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数论初步:因数和倍数

九义:六年制十册“约数和倍数”

实验:进行适当精简。

例如:删去“整除”、“分解质因数”等概念,把“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分别移至“通分”“约分”前面。

2.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基本同九义,适当调整。

例如,加入“最大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删去“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等。

3. 数的运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基本同九义。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旋转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统计

众数、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数学思想方法

逻辑推理

图形的变换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充分进行活动和探究,以利于培养空间观念。

2.注意利用已有知识基础,把握阶段性目标。

3.注意有关概念的数学性。

因数和倍数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

1.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编排特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分数大小比较,不单列一段,而是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

?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2.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法。

统计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编排特点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显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择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的哪个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问题,有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只有合适与否的问题。这一点需让学生清楚。

2.注重对统计量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避免仅仅停留在计算层面。

数学广角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基本思想。

涉及到的两个问题

1. 什么样的方案是比较好的方案?(优化的问题)

2. 在某一方案下,怎样知道用多少次就能保证找出目

标物来?(逻辑推理的问题)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

区别于真实的实验操作结果。

2.重视让学生在猜测、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可让学生从2个、3个、4个……进行有顺序地探究。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