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动物模型及中药治疗概况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在介绍糖尿病的动物模型之前,首先简要说明一下糖尿病的分型[1]。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慢性高血糖症及其并发症所组成的综合征,并非单一病因所引起的单一疾病。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其它特异性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即胰岛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性缺乏,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年发病型糖尿病,本型病因及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细胞介导性自身免疫性破坏。Ⅱ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并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常伴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遗传机制尚未阐明。其它特异性糖尿病包括,β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敏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有时并发糖尿病的其它遗传综合症。

下面我将按照糖尿病的分型,介绍相应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一、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一)手术方法(胰腺切除法[2])

是最早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1890年,Mehring和Minkowski报道,在切除狗胰腺后,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严重的糖尿现象。一般选用较大的实验动物,如狗和家兔等,其次用大鼠。全部切除胰腺,可制成无胰性糖尿病动物模型,需补充外源性胰酶。全部切除胰腺,除可引起高血糖外,并可致酮症酸中毒和死亡,故一般主张切除75%~90%的胰。

(二)化学药物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

1.四氧嘧啶(alloxan)四氧嘧啶产生超氧自由基而破坏β细胞,导致胰岛素合成减少,胰岛素缺乏。其作用可能与干扰锌的代谢有关。豚鼠具有抗药性。四氧嘧啶引起的血糖反应分三个时相,开始血糖升高,持续约2h,继而因β细胞残存的胰岛素释放引起低血糖约6h,12h后开始持久的高血糖。

⑴小鼠给药剂量因给药途径不同而异(均需临用前配) 200mg/kg(ip) ,85-100 mg/ kg(iv)。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素很多。王柳萍等[3] 观察四氧嘧啶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小鼠体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死亡率、转阴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剂量的增加,小鼠死亡率增高;小鼠体重增加,死亡率亦增高;静脉注射成模率比腹腔注射高;同等剂量分次给药,死亡率、转阴率均降低,认为四氧嘧啶以同等剂量分次给药小鼠糖尿病成模率高。黄敏等[4] 通过ip四氧嘧啶(ALX)建立速发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不同禁食时间对ALX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血清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ALX糖尿病小鼠造模的最佳时间为禁食12、18h后造模,禁食18h糖尿病小鼠模型组为最好。但陈建国等[5]观察各种因素对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氧嘧啶致小鼠高血糖模型最佳条件为: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剂量为200mg/Kg,给药前小鼠禁食16h,选雌性小鼠更佳,选造模后第3天血糖值在15~30mmol/l小鼠为造模成功小鼠为宜。

⑵大鼠Alloxan糖尿病大鼠是研究糖尿病治疗药物疗效的常用动物模型。但是,Alloxan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料成分、给药次数、给药剂量、动物体重、个体差异等,如不能很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就会造成动物死亡率、转阴率高,以致模型的成功率降低,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何学令等[6]观察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所需的最低剂量和不同给药途径对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静脉给药优于腹腔给药;用四氧嘧啶以静脉给药方法成功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未禁食情况下需剂量≥40mg/kg。艾静等[7] 探讨四氧嘧啶致Wistar大鼠高血糖模型

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表明,实验选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90~240g,在日照时间10h以上且阳光充足的条件下饲养;给药方式采取两步给药法,剂量为120 mg/kg第1天,100 mg/kg第2天,其成模率最高。

⑶小型猪小型猪在解剖、生理学上与人较其它动物更为相似。因此,本动物模型与其它同类动物模型相比有独特的优点。刘军须等[8] 将5%四氧嘧啶(alloxan)按200 mg/kg 体重经前腔静脉注射入小型猪体内,受试猪注射四氧嘧啶后,出现高血糖,糖耐量减低,糖尿,低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损伤,提示小型猪经前腔静脉注射四氧嘧啶(200 mg/kg体重)可以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

⑷家兔王开富等[9] 用四氧嘧啶3种剂量((100,130.160 mg/kg)于雌雄各半家兔中制作糖尿病模型,连续15d测定有关指标(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观察动物死亡情况,结果发现,雌性家兔较雄性家兔耐受性强,死亡较少,故以四氧嘧啶130 mg/kg 于雌性家兔制作糖尿病模型最为适宜。

2.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链脲佐菌素能够选择性损伤胰岛β细胞,引起实验性糖尿病。给猴、狗、大鼠和小鼠等注射链脲佐菌素后,血糖水平的改变也可分为三个时相:①早期高血糖相,持续约1~2小时,乃此药抑制胰岛释放所致;②低血糖相,持续约6~10小时,可能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大量胰岛素释放,是血糖显著降低;③24小时后出现稳定的高血糖相即糖尿病阶段,此时大部分胰岛β细胞已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与四氧嘧啶糖尿病不同,链脲佐菌素引起的糖尿病高血糖反应及酮症均较缓和。

⑴小鼠[2] 小鼠对此药敏感性较差,需静脉注射175~200mg/kg方可引起糖尿病。

⑵大鼠于德民等[10]采用腹腔内1次注射60mg/kg体重STZ方法,建立了速发型链脲佐菌素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采用每周1次连续3周腹腔内注射CFA (福氏完全佐剂)0. 5m1和STZ (25mg/kg)方法,建立了迟发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迟发型Wistar 大鼠糖尿病模型建立的可能

的机理为:注射CFA后激活大鼠体内淋巴细胞,注射小剂量STZ后诱导胰岛β细胞发生轻度改变,在此基础上,来自脾细胞的被激活的具有细胞毒作用的T淋巴细胞将上述轻度变性的胰岛β细胞当作靶细胞进行攻击,从而导致自身免疫过程的发生,使胰岛β细胞损害加重。经过3周注射CFA和STZ,上述自身免疫作用不断被强化,使胰岛β细胞损伤由量变到质变,

最终诱发大鼠糖尿病的发生。

⑶豚鼠杨丽萍等[11]为建立豚鼠的I型糖尿病,给豚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枸橼酸缓冲液200mg/kg,24h后每天定时皮下注射2U长效胰岛素,维持一定水平的血清胰岛素,6周后眼眶后静脉丛穿刺法采血5ml/只,测定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含量。结果表明,豚鼠血糖明显提高,血清胰岛素明显减少,认为该模型对研究I型糖尿病及其它相关疾病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⑷树据冼苏等[12] 探讨链脲佐菌素(STZ)树据糖尿病(DM)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空腹血糖(FBG)标准和最佳药物剂量,结果发现STZ能诱导树据DM模型,树据DM模型标准为FBG>11.1mmol/L,最佳STZ剂量为150mg/kg。

(三)手术及药物联合制作糖尿病模型

通过手术切除实验动物较易切除的胰腺钩突及体尾部,然后局部或全身应用胰腺β细胞毒性药物,以破坏残留胰腺的β细胞,使其丧失功能,造成实验动物体内胰岛素缺乏,从而诱发实验动物出现糖尿病的临床症象。克服了全胰切除所致的严重创伤和胰腺外分泌障碍的缺点,也避免了大剂量应用胰腺β细胞毒性剂给其他组织器官带来的严重损伤。

(四)病毒诱导方法[13]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多感染儿童,主要经肠道传播,引发胰腺炎,导致淋巴细

胞浸润,β细胞坏死,可使新生的小白鼠、田鼠等致病,对成年鼠不致病。选用DBA2雌性小鼠,皮下接种脑炎、心肌炎病毒M型变异株,4~7d后出现明显的高血糖,伴有血中及胰腺中胰岛素含量降低。其高血糖为特发性,伴有明显低胰岛素血症。在某些小鼠中可自然缓解,但糖耐量异常及高血糖在恢复期中仍将存在。

(五)自发性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13]

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diabetes animal model)是动物自然发生的疾病,与人类某种疾病有相似之处,或通过遗传育种培养而保留下来的疾病动物。

1.NOD小鼠(nonobese diabetes mouse) 是JCL -ICR品系小鼠衍生的CTS(白内障易感亚系)糖尿病小鼠近亲杂交而来,其发病多突然,表现明显多饮、多尿、消瘦,血糖显著升高,不用胰岛素治疗,动物存活不了一个月,通常死于酮血症。NOD小鼠是自发性自身免疫I型糖尿病的一个很好的模型,是由T -细胞(包括CD4和CD8细胞)介导的,其发展受控于一系列T细胞的调节。β细胞损伤继发于自身免疫过程,引起低胰岛素血症。免疫调节剂,可溶性白介秦1受体,可溶性TNF受体p55,高果糖饮食等可预防NOD小鼠糖尿病发作。NOD小鼠的糖尿病发病率与性别有关,雌性鼠发病率显著高于雄性鼠且发病早。

2.BB糖尿病大鼠是从Wistar大鼠中筛选出来的一种自发性,遗传性C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其发病和自身免疫性毁坏胰腺β细胞引发胰腺炎及胰岛素缺乏有关。大鼠糖尿病发作是突然的,大约在60~120日龄时发病,数天后,糖尿病动物出现严重的高血糖,低胰岛素和酮血症。免疫抑制剂,将新生鼠胸腺切除等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说明自身免疫参与发病。由于BB鼠能模拟人类Ⅰ型糖尿病的自然发病、病程发展和转归,且没有外来因素的参与和干扰,是一种十分理想的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3.LEW.1NR1/ztm-iddm大鼠是Lewis大鼠MHC单倍型自发突变株,自发性自身免疫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58d左右发病,发病率为20%,性别不影响发病率。特点是高血糖、糖尿、酮尿和多尿。胰岛被炎性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浸润。发生胰腺炎的部位β细胞迅速调亡。

(六)转基因Ⅰ型糖尿病模型动物[14]

研究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借助于实验手段来控制实验动物的特定基因组分及其表达等,而使动物表现特有的遗传性状,此称之为转基因技术,运用此技术干预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已运用基因转移技术证实动物发生Ⅰ型糖尿病与MHC基因异常、病毒感染、T细胞介导胰岛β细胞损伤等有关。关于Ⅰ型糖尿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已有报道。

二、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一)化学药物损伤所致Ⅱ型糖尿病模型

1.一次性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造模STZ对一定种属胰岛β细胞选择性的破坏,可使许多动物产生糖尿病。由于其对组织毒性较小,动物存活率高,所以是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一种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

有报道:给予小鼠STZ65mg/kg体重,可致空腹血糖明显上升,不同剂量和不同时期给予STZ可造成不同严重程度的Ⅱ型糖尿病。

2.多次小剂量STZ注射造模多次小剂量注射STZ制得的模型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β细胞不断破坏有关。由于糖尿病除表现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及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抵抗外,糖代谢紊乱及伴发的脂肪代谢紊乱也是其重要特征。尤其是Ⅱ型糖尿病,高糖血症和高脂血症为其主要表现。

⑴金黄地鼠乔凤霞等[15] 给金黄地鼠连续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天,剂量为40mg/kg,于注射后1、2、3、4、8周测动物血糖、血脂,并用降血糖药二甲双胍和调节血脂药普罗布考验证了该模型的反应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的金黄地鼠可作为同时评

价药物降血糖作用和调节血脂作用的动物模型。

⑵大鼠[16] 用STZ处理的新生大鼠成年后将呈典型的Ⅱ型糖尿病表现。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在新生期予以STZ处理,成年可获得Ⅱ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模型。

(二)STZ加膳食诱导的模型

Ⅱ型糖尿病的基本病变是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岛素抵抗。给予实验动物少量STZ,破坏一部分胰岛β细胞功能,同时饲以高脂肪饲料造成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两者结合便诱导出接近人类Ⅱ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1.小鼠王彤等[17]用高脂肪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断乳小鼠3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继续喂养4周,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实验结束时高脂饲料实验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高血糖和正常胰岛素水平,整个代谢变化缓慢,而C57BL/6J小鼠较以往所用的db/db或ob/ob小鼠容易得到,建模方法简便,费用较低,与Ⅱ型糖尿病病人的代谢特征相似,较好模拟了Ⅱ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是Ⅱ型糖尿病实验研究中能普遍应用的较理想的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2.大鼠郭啸华等[18]给雌性Wistar大鼠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其中含10%蔗糖,10%猪油,5%胆固醇)一个月,诱发出胰岛素抵抗,继以低剂量链菌素(STZ,25 mg/kg,腹腔注射),诱发胰岛素代偿性分泌障碍,使之产生高血糖症,结果表明,此模型具有中度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血胰岛素不低、胰岛素抵抗、成功率高等特点, 是Ⅱ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其药物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赵宝珍等[19] 选体重160~180g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先喂以高脂高糖饲料(蛋白质5%、碳水化合物60%其中蔗糖为30%、脂肪32%其中炼猪油为30%)4周,促发胰岛素抵抗,继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30 mg/kg,每周1次)连续腹腔注射2次,诱导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司晓晨等[20]将Wistar雄性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在10000g标准饲料中加入150g食盐、50g白糖、2000g猪油、400g麻油、2000g花生、鸡蛋900g,碳水化合物48%,脂肪22%,蛋白质20%。)喂养4周后,按25mg/kg体重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2周后,口服糖耐量试验,挑选0和120min血糖分别大于7.0和11.0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组,继续喂以高脂饲料4周,造成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认为该模型具有Ⅱ型糖尿病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同时具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特征,是中医药治疗Ⅱ型糖尿病实验研究良好的动物模型。

(三)特殊膳食诱导

1.大鼠李瑞峰等[21]给Wistar大鼠饮用12%的果糖水,连续六个月,结果发现,高果糖饮食1~2个月,实验组体重的增加速度快于对照组,提示通过高糖刺激,胰岛素代偿性增多,加强了对糖代谢的调控,使血糖保持相对稳定,反映该阶段胰岛素抵抗程度轻,通过其数量效应,加快了动物的生长速度;但高糖2个月时胰岛素对糖代谢的调控能力已开始降低,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表现为血糖轻度升高;第3~6个月,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动物体重的增加速度却较对照组减慢,提示胰岛素对糖代谢的调控作用发生了严重的障碍,即形成了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因此认为该模型是糖尿病实验研究的一种适用动物模型。

2.家兔王宗保等[22]给家兔饲以高糖、高脂诱发糖尿病饲料(10%猪油、37%白蔗糖混合53%基础饲料)单笼饲养,每只动物每天约喂食100g饲料,自由饮水,室温18~25℃,实验期为32周。结果发现,高糖高脂饲料对新西兰兔具有脂肪毒性和葡萄糖毒性,损害胰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诱发较明显的糖尿病。在喂食高糖、高脂饲料后,新西兰兔血糖、血脂持续升高,与人类Ⅱ型糖尿病具有高度近似性,。

3.小型猪姚峰等[23] 选择3~4月龄,体重6.02±1.29kg/头的贵州小型猪,雌、雄各半,饲以高脂高糖饲料(10%猪油、37%蔗糖、混合53%基础饲料),单栏饲养,每头动物每天按体重的2.5%喂食饲料,自由饮水,室温18~25℃,实验期为6个月。结果表明,喂食高脂高糖饲料后,小型猪的血清胰岛素水平开始有所升高,然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

低,6月末达到11.59±2.88mu/ml(P<0.05),可提示小型猪的胰腺β细胞受到损伤。结合胰腺组织结构观察,在实验的第6个月时,表现为胰岛萎缩,胰岛及胰岛内细胞数量减少,在胰岛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而且在透射电镜下亦观察到胰岛细胞肿胀,部分结构溶解,细胞呈空泡化,局部结构模糊。因此认为,高脂高糖饲料复制小型猪糖尿病模型,具有与人类Ⅱ型糖尿病相似的症状,可用于Ⅱ型糖尿病的相关实验研究。

(四)催肥所致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给动物注射金硫葡萄糖或穿刺动物第三脑室底部可选择性破坏下丘脑腹内侧核的饱食中枢,使动物产生贪食和肥胖,继之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IR)。但大多数动物无高血糖,而且注射金硫葡萄糖的剂量要接近半数致死量,动物死亡率高,其形成率仅为30%。

(五)自发性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13]

1.KK小鼠是***学者培育的一种轻度肥胖型Ⅱ型糖尿病动物。后与C57BL/6J小鼠杂交,并进行近亲繁殖,得Toronto(T-kk)小鼠。将黄色肥胖基因(即Ay)转至KK小鼠,得KK-Ay鼠,与KK小鼠相比,有明显的肥胖和糖尿病症状。从5周龄起,血糖、血循环中的胰岛素水平以及HbA1c水平逐步升高。β细胞有脱颗粒和糖原浸润,随后出现胰岛肥大和中心气泡。肝脂肪化和脂肪组织增多。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比KK小鼠明显,且到16周龄时完全丧失。肾脏病变发生早,发展迅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用KK-Ay鼠可评价抗糖尿病药物的胰腺外作用。

2.ob/ob小鼠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纯合体动物表现为肥胖,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症状的轻重取决于遗传背景, ob/ob小鼠(obesemouse)与C57BL/KsJ交配的子代症状严重,而ob/ob与C57BL/6J交配的子代症状则较轻,后者是杂合体。ob/ob小鼠leptin(ob基因产物)缺乏,引起肝脂肪生成和肝糖原异生,高血糖又刺激胰岛素分泌,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恶性循环。糖尿病ob/ob小鼠肝PPARγ2表达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可能作为一种补偿机制,试图保持胰岛素的敏感性。

3. db/db小鼠db/db小鼠(diabetes mouse)由C57BL/KsJ近亲交配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衍化而来,属Ⅱ型糖尿病模型。动物在一个月时开始贪食及发胖,继而产生高血糖、高血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也升高。一般在10个月内死亡。糖尿病小鼠(C57BL/6Jdb/db)发生严重的糖尿病症状,类似C57BL/KsJ ob/ob小鼠,即早发的高胰岛素血症,体重下降和早死。db/db小鼠与ob/ob小鼠不同,可发生明显的肾病。

4.NSY小鼠NSY (Nagoya- Shibata- Yasuda)小鼠是一近交系自发性糖尿病模型,是从远交JCLCR小鼠中选择糖耐量异常株培育而成的。其糖尿病发生具有年龄依赖性。24周龄时胰岛素分泌功能严重受损,48周的累积发病率雄性为98%,雌性为31%。此鼠在任何年龄阶段都不表现严重肥胖和显著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也无肿大或炎性变化。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可能是NSY小鼠发生NIDDM的机制,与人的NIDDM 发病机理相似。

5. Zucker fa/fa大鼠是典型的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模型。隐性基因名称为fa,动物有轻度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外周胰岛素抵抗,无酮症表现,类似人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用Zucker糖尿病肥胖大鼠证明胰岛素敏感性与IMCL(intramyo- cellular lipid)含量负相关。

6.黑线仓鼠(Cricetulusbarabensis) 俗称中国地鼠(Chinesehamster),原为我国黄河以北一些省份的优势鼠种。美国Meier和Yerganian将黑线仓鼠通过近亲繁殖获得近交系,具有自发性、遗传性糖尿病的特点。这种动物模型为非肥胖型,以中轻度高血糖为特征,血清胰岛素表现多样,胰岛病变程度不一,类似于人类的Ⅱ型糖尿病。

7.GK大鼠(Goto-KakisakiWistarrat) GK大鼠也是一种自发的Ⅱ型糖尿病鼠种,其病

理生理特点是: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受损,β细胞数目减少,肝糖生成过多,肌肉和脂肪组织中度胰岛素抵抗。

8.嗜沙肥鼠(PsammomysObesus,PO) Duhault等发现PO鼠在Ⅱ型糖尿病晚期变得依赖胰岛素,胰腺组织学显示存在胰岛炎,证实该鼠种是在Ⅱ型糖尿病中引发Ⅰ型糖尿病的模型。

(六)转基因Ⅱ型糖尿病模型[13]

Ⅱ型糖尿病有两个主要特征:周围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轻度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轻度缺陷的小鼠,杂交后后代可产生Ⅱ型糖尿病症状。

1.GK/IRS-1双基因剔除小鼠IRS-1-/-小鼠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但由于β细胞代偿性增生,胰岛素分泌增多,糖耐量正常。β细胞特异GK表达降低的小鼠,显示轻度糖耐量异常。两者杂交产生的GK/IRS-1双基因剔除小鼠,表现Ⅱ型糖尿病症状,既有胰岛素抵抗又有糖耐量异常。

2.IR+/- /IRS-1+/-双基因剔除杂合体小鼠IR+/-和IRS-1+/-单个基因剔除的杂合体小鼠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IR+/- /IRS-1+/-小鼠肝和肌肉中IR和IRS-1表达水平下降60%,由胰岛素介导的IR自动磷酸化, IRS-1和IRS-2的酪氨酸磷酸化,PI3-激酶的p85亚基与IRS-1的结合都减少。4~6月前血糖正常,2月时胰岛素水平升高,4~6月时,发生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血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和对外源性胰岛素不敏感),6月时,40%的杂合体双突变鼠表现糖尿病症状。

3. IRS-2-/-小鼠IRS-2-/-小鼠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引起β细胞代偿性增生,无法对抗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Ⅱ型糖尿病。但IRS-2-/-小鼠单个β细胞胰岛素分泌正常甚至升高。

三、检测指标[24]

(一)一般性指标

糖尿病时会导致动物摄食量、饮水量增加和血清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糖化血红蛋白、乳酸分泌增高,而血清胰岛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最大亲和力、糖耐量降低。测定上述指标可反映实验动物是否产生高血糖或患糖尿病。

(二)其他生化和免疫学指标

可应用ELISA测定TNF-α、INF-γ、IL-4等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IgE(反映细胞凋亡情况);还可测定内皮素(ET)和NO(反映氧自由基产生情况)、Ang-Ⅱ和(AT-1)mRNA(反映血管变化及间接反映氧自由基产生情况)、IGF-1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瘦素(了解胰岛素的分泌,间接反映氧自由基情况)、AGEs即糖基化产物(反映体内氧化应激和糖基化反应情况)、PAH即苯丙氨酸羟化酶(反映糖异生的快慢)、GAD即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该抗体阳性,表明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胰岛素抗体(抗体阳性,说明胰岛素分泌不足)、C肽(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等。

(三)病理切片及形态学检查

STZ型糖尿病可见胰腺外分泌大量灶状或散在的单核细胞,胰岛细胞空泡变性,使胰岛呈空虚状态,胰岛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胰岛细胞减少。而Alloxan型糖尿病则见部分胰岛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整齐,胰岛β细胞排列紊乱,个别胰岛只剩下几个细胞环绕在胰岛周边部分,亦可见不规则花环状等各种形态,有的胰岛内β细胞所剩无几,几乎成为空泡状,仅能辨认其轮廊。自发性糖尿病模型病理切片主要观察胰岛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并进行分级评分,每只动物至少记数15个胰岛,求出胰岛炎积分(IS)。激素性糖尿病早期可见胰岛β细胞肥大;晚期β细胞产生空泡和变性。病毒性糖尿病出现胰岛β细胞脱颗粒、坏死。免疫性糖尿病则出现胰腺炎,未见明显β细胞坏死。

人类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也较为复杂,应用可控的动物模型可正

确分析其各种发病机制,严格的组织病理、生化和生理观察均可正确判断药物疗效情况,不同的动物模型应选择合适的测定指标。随着实验动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将建立更佳的符合临床发病机理、更经济、重复率高的模型,从而推动糖尿病机制及有效的防治研究。

第二部分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概况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未阐明,尚无根治药物,本文仅就国内近年对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的降糖作用研究的进展加以概述。按照各种中药的作用方式综述如下。

(一)促进葡萄糖转运及周围组织、靶器官对糖的利用

徐梓辉等[25]从薏苡仁分离提取薏苡仁多糖(coixan),用coixan ip,在50和100mg/kg的剂量时,能降低正常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和肾上腺素(Adr)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P<0.05,0.01),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因为Adr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肌糖原酵解,加速糖原异生,从而升高血糖,因而可以推测coixan可能有抑制糖原异生作用,从而达到使血糖水平降低的目的。黄芪生脉饮与增液汤[26]可降低接受糖负荷后的血糖峰值,使回落迅速加快,并能对抗Adr升高血糖,增加肝糖原合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增加组织对糖的转化有关。仙鹤草颗粒(HAG)也有类似的作用[27]。施红等[28]用石斛合剂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具有显著降低血糖,改善血黏度、血脂的疗效。并选用优降糖(磺脲类),以及降糖尿(双胍类)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石斛合剂对于四氧嘧啶及Adr 诱发的糖尿病小鼠均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无致低血糖危险。复方地骨皮对于正常和模型小鼠均具有明显的降糖、降脂作用,并能增强其免疫功能[29]。其机制可能为药物促使机体增加了对血糖的利用。

(二) 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稳定分泌

成新法等[30]用STZ致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中药复方降糖灵3号药、8号药降糖作用显著。因为STZ造模会损伤胰岛β细胞,使大鼠胰岛出现核固缩细胞及空泡状细胞,而3号、8号药组的核固缩胰岛细胞极少,结果说明3号、8号药组具有保护β细胞的功能,从而维持胰岛素的稳定分泌,达到降糖的作用。王思功等[27]采用STZ和Adr 复制糖尿病模型。用仙鹤草颗粒(HAG,0.8g/kg)8d可使STZ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HAG很可能是通过促进β细胞的再生而起降血糖作用。郭健等[31]用四氧嘧啶建立高血糖大鼠模型,并用中药血糖安给大鼠ig7d后,测定大鼠的血糖值与血清胰岛素值。糖尿病治疗大鼠的血糖值及糖耐量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而正常大鼠的血糖值和血清胰岛素值并无变化。可以推测,血糖安的降糖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改善受损的胰岛功能来实现的。黄小红等[32]用地骨皮的粗提取液40g/kg对小鼠ig,连续3d。地骨皮对于正常小鼠的降血糖作用不明显,而对四氧嘧啶病理组小鼠有降低血糖作用(P<0.05)。

(三)抑制α-糖苷酶活性

α-糖苷酶通过水解α-1,4糖苷键从有关多糖的非还原端切下葡萄糖。人体对淀粉、糊精、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吸收依赖于小肠刷状缘上该酶的活性。α-糖苷酶在血糖代谢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桑叶多糖,是一种有效的α-糖苷酶抑制剂[33]。Lee等[34]研究发现桑叶的甲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表现出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能阻止从饮食中摄入的淀粉和葡萄糖的高血糖反应。认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α-糖苷酶的催化反应。此外,从桑白皮、桑叶和桑椹中分得一些多羟基生物碱也具有很好的抑制糖苷酶活性,可以降血糖。另外, 从五味子、虎杖和知母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都有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作用,从而能够降血糖[33]。

综上所述,中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如促进葡萄糖利用、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稳定分泌和抑制α-糖苷酶活性等来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而且很多中药不是从单一环节,而是从多方面、多靶点综合产生药效的。由此可见,从中药中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是一种防治糖尿病的有效途径,随着各种中药药用机制逐渐清晰,必然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广泛重

视。

References:

[1] Hu S W,Guo R L.Utilitarian Diabetologia(实用糖尿病学)[M].Beijingeople’Surgeon Press,1998.

[2] Xu S Y,Bian R L,Cheng X.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 Methodology(药理实验方法学)[M].Beijing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1.

[3] Wang L P,Yang B,Zhou L. Studies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abetic Model Induced by Alloxan in Mice[J].Journ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1):33-35

[4] Huang M,Wang S K,Wang X F, etal. Influences on Serum Insulin and Glucose by Different Fasting Time in Alloxan Diabetic Mice[J].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3):217-220.

[5] Chen J G,Mei S,Fu Y, etal. Studies on the Diabetic Model Induced by Alloxan in Mice[J]. J Health Toxicol June(卫生毒理学杂志) ,2004,18(2):98-100.

[6] He X L,Yin H L.Effectors of Copying Diabetes Mellitus Rat Model by Different Doses and Injecting Methods with Alloxan[J].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四川动物),2003,22(4):255-257.

[7] Ai J,Gou J,Zhang Y C, etal. Study on the diabetic model induced by alloxan in Wstar rats[J].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1,35(2):94-96.

[8] Liu J X,Liu F Y,Feng X. A Method Probing into Foundation of The Type IDiabetic Models of Minipigs[J].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8,15(2):11-14.

[9] Wang K F,Li M Z,Ye W Y, etal.Effections of Different Doses Alloxan and Sex on Copying Diabetes Mellitus Rabbits[J]. Acta Univ Med Tongji(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4,23(3):223-226.

[10] Yu D M,Wu R,Yin W, etal. A study on Experimental Diabetes Animal Models Induced by Streutozotocin[J]. Chin J Diabetes(中国糖尿病杂志),1995,3(2):105-109.

[11] Yang L P,Zhou W J,Wei Z M. A study on Experimental Diabetes Animal Models in Guinea Pig Induced by Streutozotocin[J]. Shanghai Laboratoy Animal Science(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21(2):111-112.

[12] Xian S,Huang S,Su J J, etal. A Study on Experimental Diabetes Animal Models in Tree Shrews Induced by Streptozotocin[J]. Journ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945-948.

[13] Li C R,You X F,Jiang J D. Advance in Diabetes Animal Models [J].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Medicine(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5,15(1):59-63.

[14] Sun Z L,Ge Z K. Advance in Diabetes Animal Models [J]. Chin J Diabetes(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4):227-228.

[15] Qiao F X,Zhen Z F,Ye F, etal.Streptozotocin-diabetic hamster (an animal model to evaluate hypoglycemices and hypolipidemics)[J].Chin J Diabetes(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4):215-218.

[16] Zhou M ,Chai K F. Advance in Experimental Diabetes Animal ModelsⅡ[J].Journal of Zhejiang College of TCM(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5):79-81.

[17] Wang T,Zhou G Y,Ma J, etal.Study on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Model in C57BL/6J Mice Induced by Streptozotocin[J]. Acta Laboratorium Animalis Scientia Sinica(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0,8(2):92-97.

[18] Guo X H,Liu Z H,Li H, etal. A Novel Rat Model of TypeⅡDiabetes Mellitus[J].J Nephrol Dialy Transplant(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9(4):351-355.

[19] Zhao B Z,Bai X P,Rong Q F. An Experimental Rat Model of Type ⅡDiabetes Mellitus[J]. Chinese Remedies&Clinic(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2:383-385.

[20] Ci X C,Chang W B,Bian H M, etal. An Rat Model of Type ⅡDiabetes Mellitus Induced by high Fat Diet with Streptozotocin[J].Journal of Anhui TCM Clinic(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5):383-385.

[21] Li R F,Wei S Z,Li L, etal.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l of Type ⅡDiabetes with Wistar Rats[J].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山东大学学报),2002,40(4):331-332.

[22] Wang Z B,Yao F,Wu R S, etal. Establishment of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Rabbit Diabetes Induced by High Fat/ High Sucrose Diet[J]. Acta Laboratorium Animalis Scientia Sinica(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3,11(2):103-106.

[23]Yao F,Wang Z B,T an X W, etal. Establishment of Model of Type ⅡDiabetes in Miniature Pigs[J]. Journal of Nanhua University(Medical Edition)(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2(3):294-297.

[24] Peng F,Yang Y H. Evaluation of Measuring Indexes and Establishing Models about Experimental Diabetics[J].Journal of Dali Colleage(大理学院学报),2003,2(1):1.

[25] Xu Z H. Extraction and hypoglycem is action of a polysaccha- ride from the seeds of Coix lacchnyma-jobi var. ma-yuen[J].Acta Acad Med Mil Tert(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 22:578-580.

[26] LiY R. Effects of Chinese drugs Shuangshen Capsule on experimental diabetes in mice[J].J Fourth Mil Med Univ(第四军大学学报),2000,21(2): 252.

[27] Wang S G. Hypoglycem is effects of herbal agrimoniae granule on blood glucose in mice[J]. J Fourth Mil Med Univ(第四军大学学报),1999, 20(7): 640-642.

[28] Shi H.Experimental study on compound dendrobium to animal model of hyperglycemis[J]. J Fujian Coll Tradit Chin Med(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 10(2): 23-25.

[29] Yang X F. Effects of Cortex lycⅡGranules CO. on Serum Glucose, Llipid and Immunologic [ J]. Med J Qilu(齐鲁医学杂志),2000, 15(2): 86.

[30] Cheng X F.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Hypoglycem Iceffects of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ve Elements of Chinese Drug compounds [ J]. Acta Chin Med Pharmacol (中医药学报),2000,5: 44-45.

[31] Guo J. Declining Blood Glucose Effect of Chinese Drug XTA[J]. J Harbin Med Univ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1, 35 :399一400.

[32] Huang X H. Effect of Relieving-fever and Reducing Plasma as Glucose of 3 kinds of Digupi on albino Rats[J]. J Fujian ARri Univ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

29(2): 232.

[33] Xue Y P. The research of a-glucosidase inhibitor (a一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C]. Hangzhou: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2002.

[34] Lee L S. Blood glucose-lowering effects of morifolium[J]. Yakhak Hoechi, 1995, 39(4): 367-372.

糖尿病论文综述1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异常综合征。糖尿病为一种终生性疾病,病情漫长。患者面对终生性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调整情绪,对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糖尿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功能缺陷及衰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己成为威胁群众健康、消耗卫生资源的主要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由十几年前的1%增长到目前的2.5%,并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死亡率已上升至第3位,仅排在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杀手之一.糖尿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和社会富裕程度有关,也与非遗传因素如年龄、肥胖、吸烟、精神压力、缺乏体育锻炼等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适合院外治疗,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执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国民健康素质,是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职责.要加强糖尿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因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预后与转归.[1] 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3]。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所引起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由此带来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也是日益沉重,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将糖尿病研究的近期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但遗传因素已被确认[6]。目前认为,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7-8],国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 3~10倍,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一生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可达40%,如果父母双方均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高达25%[8]。H Li等[9]研究发现,不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并具有较好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空腹C肽水平较高,而且并发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危险高于具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国内沈洪兵等[10]研究表明,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4%,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09%,相对危险度为3.62。许多资料均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或先证者的家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或患病风险明显增加[11,12]。 2.2年龄因素2型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高发年龄为>50岁,其患病率达7%;>60岁达10%,其患病率是20~40岁人群的8~10倍,在欧美各国也类似。在美国,过去常将45岁作为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割点,然而最近几年,在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中,其患病率分别增长了70%和40%[12],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增加和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苏联群等[13]研究也显示,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唐晓君等[14]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0~2.0倍。因此,中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糖尿病动物模型简介

糖尿病动物模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7-10 19:22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糖尿病糖尿病动物模型 2.7 db/db小鼠 db/db小鼠糖尿病发病系瘦素受体突变所致,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鼠在10~14日龄时就出现多食、高胰岛素血症,但4周龄时血糖仍维持正常,随后该鼠体重逐渐增加,出现高血糖。2~3月龄时尽管胰岛素水平为正常时的6~10倍,但血糖水平可达22~33mmol/L;约3~6月龄时胰岛素水平逐渐下降至低于正常水平,该期小鼠体重明显下降,并出现酮症,组织学显示显著的β细胞坏死,如缺乏胰岛素治疗,该小鼠存活不超过10月。db/db小鼠另一个特点为:其血清胰高糖素的水平较正常对照升高2倍以上[22.23]。db/db小鼠是适用于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 2.8 ob/ob小鼠 ob/ob小鼠为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ob/ob小鼠糖尿病发病是由于ob基因突变,造成其编码的蛋白leptin缺乏,引起肝脂肪生成和肝糖原异生显著增加,高血糖又刺激胰岛素分泌,引起胰岛素抵抗,刺激脂肪的形成,ob/ob小鼠体重可达90克之多。ob/ob小鼠症状的轻重取决于遗传背景,纯合体动物表现为肥胖,明显的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而ob/ob/6J小鼠胰岛素水平可达正常小鼠的10~50倍,但其血糖常只有轻度的升高。组织学显示ob/ob小鼠胰岛β细胞显著增生、肥大,而胰岛A细胞、D细胞及PP细胞数量明显减少[24.25]。 2.9 KK鼠 KK小鼠是日本学者培育的一种轻度肥胖型2型糖尿病动物,后与C57BL/6J小鼠杂交,并进行近亲繁殖,得到Toronto-KK(T-KK)小鼠。将黄色肥胖基因(即Ay)转至KK小鼠,得KKAy鼠,与KK小鼠相比,KKAy鼠有明显的肥胖和糖尿病症状。KK小鼠有明显的多食,从5周龄起,血糖、血胰岛素水平逐步升高,至5月龄时体重可达50克,非空腹血糖常低于17mmol/L,非空腹血胰岛素可达1200ug/mL,1岁龄时,多食、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及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自发恢复正常,但糖尿病KK小鼠生命常明显缩短。此外,KK小鼠空腹胰高糖素水平升高,且不受葡萄糖抑制。组织学显示B细胞有脱颗粒和糖原浸润,随后出现胰岛肥大和肝脂肪化和脂肪组织增多[26.27]。 【其他DM动物模型】 1.激素性DM动物模型:注射垂体前叶提取物、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或胰高血糖素均可直接或间接产生DM。 2.病毒性DM动物模型:利用脑-心肌炎病毒(EMC-M病毒)和柯萨基病毒等使某些种属的小鼠胰岛β细胞脱颗粒、坏死,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产生类似的1型DM。 3.免疫性DM动物模型:静脉注射抗胰岛素抗体或用同种或异种胰岛素的弗氏佐剂复合物及抗血清免疫;或用同种或异种胰腺+弗氏佐剂免疫动物均可在数小时后产生一过性高血糖。其机制是内源性胰岛素与输入的抗体结合导致内源性胰岛素降低而致DM。 4.下丘脑性DM动物模型:用电凝法或注射硫代葡萄糖金损伤丘脑下部腹内侧核(VMH)饱中枢,可使成熟动物产生过度摄食、肥胖,直至产生DM。

[实用参考]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姓名:罗文德班级:预防5班学号:132********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RR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相适应,致使中国整体糖尿病诊治率还相对较低。第二,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在

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模型综述 糖尿病动物模型及中药治疗概况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在介绍糖尿病的动物模型之前,首先简要说明一下糖尿病的分型[1]。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慢性高血糖症及其并发症所组成的综合征,并非单一病因所引起的单一疾病。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其它特异性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即胰岛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性缺乏,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年发病型糖尿病,本型病因及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细胞介导性自身免疫性破坏。Ⅱ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并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常伴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遗传机制尚未阐明。其它特异性糖尿病包括,β细胞功能的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敏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以及有时并发糖尿病的其它遗传综合症。 下面我将按照糖尿病的分型,介绍相应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一、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一)手术方法(胰腺切除法[2]) 是最早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1890年,Mehring和Minkowski报道,在切除狗胰腺后,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严重的糖尿现象。一般选用较大的实验动物,如狗和家兔等,其次用大鼠。全部切除胰腺,可制成无胰性糖尿病动物模型,需补充外源性胰酶。全部切除胰腺,除可引起高血糖外,并可致酮症酸中毒和死亡,故一般主张切除75%~90%的胰。 (二)化学药物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 1.四氧嘧啶(alloxan)四氧嘧啶产生超氧自由基而破坏β细胞,导致胰岛素合成减少,胰岛素缺乏。其作用可能与干扰锌的代谢有关。豚鼠具有抗药性。四氧嘧啶引起的血糖反应分三个时相,开始血糖升高,持续约2h,继而因β细胞残存的胰岛素释放引起低血糖约6h,12h后开始持久的高血糖。 ⑴小鼠给药剂量因给药途径不同而异(均需临用前配) 200mg/kg(ip) ,85-100 mg/ kg(iv)。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素很多。王柳萍等[3] 观察四氧嘧啶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小鼠体重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死亡率、转阴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剂量的增加,小鼠死亡率增高;小鼠体重增加,死亡率亦增高;静脉注射成模率比腹腔注射高;同等剂量分次给药,死亡率、转阴率均降低,认为四氧嘧啶以同等剂量分次给药小鼠糖尿病成模率高。黄敏等[4] 通过ip四氧嘧啶(ALX)建立速发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不同禁食时间对ALX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血清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ALX糖尿病小鼠造模的最佳时间为禁食12、18h后造模,禁食18h糖尿病小鼠模型组为最好。但陈建国等[5]观察各种因素对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氧嘧啶致小鼠高血糖模型最佳条件为: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剂量为200mg/Kg,给药前小鼠禁食16h,选雌性小鼠更佳,选造模后第3天血糖值在15~30mmol/l小鼠为造模成功小鼠为宜。 ⑵大鼠Alloxan糖尿病大鼠是研究糖尿病治疗药物疗效的常用动物模型。但是,Alloxan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料成分、给药次数、给药剂量、动物体重、个体差异等,如不能很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就会造成动物死亡率、转阴率高,以致模型的成功率降低,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何学令等[6]观察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所需的最低剂量和不同给药途径对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静脉给药优于腹腔给药;用四氧嘧啶以静脉给药方法成功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未禁食情况下需剂量≥40mg/kg。艾静等[7] 探讨四氧嘧啶致Wistar大鼠高血糖模型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罗文德班级:预防5班学号: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00万。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未来50年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摘要: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而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95%左右。建立合适的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是阐明其发病机制的前提条件。因此,该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糖尿病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对发展新型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模型构建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ype Ⅱ Diabetic Animal Model LIU Shu—Yun Abstract: Diabetes mellitus,the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s,is characterized by hyperglycemia. It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chronic diseases that threat to human health,and type 2 diabetes accounted for 90% -95% of the total diabetes. The animal model of type 2 diabetes provide the important precondition to many scholars in study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mechanism of diabetes.Therefore,this article reviews a number of animal models of T2DM commonly used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s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both inside country and abroad,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II diabetic animal models.Key Words: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 Animal model,Model construction

糖尿病综述

糖尿病综述 摘要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 正文: 一、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二、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并存在显著遗传异质性。除少数患者是由于单基因突变所致外,大部分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是多基因及环境因子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也称为复杂病)。 三、糖尿病的病症特点 1、糖尿病早期症状糖尿病早期症状,初期有隐匿性,约10%~30%的患者无明显糖尿病早期症状,但仍有一些先兆表现。许多患者经常伴有口渴、口干、口粘、口内有炽热感,或口腔粘膜出现瘀斑、瘀点、水肿等糖尿病早期症状;有的病人舌体上可见黄斑瘤样的小结节,或牙龈肿痛、出血,牙周袋影响牙齿松动等糖尿病早期症状。叩痛,X 线检查可见牙槽骨吸收现象。 2、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 4)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

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糖尿病动物模型在糖尿病以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应用极其广泛,并且已有较长历史。除此之外,所有针对糖尿病治疗的措施,包括胰腺细胞的移植,甚至是预防策略,都要预先在动物模型上开展并观察。因此,对糖尿病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和优化,使其更接近人类糖尿病发病过程,将有助于深入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并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奠定重要基础。 标签:糖尿病;实验性动物模型;自发性;诱导性 糖尿病是人类重要的代谢疾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人类第三大杀手[1]。201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达3.66亿[2],其中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逐渐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更是在近10年翻了近两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目前,我国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人,发病率高达9.7%[3]。动物模型在糖尿病以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满足研究人员不同的需求,人们建立了大量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糖尿病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进行分类和整理,为研究者寻找和使用更适宜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提供一些依据和资料。 1 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人类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胰腺β细胞特定性的破坏,通常与免疫介导的损伤有关[4]。尽管这种破坏作用发生的悄无声息,但长此以往最后将导致胰腺β细胞的大量死亡以及内分泌的失调,最终导致胰岛素贫乏症。目前,根据造模方法和选择使用动物品系的不同,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可分为两大类:诱导性模型和自发性模型。 1.1 诱导性1型糖尿病模型 建立高血糖动物模型的最直接办法之一就是切除部分或者全部的胰腺。早在18世纪80年代,在研究肠道吸收脂肪的作用过程中,无意中发现被部分或全部切除胰腺的狗会出现尿多、骤渴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至此之后,大量的类似实验在狗和兔子的身上开展起来。直至19世纪20年代初期Banting和Best在一只名为玛丽乔的胰腺切除的狗身上共同发现胰岛素[5]。 在19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注射链脲霉素(Streptozocin)[6]、四氧嘧啶(Alloxan)[7]、吡甲硝苯脲(Vacor)、二苯基硫代卡巴腙(Dithizone)和8-羟基喹啉(8-hydroxyquinolone)等化学毒素类物质,同样也可以破坏胰腺组织。 链脲霉素是一种能够抑制葡萄糖转运、葡萄糖激酶功能、诱导多DNA链断裂[10]的一种强烷基化药剂[8-10]。由于这类药物的毒素作用,一次性大剂量的

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 研究课题: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班级:2016级中药二班 史妩霜2016140849 (学号): 银2016140847 指导教师:田柳 完成时间:2017 年12 月20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4.文献综述是在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 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 2检索策略...................................................................................................................... . 2.1 选择检索工具................................................................................................. . 2.2 选择检索词..................................................................................................... .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 3.1 万方数据库....................................................................................................... .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 . 3.3维普网................................................................................................................ . 3.4丁香园............................................................................................................... . 3.5 医学论坛网....................................................................................................... . 4.文献综述...................................................................................................................... . 5.参考文献...................................................................................................................... . 6.自我总结评价.. (14)

糖尿病动物模型

糖尿病动物模型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的长期性的,以不能维持正常血糖稳态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分类繁多,但最主要的有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目前认为II型糖尿病的基本机制是β细胞分泌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动物模型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T2DM,但是糖尿病动物模型众多,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糖尿病研究至关重要。 在动物选择上,主要以哺乳动物为主,啮齿鼠类使用量最大,应用最广,主要用于药物筛选、病理改变等方面研究。家兔主要用于糖尿病性高脂血症等方面。近年来,小型猪产生兴趣,如Yucatan小型猪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其消化系统的器官功能更接近人类,且具有自发性糖尿病倾向,只需单次注射四氧嘧啶200mg,常能诱发隐性遗传为显性遗传,发病1年内可产生眼底微血管增殖型改变等。 1.动物选择 主要以哺乳动物为主。啮齿鼠类使用量最大,应用最广;家兔主要用于糖尿病性高脂血症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如Yucatan小型猪因其与人类更加接近的消化系统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小型猪有自发性糖尿病倾向。 2.几种常用的啮齿类动物模型 2.1.肥胖模型 2.1.1.瘦素相关基因改变诱导的动物模型 2.1.1.1.Lep ob/ob小鼠

背景为C57BL/6J,为位于6号染色体的Lepob等位基因突变形成自发性的纯合 子糖尿病小鼠。该小鼠从4周开始呈现出肥胖,之后体重急速增加。出现肥胖 后,该小鼠饮食过量,呈现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妊娠能力低下、代谢低下 等特征。 2.1.1.2.Lep db/db小鼠 背景为C57BLKS/J, 为位于4号染色体的Lerpdb等位基因突变形成自发性的纯 合子糖尿病小鼠。该小鼠从3-4周开始呈现出肥胖体征.,血胰岛素从10-14天 开始增加,血糖值从4-8周开始急速增加。呈现出多饮,多食,多尿的临床表 现。血糖开始上升后, 胰岛的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消耗严重。这类小鼠平均寿命 约10个月,末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糖尿病性肾病等多个系 统均可观察到病理变化。 2.1.1. 3.Zucker肥胖大鼠/Zucker肥胖糖尿病大鼠 由Merck M-strain和sherman大鼠杂交而来的大鼠。其染色体的Lepr fa等位基因 突变形成自发性的纯合子糖尿病大鼠。4周开始呈现出肥胖,10周开始体重急 速增加,多伴有多食。该大鼠还有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高瘦素血症、妊 娠能力低下代谢低下等临床特征。该大鼠模型的脂肪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增加, 限制食物量也可以导致体重过度增加和过度的脂肪堆积。空腹时,血糖值一般 在正常范围内 2.1.2.多基因诱导的模型 2.1.2.1.KK-Aγ小鼠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_综述_张启新

CME CLINICAL PRACTICE/CME 临床实践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综述) 张启新(天津市小白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000) ZHANG Qi-xin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除使用药物外,尚需多方面配合。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目前国内外都在探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自觉进行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监测病情,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是长期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措施。从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作用、模式、内容、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与分析,研究它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存在的问题。目前,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上,仍没有一种公认的、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临床上仍以笼统的卫生宣教为主要方式,但实际上患者接受了多少,是否达到了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则无法评价和衡量。因此,探讨一种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763(2012)03-0059-04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2.03.02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分泌系统代谢障碍引起的慢性终身疾病,长期患糖尿病可导致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种系统的慢性损害,且该病在社区居民中存在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4 000万,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0%。IDF推荐的治疗方法是综合疗法,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5个方面。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被公认是其治疗成败的关键[1]。现将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1 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 纪芳[2]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最渴望了解饮食、治疗方法和效果、用药方法及调整、疾病控制情况、定期复查的时间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指导,而大多数患者在心理因素 对糖尿病的影响和自我护理及监测等方面未引起重视。健康教育方式需求中,最受患者欢迎的是医务人员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而最乐意接受的联系方式是医护家访和电话咨询。大约78.68%的患者希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及可能发生的情况。75.33%的患者不满足于症状的控制,更注重疾病预后及生命质量,84%的患者除 作者简介:张启新(1973-),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社区预防医学工作。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

关于糖尿病的研究综述 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 刘冰 20113756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 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的损害,导 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脏器的慢性进行病变,功能【1】。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所以对糖尿病的研究一直深入进行中。本文主要对糖尿病进行了包括 病因病理,及一些患病机制的综述,较系统的概括了糖尿病。并从中医角度叙述了药 疗方,希望可以对糖尿病人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糖尿病病因病机辨证养疗 正文: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受遗传和环境影响。公认1型糖尿病与遗 传易感性、自身免疫性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是因为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 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有遗传、肥胖、感染、应激反应 及妊娠因素【2】。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大量研究已显示,人体在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FFA)的刺激下,自由基大量生成,进而启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分泌受损和糖尿病血管病变。由此可见,氧化应激不仅参 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也构成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氧化应激与糖尿 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胰岛素抵抗可以先于糖尿病发生,在其作用下,疾病早期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以保持正常糖耐量。当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代偿 性分泌减少或二者共同出现时,疾病逐渐向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进展,血糖开始升高。高血糖和高FFA共同导致ROS大量生成和氧化应激,也激活应激敏感信号途径,从而又加重胰岛素抵抗,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持续进展与恶化。体外研究显示,ROS和氧 化应激可引起多种丝氨酸激酶激活的级联反应。最近的抗氧化剂改善血糖控制试验也 证实,ROS和氧化应激会引起胰岛素抵抗。β细胞也是氧化应激的重要靶点β细胞内 抗氧化酶水平较低,故对ROS较为敏感。ROS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促进β细胞凋亡,还可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间接抑制β细胞功能。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

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文 献 综 述 综 合 报 告 研究课题 : 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班 级: 2016级中药二班 姓名(学号): 史妩霜2016140849 谢银2016140847 指导教师: 田柳 完成时间: 2017 年12 月20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综述报告题目 糖尿病的并发症疗法综述 题目属性 √参考题目 □自选 课题组成员 及分工情况 姓名 性别 学号 课题内分工 史妩霜 女 2016140849 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 谢银 女 2016140847 检索文献,资料分析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内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 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 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 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姓名 分数 备注 谢银 史妩霜

4、文献综述就是在大量搜集与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就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 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2检索策略................................................................................................................... 、 2、1 选择检索工具........................................................................................... 、 2、2 选择检索词............................................................................................... 、 3、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 3、1 万方数据库................................................................................................. 、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 、 3、3维普网.......................................................................................................... 、 3、4丁香园.......................................................................................................... 、 3、5 医学论坛网................................................................................................. 、 4、文献综述................................................................................................................ 、 5、参考文献................................................................................................................ 、

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制备综述

II型糖尿病家兔模型的建立 一、摘要: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是一种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按病因学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以2型为主,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程缓慢,预防治疗仍不完善。所以动物模型在2型糖尿病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深入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治疗、预防及其并发症的转归有重要意义。动物模型可以有诱导型动物模型、自发性遗传动物模型、胰腺部分切除动物模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等几种常见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模型,本文主要就诱导型方法中的脂毒模型进行综述和评价。 二、作者单位: 湘南学院 三、作者姓名:杨某,张某、谢某、李某 四、关键字: 诱导型II型糖尿病家兔动物模型STZ脂毒模型 五、正文: 1、前言: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但其预防治疗仍 不完善。因此,建立理想的糖尿病模型对于深入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治疗、预防及其并发症的转归有重要意义。化学物质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是应用化学物质损伤胰腺B细胞,从而引起动物发生糖尿病。目前常用药物有四氧嘧啶(allocan,AL)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其作用机制都是选择性损伤胰腺B细胞,引起细胞坏死,导致血胰岛素不同程度下降伴血糖升高。因此主要用于复制1型糖尿病。但是研究发现用STZ处理的新生小鼠在成年后可呈现2型糖尿病的表现,血清中胰岛素水平可以不降低甚至增高,而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能量代谢紊乱。5天龄ICR小鼠,按100mg/kg体重腹腔注射STZ,5天后再补注STZ 60mg/kg体重,待小鼠断乳后,给予正常饲料喂养。4周后剪鼠尾采血,用罗氏血糖仪测血糖在10~15mmol/L之间,并且小鼠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均降低[1]。另外有作者利用雄性2天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STZ160mg/kg,8周后尿糖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2]进行2型糖尿病炎症反应的研究。因此,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也可以用于家兔,并制备II型糖尿病模型。我们的设想就是用高脂毒模型进行II型糖尿病模型制备,并综述、分析。 2、研究对象与方法:家兔;灌胃给药法;数据统计法以及空白对照法。 3、研究原理: 单纯高脂高热量饮食::由于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近年的研究中重视了饮食的重要性,尤其是高脂、高热量的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利用脂毒性原理使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IR)的形式,再用STZ联合CFA对胰岛B细胞的损害形成胰岛素分泌不足伴IR及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II型糖尿病模型。 4、步骤及说明: 1)长期高脂肪喂养家兔,建立脂毒性模型:取20只大小相似,年龄相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