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兽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2011年 兽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2011年 兽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兽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前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农业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兽医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兽医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将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将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兽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一年一月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病理学

(一)掌握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细胞的基本病理过程

(1)细胞膜常见超微病变

(2)细胞的内膜系统及其超微病变

(3)线粒体病变

(4)细胞核病变

2、萎缩

(1)分类

(2)形态学变化

(3)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3、变性

(1)细胞肿胀

(2)脂肪变性

(3)玻璃样变性

(4)淀粉样变性

(5)粘液样变性

(6)纤维素样变性

4、坏死

(1)原因

(2)病理变化

(3)类型

(4)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动脉性充血

(1)原因和发生机理

(2)病理变化

(3)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2、静脉性充血

(1)原因和发生机理

(2)病理变化

(3)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3、出血

(1)原因和发生机理

(2)病理变化

(3)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4、血栓形成和栓塞

(1)血栓形成

(2)栓塞

5、局部缺血和梗死

(1)局部缺血

(2)梗死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原因和发生机理

(2)病理变化

(三)掌握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1、水肿

(1)细胞间液的产生和调节

(2)概念与分类

(3)原因和发生机理

(4)类型

(5)病理变化

(6)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2、脱水

(1)高渗性脱水

(2)低渗性脱水

(3)等渗性脱水

3、酸碱中毒

(1)代谢性酸中毒

(2)呼吸性酸中毒

(3)酸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4)代谢性碱中毒

(5)呼吸性碱中毒

(6)碱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7)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四)掌握缺氧

1、缺氧的原因和内容

(1)低张性缺氧

(3)循环性缺氧

(4)组织中毒性缺氧

2、缺氧时机能与代谢变化

(1)呼吸系统的变化

(2)循环系统的变化

(3)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4)血液系统的变化

(5)细胞和组织的变化

(五)掌握休克

1、原因和分类

(1)原因

(2)分类

2、发生机理和发展过程

(1)微循环灌流量减少的发生机理

(2)发生过程及其机理

(六)掌握发热

1、原因和机理

(1)发热激活物的主要种类

(2)内生致热原引起发热的机理

2、临床经过、热型及热限

(1)临床经过

(2)热限

3、发热机体主要机能和代谢改变

(1)代谢改变

(2)机能改变

(七)掌握修复、代偿与适应

1、再生

(1)概念

(2)类型

(3)影响再生的因素

(4)组织的再生能力

(5)各种组织的再生

2、肉芽组织与创伤愈合

(1)肉芽组织

3、增生、肥大和化生

(1)增生

(2)肥大

(3)化生

(八)了解病理性物质沉着

1、病理性钙化

(1)发生机理

(2)病理变化

(3)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2、痛风

(1)原因和发生机理

(2)病理变化

3、病理性色素沉着

(1)外源性色素沉着

(2)内源性色素沉着

4、结石形成

(1)原因和发生机理

(2)结石的种类、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九)掌握炎症

1、概念

2、致炎因子

3、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

(2)渗出

(3)增生

4、全身反应

(1)发热

(2)白细胞增多

(3)淋巴器官肿大

(4)实质器官的损伤

5、炎症介质

(1)血管活性胺类

(2)前列腺素Ⅱ

(3)肽类介质

(4)补体

6、分类

(1)变质性炎

(2)渗出性炎

(3)增生性炎症

7、结局

(1)痊愈

(2)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3)蔓延扩散

(十)掌握免疫病理

1、变态反应

(1)Ⅰ型变态反应

(2)Ⅱ型变态反应

(3)Ⅲ型变态反应

(4)Ⅳ型变态反应

2、自身免疫病

(1)发病机理

(2)主要特征

(3)常见免疫病

(十一)熟悉心血管系统病理

1、心脏机能障碍

(1)肥大

(2)扩张

(3)心力衰竭

2、心内膜炎

(1)原因和发病机理

(2)病理变化

3、心肌炎

(1)类型

(2)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4、心包炎

(1)原因和发病机理

(2)病理变化

(十二)掌握呼吸系统病理

1、呼吸功能不全

2、肺炎

(1)基本病理过程

(2)支气管肺炎

(3)纤维素性肺炎

(4)化脓性肺炎

(5)坏疽性肺炎

(6)间质性肺炎

3、肺气肿

(1)肺泡性肺气肿

(2)间质性肺气肿

4、肺萎缩

(1)压迫性肺萎缩

(2)阻塞性肺萎缩

(十三)掌握消化系统病理

1、胃肠炎

(1)类型

(2)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2、肝功能不全

3、肝炎

(1)原因和类型

(2)病理变化

4、肝硬变

5、胰腺炎

(十四)了解神经系统病理

1、神经系统的基本病变

(1)神经原的变化

(2)胶质细胞的变化

(3)血液循环障碍

(4)脑脊液循环障碍

(5)炎症性病变规律

2、脑脊髓炎

(1)化脓性脑脊髓炎

(2)非化脓性脑脊髓炎

3、脑软化

4、神经炎

(十五)掌握泌尿生殖系统病理

1、肾功能不全

(1)急性肾功能不全

(2)慢性肾功能不全

(3)尿毒症

2、肾炎

(1)肾小球肾炎

(2)间质性肾炎

(3)化脓性肾炎

3、肾病

(1)坏死性肾病(急性肾病)

(2)淀粉样肾病(慢性肾病)

4、子宫内膜炎

(1)原因和发病机理

(2)类型和病理变化

5、卵巢囊肿

(1)卵泡囊肿

(2)黄体囊肿

(3)黄体样囊肿

6、乳腺炎

(1)急性弥漫性乳腺炎

(2)慢性乳腺炎

(3)化脓性乳腺炎

(十六)了解血液和造血系统病理

1、贫血

(1)病理变化

(2)类型

2、脾炎

(1)分类和病理变化

(2)结局

3、淋巴结炎

(1)急性淋巴结炎

(2)慢性淋巴结炎

4、骨髓炎

(1)急性骨髓炎

(2)慢性骨髓炎

(十七)熟悉运动系统病理

1、骨、关节病理

(1)佝偻病和骨软症

(2)纤维性骨营养不良

(3)胫骨软骨发育不良

(4)关节炎

(5)关节痛风

2、肌肉病理

(1)白肌病

(2)应激性肌病

(3)肌炎

二、药理学

(一)熟悉药物动力学

1、药物转运机制

(1)药物的转运机制

(2)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

2、吸收

(1)消化道吸收

(2)消化道外吸收

3、与血浆蛋白结合过程

4、分布

5、生物转化

(1)药物结构的转化形式

(2)肝微粒体酶系

(3)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与抑制

6、排泄

(1)肾脏排泄

(2)胆道排泄

(3)乳腺及其它排泄

7、药动学的房室模型与基本参数

(1)房室模型概念

(2)半衰期

(3)表观分布容积

(4)消除速率常数

(5)清除率

(6)生物利用率

(二)熟悉药效动力学

1、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1)选择性

(2)两重性

(3)量效关系

(4)时效关系

(5)差异性

2、药物作用的机理

(1)受体学说

(2)构效关系

(三)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和临床合理用药

1、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剂型与剂量

(2)给药途径

(3)合并用药

(4)重复给药

2、临床合理用药

(1)选择用药原则

(2)临床合理用药

(四)掌握抗菌药

1、磺胺药

2、抗菌增效剂

3、硝基呋喃类

4、喹诺酮类药

5、硝基咪唑类药

(五)掌握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

1、青霉素类

2、头孢菌素类

3、大环内酯类

4、多肽类

(六)掌握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

1、氨基苷类

2、多粘菌素类

(七)掌握广谱抗生素

1、四环素类

2、氯霉素类

(八)熟悉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九)熟悉消毒防腐药

(十)掌握解毒药

1、一般性解毒药

2、特异性解毒药

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

一、兽医诊断学

(一)掌握临床检查

1、体温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呼吸频率、呼吸式及其临床意义

3、心率、脉搏及其临床意义

4、一般临床检查方法问视扣听嗅

(二)掌握实验室诊断

1、血液检查

(1)血常规及其临床意义

(2)血液生化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2、粪便检查

常规及其意义

3、尿液检查

尿10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三)熟悉特殊检查

1、X光检查

(1)基本原理

(2)适合采用X光技术检查的疾病,如肺炎、骨折、梗阻、结核、异物。

(3)安全防护

2、B超检查

(1)基本原理

(2)适合采用B超检查的疾病,如腹水、妊娠诊断、肝脏脓肿、囊肿等。

(四)了解胃镜和肠镜检查

1、基本原理

2、检查前的准备

3、适合采用胃镜或肠镜检查的疾病,如消化系统粘膜溃疡、糜烂、息肉、梗阻等。

二、兽医内科学

(一)掌握消化系统疾病

1、反刍动物前胃疾病

(1)前胃弛缓

(2)瘤胃积食

(3)瘤胃鼓胀

(4)瘤胃异物

(5)创伤性网胃炎

2、反刍动物皱胃疾病

(1)皱胃炎

(2)皱胃阻塞

3、马属动物急腹症

(1)胃扩张

(2)肠变位

(3)肠痉挛

(4)肠梗阻

(5)肠鼓气

4、消化腺疾病

(1)肝炎

(2)胆囊炎和胆管阻塞

(二)掌握呼吸系统疾病

1、流行性感冒

2、支气管炎

3、大叶性肺炎

(三)掌握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贫血的概念和分类

(四)掌握心血管系统疾病

1、心力衰竭

2、心包炎

3、心肌炎

(五)掌握泌尿系统疾病

1、尿结石

2、肾炎

(六)掌握营养代谢病

1、白肌病(硒缺乏病)

2、佝偻病

3、维生素A缺乏症

(七)掌握中毒

1、有机磷农药中毒

2、黄曲霉毒素中毒

(八)掌握输液

1、输液的一般原则

2、输液量的计算、输液成分的选择

3、液体输入顺序的安排和过程速度的控制变化

三、兽医外科学

(一)熟悉外科炎症

1、外科炎症的分类

2、炎症的治疗方法封闭清创局部用药内服药

(二)熟悉损伤

1、创伤及非开放性损伤概念

2、创伤愈合的种类及过程

3、创伤治疗的基本原则

4、创伤的基本治疗方法清洁法清创术创伤的局部用药

(三)掌握外科感染

1、外科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2、化脓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3、脓肿

4、蜂窝织炎

(四)熟悉麻醉及保定

1、麻醉概念

2、麻醉保定药物的分类

3、麻醉前的准备及麻醉过程中、麻醉后的注意事项

四、兽医产科学

(一)了解乳房炎

1、乳房炎分类

2、乳房炎治疗原则

(二)掌握难产

1、引起难产的原因

2、如何鉴别难产及难产的处理

3、产后护理治疗

五、兽医寄生虫病学

(一)掌握寄生虫的检查方法

1、粪便检查法

2、皮肤刮片法

3、血涂片的检查法

(二)掌握重要寄生虫病

1、绦虫病

2、螨虫病

3、蛔虫病

4、球虫病

六、兽医传染病学

(一)掌握传染和传染病的一般特征

(二)掌握构成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1、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传染病的主要诊断方法

3、流行病学调查

(1)调查方法

(2)调查项目

(3)资料的采集

(4)资料整理

(三)掌握预防接种与常用的实验室免疫检测技术

1、疫苗的种类、接种和保存方法

2、紧急接种

3、免疫抗体监测

4、免疫学检测技术

(四)掌握消毒

1、消毒方法

2、消毒药的配制

3、消毒效果的监测

(五)掌握猪病

1、猪瘟

2、猪圆环病毒

3、猪口蹄疫

4、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症

(六)掌握牛病

1、结核

2、炭疽

3、布鲁氏菌病

4、口蹄疫

(七)掌握禽病

1、新城疫

2、马立克氏病

3、禽流感

(八)掌握宠物疾病

1、猫瘟热

2、犬瘟热

3、犬细小病毒

4、宠物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九)掌握畜禽常发、多发性细菌病

1、魏氏梭菌病

2、大肠杆菌病

3、巴氏杆菌病

4、沙门氏菌病

(十)掌握人兽共患传染病

1、狂犬病

2、弓形虫

3、禽流感

七、专业技能

(一)掌握尸体剖检

1、准备

2、术式

(二)熟悉屠宰检疫

1、宰前检疫方法

2、宰后检疫方法

3、检疫后处理

(三)熟悉无害化处理

1、化制

2、销毁

3、高温处理

(四)掌握种畜禽检疫种类

1、猪

2、禽

3、牛

4、犬

5、猫

(五)熟悉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控及扑灭程序

第三部分新知识

一、标准

(一)了解畜产品安全标准

1、HACCP

2、国家标准

3、行业标准

4、企业标准

(二)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

1、病原微生物防护

2、操作人员安全防护

二、动物防疫检疫新技术

(一)了解疫苗种类

1、基因工程苗

2、组织苗

3、细胞苗

4、微生态制剂

5、动物隔离检疫

(二)了解疫病诊断技术

1、PCR技术

2、同位素追踪技术

3、生物芯片技术

第四部分行业法规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一、行业法规

(一)了解《一、二、三类动物疫病名录》

(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三)了解《兽药管理条例》

(四)了解《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五)了解《执业兽医管理办法》

(六)了解《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

(七)了解《北京市养犬管理条例》

(八)了解《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九)了解《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

(十)了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十一)了解《特殊兽药使用规定》

二、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一)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

(三)了解知识产权法

(四)了解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

(五)了解商标的定义

(六)了解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七)了解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

(八)了解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三、文献查询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考试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液态金属结晶的基本过程是形核与晶核长大。 2.铁素体(F)是碳溶于α-Fe 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其晶格类型是:体心立方。 3. 检测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用洛氏(HRC)硬度;而检测退火和正火钢件的硬度常用布氏(HRB)硬度。4.GCr15钢是滚动轴承钢,其Cr的质量分数是1.5% 。5.16Mn钢是合金结构钢,其碳的质量分数是0.16% 。6.QT600-03中的“03”的含义是:最低伸长率为3% 。7. 钢与铸铁含碳量的分界点是:2.11% 。 8.贝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B上和B下两种,其中B下的综合性能好。9.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马氏体晶粒越粗大,残余奥氏体的量越越多。 10.钢加热时A的形成是由A晶核的形成、A晶核向F和Fe3C 两侧长大、残余Fe3C的溶解、A的均匀化等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的。11.一般表面淬火应选中碳成分钢,调质件应选用中碳成分钢。13.碳钢常用的淬火介质是水,而合金钢是油。 14.T10钢(Ac1≈727℃,Accm≈800℃)退火试样经700 ℃、780 ℃、860 ℃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P+Fe3C ,Fe3C+M+Ar ,M+Ar 。 15.渗碳钢在渗碳后缓慢冷却,由表面向心部的组织分布依次为:P+Fe3CⅡ (网状),P ,P+F 。得分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正确√ 错误×,答案填入表格)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砂型铸造比金属型铸造的铸件晶粒更细。× 2.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的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3.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4.碳的质量分数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231021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材料工程基础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位课,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领域人员必备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液态金属成形工艺、金属塑性成形工艺、金属连接成形工艺、粉末冶金成形、非金属材料成形工艺及各种材料成形工艺方法的选择原则。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为不同零件的生产选择合理的制造方法的能力,为其他相关课程如工程材料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学以及从事新材料成形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具有对典型的金属材料零件分析讨论使用不同的成形方法制造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液态金属成形的工艺设计、浇注系统、冒口、冷铁等的设计基本原则;掌握顺序凝固的应用,同时凝固的应用;掌握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熔模铸造、低压铸造等特种铸造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了解3D 打印等先进成形技术; 2.掌握自由锻件图设计和模锻工艺;掌握板料冲压、挤压、拉拔、轧制等工艺特点和应用;了解超塑性成形、液态模锻等先进塑性成形工艺。 3.掌握金属连接成形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弧焊、气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电阻焊、等离子弧焊与切割、压力焊、钎焊等焊接工艺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焊接缺陷的检验方法;了解电子束焊接等现代焊接方法。 4.掌握粉末冶金成形工艺的方法、特点和应用。 5.掌握塑料、橡胶、陶瓷成形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6.掌握各种材料成形工艺选用原则和方法。对具体典型的金属材料零件如暖气片、机床床身、大口径地下输水管、黄铜水龙头、发动机缸体、汽车铝轮毂、大型发电子转子、大批量齿轮毛坯、柴油机曲轴、连杆、半轴、硬币、汽车面板、火车钢轨、铜线、钢瓶、船体、硬质合金刀具、显示器壳体等分析讨论使用不同的成形方法制造的合理性。 7.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了解“一带一路”政策给材料成形带来的挑战以及机遇。 8.了解各种成形方法的设备。 9.了解各种新的材料成形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材料成形方法的一般知识,主要掌握金属材料成形的常用方法及特点。 2.基本理论及方法:掌握液态金属各种成形方法及工艺设计,浇注系统、冒口、冷铁的设计基本原则,掌握铸造缺陷及检验方法,掌握特种铸造方法的原理;掌握塑性成形方法的原理及工艺设计,锻件图设计,板料冲压、挤压、拉拔、轧制等工艺,掌握模型锻造的零件结构特点;掌握金属连接成形的方法及工艺设计,电弧焊、气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电阻焊、等离子弧焊与切割、压力焊、钎焊等工艺,掌握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掌握焊接缺陷及检验方法;掌握粉末冶金成形工艺的方法、特点和应用;掌握塑料、橡胶、陶瓷成形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最新2017年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1.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2.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解经济人假设、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 3.生产和成本理论。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市场结构理论。理解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 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法。 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理解资源配置原理、最优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9.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就业弹性系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教学基本目标课程涉及知识技能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一、教学基本目标 《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设备设计合理选择材料和使用材料的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 1.了解工程材料的发展,了解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新工艺; 2.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熟悉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毕业要求1-3) 3.熟悉铁碳相图、钢的热处理工艺、合金化等基本知识,掌握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分析机械工程材料性能的能力;(毕业要求1-3)4.能够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结构零件进行合理选材的能力;(毕业要求1-3) 5.能够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制定结构零件热处理工艺的能力。(毕业要求1-3) 二、课程涉及知识技能 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综合作业等综合教学环节,训练以下知识技能(毕业要求1-3): 1.掌握工程材料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具备根据工业需求选择材料及制定热处理工艺的初步能力; 2.掌握铁碳相图和钢的合金化原理相关知识,具备分析材料、成份和组织和性能关系的能力; 3.掌握钢的热处理工艺、目的及其应用,具备根据材料的性能需求选择热

处理工艺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材料性能分析的工程意识; 5.通过材料金相试样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实验,具备分析材料成份、组织和性能关系的能力; 6.设计典型机械零件材料热处理工艺实验,具备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组织和性能影响能力。 三、相关能力培养 1.具有根据工业需求选择材料及制定热处理工艺的初步能力;(毕业要求1-3) 2.具有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3.通过分组实验研究与讨论,培养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 4.通过工程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毕业要求1-3) 5.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基本内容 绪论 1. 了解材料的发展简史及工程材料研究的对象 2. 熟悉工程材料的分类 第 1 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 掌握常见的纯金属晶体结构和合金的晶体结构 2. 掌握实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 3. 熟悉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 4. 了解金属晶体中的晶面和晶向 5. 了解组织和性能的关系 第2章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1. 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2. 掌握细晶强化的措施 3. 掌握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和共析相图的分析 4. 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和组织的概念,掌握相图中重要的点和线的含义,

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及解答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工程材料按成分特点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又可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两类;非金属材料主要有无机非金属、有机非金属;复合材料是指。 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强度和塑性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测定;洛氏硬度测量方法简便、不破坏试样,并且能综合反映其它性能,在生产中最常用。 3.理解静拉伸试验过程和应力-应变曲线图。 二、判断题材料所受的应力小于屈服点σs时,是不可能发生断裂的。(×)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 晶体:指其原子(原子团或离子)按一定的几何形状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的物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有意地向液态金属中加入某些变质剂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目的。 各向异性:在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不同,因而导致在同一晶体的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各种性能的不同形核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所产生的晶核 2 填空 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晶体缺陷的形式包括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3 问答 1 简述形过冷度和难熔杂质对晶体的影响。 答:过冷度影响:金属结晶石,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决定于过冷度。在一般的液态金属的过冷范围内,过冷度愈大,形核率愈高,则长大速度相对较小,金属凝固后得到的晶粒就愈细;当缓慢冷却时,过冷度小,晶粒就粗大。 难熔杂质的影响:金属结晶过程中非自发形核的作用王伟是主要的。所以某些高熔点的杂质,特别是当杂质的晶体结构与经书的晶体结构有某些相似时将强烈的促使非自发形核,大大提高形核率。 2 简述铸锭的组织结构特点。 答:铸锭是由柱状晶粒和等轴晶粒组成的,组织部均匀,不同形状的晶粒对性能由不同的影响。 3.凝固过程中晶粒度大小的控制。 答:主要有两种方法:1增大过冷度,2变质处理 第三章 1.金属塑性变形是在什么应力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变形有哪几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金属的塑性形变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形变有滑移和孪生两种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滑移是金属键一个个断裂,而孪生是孪生面上的键同时发生断裂;2孪生之后,虽然晶体结构为改变,但孪生的晶体的晶格位向已经发生改变。 2.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哪些影响? 组织结构影响:当工件的外形被拉长或者压扁时其内部的晶粒的形状也被拉长或压扁。 性能影响:强硬度提高,塑韧性降低,电阻增加,耐腐蚀性降低 3.什么叫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和性能有何变化? 当变形金属加热至较高温度,原子具有较大扩散能力时,会在变形最激烈的区域自发的形成新的细小等轴晶粒称为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上的变化是,在形变激烈能量高的地方形核。性能上的变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执笔人:吕柏林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材料 2.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总学时:48学时 5.总学分:3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为机械类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以及材料选用等方面的技术基础知识.本课程的任务是结合校内金工教学实习,使学生通过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材料处理,材料选用基础的学习,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也为进一步学习毛坯成型和零件加工知识以及其它有关课程及课程设计,制造工艺方面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 2.掌握金属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结晶,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二元合金的结构与结晶. 3.掌握运用铁碳合金相图,等温转变曲线,分析铁碳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4.熟悉各种常规热处理工艺以及材料的表面热处理技术. 5.掌握常用工程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的组织,性能,应用与选用原则.(二)理论教学内容 1.绪论(2学时)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学习要求与方法 2.工程材料的机械性能(2学时) 强度,刚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 3.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6学时) 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 ;金属实际结构及晶体缺陷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4.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6学时)

第一学期《工程材料》期末试卷A卷及答案

系别:__________ 班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装。。。。。。。。。。。。。。。。。。。。。。。。。。。订。。。。。。。。。。。。。 。。。。。。。。。。。。。线。。。。。。。。。。。。。。。。。。。。。。。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试卷(A) 注意:本试卷共四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试卷适用于07模具班,共需印制61份。 1. 碳素工具钢的含碳量一般是在以下哪个范围之内( ) A. 0.3% - 0.5% B. 0.5% - 0.7% C. 0.7% - 1.3% D. 1.3% - 1.6% 2. 以下那种元素是9Mn2V 里不含的 ( ) A. C 元素 B. Ni 元素 C. Si 元素 D. Mn 元素 3. Cr12是以下哪种冷作模具钢的典型钢种 ( ) A. 高碳高铬冷作模具钢 B. 空淬冷作模具钢 C. 油淬冷作模具钢 D. 基体钢 4. 以下哪种模具钢的抗压强度、耐磨性及承载能力居冷作模具钢之首 ( ) A. 碳素工具钢 B. 火焰淬火冷作模具钢 C. 高速钢 D. DT 合金 5. 以下哪种钢号不属于热作模具钢的类型 ( ) A. 5CrNiMo B. 3Cr2W8V C. 4Cr5MoSiV D. 9SiCr 6. 高韧性热作模具钢的含碳量在以下哪个范围之内 ( ) A. 0.3% - 0.5% B. 0.5% - 0.7% C. 0.7% - 1.3% D. 1.3% - 1.6% 7. 以下哪个钢种属于冷热兼用的模具钢 ( ) A. GR 钢 C.HD 钢 C. 012Al D.PH 钢 8. 以下哪个选项的塑料模具钢已列入了国家标准 ( ) A. 3Cr2Mo 和CrWMn B. CrWMn 和Cr12MoV C. 3Cr2Mo 和3Cr2MnNiMo D. 3Cr2MnNiMo 和Cr12MoV 9. SM50属于以下哪种塑料模具钢 ( ) A.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 B. 碳素塑料模具钢 C. 渗碳型塑料模具钢 D. 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 10. 以下哪种表面工程技术改变了技术表面的化学成分 ( ) A. 表面改性 B. 表面处理 C. 表面涂覆 D. 电镀技术 1.按照工作条件可将模具分为 、 、 。 2.塑料模具按其成型固化可分为 、 。 3.模具的失效形式主要有 、 、 、 、 。 4.塑料模具用钢系列有七大类,分别是 、 、 、 、 、 、 。 5.表面工程技术有三类,分别是 、 、 。 6.热作模具钢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 。 7.铁碳合金相图中三种基本相是 、 、 。 1.硬度 2.模具失效 3. 延伸率 4. 二次硬化 5. 时效 一、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答卷中,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空3分,共15分。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共25分。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总 学 时:12 考核形式:考试 教学目的:《工程材料》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合理选用材料,正确选定热处理方法,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讲明本课程的目的、内容、特点与学习方法。 第一章材料结构与性能: 了解晶格概念、常见晶格类型、晶面、晶间指数、晶界特点及应用;掌握金属材料性能、了解刃型位错、固溶体及金属化合物、高分子聚合物构型和构像及如何改变其构型和构像;陶瓷材料的结构、性能。 第二章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的控制: 熟悉过冷、过冷度及细化晶粒的基本途径;掌握匀晶相图和二元共晶相图;能利用杠杆定理计算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质量分数;了解其它相图,掌握Fe — Fe3C 相图,及 Wc 对组织性能的影响;掌握加工硬化、回复、再结晶、冷变形、热变形的概念及应用;掌握钢在加热时的冷却时组织转变,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的目的、工艺及应用。掌握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了解表面技术。 第三章金属材料: 掌握钢的分类、钢中常存杂质对钢性能影响,掌握常用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的成分、热处理、性能、组织特点及应用;熟悉灰口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成分、组织、性能及用途,特殊性能铸铁一般性介绍;掌握铝及铝合金组织、性能之间关系及应用,了解铜及铜合金、钛及钛合金、轴承合金组织、性能之间关系及应用。 第四章高分子材料: 熟悉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橡胶、合成纤维)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Engineering 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限选 执笔人: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高等数学、化工原理 编写日期:2011年3月 修订日期:2012年3月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围绕材料生产过程主要涉及到的工程理论,本课程主要介绍与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研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工程流体力学、传热与传质基础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掌握材料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工程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 (1)了解流体的基本物理属性和流体的输送设备。 (2)理解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流动及流动阻力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工程应用。 第二章两相运动现象 (1)了解两相与多相流的专用术语和基本特性参数。 (2)了解粒子-流体的相互作用、连续相方程、流体-固体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第三章传热学基础 (1)了解传导传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综合传热等基本概念。 (2)掌握温度梯度、热流量的概念,平壁导热、园筒壁导热的计算,影响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及对流换热过程的描述,发射率、角系数的概念,物体之间的辐射传热,强化和削弱传热过程的方法。 第四章质量传递基础 (1)了解传质基本概念、分子扩散传质、传质与化学反应。 (2)掌握对流传质中的浓度边界层与对流传质系数、对流传质准数方程。 第五章物料干燥 (1)了解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物料的干燥方法、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 (2)掌握对流干燥、传导干燥、辐射干燥、场干燥技术。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材料课程代码:MEAU2012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专业基础 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 必修课程)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物理化学、传热学、有机化学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陈长军 大纲执笔人:陈长军大纲审核人:倪俊芳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使学生获得有关工程结构和机械零件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和性能特点,并使其初步具备合理选择与使用材料、正确制定零件的冷热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 教学目标:工程材料为工程学基础课。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材料的能力。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材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解决工程实践中关于如何选用材料、确定热处理方法、安排某零件的工艺路线等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2)了解强化材料的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基本工艺 4)熟悉钢的牌号、性能、用途,正确选用材料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绪论(1学时) 目标及要求: 1)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程材料及其分类; 2)课程目的、任务与学习方法;课程内容,了解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 习方法和主要参考资料。 讨论内容: 讨论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业内容: 掌握材料的概念及其基本的分类。 2、第一章工程材料的性能(2学时) 1.1静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2动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3断裂韧性 目标及要求: 1)掌握材料的拉伸强度指标,硬度的表达方法; 2)了解材料的冲击韧度与疲劳强度; 3)了解材料的断裂韧性; 讨论内容:

《经济管理综合》科目考试大纲(复试笔试)

贵州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复试笔试) 《经济管理综合》:045120职业技术教育 (财经商贸) 一、考查目标 《经济管理综合》考试科目是职业技术教育 (财经商贸)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中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共包括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及物流管理与服务三个部分。该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相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并要求考生对于现实状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了解。考生可以参考任何覆盖考试大纲内容的教材、参考资料等进行复习。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复试以笔试的形式对考生进行考核。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试卷作答、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内容包括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及物流管理与服务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占三分之一。 三、考查范围 市场营销学: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要求考生掌握市场、市场分类、需要、欲望、需求、产

品、价值、消费者及其购买行为、市场定位、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竞争以及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部分市场营销分析与调研:要求考生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市场营销环境和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等理论与方法。 第三部分市场营销战略:要求考生掌握STP战略、市场竞争战略以及产品、品牌、定价、分销与促销等策略的原理及方法。 主要参考书:《市场营销学》,徐大佑等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 电子商务: 第一篇基础篇:要求考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定义和重要概念、概念模型、电子商务的分类、运作体系框架及电子商务模式等基本概念。 第二篇运作篇:要求考生掌握电子商务在零售业、旅游业领域的应用、适合网络零售的商品、衡量是否适合网络销售商品的标准、网络市场调查、网络广告、常用网络营销方法、在线零售中存在的问题、电子商务常见模式、移动商务、社交商务等方法。 第三篇支撑环境篇:要求考生掌握网上支付、网络银行、电子货币及电子商务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主要参考书:《电子商务概论》,仝新顺,王初建,于博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物流管理与服务: 第一部分物流概述:要求考生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现代物流构成的要素及物流管理理念。 第二部分物流管理:要求考生掌握物流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以及物流客户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工程材料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工程材料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共5 页第1 页

5. 杠杆定律只适用于两相区。 ( ) 6. 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紧密的晶面间的距离最小,结合力大,所以这些晶面间难以发生滑移。 ( ) 7. 共析转变时温度不变,且三相的成分也是确定的。 ( ) 8. 热加工与冷加工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对变形金属加热。 ( ) 9. 过共析钢为消除网状渗碳体应进行正火处理。 ( ) 10. 可锻铸铁能够进行锻造。 (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在图1中分别画出纯铁的)011(、)111(晶面和]011[、]111[晶向。并指出在室 温下对纯铁进行拉伸试验时,滑移将沿以上的哪个晶面及晶向进行? 图1 2.为什么钳工锯 T10,T12 等钢料时比锯 10,20 钢费力,锯条容易磨钝?

3.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 4.低碳钢渗碳表面化学热处理的温度范围是多少?温度选择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五、请用直线将下列材料牌号与典型应用零件及热处理工艺连接起来。(每小题2 分,共10分) 材料牌号应用零件热处理工艺 HT250 弹簧调质+氮化 Cr12MoV 飞机起落架固溶+时效 7A04(LC9)机车曲轴自然时效(退火) 65Mn 冷冲模淬火+中温回火 38CrMoAl 机床床身淬火+低温回火 六、某工厂仓库积压了许多退火状态的碳钢,由于钢材混杂,不知道钢的化学成分, 现找出其中一根,经金相分析后,发现其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其中铁素体占80% ,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①求该钢的含碳量;

工程材料学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学》教学大纲 学分:2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9 适用专业:农机化、农机化师范 大纲执笔人:许令峰大纲审定人:赵立新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材料是现代工业技术的物质基础,正确选择材料,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使零件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是一个机械工程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工程材料学是研究常用工程材料的实用性能与化学成分﹑内部显微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其内在规律,以便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方法,来控制其内部组织,提高材料的性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本课程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很密切的课程,在课程学习前,应进行金工实习,以便学生建立有关材料与工艺的感性知识。应安排学生在学完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四学期,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的基本知识,具备根据零件工作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方法,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由于材料学的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所以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发展及发展动向。 实验技能方面:观察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必须借助于金相显微镜或其他仪器,学生必须首先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并且学会金相显微试样制备。还应掌握不同含碳量的碳钢硬度的测定。 3.课程教学改革 总体设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传授给学生有关材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除课堂教学外,尚需进行必要的课堂讨论和习题课等,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堂理论教学 第一章:金属的机械性能(1学时) 拉伸图的分析,弹性和刚度﹑强度﹑塑性﹑硬度﹑疲劳强度﹑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的含义。 思考题:1﹑说明低碳钢拉伸曲线上的几个变形阶段 2﹑根据作用性质,载荷可分为几类?其主要性能指标各有那些? 3﹑何谓硬度?如何衡量? 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2学时) 第一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晶体的基本概念;金属中常见的晶格类型;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金属晶体结构的其他参数。 第二节: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多晶体结构;晶体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第三节:金属的结晶 结晶的概念;结晶过程;晶粒大小:晶粒大小对性能的影响;晶粒大小的控制 本章重点﹑难点:1﹑晶格类型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经济基础知识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1.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2. 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解经济人假设、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 3. 生产和成本理论。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 市场结构理论。理解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 5.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法。 6.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理解资源配置原理、最优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9.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10. 国际贸易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响国际贸易规模和特征的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和干预方式。

考试大纲练习题—土木工程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考试专业: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理论复习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及其以材料基本性质的关系;熟练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与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和耐久性概念,问题举例。 (二)建筑钢材 理论复习建筑钢材的微观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熟练掌握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质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熟悉建筑钢材的强化机理及强化方法;掌握土木工程中常用建筑钢材的分类及其选用原则;了解建筑钢材的防火及防锈措施,课件举例。 (三)无机胶凝材料 理论复习石膏、石灰、水玻璃等气硬性胶凝材料的硬化机理、性质及使用要求与主要用途;熟练掌握硅酸盐水泥及掺混和材料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硬化机理以及各种水泥的性质、检测方法、选用原则等,熟悉其他水泥品种的性质和使用特点。问题与解决方法举例(四)混凝土与砂浆 理论复习掌握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砂、石、水泥、外加剂、水和掺合料)的品种、技术要求及选用,测定方法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及其测定和调整方法;熟练掌握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变形性质和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熟练掌握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了解混凝土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掌握砂浆的性质、组成、检测方法。问题与解决方法举例。 (五)沥青和沥青混合料 理论复习沥青材料的基本组成、技术性质及测定方法,了解沥青的改性方法;掌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及其性质,了解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六)实验 理论复习,同时举例说明有关问题与解决方法。 1、水泥: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和胶砂强度,判定水泥质量。 2、砂:测定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级配,计算空隙率、细度模数,绘制级配曲线。 3、卵(碎)石:测定针片状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级配,计算空隙率。 4、水泥混凝土:根据所测定的水泥、砂、石性能指标和给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试配、调整、测定抗压强度,给出实验室混凝土配合比。 5、钢材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教材 宋少民、孙凌主编《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武汉理工出版社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样题 试题内容: 一、选择题(20分,每空1分) 1. 含水率为5%的砂420 g,其干燥后的质量为( )。 A.399 g B.441 g C.400 g D.451 g

经济基础知识-大纲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的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市场需求 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二、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三、均衡价格 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格的含义和运行机制。 四、弹性 各种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往企业价格决策中的应用。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等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无差异曲线 效用的含义和分类,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基本特征,商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二、预算约束 消费者预算约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预算线的形状和变动特性。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和条件,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基本性质理论,生产函数的含义和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成本函数的含义和基本形式、短期成本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等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生产者的基本假设,生产者的组织形式,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生产函数的含义及主要形式,一种要素的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题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机械设计时常用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两种强度指标。 2.若退火亚共析钢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占41.6%,珠光体58.4%,则此钢的含碳量为约0.46%。 3.屈强比是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4.一般工程结构用金属是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相同,这就是实际金属的各向同性现象。 5.实际金属存在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缺陷。实际晶体的强度比理想晶体的强度低(高,低)得多。 6.根据组成合金的各组元之间的相互 2

作用不同,合金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固溶体的晶格结构同溶剂,其强度硬度比纯金属的高。 7.共析钢加热至Ac1时将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其形成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8.把两个45钢的退火态小试样分别加热到Ac1~Ac3之间和Ac3以上温度水冷淬火,所得到的组织前者为马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后者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二、判断改错题(对打√,错打“×”并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1.随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少,板条状马氏体增多。(×,片状马氏体增多,板条马氏体减少) ()2.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和过冷 3

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屈氏体、索氏体,只是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组织形态和性能也不同) ()3.退火工件常用HRC标出其硬度, 淬火工件常用HBS标出其硬 度。(×,退火工件硬度用HBS 标出,淬火工件硬度用HRC标 出;) ()4.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膨胀。√; ()5.表面淬火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5.×,表面淬火只能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与性能。) (√;)6.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7.高碳钢淬火时,将获得高硬度 4

“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Systematic Experiment on Fundament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学时:64 学分:2.0 适用对象:材料类本科生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许并社,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指导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廷楷、高家诚、冯大碧,金属学及热处理实验指导书,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3] 葛春霖、盖雨聆,机械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冶金工业 出版社,2001 [4] 王祥生,铸造实验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5] 吕立华,金属塑性变化与轧制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6] 刘军、佘正国,粉末冶金与陶瓷成型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果世驹,粉末烧结理论,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8] 廖寄乔,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技术原理及应用,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9] 刘新年、赵彦钊,玻璃工艺综合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0] 赵彦钊、殷海荣,玻璃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1] 张文钺,焊接工艺与失效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12] 吴林,焊接手册/ 第1卷/ 焊接方法及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3] 左铁镛、聂祚仁,环境材料基础,科学出版社,2003 [14] 聂祚仁,生态环境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是面向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环境友好意识的培养为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强、具有环境责任感的人才。为此,以材料四要素(成分、制备加工、组织及性能)为主线,结合我院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特色优势学科(环境材料)的重要科研成果--自行研发的材料环境评估系统,开设了六类综合实验。本门课程属于实验教学类课程,集中安排在两周之内完成,共64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地点在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中的各个实验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内进行,主要包括了新材料开发中心、药芯焊丝生产中心、材料分析中心、材料力性检测室、焊接实验室、轧制实验室、高分子材料研究室及环境材料评价中心。主要内容是进行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典型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实验。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材料四要素中“合成与加工”与“成分结构”、“性质与使用性能”各要素间的关系,强化课堂教学内容。此外通过环境评价了解材料生产的环境负荷主要环节,并提出降低其环境负荷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作为材料科学工作者的环境责任。 理论教学内容 主要讲解材料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课程的宏观结构及内容大纲进行介绍。系统地讲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主要实验内容及与所学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绪论(4学时) 综合实验一铝合金制备、加工及改性(10学时) 1.1 铝合金的熔炼、铸锭与固溶-时效处理实验(3学时) 1.2 铝合金轧制工艺实验(3学时) 1.3 铝合金铸锭、轧制、改性的金相组织的检验及力学性能实验(4学时)综合实验二铝材料及其产品的环境协调性评价(3学时) 2.1 铝合金材料制备工艺流程(0.5学时) 2.2 功能单位的数据收集与计算(1学时) 2.3 清单分析,材料环境影响评价(1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