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串行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串行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串行通信技术基础

在串行通信中,参与通信的两台或多台设备通常共享一条物理通路。发送者依次逐位发送一串数据信号,按一定的约定规则为接收者所接收。由于串行端口通常只是定义了物理层的接口规范,所以为确保每次传送的数据报文能准确到达目的地,使每一个接收者能够接收到所有发向它的数据,必须在通信连接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于借助串行通信端口所连接的设备在功能、型号上往往互不相同,其中大多数设备出了等待接收数据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任务,例如,一个数据采集单元需要周期性地收集和存储数据;一个控制器需要负责控制计算机或向其他设备发送报文;一台设备可能会在接收方正在进行其他任务时向它发送信息。因此,必须有能应对多种不同工作状态的一系列规则来保证通信的有效性。这里所讲的保证串行通信的有效性的方法包括:使用轮询或者中断来检测、接收信息;设置通信帧的起始、停止位;建立连接握手;实行对接收数据的确认、数据缓存以及错误检查等。

一、串行通信基本概念

1、连接握手

通信帧的起始位可以引起接收方的注意,但发送方并不知道,也不能确定接收方是否已经做好了接收数据的准备。利用连接握手可以使收发双方确认已经建立了连接关系,接收方已经做好准备,可以进入数据收发状态。

连接握手过程是指发送者在发送一个数据块之前使用一个特定的握手信号来引起接收者的注意,表明要发送数据,接收者则通过握手信号回应发送者,说明它已经做好了接收数据的准备。

连接握手可以通过软件,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在软件连接握手中,发送者通过发送一个字节表明它想要发送数据;接收者看到这个字节的时候,也发送一个编码来声明自己可以接收数据;当发送者看到这个信息时,便知道它可以发送数据了。接收者还可以通过另一个编码来告诉发送者停止发送。

在普通的硬件握手中,接收者在准备好了接收数据的时候将相应的握手信号线变为高电平,然后开始全神贯注地监视它的串行输入端口的允许发送端。这个允许发送端与接收者已准备好接收数据的信号端相连,发送者在发送数据之前一直在等待这个信号变化。一旦得到信号说明接收者已处于准备好接收数据的状态,便开始发送数据。接收者可以在任意时候将握手信号变为低电平,即便是在接收一个数据块的过程中间也可以把这根导线带入到低电平。当发送者检测到这个低电平信号时,就应该停止发送。而在完成本次传输之前,发送者还会继续等待握手信号线在此变为高电平,以继续被中止的数据传输。

2、确认

接收者为表明数据已经收到而向发送者回复信息的过程称为确认。有的传输过程可能会收到报文而不需要向相关节点回复确认信息。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需要通过确认告之发送者数据已经收到。有的发送者需要根据是否收到信息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因而确认对某些通信过程是必需的和有用的。即便接收者没有其他信息要告诉发送者,也要为此单独发一个数据确认已经收到的信息。

确认报文可以是一个特别定义过的字节,例如一个标识接收者的数值。发送者收到确认报文就可以认为数据传输过程正常结束。如果发送者没有收到所希望回复的确认报文,它就认为通信出现了问题,然后将采取重发或者其它行动。

3、中断

中断是一个信号,它通知CPU有需要立即响应的任务。每个中断请求对应一个连接到中断源和中断控制器的信号。通过自动检测端口事件发现中断并转入中断处理。

许多串行端口采用硬件中断。在串口发生硬件中断,或者一个软件缓存的计数器到达一个触发值时,表明某个事件已经发生,需要执行相应的中断响应程序,并对该事件做出及时的反应。这种过程也称为事件驱动。

采用硬件中断就应提供中断服务程序,以便在中断发生时让它执行所期望的操作。很多微控制器

为满足这种应用需求而设置了硬件中断。在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应用程序会自动对端口的变化做出

响应,跳转到中断服务程序。例如发送数据,接收数据,握手信号变化,接收到错误报文等,都可能

成为串行端口的不同工作状态,或称为通信中发生了不同事件,需要根据状态变化停止执行现行程序

而转向与状态变化相适应的应用程序。

外部事件驱动可以在任何时间插入并且使得程序转向执行一个专门的应用程序。

4、轮询

通过周期性获取特征或信号来读取数据或发现是否有事件发生的工作过程称为轮询。它需要足够

频繁地轮询端口,以便不遗失任何数据或事件。轮询的频率取决于对事件快速反应的需求以及缓存区

的大小。

轮询通常用于计算机与I/O端口之间较短数据或字符组的传输。由于轮询端口不需要硬件中断,

因此可以在一个没有分配中断的端口运行此类程序。很多轮询使用系统计时器来确定周期性读取端口

的操作时间。

5、差错检验

数据通信中的接收者可以通过差错检验来判断所接收的数据是否正确。冗余数据校验、奇偶校验、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等都是串行通信中常用的差错检验方法。

(1)冗余数据校验

发送冗余数据是实行差错检验的一种简单办法。发送者对每条报文都发送两次,有接收者根据这

两次收到的数据是否一致来判断本次通信的有效性。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意味着每条报文都要花两倍

的时间进行传输。在传送短报文时经常会用到它。许多红外线控制器就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差错检验。

(2)奇偶校验

串行通信中经常采用奇偶校验来进行错误检查。校验位可以按奇数位校验,也可以按偶数位校验。许多串口支持5~8个数据位再加上奇偶校验位的工作方式。按数据位加上奇偶校验位共有偶数个0的

规则填写校验位的方式称为偶校验;而按数据位加上奇偶校验位共有奇数个0的规则填写的校验位方

式称为奇校验。

接收方检验接收到的数据,如果接收到的数据违背了事先约定的奇偶校验的规则,不是所期望的

数值,说明出现了传输错误,则向发送方发送出错通知。

(3)校验和

另一种差错检验的方法是在通信数据中加入一个差错检验字节。对一条报文中的所有字节进行数

学或者逻辑运算,计算出校验和。将校验和形成的差错检验字节作为该报文的组成部分。接收端对收

到的数据重复这样的计算,如果得到了一个不同的结果,就判定通信过程发生了差错,说明它接收到

的数据与发送数据不一致。

一个典型的计算校验和的方法是将这条报文中所有的字节值相加,然后用结果的最低字节的补码

作为校验和。校验和通常只有一个字节,因而不会对通信量有明显的影响,适合在长报文的情况下使用。但这种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安全,会存在很小的概率的判断失误。那就是即便在数据并不完全吻合

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得到的校验和一致,将有差错的通信过程判断为没有发生差错。

循环冗余校验(CRC)也是串行通信中常用的检错方法,它采用比校验和更为复杂的数学计算,

器校验结果也更加可靠。

(4)出错的简单处理

当一个节点检测到通信中出现的差错或者接收到一条无法理解的报文时,应尽量通知发送报文的

节点,要求它重新发送或者采取别的措施来纠正。

经过多次重发,如果发送者仍不能纠正这个错误,发送者应该跳过对这个节点的发送,发布一条

出错信息,通过报警或者其他操作来通知操作人员发生了通信差错,并尽可能继续执行其他任务。

接收者如果发现一条报文比期望的报文要短,应该能最终停止连接,并让主机知道出现了问题,

而不能无休止地等待一个报文结束。主计算机可以决定让该报文继续发送、重发或者停发。不应因发现问题而让网络处于无休止的等待状态。

6、串行异步通信数据格式

无论是RS-232还是RS-485,均可采用串行异步收发数据格式。

在串行端口的异步传输中,接收方一般事先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在它检测到数据并做出相应之前,第一个数据位就已经过去了。因此每次异步传输都应该在发送的数据之前设置至少一个起始位,已通知接收方有数据到达,给接收方一个准备接收数据、缓存数据和做出其他响应所需要的时间。而在传输过程结束时,则应由一个停止位通知接收方本次传输过程已终止,以便接收方正常终止本次通信而转入其他工作程序。

串行异步收发(UART)通信的数据格式如图1所示。

图1 串行异步通信数据格式

若通信线上无数据发送,该线路应处于逻辑1状态(高电平)。当计算机向外发送一个字符数据时,应先送出起始位(逻辑0,低电平),虽有紧跟着数据位,这些数据构成要发送的字符信息。有效数据位的个数可以规定为5、6、7或8。奇偶校验位视需要设定,紧跟其后的是停止位(逻辑1,高电平),其位数可在1、1.5、2中选择其一。

二、RS-232C串行通信接口技术

1、RS-232C接口

RS-232C的连接插头用25针或9针的EIA连接插头座,其主要端子分配表如下表(表1)所示。

端脚

方向符号功能

25针9针

2 3 输出TXD 发送数据

3 2 输入RXD 接收数据

4 7 输出RTS 请求发送

5 8 输入CTS 为发送清零

6 6 输入DSR 数据设备准备好

7 5 GND 信号地

8 1 输入DCD

20 4 输出DTR

数据信号检测

22 9 输入RI

表1 RS-232C主要端子

(1)信号含义

1.从计算机到Modem的信号

DTR——数据终端设备(DTE)准备好:告诉Modem计算机已经接通电源,并准备好。

RTS——请求发送:告诉Modem现在要发送数据。

2.从Modem到计算机信号

DSR——数据通信设备(DCE)准备好:告诉计算机Modem已接通电源,并准备好了。

CTS——为发送清零:告诉计算机Modem已做好了接收数据的准备。

DCD——数据信号检测:告诉计算机Modem已与对端的Modem建立连接了。

RI——振铃指示器:告诉计算机对端电话已在振铃了。

3.数据信号

TXD——发送数据。

RXD——接收数据。

(2)电气特性

RS-232C的电气线路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RS-232C的电气连接图

接口为非平衡型,每个信号用一根导线,所有信号回路共用一根地线。信号速率限于20kbit/s内,电缆长度限于15m之内。由于是单线,线间干扰较大。其电性能用±12V标准脉冲。值得注意的是

RS-232C采用负逻辑。

在数据线上:传号Mark=-5~-15V,逻辑“1”电平

空号Space=+5~+15V,逻辑“0”电平

在控制线上:通On=+5V~+15V,逻辑“0”电平

断Off=-5V~-15V,逻辑“1”电平

RS-232C的逻辑电平与TTL电平不兼容,为了与TTL电平器件相连必须进行电平转换。

由于RS-232C采用电平传输,在通信速率为19.2kbit/s是,其通信距离只有15m。若要延长通信距离,必须以降低通信速率为代价。

2、RS-232C通信接口的互连

当两台计算机经RS-232C口直接通信时,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联络线可用图3、图4表示。虽然不

接Modem,图中仍连接着有关的Modem信号线,这是由于INT 14H中断使用这些信号,假如程序中

没有调用INT 14H,在自编程序中也没有用到Modem的有关信号,两台计算机直接通信时,只连接2、3、7(25针EIA)或3、2、5(9针EIA)就可以了。

图3 使用Modem信号的RS-232C接口图4 不使用Modem信号的RS-232C接口

3、RS-232C驱动器/接收器

为了实现采用+5V供电的TTL和CMOS通信接口电路能与RS-232C标准接口连接,必须进行串口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电平转换。

目前常用的电平转换器有Motorola公司生产的MC1488驱动器、MC1489接收器,TI公司的

SN75188驱动器、SN75189接收器以及美国MAXIM公司生产的单一+5V电源供电、多路RS-232驱动器/接收器,如MAX232A等。

MAX232A内部具有双充电泵电压变换器,把+5V变换成±10V,作为驱动器的电源,具有两路发送器及两路接收器,使用相当方便。引脚如图5所示,典型的应用如图6所示。

图5 MAX232A引脚图图6 MAX232A典型应用

单一+5V电源供电的RS-232C电平转换器还有TL232、ICL232的等。

三、RS-485串行通信接口技术

由于RS-232C通信距离较近,当传输距离较远时,可采用RS-485串行通信接口。

1、RS-485接口

RS-485接口采用二线差分平衡传输,其信号定义如下。

当采用+5V电源供电时:

若差分信号电压为-2500~-200mV时,为逻辑“0”;

若差分信号电压为+200~+2500mV时,为逻辑“1”;

若差分信号电压为-200~+200mV时,为高阻状态。

RS-485的差分平衡电路如图7所示。其一根导线上的电压是另一根导线上的电压值取反。接收器的输入电压为这两根导线电压的差值V A?V B。

图7 差分平衡电路

RS-485实际上是RS-422的变型。RS-422采用两对差分平衡线路:而RS-485只用一对。差分电路的最大优点是抑制噪声。由于在它的两根信号线上传递着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而噪声电压往往在两根导线上同时出现,一根导线上出现的噪声电压会被另一根导线上的出现的噪声电压相抵消,因而可以极大地削弱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差分电路的另一个优点是不受节点间接地电平差异的影响。在非差分(即单端)电路中,多个信号共同使用一根接地线,长距离传输时,不同节点接地线的电平差异可能相差好几伏,甚至会引起信号的误读。差分电路则完全不会受到接地电平差异的影响。

RS-485价格比较便宜,能够很方便地添加任何一个系统中,还支持比RS-232更长的距离、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多的节点。RS-485、RS-422、RS-232C之间的主要性能指标的比较如表2所示。

规范RS-232C RS-422 RS-485 最大传输距离15m 1200m(速率100kbit/s)1200m(速率100kbit/s)最大传输速度20kbit/s 10Mbit/s(距离12m)10Mbit/s(距离12m)驱动器最小输出/V ±5 ±2 ±1.5

驱动器最大输出/V ±15 ±10 ±6

接收器敏感度/V ±3 ±0.2 ±0.2

最大驱动器数量 1 1 32单位负载最大接收器数量 1 10 32单位负载传输方式单端差分差分

表2 RS-485、RS-422、RS-232C的主要技术参数

可以看到,RS-485更适用于多台计算机或带微控制器的设备之间的远距离数据通信。

应该指出的是,RS-485标准没有规定连接器、信号功能和引脚分配。要保持两根信号线相邻,两根差动导线应该位于同一根双绞线内。引脚A与引脚B不要调换。

2、RS-485收发器

RS-485收发器种类较多,如MAXIM公司的MAX485,TI公司的SN75LBC184、SN65LBC184,高速型SN65ALS1176等。它们的引脚是完全兼容的,其中SN65ALS1176主要用于高速应用场合,如PROFIBUS-DP现场总线等。下面仅介绍SN75LBC184。

SN75LBC184为具有瞬变电压抑制的差分收发器,SN75LBC184为商业级,器工业级产品为

SN65LBC184。引脚图如图8所示。

图8 SN75LBC184引脚图

引脚介绍如下:

R:接收端。

RE????:接收使能,低电平有效。

DE:发送使能,高电平有效。

D:发送端。

A:差分正输入端。

B:差分负输入端。

V CC:+5V电源。

GND:地。

SN75LBC184和SN65LBC184具有如下特点:

●具有瞬变电压抑制能力,能防雷电和抗静电放点冲击;

●限斜率驱动器,是电磁干扰减到最小,并能减少传输线终端不匹配引起的反射;

●总线上可挂接64个收发器;

●具有热关断保护;

●低禁止电源电流,最大300μA;

●引脚与SN75176兼容。

3、RS-485接口的典型应用

RS-485典型应用电路图如图9所示。

图9 RS-485典型应用电路

在图9中,RS-485收发器可为SN75LBC184、SN65LBC184、MAX485等。当P10为低电平时,接收数据;当P10为高电平时,发送数据。

当P10变为高电平发送数据之前,应当延时几十微秒的时间。尤其是在P10和DE之间接有

光电耦合器时,延时时间还应该更长一些。否则开始发送的几个字节数据可能会丢失。

如果采用RS-485组成总线拓扑结构的分布式测控系统,在双绞线端应该接120Ω的终端电阻。

4、RS-485网络互连

利用RS-485接口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信号发送器与接收器互联,在多台计算机或带微控制器的设备之间实现远距离数据通信,形成分布式测控网络系统。

(1)RS-485的半双工通信方式

在大多数应用条件下,RS-485的端口连接都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有多个驱动器的接收器共

享一条信号通路。图10为RS-485端口半双工连接的电路图。其中RS-485差动总线收发器采用

SN75LBC184。

图10 RS-485端口的半双工连接

图10的两个120Ω电阻是作为总线的终端电阻存在的。当终端电阻等于电缆的特征阻抗时,

可以削弱甚至消除信号的反射。

特征阻抗是导线的特征参数,它的数值随着导线的直径、在电缆中与其他导线的相对距离以

及导线的绝缘类型而变化。特征阻抗值与导线的长度无关,一般双绞线的特征阻抗为100~150Ω.

RS-485的驱动器必须能驱动32个单位负载加上一个60Ω的并联终端电阻,总的负载包括驱动器、接收器和终端电阻,不低于54Ω。图10中两个120Ω电阻的并联值为60Ω,32个单位负载中接收器的输入阻抗会使得总负载略微降低;而驱动器的输出与导线的串联阻抗又会使总负载增大。

最终需要满足不低于54Ω的要求。

还应该注意的是,在一个半双工连接中,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驱动器工作。如果发生两

个或多个驱动器同时启动,一个企图是总线上呈现逻辑“1”,另一个企图是总线上呈现逻辑“0”,则会发生总线竞争,在某些元件上就会产生大电流。因此所有RS-485的接口芯片上都必

须包括限流和过热关闭功能,一般在发生总线竞争是保护芯片。

(2)RS-485的全双工连接

尽管大多数RS-485的连接时半双工的,但是也可以形成全双工RS-485连接。图11表示两点之间的全双工RS-485连接。在全双工连接中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向都有它自己的通路。在全双工、多节点连接中,一个节点可以在一条通路上向所有其他节点发送信息,而在另一条通路上接收来

自其他节点的信息。

两点之间全双工连接的通信在发送和接收上都不会存在问题。但当多个节点共享信号通路时,需要以某种方式对网络控制权进行管理。这是在全双工、半双工连接中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11 两个RS-485端口的全双工连接

最新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1)

无线通信技术 1.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信息传输的实际载体。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都是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电磁波频谱的使用从根本上决定了通信过程的信息传输能力。 传输介质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有线通信,②无线通信,③光纤通信。 对于不同的传输介质,适宜使用不同的频率。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不同传输媒介可提供不同的通信的带宽。带宽即是可供使用的频谱宽度,高带宽传输介质可以承载较高的比特率。 2无线信道简介 信道又指“通路”,两点之间用于收发的单向或双向通路。可分为有线、无线两大类。

无线信道相对于有线信道通信质量差很多。有限信道典型的信噪比约为46dB,(信号电平比噪声电平高4万倍)。无限信道信噪比波动通常不超过2dB,同时有多重因素会导致信号衰落(骤然降低)。引起衰落的因素有环境有关。 2.1无线信道的传播机制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机制如下: ①直射:即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②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一般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墙壁表面发生; ③绕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锐的物体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 ④散射:当无线路径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这种障碍物体的数量较多的时候发生散射。散射发生在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上,一般树叶、灯柱等会引起散射。 2.2无线信道的指标 (1)传播损耗:包括以下三类。 ①路径损耗:电波弥散特性造成,反映在公里量级空间距离内,接收信号电平的衰减(也称为大尺度衰落); ②阴影衰落:即慢衰落,是接收信号的场强在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一般由于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由于障碍物的电磁场阴影区所引起的; ③多径衰落:即快衰落,是接收信号场强在整个波长内迅速的随机变化,一般主要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 (2)传播时延:包括传播时延的平均值、传播时延的最大值和传播时延的统计特性等; (3)时延扩展: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沿不同的方向到达接收端会引起时延扩展,时延扩展是对信道色散效应的描述; (4)多普勒扩展:是一种由于多普勒频移现象引起的衰落过程的频率扩散,又称时间选择性衰落,是对信道时变效应的描述; (5)干扰:包括干扰的性质以及干扰的强度。 2.3无线信道模型 无线信道模型一般可分为室内传播模型和室外传播模型,后者又可以分为宏蜂窝模型和微蜂窝模型。 (1)室内传播模型:室内传播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小、环境变动较大、不受气候影响,但受建筑材料影响大。典型模型包括: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Ericsson多重断点模型等; (2)室外宏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架设较高、覆盖范围较大时所使用的一类模型。实际使用中一般是几种宏蜂窝模型结合使用来完成网络规划; (3)室外微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的架设高度在3~6m时,多使用室外微蜂窝模型;其描述的损耗可分为视距损耗与非视距损耗。

最新整理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资料

第一章习题 1、试举出若干个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例子。 答:模拟信号:语音信号等 数字信号:计算机处理数据等。 2、请说明有线电视、市内电话、调频广播、移动电话、校园网等通信系统各使用哪些信道。答:有线电视:同轴电缆 市内电话:双绞线 调频广播:无线信道 移动电话:无线信道 校园网: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3、试述通信系统的组成。 答:通信系统包括五个组成部分:1)信源;2)发送设备;3)接收设备;4)信宿;5)信道。 4、一个有10个终端的通信网络,如果采用网型网需要用到多少条通信链路?如果采用星型网需要有多少条通信链路? 答:网状网:45条;星状网:10条 5、试述传码率,传信率,误码率,误信率的定义,单位。并说明二进制和多进制时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相互关系。 答:1)传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传送的码元数目,单位为“波特”或“B”。 2)传信率也称为比特率(bit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所传送的信息量,单位为“bit/s”或“bps”。 3)误码率就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Pe=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 4)误信率是指发生差错的信息量在信息传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Peb=系统传输中出错的比特数/系统传输的总比特数。 r=Rmlog2m(bit/s) 式中,r为传信率,Rm为m进制的传码率。 6、描述点对点通信的几种方式。 答:对于点对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7、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在哪里?各有哪些优点?

答:线路交换:网上的交换设备根据用户的拨号建立一条确定的路径,并且在通信期间保持这条路径,从被呼用户摘机建立通话开始到一方挂机为止,这条线路一直为该用户所占用。线路交换的很大一个优点是实时性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与转发的交换方式,很适合于数据通信。它将信息分成一系列有限长的数据包,并且每个数据包都有地址,而且序号相连。这些数据包各自独立地经过可能不同的路径到达它们的目的地,然后按照序号重新排列,恢复信息。它的优点是线路利用率高。 8、已知二进制数字信号每个码元占用的时间为1ms,1、0等概率出现,求(1)码元速率,(2)每秒钟的信息量,(3)信息速率。 答:1)码元速率=1/0.001=1000(B) 2)每秒钟信息量=Rmlog2m=1000*1=1000(bit) 3)r=Rmlog2m=1000*1=1000(bit/s) 9、同上题,如果码元速率不变,改用8进制传输,且各码元等概率出现,求码元速率,信息速率。 答:1)码元速率=1/0.001=1000(B) 2)r=Rmlog2m=1000*3=3000(bit/s)

计算机通信技术基础期末试题

计算机通信技术基础期末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只在______________上发生,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在______________上同时传输信息,半双工通信是指通信不能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必须______________进行。 2.OSI参考模型从高到低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3.在同一种媒体中传输信号时,如果信道长度固定,为了增加传输容量,不可能通过减少______________来解决,而只能通过增加______________来实现。 4.在通信中,TCP协议是______________的,UDP协议是______________的。 5.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几个洲的计算机网络称为______________,在同一建筑或覆盖几公里内范围的网络称为______________,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是______________。 6.从支持应用的角度看,传输层应该向高层提供的服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输层的连接、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信实施控制、实现______________通信控制并保证传输的______________。 7.在信道传输中,从调制解调器输出的调制信号每秒种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次数称为______________,而表示每秒传送的构成代码的比特数称为______________ 。 8.IP地址长度在IPV4中为______________ 比特,而在IPV6中则为______________比特。 9.现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接入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Ethernet 2.LAN

通信工程师基础知识试题库

通信工程师 习 题 集

目录 上篇新技术、新业务知识 (4) 第一章基础知识 (4) 第二章现代电信网 (8) 第三章现代电信技术 (18) 第四章电信业务 (25) 第五章电信市场营销 (34) 下篇通信专业知识 (40) 一、无线通信专业 (40) 第一章无线通信概述 (40) 第二章微波通信 (42) 第三章卫星通信 (48) 第四章无线市话通信 (55) 二、移动通信专业 (61) 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61) 第二章移动通信网 (66) 第三章移动通信的无线覆盖技术 (70) 第四章干扰和噪声 (73) 第五章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76) 第六章基站控制器(BSC) (79) 第七章GPRS系统介绍 (84) 第八章WCDMA系统介绍 (91) 三、有线传输专业 (98) 第一章同步数字体系(SDH)技术 (98) 第二章密集波分复用(DWDM)传输原理 (106) 第三章SDH传输网维护测试项目及法 (112) 四、交换专业 (118) 第一章程控数字交换机 (118) 第二章网 (124) 第三章数字数据网(DDN) (141) 第四章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 (145) 第五章局域网和城域网.................................................................................................... 第六章因特网(Internet) (157) 六、电信网络专业 ...........................................................................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基础知识答案 一、选择题 1.E接口是指:(A) A.MSC与MSC间的接口 B.MSC和HLR的接口 C.HLR和VLR的接口 D.VLR和VLR的接口 2.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A.24 B.14 C.8 D.16 3.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 4.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 A.1和3交叉,2和6交叉 B.1和6交叉,2和3交叉 C.4和5交叉,2和3交叉 D.1和3交叉,4和5交叉 5. CCS7信令网脱离于通信网,是一种支撑网,其三要素是:(A) A.SP.STP和Signalling Link B. SP.LSTP和HSTP C.SP.LSTP和Signalling Link D. SP.HSTP和Signalling Link 6. 七号信令系统结构遵循OSI结构,以下部分那些不属于应用层:(D) A.BSSAP B.INAP C.MAP D.SCCP 7.既是MTP 的用户又是SCCP 的用户的功能实体是:(B) A.TUP B.ISUP C.TC D.MAP 8.当某局向对端局发送_____消息后,随即收到对端发送来的相同的消息,且两个消息的CIC都相同,此时意味着发生了同抢。(D) A.ANN B.ACM C.GSM D.IAM(IAI) 9.两信令点相邻是指:(A) A.两局间有直达的信令链路 B.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不一定有直达的链路 C.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和链路 D.两局间话路和链路都不直达 10.哪一类业务的SCCP消息在传送时,SLS是随机选择的?(A) A.0类业务 B.1类业务 C.2类业务 D.3类业务 11. 在两个相邻七号交换局间最多可有_______根相邻链路( A ) A) 16

7月全国自考通信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通信技术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STM-N帧结构中,为了保证信息正常灵活传送所附加的字节称为() A.信息净负荷 B.管理单元指针 C.段开销 D.通道开销 2.在移动通信中,产生慢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噪声 B.阴影效应 C.互调干扰 D.邻道干扰 3.在CDMA反向信道中,接入信道至少有一个,最多为() A.12个 B.22个 C.32个 D.42个 4.工作于SPADE方式的卫星转发器带宽为() A.26MHz B.36MHz C.46MHz D.56MHz 5.OMS是GSM系统中的() A.移动台 B.网络交换子系统 C.基站子系统 D.操作维护子系统 6.单模光纤纤芯的直径一般为() A.100μm以上 B.(70~80)μm C.(40~60)μm D.(5~10)μm 7.在同步数字体系中,STM-16的速率为() A.9953.280Mbit/s B.2488.320Mbit/s C.622.080Mbit/s D.155.520Mbit/s 8.由于通信设备均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环境中,元器件中的电子均进行随机热运动,这种热运动所形成的噪声称为() 1

A.散粒噪声 B.热噪声 C.冲击性噪声 D.交调噪声 9.ADPCM称为() A.脉冲编码调制 B.增量调制 C.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D.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10.按信令通路与电话通路的关系进行划分,信令分为随路信令和() A.共路信令 B.局间信令 C.地址信令 D.用户线信令 11.用来完成不同复用线之间的交换功能,而不改变其时隙位置的接线器是() A.频率接线器 B.数字接线器 C.空间接线器 D.时间接线器 12.目前我国长途电话网是按照事先编制的、固定的路由表进行路由选择的,其首选路径是() A.扩展式路由算法 B.高效直达路由 C.无级动态路由 D.最终路由 13.用户线与用户直接相连的交换中心是() A.关口局 B.长途局 C.汇接局 D.端局 14.分组方式是一种() A.基于统计复用的交换方式 B.电路的交换方式 C.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 D.数字传输的交换方式 15.物理层规定的重要特性有() A.2个方面 B.3个方面 C.4个方面 D.5个方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目前常用的多址分配制度有预分配方式和___________两种。 17.对数字通信系统而言,其主要性能指标仍然是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___________。 18.按不同的媒介,我们将信道分为两大类,有线信道及___________。 19.光纤色散的大小除了用输出脉冲的展宽来表征以外,还可用___________来表征。 20.卫星通信系统由空间分系统、通信地球站、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和___________等四大部分组成。 21.接收端使用本地载波的解调方式称为___________。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试题(三)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试题(三) 一、填空题。 1、通信是信息的传输与。 2、数据的成功传输主要依赖于两个因素:和传输媒体的性能。 3、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道,主要包括和传输媒体。 4、通道的带宽是指能够通过信道的正弦信号的。 5、全双工通信方式相当于把相反方向的方式组给起来。 6、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 7、频带传输的优点是克服电话线上不能传送的缺点。 8、宽带系统是指具有比带宽更宽的信道。 9、同步技术中,接收端要根据发送端所发送的信号频率和来接收信号。 10、字符同步方式中,传输方式更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11、多路复用技术通常包括、时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 12、波分复用就是光的。 13、异步时分复用技术能动态地按需分配时间片,避免第个时间段中出现 。 14、常见的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15、经由电路交换的通信包括三个阶段:线路建立阶段、、线路释放阶段。 16、ATM信元是由和信息段组成的。 17、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中,要求误码率低于。 18、反馈重发纠错(ARQ)的实现方式分为和连续工作方式。 19、光纤通过内部光的来传输一束经过编码的光信号。 20、无线传输介质的特点是利用在空间传播的来传送信息。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数字数据的各项中,正确的是() A、数字数据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连续变化的数据 B、数字数据可以取无限多个数值 C、数字数据是表现为离散量的数据,只能取有限个数值 D、数字数据只能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2、下列信道的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按照传输的数据类型分,可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B、按照传输的媒体来分,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C、按照传输信号的种类,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D、按照使用权限,分为专用信道和公用信道等 3、()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A、信道 B、数据传输速率 C、信息 D、数据 4、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是() A、Hz B、MHz C、bps D、mps 5、能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传输方式是() A、单工方式 B、半单工方式 C、半双工方式 D、全双工方式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中)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中) 什么是移动电话网? 移动电话网就是可以使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的网络。我国自1987年开始开通移动电话业务以来,移动电话迅猛发展,用户增长迅速,到现在我国已经出现了五种移动电话网共存的局面,这五种网各有不同的通话范围和不同的业务功能。用户选择配备移动电话手机时,需要对现有的五种网有所了解。 我国的五种移动电话网又被称为A、B、C、D、G网,其中A网和B网是模拟网,C、D、G网是数字网。 1)A网和B网:模拟移动电话网 模拟网是我国早期建设的移动电话网。由于各地分别建设、时间先后不同,又有爱立信和摩托罗拉两大移动电话系统等原因,模拟移动电话网形成了A网和B网系统,A网地区使用A网的手机,B网地区使用B网的手机。A网的地区是北京、天津、上海以及除河北、山东以外的全国各地。可见在大部分地区是共存的,但原来是不能互通的。B网的地区主要是在北京、天津、上海、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四川、黑龙江、山东等地。1996年1月起,我国各省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实现了联网,模拟移动电话已有可能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实现自动漫游。但是,如果要从A网区到B网区,需要用户在自己的手机上进行操作,将手机转换为B网,否则不能使用;如果从B网区回到A网区,也必须先在手机上操作,将手机变回才能使用。变换的方法可见说明书。 2)C网:CDMA制式移动电话网 C网是指CDMA(码分多址)制式的移动电话网,CDMA制式是接通率高、噪声小、发射功率小的新型数字网,能实现移动电话的各种智能业务。我国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等市建设了C 网,沿海的10省也在建设,已经建成的城市间已联网,使用CDMA手机可以在上述地区漫游。 3)G网:全球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设“全球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网,这就是G网。数字网具有许多新的业务功能,特别是具有漫游范围最为广泛的特点,因而被称为“全球通”。G网工作于900兆赫频段,频带比较窄,随着近年来移动电话用户迅猛增长,许多地区的G网已出现因容量不足而达到饱和的状态。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近来又建设了“D”网。 4)D网:工作在DCS1800系统的移动电话网 它的基本体制和现有的GSM900系统完全一致,但工作于1800兆赫频段,需要用全球通1800的手机。如果使用双频手机,那么在G网中也能漫游、自动切换。现在有许多城市是DCS1800系统和GSM900系统同时覆盖一个地区,就称为全球通双频系统,使全球通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成倍增长。

通信基础知识(137-147)

第三单元通信技术及公司产品知识 第一章通信网技术基础 第一节通信网概述 通信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交流文化、传播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及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人们对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多,通信业务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到生产、管理、服务、生活的各个环节,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从社会分工来看,通信是负责传递信息的服务行业,通信生产的不是实体产品,而是社会效益,因此在讲求竞争和效益的社会中不可能不充分使用通信手段。经济发达的国家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建设和完善本国通信网,使之更好地满足各界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目前,我们公司的产品几乎触及了通信网的各个领域,现代通信网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强,通信网的每个构成要素都是作为整个通信网的一部分存在并且起作用的,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全网的概念。 1.1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多用户通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称之为通信网,习惯上把它分为电话通信网、数据通信网以及广播电视网等等。目前,通信网实现的基本结构形式有五种: 网型网:网型网是具有代表性的完全互连网,在每两个通信节点之间都建立一条传输链路。 星型网:增加了一个转接交换中心,完成所有节点间信息的汇集、接续和分配。 复合网:是以星型网为基础,在通信量较大的区间构成网型网结构。 环型网:节点之间由链路构成一个封闭的环状网。 总线型网:特点是传输流通的信息速率较高,它要求各节点或总线终端节点有较强的信息识别和处理能力。在计算机通信网中应用较多。 1.1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从通信网的基本结构可以看出,构成通信网的基本要素是终端设备、传输链路、转接交换设备以及新近几年引入的接入部分。 终端设备是通信网中的源点和终点。对应不同的通信业务,有不同的终端设备。 传输链路是网络节点的传输媒介,是信息和信号的传输通路。 137

浙江7月自考通信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通信技术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6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 数字通信系统通过()可以消除噪声的积累。 A. 自适应增益控制技术 B. 场效应放大器 C. 高灵敏度接收技术 D. 再生中继技术 2. PCM的基群的数码率为()。 A. 34.368Mb/s B.139.264Mb/s C. 2.048Mb/s D. 64kb/s 3. 光纤的散射损耗是由于()引起的。 A. 材料的不均匀 B. 入射光的强度 C. 温度 D. 入射光的波长 4. 模拟中继接口要完成的功能是()。 A. BOSCHT B. BOS C. CHT D. OR 5. 我国数字网同步已确定采用()方式。 A. 主从同步 B. GPS同步 C. 自同步 D. 准同步 6. RF网对传输信道的要求()X.25分组网。 A. 高于 B. 低于 C. 差不多 D. 相等 7. 由于ATM采用了()技术,使用户对带宽资源的占用是动态的,提高了频带利用率。 A. 异步时分复用 B. 异步交换 C. 分组交换 D. 虚通道、虚通路 8. 目前,大部分国际通信卫星业务尤其是商用卫星使用()。 A. C波段和Ku波段 B. X波段和Ku波段 C. C波段和Ka波段 D. L波段和X波段 9. 在ATM,数据分组长固定为()。 A. 52字节 B. 48字节 C. 5字节 D. 53字节 10. 光端机LD发送电路经过()实现电/光转移。 A. 电平转移 B. 活动连接器 C. 自动功率控制 D. 对LD进行调制 11. 无线信道中传播的是()。 A. 横电波 B. 电磁波 1

通信工程师初级综合能力试题及答案

通信工程师考试试卷 专业名称:通信专业综合能力等级:初级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核分人得分 一、判断题(共40题,每题分,共计20分) 1.(F )从通信科技劳动的特点看,具有严谨性、准确性。 2.(T )通信科技工作者,在从事通信科技的职业活动中,除应具有一般通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一般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外,还应具有通信科技职业道德。 3.( F )不畏艰险、献身科学,是科技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劳动的基本的道德要求。 4.(T )实事求是,是科技工作者探求真理,向真理靠近所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5.(T )电信用户有权知悉使用电信服务费用的有关情况。 6.(T )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赔偿问题,消费者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 7.(F )电信用户在暂停服务30日内仍未补交电信费用和违约金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终止提供服务。 8.(T )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可以是协商、调解仲裁或起诉。 9.(T )分组交换数据网是以分组交换方式工作,并向用户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电信网。 10.(T )智能网的核心思想是交换与业务控制相分离。 11.(T )TMN为电信网和业务提供管理功能并能提供与电信网和业务进行通信的能力。 12.(T )信号传输的透明性是指在规定业务范围内的信息都可以在网内传输,对用户不加任何限制,保证用户业务信息准确、无差错传送的能力。 13.(F)传统的电话网只提供话音业务,均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14.(T )信令网管理包括信令业务管理、信令路由管理和信令链路管理三个功能过程。 15.( F )交叉连接就是把多路信号集合在一起,共同占用一个物理传输介质。 16.( F )分组交换处理每一个信息,差错小,最适合现有和未来的所有业务。 17.(T)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而进行的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18.(T )多媒体通信的网络技术包括宽带网络技术以及接入网技术。 19.( F )光纤通信系统只能传输数字信号。 20.(F)对于语音码组,传输中如果一个比特发生错误,不会影响它的语义。 21.(F)多模光纤的传输特性比单模光纤好。 22.( F )用户环路是指从电话端局的交换机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线路。 23.(F )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广播电视系统都是数字系统。 24.(T )目前,在多媒体信息压缩技术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5.(T )交换系统的功能是在入端和出端之间建立连接。 26.(T )“一线通”业务即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它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来承载包括话音、图像、数据在内的多种业务。

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 2014.08.5

》课程标准《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 1 课程定位.1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 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 析、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系统讲述通信领域的“通信系统传输与交换原理”、“通信介质”、“光通信系统”、“通信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等各类专业知识,以及“通信接入网”的专业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新;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一般模型 能描述模拟信源数字化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关键技术)(2掌握PCM3)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了解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掌握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知道四相调相系统和其他调制方式(4)了解同步及数字复接原理 5)()、技能目标2 (1)能熟练使用通信原理实验箱; 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并用相关软件仿真的能力;)(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3))、素质目标3 (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

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课程内容 表1 “通信技术基础”项目简表

通信工程专业知识点总结

交换技术 1.信网基本组成设备: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 2.电话机的组成部分:通话设备、信令设备、转换设备 3.拨号脉冲电话各工作状态:挂机状态、振铃状态、摘机状态、拨号状态 4.交换机基本组成部分:用户电路、中继器、交换网络、信令设备、控制系统 5.呼叫处理基本过程:用户呼出阶段、数字接收及分析阶段、通话建立阶段、通话阶段、 呼叫释放阶段 6.交换机分类:人工电话交换机、机电制交换机(步进制、纵横制)、程控交换机、软交 换机、IP电话 7.交换方式:(1)电路交换:实际物理链路,不能纠正错误,预先建立,有建立时延,电 路利用率低;(2)分组交换:将信息化为分组,每个分组3~10字节的分组头,包含地址和控制信息,可能产生附加时延和数据丢失:a。虚电路:逻辑连接,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沿同一路径到达,可同时建立多个虚电路,可分为呼叫建立、数据传输、释放呼叫三个阶段;b。数据报:独立传送每个分组,同一报文可以沿不同路径,不需要有呼叫建立和释放阶段,分组可能失去顺序。 8.编号方式:(1)本地电话号码:局号+局内用户号;移动网接入码+移动网用户号码 (2)国内长途:0+长途区号+对方电话号码;同上 长途号首位为1,两位;为2,两位;为3,第二位奇,三位;偶,三四。 9.移动用户的ISDN号码:国家码+移动网号NDC+误别号+用户号SN 10.信令分类:(1)按传送区域:用户线信令、居间信令;(2)安信令信道和话音信道的关 系:随路信令、公共信道信令;(3)按功能:线路信令(监视信令)、记发器信令(选择信令);(4)按传送方向:前向信令、后向信令 11.用户话机发出的信令:(1)监视信令:反应用户电话机的摘挂机;(2)选择信令:用户 话机向交换机送出的被叫号码 12.NO.7信令功能:传送电话网的局间信号;传送电路交换数据网的局间信号;传送综合 业务数字网的局间信号;在各种运行、管理和维护中心传递有关信息;在业务交换点和业务控制点之间传送各种控制信息;传送移动通信网中与用户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13.NO.7信令四层结构:MTP层: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信令链路功能级、信令网功能级; UP层(处理信令消息) 14.NO.7信令共有三种信令单元:消息信令单元(MSU)、链路状态单元(LSSU)、填充信 令单元(FISU) 15.信令单元各字段:标志码(F)、前向序号(FSN)、后向序号(BSN)、前向表示语比特 (FIB)、后向表示语比特(BIB)、状态字段(SF)、长度表示语(LI)、校验码(CK)、业务信息八位码组(SIO)、信令信息字段(SIF) 16.信令网的基本组成部分:信令点、信令转接点、信令链路 17.我国NO.7信令网结构:高级信令转折点(HSTP)、低级信令转折点(LSTP)、信令点 (SP) 18.事务处理能力(TC)基本结构:(1)成分子层:处理成分和作为任选的对话部分信息 单元;(2)事务处理子层:处理TC-用户之间包含成分及任选的对话信息部分的消息交换。 19.数字程控交换机硬件系统分为:话路部分(包括数字交换网络和各种外围模块)和控制 部分(完成对话录设备的控制功能) 20.采用分级控制方式的交换机的硬件组成:用户模块、远端用户模块、数字交换网络、数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模拟试题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实用技术基础模拟试题3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个题只有一个的答案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30分) 1、I/O接口在()之间。 A、主机和总线 B、主机和I/O设备 C、总线和I/O设备 D、CPU和内存 2、()是一条指令中执行功能的部分。 A、源地址码 B、操作码 C、目标地址码 D、数据码 3、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程序是()。 A、源程序 B、汇编程序 C、目标程序 D、机器语言程序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第页(共8页)

4、全双工通信支持下列()的数据流。 A、单一方向 B、多个方向 C、两个方向且同时 D、两个方向,非同时 5、下列关于基带信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过同一通道传输多重信号 B、对通道上的频率范围通常要进行划分 C、是多进制方波形式 D、信号以其原始的状态传输 6、某C类网段中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下列()与其他地址的设备不在 同一个网段。 A、202.13.129.143 B、202.13.129.136 C、202.13.129.129 D、202.13.129.175 7、建立虚拟局域网的交换技术一般包括()、帧交换、信元交换三种方式。 A、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端口交换 8、A TM传输的显著特点是()。 A、将信息划分成固定长度的信元 B、采用存储-转发原理 C、利用电话交换的原理 D、将传输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分组进行交换与传输 9、下列()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局域网中的数据冲突。 A、网卡 B、集线器 C、交换机 D、路由器 10、E-mail中有古怪字符的原因是()。 A、操作系统不相同 B、传输协议不一致 C、文字编码不统一 D、有病毒发作 11、()属于交换机的功能。 A、减少数据发送冲突的发生,避免拥挤,提高网络带宽 B、放大信号 C、数据链路层控制 D、路由选择 12、下列关于无线局域网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无线局域网的客户端设备不需要任何许可证就可以使用 B、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更安全 C、远程无线网桥可以连接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D、无线局域网可采用点对点模式组建 13、DDN最突出的特点是()。 A、采用全数字电路 B、是一种减少节点处理时间的技术 C、数据通信的最高速率为64Kbps D、可以方便的实现LAN和WAN的互联 14、下列协议中不属于TCP/IP应用层协议的是()。 A、SMTP B、A TM C、DNS D、FTP 15、下列属于性能管理的是()。 A、对所有的网络设备和网络通道的异常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视 B、负责监视整个网络的性能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第页(共8页)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 和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基础知识答案一、选择题接口是指:(A )与MSC间的接口和HLR的接口和VLR的接口和VLR的接口 2.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3.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 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 4.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和3交叉,2和6交叉和6交叉,2和3交叉和 8.当某局向对端局发送_____消息后,随即收到对端发送来的相同的消息,且两个消息的CIC都相同,此时意味着发生了同抢。(D )(IAI) 9.两信令点相邻是指:(A ) A.两局间有直达的信令链路 B.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不一定有直达的链路 C.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和链路 D.两局间话路和链路都不直达 10.哪一类业务的SCCP消息在传送时,SLS是随机选择的(A )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 11. 在两个相邻七号交换局间最多可有_______根相邻链路 A A 16 B 4 C 8 D 2 12. 信息信号单元MSU中的业务表示语SI为0100时,表明该MSU属于______用户层 A A 电话用户部分TUP B ISDN用户部分ISUP C 信令网管理SNM D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13. 信令链路的定位属于 B A LEVEL 1 B LEVEL 2 C LEVEL 3 14. MAP中,取消位置更新程序由_____发起 A A HLR B VMSC C AUC D VLR 15. A 接口指的是_______之间的接口 C A HLR---VLR B MSC---

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试举出若干个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例子。 答:模拟信号:语音信号等

数字信号:计算机处理数据等。 2、请说明有线电视、市内电话、调频广播、移动电话、校园网等通信系统各使用哪些信道。 答:有线电视:同轴电缆 市内电话:双绞线 调频广播:无线信道 移动电话:无线信道 校园网: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3、试述通信系统的组成。 答:通信系统包括五个组成部分:1)信源;2)发送设备;3)接收设备;4)信宿;5)信道。 4、一个有10个终端的通信网络,如果采用网型网需要用到多少条通信链路?如果采用星型网需要有多少条通信链路? 答:网状网:45条;星状网:10条 5、试述传码率,传信率,误码率,误信率的定义,单位。并说明二进制和多进制时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相互关系。 )传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传送的1答: 码元数目,单位为“波特”或“B”。 2)传信率也称为比特率(bit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所传送的信息量,单位为

“bit/s”或“bps”。 3)误码率就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Pe=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4)误信率是指发生差错的信息量在信息传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Peb=系统传输中出错的比特数/系统传输的总比特数。 r=Rmlog2m(bit/s) 式中,r为传信率,Rm为m进制的传码率。 6、描述点对点通信的几种方式。 答:对于点对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送的

方向与时间,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7、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在哪里?各有哪些优点? 答:线路交换:网上的交换设备根据用户的拨号建立一条确定的路径,并且在通信期间保持这条路径,从被呼用户摘机建立通话开始到一方挂机为止,这条线路一直为该用户所占用。线路交换的很大一个优点是实时性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与转发的交换方式,很适合于数据通信。它将信息分成一系列有限长的数据包,并且每个数据包都有地址,而且

803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一、考试目的

803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主要考核考生对"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原理"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考生应熟练掌握大纲所列知识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结构 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绘图题。 考试内容比例:信号与系统约50分数字信号处理约20分通信原理约80分 三、考试内容 "信号与系统"部分: 1.绪论 信号与系统的概念,信号的描述、分类和典型信号;信号运算,奇异信号,信号的分解;系统模型及其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分析方法。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微分方程式的建立、求解,起始值的确定;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系统冲激响应求法,利用卷积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卷积的计算,卷积的性质。 3.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频谱结构和频带宽度;傅里叶变换---频谱密度函数;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时域抽样定理;帕塞瓦尔定理。 4.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拉氏变换的定义,拉氏变换的性质,复频域分析法;系统函数的概念,根据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时域、频率特性;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5.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常用典型离散时间信号,系统框图与差分方程;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求解的一般概念;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离散卷积(卷积和)。 6.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 z变换的定义、性质,典型序列的z变换;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信号流图。 "数字信号处理"部分: 1.离散傅立叶变换及其快速实现 离散时间信号的傅立叶变换,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基2时间抽选法FFT,基2频率抽选法FFT,IDFT的快速算法,线性卷积的快速计算 2.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 冲激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的设计,IIR滤波器的频率变换设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基础知识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基础知识 一、通信设计的概念 通信设计是对现有通信网络的装备进行优化与整合,是在通信网络规划的基础上,根据通信网络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经济方法,依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对工程项目进行勘察和技术、经济分析,编制最为工程建设依据的设计文件和配合工程建设的活动。 设计的定义:设计是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包括规划、设计、勘察、可行性研究、编制技术规范暨询价书等; 设计文本是指按照合同、委托书要求完成的文本,包括设计文本、 勘察文本、规划文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规范暨询价书等。 通信设计往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为通信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与实施,规划、选址、可行性研究、融资和招投标咨询、项目管理、施工监理等过程提供技术与咨询服务。 通信设计主要含设计前期工作,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安装试生产,参加竣工验收和回访总结等工作。 通信设计是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贯彻执行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并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严格执行通信设计标准、规范和规程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设计方法,保证工程项目的先进性。通信设计重视工程经济,要做到技术和经济的统一,使得工程项目在建设、营运和发展过程中均有较高的投资效益;要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节约能源、节约用水、 节约用地,并符合国家颁布的 环保标准

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科技要素首先是要通过规划设计注入通信工程的,通信设计要考虑通信网络的全程全网性,建设的连续性以及通信网络的高可靠性要求。通信设计单位是通信主管部门和建设部门的参谋和技术顾问。通信设计是通信工程建设的基础与先导,是提高通信工程建设质量,提高通信网络全程全网技术含量的关键环节。 二、通信设计的实施 1.成立项目组 由设计部门负责人组织项目组,任命项目负责人。当项目涉及到其它专业,需要其它设计部门配合时,由本设计部门负责人负责,与其他设计部门负责人协商,明确配合方式和核算方式。 2.编制项目计划 项目负责人对设计任务进行分解,必要时可成立单项设计组,指定单项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要对每一单项任务填写“项目计划书”(附件4)如指定了单项负责人,则“项目计划书”要下发到每一单项负责人。项目计划书内容(但不限于): (1)项目名称、设计编号、项目负责人、单项负责人、审核人、校对 人、设计人; (2)提供配合项目的衔接日期(内部、外部)、计划完成设计日期; (3)工程内容说明。 设计部门负责组织设计的实施,详见通信工程的设计工作流程(图 二)

全国通信技术基础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 201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通信技术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 0236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5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误码率是指收方接收到的()码元数在发方发出的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A .失效B.正常 C.错误D.畸变 2.将消息信号调制一次后再进行调制,这种方式被称为() A .复用B.相位调制 C.多级调制D.增量调制 3. 30/32 路 PCM 的速率为() A . 8.448Mb/s B. 2.112Mb/s C. 9600kb/s D. 2.048Mb/s 4.多普勒频移与移动体的()有关。 A .位置B.质量 C.所处环境D.移动速度 5. BTS 内切换,既可以切换至()载频的无线时隙,也可以切换至同一载频的不同时隙。 A .上B.新 C.本D. T0 6.1UI 相当于 1 比特信息所占有的时间间隔,随着所传码速率的提高, 1UI 的时间将()A .减小B.增加 C.不变D.与所传码速率无关 7.当一秒内的误码率劣于1×10-3门限值时,就定义为() A .严重误码秒B.误码秒 C.劣化分D.误块秒比 8. AU 是 SDH 复用结构中的() A .容器B.虚容器 C.支路单元D.管理单元 9.如果地球站站址的划分和识别是根据各站的码型结构的不同来实现,则称为() A . CDMA B. SDMA C. TDMA D. FDMA 10.()和交叉连接是DDN 节点的基本功能。 A .复用B.放大 C.整形D.速率调整 11.在分组交换网中提供PVC 和 SVC 功能的是 x.25 的()功能。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