按顺序往下比,比到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15、近似数比准确数容易记,记近似数时,就记整千,整百数。 16、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称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

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17、表示物体的长短,可以用米和厘米作单位。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 18、笔算加法时要注意: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19、解决问题估算时,要找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相加、减。 20、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用复式统计表统计便于我们分析和比较。 21、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2、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十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23、与10相邻的两个数是9和11 与100相邻的两个数是99和101 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999和1001 与1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9999和10001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小学各年级知识点请关注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4.1—6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概念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概念总复习资料 班别:姓名: 一.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几个分一份,求能分成几份?或【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例如:12÷3=4 读作:12除以3等于4。 4.除法的关系有: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如:6÷6=1 当除数是1时,被除数和商相同。如9÷1=9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被除数。 二.图形的运动【一】 1.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平移时物体的方向和大小 没有改变。如:推拉窗.拉抽屉.升国旗.手扶电梯等等。 3.旋转:物体的每个部分都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物体的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方向盘.旋转木马.螺旋桨.风车等等。 三.混合运算 1.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 计算。 2.不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3.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 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四.有余数的除法 1.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例如:15÷5=3 2.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基础概念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基础概念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2、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3、1米=100厘米 4、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5、尺子的使用方法: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要测量物体的最左端,再看纸条的最右端对着尺子刻度的几。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2、100以内的数再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高位起。读数时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写数时,如果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就用0占位,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时,位数不同的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一位一位依次按顺序往下比,比到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近似数不止一个,一般把它写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 4、不进位的加法: ①在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进行计算时,个位与个位要对齐。 ②在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进行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5、进位加法: ①在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进行计算时,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6、不退位减法: ①在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进行计算时,相同位数要对齐。 7、退位减法 ①在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进行计算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8、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一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只有乘法和除法,或者只有加法和减法,按照从左到右计算,谁在前面先算谁。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定义: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 2、画角的一种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整理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整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1、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是等分;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是包含分。 3、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如:20 ÷ 4 = 5读作:20除以4等于5。 ┆┆┆ 被除数除数商 5、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6、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7、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8、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9、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 10、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11、平移:是指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变化;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12、旋转:是指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固定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旋转时;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了改变。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13、混合运算规律: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4、有余数除法应用题: ①解决乘船(车)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进一法”。②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去尾法”。③解决规律排序问题时;找出排列规律是关键。15、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小1;最小的余数是1。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7、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18、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19、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②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一位一位的比较下去;直到比出大小。 20、用算盘记数:在算盘上选择靠右边的某一档作为个位;向左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时;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21、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22、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23、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概念知识点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刻度数减去起点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减法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三、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1、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四、六、表内乘法知识点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加法:5+5+5+5+3=23乘加:5×4+3=23乘减:5×5-3=23 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 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 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 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 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 2、进位加法。 二、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 2、退位减法。 三、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 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四、解决问题: 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 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 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 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解决问题。 第四、六单位表内乘法(一)(二)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二年级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 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 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基本概念

89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要求:学会利用加减混合、乘加或者乘减来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减或者乘),会分步式或者综合式解决问题。 2、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如果没有未知条件的,要考虑先算什么?再算题目的问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3、如果要计算的问题有未知条件,第一步先算未知条件,第二步再算问题。 4、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种方法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分步式和综合式)。 5、列综合式时,如果要先算的,要添小括号。 6、小括号的作用就是让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先算。 7、在同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8、在同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例1:二(2)班有48人,二(1)班比二(2)班少3人,二(2)班和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要求二(2)班和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和,是未知条件,第一步先算未知条件,第二步再算问题。) 分步式:综合式: 例2:买一件上衣60元,一双鞋20元,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分步式:综合式: 例3:小明4个小朋友折纸鹤,每人折了9个,我们要折50个,还要折多少个? 分步式:综合式: 第2单元(除法) 一、要求

1、理解什么叫平均分 2、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如果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如果知道总数,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4、12÷3=4,12是()数,3是()数,4是(),读作: 5、根据3×5=15,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6、知道计算除法时,想乘法口诀算除法的商。 7、两步计算应用题每份数×份数=总数,求总数必须知道()和(),求份数必须知道()和(),求每份数必须知道()和(), 8、在数学里,我们把加法和减法叫做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二级运算,平方和立方叫做三级运算。 9、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不同级运算,应该先算乘除法(先算二级),再算加减法(再算一级),(平方和立方在六年级才会学到,暂时不理会。) 10、注意乘除法里的对应关系,知道每份数,怎样找对应的份数和总数,知道了份数怎样找对应的每份数和总数,记住总数和每份数总是同类同单位的,份数和每份数往往是不同单位的,即使同单位也是不同类的。(如:每千克的黄豆可以做4千克的豆腐,3千克的黄豆可以做多少千克的豆腐?每份数4千克和份数3千克虽然同单位,但是不同类,每份数4千克表示豆腐,份数3千克表示黄豆。每份数和总数都表示豆腐,同类同单位。) 11、归纳一年级和二年级数学都学习了哪些数量关系? ⑴ ( )和()一共(), 加数+加数 = 和 ?(-)?(-)?(+) ⑵()比()多(),()比()少() 大数小数相差数小数大数相差数 大数-小数 = 相差数 ?(+)?(-)?(-) ⑶每份数×份数 = 总数 ?(÷)?(÷)?(×)

二年级数学学习重点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重点难点: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完整word)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概念、公式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分式概念 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 3 × 4 = 12 12 ÷ 4 = 3 乘数乘号乘数积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3乘4等于12。读作:12除以4等于3。 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8、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同级,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19、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 20、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21、要牢记:同级运算按顺序先左后右计算,混合运算要先做乘除,后做加减法,有括号先做括号里边的。 22、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