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综述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传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的本质,而非“掌舵”与效率,主张对“新公共管理”所倚的“政府再造”进行再造,从而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质。新公共服务浪潮的兴起,对我国政府职能定位有深刻启示,建构现代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这艘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它一经提出,便迅速兴起并大有替代新公共管理理论之势,推动掀起了新一轮公共管理改革浪潮。

2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提出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目的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途径,探索新的情况下政府改革的新路。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全面涉及各级政府公务员的观念转变,更直接触及了政府政府部门的利益调整,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因此这是一次深刻的“政府革命”。我们应当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发生,自觉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质地推进政府转型。

3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几点原则性构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一股行政改革的浪潮,其重要价值导向之一就是实现由过去“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消极行政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积极性征转变,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理念。在我国,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了我国行政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目标。

虽然“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登哈特基于西方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典型美国式的民主价值理念和宪政体制的制度背景下提出来的,东西方在许多方面均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但如果我们摒弃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该承认,“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观念和原则对于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摘要】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是西方近年来兴起的,批判甚至取代“新公共管理”的全新公共行政理念,它传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本质,而非“掌舵”与效率,主张对“新公共管理”所倚的“政府再造”进行“再造”,从而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质。该理论在政府价值取向、政府较色、政府核心力、治理过程等方面,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构以有益启迪。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愿景

纵观西方行政学创立百余年来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30年,是西方行政理论发展最兴盛时期。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在中国的发展成熟,政治文明的加快创建“服务性政府”作为中国政府改革的主导趋向和目标模式选择,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上缺少明晰的理念支持和整体的改革设计和规划。在此背景下,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念和原则对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原则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争论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用公共管理的公共取向、民主取向或社群取向批评新公共管理学的“市场模式”。新公共服务学认为,资本主义与民主政治在强调保护个人自由而不是个人发展的现实问题的社会中存在。当今新公共管理的政府“市场模式”超出了早期“改革”的范围。新公共服务学主张在公共管理改革中倡导参与式国家模式,强调保护公民自由,发挥社区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发挥民主特别是直接民主机制的作用。[1]

1.1服务与公民,而不是服务与顾客

公共利益是通过关于共享价值的对话而产生的,而不是自我利益的整合。因此,公务人员不应仅仅满足于回应顾客的需要,而要聚焦于公民并在公民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不同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在公共部门,我们很难确定谁是顾客,因为政府服务的对象不只是直接的当事人。公正与公平是政府提供服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政府必须关注公民的需要和利益。

1.2追求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目的而不是副产品。公共行政者必须促成建立一个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其目标并不是被个人选择所驱使去寻找快速的解决之道。相反,它是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的创新。确立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与规划不能仅仅由政府官员来进行,而应进行广泛的公众对话和协商来共商社会发展方向。政府应该积极地为公民通过对话清晰的表达共同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共同的公共利益观念提供舞台,政府还有责任确保经过这些程序而产生的解决方案完全符合公正和公平

的规范,确保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

1.3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

公共利益将由于公务人员和公民承诺对社会作出富有成果的贡献而更好地增进,而不是因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好像公共钱财是他们自己的一样的行动。公共行政官员不是他们机构与项目的所有者,政府的所有者是公民。公共行政官员有责任通过担当公共资源的管理员、公共组织的监督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以及基层领导者等角色来为公民服务。公务员不仅要分享权力,通过人民来工作,通过中介服务来解决公共问题,而且还必须将其自身角色定位为负责任的参与者,而非企业家。

1.4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

满足公民需要的政策和方案可以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过程得以最有效并且最负责任地实现。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家看来,通过对公民教育方案的参与以及对公民领袖更广泛的培养,政府可以激发人们重新恢复原本应有的公民自豪感和公民责任感,而且这种自豪感和责任感会进一步发展为在许多层次都会出现的一种更强烈的参与意愿,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相关各方都会共同努力为参与、合作和达成共识创造机会。为此,政治领袖应该扮演一种明确且重要的角色,他们要明确地表示并鼓励对公民责任感的强化,进而支持群体和个人参与社区契约的订立活动。[2]

1.5承认责任并不简单

公务人员不仅要关注市场,应该同时关注依法行政、政治规范、专业标准与公共利益。公共行政官员的行动应该受到包括公共利益、宪法法令、其他机构、其他层次的政府、媒体、职业标准、社区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环境因素、民主规范、公民需要在内的各种制度和标准等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且他们应该对这些制度和标准负责。

1.6服务,而不是掌舵

公务人员日益增长的重要角色是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的共同利益,而不是试图控制并将社会掌舵到一个新的方向。现代政府的作用是与非营利组织、自营部门一道,为社区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政府的角色要从控制转变为议程安排,充当各方的调停人、中介人甚至裁判员的角色,为促进公共问题的协调解决提供便利。

1.7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行政活动过程固然要以提高行政效率、政策执行绩效为目标,但如果仅仅停留于生产率层面则远远不能涵盖行政活动的目标范围与要求。如果效率目标及其由此萌发的行为完全掩盖了行政活动的人本目的,从长远看是注定要失败的,同时还会导致对组织成员个体的价值观和利益的漠视:即便这些行为也可能达到某种结果,但它并不能培养公民或雇员的责任感、参与意识与热心公益的行为。所以,新公共服务理念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人的尊严、信任、归属感、关爱他人、服务以及基于共同理想和公共利益的公民意识。而不是仅仅对经济价值目标的追求。显然,新公共服务理论倡扬的是以人为本、以公民为本、

以服务为本的理念。

2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公共服务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以往国内外的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都有所涉及。但是从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来说,公共服务又有新的更广泛的内涵。近几年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新理念,而且同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实际进程相联系。

2.1公共服务是建设现代政府、推进政府转型的核心理念

(1)公共服务是政府治理的基本内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基本的公共产品,用以理解每一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不能解决的许多公共问题,包括公共政策、公共设施、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等。

(2)公共服务的基本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推他性。公共服务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三大类:监督管理型公共服务,如国家行政管理;纯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环境保护;准公共服务,如发展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等。

(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改革的基本目标。在我国经济转轨中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为全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以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府管理的制度安排。

2.2公共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进入工业化以后,社会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加,并伴随着工业化的加快而日益扩大。马克思就曾经预料,进入工业社会用于满足“共同需要”的那部分,“将会立即显著增加,并将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3]就是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支出和公共部门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良好的公共服务能够保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关系。我国目前存在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某些严重失衡问题,重要的是由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的问题。由于政府的公共服务不到位,造成了社会发展的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实现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2.3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是政府干预的本质内容

我国有条件形成公共服务职能的优势。无论是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是政治体制,都使政府有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充分发挥作用。过去的问题在于,我们把这个优势主要理解为行政的手段,并且惯于采用直接的行政手段去解决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矛盾。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应当否认恰当运用行政手段的作用。问题在于,要把这个优势更多、更好、更有效地转移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这样,才能体现出这个优势的本质特征,才能够很好地解决经济社会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才能够得到老百姓的欢迎、企业的欢迎、社会的欢迎,从而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3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几点原则性构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一股行政改革的浪潮,其重要价值

导向之一就是实现由过去“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消极行政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积极性征转变,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理念。在我国,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了我国行政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目标。

3.1服务型政府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要重视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要尊重公民。公民是服务的接受者,因此作为纳税人有权力选择和参与公共服务的决策。譬如在美国很多公共场所,经常都会看到残疾人的身影,是不是这个社会的残疾人比我们中国多呢?经过思考和小范围的调查,得到的结论是美国的公共设施比较齐全,确实处处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关怀,因此,残疾人可以很方便地出入于公共场所,而在目前的中国可能还无法实现。在我国的公共服务理念中如何真正体现人本主义的关怀也是我们建设所谓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3.2服务型政府应当实现从控制导向向服务导向的转变

农业社会的统治型政府和近代的管理型政府都是控制导向的政府,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让政府从控制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但服务导向并不是说服务型政府就不要控制了。没有控制,对于服务型政府来说,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今天我们所说的服务型政府是服务导向的,但也有控制的内容,也会有控制手段、控制过程以及各种各样的控制因素。但是,这些控制是从属于和服务于服务型政府的,它是在服务型政府这样一个总的框架下所使用的控制手段。

3.3服务型政府应当实现从效率导向向公正导向的转变。

我们知道,管理型政府都把效率问题突出到一个显著的位置上,但它盲目的效率追求带来了许多问题。首先,管理型政府往往陷入到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中去;其次,管理型政府在效率追求中周期性地陷入无效率的困境之中,为了获得效率,它往往谋求政府自身的科学化、技术化建设,在致力于科学化、技术化的时候,却带来了官僚主义的低效率。所以,服务型政府应当超越管理型政府的效率追求,从效率导向转变到公正导向上来。

3.4服务型政府应当实现从政府及其行政的工具定位向价值定位的转变

在思考服务型政府的时候,如果我们抛开政治的价值不谈,那么其社会价值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政府处于社会的中心,担负着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职责,如果只看到它的工具性的层面,显然是片面的,即使政府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构成要素,它的价值层面的内涵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扬弃关于政府的工具性定位,必须把政府作为一个价值实体来认识和建构。

3.5服务型政府需要建立起一个合作和信任的整合机制。

简单地说,在传统的管理型政府的权威整合和价格整合机制中,是看不到人的。所以,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不能照搬管理型政府的这一整合机制的,服务型政府作为以人为本的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到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以及行政人员之间作为人而应具有的信任与合作关系的价值,必须把信任与合作的因素纳入到政府整合机制中来,或者说,需要根据人们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而去自觉地建构起

作为服务型政府自身所特有的整合机制。

3.6服务型政府需要用前瞻性取代回应性

政府是为回应社会要求而设立起来的,或者说,一切政府都努力有效的去回应社会要求,至少在主观上是这样。但是,立足于回应性要求的政府往往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其回应性的问题。服务型政府与以往政府的不同也就表现在它对政府回应性的超越。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的提出,恰处于一个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迅速增长的时代,在这一社会环境下,政府满足于回应性追求是无益的。因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要求政府必须具有更强的前瞻性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政府主动地处理前景无法准确预测的事件,而不是等待社会问题积累起来再加以回应。

尽管新公共服务理论源生于西方国家,但它的理念诉求与我国政府的性质及其目标有诸多相似之处,毋庸置疑,新公共服务理论打开了我国政府职能转换的新视角,建构现代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的必然选择。应该指出,由于受到封建特权意识、“官本位”意识的长久影响,我国在构建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十分突出的困难与障碍,这就务必以新公共服务理念为参照,从而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

【参考文献】

[1]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图书编目:ISBN:7-80199-383-7,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77页

[2] 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图书编目:ISBN:7-300-05584-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7页

[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政府转型--中国改革下一步》,图书编目:ISBN:7-5017-0714-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12月,第30页

(完整版)建设服务型政府举措

“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 近年来,“政务超市”、“行政审批大厅”、“一站式服务”等政府便民行动,有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田,给群众带来了很多便利。涉及民生的一些重要决策由政府组织听证会;搞企业的,觉得红头文件少了,行政审批环节少了;市民要反映生活问题,有“市长电话”、有“市长电子信箱”等等。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其实,虽然这些做法确实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方面,但不能看作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全部内容。并不是政府为公民做了多少好事,多提供一些服务,多开设几个服务大厅,就是服务型政府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呢? 一、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的是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来对待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其实,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服务员”角色。在政府这艘大船的航程中,是人民的意志而不是政府的意志决定着航向,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什么时候提供服务都是由人民来决定。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定的每一个举措,都应该尊重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衡量政府一切工作的尺度,都要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 二、服务型政府是透明政府。经历过非典等各类灾难事件后,人们发现,在这个社会生活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时代,只有政务公开透明才能进一步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保障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我国在政务公开方面确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比如,我国的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80多部法律、行政法规等对相关政府信息的公开做了规定,使政务更公开更透明。其实,人民的政府,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时就应当是透明的。政府透明了,人民知情权才有保障,才能随时观察政府是不是在为实现人民利益努力;政府透明了,人民才会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表达民意,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接受监督,人民群众才会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近年来许多事实表明,群众知情有助于化解疑虑,政务公开有利于处理危机。因此,一个服务型政府,必然也是透明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所谓法治政府,主要是指政府根据人民意志依法组建而成;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必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行政违法必须承担责任。简单说,政府必须依法产生、受法律约束、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一个政府不是按照人民意志和法律程序组建而成,不能依照法律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能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不接受人民监督,就不能保证它对人民负责,就不能保证它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它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 四、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问责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近几年,“引咎辞职”、“问责制”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从2003年非典事件、中石油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

试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试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作者:吴晓曦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已从革命党转为执政党的角色,其最终目的就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构建服务型政府极为重要,对此,笔者就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构建服务型政府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革目标是: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2008年政府工作 报告》以“改革总的原则和要求”的表述对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革目标予以了细化和完善:坚持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坚持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 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将改革的任务和路径具体概括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四大方面。对此,笔者就如何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特征 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政府而言,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 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具有如下特征: 1.服务性政府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在我国,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就是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竞争力是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的, 是我们构筑国家“软实力”的基本要素。一个服务型政府,首要的特征就是张扬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实现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的“制度化形态”,并在社会实践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离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宪法原则和党的执政理念谈服务型政府,这个服务型 政府就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服务性政府是一个民主和负责的政府。也即是一个人民民主和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说是一个人民民主的政府指政府的性质,说是一个负责的政府指政府的目的,换句话说服务型政府就是指必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其最终目的是向人民负责。人民民主是共和国宪法所赋予人 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读书笔记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阅读报告 一、本书对我国公共管理的意义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的中文版是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充满巨大机遇、变革和挑战的时代印行的。构成本书理论核心和实质的有两个主题:一是促进公共服务的尊严和价值;二是将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的价值观重新肯定为公共行政的卓越价值观。虽然,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领域,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政准则,但以开放的思想对待国际的经验,通过比较、鉴别、有选择的吸收,发展中国自己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理论,并积极致力于时间,却是非常必要的选择。 本书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公共利益至上的服务理念、为民执政的服务宗旨和民主参与的服务方式,对致力于行政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中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落脚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这些与新公共服务理论所提倡的人本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的基本内涵是相统一的,最终,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政府,他们以尊重人的个性、确认人的价值、推进人的发展为使命,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它本质上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它试图在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同时在摈弃“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固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无不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审视着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而实践中我们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和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这就影响到我们对政府职能的正确认识和对政府角色的准确定位。“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念和原则对于我们澄清创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认识,无疑是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的。 当然,就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而言,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应当有保留地应用,即服务并且掌舵。 二、本书的基本理论内涵

读书笔记之《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

读书笔记之《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摘要:《新公共管理—服务,而不是掌舵》这本书代表的其实是指以公民为中心的新的公共管理理念。其作者综合既往研究,通过与老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比,对现当代国家行政管理思想的研究并提出自己新的看法,最后提出自己的新公共行政的内容,即新公共服务主要是服务而不是掌舵。构成本书理论核心和实质有两个主题:一是促进公共服务的尊严和价值;二是讲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的价值观重新肯定为公共行政的卓越价值观。 正文:本文主要是针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这本著作写出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是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和鲜明的理论创新在学界和政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浅谈了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来源、产生背景以及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内涵,其次介绍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意义与价值,然后对新公共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意见论述,最后论述了我对新公共服务一些看法。 一. 浅谈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这本书主要从两大方面而阐述作者的思想。第一是公共服务理念的来源。随后从七方面分析公共服务的内容。条理清晰,每一条内容都从老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来源 本书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来源。首先是近代政治社会理论对民主公民权的关注。其次就是社区和公民社会模型的不断发展。社区存在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公民社区是一种公民能够相互进行的一种个人对话和评价的地方。对话不仅是社区建设的本质,也是民主的本质。第三个理论来源就是组织人本主义。最后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理论家主要信奉“对话”理念,可靠的对话是把官员和公民视为彼此充分参与的。 2.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 新公共服务理论正是美国著名学者登哈特基于新公共管理的反思,特别是针对企业家政府理论缺陷的批判,在《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它的产生是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

怎样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思考 摘要:本文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特征、职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原则和方向。 关键词: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方向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概念的界定及特征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按照公众的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回应公民和社会的需要为政府职能定位,建设依法、有效、透明、负责和公正的政府,其根本的目标是公众满意。因此,公共服务型政府既不是简单地强调服务态度的转变,即所谓“微笑服务”,也不仅仅是把政府的职能转变为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而是强调这种对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按照公民的意愿提供的,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公民满意。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效率、公正、责任、规范、透明、合法等无疑都是现代政府的特征,也是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谋求合法性的政府必须倡扬的价值和目标。但现代政府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对其角色的基本设定,即按照公众的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回应公众的要求。这也是服务型政府区别于其他类型政府,如透明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的基点。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 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具备以下主要职能: 提供制度供给服务。作为秩序化的代表的政府,必须为人们和社会提供社会秩序的制度供给,也就是要为社会制定一个权威的、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框架或者制度模式。制度供给的内容非常多。如法律制度、政治制度、财产权制度、财政制度、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服务型政府最好和最大的服务就是良好的制度供给。 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服务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从公共性的角度出发,为解决社会稳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政策。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政府在基本制度已经确立以后,其主要的服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 提供公共产品。从理论上讲,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决定了不能通过市场解决,而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的提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让社会组织来提供,但是政府要做好组织工作。

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的问题及对策

咸阳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的问题及对策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行政管理 层次本科 年级2011 1春 学校咸阳电视广播大学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必须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对我国政府的改革和发展方向重新定位。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转型,建设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要求。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其建设涉及政府职能配置、机构重组、管理方式、行为模式等诸多层面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进一步介绍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揭示了目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服务型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问题对策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ic and socity ,we must development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To our government reform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epositioning.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17th Party Congress to continue to accelerat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over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public service government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he objective need,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n the pressing requirement.Service type government is a new model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involves the alloc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 restructuring, management, behavior pattern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impossible accomplish at one strok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ervice government's connot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revealing the current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of building the service type. Keywords: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谈构建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服务型政府构建探究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逐步加快,政府服务体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及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但是目前在观念、规章制度、管理体制、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有多问题,本文从治理理念、民主参与、制度建设、管理模式、角色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应对措施。推进政府转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字:服务型政府,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逐步加快,政府服务体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及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这是我国政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是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步骤,也是顺应国际形势的重要举措。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从功能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使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变成服务者,政府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服务为目标,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转变为公共服务领域;从管理模式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用有限管理社会的权利,对经济社会管理负有限责任,通过对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实现政府对市场主体的互动式管理的政府模式;从特征角度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用全新的服务理念支撑,在服务中试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的政府,突出以民为本,以提高政府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为中心,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政府管理体系;从理念和宗旨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在社会本位和公民本位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公民和社会服务为宗旨的政府。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府是社会主义政府,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注意发展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没有处理好效

新公共服务理论 讲义 (1)

一.背景 罗伯特?B?登哈特:现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院院士并且担任美国许多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质量管理、战略规划和公共生产率等方面的咨询顾问。作为国际着名的公共行政学家,登哈特博士曾经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ASPA)会长、中佛罗里达大学公共行政系主任、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以及密苏里州长的生产率咨询委员会主席,他还是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全国公共服务运动组织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席。登哈特博士,着述甚丰,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16本专着,其中有代表性的着作包括:《新公共服务》,《公共组织理论》等。 珍妮特?V?登哈特:现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她的教学和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组织行为以及领导领域。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含义 1、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2、是在对传统公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 3、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替代当前的那些基于经济自我利益的主导行政模式。 4、是对传统公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行政理论的一种扬弃而非全盘否定。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 1、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 公共利益是就共同利益进行对话的结果,而不是个人自身利益的聚集。因此,公务员不是要仅仅关注“顾客”的需求,而是要注重关注于公民并且在公民之间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1)传统公共行政与当事人服务 要么是服务的直接攻击,要么是对个人行为或社团行为的规制。当事人被认为迫切需要帮助并且政府中的那些人通过公共项目的事实来努力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 (2)新公共管理与顾客满意和对公民的优质服务 ·为顾客提供与企业的最佳服务相同的服务,这是国家绩效评理的一个目标,民主政府的底线就是责任,而不是利润或公民满意,而且顾客服务并没有为责任提供一个练好的代表性测量标准。 2、追求公共利益 公共行政官员必须促进建立一种集体的、共同的公共利益观念。这个目标不是要找到由个人选择驱动的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切地说,它是要创立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 (1)传统公共行政与公共利益 ·在传统公共行政中,公共服务被认为是一种价值中立的技术过程,而且行政官员的权威就是专长的权威。公务员服务于公众利益的最佳途径无疑就是着重关注中立、效率以及政治与行政的严格分离。公共利益是有民选的政策制定者来界定的,尽管行政官员在执行立法政策中解决特殊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时需要注意公共利益,但是这种观念认为他们的裁量权应该受到限制。 (2)新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 当社会被视为一个市场的时候,那就假定个人对于商品、服务和政策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立的偏好,市场模式因而就没有为我们提供任何谈论人们如何就公共利益的愿景或社会的本质而奋争的途径。人们被视为是他们自己的利益的最佳裁判,公共利益如果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它只是在(作为顾客时)的公民在一个类似于市场的场所做出的个人选择时的副产品。 (3)新公共服务与公共利益 ·新公共服务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公民关注更大的社区,鼓励公民致力于超越早期的利益的事情并且愿意为自己的邻里和社区中所发生的事情承担个人的责任。倡导行政官员在促进公民界定公共利益和按照公共利益行事时应该扮演一种积极的角色,新公共服务还否定公共利益能够被理解为个人自我利益的聚合,其目标是要超越自身利益进而发现共同利益,公共丽音并且按照共同利益即公共利益行事。 ·政府的角色在于确保公共利益居于支配地位,确保公共问题的解决方案本身及其产生的过程都符合正义、公正和公平的民主规范。报政府是为实现诸如公平和公正这种价值的工具,其最重要的含义之一就是政府的目标从根本上不同于企业的目标,这些差异使得那种仅仅把市场机制和关于信任的假定用作一种自利算计的观点至少是可疑的,尽管有许多特征可以将企业和政府区分开,但是,政府增进公民权和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责任则是最重要的差异之一,而且它也是新公共服务的一块基石。

新公共服务: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翻译论文: 新公共服务: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美) 罗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1 [摘要]:新公共管理( the New Public Managtment ) 倡导将公共管理者视为政府企业家,政府则是一个新型的、有偏向的且日益私人化的政府,它效仿工商企业的实践和价值观。支持者们主要把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相比较,并由此提出自己的主张。在这种比较中,新公共管理显然总是处于上风。我们在本文中主张,把新公共管理与我们所说的“新公共服务”(the“New Public Service”) 相比较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新公共服务”运动,是以对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社区和市民社会、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进行的研究为基础的。我们提出,新公共服务有七项原则,其中最突出的原则是:公务员的首要作用乃是帮助公民明确阐述并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 公共管理已经经历了一场革命。公共行政官员不再关注控制官僚机构和提供服务,而是正在对“掌舵而非划桨”的告诫做出反应,试图成为新型的、有偏向且日益私人化的政府的企业家。结果,公共部门中实施了一系列相当积极的变革。但是,当公共行政领域逐渐抛弃划桨观念并接受掌舵的责任时,那仅仅是用一个“行政中心(adminicentric) ”的观念替代另一个行政中心”的观念吗? 奥斯本(Osborne) 和盖布勒( Gaebler)写道:“掌舵者比划桨者更有能力把握船的航向”(1992 ,32) 。果真如此的话,从划桨到掌舵的转变就不仅仅是让行政官员掌控船只(即选择船只的目的地和航向,并确定到达目的地的路径) ,它也会赋予行政官员更多的权力去掌控船只。当我们急于掌舵时,我们是否正在淡忘谁拥有这条船?金( King) 和斯迪沃斯( Stivers) 在其新著《政府是我们的》(1998) 中提醒我们记住这个显而易见的答案:政府属于它的公民。因此,行政官员在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当强调他们服务于公民和授权予公民的职责。换言之,将公民置于第一位时,重点不应当放在驾驶或划动政府这条船,而应当放在构建具有完整性和回应性的公共机构之上。 背景 与本文的用法相同,“新公共管理”是指包括重塑和新管理主(neomanagerialism) 在内的一系列思想和实践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力图将私营部门和工商企业的方法用于公共部门。虽然“像工商企业那样运作政府”的要求由来已久,但这个争论 1罗伯特·B·丹哈特(Robert B. Denhardt)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特拉华大学访问学者。丹哈特博士是美国公共行政学会(ASPA) 的前任会长,ASPA 全国公共服务运动(致力于在全国宣传公共服务的神圣和价值) 的奠基人和首任主席,全美公共行政研究会的成员和加拿大管理发展中心的成员。丹哈特博士出版了14 本著作,包括《公共组织理论》、《公共行政:一种行动取向》、《组织的影响力》、《寻求意义》、《公共服务中的行政领导》和《公共服务的复兴》等。他持有肯塔基大学的博士学位。 珍尼特·V. 丹哈特(Janet Vinzant Denhardt)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她的教学和研究兴趣主要在于组织理论和组织行为。她的著作《街区层面的领导:第一线公共服务中的自由裁量和合法性》(与莱恩·克罗德斯合著) 最近已由乔治敦大学出版社出版。另外,丹哈特博士在《行政与社会》、《美国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生产力和管理评论》和《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等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在成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教师之前,她在东华盛顿大学任教并供职于各种行政和咨询职位。她持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综述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传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的本质,而非“掌舵”与效率,主张对“新公共管理”所倚的“政府再造”进行再造,从而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质。新公共服务浪潮的兴起,对我国政府职能定位有深刻启示,建构现代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这艘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它一经提出,便迅速兴起并大有替代新公共管理理论之势,推动掀起了新一轮公共管理改革浪潮。 2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提出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目的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途径,探索新的情况下政府改革的新路。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全面涉及各级政府公务员的观念转变,更直接触及了政府政府部门的利益调整,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因此这是一次深刻的“政府革命”。我们应当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发生,自觉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质地推进政府转型。 3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几点原则性构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一股行政改革的浪潮,其重要价值导向之一就是实现由过去“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消极行政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积极性征转变,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理念。在我国,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了我国行政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目标。 虽然“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登哈特基于西方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典型美国式的民主价值理念和宪政体制的制度背景下提出来的,东西方在许多方面均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但如果我们摒弃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该承认,“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观念和原则对于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构建服务型政府对策分析

构建服务型政府对策分析 摘要 我国在近代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我国政府也因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进行了相应的变革。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经人大批准而变成国家意志。这表明,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改革目标。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形势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首先,从构建的重要性方面阐述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其次,全方面总结归纳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主要内容,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再次,科学地提炼出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遵循的原则;最后从实践层面上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对策,从而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实践帮助。 文章分为五大部分:首先是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论文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正文,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介绍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第二章是构建服务型政府主要内容。包括理论依托、工作宗旨、转换职能、改变观念、改进机制,全面、具体地归纳出其主要内容;第三章是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包括问题思考、经验总结,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三个方面;第四章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机构改革

一、绪论 1.1研究由来 “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学者在21世纪前后提出的概念,也是中国学者面对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的急剧变化对新的政府管理模式进行的一次大胆探索。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同时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在2010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建设服务型政府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经人大批准而变成国家意志。这表明,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研究是近年来提出来的学术论题。但对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国内众说不一。学界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探讨主要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一是从政府与公民关系转变角度进行研究;二是从政府职能历史演进角度进行研究;三是从政府职能结构调整角度进行研究;四是从政府工作方式转变角度进行研究。第一种研究角度从人本方面重新认识服务型政府,提出以人为本的社会形势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策略,具有丰富的而深刻的内涵。 近年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改革的共同目标。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因其特殊性,成为了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难点和瓶颈。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政府权威,改善社会关系,保持党的领导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前途和命运的一大主题。课题的研究旨在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滞涨”现象,人们发现政府与市场一样,也可能出现失灵,而且政府失灵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灾难,造成更大资源浪费。这就促使人们探讨国家干预失败的原因。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James McGin Buchananjr.)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进行宪制改革,使政策方案在一个合理、科学的规则和程序中有效运行,避免决策失误;第二,在政府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提供物品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第三,严格界定政府作用范围,实行有限政府;第四,以经济学为基础,主张在政府机构内部建立激励机制,使政府官员树立利润观念,并允许政府部门对节省成本的财政剩余具有某种处置权。 1.3.2国内研究 “服务型政府”的渊源虽然来自于西方理论,但是这一理念的明确提出和理论发展是与我国国情紧密联系的,并且根植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之中。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建设经验要求我们必须落脚于我国的政府建设的实践之中来探索我国政府体制转型的独特模式。2000年张康之在《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并很快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研究。 在如何在现实层面构建服务型政府这一问题上,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思路: 魏芙蓉和于新恒从政府的改革、创新作为突破口,分析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

论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论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构建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中国新一轮政府改革的目标,也是中国政治学、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服务型政府是要求坚持公民本位、以人为本的现代政府,坚持主权在民的民主政府,是服务公共利益、捍卫公民尊严的公共政府,更是权力受约束的法治政府和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力,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正,捍卫公民尊严,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繁荣。本文通过对服务型政府进行理论概括,介绍迄今为止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有关文章,得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所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服务型政府;现状;发展趋势 1、导言 建立一个运转良好的政府始终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人们为了安全、秩序和有尊严的生活而建立政府,但是,并不是所有政府都能实现人类的美好愿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着不同的政府模式,其中一些能够实现人类的期待,满足人类的公共需求;而另一些非但不能实现是,甚至与人类建立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人类政治生活文明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在这些不同政府模式之间进行“优胜劣汰”的过程。 上世纪70年代末,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在西方,这场改革运动被看作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简而言之,就是改变政府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转变政府的职能。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传统的行政管理进行了反思,主线是调整政府和社会管理公共事务职能之间的关系,重塑政府管理自身和社会事务的手段、过程和模式,解决新时代背景下政府管理社会和自身事务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直至上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范式实现了转变,公共服务理论也不断发展成熟。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经济、效率和效能为基本价值,提出“重塑政府”的观点,要求建立以服务为导向、以公众为顾客的新政府治理理念,重新部署政府的公共服务方式,增强政府与公共消费者之间的联系1。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2、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现状 (1)中国服务型政府发展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一个“经济建设型政府”模式,政府长期主导资源配置,并将掌握的资源主要运用在经济领域,这使政府充当了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角色,这种模式造成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失衡等等现象。所以,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公共服务型政府并没有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抛弃了政府把主要精力用来直接搞投资建设的做法,主张政府为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谢庆魁教授指出,服务型政府的提出适应三大需要: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二是社会转型的需要;三是政府改革的需要。官僚型政府发展的下一步就是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要求行政体制和机制转变,也就是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的转变,强调政府为所有人服务,为一切对象服务”3。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实在的实践基础,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 1王欣欣.《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的新定位—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看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学刊》.2008.10.第10期(总第176期) 2迟福林.《全面理解“公共服务政府”的基本涵义》.《人民论坛》.2006年5月 3魏爱云.《服务型政府: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人民论坛》.2006年5月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民主责任。民主是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公民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社会管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民主政治与民主行政在本质上必然是对社会和公众尽职尽责。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在提供服务时必须对服务对象负责。 法治信用。法治是现代行政的基本手段、发展趋向和根本标志,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因而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实质是秩序,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秩序的遵守者。权力意味着责任,法治意味着信用。一个法治政府必然是一个信用政府,必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摘要新形势下,中国各级政府都应当建设服务型政府。未来中国地方政府的活动将会越来越突出这一性质,使政府从“管”老百姓转变为通过“管”好社会事务来为老百姓服好务。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换服务型政府 1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政府而言,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政府只提供市场、企业和个人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众所周知,现代经济学普遍把产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除政策、法规外)往往是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对于企业而言,投资于公共物品无利可图;对个人而言,则往往无力承担。而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特征,又使得人们容易产生搭便车的心理,即某人参与了公共物品的消费,却不愿意支付或充分支付生产成本而依赖他人支付。这种搭便车的心理(以及避免被搭便车的心理)导致了集体的不理性:大家都不愿提供公共物品。这就决定了公共物品不可能由市场提供。经济学上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划分方法很好地界定了服务行政的范围:

政府只应该向公众提供公共物品,而不需要也不应该涉足私人物品的生产。私人物品完全可以由市场机制实现有效率的供给,政府没有必要介入私人物品的生产。二是政府应当鼓励公共服务市场化。虽然政府应当提供公共物品,但是政府决不可以垄断公共物品的生产。即使事实上只有政府有能力提供的服务,也没有理由因此而禁止私人企业去尝试和寻求其他方法,也就是在不使用强制性权力的情况下提供这些商品和劳务的方法。人们完全有可能找到一些新的方法,使一种在过去不可能由那些愿意为之支付费用的人排他性独享的服务成为一种可供交易的服务,进而使市场方法能够在它此前无法适用的领域中得到适用。政府不得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意味着私人和私人企业可以进入这些领域,这些公共服务行业是面向市场开放的。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向私人开放,与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并不存在矛盾。作为服务型政府,不仅不可以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而且应当鼓励公共服务市场化,因为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服务行政的弊端会降至最低程度,并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相兼容。 2 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2.1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服务型政府的根本任务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要求,提供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是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较为严重,旧体制下最困难的问题被积淀

服务型政府论文

浅谈构建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序论: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要站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逐步加快,政府服务体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及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但是目前在观念、规章制度、管理体制、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有多问题,本文从治理理念、民主参与、制度建设、管理模式、角色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应对措施。推进政府转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字:服务型政府,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逐步加快,政府服务体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及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这是我国政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是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步骤,也是顺应国际形势的重要举措。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从功能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使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变成服务者,政府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服务为目标,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转变为公共服务领域;从管理模式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用有限管理社会的权利,对经济社会管理负有限责任,通过对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实现政府对市场主体的互动式管理的政府模式;从特征角度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用全新的服务理念支撑,在服务中试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