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

附件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为规范课程建设的管理,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体现能力为本、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学校课程建设分为达标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三个层次.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应在专业建设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不断充实专业建设的内涵并形成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教学文件、课程网站、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改革和研究、教学效果、课程改善过程是课程建设验收的主要项目.

.学校和二级学院都要建立课程建设管理机构,统筹课程建设的各管理事项。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制订全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以及选聘教学(教学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有一定威望的教师作为专家,负责课程建设的指导、验收、抽查复核工作。各二级学院应确定课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院长,明确管理机构,负责制订本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明确年度目标,选聘合适人员成为课程建设指导与验收专家,组织本单位的课程建设及验收工作,监督课程建设质量。

第二章达标课程建设与管理

.建设目的:课程教学文档齐整规范,落实能力本位、成果导向的课程建设各项任务,形成不断自我完善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

.建设对象:本、专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各门课程,包括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均作为达标建设和验收的对象。每门课程由开课学院归口建设。四年内完成全校课程达标建设和验收。

。每门课程原则上都以团队形式来建设,并明确一名课程建设负责人,课程建设负责人须为本校专职教师。若由助教担任课程建设负责人的,必须讲授该课程满一轮,且教学评价得分良好以上,并需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课程建设指导教师。

.各学院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及时对完成建设的课程进行验收。学院验收完成后的课程资料文档学校组织专家抽检复核,比例不低于,验收通过后的课程名单上网公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验收通过,可以替代达标课程验收通过.

.达标课程建设和验收内容包括课程建设资料和教师授课状态两个方面。课程建设相关资料由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使用教材及相关辅助参考书、教案(教学设计)、、个以上微课、课程网站、授课教师资料、课程改善历程档案等文件组成,评价验收方式为专家审阅.教师授课状态评价验收方式为听课(含专家现场查阅教案)、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查阅学生评教结果等形式.在完成材料审阅、听课、召开座谈等项工作后,需要组织教师说课和答辩,集中呈现教师教学设计理念和专家反馈。

.验收未通过的课程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通过验收的,应追究课程负责人和系主任责任.验收结果与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挂钩。

.达标课程验收评分等级与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职称晋升、储备干部培养等挂钩。

第三章重点课程建设与管理

.建设目的: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设,建成一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水平有示范作用的课程或课程群,以支撑本校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建设要求:“十三五”期间,以重点课程建设为抓手继续推进“五个一"工程,即:一份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大纲;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协同的课程教学团队;一套有利于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一本(套)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本教材;专业课建一处水平较高、配套齐备的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或建立仿真教学环境,引入企业真实任务)。

。建设对象:每个专业门核心课程和通识课程中的主要课程,但不局限在此范围内。

.建设内容:

()重点课程建设目标全面覆盖达标课程建设目标(达标课程建设验收指标见相关文件).

()与教学团队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协同、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围绕课程教学,学校和企业教师有不同的任务分工.

()贯彻能力本位、成果导向的指导思想,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重组知识点、梳理能力要素,形成可操作、可检验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学大纲与教案撰写规范.

()形成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校本教材。

()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凸显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

目制、任务引领、翻转课堂为主要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强调知识和理论的应用性,注重实践环节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鼓励学生参加教师项目、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创新活动。

()形成一套学习成果导向的评价方式()。

()制作个以上的教学视频(不含课堂教学实录),并尝试翻转课堂混合课堂。

()在学校平台上建立课程网站,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并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与管理,教学文档要上网开放,并被有效使用。

()专业课不断充实完善课程教学条件,如建立仿真教学环境、高水平实验室、实训基地或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任务)。

()专业课需结合课程内容积极拓展四技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科技咨询、对外培训服务。

()完成教学改善历程文档制作,且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确实起到改善教学的效果。

()教学效果获得明显提升,学生评教或者麦可思调查评分前后对比有提升.

()结合教改,完成符合学术规范的教学研究论文。

()制定课程质量管理和提升的相应文件和流程,并留下实际操作证据.

.申报管理:重点课程建设采取立项建设的方式进行,归属“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项目”,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管理遵同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办法。

.申报条件:

()原则上申报的课程开设时间不少于年。

()具有一定建设与改革基础,有完整、规范的教学文档,课程教学管理规范。

()有一个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内

容科学合理和能体现课程发展要求的课程改革和建设方案。

()课程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熟悉本门课程在国内外的建设情况,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工作责任心强,作风严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一位教师最多同时担任两门重点课程建设负责人。

。立项流程:

()项目申报工作一般每年一次。学院初审后交教务处统一评审。

()教务处组织校内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并提出评价意见。

()教务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审定立项名单,经分管校长批准后予以立项,并发文公布立项结果。

.管理责任:重点课程建设的管理实行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院以过程管理为主,负责本单位课程建设管理工作,教务处以目标管理为主,负责课程建设的协调、中期评估和验收工作。

。建设周期:重点课程建设的完成周期一般为年。立项一年后中期评估,两年后验收。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课程可申请延长一年结题,但最长延时不能超过两年。两次未能参加验收或验收延时两年的课程项目将终止。

。课程负责人更换:因客观原因(如课程负责人换岗、离职等),需要更换负责人的,应由课程所在学院在个月内落实接替者,并报教务处备案。超过个月未落实接替者的,课程建设项目将被终止。

.经费使用:重点课程建设经费管理遵循《上海建桥学院关于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经费下达和使用方法》。

.验收组织: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开展重点课程验收工作.验收内容包括课程建设资料和教师授课状态两个方面,验收指标详见附件。教师授课状态评价验收方式为听课或观看课堂教学实

录、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查阅学生评教结果等形式。在完成材料审阅、听课、召开座谈等项工作后,组织验收答辩,验收中发现的不足项需整改,专家根据整改结果最终给与评定成绩。

.绩效管理:项目验收评分情况与课程负责人工作绩效评价、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验收通过率将和学院绩效考核挂钩。副高职称教师必须通过至少一门重点课程建设才能申报正高职称(通识学院、高职学院及科研型教师除外)。申报校精品课程和市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必须是校重点课程建设验收达到“优良”等级的课程。

第四章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

校级精品课程不单独建设,学校对列入市级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给与配套经费支持建设。

第五章附则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实施,由教务处负责具体解释。

附件:.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大纲模板

.教案(教师设计)模板

.学生问卷(课程预期学习成果达成度调查)

。达标课程验收表

。重点课程验收表

附件

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大纲是实现培养目标、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进行质量评价、教学管理、教材编写和选用的主要依据。

一、教学大纲制定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教学大纲所涉及的内容和观点,必须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原则,大纲的制定必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毕业要求(专业学习成果),体现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课程学习成果与专业毕业要求一致的原则.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一步细化为知识点与能力要素,并制订相匹配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知识点与能力要素应该可操作、可检验,并对专业毕业要求(专业学习成果)形成有效支撑。

.系统性、完整性、实践性原则。要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前提下,处理好知识体系(知识点)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体系(能力要素)之间的关系。要优化课程结构,既要防止遗漏,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大纲切勿按现成教材编写,要体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项目导向、任务导向、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特征.要强化实践教学,除应规定理论教学及讲授环节外,还应对实验、上机、课程设计、教学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有相应的要求。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大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应以中等程度学生通过正常努力可以达到的限度为准,同时根据学生能力不同,明确教学基本内容、选修内容及其要求,以利于因材施教。教学大纲的课程内容体系应遵循教学规律和认

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教改的原则。教学大纲要突出体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应在课程内容更新与教学手段更新上所突破,力求在课程教学中贯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要明确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根据学校要求实施强化过程和实践的“"学生评价改革。

二、教学大纲制定范围

教学大纲制定范围应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的全部课程和教学环节,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综合素质选修课、院定平台课、系定专业课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等,无课程教学大纲的课程不能开课。

三、教学大纲体例和撰写要求

见教学大纲模板。

四、教学大纲管理

.课程教学大纲由各系组织教师(团队)编写,教师(团队)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初稿,由系(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讨论制定,需经学院课程审核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执行,不得随意改动.课程教学大纲一式三份,一份学院留存,一份报教务处备案,一份由教务处转交校档案室保存。

.执行过程中,各系可根据专业的发展变化需要对课程教学大纲做修订,并经学院课程审核委员会审核同意,报教务处备案。

.教学大纲的格式及内容应与本文件和教学大纲模板格式统一,内容简明扼要、名词术语规范、文字严谨精炼。

附件

教学大纲模板

【此处填写课程中文名称】

【此处填写课程英文名称】

一、基本信息(必填项)

课程代码:【按教学计划填写】

课程学分:【按教学计划填写】

面向专业:【按教学计划填写】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院级必修课,院级选修课,系级必修课,系级选修课,实践教学必修课”,请按教学计划填写。如果一门课程具有多种课程性质,要注明面向何种专业是何种课程性质,如果是“专业核心课”也请特别注明“◎”.】开课院系:

使用教材:

教材【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信息】

参考书目【同上,至少三本以上】

课程网站网址:

先修课程:【需列出先修课程的名称、代码和学分数。例:高等数学 ()】

二、课程简介(必填项)

此处概述课程的研究对象及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总体了解。(字)

三、选课建议(必填项)

此处给出该课程的选课建议,例如适合专业、年级、学习基础要求等建议。

四、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必填项)

五、课程目标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必填项)(预期学习成果要可测量能够证明)

此处简要写明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即本课程承载的专业毕业要求)的教与学方式、评价方式。

六、课程内容(必填项)

此处分单元列出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知识点用布鲁姆认知能力的种层次:(“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来表达对学生学习要求上的差异。能力要求必须选用合适的行为动词来表达。用文字说明教学的难点所在.

七、自主学习(必填项)

自主学习包含:指定的课外扩展阅读、预习任务、教师指导下的小组项目(任务)等。

八、课内实验名称及基本要求(选填,适用于课内实验)

列出课程实验的名称、学时数、实验类型(演示型、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及每个实验的内容简述。

八、实践环节各阶段名称及基本要求(选填,适用于集中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

列出实践环节各阶段的名称、实践的天数或周数及每个阶段的内容简述。

九、评价方式与成绩(必填项)

“”一般为总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的次数一般不少于次,无论是“”、还是

测试,较多采用表现性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课堂展示、口头报告、论文、日志、反思、调查报告、个人项目报告、小组项目报告、实验报告、读书报告、作品(选集)、口试、课堂小测验、期终闭卷考、期终开卷考、工作现场评估、自我评估、同辈评估等等。一般课外扩展阅读的检查评价应该成为“”中的一部分。

同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共同授课的,由课程组共同讨论决定的内容、次数及比例。

撰写:系主任审核:

附件

课程教案(教学设计)模板

上海建桥学院

课程教案

附件

学生问卷(课程预期学习成果达成度调查)

课程预期学习成果达成度调查表

课程名称:上课学期:

附件

达标课程验收表

附件

重点课程验收表

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试行)文件

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试行) 2003年,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先后开展了国家、广东省精品课程评选工作,对当选的精品课程给予重点资助,并进行定期检查。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同时避免申报和评选工作的重复以及称号上的繁杂,学院在原有的重点课程建设暂行条例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原有重点课程和已获广东省精品课程称号课程的梳理和认定: 凡已获得“广东省精品课程”或“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自动成为当年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 90年代认定的省级重点课程,但未获得“广东省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需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如不申报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则取消原有的“重点课程”称号;经评审合格的课程,授予“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称号,这批课程应积极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教学单位可以推荐成绩特别突出的新课程,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 二、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与要求 以创建国家精品课程为目标,根据学院的学科及专业定位与特色,整合各专业主干课程及学院重点建设课程的教学成果,在今后几年中,每年建设5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建成20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5门左右的课程成为广东省精品课程,1~2门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五个一流”(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要求与评审标准,积极推进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文件 浙工大教〔2016〕58号 关于印发《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学院(部): 现将《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2016年11月21日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

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

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

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

上海建桥学院2018优秀毕业生拟推荐人选复习过程

上海建桥学院2018年度优秀毕业生拟推荐人选 名单公示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8年度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18〕11号)和《上海建桥学院关于做好2018年度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的通知》(沪建桥院学〔2018〕4号)的文件精神,我校开展了“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和“上海建桥学院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经学生本人申请、班级评选推荐、各二级学院初审、学校审核,拟推荐程加希等219人为“上海建桥学院优秀毕业生”,拟推荐解天扬等181人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现予以公示。 如对以下名单有异议,请于5月10日10:00前与学生处李老师联系,电话:38128253。 一、2018年度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名单 本科(152人) 信息技术学院(20人) 解天扬 (数媒B14-2) 陆晓奕 (数媒B14-1) 狄青 (数媒B14-2) 徐聪 (数媒B14-1) 李元光 (软件B14-2) 曹思伟 (软件B14-1) 许倩然 (软件B14-2) 张笑天 (软件B14-1) 张玲 (软件B14-2) 汪珊珊 (计科B14-1) 薛海博 (计科B14-1) 袁前程 (计科B14-1)

张勇 (计科B14-2) 傅宇 (网络B14-1) 陈琛 (网络B14-1) 陆家兴 (网络B14-2) 陈绿茜 (智能B14-1) 何楠 (网络B14-2) 章惠 (计科B14-2) 朱志民 (智能B14-1) 机电学院(18人) 陈东星 (机制B14-2) 吴彦俊 (机制B14-2) 张立 (机制B14-3) 凌尤伟 (机制B14-3) 桑成松 (机制B14-3) 宋亮 (机制B14-1) 王一帆 (机制B14-1) 沈瑾婕 (汽服B14-1) 羊振宗 (汽服B14-1) 陈俊江 (机制B14-1) 李梦桃 (汽服B14-2) 许博 (汽服B14-2) 张芳芳 (微电子B14-1) 李秒盈 (微电子B14-1) 金俊豪 (微电子B14-1) 林梅 (电科B14-1) 金怡 (电科B14-1) 董晨浩 (电科B14-1) 新闻传播学院(18人) 史丽娜 (传播B14-1) 蔡汗青 (传播B14-2) 高海彬 (传播B14-2) 谢艳萍 (传播B14-2) 张云鹏 (广告B14-1) 丁帅璐 (传播B14-1) 徐丹枫 (广告B14-1) 林家演 (广告B14-2) 彭晓悦 (广告B14-1) 史文 (传播B14-1)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按性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是指学生按培养方案规定必须修读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实践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是指学生按培养方案规定进行选读的课程,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课程按培养要求分为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模块课程和素质能力拓展活动模块课程。 第二章课程设置 第三条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学科发展前沿。 2.应用性原则。课程设置应以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设置,体现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行业通用标准和学院标准的有机统一。 3.思想性原则。课程教学内容应注意思想性,把先进文化引入课程,杜绝不良教学内容进入课堂。 4.刚性原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增设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教学大纲、学时学分及课程进程上有刚性要求的,严格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进行设置。 第四条课程设置的规范要求 1.课程名称使用应规范合理。课程名称应规范用词,不用简称,不同学时课程、分不同学期开设的课程原则上要在课程名称上有所区分。 2.课程设置应明确课程基本属性,必修、选修(限选、任选)、学时学分、面向专业、学期安排等。 3.课程设置应有与其匹配的任课教师,教师新开课、开新课都要达到学院相关要求。一门课程一般应有2个以上可以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 4.课程设置必须有教学大纲作为教学指导文件,实践教学环节的也应制定实践教学大纲。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指导思想与任务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高〔〕号)和《德州学院关于深化课程信息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德院政字〔〕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在线开放课程指德州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中校外的( )以及学校自主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等。 第三条依托引进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协同育人课程建设机制,组织教师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平台应用培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完成新老平台教学资源迁移,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营造开放合作的网络教学与学习空间。 第四条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自主建设具有校本学科专业优势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校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并遴选推荐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第五条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价办法,整体推进学校、专业、课程等多个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章建设要求与内容 第六条在线开放课程须经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认可,在同类课程中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在线开放课程应参照《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评价标准(试行)》的具体要求,围绕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课程团队与服务。在线开放课程应有相应的课程团队,团队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团队主讲成员均应有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丰富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课程团队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合理,主讲教师能够承担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 .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核心内容,能够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每门课程的课程资源应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在线作业、试题库、参考资料和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教学视频。 .教学设计与方法。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天一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为加快课程建设步伐,扩大课程建设的成果,使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院将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为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变上。通过课程建设,逐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相适的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课程建设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以通用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合理设计课程。课程要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突出高级技工与高职教育的融合;要体现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特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和教学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四)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中的重点与一般、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做到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内容合适。 二、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课程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为目的。在建设中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大批量合格课程建设与部分较高水平的优秀课程

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分级、分期、分批进行建设。从所有课程抓起,以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课程为先导,建成一批院级乃至省、国家级精品课程,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经过3—5年的建设,建立150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30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建设内容 (一) 教学文件与教学条件 1.教学文件。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试题、学生成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学生考核分析等保存完整。课程标准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阐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反映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及教改思路,实验课程标准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有完整、系统的实验讲义或指导书。教材选用应符合教学与专业评估要求,内容精而新,与专业层次要求相适应,深、广度符合标准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所选教材不完全适合,应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增删,调整或编写补充教材。要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含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实验指导书、自学指导书、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及有关参考图书。教学进程要统一,教学进度计划表填写规范且认真执行。 2.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设备状况:实验设备套数能保证本课程实验的开出,具有开出基本实验的全部设备,且设备完好率≥95%;设备使用率≥95%。 (2)实验数量及水平:能开出全部基本实验;能开展综合性、创新性或研究性实验。 (3)实践教学设备能基本满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 (4)要有多媒体教学辅助等设备以及教学必需的教具、挂图、演示实验仪器、幻灯、投影仪、声像资料等,能较好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我院教学基本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在我院深入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为确保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的科学、规范、合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精品课程建设要结合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内容共同来做,把它作为专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学院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我院高职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各系(部)要积极实施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学院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在组织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时,要以学院公共课和各专业大类公共课为主,兼顾各专业中具有辐射推动作用的核心课程,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学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课程建设的目标 第四条力争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建设,在我院建立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精品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学校重点建设30门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材到能力培养都能代表我院教学水平并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对获得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要加大建设投入力度,使之成为提高我院整体教学水平的催化剂。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石河子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石河子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石河子大学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在线课程建设质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构建学校在线课程建设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全面推进在线课程建设 1.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在线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 在学校在线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展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和维护,根据需要举行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培训与应用交流活动,组织全校在线课程建设与验收工作,做好在线课程建设和使用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 3.各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学院在线课程建设责任人,教科办主任为学院在线课程建设联络人。 二、加强在线课程建设计划性,实行在线课程建设目标制,加强在线课程建设管理 1.学校将学院在线课程建设目标列入年度考核指标。 2.各学院应制定在线课程建设规划,优先建设全校性公共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等。 三、明确在线课程建设内容及要求 1.课程建设内容 (1)课程描述(含课程简介、课程特色、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学时分配、选用教材、课程学习指导等); (2)教师队伍(含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基本情况、所授课程、教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科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等); (3)教学建设(含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 (4)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项目、实验指导、实践教学内容与实习指导等); (5)课程学习资源(含电子教材、课程教案、授课课件、参考资料、授课录像、相关网络资源链接等); (6)教学互动(含作业、答疑、论坛、网上考试等)。 2.课程建设要求 校级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网络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的宿主平台。学院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系统的各项功能,按要求上传并不断丰富与课程相关的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

附件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为规范课程建设的管理,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体现能力为本、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学校课程建设分为达标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三个层次.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应在专业建设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不断充实专业建设的内涵并形成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教学文件、课程网站、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改革和研究、教学效果、课程改善过程是课程建设验收的主要项目. .学校和二级学院都要建立课程建设管理机构,统筹课程建设的各管理事项。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制订全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以及选聘教学(教学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有一定威望的教师作为专家,负责课程建设的指导、验收、抽查复核工作。各二级学院应确定课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院长,明确管理机构,负责制订本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明确年度目标,选聘合适人员成为课程建设指导与验收专家,组织本单位的课程建设及验收工作,监督课程建设质量。

第二章达标课程建设与管理 .建设目的:课程教学文档齐整规范,落实能力本位、成果导向的课程建设各项任务,形成不断自我完善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 .建设对象:本、专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各门课程,包括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均作为达标建设和验收的对象。每门课程由开课学院归口建设。四年内完成全校课程达标建设和验收。 。每门课程原则上都以团队形式来建设,并明确一名课程建设负责人,课程建设负责人须为本校专职教师。若由助教担任课程建设负责人的,必须讲授该课程满一轮,且教学评价得分良好以上,并需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课程建设指导教师。 .各学院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及时对完成建设的课程进行验收。学院验收完成后的课程资料文档学校组织专家抽检复核,比例不低于,验收通过后的课程名单上网公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验收通过,可以替代达标课程验收通过. .达标课程建设和验收内容包括课程建设资料和教师授课状态两个方面。课程建设相关资料由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使用教材及相关辅助参考书、教案(教学设计)、、个以上微课、课程网站、授课教师资料、课程改善历程档案等文件组成,评价验收方式为专家审阅.教师授课状态评价验收方式为听课(含专家现场查阅教案)、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查阅学生评教结果等形式.在完成材料审阅、听课、召开座谈等项工作后,需要组织教师说课和答辩,集中呈现教师教学设计理念和专家反馈。 .验收未通过的课程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通过验收的,应追究课程负责人和系主任责任.验收结果与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挂钩。

上海建桥学院专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上海建桥学院专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上海建桥学院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我校在册的国家计划内专科学生的管理。 第三条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德育为先、严格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强化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和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条学生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院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积极锻炼身体,具有健康体魄。 第五条专科学制为三年。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 第六条本规定涉及到各专业培养计划的内容,见《上海建桥学院专业培养计划》。 第二章入学、注册 第七条凡按招生规定经本校录取的学生,需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在规定日期内办理报到、缴费和注册手续。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必须凭有关证明事先向学校招生办公室请假,假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经请假超过两周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主动放弃入学资格。 第八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对其入学文化考试成绩、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身体条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视其具体情况予以处理,确实不符合录取标准的取消入学资格。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要追究责任。 第九条新生体检复查出患有疾病者,经本校指定医院诊断,认为在一年内可治愈并达到新生入学健康标准的,由本人申请,报学校招生办公室审核批准,准予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的非上海生源新生,户口不迁入学校,应当立即办理离校手续,回家疗养,两周内不办理离校手续者,取消其保留入学资格。 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生和休学生待遇。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经治疗康复,可以在下学年开学前向学校招生办公室提交入学申请,凭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书,证明达到入学健康标准,经学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申报程序第六条.

上海建桥学院文件

上海建桥学院关于对2011级新生军训工作中 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的决定 各院(系)、部门: 在学校军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经过承训教官、辅导员和广大2011级学生的共同努力,10天的军训取得了圆满成功,全体参训人员发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军训工作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为了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我校军训工作的开展,经各军训单位民主推荐,军训领导小组讨论决定,授予张茂梵等28 位教官“优秀教官”称号,授予王斌等7 名老师“优秀指导员”称号,授予一营二连等22 个连、排单位“先进集体”称号,授予杨登

峰等77 名同学“军训标兵”称号,授予梁盟等685名同学“优秀学员”称号。 希望全校师生以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为榜样,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和上海市“学生军训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军训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把我校建成全国一流的民办高校而努力奋斗。 附件:2011级新生军训三优名单 主题词:学生工作军训先进表彰决定 上海建桥学院办公室2011年9月9日印发 (共印40份)

附件: 2011级新生军训三优名单 一、优秀教官( 28人) 一营 张茂梵、孙庆方、晏忠青 二营 刘东亮、王洪岩、罗礼通、陈斌 三营 肖登峰、杨峰、刘兵、廖永、马运广、刘其新 四营 岳永烁、王龙、唐力、李建勋、刘利、刘先凯、李鹏飞、杨宏鑫 五营 窦高芬、黄俊、洪寿涛 六营 余平、吴垚、鲍成浩、陈涛 二、优秀指导员(7人) 王斌、李传雷、邢海娜、陆鼎一、赵翔、徐伟、张慧 三、先进集体(22个) 连:一营二连、二营三连、三营六连、四营十一连、五营十四连、六营十六连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及管理程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2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 (试行)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是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工作是我校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继续和深入,也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515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一)实施原则 1、坚持以《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想与建设目标为指导,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开 展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确保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石地位。 2、坚持以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基本理念,以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并具备我校学科特色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推进核心课程建设工作,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加强学科交叉,加强基本理论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3、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学习,在提高研究生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加强研究生教学核心团队建设工作。 4、认真规划、精心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加强核心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确保核心课程的

高水平和鲜明特色。从建设的短期规划来说,要分批实施核心课程建设工作,严格过程管理和验收工作,以确保每一门核心课程建设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从建设的长远目标来说,要逐步从单门课程建设扩大到系列课程建设,以达到更高层面的整合性、综合性课程建设。 5、加强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相结合。根据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学科建设提出的要求,不断改进、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研究生对前沿理论和科研成果的了解,使核心课程建设成为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以核心课程建设为牵引,促进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核心课程应是具有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流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高水平的教材等特征的学科基础课。我校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在“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在我校的每个重点学科建设2-3门研究生核心课程。 2、建设目标 (1)促进学科课程体系改革。合理分析学科的优势与特点,梳理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准确定位核心课程在本学科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核心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2)推动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核心课程建设,能够形成结构合理、 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梯队。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第六条申报程序

xx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xxxx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教高厅[2003]3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深化我院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规范课程管理,进一步推动我院课程建设工作,保证课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学院按照“重点建设、保证质量、注重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基础条件好、学生受益面广的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建成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以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二章申报与审批 第四条课程建设及其申报范围: 1、课程必须按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设置,课程名称和学时、学分必须按要求规范。课程建设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达标课程和新开课程六级。 2、学院开设的所有课程必须达标;课程设置若需要变更或增设,须由课程负责人提出申请,并附有关资料(如课程教学标准、主讲教师情况、教材选用等),经系(部)审核、学院批准后方可执行;新开课程开设一年后须通过达标评审。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本办法所指“课程建设”包括大课程(课程体系、模块)建设和具体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建设管理,目的在于从师资、大纲、教材、教研活动、教学方法和考核等各个环节规范管理,加强课程教学对实现培养目标、落实培养计划的支持。 一、课程体系建设 (一)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公共基础课建设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外语,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规划等课程的建设。这类课程一般有多个教师同时承担教学任务、有些有国家或地区统一的课程体系、大纲和教材。适宜通过教学部门统一规划建设,其建设要求如下: 1、课程体系建设负责人:相关二级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负责人 2、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天华学院对本科生培养目标共性要求和培养计划确定学分数,确定本课程体系开设的课程。(国家有明文规定的除外) (2)大纲建设。根据确定的课程制定大纲。(国家有明文规定的除外) (3)教材建设。根据大纲选择各门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教材。 (4)规范考核。根据大纲要求制定各门课程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办法、各考核环节的权重比例。 (5)教研活动。组织公共基础课各学科内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各门课程教学质量及其改进措施。 (6)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二)专业课体系建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意选修课) 1、课程建设负责人: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或专业负责人 2、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定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和课程设置。 (2)大纲建设。督促各门课程完成大纲的编制工作,并进行全面的协调,保证大纲之间的合理衔接,使之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3)教材体系建设。检查并审定各课程选用的教材,建立教材数据库。 (4)审核各课程考核工作。审核各门课程考核标准,规范考核各个环节及其权重分配。 (5)教研活动。组织本专业教师、指导教授和骨干教师研究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协调并决定课程设置。 (6)师资队伍建设。对本专业任课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进行规划,并有计划地实施。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5.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推进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考核方式改革,及时完善课程教学,引导激励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和达成教学目标。进一步推进大类基础核心课程教考分离,对于同一门课程实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和统一阅卷。 6.优化基层教学团队。建设一支静心教书、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优秀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定期开展校内外教学示范,引领推广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经验。 其他根据核心课程建设需要,由课程教学团队设定并预计完成的建设任务。 第五条申报与立项 核心课程以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进行申报,原则上课程负责人须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建设学科、专业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有效途径。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3]1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强对我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优秀的教学内容、优秀的教材、具有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机制的示范性课程。我校精品课程建设采取学院先行建设、择优推荐、教务处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下拨建设经费方式进行。并在学校主页建立精品课程专题网站,发布与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等。学校将在立项、运行、经费、人员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 第三条精品课程建设机制以课程组为基础,组成学校、学院、课程组三级机构。校级机构领导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精品课程建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主管处长负责;院级组织机构为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领导的工作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第三级机构由课程组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及教辅人员组成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小组,确定精品课程的建设方案、经费使用方案、组织实施方案以及组织课程的评估与检查工作等。

第二章申报与管理 第四条申报程序 (一)课程组要结合学院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结合学院评估工作,由教研室主任向所在学院(部)提出课程建设申请,填写“XXX 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由本单位审核并推荐“校级精品课程”上报教务处。 (二)教务处汇总精品课程建设申报情况,根据全校专业、学科建设,结合学校评估工作,统筹规划,严格把关,组织专门委员会研究确定校级精品课程,并在校级精品课程中遴选推荐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五条评审原则 学校组织专家依据XXX学院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对申报校级精品课程进行评审,优先考虑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评审过程及主要内容为: (一)教务处进行资格审查; (二)专家组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并提问; (三)专家组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评审; (四)专家组听课评价教学效果; (五)申报材料(申报书、说明材料、上网资源等)校内公示。 第六条精品课程管理 (一)精品课程经批准后,课程负责人每年应向教务处提交精品课程年度建设进展报告书,其内容包括进展情况汇报、阶段成果、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