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吃氨糖吗

糖尿病能吃氨糖吗

糖尿病能吃氨糖吗

一、糖尿病能吃氨糖吗 1. 糖尿病能吃氨糖吗 2. 什么是氨糖3. 糖尿病怎样正确吃氨糖二、吃氨糖要注意什么三、哪些人群不能吃氨糖糖尿病能吃氨糖吗

1、糖尿病能吃氨糖吗氨糖糖尿病人可以吃。

氨糖的主要成分是D-氨基盐酸葡萄糖和D-氨基硫酸葡萄糖,虽然都属于单糖,但由于这种药物的食用量很低,在食用之后对体内的血糖影响不大,糖尿病患者也可食用。

糖尿病患者虽然能吃氨糖,但由于氨糖也是单糖,升糖指数很高,在短时间内大量食用也有血糖剧烈增高的可能,对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十分不宜;并且氨糖中的D-氨基盐酸葡萄糖中的氯离子还有一定的毒性,食用过多对肝脏有损伤,严重甚至出现中毒反应。

2、什么是氨糖氨糖,国外又名葡萄糖胺,全称D-氨基葡萄糖,属单糖成份,可从蟹虾壳中萃取,是亲水性极强的蛋白多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之一,也是软骨基质和关节液的基本成分,工业提取的氨糖分为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和D-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广泛用于骨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氨糖,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虽然甲壳类动物的贝壳中氨糖含量最高,但并不表明其他食物中不含有氨糖成分。实际上在动物的气管和软骨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氨糖,虽然含量很低。据检测表明,如果要补充人体所需的每天1000毫克左右的氨糖,大约每天食用需要3-5千克的软骨才行,因此试图从动物软骨中补充充足的氨糖,几乎没有可能。3、糖尿病怎样正确吃氨糖氨糖在早晚饭后吃最好。氨糖是人体的必须成分之一,但流失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摘要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状况与高血脂密切相关,高血脂特点多数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如合并有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的非药物手段有控制饮食、减肥、运动、药物治疗。通过综合性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紊乱对策 糖尿病是人体内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指标发生紊乱的综合征,高血糖与高血脂密切相关。 糖尿病与血脂紊乱的关系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或同时伴有胆固醇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低,糖尿病患者多有这种通常被称为“混合型血脂异常”的血脂紊乱表现,主要是因为人体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密切相关,糖代谢发生异常时,会影响体内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使体内脂质的合成增加、分解减慢,其结果是引起血脂紊乱。糖尿病患者这种血脂异常与血糖的控制好坏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血糖得到较好控制后,血脂异常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后,紊乱的血脂水平就会“自动地”恢复到正常,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是由多重因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只是其中比较

重要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青少年遗传型糖尿病)的血脂紊乱多在血糖控制后会基本恢复正常,2型糖尿病(成人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后,紊乱的血脂水平仅部分恢复正常,所以,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的同时常常需要服用降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特点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可表现为仅有的血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但多数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如合并有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高血糖合并高血脂时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增加 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有人统计至少是普通人群的3倍。即使是单纯糖尿病患者,也属心血管病高危范围,在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与已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相当,所以人们又把糖尿病当成“冠心病等危症”来对待。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则急性期的死亡率会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高危险性应该与合并存在的血脂异常有关。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100ml血增高10mg,其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2%;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每100ml血降低10mg,则使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2%,这说明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会使其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对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积极进行降

新资源食品“L-阿拉伯糖”

新资源食品“L-阿拉伯糖” 摘要:本文综述了阿拉伯糖的特点及作用机理,以及阿拉伯糖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L-阿拉伯糖;“三高一超”;蔗糖酶; 甜味剂是指能赋于食品甜味的一种调味剂,而功能性甜味剂(Functional Sweeteners)是指具有特殊生理功能或特殊用途的食品甜味剂,也可理解为可代替或者配合蔗糖应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甜味。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最基本的,对健康无不良影响的,它解决了多吃蔗糖无益于身体健康的问题;二是更高层次的,对人体健康起有益的调节或促进的作用。 1.糖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蔗糖(又名白糖)的使用历史悠久,它因其所拥有的纯正甜味广受喜爱,而且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由此而形成对它特有味感的依赖性的确是难以撼动的。蔗糖进入人体,途径漫长的消化道后,只有在小肠内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之后才能供人体吸收和利用。淀粉类的食物(学名为碳水化合物,最后分解为葡萄糖和麦芽糖)是我国膳食结构组成中重要的主食,长久形成的饮食习惯更无法改变!然而,过多食用糖类或大米白面而造成能量过剩,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能够让蔗糖既不改变其优良的口感,即不改变现有人们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又能降低他们被人体吸收呢?怎样减少能量摄入已经成为目前营养和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食品行业的一个亟待解决课题之一。 2.L-阿拉伯糖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科学家和营养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一种名为“L-阿拉伯糖”的糖类,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对蔗糖和麦芽糖的代谢转化具有调节作用!虽然名为“糖”,但L-阿拉伯糖被人体摄入后,基本不产生热量!作为一种无热量糖, L-阿拉伯糖在食品和药品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有两项,一是能抑制水解双糖的酶,因此抑制因摄入蔗糖(在小肠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而被吸收)而导致的血糖升高;简称抑制双糖水解酶的降糖作用;二是L-阿拉伯糖对双糖水解酶抑制后,使在小肠里没被分解的蔗糖在大肠里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出大量的有机酸,这种有机酸对肝脏合成脂肪有抑制作用,再加上L-阿拉伯糖在小肠里对吸收蔗糖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体内新脂肪的产生。由此可见,“L-阿拉伯糖”在减肥、控制糖尿病、调节血脂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目前已有多家国外公司都开发了以L-阿拉伯糖作为原料供“三高一超”的特定人群使用的药品和食品。例如,日本尤尼契卡公司开发的Arabinist,是一种专门针对肥胖和血糖值异常的人群食用的产品;日本三井株式会社开发的以L-阿拉伯糖作为主要原料的“健康好伙伴”,是一种专门针对高血糖人士推出的健康糖;还有美国Advocare 公司生产的减肥产品Carb Ease,在外国的超市或者药店中随处可见。 美国医疗协会已经将其列入用做抗肥胖用的营养补充剂或非处方药,在日本厚生省的特定保健用食品清单中,L-阿拉伯糖也被列入了用于调节血糖的专用特殊保健食品添加剂。L—阿拉伯糖是一种健康价值巨大的新资源食品,但也是提取难度很大的绿色生物功能糖类。它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单糖(葡萄糖和果糖都属于单糖,而蔗糖则属于双糖类),需要从植物的半纤维素中(玉米皮和棒芯、果皮、甜菜渣等原料中含量较高)分离出来,因为其分子中只含有五个碳原子,又被称为五碳糖或阿戊糖。其外观如蔗糖,但甜度只有蔗糖的一半;本身又很难

糖尿病用药教育—胰岛素篇

糖尿病用药教育——胰岛素篇 您是否有“心理胰岛素抵抗”? ?认为胰岛素治疗意味着病情加重,害怕严重并发症; ?认为胰岛素治疗意味着自我管理失败; ?害怕注射疼痛,注射不方便; ?担心低血糖; ?对胰岛素的临床益处不明确; ?存在误解,认为不需要使用胰岛素; ?担心治疗费用贵; ?担心体重增加。 胰岛素认识常见误区: 误区一: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意味着糖尿病病情加重,无药可救? ●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最理想也是最安全的治疗方式; ●胰岛素可以有效延缓慢性并发症的进展;如果等到其它药物都不能控制血糖时 再使用胰岛素,并发症则可能已经严重损害您的健康。 ●胰岛素可以避免肝肾功能损伤。 ?胰岛素治疗新观念: 从原先的降糖达标即可转换为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保护胰岛功能。 传统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是首先使用口服降糖药来维持,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控制血糖的作用。但这些药物尤其是磺脲类药物,是通过刺激残存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作用的。在发病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β细胞数量已经是正常人的一半,数年后患者体内残存胰岛β细胞最终完全衰竭,这时再使用胰岛素治疗将为时已晚。而如果早期使用胰岛素来治疗就减轻了β细胞的负担,使其有修养生息的机会,在以后的生存期内保持残存的生理性β细胞功能,这是任何外源性人工因素无法替代

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岛素不仅可以控制血糖,同时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炎症反应,及早及长期使用对身体有益无害。 误区二:打胰岛素会上瘾,一旦用了胰岛素就必需终生应用? ●胰岛素是人体自身胰岛β细胞分泌的唯一降血糖的物质; ●注射的人胰岛素制剂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一致; ●外源注射胰岛素能够起到补充或替代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缺陷。 误区三: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更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都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 过程中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状况; ●糖尿病病人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血糖监测、适时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低血糖 是可以避免的。 误区四:打胰岛素会发胖? ●体重增加是胰岛素常见副作用之一; ●但是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避免或减少体 重的增加。 误区五:打胰岛素会很疼? ●注射胰岛素需使用专用针头,针头非常细(4-8 mm),注射几乎无痛感。 误区六:打胰岛素很难,技巧不好掌握? ●现在最常使用的胰岛素笔,使用和携带均非常方便,使用方法学习也很简单。 误区七:打胰岛素了就不需要注意控制饮食了?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包括胰 岛素)治疗以及血糖监测;饮食治疗是所有治疗的根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

绿茶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

茶 叶 科 学 2010,30(4):243~250 Journal of Tea Science 收稿日期:2009-12-01 修订日期:2010-04-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2289) 作者简介:汪东风(1956— ),男,安徽安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食品化学与营养研究,wangdf@https://www.360docs.net/doc/2c11334433.html, 绿茶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 汪东风1,王林戈1,张莉1,徐莹1,Bucheli Peter 2 (1.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2. Nestlé R & D Centre Beijing Ltd, Beijing 100095, China) 摘要: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会引发肾衰竭、失明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降血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但是二者都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且都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近年来研究表明,绿茶作为一种世界流行饮料,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本文就绿茶化学成分与糖尿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绿茶;糖尿病;茶多糖;茶多酚;预防;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TS272.5+1;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9X (2010)04-243-08 Effect of Green Tea on Diabetes WANG Dong-feng 1, WANG Lin-ge 1, ZHANG Li 1, XU Ying 1, Bucheli Peter 2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03, China; 2. Nestlé R & D Centre Beijing Ltd, Beijing 100095, China ) Abstract: Diabetes mellitus is a disorder of metabolism and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complications that affect eyes, heart, blood vessel, and kidney function. Though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and insulin are the main prevention and therapy treatment of diabetes, but they have severe side effects and fail to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course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beverages consumed worldwide, green tea is being widely studied for its health benefits in recent years.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at green tea presents a great prophylactic and therapeutic effect against diabete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green tea on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words: green tea, diabetes mellitus, tea polysaccharides, tea polyphenols, prevention, therapy, review 目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官方统计,全世界DM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患者人数将增至3.66亿[1]。DM 是由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可诱发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 )、DM 性心肌病、眼疾、DM 病足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 人类健康。目前DM 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治疗,但是二者都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且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因此,寻找一种天然抗DM 物质,成为DM 防治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研究表明,绿茶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胆固醇、降血压、降血脂、抗诱变和强心等作用。有关茶叶降血糖的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茶叶用来预防和治疗DM ,国内外亦皆

L-阿拉伯糖简介

研发中心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了解L-阿拉伯糖的基本信息和功能、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 2、实验内容 2.1 L-阿拉伯糖简介 L-阿拉伯糖,又称树胶醛糖、果胶糖;是一种戊醛糖,分子式为C5H10O5。在自然界中L-阿拉伯糖很少以单糖形式存在,通常与其他单糖结合,以杂多糖的形式存在于胶质、半纤维素、果胶酸、细菌多糖及某些糖苷中。其对热和酸的稳定性高。 2.2 L-阿拉伯糖的主要功能 2.2.1抑制血糖升高 由于阿拉伯糖对蔗糖的抵制作用使得人体餐后血糖明显降低。在蔗糖中添加3%L-阿拉伯糖,可以抑制60%蔗糖的吸收,同时也抑制了血糖值少升高60%左右。由于血糖值对胰岛素的连锁反应,使得胰腺分泌胰岛素更加平稳,减少对胰腺的破坏,从而延长胰腺寿命,延缓得糖尿病的时间。具有保护和修复胰腺的作用。 2.2.2 抑制肥胖 L-阿拉伯糖抑制蔗糖的吸收,未被分解的蔗糖在小肠末端被微生物利用,产生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可抑制肝脏合成脂肪。另外L-阿拉伯糖对吸收蔗糖有抑制作用,减少了糖转化成脂肪的几率,体内新脂肪产生下降,达到减肥的目的。 2.2.3 润肠通便 L-阿拉伯糖能够抑制蔗糖的吸收,未被吸收的蔗糖和阿拉伯糖进入大肠后,会大量增殖双歧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等厌氧菌,起到增强肠道功能、预防和延缓肠道疾病的作用,使体内毒素、垃圾等快速清理,最终以液体或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食用阿拉伯糖会有轻微腹泻感及排气增多等感觉属正常排毒现象。长期食用阿拉伯糖会使人体内垃圾和毒素排放干净,起到预防疾病,美容护肤的作用。 2.2.4 解酒护肝 阿拉伯糖具有解酒保肝作用,喝酒后没有酒味。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少量酒精可在进入人体之后,马上随肺部呼吸或经汗腺排出体外,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先与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但它能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乙酸是无害的。乙醛转化成乙酸的速度决定了酒精对人体肝脏的伤害程度。如果乙醛不能迅速转化成乙酸,则对肝脏损伤非常严重。L-阿拉伯糖正是起到了乙醛脱氢酶助剂的作用,加速乙醛在人体内的迅速分解成乙酸,起到保护肝脏之功效。 2.2.5 对骨骼肌成分的影响 L-阿拉伯糖可以有效修补糖尿病人的骨骼肌,增加红肌纤维的比例,让骨骼肌逐步得到强健,从而提

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在目前来说,糖尿病是要终生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 用降糖药物,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替代治疗 1 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只能注 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和剂量,注射部位。 1.1 注射部位 应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 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 影响吸收。 身体部位不同, 药物吸收速度也不 同。由快到慢的次序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注射后 以免发生低血糖。在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上下颠倒摇晃, 然后马上 注射。 1.2 速效胰岛素 的危险。 1. 3 短效胰岛素 后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持续 3— 6h ,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这样可使餐后高血糖 的危险度减至最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减至最低。 1.4 中效胰岛素 如诺和灵N 、中效优泌林等。研究表明,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 2?4h 起效,作用持 续 lOh 以上。临床一般采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 (或者口服降糖药 ),配合睡前注 射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之所以选择睡前注射, 是因为这样既可有效地控制夜间直至 次日的空腹血糖, 又可减少夜间低血糖的风险, 临床效果较好。 对于全天基础胰岛素缺 乏的病人, 也可在早餐前和睡前分别注射中效胰岛素, 然后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 素 (或者口服降糖药 ) 。 1.5 长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即甘精胰岛素 ),如来得时、长秀霖等。长效胰岛 素注射后血药浓度平稳,作用时间可维持 24h ,每日仅需注射1次,便可提供全天基础 胰岛素的分泌, 因而可以固定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注射,十分方便、 灵活。 通常还需 在三餐前配合使用短效胰岛素 (或口服降糖药物 )。 15— 30min 内进餐, 使药液充分混匀, 严格地讲应为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 诺和锐等。 研究表明,速效胰岛素在 给药 5— 10min 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作用可持续 3。5h ,故应在餐前5min 左右注射。 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同步, 从而获得最佳疗效, 并减少低血糖 即普通胰岛素,如诺和灵R 、常规优泌林等。 研究表明, 短效胰岛素一般在用药 O .5h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修订版)精选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作用?(C) A降低血糖,有助于血糖达标 B 减肥,有助于降低血脂 C 增强体质,治愈并发症 D 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2. 跟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达标标准错误的是:(D) A 糖化血红蛋白<6.5% B 餐后2小时血糖<8.0 mmol/L C 空腹血糖<6.1 mmol/L D 餐后2小时血糖<6.5 mmol/L 3. 以下哪项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金标准(C) A 空腹血糖 B 餐后血糖 C 糖化血红蛋白 D 睡前血糖 4.世界糖尿病日是。(A) A.11月14日 B.10月14日 C.11月4日 D.10月4日 5. 关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以下哪项正确?(D) A.均为中老年起病 B.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C.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 D.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6.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D) A.血肌酐水平升高 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 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7.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指:(B) A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戒烟戒酒、自我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自我监测 C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按摩与理疗 8.对糖尿病血糖达标认识错误的是:(D) A 早达标、早获益 B 实现血糖全面达标 C 精细降糖,安全达标 D 只要坚持治疗,达不达标不重要 9.以下关于糖尿病治疗中正确的做法是:(D) A 长期服药不好,血糖得到控制,治疗就可以停止 B 感觉良好时,血糖监测意义不大 C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不需再控制饮食了 D 饮食、运动、降糖药物、自我监测及接受糖尿病教育五管齐下 10.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D) A 减轻胰岛负担 B 改善体重

唐和唐L-阿拉伯糖的主要功效分析

T logy 科技添加剂与营养 52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4月L-阿拉伯糖,又被称为L(+)-树胶醛 糖、L(+)-阿戊糖、果胶糖等,英文名称为 L-Arabinose。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糖,L-阿 拉伯糖需要一个被国人和世界认识并接受的过 程。为了更好的了解L-阿拉伯糖,济南圣泉唐 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和唐”) 委托北京营养源研究院进行了对L-阿拉伯糖的 研究实验,对L-阿拉伯糖的主要功效进行了重 点分析,实验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的功效主要 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L-阿拉伯糖能够从源头阻断糖分吸 收。饮食是人体血糖的唯一来源,人体摄入的食 物到达小肠后必须在糖苷酶的作用下才能被分 解成葡萄糖;而糖分只有被分解成葡萄糖后才 能被小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可以说, 小肠内糖苷酶的强弱是决定血糖高低的一个重 要因素。唐和唐委托北京营养源研究院所做的实验数据表明,L-阿拉伯糖通过抑制小肠内糖苷酶的活性,使食物无法变为葡萄糖,也就无法进一步转化为血糖,而是通过消化道经过大便排出体外,在源头上阻断血糖的生成(见图1)。唐和唐通过与北京营养源研究院合作,对L-阿拉伯糖在含糖市售预包装食品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索,L-阿拉伯糖在不同含糖食品中其葡萄糖生成抑制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杏仁露、王老吉凉茶>银鹭八宝粥>维他型豆奶粉、大白兔奶糖、好丽友蛋黄派>奥利奥巧克力原味夹心饼干。L-阿拉伯糖抑制反应体系中葡萄糖生成能力较强;在可能有效用量方面,对于杏仁露和王老吉凉茶,当L-阿拉伯糖添加量为1%蔗糖含量时其对葡萄糖生成已有良好抑制效果(大于60%),在其他食品中当L-阿拉伯糖添加量约为5%~10%蔗糖含量时,其葡萄糖生成抑 制率接近50%。 第二,修补骨骼肌,激活人体自身血糖调 控系统。骨骼肌是跨关节附着在骨骼上的横纹 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器官,可以说几乎人体 的每一个活动都是通过骨骼肌的收缩来完成的。 骨骼肌和人体血糖水平息息相关,人体中85% 的血糖通过骨骼肌利用转化为能量和体力,是 人体用糖的关键场所;其次,骨骼肌承担人体 70%以上的糖原储存,当人体血糖高的时候骨 唐和唐L-阿拉伯糖的主要功效分析□ 白福来 济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唐和唐发现L-阿拉伯糖对人体健康有着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小肠内糖苷酶活性从而调节血糖含量、激活人体自身血糖调控系统、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等几个方面。 图1 A:L- 阿拉伯糖,G:葡萄糖,F:果糖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疾病又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降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使2型糖尿病患者获益。本研究通过查阅中国、欧洲及美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及一些临床实验,对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需启动调脂治疗、何时启动调脂治疗、调脂目标值的设定、选择何种调脂药物、药物的剂量及血脂达标后是否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等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本研究,加深对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了解。 [Abstract] Diabetes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and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the main cause of complications and death in diabetic patients. Lipogenic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diabetic patients and benefit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By consulting th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bnormal blood lipids,and some clinical experiments,the research in detail describes some questions like whether or not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eed to start lipid-regulating treatment,when they need to start lipid-regulating treatment,and setting the target value of lipid-regulating,which type of lipid-regulating agent,the dose of the drug,and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use Statins after the blood lipids are up to the standard,etc. Through the study,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s further understood.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Dyslipidemia;Statins;Review 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调查研究显示,近30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目前已成为继心脑血管、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表明[1],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就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发生卒中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发生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而心脑血管疾病又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50%~8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脑血管并发症,其中约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 1 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调脂治疗的循证证据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 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ACCORD)、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the veterans affairs diabetes trial,V ADT)、使用百普乐与达美康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事件影响的评估研究(action in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preterax and diamicron modified release controlled evaluation,ADV ANCE)等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强化降糖策略,对病程较长、年龄较大、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经发生过心血管病变

2017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

2017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糖尿病的合理用药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内分泌代谢病,其主要标志是() ? A.多饮、多尿、多食 ? B.乏力 ? C.消瘦 ? D.高血糖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若诊断临床糖尿病,应选择以下哪种检查方法() ? A.尿糖 ? B.静脉空腹血糖 ? C.糖化血红蛋白 ? D.空腹胰岛素测定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3 . 判断糖尿病控制较好的指标是() ? A.空腹血糖 ? B.餐后血糖 ? C.糖化血红蛋白 ? D.空腹血浆胰岛素含量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双胍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为() ? A.肝功能异常 ? B.低血糖 ? C.胃肠道反应 ? D.过敏性皮疹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磺脲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 A.恶心、呕吐 ? B.低血糖反应 ? C.肝功能损害 ? D.白细胞减少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不包括() ? A.酮症酸中毒 ? B.糖尿病足 ? 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D.糖尿病肾病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下列糖尿病诊断标准中正确的是() ? A.随机≥11.1mmol/l或空腹≥7.8mmol/l ? B.随机≥6.1mmol/l或空腹≥7.0mmol/l ? C.随机≥6.1mmol/l或空腹≥7.8mmol/l ? D.随机≥11.1mmol/l或空腹≥7.0mmol/l或OGTT中2h≥11.1mmol/l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血中直接调节胰岛素分泌而且经常起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是() ? A.游离脂肪酸 ? B.血糖浓度 ? C.肾上腺素 ? D.胃肠道激素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最具有特征性的是() ? A.合并高血压 ? B.常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L-阿拉伯糖

L-阿拉伯糖的概况 1 概述 L-阿拉伯糖,又被称为L-树胶醛糖、L-阿戊糖、果胶糖等,英文名称为 L-Arabinose,日文名称为L—アラビノース。分子式 C 5H 10 O 5 ,分子量 150.13。 在自然界中L-阿拉伯糖很少以单糖形式存在,通常与其他单糖结合,以杂多糖的形式存在于胶质、半纤维素、果胶酸、细菌多糖及某些糖苷中。其对热和酸的稳定性高。L-阿拉伯糖为白色结晶粉末。无气味。比重1.585,熔点154-158℃,比旋度比旋光度[α]20D(C=5,H 2 O,24h)+100~+104,沸点(℃):160℃,易溶于水,不溶于醚、甲醇和丙酮,12℃时1份溶于48份90%乙醇。有甜味,甜度为蔗糖的50%左右。 2 L-阿拉伯糖的生产 目前,国外L-阿拉伯糖的制备主要有四种方法:1以甜菜为原料,经碱处理、酸水解、中和、沉淀过滤、膜超滤或分离结晶制取;2用生物方法制备,如以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酶解含有L-阿拉伯糖的物质制取;3用微生物方法同样吸收各种杂糖,提高L-阿拉伯糖的浓度,再经浓缩结晶等制取;4化学合成法,如利用鼠李糖在过氧化氢、乙酸的条件下制备L-阿拉伯糖。国内生产L-阿拉伯糖主要用玉米芯、玉米皮、阿拉伯胶等位原料,采用酸水解、酶法、微生物法制备。 3 L-阿拉伯糖的生理功能 L-阿拉伯糖在食品和药品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有两项,一是能抑制水解双糖的酶,因此抑制因摄入蔗糖(在小肠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而被吸收)而导致的血糖升高;简称抑制双糖水解的降糖作用。二是因L-阿拉伯糖对双糖水解酶的抑制作用,使在小肠里没被分解的蔗糖在大肠里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出大量的有机酸,这种有机酸对肝脏合成脂肪有抑制作用,再加上L-阿拉伯糖在小肠里对吸收蔗糖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体内新脂肪的产生。L-阿拉伯糖可以与蔗糖配伍使用也可单独食用。在蔗糖中加入3.5%的比例,能够抑制人体60—70%蔗糖的吸收,长期使用可以降低血糖。单独食用L-阿拉伯糖,效果相同。 3.1 抑制蔗糖的代谢与吸收 L-阿拉伯糖最具代表性的生理作用是有选择性地影响小肠中的蔗糖酶,从而抑制蔗糖的吸收。据报道,在蔗糖中添加2%的L-阿拉伯糖,可以抑制40%蔗糖的吸收,同时也使血糖值少升高约50%。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糖尿病的合理用药答案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答案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判断糖尿病控制较好的指标是() A.空腹血糖 B.餐后血糖 C.糖化血红蛋白 D.空腹血浆胰岛素含量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内分泌代谢病,其主要标志是() A.多饮、多尿、多食 B.乏力 C.消瘦 D.高血糖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 血中直接调节胰岛素分泌而且经常起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是() A.游离脂肪酸 B.血糖浓度 C.肾上腺素 D.胃肠道激素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最具有特征性的是() A.合并高血压 B.常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微血管病变 D.周围动脉硬化-下肢坏疽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代谢产物由胆汁排入肠道,很少经过肾排泄的磺脲类药物是() A.格列本脲 B.格列吡嗪 C.格列齐特 D.格列喹酮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磺脲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A.恶心、呕吐 B.低血糖反应 C.肝功能损害 D.白细胞减少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 . 下列糖尿病诊断标准中正确的是() A.随机≥11.1mmol/l或空腹≥7.8mmol/l B.随机≥6.1mmol/l或空腹≥7.0mmol/l C.随机≥6.1mmol/l或空腹≥7.8mmol/l D.随机≥11.1mmol/l或空腹≥7.0mmol/l或OGTT中2h≥11.1mmol/l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不包括() A.酮症酸中毒 B.糖尿病足 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糖尿病肾病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 双胍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为() A.肝功能异常 B.低血糖 C.胃肠道反应 D.过敏性皮疹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10 . 若诊断临床糖尿病,应选择以下哪种检查方法() A.尿糖 B.静脉空腹血糖 C.糖化血红蛋白 D.空腹胰岛素测定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L-阿拉伯糖的降血脂功能

L-阿拉伯糖的降血脂功能 陈培豪编 一、药物降血脂的副作用 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可以看出,临床上供选用的调脂药物可分为5类:(1)他汀类。(2)贝特类。(3)烟酸类。(4)树脂类。(5)胆固醇吸收抑制剂。(6)其他。 (一)他汀类 国内已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肌病,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副作用通常较轻且短暂,包括头痛、失眠、抑郁、以及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胆汁郁积和活动性肝病被列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禁忌证。 (二)贝特类 此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不良、胆石症等,也可引起肝脏血清酶升高和肌病。绝对禁忌证为严重肾病和严重肝病。由于贝特类单用或与他汀类合用时也可发生肌病,应用贝特类药时也须监测肝酶与肌酶,以策安全。 (三)烟酸类 烟酸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颜面潮红、高血糖、高尿酸(或痛风)、上消化道不适等。这类药物的绝对禁忌证为慢性肝病和严重痛风;相对禁忌证为溃疡病、肝毒性和高尿酸血症。 (四)胆酸螯合剂 胆酸螯合剂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不适、便秘,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 (五)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和恶心。 (六)其他调脂药 1.普罗布考: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腹泻、消化不良等;亦可引起嗜酸细胞增多,血浆尿酸浓度增高;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引起QT间期延长,但极为少见,因此有室性心律失常或QT间期延长者禁用。

2.n-3脂肪酸:该类制剂的不良反应不常见,约有2%~3%服药后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消化不良、腹胀、便秘;少数病例出现转氨酶或CK轻度升高,偶见出血倾向。 二、中国高血脂人群特点 TC(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率在男性和女性都随年龄增高,到50~69岁组到高峰,70岁以后略有降低,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6O岁以后女性明显增高,甚至高于男性。这些分布特点表明血脂异常的防治应以城市和富裕农村、中年男性和更年期以后女性为重点。 三、L-阿拉伯糖可能减轻代谢性肾损害_先驱性研究 该研究是解放军181医院征集了200人(无明确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志愿者)并观察一年得到的数据,其数据为 该研究是以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如果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其治疗前的数值比正常人高,那么下降的比值会更大。从数据看,阿拉伯糖对降血脂的效果很好。 四、L-阿拉伯糖有良好的调节血脂功能 该研究仅仅观察45天,就发现阿拉伯糖具有良好调节血脂的功能:血清甘油三酯显著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增高

糖代谢紊乱

第六章糖代谢紊乱 Disorder of Carbohydrates Metabolism 第一节概述 一、糖的重要生理功能 1.氧化供能 2.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糖蛋白、糖脂、蛋白多糖、核糖;转化成脂肪和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等二、血糖(blood sugar, blood glucose)的来源与去路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4.4~6.7mmol/L 来源与去路: 来源去路 食物糖类______ 血糖____能量,CO 2 ,H 2 O 肝糖原 __________糖原 非糖物质__________非糖物质 ____其它糖及衍生物 ↓>8.9mmol/L 尿糖 三、血糖浓度的调节 1.神经系统的调节 主要通过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对所控制激素的分泌,后者再通过影响血糖来源与去路中关键酶的活性来实现。 2.激素的调节 分为两大类:降血糖激素和升血糖激素 1)胰岛素 胰岛素的来源与性质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a.促进肌肉、脂肪细胞摄取血糖。b.促进肝糖原合成。 c.促进糖氧化分解。 d.促进糖转化成脂肪。E.抑制糖异生。 胰岛素发挥作用必须通过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才能实现。 2)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的来源与性质 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a.促进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b.促进糖异生。 3)其它升血糖激素 包括肾上腺髓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在调节血糖的激素作用中,最重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肝脏的调节 肝脏内糖代谢途径多,其中有的为其特有。它是调节血糖的主要器宫。 第二节高血糖症与糖尿病 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空腹血糖>7.2mmol/L;若血糖>肾糖阈值 9.0mmol/L,则出现尿糖。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杂的代谢性疾病,系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利用缺陷引起,具遗传易感性。

新食品原料--“L-阿拉伯糖”--唐和唐

新食品原料--“L-阿拉伯糖” 白福来 (济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204) 摘要:2008年,中国卫生部批准L-阿拉伯糖为新资源食品。但是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9月公布《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规定新食品原料不包括转基因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办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办法》修改了新食品原料定义、范围,进一步规范了新食品原料应当具有的食品原料属性和特征。新资源食品的名称是《食品卫生法》中提出的,为与《食品安全法》相衔接,将“新资源食品”修改为“新食品原料”。 为更好的让业界人士了解L-阿拉伯糖,我们对L-阿拉伯糖再做如下综述。 济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对于L-阿拉伯糖的研究与市场开发一直在努力,综合目前国内外L-阿拉伯糖的成功应用案例与实验数据,本文综述了L-阿拉伯糖的特点及作用机理,以及L-阿拉伯糖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L-阿拉伯糖;“三高一超”;蔗糖酶;益生元 甜味剂是指能赋于食品甜味的一种调味剂,而功能性甜味剂(Functional Sweeteners)是指具有特殊生理功能或特殊用途的食品甜味剂,也可理解为可代替或者配合蔗糖应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甜味剂。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最基本的,对健康无不良影响的,它解决了多吃蔗糖无益于身体健康的问题;二是更高层次的,对人体健康起有益的调节或促进的作用。 1.糖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蔗糖(又名白糖)的使用历史悠久,它因其所拥有的纯正甜味广受喜爱,而且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由此而形成对它特有味感的依赖性的确是难以撼动的。蔗糖进入人体,途径漫长的消化道后,只有在小肠内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均为单糖),之后才能供人体吸收和利用。淀粉类的食物(学名为碳水化合物,最后分解为葡萄糖和麦芽糖)是我国膳食结构组成中重要的主食,长久形成的饮食习惯更无法改变!然而,过多食用糖类或大米白面而造成能量过剩,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能够让蔗糖既不改变其优良的口感,

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的王广教授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这一话题进行了报告。以下为精彩内容: 一、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属于心血管极高危人群 一项针对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的3B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1项危险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经、BMI≥28等)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合并≥1项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属于极高危人群,合并CVD的糖尿病患者属于超高危人群。

有研究显示,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ASCVD风险显著增加;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CVD 风险进一步增加;合并心梗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明显增加。 二、当前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靶目标值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LDL-C水平越高,糖尿病患者的CVD风险越大。LDL-C每增加10mg/dl(0.26mmol/L),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可增加12%。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每降低1mmol/L的LDL-C,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21%。 因此,与CVD患者的二级预防相似,糖尿病患者降LDL-C,低一些更有益。有研究显示,LDL-C降至70mg/dl以下,极高危人群可带来获益。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LDL-C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首要降脂靶点。血脂指南建议,极高危人群应降低LDL-C<70mg/dl 或降幅≥50%。

三、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靶目标的探索 随后,王广教授提出问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这种极高危人群LDL-C<70mg/dl就足够了吗?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PRECISE-IVUS研究证明,进一步降低LDL-C,可更进一步缩小斑块体积,ACS患者获益更大。甚至有研究显示,LDL-C <50mg/dl,斑块成分更稳定。 IMPROVE-IT研究结果显示,LDL-C降至53.2mg/dl,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强化降脂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获益更为显著。LDL-C降至极低水平安全性依然良好。 FOURIER研究结果显示,LDL-C降至30mg/dl,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该研究同样显示,LDL-C降至极低水平安全性依然良好。 上述这些研究都对极高危人群将LDL-C<70mg/dl作为降脂目标提出了挑战。 IMPROVE-IT研究结果公布后,血脂指南建议极高危患者将LDL-C降得更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