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各章节重要考点归纳(附知识点框架图)

《会计基础》各章节重要考点归纳(附知识点框架图)
《会计基础》各章节重要考点归纳(附知识点框架图)

第一章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f会计的含义

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要素

总论会计等式

会计基本假设会

计信息质量要求

I会计确认与计量

本章属于重点章节,历年考试题型包括单、多、判、简。平均分数在7 —10分左

右。

第二章会计科目和帐户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节,历年试题包括:单、多、判。平均分数在

和帐户的概念及其分类。

2分左右。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会计科目

第三章复式记账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帐户的结构

记账规则

试算平衡

会计分录

I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的平行登记

本章属于次重点章,历年考题包括:单、多、判。平均分在

3分左

右。

第四章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原始凭证会计凭证

记账凭证会计凭证含义

分类

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审核内容「含义

分类

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审核内容

本章属于次重点章,历年考题包括:单、多、判、简。平均分在6分左

右。

第五章

会计账簿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会计账簿的分类

会计账薄的内容、启用和登记规则

” 日记帐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会计账薄的登记方法 ------------ ? < 总分类帐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J 对帐 J 明细分类帐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错帐更正方法 结账

、 会计账薄的更换与保管

本章属于重点章,历年考题包括:单、多、判、简。平均分在

5—8分左右。

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历年考题包括:单、多、判。平均分在 类。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第七章财产清查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财产清查的分类和适用情况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本章结合第八章(218-219页)、第十章 (275-278页)财产清查有关内容掌握。 图表题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年 月 日

2分左右。本章要求考生掌握账务处理程序的种

财产清查的方法

(2)交回赔款时 借:库存现金

贷:其他应收款

XXX

(3)无法查明原因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盘盈核算(实际〉账面)

1批准前调账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批准后处理

属于应支付给其他单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

无法查明原因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二存货清查

(一)盘盈的核算

借:库存商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属于收发计量错误造成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二)盘亏和毁损的核算 1调账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

2处理

(1)属于自然造成的疋额 内损耗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属于过失人造成的损 失扣除残料

借: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XXX 人 ――保险公司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剩余净损失和未参加 保险部分的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一一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 一般经营损失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第八章库存现金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本章属于次重点章节, 历年考试题型包括:单多判简分录题 平均分在5分左右。库存现金与十三

章其他应收款结合在一起复习。业务核算以备用金核算为主分为定额备用金和非定额备用金。注意定额与非 定额的区别。是报销时一个是其他应收款一个是库存现金。

X 库存现金管理制度

库存现金核算 <

?库存现金的核算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收支的规定 库存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备用金的管理

库存现金收入 库存现金支出 备用金的

核算 库存现金清查的核算

第九章银行存款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r银行存款帐户

银行存款的核算银行存款结算方式

| 银行存款的核算

- 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本章属于次重点章节,历年考试题型包括:单多判分录题。平均分4分左右。本章一般与其他章节结合

在一起考,比如与购货和销货业务结合在一起。业务核算

第十章存货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存货出始计量的核算「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

存货的核算< 存货后续计量的核算彳

I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乂存货的清查

本章属于重点章节,历年考试题型包括:单多判分录题。平均分在12分左右

一、存货的种类和范围

二、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两种盘存方法的优缺点()

三、存货的计价方法07年单、分录,05年多、分录(存货的计价方法四种都要掌握,要会计算)

四、原材料的核算

五、存货清查

包括:实际成本(原材料、在途物资)06多

计划成本(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05多

「实际J入库06、07考

一、购入未入库05考

核算计划(04考购入结转差异)

r实际(四种方法)1

二、发出材料“ 计划(p261 —四个公式及例10—1)a05分录07、08业务计算题P261 —四个公式」

差异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差异率=X 100%

计划成本

(2)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X差异率,

(3)发岀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土差异额

(4)结存材料实际成本=结存材料计划成本土差异额

第十一章固定资产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厂固定资产出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

' 固定资产的处置

-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本章属于重点章节,历年考试题型包括:单多判分录题。平均分在16分左右

第十二章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本章基本内容

职工薪酬及构成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职工薪酬会计处理

本章属于重点章节,历年考试题型包括:单多判简分录题。平均分在5-8分左右。

08年第十二章是按新准则写的,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特别是08年新增加非货币性福利及辞退福利的内容考生应加以注意。

业务核算题

第十三章往来款项的核算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应收账款的核算

销售业务,商业折扣现金折扣(与第十六章收入一起看)应收票据的核算

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备用金的核算)

四、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核算购货业务现金折扣

五、其他应付款的核算(出租包装物押金的核算)

本章属于重点章节,历年考试题型包括:单多判分录题。平均分在7左右

本章内容一般与第十一章购货业务和第十六章收入(销货业务)结合在一起考业务核算(一)关键应收账款入帐价p334

(二)坏账损失的核算p337

(三)应收(应付)票据的核算08年新增内容。今年考生应加以注意

第十四章长短期借款的核算P363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C一、短期借款的核算

长短期借款的核算

I 二、长期借款的核算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节04年有考题,近三年考试中均未涉及此章内容。考生应掌握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核算。

第十五章所有者权益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 一、概述

二、投入资本的种类、出资方式和会计核算

J 三、资本公积

I 盈余公积

四、留存收益Y

,未分配利润

本章属于次重点章节,历年考试题型包括:单多判分录题。平均分在5—8左右

第十六章收入费用利润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一、收入的核算(四种业务核算)

二、费用的核算

三、利润的核算

I 四、利润分配的核算

本章属于重点章节,历年考试题型包括:单多判简分录题。平均分数在12分左右。收入核算实际上每年与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结合在一起考。特别是赊销业务中与应收账款,现金折扣结合考。

第十七章财务报告的核算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财务报告的概念和构成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格式禾U润表的概念和格式

第十八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节,历年试题包括:单、多、判。平均分数在2分。

第十九章会计档案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节,历年试题包括:单、多、判。平均分数在2分。

2009北京会计证考试财经法规课程讲义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会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

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等。它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一)定义要点

1?制定人?

2.制定的什么?

3?调整对象?(判断)

4.区分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法律。

二)会计关系(判断)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称为会计关系。

1.谁来协调?

2.什么关系?

二、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四个层次)

(一)会计法律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

1.制定主体: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2.范围: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

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3.会计法地位: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二)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

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1.制定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或批准发布

2.制定依据:《会计法》

3.范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

(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将08 年的合并)(多选)

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

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谁来制定?

——调整对象?——包括什么?1.会计部门规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程序,由财政部制定,并由财政部部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办法。

2000年5 月《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2001年2月20日《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会计规范性文件

指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国务院财政部门以文件形式印发的制度办法。

《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

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

2006年10月30日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制定依据:规范性文件是以规章为制定依据吗?

(四)地方性会计法规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的地方性会计法规。

历年考题:

【例题?单选题】会计法律是指()。(2001)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 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 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 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 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会计师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提供 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是会计基础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章,也是考生入门会计关键的一章。本章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考生对本章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对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把握。考试涉及各种题型,最近三年考试平均分为 7 分。本章的学习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牢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1.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例题 · 判断题】( 2010 年)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 『正确答案』√ 2. 会计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背)这些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会计管理活动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背)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的目的。(背)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它反映的是资金运动情况。从内容上讲,它体现了(背)记账、算账、报账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施的审查。 (背)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例题 · 单选题】( 2010 年)会计监督分为( )。 A.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B.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C. 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D. 国家监督和外部监督 『正确答案』 B

《会计基础》 第二章重点归纳

第一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 定义: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对资金运动运作的第二层次的划分。 意义: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组件,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2.企业会计的六大要素: ①资产 ②负债静态要素(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内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 ③所有者权益 ④收入 ⑤费用动态要素(反应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 利润表的构成要素 ⑥利润

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6.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①历史成本②重置成本③可变现净值④现值⑤公允 价值

7.本次新增内容: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 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资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的现时成本或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 8.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9.会计科目的定义: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10.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11.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 划分 12.会计科目的分类 总分类科目(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 A 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驾驭关系的不同分类 明细分类科目 资产类 负债类 B. 按其所属会计要素的不同分类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损益类 13.总分类科目对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明细分类科目是对 其总分类科目的详细和具体说明所有者权益类的“本年利润”科目属于利润会计要素;成本类归属于资产要素;损益类分别归属于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14.会计科目按其所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 类、成本类、损益类五类 15.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①合法性②相关性③实用性,另外,会计科目要简明、 适用,并合理分类、科学编号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重要)-会计基础知识必背重点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本节主要内容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 { 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 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 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 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 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 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 ?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它又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 三个阶段。(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 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二)会计目标

2015年会计基础知识重点高频考点

2015年会计基础知识重点高频考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 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 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反映经济状 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益、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的六大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 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 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如:应付及预付账款、{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流动负债(应付及预收账款)、非流动性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

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包括成本和费用(营业(销售)税费、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资产减值损失)。】 2、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 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会计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及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会计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扩展的会计等式,)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 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 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 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9、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运动。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 组织。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使企业、销售部门、分公司母公司。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会计基础 第一章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核算与监督,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范畴。 %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 %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或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 5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7种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除事后核算,还包括事前核算(经济预测,分析和参与经济决策)事中核算 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及考评等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所实施的审查,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控制职能)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工业企业为例: 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债权人投入的资金 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供应,生产,销售的循环与周转资金形态一次转变: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的循环:从货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 资金的退出: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 %经济业务事项: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 经济业务:又叫经济交易,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购买固定资产) 经济事项: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无形资产摊销)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会计控制的重点)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基础会计(第四版)立信会计出版社 重点总结

1·会计定义: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算,报告,旨在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支持其判断和决策的一种经济服务行为过程。 2·会计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会计核算主要利用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务量度为辅 会计核算:完整性,连续性,完整性 3·会计对象:仅指能够用货币表示的经济活动,价值运动,资金运动 4·会计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5·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决策有用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6·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假设:会计主体(会计主体VS法人),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年度(公历)),货币计量(币值稳定) 7·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用于营利性组织),收付实现制 8·会计计量—单位: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 —基础(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9·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0·会计循环:取得或填制原始会计凭证——审核后编制记账凭证——过账,即将会计凭证的内容,登记到日记账,分类账中去。根据账簿中记载的金额,进行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进行期末账项调整——结账,即转入本年利润,确定当期损益,同时结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账户余额,转入下期——在期末账项调整后,进行试算平衡——编制财务报表。 二.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收入,费用,利润(动态) 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公司经费(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资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及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收入,汇兑损益及相关的手续费,发生及收到的现金折扣 不包括国债利息收入(其属于投资收益) 销售给用:销售过程中,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广告费,商品维修费,运输费,装卸费宣传费等 2·会计等式静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收入-费用=利润 例题1,属于流动资产(A) A预付账款B短期借款C应付债券D盈余公积 例题2,静态会计等式是(ABC)的理论依据 A设置账户B复式记账C编制资产负债表D成本计算 例题3,利得和损失都必须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错) 利得和损失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营业外支出和收入) 三.会计账户 1·会计账户的名称称为会计科目,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科目是对其再分类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05-13 10:32:59 10570 仁和会计小编整理了最新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 作,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4.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老师与学生) 5. 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6. 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7.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8.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9.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 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0.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11.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12. 【要点提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货币的选用标准常用于正误甄别测试。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3.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 的收入、费用。 14.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 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6.会计要素 两个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定性)、会计要素的计量(定量) 17.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8. 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会计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会计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 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 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 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 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 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 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 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基本知识结构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为重点 判断商品的方法: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②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价值尺度的含义: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 货币 流通手段的含义: . 商品流通的含义: 公式: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 的货币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 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 (货币能够与一切商品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越多越好) ▲ 含义: 优点 : 。 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 为限度。 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和面额(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货币的含义: 本质▲: 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前提是国际市场 支付手段:随着商品赊账买卖出现。如支付地租、利息、工资、税款等。( 提前或延期付款) 货币的发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 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对待金钱 正确认识货币 正确对待货币 ▲ 商品 P4 含义--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人们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人们劳动的交换,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 取之有 :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用之有 :有利于社会和他人、有利于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 用之有 :花钱要有节制,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货币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货币与财富的关系) 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 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经济生活》知识结构图(最新版)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外汇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 2、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X 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 货币产生的原因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 神奇的货币 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货 币 的 发 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 1、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者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我国汇率的表示: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意义 商品 含义C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人们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人们劳动的交换,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 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 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 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 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 1

《会计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适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①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②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③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的计量单位有实物计量、劳动计量和货币计量。 ④会计具有核算与监督的基本职能 ⑤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2、西周时期产生了会计一词,古籍记载“总和算之为会,零星算之为计”,简称会计。近代会计以复式记账法的产生与“薄记论”的问世为标志,其中来自于意大利的“卢卡·帕乔利”被称为会计之父。 3、会计按报告对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4、会计对象:①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③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5、资金是企业各种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资金运动是资金的形成变化和位置移动,它包括资金投入,资金运用、与资金的退出。 6、会计目标也称为会计目的,主要包括: 6.1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6.2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信息,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9、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等(会计方法体系中会计核算方法)。 10、会计循环 10.1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等环节组成 10.2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 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人必然是一个会计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11、 持续经营——时间范围(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并按期折旧,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使用) 会计分期——时间范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月度) 货币计量——统计计量单位,(记账本位币可以是人民币或某种外币,但会计报表必须为人民币) 12、权责发生制(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企业 收付实现制(收到或支付现金)行政单位、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 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比较复杂,但可以正确地反映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合理计算出当期损益,因而适用于企业。收付实现制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便于量入为出,会计核算简单,但不同的时期缺乏可比性,因而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13、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与社会公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