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

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建筑论文

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

薛晓娟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天津300222)

【摘要】学校德育工作着力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自己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注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潜能;让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以造就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人文环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学校教师群体是重要的人文环境要素。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德育工作的基础性、民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等原则。

关键词科学学生观;生命体;自觉意识;能动作用;主体地位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昭示我们,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本文就努力探索和构建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谈些粗浅看法。

1构建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必须转变观念

改革旧的教育模式的关键在于更新教育观念。因而,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关键是德育工作者观念的转变,其核心内容是学生观。

激烈的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需要有能在社会风浪中把握自己命运和保持自己追求这种品格的新人,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创造未来。这样的新人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有创新性思维方式,有捕捉各种信息和判断各种信息价值的能力,有认识自己各种需要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高度的社会责任

感和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相统一的处世态度,有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等。因此,今天的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确立科学的学生观,把学生当作“生命体”而不仅是“认知体”,大力促进学生”生命体”的全面协调发展。

人是遗传、环境和自我选择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遗传因素是教育不能改变的因素;环境因素是主要依赖的条件和手段;自我选择因素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自己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因此,教育成功的根本在于能否调动起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使其去主动追求发展。如果仅仅把学生看作是“认知体”,就会忽视学生的能动作用,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不能取得实效,更不能实现其总体目标。因此,德育工作应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自己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为切入点,注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让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我们的培养目标应是: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肯定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否定教师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人文环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同环境条件下,人的成长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校教师群体是重要的人文环境要素,同其它环境要素相比较,教师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为重要。这是由于教师群体以其特有的能动性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社会需要及学生自身条件策划学生的学校生活,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综合环境条件,以激发和调动起学生“对自己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

2 构建新的德育模式的基本原则

很多德育工作者在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中,越来越感觉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不能脱离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