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

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
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

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

一、从解题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扫清词语障碍

解决:服务完全彻底

1、师: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什么叫服务?

生:服务就是帮助他人,给予他人一定的帮助。

师:那你为别人服务过吗?

生:我扫过雪。我为客人倒过茶。

师:出示一个句式: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我是彻底为了---------而存在的,让学生把刚才自己所说的事填到句子里。学生一读傻眼了: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倒茶,我是彻底地为了倒茶而存在的。

师:(学生说后)你还像刚才那样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这句中哪两个词让你变得不那么愿意了?

生:完全、彻底。

师:为什么?

生:……

立足生本1:这个孩子没能回答出来,老师立刻转向了另一个积极举手的孩子,立足生本,教师应给他足够的指引与思考时间。

师:你觉得完全、彻底太怎么样

生:太绝对了

同学们说的都是心里话。现在请大家看这句话。(投影出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二、巧用三个问题,梳理全文,彰显文本特点

(一)借助身份转换,体会演讲特点

3、谁这么有勇气说出这么绝对的话?是在没人时候说的吧?(引导学生了解背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人很少的时候说的吧?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这样说,说明他(坚决、肯定)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4、学生以毛主席的口气演讲这句话,我有疑问可以问你吧?

突出文体意识:演讲的特点,语气、用词、声音,让对方信服,为下文体会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要为中心服务做铺垫,老师如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丝毫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引导着学生去体会演讲的特点,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真水无香,这种不露痕迹的教学,正是好课的最高境界。

师分别追问:如的果你牺牲了怎么办?

如果你自己犯错误了怎么办?

立足生本2:学生没有回答上来,师立刻叫起了另一个学生.此时答不上来是正常的,老师也知道,正是因为答不上来,才要好好地回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但此时,如果老师能再给这位同学多一点关怀,让他不必为自己没回答出来而感到尴尬,就更能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如:孩子,我第一遍读书的时候也回答不上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学完这课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而另一位回答出问题的同学是读了5遍书的同学,刚好可以印证老师的话。

你自己遇到了困难怎么办?

学生仍然回答不上来,事不过三,教师的卖关子恰到好处,可以说铺陈得恰到好处,接下来就到了可以提示谜底的时候了!

5、师:小结并板书:{一样死,错,困难。}有疑问是正常的,因为我都是普通人。

6、师:以主席的身份演讲,生追问。师以课文的段落回答:犯错怎么办?——第3自然段牺牲怎么办?——第二自然段;困难——第四自然段(二)自读批注,初步感知

7、师:面对同样的生死、犯错、困难,革命党人有哪些不一样的做法和想法呢?板书:{不一样}。请你用适合自己思考的方法读书,找一找、画一画,写一写。(3分钟)

8、、生:自由读,批注,师提示书写姿势。

1面对死亡

学习引用(文体意识,议论文中的常用方法)以读促悟,训练朗读,体会情感今昔对比,深化主题

9、生:读第二段,

10、师引导板书: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像泰山一样{重}。有的像鸿毛一样{轻}毛主席为什么要用别人的话,而不用自己的话。引导总结出:更有说服力。议论文总阐述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引用名人名言就是经常使用的方法。写上引用,让学生批注在书上。

11、齐读司马迁的这段话。

在体会了引用的作用后,再读这段话,于诵读,于理解都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一次读,训练演讲中的朗读)

12、师:认同这种观点吗?这篇文章写于1944年,今年2014年,现在已经不要烧炭了,张思德的死还有意义吗?

13、生:

师:再次出示关键语句。板书{“为人民的利益”}

(第一次紧扣主题:为人民的利益)

师:张思德想死吗?生:不想。

师:但他怕死吗?生:不怕!

师:对,我们不怕牺牲,但我们同样珍惜生命!同学们永远不能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或是剥夺别人的生命。

(第一次与时代紧密相联,在学习文本阐述的生死观时,老师也融入了“珍惜生命”的时代观念)

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二读深化)

14、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毛主席的这段话,激励和鼓舞了无数的人,那些失去战友,失去亲人,失去朋友,甚至失去爱人的人,文字不只有温度,文字更有着无穷的力量!《潜伏》中的余则诚要掩藏自己的悲痛,只能用这段话来安慰自己,激励自己。

15、播放《潜伏》中余则成读《为人民服务》片段(三读借助影象体会)

16、我们一起来读这段文字生在音乐生中去读。(四读在音乐中升华情感)

2面对错误

(1)体会关联词语的用法

文体意识:通过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体会表达上的不同,更能表现出坚定、有力

17、为人民服务是一条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路,但是前进中,谁都难免有疏忽和犯错,面对错误,革命党人又有哪些不一样的看法呢地?指名对比读(指读2人)

(去掉关联词和加上关联词读)

谁的更有说服力?

采访去掉关联词语的那个同学:为什么你的没有说服力,只是去掉了关联词语,意思并没有发生改变。

18、师:小结关联词的作用:更加坚定和有力。

(2)体会段落中的句群关系,在反得的朗读中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符合第三学段的要求: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19、再次指名对比读。(一读)(调整顺序读)只改变了顺序,意思没变。能换吗?

20、生:这是递进的关系。不能换。

21、生:再次配乐读原文(二读)

22、再次感受原文的魅力,再配乐读只给关联词的段落填空,尝试引导背诵。(三读)

(3)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文体意识:通过恰当地使用举例子的方法,体会论据充分才能让人信服

23、师:单单这样就能说服别人了吗?第2自然段运用的引用的方法,这段运用了什么方法?引导出举例子的议论方法,批注在书上。

(4)语言的习得,由言到意,由意到言

24、师:理解“精兵简政”,

说词义(字面理解)

举例理解:班级值日是,用5人能完成,用10人就是兵不精,需要精兵简政(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精兵简政好在哪里?(结合具体情况)

生:1 、2减少老弱病残,避免无谓牺牲3减少贪污、腐败

还有吗?(这个问题不明确,实际教师要问的是李先生提出的方式)

(5)学习向别人提出建议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25、师:出示两幅图片,温和的和严厉的,李先生用得哪种?阐释好在哪里?——批评别人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用温和的语气,别人更容易接受!希望别人更容易接受

26、师:如果李鼎铭先生用严厉的方式提意见,革命党人能接受吗?答案就在书中,齐读!

27、生:读相关语句。

出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28、师:引导板书“为人民的利益”

29、师:这段话中每句话,都在回答这个问题,都在分析、讲解,师总结“分析法”,生批注。

文体意识:分析法,辅佐论点

这段文字,教师通过对比关联词语读了3次,通过变换顺序读了3次,这次再读是第7次,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第二次回扣主题:为人民的利益!

3 面对困难

30、我们的队伍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困难已经和今天不一样了?在第四自然段能找到答案吗?读相关语句,与现在对比。

31、师:同学们,这一切在70年后的今天已经不一样了。看看这一段,哪些内容已经和现在不一样了?

生:人口不一样了,不再是九千一百万,是十三亿了。

生:已经不是“大多数人的痛苦”了。

生:奋斗的代价也不全是牺牲了。

师: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那么在7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吗?“为人民服务”在今天还有意义吗?

(今昔对比,再次突出论点,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意义,说明“为人民服务”永远不过时,)教给学生辩证地看问题)

32、生:可能还有新的困难,可能用精神激励我们……

33、再次引导并板书:为人民的利益

33、生:齐读“我们的同志……”

34、师:小结,在70年后的今天,李鼎铭先生的“精兵简政“已经深入人心,毛主席的这段话已经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2011版里,还有这样的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课程标准有这样明确的规定,我们为什么还要忽视这一切呢?究其以上种种,罗才军老师提出的主张:语文教学必须张显文体意识。文体意识的彰显是完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坚守语文的核心价值,是教字词、教语言、教段落、教篇章更高层次的一种语言形式的表现。

语文不是概念的给予,它首先应该是真切的感受。

我们重要的是通过直观感性的手段让学生感知到这种文体的特点,而不是直接在逻辑层面告诉他这是哪一种文体。

有文体意识的老师教语文就能大气,不拘泥于零敲碎打,而是能教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有文体意识的老师教语文就能准确,在发现语文内容之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内容的确定就比较准确;有文体意识的语文老师教语文就教得轻松,提领一顿之后发现文章是这样编织起来的,于是往往能抓住核心,直指人心;有文体意识的语文老师教语文就能教得深刻,肯定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抓住文本写法形式上最大的亮点和特点。

字词教学和文体感知,是我们小学语文任何学段的规定动作,没有这些都不能谈文体的张显,更不能说阅读能力的提升,没有这一切,就不能谈语言文字的运用,

这一课,我整整学习了两天,由黑龙江看到吉林,又从吉林到黑龙江,除了必要的休息,陪伴,都在钻研思考这一课,又把自己逼到了无路可退,榨干了最后一个脑细胞,呈现了我力所能及的最大精彩!作为一个热爱语文的痴心女子,谨以此次评课,向赵昭老师致敬!向我师傅致敬!向每一个热爱语文,执着前行的老师致敬!向我们曾经无悔付出的青春致敬!

赏析赵昭的《为人民服务》

一、巧解“服务”,揭示文章论点

1、提问:什么叫“服务”?

2、举例:你为他人服务过吗?

3、练习: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我是彻底地为而存在的。

4、比较:“完全”“彻底”——话说得太绝对了!

[点评:抓住关键词“完全”“彻底”来说话,其实背后是一种极好的比较。语言总是有特定的语境的,完全和彻底常用在特定的对象上。这就是所谓的泛指与特指。两者之间的意义差别,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切入口。提取这个口子,建立在教师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之上。一般人是看不到这孔亮光的。]

二、再现情景,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

2、互动1:教师问——学生答

·如果我现在就是听演讲的老百姓,你是演讲者,你会怎样用这句话来说服我、打动我?

·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牺牲了怎么办?

·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犯错误了怎么办?

·如果你们革命战士遇到困难了怎么办?

3、互动2:学生问——教师答

·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牺牲了怎么办?(请读第2自然段)

·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犯错误了怎么办?(请看第3自然段)

·如果你们革命战士遇到困难了怎么办?(我知道我想说什么,你懂的)[点评:这样的设计可谓——标新立异,在一种非常自然的口语交际互动过程中暗示了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条理。]

三、巧心设疑,凸显文体特征

1、研读:在这篇课文中,面对这些普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革命人的看法和做法又有哪些不一样?(圈画批注)

2、出示(第2段):面对一样的死亡,在共产党人的眼中,死的什么不一样?

3、揭示:引用。

[点评:高明的教师,每一次发问,往往与众不同,看似不像严格意义上的专业问题,而实际上随便这么一说,学生的思维就自然被卷进去了。]

四、客观解读,理性面对生死

1、思辨:毛主席说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你认同吗?

2、播放:电视剧《潜伏》片段失去爱人的革命者。

3、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点评:有的时候,我们在课堂20分钟左右,设计一点特别的情景,缓和一下大脑思维的紧张程度,也是大有益处的。我希望可以作为一个课题来做。]

五、对比朗读,品味语言魅力

1、研读:革命人在面对错误时又采取了哪些不一样的做法呢?

2、比较:指名两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其中一位去掉关联词)听听哪个更有说服力?

3、采访第二位同学:你读修改后的课文有什么感觉?

4、第二次比较:指名朗读原文和调换顺序后的文字,听听谁读得更加坚定有力?

5、采访第二位同学。

6、齐读原文。

[点评:比较总是个好办法,是个极简便又经济的教学方式。这里同过比较,明确了关联词的作用和讲述有条理的重要性。]

六、链接生活,指向身心成长

1、引用名言过渡到举例子。

2、李鼎铭精兵简政。

(1)精兵简政是什么意思——

(2)举班级值日的例子——

(3)提得对不对?

·出示: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究竟好在哪里?出示图片,选择语气(严厉?和气?)

·出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兴旺起来。

[点评: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精兵简政的好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是绝对有智慧的。]

七、超越文本,把握精神内核

1、研读: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回答革命人究竟如何面对困难的?

3、揭示:分析法。

4、设想:革命人会遇到哪些困难?

5、比较:这一段的内容跟70年后的今天有什么不同呢?

6、思辨:那么这篇文章在今天看来还有用吗?

7、重温:(生齐读)我们的同志……努力奋斗。

8、总结,并出示歌词《为人民服务》。

[点评:聪明的老师总是在备课时想那么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即今天为什么要学习这篇课文?这个问题想清楚了,老师的教学激情就自然激发起来了。]

板书:

为人民服务

(议论文)

一样不一样一样

死轻重人民的利益

错改正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困难互相……人民的利益

12 为人民服务_课文分析

12 为人民服务_课文分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分析-12 为人民服务 1 12. 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著名的文章是毛泽东同志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全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分作五层来说。第一层讲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这个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沉斓嫉木幼畛踅泄づ?炀谷照秸己蟾谋辔寺肪托滤木夥耪秸逼谕吵莆泄人民解放军。“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就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利益。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这是很不容易的。但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第二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这里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是优秀的史学和文学作品。他在《报任少卿书》里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一句古汉语词语的用法与现在有所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接下去对这句话加以发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实行恐怖、独裁是在替法西斯卖力。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就充分显示出来了。然后联系到张思德同志。他虽然只活了28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这里毛泽东同志讲了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第三层讲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里重要的是“不管是什么人”

为人民服务 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第 1教时总第1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这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难点是如何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怎样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走进这篇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二、朗读课文,以读悟情 1、教师范读,请学生注意朗读的技巧。 2、小组内读,各小组可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形式,但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参与进去,都有锻炼的机会。 3、指名读,检验评价。 三、小组讨论,自学质疑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最本篇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各小组将问题汇总。 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着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这句话中,“完全、彻底”两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怎样理解?司马迁是谁?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是什么? 5、毛主席借追悼会发表演讲,讲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抓住问题,深入理解 1、划分层次,理清脉络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① 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② 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③ 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④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为人民服务》重点问题解析

《为人民服务》重点问题解析 1、介绍张思德: 张思德同志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四川仪陇人。16岁参加革命,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长征途中受过伤,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他虽然只活了28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9月8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讲演,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2、这篇讲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全文是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分五层表达出来的。 第一层讲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根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完全、彻底。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别的目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利益。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第二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虽死犹生。这里毛泽东通过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 第三层讲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在我们的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和问题,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不管是同志、朋友,还是反对过自己的人,谁的意见都听得进去。只要你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衡量是非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用李鼎铭先生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说明要采纳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建议和批评。 第四层讲要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为人民服务。既然目标一致,就没有理由不搞好团结。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因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坚定地相信人民,紧紧地依靠人民,就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敌人都能打败。为了人民的利益要不怕牺牲,这种牺牲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一方面要不怕牺牲,当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视死如归;另一方面,要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为了做到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提出三个“互相”,充分体现了革命队伍内应有的同志情谊。

(完整版)《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重点句段的理解。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能力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2.通过学习,扩展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弄清主席的演讲思路。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教学难点:1.重点段落的理解。 2.理解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 课前准备:1.搜集与课相关的资料、视频,制作ppt 2.学生提前预习 课时:第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看过,有幸,没看过,遗憾。那壮观的场景真让人荡气回肠啊!值得一看。(播放阅兵式片断: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同学们听见解放军叔叔响亮有力的口号了吗?对!“为人民服务”,这口号从上个世纪走到了今天,它经久不衰、代代相传。这口号也是我们今天课文的题目!那么,这句话是谁提出的呢?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毛泽东,张思德追悼会) 二:预习汇报。 (一)张思德是谁?大家预习过课文,查过资料?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张思德到底是谁。 (二)1、学生简介张思德生平及他是怎么牺牲的。 2、教师相机补充:张思德同志是一名警卫战士,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就连他的牺牲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壮举,而我们的主席却参加他的追悼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多么高的荣誉,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在阅读时可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3、学生简介毛主席即兴演讲《为人民服务》的由来及目的。 教师相机补充:是的,在长达半个小时的演讲中,毛主席根本没有看稿,条理清晰、字字珠玑、慷慨激昂,而且啊,时不时地还有手势和动作呢! 三:读课文,列提纲。 (一)毛主席没有看稿,是否意味着没作准备呢?(不是,肯定有准备)是的,主席才不打无准备之战,这演讲肯定已深思熟虑。 假如你就是主席,暂时的哦,为了明天演讲成功,围绕“为人民服务”你准备讲哪些内容呢?你会拟一份怎样的发言提纲呢?好吧,读书,拟提纲,要简单! (二)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提纲 1、队伍宗旨: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 3、不怕批评 4、互相关爱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

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好! 生:(齐答)老师好! 师:同学们辛苦了! 生:(齐答)老师辛苦了! 师:同学们是这样回答老师的问候的。如果我去问候台下的老师们,他们肯定与你们答的不一样。他们会怎样回答呢?(转向台下的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台下老师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全场笑,掌声。) 师:哎!同学们!奇怪吧,老师们回答的是“为人民服务”,回答得那么整齐、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好吧,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口号是——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遍的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人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 生:(齐读)为人民服务! [点评:开宗明义,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最高准则。六十多年过去了,剔除其口号的鼓动性、形式性和从众性,积淀下来的当是其精神的纯粹性、高尚性和民族性,哪怕这种积淀的厚度和广度并不瓷实甚至只是一点点。因为,那是民族新文化的种子和希望所在。这种子和希望,在听课老师的自然回答中,在阅兵仪式的铿锵回应中,更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历史语境、价值皈依,导课的大气与开放由此可见一斑,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诗句)。] 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 师:翻开书,第12课。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生2: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 师:你说得很对。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一夜的工作》《凡卡》是写人的,《草船借箭》《钓鱼的启示》是记事的。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论文。(板书:议论文) 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有信心吗? 生:有! 师:说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主席演讲的各种姿态。) 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师: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我现在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情况,还想和大家一起寻找每段的要点。 [点评:言归正传,课始就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将阅读焦点指向了“文体”,应该说,这是需要见地、更是需要胆量和魄力的。说有见地,是因为“文体意识”是沟通学生语感和境感的唯一枢纽,所谓“学诗读诗,学文读文,此古今一定之法”(薛雪诗话)。只可惜,这“一定之法”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是被弃若敝屣的。说有胆魄,是因为面对《为人民服务》这样一篇立论高远、光芒四射的经典政论文,将阅读期待首先聚焦到“文体意识”上,而将其恢弘的“人文精神”暂时悬置起来,是冒了“矫枉过正”的课程风险

为什么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

所谓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道德建设的灵魂,他决定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统率一切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指导思想。道德领域中所有的道德现象都要受道德核心的制约和规定,并以这一核心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我们的道德建设应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具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一、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曾深刻地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宗旨,同时也是对无产阶级人生观、道德观的初步概括。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列宁和他的战友们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的同时,继续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道德观。1905年,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文学为谁服务时指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在这里,列宁从文艺这个侧面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20年5月,列宁在《从莫斯科-喀山铁路的第一次星期六义务劳动到五一节全俄星期六义务劳动》一文中,提出了“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的思想。他指出:“我们要努力消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个可诅咒的准则,克服那种认为劳动只是一种差事,凡是劳动都理应按一定标准付给报酬的习惯看法。我们要努力把…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准则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列宁第一次把无产阶级人生观道德观具体化为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落实到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上,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人民联系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道德理论。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也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在毕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行为准则。他在《为人民服务》名篇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他又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完整地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明确地将其规定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至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条重要的政治原则,而且成为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贯穿于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全部理论体系中,成为毛泽东同志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最富有特色的部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始终贯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道德追求。邓小平曾深刻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党员的最高准绳。”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邓小平总是把能否真正“富民”、“利民”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实在尺度,他对三个有利于的阐释,对共同富裕的强调和追求,无不体现着这一思想。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也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思想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当代的凝结。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虽然这一理论在实践中正不断发展,不过它的实质和核心不会变更,那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以人为本的理念堪称是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当今时代的提炼和升华。 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

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

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 一、从解题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扫清词语障碍 解决:服务完全彻底 1、师: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什么叫服务? 生:服务就是帮助他人,给予他人一定的帮助。 师:那你为别人服务过吗? 生:我扫过雪。我为客人倒过茶。 师:出示一个句式: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我是彻底为了---------而存在的,让学生把刚才自己所说的事填到句子里。学生一读傻眼了: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倒茶,我是彻底地为了倒茶而存在的。 师:(学生说后)你还像刚才那样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这句中哪两个词让你变得不那么愿意了? 生:完全、彻底。 师:为什么? 生:…… 立足生本1:这个孩子没能回答出来,老师立刻转向了另一个积极举手的孩子,立足生本,教师应给他足够的指引与思考时间。 师:你觉得完全、彻底太怎么样 生:太绝对了 同学们说的都是心里话。现在请大家看这句话。(投影出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二、巧用三个问题,梳理全文,彰显文本特点 (一)借助身份转换,体会演讲特点 3、谁这么有勇气说出这么绝对的话?是在没人时候说的吧?(引导学生了解背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人很少的时候说的吧?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这样说,说明他(坚决、肯定)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4、学生以毛主席的口气演讲这句话,我有疑问可以问你吧? 突出文体意识:演讲的特点,语气、用词、声音,让对方信服,为下文体会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要为中心服务做铺垫,老师如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丝毫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引导着学生去体会演讲的特点,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真水无香,这种不露痕迹的教学,正是好课的最高境界。 师分别追问:如的果你牺牲了怎么办? 如果你自己犯错误了怎么办? 立足生本2:学生没有回答上来,师立刻叫起了另一个学生.此时答不上来是正常的,老师也知道,正是因为答不上来,才要好好地回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但此时,如果老师能再给这位同学多一点关怀,让他不必为自己没回答出来而感到尴尬,就更能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如:孩子,我第一遍读书的时候也回答不上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学完这课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而另一位回答出问题的同学是读了5遍书的同学,刚好可以印证老师的话。 你自己遇到了困难怎么办? 学生仍然回答不上来,事不过三,教师的卖关子恰到好处,可以说铺陈得恰到好处,接下来就到了可以提示谜底的时候了! 5、师:小结并板书:{一样死,错,困难。}有疑问是正常的,因为我都是普通人。 6、师:以主席的身份演讲,生追问。师以课文的段落回答:犯错怎么办?——第3自然段牺牲怎么办?——第二自然段;困难——第四自然段(二)自读批注,初步感知 7、师:面对同样的生死、犯错、困难,革命党人有哪些不一样的做法和想法呢?板书:{不一样}。请你用适合自己思考的方法读书,找一找、画一画,写一写。(3分钟) 8、、生:自由读,批注,师提示书写姿势。 1面对死亡 学习引用(文体意识,议论文中的常用方法)以读促悟,训练朗读,体会情感今昔对比,深化主题 9、生:读第二段,

“读廉洁书籍,扬清风正气”活动有感

廉洁工作点滴做起 ——“读廉洁书籍,扬清风正气”活动有感近期,我所在单位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与省纪委、省文化厅主办?读廉洁书籍,扬清风正气?的廉洁读书月活动。作为一名党员和基层工作者,我也深受感染,学到了很多,下面的这个新闻故事则让我感触更深。 2011年8月18日,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副总统拜登忙里偷闲,携带孙女前往小餐馆品尝炸酱面,美驻华大使骆家辉等5人陪同。当天下午,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了这次吃饭的消费情况:?今天拜登副总统等5人点了5碗炸酱面、10个包子、凉拌黄瓜、凉拌山药、凉拌土豆丝以及可乐等,总计花费79元。拜登副总统在结账时对店主说,‘给你们带了许多不方便。’掏出100元人民币结账,剩下的钱按照美国习惯作为小费。?很快,79元的?副总统套餐?火了。 这个故事的感触之处有两点,一是美国高官在外公干的伙食普通,5人在一起的吃饭费用仅79元,平摊下来仅相当如中国老百姓一餐普通的盒饭钱。二是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这次吃饭消费情况的时间和内容。上午消费,下午公布,速度之快让人惊讶,内容更是详细,人数、品种、数量一应俱全。拜登等人及美国驻华大使馆这个不起眼、不经意间的行为之所以被广大国民传颂,并造就了?拜登吃面?这个新词,我想很有可能与我国某县动辄数十万元的接待费,以及今年以来全国自上而下掀起的?三公?政策有关,中央要求相关部门公布的接待费用要么迟迟不

露面,要么前后矛盾或语焉不详敷衍了事。这个故事的原意虽与节俭和廉洁无关,也不排除作秀的因素,但两者对比起来,心里还是另一番滋味。我认为这故事刚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廉洁工作,从点滴做起。 廉洁看起来是个无形的东西,但他是老百姓衡量党员干部们最基本的一杆标尺。古往今来,很多能力强、政绩好的官员就是因为没能守住廉洁的底线,最终被民众唾弃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而廉洁一旦植根于党员干部心中,他也会使本人对其行为构成更为自觉的规范,形成约束力、自律力和战斗力。如近段时间被全国广大人民传颂的沈浩、杨善洲、李林森等人的先进事迹,他们有一个特别独出的共同点:廉洁如玉。读廉文,扬正气,就是要求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廉洁素养,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品质。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认为要从如下几方面把好自己的廉洁关。 首先,精神上要做到?安于现状?。这就需要自己认真调整好心态,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想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条件艰苦的基层党员和工作者,想想还在拿着最低月薪的众多新莞人朋友,再看看那些下岗工人,有许多连学生的生活费用都难以支付的困难家庭,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难道还不应该满足吗? 其次,行为上要做到?守身如玉?。有的人说基层干部吃的猫饭,出的马力,干的牛活,一不小心还成了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基层干部的工作难做是公认的,但既然身在其位,就要洁身自好,不追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素质教育目标 ( 一) 知识教学点 1.生字:迁、鸿、鼎、铭。 2.新词:鸿毛、泰山、寄托、哀思、追悼会、精兵简政、五湖四海。 3.理解重点句、段: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 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走到一起来了。 (4)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 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 二) 能力训练点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 三) 德育渗透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

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同位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来解决重点。 (二)难点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语。 (二)讨论发言,列举事例。 (三)归纳中心思想。 (四)朗读全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2.揭题引读、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二段。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五名同学读全文,结合正音,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情 况。 注意读准字音:悼dào 炊chu i 受难 nàn 送葬zàng 迁qi an迁移。 鸿hóng 鸿雁。鸿毛,鸿雁的毛。比喻事物轻微 或不足道。通过谜语记字形:一只鸟落在江边。(鸿)鼎dìng(①三足两耳器物②正当; 正在)鼎盛。鼎共有12 划,第六划是。 铭míng 警示、鞭策自己的文字:座右铭。 死得其所:所,处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必。 或”,有的人。“于”,表示比较。 追悼:怀念死者,表示哀悼。 第 3 页

部编版12.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检查字词认读,掌握“鼎”的笔画书写,理解鼎的意思,.积累有关鼎的成语。 2.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并通过找关键句,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感知课文大意。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 2.除了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到这几个字,还可以在一些场合听到这几个。(播放录像:阅兵)这是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 生:(齐读)为人民服务! 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 师:翻开书,第12课。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检查一下字词的认

读。 出示课件(词语) 1.指导理解、书写“鼎” 2.交流并积累有关“鼎”的成语。 3.师:刚才他读的这段话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板书:鼎]“鼎”字 4.中间是个目字,左下脚起笔要注意,起笔是竖折折,一笔写成。你们拿起食指跟我写。 生:(集体书空) 师:右下脚和它对应的就不是一笔了,那可要分成三笔写,竖,横,竖。什么是“鼎”? 生1:就像是寺庙里上香的那个炉子。有三个脚,圆形。 师:那可不是“鼎”,那叫——(众生答)香炉。 生1:我知道,我是说像它那样。 师:那你说对了,“鼎”一般也是圆形、三脚。 生2:“鼎”是古代人煮东西用的。 师:没错。“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老师边说边画简笔画)师:看到这个“鼎”,你会想到跟它有关的成语吗? 生1:三足鼎立 师:同学们看,三足鼎立。(师手指示意图) 生2:鼎鼎大名

党风廉政教育读书心得

党风廉政教育读书心得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早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管仲就发出了这一千古警世名言。在管仲看来,廉洁乃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腐败,作为廉洁的对立面,千百年来始终如幽灵一般伴随着各朝各代的政权。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先生曾说:中国的二十四史,其实就是一部贪污史。读罢《从政警戒》,我更深刻的体会到腐败犹如梦魇,纠缠着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更腐蚀着我们党和国家的肌体。 自古以来,众多有识之士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能吏寻常见,公廉难”。可见,领导者能否廉洁自律,直接关系着领导工作的成败;对于身居要职的领导者来说,更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刘青山和张子善一生在枪林弹雨中未被敌人的枪杆子征服,却在新中国成立后,放松了思想改造,蜕化变质,毛主席含泪批示处决。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吴世明,科研成果丰富,屡获大奖,面对诱惑却无法把握自己,也逃不过“贪”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孙信昌,曾为舟渔公司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在其“贪内助”的怂恿下,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河南省交通厅原庭长张昆桐、台州市委宣传部原部长梁骏、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原行长叶征,还有慕绥新、胡

长清、成克杰等等都欲壑难填,大肆索贿受贿,结果成为人民的罪人。这些原本优秀的领导干部之所以沦为阶下囚,根源之一在于他们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淡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造成自身思想道德防线的失守,使得“腐败”有机可乘。 反腐难,倡廉更难。如何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党员,如何在本职工作中廉洁从政,关键在于: 一、要加强学习,提倡自律。刘禹锡的一句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代表党员廉洁自律的决心,只有坚定了这个决心,才能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要求时刻以道德、国法、党纪、党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的考验。不要等上了被告席,悔恨的说:“我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脑,见钱不贪;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决不能拿”才明白自律的重要性。有鉴于此,当举国上下都在同一切贪污腐败现象作斗争的今天,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协力创造一个风清、民乐、国泰的和平世界。 二、要崇尚道德教育。崇尚德治,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优良传统。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 2、培养逻辑思维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一名工交车司机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的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2、2007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视频材料— 二、听录音或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了解演讲内容,并体会演讲者的感情。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朗读指导:要以演讲者的身份读出真情实感,即要读出对张思德同志的崇敬、悼念之情,要读出鼓舞群众斗志、促进人民团结的激qing。 三、学生分组阅读,讨论 讨论题:1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围绕这一主题,演讲者

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这篇演讲词内容丰富,演讲思路清晰。 这是一篇政论型演讲,这类演讲最大的特点是以理服人,因此理要清,意要明,材料要翔实,逻辑性要强,要自始至终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毛泽东同志围绕“为人民服务”这条线,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 3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有教育意义的被人们视为格言警句的句子或段落,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本文严密的论证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 (1)、严密的逻辑思路 推理论证练习:根据逻辑思路,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投影或板书) 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是队伍中的一员,所以 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所以张思德死比泰山还重。 仿照这样的逻辑推理写一段话。 (2)、用具有组织说服力的事实进行论证。 要求:从第三段中找出事实诊所并说说它的作用。 提示:第三段中举出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采纳的这一事例,证明我们能够做到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从而坚信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事实论证增强了说服力,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宣传口号,最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提出。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他更明确地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有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的。 历史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 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 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张思德生前是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从毛泽东当时所提出的要求来看,应当说,这是对革命军队新四军和八路军的要求,是对广大革命工作者的要求,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为人民服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被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毛泽东经典著作《为人民服务》还被选为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成为教育下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和少先队员 著作原文 为人民服务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为人民服务》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为人民服务》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学习张思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全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分作五层来说。 第一层讲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这个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第二层讲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文章直接引用司马迁的话说明人死的意义有所不同,用“鸿毛”和“泰山”生动地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指出张思德同志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既讲了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又揭示出了革命的人生观。 第三层讲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首先指出衡量是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着用我党采纳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的建议,这是我党采纳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的具体事例,说明要采纳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建议和批评。

第四层指出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解放全人类。毛泽东针对当时的情况告诫全党“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同时进一步指出:不怕牺牲,应当是在人民的利益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视死如归;但不能莽撞、蛮干,要尽量地减少本来可以避免的牺牲。要求全党做到:“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第五层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开追悼会的意义,不仅是寄托哀思,更重要的是团结人民。2、学习《为人民服务》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的关系。《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论点鲜明,中心突出,层次清晰,说理透彻,文章围绕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多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生字:“炊”“悼”“姓”和“吹”“掉”“性”在对比,辨别中记忆、掌握;“哀”中间部分是“口”,不是“中”。 词语: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六篇_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六篇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情分析: 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认识写作背景,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背景。 1、揭题 2、简介人物 张思德,1932年参加革命,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因大生产运动的需要,被派去烧炭,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3、简介背景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正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阶段,困难很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的同时,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团结起来,争取抗战的胜利。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司马迁鸿毛李鼎铭 鸿毛——鸿雁的毛。愈事物微不足道。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 买力——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 追悼会——开沉痛的怀念死者的会。 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纠错。 2、说说毛主席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四、再读课文,抓住中心。

读廉政书籍

读廉政书籍,扬清风正气 ——《中国廉政史话》读后感廉洁奉公、依法办税本来是对我们每一个税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为丰富自己的廉政知识,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通过阅读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我觉得该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 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首先,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自从《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之后,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能坚持民本与爱民的思想传统,并

在统治制度与政策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民本与爱民,既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次,是如何处理德治与法治关系的经验。在中国政治史上,出现过德法并举、单纯法治、无为而治、德本法用等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比较起来,还是儒法结合的"德法并举"模式更加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就廉政而言,无论是"德法并举"还是"德本法用"理想,对于中国的廉政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在中国廉政史上,御史监察制度虽然有人治之弊,但还是有正面作用。在此制度下,涌现了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 第四,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中国廉政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 第五,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任何时代的廉政,都是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国的主流思想家总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廉政史上,大凡清官廉吏,都具有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 以上有关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我们中国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并学以致用。 廉洁奉公,是国家公务员起码的工作准则,作为一名税务干部,更应该以“廉洁,公正,守法”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时刻反省自身,哪怕

《为人民服务》优秀教案

板块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那壮观的场景真让人荡气回肠啊!值得一看。(播放阅兵式片断) 2、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什么?——(为人民服务)。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流传了一代又一代,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了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3、大家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它和我们以前的很多课文不太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由说)板块二:预习汇报,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找重点句,提炼关键词。 1.这篇课文非常特别,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它是一篇议论文,(板书:议论文)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也是最后一篇,六年等一回啊!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第一次,所以有点儿难,但我相信大家能学好。 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2.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都有要说的重点,要说的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 3.现在我们读书,一起寻找每段的关键句,并提取关键词。 (根据学生讨论板书: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二)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不仅找到了每一段的重点和要点,而且,还概括了几个关键词。这样的概括和提炼很有意义,简单明了,对于主席来说,想到这几个关键词,他便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啦;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那些问题。 板块三: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 过渡: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万事大吉了吗?(不行,得展开说,就是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 自己读读书,看看你能找到几种论证方法? (一)引经据典。 1、毛主席引用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说明死的不同意义。(板书:引用) 毛主席自己就是伟人,就是领袖,为什么还要引用别人的话?(在讨论中体会经典的名言是古老的智慧,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它是古老的,但它更是经久不衰的时尚,永恒的真理。) 3、指导朗读。 4、读到这儿,你还能想到哪一位先人关于生死的豪言壮语呢?同学们带上你们的情感,尽情地吟诵吧。学生吟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女英雄同样可以豪情万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英雄以身殉国,名垂千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这是无私的爱的情怀啊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粉碎身躯何所惧,却让骨气长留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5、小结:这就是经典名言,表达了对死的不同理解,它表达了爱国志士的民族情怀和英雄气概,可歌可泣!可敬可叹!带给我们的震撼是无限的,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学会了引用名人名言,引用的是流传广泛,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的——名人名言。这是精彩的第一招——引经据典。 (二)对比、比较。 1、过渡:刚才,用引用,紧接着又用什么办法呢?(对比、比较)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板书:对比) 2、这句话讲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