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

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
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

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

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阻的串联物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欧、4欧、5欧各一只)三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阅读本节课文前的问号中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电阻的串联〉

(2)问:什么叫串联电路?画出两个定值电阻串联的电路图。

(同学回答略,板演电路图参见课本图8—7)

(3)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I1、I2和I。

板书:〈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1=I2=I。〉

(4)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U)与分电压(U1、U2)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U1、U2和U。

板书:〈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和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进行新课

(1)实验:测R1和R2(R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和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和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2欧、R2=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

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1(2欧)和R2(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③将Rl和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将实验结果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 老师们通过制定一份教案设计,可以使教学方式有所提升。下面由为你带来初三物理的电阻教案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一:电阻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3-P64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 1.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

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2.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路符号是,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比较大的单位是千欧,兆欧。 4.1 MΩ=1000000Ω=106Ω1 kΩ=1000Ω=103Ω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在同一个电路中,如果接入不同的导线,流过导线的电流是否相同呢? 老师演示P63图16.3-1的实验,大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金属丝,灯泡的亮度不同。这说明流过灯泡的电流是不同的. 2.想一想:铁的数量很多且价格便宜,为什么不用铁而用铜来制作导线的内芯呢? 3. 介绍一些常见用电器的电阻的大小: 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电阻约几欧到十几欧,常用电炉丝的电阻约几欧。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不相同,在有的导体中,电流不容易通过,而在有的导体中,电流较容易通过。

串联与并联教案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3、串联和并联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 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能联系生活中的串联、并联电路,体会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 响 教学重点: ●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及连接实物图 ●会识别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难点: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联电路的连接以及分析归纳并联电路在结 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演示实验1: 展示如

图所示的实物图 提出问题: (1)一个简单电路至少有哪几部分组成? (2)闭合开关后,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演示实验2:展示节日里装饰用的小彩灯 展示教室里的几盏日光灯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通常不是一个用电器而是多个。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吗?——我们先从最简单的电路:两个用电器的连接来研究。 二、进行新课: 合作探究(1):利用下列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请连接实物图让两盏灯同时发光。 学生展示(1):学生展示(2): 教师根据学生连接的实物图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课题及内容:板书: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1、连接方式逐个首尾相连两端分别相接 请根据你连接的实物图画电路图。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 两生板演,其它学生在学案中完成 提出问题: 串联电路的电流

初中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

初中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教学重难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1)电路有哪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2)最重要的导体是什么?通常用的导线多是用铜做的,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电阻1、电阻(顾名思义)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电阻的符号:R 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4,知道下述内容。 (1)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2)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Ω1MΩ=10Ω

(3)在电子技术中,我们常用到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出示 各种电阻器实物) 说明: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 3、出示常见材料20摄氏度,0.1平方毫米、1米长的电阻值, 引入电阻大小除了与材料有关之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 提问:导体的电阻既然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猜一猜它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与导体的粗细有关;与温度、体积、密度、形状、质量等有关。 下面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电阻与材料、长度、粗细的关系。(解释 体积、密度、形状、质量实质对应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实验器材:和课本上一样; 方法:控制变量法; 下面请大家认真看视频(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7分钟 看完后分析: 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 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 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3.导体的电阻受温度影响(作为课外作业由学生课外做) 结论:多数导体,温度高电阻大;少数导体,温度高电阻小。 解释三个因素理解(形象记忆): 长度长电阻大(跑50米,跑1000米);

串联和并联教(学)案

串联和并联教案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素养。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②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④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二、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学生会画串并联电路并会连接串并联电路;组织学生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干电池、2.5V的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优教提示: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电灯,老师示其开关的作用;再播放视频进一步观察教室的电灯及开关的作用。 设问:教室里的电灯是怎样连接的? 播放精美的节日小彩灯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设问:这些彩灯又是怎样连接的? 引入新课: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 二、进行新课 1、串联和并联 如果给你两盏灯和一个开关、一个电源,当开关闭合时,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简单电路设计) (1)串联 演示一:如图把L 1和L 2 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两灯发光。引导学生连接, 并画出电路图。 得出结论:把两只小灯泡依次首尾相连,然后接在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串联的。 (2)并联 演示一:如图把L 1和L 2 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两灯发光。引导学生连接, 并画出电路图。指出各灯泡所在的支路。 得出结论: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里,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的。 2、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初中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的及应用的理解。 4、加深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三、实验器材: 干电池、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 四、教学过程 (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问题引入: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相对应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我们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测几组数据呢?用到什么器材? 4:画出实验电路图 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______。 2: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___选择接线柱,为保护电路一开始要调到____。 3: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___联,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___联,使用时都要注意___选择以及___的接法。 4:连接完电路先要___再闭合开关。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每组的电阻的大小,并算出平均值。 思考 1:你们组测得三个电阻都相等吗?原因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它的电流有没有关系? 分析与讨论: 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也随之而改变,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同时证明了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想想做做 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多测几组数据后,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讨论交流 1:每次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猜一猜) 2:你能总结出变化规律吗? 小资料 定值电阻是采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受温度影响小的材料制作的,因此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定值电阻的温度虽然改变了,但阻值发生的变化却很小。 小灯泡的灯丝是采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材料制成的,因此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灯泡变亮,灯丝的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大,灯丝的电阻变化并不是实验误差在起主导作用。分析与讨论:

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及反思-初三物理电阻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及反思|初三物理电阻 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是最后一章的内容,怎样制定一个好的教案帮组学生更好的掌握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 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 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 体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相关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使学生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养成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 2.基本电学实验常规;与实验相关的动态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导线若干(共24组)等。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提出】: 1.教师出示一个坏的收音机,告诉学生经过检查,发现一只模糊不清的电阻线断了,需要更换。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阻值呢? 2.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上面这一过程。

问题:利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能不能进行测量一下呢?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收音机这一实物,进行展示,点明 需要更换标注模糊的电阻,并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测量电阻。这样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 二、新课教学 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实验原理: (2)实验电路图: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设计实验】 1.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明自己小组的解决方案。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归纳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电压表”、“电流表”的作 用入手,分析测电阻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的提问;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心中“欧姆表”的疑问,从而得出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区别。 (2)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1.5 v干电池 80节,2.5 v的小灯泡80个,开关80个,导线若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激

趣 引 入 1.多媒体放映XX年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有关资料。 2.激趣引入新课。 1.学生上网获得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信息。 2.学生思考提问。 1.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情况,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了解上网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连 接 串 并 联 电 路 1.介绍实验器材,讲实验要求(特别提醒你)。 2.提问: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3.提问: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4.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

2.学生实验:先画电路图,再接实物图。 3.学生动手、动脑:先画电路图,再连实物图。 4,设计由5盏灯组成吊灯的电路图。 1.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2.会用简单的图设计实验方案。 3.培养学生初步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4.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探 究 串 并 联 电 路 的 特 点 1.鼓励学生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提出问题。 2.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3.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实验方案画成电路图。

初三物理教案电阻解析

第九讲:电阻 知识点 1.电阻的概念 2.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4.滑动变阻器 5.读电阻箱的示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 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 求知欲.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 爱. 教学重点(1)理解电阻是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 (2)变阻器的使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上节内容:电压的作用?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 预习本节内容:1,电阻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变阻器 4,变阻器的应用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什么叫导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有哪些?生活中常见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金属铁既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 考点/易错点1:电阻 演示实验1 提问:电压相同,小灯泡亮度不同, 为什么? 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导体阻碍作用 的大小,符号是“R”。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Ω)。 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 1Ω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Ω 3.介绍常见的小灯泡、白炽灯灯丝的电阻、定值电阻。 考点/易错点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 2.进行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粗细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四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3.设计实验 演示实验2: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演示实验3: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演示实验4: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4得出结论: (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2)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如碳例外) 考点/易错点3:变阻器

初中物理_电压 电阻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 3.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总结归纳,训练提高 【教学过程】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 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校零量程正负并联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四)串联和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1.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2.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五)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九年级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干电池60节,2.5v的小灯泡(灯座)60个,开关60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激 趣 引 入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

教学课题《电阻》教案 教案背景(设计意图及学情分析) 《电阻》是一节以实验活动、实验探究、实验验证为主的新课。 学生对物理实验本来就有探究欲望,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动手操作、仪器安装整理、故障分析等过程,在过程中相互合作、默契配合、充分交流、积极讨论;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发挥,使知识得以迁移和生成;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使用技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体会改变电流大小的两种途径; 2.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 形成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4. 了解两种物理实验设计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 情感目标:激发调动学生实验探究的热情,体验动手操作解决具体问题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了解两种物理实验设计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认识到电阻时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学难点: 能设计并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1、通过导入问题情境(如上面的问题设计)引入新课。 2、通过交流让学生组装实验器材连接电路,设计实验并将结果记录表格,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实验,科学分析实验现象,合理总结实 验结论。 4、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所需设备:电流表、小灯泡、金属丝、各种导体、酒精灯、电阻丝、导线、开关、多媒体投影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舞台灯光的亮度需要调节,收音机的音量需要调节,电扇的转速也需要调节……你知道这些是如何实现的吗? 二、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活动一)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猜一猜:将元件连成如课本图14-1所示的电路,你能有几种方法改变电流大小?你能设计出它的电路吗? 根据电路图,要完成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展示 提醒学生注意记录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 提问并组织学生交流总结: 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的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电阻概念的建立 1、概念: 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2、电阻的符号 元件的符号 电阻的单位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通过改变电路中电流大 小来实现) 试验器材与电路图 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 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和所需 的物理器材 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现 象和实验数据,分析、归纳 并的得出结论: 1、电路中接入同一导体时, _____________,即改变导 体两端的______可以改变 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2、保持电路两端电压相同 时,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可 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学生交流总结得出:导体在 导电的同时还存在着对电 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导体对 电流的阻碍作用一般不同。 通过问题情境,引入新 课(体现从生活走向物 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 力和利用现有条件设 计解决实验过程中问 题的能力 培养锻炼学生在实验 过程中能洞察细微,能 用比较法、转换法、控 制变量法解决遇到的 实际问题。 - 金 属 丝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读、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知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1.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生产中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 惯. 2.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实际连接操作的过程,分析归纳出小灯泡的连接形式串联和并联及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辩认实际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根据要求画出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尤其是并联电路,对于初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观察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课件、一组二个小灯泡,两节干电池,三个开头,导线若干(20组)、教师示教板二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定标自学 [师]:同学们,在我县有一个美丽的中心广场,你们去过吗?下面我们就共同的去欣赏它那美丽的夜景。教师用课件展示带有音乐配音的录象。而且最后定格在“万和宾馆”的灯有不亮的那一幕。 [生]:欣赏、倾听,并思考。.

[师] :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我们有信心吗?(学生肯定回答有)VERY GOOD 老师就喜欢你们这样。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就要用到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串联和并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要共同认识串并联电路。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小灯泡是如何连入电路的,那么如果两个小灯泡呢?在课下的时候老师已经布置了任务,教师出示课件:课件内容是:交流课前研究成果: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电路图的知识,充分利用给出的器材,一个电源和两个灯泡,导线若干,设计电路图,要使两个灯泡能够同时发光。现在把你们的设计成果拿出来,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二、亲历实验,探究达标 《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 [师]:同学们首先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汇总到组长那里,各位组长进行分类并互相交流,最后把所有不同的方案拿到老师这里。 [生] :学生开始活动。 [师] :(把学生汇总的结果拿到展台上展示)同学们请看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得出如果想让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可以有两处连接方式,像这一类这样的我们叫做串联,另一类那样的我们叫做并联。老师并贴图。那么哪位同学根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学生能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及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学生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能记住常见电压值;学生能认识电压表,了解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并会正确使用用电压表测电压(包括连接、读数、选择量程)。 2、学生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的特点及应用。 3、学生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能够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的关系。 4、了解变阻器的构造,理解它的工作原理,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5、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去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等。 【重点、难点】: 1.【重点】:(1).电压表的使用方法;(2).运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解题; (3).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2.【难点】:(1).电路的连接; (2).变阻器的使用,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3).识别电压表测的是哪段电路两端的电压;进行电路故障分析。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前置准备】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1.【视频播放】:《电人的烦恼》------现实版的“霹雳贝贝”片段 2.【设疑】:众说周知:不高于36V电压为安全电压。“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为什么视频中220伏电压穿胸,灯泡竟然亮了起来,人却安然无恙?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电人的烦恼》------现实版的“霹雳贝贝”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画龙点睛 (一)、考点一: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 1.【回眸要点·夯实基础】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要有,所以的作用是使电路中产生电流。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是 , 1V= mV,1mV= μV。 (3).一节干电池的电压_____一个蓄电池的电压_____.对入体的安全电压 .家庭照明电路电压_______.动力电压________. (4).正确使用电压表要注意: ①.电流只能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②.电压表应该联在电路中; ③.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④.读数时,应该认清所用量程及其对应的分度值,如果选用0~ 15 V 的量程,则其分度值为; ⑤.如果把电压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则测量的是两端的电压。 【答案】:(1).电压、电压、电源(2).V、1000、1000 (3).1.5V、2V、不超过36V、220V、380V(4).正、负、并、不、0.5V、电源 2.【典题探究·提炼方法】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及反思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及反思 电阻是初三物理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怎样做一个好的教案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呢?下面为你整理了初三电压电阻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 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及决定因素。 教师准备:电阻定律演示器九套演示电表一块电源小灯座电流表开关各九个导线每组六根金属勺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一套铅笔(芯)、钢尺 教学方法: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观察家用电线,并在课上展示。提出问题:为什么普通导线都是用铜或者铝制成的,而不用铁丝?(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分组做P14图6.3-1实验(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知的信息是学习抽象概念的重要方法) 二导学达标,形成概念 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铁丝(或镍铬合金丝)的电流大。是因为导体虽善于导电,却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一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板书:(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符号:R 让同学们阅读P15的内容并回答电阻的单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书:(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2011-02-20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电学部分的第一次探究,为后两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为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课堂。通过设问、讨论、解疑,循序渐进,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一些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一定程度地放开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简单实际电路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学习成就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区分串并联电路。 2.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体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找出串并联的特点和区分办法,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教学仪器】

(分组)两节干电池、开关一个、灯泡两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师展示一个小灯泡,提问: "你能画出一个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让这个小灯泡亮起来吗?"分成四人学习小组,画出电路图开始连接基本电路。让学生学习基本电路的设计和连接,为后面连接串并联电路做准备。 二、初识串并联(8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师提问,让学生设计电路图:"如果想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 2.展示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请学生充分思考,将电路图进行修正。 3.请学生讨论,对所有电路图进行分类。 4.小结:引导学生从"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区分串并联电路。1.以组为单位设计电路,画在白纸上。 2.反思如何正确规范地画出电路图。 3.小组讨论,交流,区分串并联电路。 4.自己总结出串并联的"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的区别。画在白纸上便于展示,而且不需要切换投影,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实际效率。 展示后让学生评价,可充分暴露学生问题,同时又可加深印象。 让学生学会从基本形式上区分串并联电路。 初步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为后续学习奠基。 三、探究串并联特点(2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初三物理电阻学教案.doc

初三物理电阻学教案 电阻测量是初三物理实验考查的重点、难点,怎样做好初三物理电阻教案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初三物理电阻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电阻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 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及决定因素。 教师准备:电阻定律演示器九套演示电表一块电源小灯座电流表开关各九个导线每组六根金属勺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一套铅笔(芯)、钢尺 教学方法: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

想。 物理电阻教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观察家用电线,并在课上展示。提出问题:为什么普通导线都是用铜或者铝制成的,而不用铁丝?(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分组做P14图6.3-1实验(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知的信息是学习抽象概念的重要方法) 二导学达标,形成概念 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铁丝(或镍铬合金丝)的电流大。是因为导体虽善于导电,却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一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板书:(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符号:R 让同学们阅读P15的内容并回答电阻的单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书:(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1000K 1K=1000 常见的电阻值:(大屏幕) 人的双手间(干燥)1000--5000人的双手间(潮湿)200--800照明灯泡(工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与反思讲解学习

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及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电表的改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学案导学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 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3分钟6分钟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有关串联和并联 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各 部分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师:(课件)教材图2.4-1和图2.4-2(如 图所示)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规律。 引入新课时,让学生 回忆初中串联电路 和并联电路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 进行推导: (1)在恒定电 流的电路中各出电 荷的分布是稳定的, 因此,在相等时间 内,通过串联电路各 部分的电荷量必须 相等,故有串联电路 各处的电流相等。即 3 2 1 I I I I= = = (2)在并联电 路中,要保持电路各 处电荷量分布稳定 学生 思考 并设 计电 路图 回顾 初中 电路 知识 根据 初中 学过 的结 论结 合高 中知 识,

5分钟8分钟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 教师:在图2.4-1中,用 ?、 1 ?、 2 ?、 3 ? 分别表示电路中1、2、3各点的电势,用 01 U、 12 U、 23 U、 03 U分别表示0与1、1与2、2与3、0与 3的电势差。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路的电压规律。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师活动:(课件)教材图2.4-3和图2.4-4(如图所 示) 不变,相同时间内流 过干路0点的电荷量 必须等于各支路1、 2、3各点的电荷量之 和。因此,串联电路 的总电流等于各支 路电流之和。即 3 2 1 I I I I+ + = 学生阅读教材, 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 两端的总电压等于 各部分电路电压之 和。即 01 U+ 12 U+ 23 U= 03 U (2)并联电路 的总电压与各支路 电压相等。用U1、U2、 U 3 代表图2.4-2中三 个电阻两端的电压, 即有 1 U= 2 U= 3 U=U 学生阅读教材,进 行推导: (1)串联电路的总 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 阻之和。即 2 1 R R R+ = 在教 师引 导下 分析 电路 中电 流规 律 分析 串 联、 并联 电路 电压 关系 的实 质。 总结 规 律。

初中物理《-电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16.3 电 阻 学校备课组九年级物理组课题§16.3 电阻课型探究课主备教师课时 课标自主学习内容学习要求 要求举记 例忆 1电阻的概念、单位,1 定值电阻及其符号问计作 答算图 人实验常数 文探究图像 2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1 1 2横截面积、材料的定 性关系,电阻是导体 本身的一种性质 考点一、记忆点:1.电阻的概念、单位,定值电阻及其符号 2.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二、实验点: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定性关系 激趣引入—目标导学—反馈练习—达标检测—合作交流 “学案导学三学合一”自主学习模式整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分一电自学课本P63~64“电阻”部分梳理基础知识 阻 反馈练习一 电阻与材料1.概念:表示导体对电流的大小。 2.单位:,简称,符号。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3.定值电阻:具有的元件。 电路符号: 1.人体的电阻大约是2KΩ,合MΩ,Ω。 2.如图,将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连入电路,发现连接铜丝 时灯泡较亮,说明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 探究1 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分二影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响 电阻 大小的 结论1:导体的电阻与有关因素 提出问题:电阻大小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反馈练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有关。 2.关于导体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小 B.铜导线的电阻比镍铬合金的电阻小 C.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大 D.长导线的电阻比短导线的电阻大 3.一根铜导线的电阻为R,将它均匀拉长后,它的电阻将()(不考虑温度影 响)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4.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形成规范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 教 具:干电池2节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变阻箱1个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演示法、巩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知识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大家根据“让小灯泡变亮”猜想它们的关系怎样?引入:欧姆定律(板书) 二、新课探究 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板书) (1)讨论交流:研究方法?电路图? 电路设计:(如右图) (2)实验研究(演示实验) (3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 (1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我们把以上两个实验的结论综合起来即是欧姆定律。 3、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2)公式: I = U/R 。 公式中I 、U 、R 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板书) (3)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 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 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公式I=U/R 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课后阅读信息窗关于欧姆研究欧姆定律的介绍) 4、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要求:画好电路图。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