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15例临床分析 (1)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15例临床分析 (1)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15例临床分析 (1)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治疗方法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治疗方法 皮肤病的治疗不能随意的选择治疗方式,尤其是对自身皮肤病不了解的时候,随意的选择治疗方法,对改善病情不但没有帮助,而且会让皮肤病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治疗皮肤病需要先对自身疾病的各方面进行认识,那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治疗方法该如何进行呢,这类皮肤病治疗方法比较多。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治疗方法: 可口服维生素C、路丁、钙剂。

预后 虽有自愈倾向,但大多数倾向缓慢扩大,持续3~4个月,长者达数年、数十年之久。许多患者可合并其他色素性紫癜性皮病表现,如环形损害和苔藓样丘疹。 本病好发于小腿伸面,尤其是胫下部、踝与足背。有时也出现在膝部及大腿,偶尔累及前臂。常不对称地发生。无或仅有轻微瘙痒感,虽有自愈倾向,但大多数倾向缓慢扩大,持续3~4个月,长者达数年、数十年之久。许多患者可合并其他色素性紫癜性皮病表现,如环形损害和苔藓样丘疹。

初为群集、粟粒至针帽大的淡红色瘀点或瘀斑,逐渐增多后密集成片而成为形状不规则的橘红或棕红色斑片,边缘多呈锯齿状,斑点疏密不一,界线鲜明,可不规则地相互连成网状、岛屿状,玻片压迫不退色。损害逐渐向外扩大。在各片皮疹的边缘,新的损害陆续出现,散布在陈旧的皮损内或边缘,呈胡椒粉样的小点,数个月后损害的颜色开始消退而变成淡褐色或淡黄色斑片。原发损害不一定是毛囊性,几与健康皮肤同高,表面覆以极细微的脱屑,而中央陈旧性损害变薄如羊皮纸样小皱纹,该处毳毛存在,未见毛细血管扩张及静脉曲张 以上就是对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治疗方法详细介绍,对治疗这类皮肤病过程中,患者也需要注意自身饮食情况,对油腻、辛辣、发物都是不能吃的,这些食物对自身皮肤病治疗会有很大影响,这点治疗皮肤病的时候要注意。

几种感染性皮肤病到诊治要点

一、足癣 1 定义 足癣( tinea pedis) 是指由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 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 主要累及趾间、足跖及侧缘。 2 病原菌 足癣的致病菌是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 , 包括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和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其中80%以上为红色毛癣菌, 其次是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 3 临床表现 足癣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瘙痒( 96.9%) 、脱屑(72.8%)和水疱(55.7%)[10], 根据皮损形态分为水疱型、趾间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 根据感染部位分为趾间型、足跖型和混合型, 其中以趾间型最为常见[11]。①水疱型: 在趾间及足底可见针头至粟粒大深在性水疱, 疱壁较厚, 散在或密集分布, 可呈蜂窝状融合, 也可见大疱。疱液自然吸收干燥后形成鳞屑。发病初期常有明显的瘙痒或刺痛感, 此型易继发细菌感染和引起癣菌疹。致病菌多为须 癣毛癣菌。②趾间糜烂型: 第4、5 趾间最常见。皮损最初表现为浸渍, 常因瘙痒揉擦致表皮破损、糜烂, 可伴渗出, 常发出难闻的异味, 易继发细菌感染, 引起丹毒或蜂窝织炎。致病菌常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及絮状表皮癣。③鳞屑角化型: 此型常见, 好侵犯足底、足侧缘及足跟。皮损表现为皮肤增厚、脱屑、粗糙, 冬季易发生皲裂。许多鳞屑角化型足癣并发手癣, 常单手受累, 呈现特殊的“两足一手型”。致病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 足癣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调查显示足癣对患者的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有明显的影响; 超过半数的患者因为瘙痒而影响睡眠; 继发细菌感染的患者高达40% 4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阳性即可诊断足癣。由于真菌学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 即使检查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除外真菌感染, 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足癣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如汗疱疹、掌跖脓疱病、湿疹、接触性皮炎、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化病、连续性肢端皮炎等, 还应与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念珠菌病、脓疱性细菌疹和二期梅毒等)相鉴别。 5 治疗 足癣的治疗目的是清除致病菌, 快速消除症状, 防止复发。治疗方法主要有3 种, 即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和二者联合治疗。应根据致病菌种类、临床分型和患者的基本情况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二、丹毒 1 定义 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皲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轻度擦伤或搔抓、头部以外损伤、不清洁的脐带结扎、预防接种和慢性小腿溃疡均可能导致此病。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 2 病原菌

出凝血23.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测定(精)

出凝血23.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测定(ELISA 法)(第四版) 出凝血23.2原理: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量测定凝血因子VIII相关抗原(VWF:Ag)水平。包被抗人VWF:Ag抗体与待测血浆中VWF:Ag 结合,加入酶标抗体后形成复合物,后者与底物作用呈现颜色反应。490nm处测得的A值与待测血浆VWF:Ag含量成正相关。 出凝血23.3标本处理: 患者处于休息状态下,采空腹静脉血(急诊病人除外)。采血者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使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标本。最好不与其它实验一起采集而使血液停留在针管的时间延长。采完血后,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试管,避免产生气泡;然后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避免用力震荡。 全血要在1小时内分离血浆。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时,要在室温下3000rpm离心10分钟,室温下可存放4小时。全部试验不能在4小时内完成,应将乏血小板血浆分装在0.5~1.0ml的小试管中快速冷冻,储存于-20℃冰箱中。-20℃可保存3个月。冷冻过的标本可再次冷冻,不影响本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冷冻血浆的容器置于37℃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 出凝血23.4试剂:购于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内含可拆式包被反应条:8孔×12;酶标抗体1瓶;标准血浆6支;底物OPD片剂6

片; 10×稀释液1瓶;20×洗涤液1瓶;底物缓冲液1瓶;终止液:1瓶 出凝血23.5 仪器: BIOTEK EL312e型全自动酶标分析仪 LRH-150型生化培养箱 出凝血23.6 方法: 1)试剂重建:浓稀释液用前置于37℃水浴1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作10倍稀释;浓洗涤液用前置于37℃水浴1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作20倍稀释;每支标准血浆用2ml稀释液准确复溶(稀释了20倍,设定此时VWF:Ag含量为200%),取200ul 用稀释液做5次倍比稀释,得到200%、100%、50%、25%、 12.5%、6.25%六个标准点;将待测血浆用稀释液作40倍稀释 (25ul待测血浆+975ul稀释液)。 2)加样:每孔加不同浓度标准血浆或待测稀释血浆100ul,空白对照孔加稀释液100ul,37℃孵育75分钟。 3)洗涤:弃取反应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秒钟,甩干,反复3次后拍干。 4)加酶标抗体:每孔加酶标抗体100ul,37℃孵育45分钟。 5)洗涤:弃取反应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秒钟,甩干,反复3次后拍干。 6)显色:临用前每片OPD用5ml底物缓冲液溶解。每孔加底物液100ul,37℃孵育10分钟。

常见皮肤病中西医病名对照

常见皮肤病中西医病名对照 (一)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脓庖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窠疮 疖:疖、暑疖、热疖、疖毒、坐板疮 麻风病:麻风、大麻风、大风、疠风 丹毒:丹毒、赤丹、抱头火丹、流火 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流皮漏、颜面雀啄 硬红斑:腓肠发 毛囊炎:发际疮[头后部]、疖毒 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炎:蝼蛄串、蟮拱头 坏疽性脓皮病:蛐蜒疮、蚯蚓瘘 痈:痈、有头疽 寻常性狼疮:流皮漏 皮肤炭疽:疫疔、鱼脐疔 类丹毒:类火丹、类赤丹 红癣、丹癣 瘰疬性皮肤结核:蟠蛇疬、鼠瘘 (二)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緾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火带疮 风疹:风痧 水痘:水痘、水花、水疮 寻常疣:枯筋箭、疣目、千日疮、疣疮、刺瘊 传染性软疣:鼠乳 跖疣:足瘊、牛程蹇(JIAN) 单纯疱疹:热疮、热气疮、火燎疮 扁平疣:扁瘊 疱疹样湿疹:痘风庖 幼儿急疹:小儿发痧 传染性红斑:丹痧 (三)真菌性皮肤病 头癣:秃疮、肥疮、白秃疮、癞痢头、白癞痢、蛀发癣 手癣:鹅掌风 足癣:臭田螺、田螺疮、烂脚丫、脚湿气 甲癣:灰指甲、鸡爪甲 体癣:圆癣、金钱癣、钱癣 股癣:阴癣 花斑癣:紫白癜风、汗斑 叠瓦癣:刀癣 癣菌疹:脚气疮 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雪口 (四)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湿疹:浸淫疮(全身性)、旋耳疮(耳部湿疹)、乳头风(乳房湿疹)、绣球风(阴囊湿疹)、四弯风(肘、腘窝湿疹)、蜗疮(手部湿疹)、阴湿疮(外阴湿疹)

婴儿湿疹:奶癣、胎斂疮 荨麻疹:瘾疹、鬼纹疙瘩 丘疹性荨麻疹;、水疥、水疱湿疡、细皮风疹 接触性皮炎:漆疮、膏药风、马桶癣 药物性皮炎:中药毒 尿布皮炎:湮尻疮 水田皮炎:水渍疮 (五)结缔组织及有关免疫性皮肤病 红斑狼疮:鬼脸疮、红蝴蝶 硬皮病:皮痹、皮痹疽 皮肌炎:肌痹 白塞氏综合征:狐惑病 干燥综合征:燥毒 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 成人硬肿病:肉痹 (六)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摄领疮、顽癣 皮肤瘙痒症:痒风、血风疮、风瘙痒、阴痒(外阴瘙痒)、逸风疮(老年瘙痒) 痒疹:粟疮 结节性痒疹:马疥、顽湿聚结 (七)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银屑病:白疕、松皮癣、干癣、蛇风 玫瑰糠疹:风热疮、母子癣、血疳 多形红斑:猫眼疮、血风疮、雁疮 毛发红糠疹:狐尿刺 掌跖角化病:手足发胝 扁平苔藓:紫癜风 汗管角化症:鸟啄疮 剥脱性皮炎:胎赤、溻皮疮 连圈状秕糠疹:远山 (八)大庖性皮肤病 天庖疮:天庖疮、火赤疮 类天庖疮:天庖疮 大庖性表皮松解症:天庖疮 庖疹样皮炎:火赤疮 庖疹样脓庖疮:热病庖疮 (九)物理性皮肤病 痱子:痱疮、热痱、痱毒 冻疮:冻风、冻疮 寒冷性多性红斑:寒疮 日光性皮炎:日晒疮 火激红斑:火斑疮 手足皲裂:皲裂疮 鸡眼:鸡眼、肉刺

中西医皮肤病对照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 第一章真菌性皮肤病白秃疮(白癣)、肥疮(黄癣)、赤秃(脓癣)、圆癣(体.股癣)、鹅掌风(手癣、慢性手部湿疹、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化),脚湿气(脚癣)、灰指(趾)甲(甲真菌病);紫白癜风(花斑癣)、丹癣(红癣)真菌性皮肤病头癣:秃疮、肥疮、白秃疮、癞痢头、白癞痢、蛀发癣手癣:鹅掌风足癣:臭田螺、田螺疮、烂脚丫、脚湿气甲癣:灰指甲、鸡爪甲体癣:圆癣、金钱癣、钱癣股癣:阴癣花斑癣:紫白癜风、汗斑叠瓦癣:刀癣癣菌疹:脚气疮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雪口 第二章球菌性皮肤病黄水疮(脓疱疮)、脓窠疮(深脓疱疮)、发际疮(毛囊炎)、项后肉龟疮(颈部硬结性毛囊炎)、火珠疮(秃发性毛囊炎)、时毒暑疖(单纯性毛囊炎)、疖(疖与疖病)、热疖(假性疖肿)、脑疽(项后痈)、面发毒(面部脓皮病)、羊胡疮(须疮)、蜂窝组织炎、丹毒(含赤游丹、抱头火丹、流火)、漏腋/腋痈(化浓性汗腺炎)、暑疖(多发性汗腺脓肿)、沿瓜疔(甲沟炎)、蝼蛄疖(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第三章杆菌性皮肤病疠风(麻风)、鸦口陷疮/ 流皮漏(寻常狼疮)、瘰疠(颈淋巴结核)、颜面雀啄形血风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疣状皮肤结核、丘疹性坏死性皮肤结核、腓湍疽(硬红斑)、阴蚀(急性女阴溃疡)、类丹毒、疫疔(皮肤炭疽)、虫番蛇疬(瘰疬性皮肤结核)细菌感染性皮肤病脓庖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窠疮疖:疖、暑疖、热疖、疖毒、坐板疮麻风病:麻风、大麻风、大风、疠风丹毒:丹毒、赤丹、抱头火丹、流火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流皮漏、颜面雀啄硬红斑:腓肠发毛囊炎:发际疮〔头后部〕、疖毒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炎:蝼蛄串、蟮拱头坏疽性脓皮病:蛐蜒疮、蚯蚓瘘痈:痈、有头疽寻常性狼疮:流皮漏皮肤炭疽:疫疔、鱼脐疔类丹毒:类火丹、类赤丹红癣、丹癣瘰疬性皮肤结核:蟠蛇疬、鼠瘘 第四章病毒性皮肤病热疮/热气疮(单纯疱疹)、蛇串疮(带状疱疹)、水痘(中西同名)、千日疮(寻常疣)、扁猴(扁平疣)、鼠乳(传 染性软疣)、麻疹(中西同名)、奶麻(幼儿急疹)、风痧(风疹)、手- 足- 口病、传染性红斑、副猩红热、挤奶员结节、线瘊(丝状疣)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緾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火带疮风疹:风痧水痘:水痘、水花、水疮寻常疣:枯筋箭、疣目、千日疮、疣疮、刺瘊传染性软疣:鼠乳跖疣:足瘊、牛程蹇(JIAN)单纯疱疹:热疮、热气疮、火燎疮扁平疣:扁瘊疱疹样湿疹:痘风庖幼儿急疹:小儿发痧传染性红斑:丹痧第五章动物性皮肤病疳疮(疥疮)、鸡癞毒(螨皮炎,含沙螨、鼠螨、禽螨)、刺胞皮炎、隐翅虫皮炎、蠓, 白蛉叮咬皮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粪毒(钩虫皮炎)、鸭怪(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蚤病、蜂. 蜈蚣. 蝎螫伤、囊虫病(或皮肤猪囊虫病)、皮下蝇疽病、丝虫病、蛲虫病寄生虫及昆虫性皮肤病疥疮:干疥、湿疥虫咬皮炎:毒虫咬伤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鸭怪、鸭屎风蛲虫病:谷道痒钩虫皮炎:类毒块隐刺虫皮炎:虫毒疮第六章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接触性皮炎、湿疮(湿疹)、月蚀疮(耳后间隙性湿疹)、湿毒疮(淤积性湿疹)、四弯风(遗传过敏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串皮风毒(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走皮趋疮(头部脂溢性湿疹)、粉花疮(化妆皮炎)、泥螺毒(泥螺日光性皮炎)、沥青疮(沥青皮炎)、脐湿疮(脐部湿疹)、窝疮(手足湿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湿疹:浸淫疮(全身性)、旋耳疮(耳部湿疹)、乳头风(乳房湿疹)、绣球风(阴囊湿疹)、四弯风(肘、腘窝湿疹)、蜗疮(手部湿疹)、阴湿疮(外阴湿疹)婴儿湿疹:奶癣、胎敛疮荨麻疹:瘾疹、鬼纹疙瘩丘疹性荨麻疹; 、水疥、水疱湿疡、细皮风疹接触性皮炎:漆疮、膏药风、马桶癣药物性皮炎:中药毒尿布皮炎: 湮尻疮水田皮炎:水渍疮第七章职业性皮肤病工业性皮肤病、农业性皮肤病(含稻田皮炎. 麦收皮炎. 农药皮炎等)、其它职业性皮肤病(含油彩皮炎漆过敏皮炎等)第八章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瘾疹(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水疥/土风疮(丘疹性荨麻疹)、赤白游风(血管性水肿)、色素性荨麻疹皮肤血管性皮肤病 结节性红斑:瓜藤緾、梅核丹过敏性紫癜:葡萄疫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血风疮、血疳红斑性肢痛症:血痹、湿热羁绊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第九章药毒(药疹)第十章瘙痒性皮肤病风瘙痒(瘙痒症)、摄领疮(神经性皮炎)、 粟疮(痒疹)、顽湿结聚(结节性痒疹)、妊娠性痒疹、皮痛、人工皮炎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摄领疮、顽癣皮肤瘙痒症:痒风、血风疮、风瘙痒、阴痒(外阴瘙痒)、逸风疮(老年瘙痒)痒疹:粟疮 结节性痒疹:马疥、顽湿聚结第十一章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猫眼疮(多形性红斑)、毒 性红斑附: 酒红斑、环状或图状红斑、口周红变病、口周皮炎、慢性移行性红斑、急性热病性嗜中性白细胞增多性皮病、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月经疹、白匕(银屑病)、副银屑病、风热疮(玫瑰糠疹)、紫癜风(扁平苔癣)、剥脱性皮炎、脱屑性红皮症、线状苔癣、光泽苔癣、硬化萎缩性苔癣、进行性指掌角皮症、虫斑(单纯糠疹)红斑鳞屑性皮肤病银屑病:白疕、松皮癣、干癣、蛇风玫瑰糠疹:风热疮、母子癣、血疳多形红斑:猫眼疮、血风疮、雁疮毛发红糠疹:狐尿刺掌跖角化病:手足发胝扁平苔藓:紫癜风汗管角化症:鸟啄疮剥脱性皮炎:胎赤、溻皮疮连圈状秕糠疹:远山第十二章物理性皮肤病日晒疮/ 晒斑(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 光疹、吹花癣(春季皮炎)、痱疮(痱子)、夏季皮炎、冻疮(中西同名)、鸡眼(中西同名)与胼胝、皲裂疮、摩擦性苔癣样疹、汗淅疮(擦烂红斑)、射线皮炎、褥疮、猢狲疳(尿布皮炎)、红花草疮(植物日光性皮炎)、火丹瘾疹(环状红斑)物理性皮肤病痱子:痱疮、热痱、痱毒冻疮:冻风、冻疮寒冷性多性红斑:寒疮日光性皮炎:日晒疮火激红斑:火斑疮 手足皲裂:皲裂疮鸡眼:鸡眼、肉刺胼胝:胼胝、牛程蹇、脚垫植物日光皮炎:红花草疮第十三章角化性与萎缩性皮肤病蛇皮癣(鱼鳞病)、掌跖角化 病、毛发角化病、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毛发红糠疹、毛囊角化症、鳞状毛囊角化症、鸟啄疮(汗管角化症)、进行性指掌角皮症、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更年期角化症、黑棘皮病、老年皮肤萎缩、斑状萎缩、萎缩纹第十四章血管性皮肤病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紫癜(含过敏性紫癜, 暴发性紫癜, 中毒性紫癜,老年性紫癜)、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肤结节性血管炎、瓜藤缠(结节性红斑)、脉痹(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无脉(栓塞性静脉炎)、静脉曲张、脱疽(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附: 脱脚伤寒(动脉硬化性栓 塞)、狐惑病(白塞氏病)、蚰蜒疮(坏疽性脓皮病)、化脓性肉芽肿、雷诺氏病、红斑肢痛症、网状青斑和青斑性血管炎第十五章营养代谢性皮肤病和脂肪组织疾病维生素缺乏病(含维生素A缺乏病,核黄素缺乏病,菸酸缺乏病)、胡萝卜素血症、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皮肤黄色瘤病、卟啉症、蔬菜日光性皮炎、泥螺日光性皮炎、粘液性水肿、硬肿症、肠病性肢端皮炎、痛风、结节性脂膜炎内分泌、代谢和遗传性皮肤病皮肤淀粉样变:顽癣鱼鳞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组由于毛细血管炎所引起的皮肤色泽性变化的疾病。主要 是由于红细胞溢于血管外在皮下破碎含铁血黄素的沉积所形成。包括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和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其共同的临床特点为好发于下肢伸侧,对称分布;皮损为紫斑、瘀点,棕黄色或棕褐色色素沉着;病程经过 慢性,自觉有轻微瘙痒或无自觉症状。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种好发于小腿伸侧的有自愈倾向的慢性皮肤病。临 床以小腿伸侧片状淡褐色或黄褐色色素沉着间杂瘀点、瘀斑为特征。 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以中年男性为多见,而儿童及老年人也可发病,部分有家族史。 [病因病机] 血行不畅,脉络损伤,血溢脉外,郁积不散,瘀血凝滞而成. 西医学大多认为是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红细胞外

溢崩溃以致含铁血黄素沉着 而致. (辨病) 1 临床表现早期损害为一群针头大小的淡红色或紫红色瘀点,逐渐增多,密集成 片,并不断向外扩展,中心变成棕褐色、黄褐色色素沉着,但新的瘀点不断发生,散布 在原皮损内和边缘处,状如撒落的辣椒末,颜色逐渐加深,皮肤增厚,皮损数目不等,压 之不退色。 本病好发于小腿伸侧,尤多见于胫前、踝部和足背,有时也可发生于臀部和大腿。 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瘙痒.病程缓慢,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年、数十年,有自 愈倾向。可与其他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之皮损合并存在。 2 诊断要点 2.1 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男性为多见,部分有家族史。 2。2 好发于小腿伸侧,尤多见于胫前,踝部和足背。 2.3。早期损害为一群针头大小的淡红色或紫红色瘀点,中心变成棕褐色、黄褐色色 素沉着,颜色逐渐加深,皮肤增厚,皮损数目不等,压之不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诊断】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治疗措施】 1.家庭用药 (1)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每日2次。 (2)水疱型: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 (3)角化型: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4)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足光粉治疗各型脚气,疗效显著,每晚泡脚一次,3次奏效。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2.中药及偏方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3.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激发感染。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4.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福尔马林液塞入鞋中,装入塑料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病因学】 本病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称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预防】

人(huma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ELISA试剂盒说明书

本试剂盒只能用于科学研究,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人(Huma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ELISA检测试剂盒 使用说明书 检测原理 试剂盒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往预先包被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的包被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标准品、HRP标记的检测抗体,经过温育并彻底洗涤。用底物TMB 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样品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 1.血清:使用不含热原和内毒素的试管,操作过程中避免任何细胞刺激,收集血液后,3000转离心10分钟将血清和红细胞迅速小心地分离。 2.血浆:EDTA、柠檬酸盐或肝素抗凝。3000转离心30分钟取上清。 3.细胞上清液:3000转离心10分钟去除颗粒和聚合物。 4.组织匀浆:将组织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捣碎。3000转离心10分钟取上清。 5.保存:如果样本收集后不及时检测,请按一次用量分装,冻存于-20℃,避免反复冻融,在室温下解冻并确保样品均匀地充分解冻。自备物品 1.酶标仪(450nm) 2.高精度加样器及枪头:0.5-10uL、2-20uL、20-200uL、200-1000uL 3.37℃恒温箱 操作注意事项 1.试剂盒保存在2-8℃,使用前室温平衡20分钟。从冰箱取出的浓缩洗涤液会有结晶,这属于正常现象,水浴加热使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 2.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自封袋中,密封(低温干燥)保存。 3.浓度为0的S0号标准品即可视为阴性对照或者空白;按照说明书操作时样本已经稀释5倍,最终结果乘以5才是样本实际浓度。 4.严格按照说明书中标明的时间、加液量及顺序进行温育操作。 5.所有液体组分使用前充分摇匀。 上海笃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过敏性皮肤病诊治指南

过敏性皮肤病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过敏性皮肤病(Allergic skin disease)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具体的过敏原可以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入过敏原四类。每类过敏原都可以引起相应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皮炎、湿疹、荨麻疹。 疾病分类: 1.药疹(Drug eruption):有些药物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紫癜、水泡及表皮松懈、瘙痒疼痛,有时还会伴随低热。皮疹消退后多无色素沉着。西药过敏较为多见,如青霉素、磺胺类(如SMZ)、安乃近过敏。而中药中的某些成份也可作为过敏原。据报道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草药有鱼腥草、鸦胆子、天花粉、冰片、大黄等。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舒心片等。药疹发生后,必须立即停用该类药。 2.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指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局部发生红斑、水肿、痒痛感,严重者可有水泡、脱皮等现象出现。能使皮肤产生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首饰、表链、镜架、凉鞋、化纤布料、外用药、化学品、化妆品等。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立即寻找导致过敏的物品,并停止接触,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的人多属于过敏人群。 3.湿疹(Eczema):有明显渗出。近年来湿疹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这与化学制品的滥用、环境污染、三废治理不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等因素有关。发病特点:A任何年龄均可发病;B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C反复发作;D局部或全身可见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脱屑、色素沉着;E 剧烈瘙痒。 4.荨麻疹(Urticaria)(风团、风疹块)定义:机体对各类刺激在皮肤上表现的一种血管神经性反应(皮下组织的小血管扩张,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发生渗出作用,形成局部水肿)。病因:一外在接触冷、热、日光等刺激;蚊、虫叮咬;荨麻、漆树等植物;二内部接触鱼、虾、海产品、蘑菇、磺胺类药、水杨酸、青霉素、血清、寄生虫产生的毒素;三精神神经月经不调、精神紧张、疲倦、抑郁等;四家族遗传史(过敏体质的遗传)。症状:一皮肤突然剧烈瘙痒或烧灼感。二出疹:患处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局限性块状的浮肿性风团,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见为指甲至硬币大小,略高于周围皮肤。 5.皮肤划痕症(Skin Nick disease)、皮肤瘙痒:用手抓后起一条条伤痕。严重时不划,稍与硬物挤碰就会发病,症状同荨麻疹。 6.紫外线过敏阳光中的UVA和UVB这两种穿透性紫外线,会直达皮肤真皮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激光治疗

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1月第17卷第1期ChineseJournalofAestheticMedicine.Jan.2008.Vol.17.No.1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色素增多常在皮肤组织中呈不规则分布,其病变深浅不一,这使得包括物理磨削术、化学剥脱术、冷冻、烧灼及手术整形等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无法对其进行根治,并易形成瘢痕等副作用,自1960年Maina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以来,激光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手段,以其独特的生物组织学作用特征,在临床医学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给许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1983年,Anderson和Parrish提出了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则为实现激光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完美统一提供了可能,也将包括太田痣、文身、皮肤血管瘤等许多以前皮肤美容方面的“不治之症”的治疗带入了一个新纪元。本文仅对激光在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中的应用概况进行论述,并对不同激光器的性能特点及临床疗效作简单阐述。 1激光治疗色素性病变的基本原理 激光和其他光线一样,也具有反射、透射、散射和吸收等特性。一般来说,在反射、透射和散射时由于能量的丢失或不集中,不能造成对组织的损伤和破坏,因此也无治疗作用。吸收则不一样,激光的大量光能被生物组织吸收后,主要产生热效应(热效应范围包括从蛋白质变性到气化和炭化),另外还有压强效应、电磁场效应、生物刺激效应等,可使组织产生蒸发、振动和凝固等,利用这些生物学作用便可达到治疗目的。除了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即根据不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只要选择合适的激光参数(波长、脉冲持续时间、能量),就可以在保证最有效治疗病变部位的同时,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最小。要实现选择性光热作用,则必须满足三个重要条件[1]: 1.1透入皮肤的激光波长能被靶组织选择性优先吸收:光波在皮肤组织中穿透深度遵循一定规律,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波长与其穿透深度成正比,皮肤中吸收激光的色基主要是血红蛋白、黑素(包括外源性色素颗粒)和水分,这些色基均有各自的激光吸收峰值,利用色基的特定性光波吸收原理,选用适宜波长的激光照射皮肤,即可对特定色基产生组织效应[2]。就色素性疾病而言,黑素吸收峰值在280~1200nm中并随波长增加而吸收减少。因激光在组织中的穿透深度与激光的波长成正比,所以治疗浅表色素性疾病如雀斑、黑子等,可选择波长较短的激光,如510nm、532nm等;如果治疗真皮色素性疾病如太田痣、蓝黑色文身等,则必须选用波长较长的激光,如694nm、755nm、1064nm等,只有波长较长的激光才能有效到达真皮深层。文身的色素有黑、蓝、绿、黄、橙、红等多种人工色素,根据互补吸收的光学原理,文身的治疗应选择与其颜色互补的激光。 1.2激光脉冲持续时间应小于或等于靶组织的热弛豫时间:组织产热后,热会向周围邻近组织弥散,这一过程称为热弛豫,热弛豫时间是指色基温度降低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激光对靶组织的热效应和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大小,取决于靶目标吸收光能后的温度、持续时间及热弛豫时间,这与激光的波长、能量密度、光斑大小、脉冲宽度、脉冲频率、激光作用时间及靶组织的热传导有关。 激光的脉冲持续时间必须足够长,才能引起靶组织的充分破坏,但热传导的多少与激光的脉冲持续时间成正比,时间越长,热损伤的范围就越大。根据光学理论,只要使激光的脉冲持续时间小于或等于靶组织的热弛豫时间,就不会引起周围组织的热损伤。色素性病变中黑素颗粒非常微小,其热弛豫时间仅为1μs。因此治疗色素性病变通常使用脉宽为纳秒级(ns,1μs=1000ns)的激光,即带Q开关的激光。 1.3激光的能量密度要足够引起靶目标达到损伤温度:足够的激光能量是保证疗效的前提,这才能在最大限度破坏靶组织的同时不伤及周围正常组织。实际临床应用时激光的能量密度需根据靶组织的性质、颜色深浅、大小厚薄和治疗时的反应等确定,治疗过程中应不断对激光能量进行调试和修正。如选择的激光能量过低达不到疗效,过高则有形成瘢 ?讲座?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激光治疗 刘仲荣,杨慧兰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510010)132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vonWillebranddisease,vWD)分为两种: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cvWD)和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avWD)。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多为显性遗传。以自幼发生的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黏附性降低、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陷,及血浆vWFAg缺乏或结构异常为特点。在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中,其发病率可能仅次于血友病,约为4~10/10万,但在我国本病的发生率较低。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可在多种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少数患者可无基础疾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vWF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理功能:①与FⅧ:C以非共价键结合成vWF-FⅧ:C复合物,即FⅧ。vWF增加FⅧ:C稳定性、防止其降解,并促进其生成及释放;②vWF在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结合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血小板活化时,vWF的一端与血小板糖蛋白Ⅰb结合,另一端则与受损伤血管壁的纤维结合蛋白及胶原结合,使血小板能牢固地黏附于血管内皮;③vWF 可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结合,诱导血小板聚集。 vWF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当其缺陷时,vWF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伴随FⅧ:C中度减低,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障碍。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涉及多种发病机制。最常见的是产生具有抗vWF活性的抑制物,主要为IgG;其次为肿瘤细胞吸附vWF,使血浆vWF减少;另外,抑制物可与vWF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形成复合物,加速其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 【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是本病的突出表现。与血友病比较,其出血在临床上有以下特征:①出血以皮肤黏膜为主,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瘀斑等,外伤或小手术(如拔牙)后的出血也较常见;②男女均可发病,女性青春期患者可有月经过多及分娩后大出血;③出血可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此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而vWF活性增高有关; ④自发性关节、肌肉出血相对少见,由此致残者亦少。 【实验室检查】 (一)出血时间 BT延长是vWD最常见的实验室异常,阿司匹林耐量试验多呈阳性。口服阿司匹林0.6g后2小时及4小时测BT,比服药前延长2分钟以上为阳性。 (二)血小板黏附试验 多数患者血小板黏附功能减低。 (三)瑞斯托霉素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 患者血小板对瑞斯托霉素的诱导不产生聚集,为vWD的特异性诊断试验之一。 (四)vWF抗原(vWFAg)测定 在多数vWD患者降低。 (五)FⅧ:C活性测定 多数患者FⅧ:C活性中度降低。 【诊断与分型】 (一)诊断要点

常见血瘀证皮肤表现及治疗

常见血瘀证皮肤表现及治疗 血瘀证候多见于病程较久的慢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皮损色黯、紫红、青紫,或出现肌肤甲错、色素沉着、瘀斑、肥厚、结节、肿块、瘢痕,舌紫或有瘀点,脉弦涩等。 一表现 1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色素沉着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弥漫性的。局限性的如黄褐斑、雀斑、黑变病以及许多皮肤病发生的色素沉着;弥漫性如艾迪生病等。局限性皮肤见黑或褐色,多属于肝气郁结,瘀血凝滞所致;全身性的皮肤色见黑或褐色,往往又与肾阳不足,肾水泛滥有关。 2皮肤色素减退白癜风以及硬皮病等皮肤病出现的色素减退,多为气血为风邪所扰,令气血不和所致。 3固定于一处的慢性炎症性皮疹如钱币状湿疹、盘状红斑狼疮或大片肥厚鳞屑病,皮损多为黯红色,多由气血郁结肌肤,化燥生风,或瘀热成毒所致。 4皮肤硬化、肥厚、结节、肿块与赘生物如硬皮病、瘢痕疙瘩、胫前黏液性水肿、结节性红斑、硬红斑、结节性血管炎、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结节性痒疹、皮肤淀粉样变、疣状扁平苔藓、各种疣以及疼疮、酒渣鼻晚期、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常因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 5皮肤萎缩部分病人属于气血受阻,络脉瘀滞,使皮肤失去荣养所致。

6肌肤甲错类皮肤病肌肤甲错主要是指皮肤粗糙、肥厚及鳞屑增多之类皮肤病,多由血虚风燥或血热有瘀所致。 7皮肤紫斑、瘀斑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血不归经,瘀积于肌肤之间所致。常见于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和各种紫癜。毛细血管扩张与静脉曲张等亦属于瘀血证的表现。 8皮肤慢性肿胀或无名肿胀见于淋巴水肿、皮炎或硬皮病早期以及某些血管炎,多由于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 9皮肤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如肢端周围血液循环不良,局部血管痉挛性雷诺征;两侧或左右冷热不同,汗出不同,或感觉不同,或无汗、脱发等。中医认为此类皮肤病是因瘀血阻塞经络血脉所致。 10疼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故瘀血为疼痛的重要发生原因。瘀血疼痛的特点为痛有定处,刺痛或电击感,久痛不已等,常见于带状疱疹神经痛以及红斑性肢痛病、血栓性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炎性皮肤病。 11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或疑难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一切疑难大病或久治不愈之症,血瘀往往是它们的病因,如结节性痒疹、慢性瘙痒症、慢性荨麻疹、扁平苔藓以及慢性口腔溃疡、白塞病等,兼用活血化瘀治疗,常有一定效果。 二治疗方法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法则之一。人体的正常功能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若气血的运行失常,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外卫器官,各种内外病因导致气血运行障碍,必然会反映在

皮肤科复习试题

皮肤科复习试题 一、单选试题 1.成人每天经皮肤丢失的水分约() A.50~100ml B.100~1.50ml C.150~200ml D.240~480ml E.100ml以上 2.皮肤吸收外界物质最重要的途径是() A.毛囊B.皮脂腺C.角质层D.汗管口E.表皮层 3.经皮肤吸收最好的物质是() A.水溶性B.脂溶性C.水及脂溶性D.水及脂不溶性E.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 4.可在皮肤内外相通,并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弥散的气体是() A.O2B.CO C.CO2D.N2E.H2 5.下列哪项因素与皮肤的吸收无关() A.性别B.部位C.时间D.对脂质的溶解度E.对水的溶解度 6.全身各处皮肤中吸收能力最强的是() A.面部B.手背C.躯干D.上臂和小腿E.阴囊 7.下列哪项不一定使皮肤的生理性吸收增加() A.温度升高B.充血C.浓度增大D.电离子渗入E.赋形剂 8.由几种不同的感受器或神经末梢共同感受的感觉是() A.痛觉B.触觉C.痒觉D.潮湿E.温觉 9.微弱的机械刺激常常引起() A.触觉B.压觉C.痛觉D.痒觉E.温觉 10.由皮肤内Pacini小体传导的感觉是() A.触觉B.压觉C.痛觉D.痒觉E.温觉 11.能感受冷觉的是() A.Ruffini小体B.Pacini体C.Krause小体D.Merkel细胞E.Menssnen小体 12.皮肤外孢子丝菌病最常累及() A.肾B.肝C.肺D.肌肉E.神经 13.着色芽生菌病最常累及的部位是() A.面部B.颈部C.躯干D.会阴E.四肢 14.花斑癣主要累及() A.角质层B.透明层C.颗粒层D.棘细胞层E.基底层 15.关于着色芽生菌病不正确的是() A.临床特征不同B.常见于小腿和足部C.无痛D.全身症状不明显E.可继发细菌感染 16.诊断着色芽生菌病的金标准是() A.真菌学检查阳性B.皮损特点C.病理D.荧光E.免疫学检查 17.确诊着色芽生菌病的依据是() A.镜检发现棕色硬壳细胞B.分离培养出卵圆形灰黑菌落C.病史D.典型临床表现E.组织病理改变 18.马尼尔菲青霉病最早受累的脏器是() A.皮肤B.肾C.肝D.肺E.消化道 19.马杜拉足是指() A.足癣B.跖疣C.足菌肿D.着色芽生菌病E.皮肤结核 20.关于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哪项正确() A.酮康唑主要用于孕妇B.两性霉素B对甲癣效果最好C.灰黄霉素用于头癣和泛发性

发生在手感染性皮肤病

发生在手的感染性皮肤病(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朱学骏 手是人类劳动的工具,是跟外界接触最频繁的身体部位,由于在与外界的接触过程中 可以接触到各种的微生物,如果手有外伤或者其他原因会很容易造成皮肤的感染。所以发生在手的感染性病并不少见。 一、手部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一)疱疹病毒感染 1. 单纯疱疹感染 ( 2 )图片显示的是一个女性病人的右手食指,可以看到有几个水泡像脓泡,实际上这是单纯疱疹感染,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毒感染。 手瘭疽又称为单纯疱疹性指头炎,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单纯疱疹,是由于手指部皮肤破 溃后致使单纯疱疹病毒接种于此,出现潮红、肿胀、疼痛显著,并出现较深的水疱,不易破裂,如( 3 )图片所示。 疱疹性湿疹是在患有湿疹、特应性皮炎或其他某种皮肤病损害的基础上,感染单纯疱 疹病毒而致的一种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皮损区突然发生脐窝状水疱,并伴以全身症状为特征。是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而致的一种皮肤病,如( 4-5 )图片所示。因此,有单纯疱疹感染的患者,千万不要去剥身上的破皮或湿疹,以免造成其他进一步的感染。 2. 带状疱疹感染 ( 6-7 )图片显示的是一个带状疱疹感染的 48 岁的男性患者。患者手上无名指、中指和手掌中间有几个水泡,带状疱疹有针扎样的灼痛感,往往是带状疱疹感染的早期表现,患者脱去上衣后,可见在其左上肢、左前胸甚至后背也有群体的红斑水泡,就可以明确患者为疱疹病毒的感染。 带状疱疹病毒又叫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患者早年往往患有水痘的病史。水痘的特点是向心性分布的,面部、躯干部、四肢都可以发生,主要是面中部跟躯干部为主,

如( 8-9 )图片显示的患儿不光手上有多处皮疹,在其脸上也有一些结痂性的损害,皮疹在身上呈向心性的分布,而且皮疹出现不同阶段,有水泡、有结痂、有坏死。对于已经确诊的水痘的患儿,假如在托儿所或者在小学的一定要将他隔离起来,隔离到他的痂全部脱落为止,否则可能会引起学校水痘的爆发。 3. 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 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外用药治疗即可。现在常用的抗病毒药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喷昔洛韦和膦甲酸钠等。其中可外用的有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一般的单纯疱疹就用这两个外用药就可以,一般 3 、 5 天即可痊愈;对于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患者,可以口服阿昔洛韦,一天两次一次 400 毫克,连续服用半年到一年,可能制止住复发的势头,因为他通过肾脏排泄,所以要求必要时候多喝点水。 ( 1 )阿昔洛韦( , 无环鸟苷):选择性强,毒性小。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为 1520% ,半衰期为 2.5 小时。在肝脏代谢,主要由肾排泄。肾衰患者慎用。带疱: 800,5.7~10 天单疱: 400.5 天。 ( 2 )伐昔洛韦(,维德思,明竹欣,丽珠威):口服后很快转化为.水溶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达 65 %。带疱 , 1000, .7 天;单疱 , 500 .3~5 天。 ( 3 )泛昔洛韦()凡乐,明立欣,法昔洛韦:是的类似物,口服后在体内迅速水解为喷昔洛韦抗病毒活性持续时间长 , 血药浓度高。 73 %以喷昔洛韦由尿排出.带疱:500, .7 天。单疱: 125 .5 天。 ( 4 )注射用喷昔洛韦():静脉滴注 , 0.25g / 次 , 每 12 小时 1 次,疗 程 7 天。每次滴注时间应持续 1 小时以上。加灭菌注射用水 10 使溶解,再用氯化钠注射液 100 稀释。 ( 5 )膦甲酸钠:主要是静脉点滴用的,效果也不错。 (二)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 1. 扁平疣 扁平疣,又称为“扁平瘊”,是由人乳头瘤病毒 -3 型和 10 型引起的病毒感染,好发于青年人颜面、手背和前臂,呈针头至黄豆大的扁平丘疹,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有轻

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瑞斯托霉素辅因子 (VWF)

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瑞斯托霉素辅因子(VWF)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产品编号:E0833h

自备物品 1、酶标仪(建议仪器使用前提前预热) 2、微量加液器及吸头,EP管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滤纸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1、血清:全血标本请于室温放置2小时或4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 检测,或将上清置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血浆:可用EDTA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于 1000 或-80 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上清置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4、样本处理:血清或血浆标本推荐稀释10倍,如:稀释10倍,取100uL血清或血浆加入 900uL样品稀释液。标本使用0.1 M 的PBS稀释(PH=7.0-7.2)。 注:以上标本均应密封保存,4不应超过1个月,-80 溶解;试剂或样品配制时,均需充分混匀,混匀时尽量避免起泡。实验前应预测样品含量,如样品浓度过高时,应对样品进行稀释,以使稀释后的样品符合试剂盒的检测范围,计算时再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1、加样:分别设空白孔、标准孔、待测样品孔。空白孔加样品稀释液 100 ,注意不要有气泡,加样时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酶标板加上盖或覆膜,37 (临用前配制),酶标板加上覆膜,37 /每孔,甩干(也可轻拍将孔内液体拍干)。 4、每孔加检测溶液B工作液(临用前配制)100温育1小时。 5、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5次,方法同步骤3。 6、每孔加底物溶液90避光显色(反应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当 标准孔的前3-4孔有明显的梯度蓝色,后3-4孔梯度不明显时,即可终止)。 7、每孔加终止溶液50 '(。 注: 1、试剂准备:所有试剂在使用前应平衡至室温,使用后请立即按照说明书要求保存试剂。 实验操作中请使用一次性的吸头,避免交叉污染。 2、加样:加样或加试剂时,第一个孔与最后一个孔加样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太大,将会导致不 同的“预温育”时间,从而明显地影响到测量值的准确性及重复性。一次加样时间(包括标准品及所有样品)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推荐设置复孔进行实验。

软纤维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软纤维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软纤维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纤维瘤(fibroma)多见于皮下,生长缓慢,一般较小、边缘清楚、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可以推动。若混有其他成分,则成为纤维肌瘤、纤维腺瘤、纤维脂肪瘤等。纤维瘤、尤其是腹壁肌肉内的硬纤维瘤(desmoid)可恶变,应尽早手术完整切除。纤维瘤有以下几种类型。 1.黄色纤维瘤:好发于躯干、上臂近端的真皮层或皮下,常起自外伤或搔痒后的小丘疹,肿块硬,边缘不清,因伴有内出血,含铁血黄素,呈深咖啡色,瘤灶若超过1cm、生长较快,应疑为纤维肉瘤变,手术切除须彻底 2.隆突性皮纤维肉瘤:位于真皮层,突出体表,表面皮肤光滑,形似疤痕疙瘩,好发于躯干,低度恶性,具假包膜,切除后易复发,多次复发恶性度增高,可血行转移,应尽早切除含足够多正常皮肤和深部相邻筋膜的瘤灶。 3.带状纤维瘤:腹壁肌肉因外伤或产伤后修复性增生所成,无明显包膜,宜手术切除。纤维瘤病是来源于纤维组织的肿瘤。发病率为软组织良性肿瘤的1.37%。 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大肌肉,以腹壁的腹直肌及其邻近肌肉的腱膜最为常见,好发于妊娠期和妊娠后期。腹壁外者则多见于男性,好发于肩胛部,股部和臀部。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见。本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外伤、激素和遗传因素有关。纤维瘤病为来源于肌肉、腱膜、筋膜而富于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病理形成为良性或低度恶性。但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有明显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就是顽固多次复发,但极少远处转移。复发率为25~57%。复发时间多在术后1月~1年,甚至可达10年以上,所以这类肿瘤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病。多次复发,可致病变累及范围更加广泛,而出现不可抑制的生长,侵犯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镜下见肿瘤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病变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界限,有时将周围组织包括在病变中,核分裂罕见,毛细血管及脂肪细胞较少见。少数复发病例可出现纤维肉瘤的形态变化。肿瘤位于深部组织,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稍有不适感。生长缓慢。形状不规则或呈椭圆形,其长径与受累肌纤维方向一致。肿瘤的大小与病程长短有关,直径从数厘米到十几厘米。肿瘤周界不清,表面光滑,无压痛,质坚韧如橡皮。与侵犯肌肉的纵向较固定,而横向稍能移动,与皮肤无粘连。巨大肿瘤可影响活动和压迫神经。瘤体不大,大多位于皮下组织内,生长缓慢,质硬,表面光华,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有一定活动度。主要是外科手术广泛切除。放射治疗和应用激素在个别病例可抑制肿瘤生长,但一般认为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可作为无法手术者的姑息治疗。软纤维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一手术要点本症虽具有多次复发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但手术广泛彻底的切除,可杜绝复发。 1.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大多数病人术前虽已拟诊为本病,但主要根据术中冰冻切片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