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主讲人翁新鹤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进一步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最新表述涵盖了教育方向、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培养人的途径”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方针内涵。它是我们党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它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对新世纪我国的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我国的教育方针

一、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方针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 务。”“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同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了《共同纲领》制定的文教政策,提出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对旧教育采取“坚决改造,逐步实现”的方针;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经验;“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这些方针政策明确了当时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总方向,对于肃清国民党政府的文教政策和旧教育的不良影响,对于建国初期中国教育的改造与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培养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这是建国后首次提出智、德、体、美全面发展,使教育方针的表述比较简明全面。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提出“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些虽然是对普通中小学说的,但对整个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3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教育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服务的轨道上来。教育方针的提法随之发生了变化。1954年1月全国中学教育会议提出:当前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以国家总路线的精神教育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同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提出:“中学教育的目的,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中学必须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1955年8月中华全国学生会第16次代表大会提出全国青年学生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贯彻毛主席“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示,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能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几种提法,明确提出了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新人、建设者的目标和德(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智(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体(身体健康)几方面全面发展的标准,反映了整个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2]

国家教育方针

国家教育方针 一、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方针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同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了《共同纲领》制定的文教政策,提出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对旧教育采取“坚决改造,逐步实现”的方针;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经验;“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这些方针政策明确了当时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总方向,对于肃清国民党政府的文教政策和旧教育的不良影响,对于建国初期中国教育的改造与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培养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这是建国后首次提出智、德、体、美全面发展,使教育方针的表述比较简明全面。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提出“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些虽然是对普通中小学说的,但对整个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3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教育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服务的轨道上来。教育方针的提法随之发生了变化。1954年1月全国中学教育会议提出:当前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以国家总路线的精神教育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同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提出:“中学教育的目的,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 员。”“中学必须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1955年8月中华全国学生会第16次代表大会提出全国青年学生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贯彻毛主席“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示,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能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几种提法,明确提出了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新人、建设者的目标和德(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智(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体(身体健康)几方面全面发展的标准,反映了整个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2]二、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教育方针政策 1957年2月,毛泽东针对教育界与教育方针有关的“全面发展教育”的讨论,提出:“中国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提法与前几种提法的区别在于,一是正式使用了“教育方针”的概念,二是把“德育”放到了首位,三是未提“美育”,四是用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有哪些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有哪些 教育方针的结构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 A . 正确 B . 错误 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教育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因此,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的规定。邓小平立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出发,明确提出在新时期要继续坚持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他指出:“中国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还提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思想,为进一步明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推进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的方向,他指出:“在中国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明确规定这一方向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决定的。一定社会的教育同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军事竞争,实质上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因而也是教育的竞争。无论就增强经济、科技、军事的实力,还是就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培养“四有”新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坚持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经验告诉我国,只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如果中国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脱节,如果中国培养出来的是片面发展的、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人,就会给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消极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论述党的教育方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方针政策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方针政策,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我校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在师生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提高对各种反科学、伪科学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良品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学校内掀起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潮。现将我校的科普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健全,工作重视,开展扎实 成立有校^令页导参加的学校科普活动^令页导小组,学校建有各种科技活动小组,并配有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将科普工作列入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管理制度,并将科普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表彰、奖励范围。以《科普法》为指导,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开有科技选修课,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校园“科技节”、“科技周”等科普活动。建有供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固定场所,配备一定的设备仪器,具备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条件和设施。广泛组织校内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青少年科普活动,成绩优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参加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学校定期研究、检查、总结科普工作,积极探索开展科普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与当地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单位建立相应的科普工作联系制度,确保学生能够经常参与社会科普活动。接受教育部门和科协组织的工作指导,每年专题向本级教育部门和科协组织报送科普工作计划和年度科普工作总结,科普工作档案材料齐全。 二、开辟专栏、组织讲座,大力宣传 在教学楼上镶嵌“崇尚科学、探求真理”八个铜制大字,以此教育学生端正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训导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在校园围墙上和玻璃橱窗内开辟了“科普园地”黑板报专栏,向学生广泛宣传科普知识、我国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如神舟系列飞船升空、两弹爆炸、水稻大王袁隆平、超导、纳米技术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核心是育人为本,重点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工作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重要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 ●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袁贵仁说,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优先地位的确立还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创新我们的教育模式,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这两件事情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说优先发展强调的是全社会对教育的大力支持,那么改革创新着力强调的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如果说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两者缺一不可,那么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放在首位

袁贵仁说,在《规划纲要》中,涉及到改革的六大任务,这六大任务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家知道人才培养体制和考试招生制度连在一起的,考试招生制度不改革,人才培养制度一样难改革。三是学校制度改革。四是办学体制改革。五是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制度改革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管理制度改革强调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学校制度强调的是学校内部的关系。六是扩大教育开放。开放也是改革。具体来说,我们想通过开放促改革。 我特别要强调的是,这次改革与过去改革相比,我们推行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这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所以这次我们特别强调人才工作放在首位,凡是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坚持:不符合的就要改进。 ●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比重最高,将努力达到占4% 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指出,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4%的目标。一是增强公共财政有效财力,今后几年我们要加强税收征管,大力推进税费改革,保持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为4%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财力基础;二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年初财政预算安排中,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在年初财政预算安排中,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都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要根据财政超收的情况追加教育经费,要向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三是大力筹措其他财政性教育资金,通过采取足

最新最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试题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家庭消费档次,使生产和消费协调发展。这表明( )。 A.生产决定消费,因为只有生产出什么才能消费什么 B.消费促进生产,因为只有生产出的东西被消费了才能再生产 C.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对生产和其他环节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必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因为消费越多对经济增长拉动越大 2.加快城镇化进程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小城镇的发展。从转移农村人口的目标出发,大中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就业成本远远高于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意义是( )。 ①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②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③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④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这说明(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B.中国共产党积极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C.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D.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排扰解难 4.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呈( )的趋势。 A.继续扩大B.不断缩小 C.基本拉平D.停滞不前 5.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而且也是资源大国,按最新统计,我国各种矿产品人均占有量从世界平均水平看( )。 A.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 B.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C.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D.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6.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 )。 A.城市B.农村 C.国有企业D.交通、能源等“瓶颈”产业 7.十六大报告强调:“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 )。 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D.社会保险 8.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今后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 A.股份制B.股份合作制 C.国有经济D.公有民营 9.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这表明( )。 A.党对国家工作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B.党对公民道德建设的直接领导和宏观调控 C.党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党对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 10.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要建立以( )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 A.能力和业绩B.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C.又红又专D.德才兼备 11.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其监管的范围是( )。 A.所有国有企业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试题(简答题)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试题(简答题) 1.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做到的五个坚持是什么? 2.2003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重要进展? 3.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4.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1.答: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 2.答:2003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完善体制第一步,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 2003年成为我国改革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中央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部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按照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3)国有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4)金

融改革不断推进。(5)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6)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并不断深入进行。 3.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六大部署,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加快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任。(3)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4)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4.答: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5.答:(1)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2)实施西部大开发是适应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3)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4)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国以来各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述

建国以来各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述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进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要紧任务。” 1958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规定:“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大力进展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进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假设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教育方针作了部分补充,表述为“坚持德智体全面进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要教育青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问题。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以后。” 1988年3月25日,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又指出:“我国教育事业的全然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进展,并适当加强劳动教育。” 1991年李铁映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报告,把教育方针正式完整地表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进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0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进展。”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点

中山市………….职业培训学校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自主办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单位的名称:中山市…….职业培训学校。办学地址:………………………………………………………….。 第三条本单位的性质是利用非财政经费、自愿举办、从事教育事业,是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四条本单位的行政许可机关是中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山市民政局。 第五条办学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社会培养人才。 第二章举办者、开办资金、业务范围、资产第六条本单位的举办者是…………………。举办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本单位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二)推荐理事和监事; (三)查阅理事会会议记录和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第七条本单位开办资金:……万元;举办者…………..出资金额…….万,占全部出资额的……%。 第八条本单位的业务范围: (一)办学范围:……………………………………………. (二)培训形式:短期培训; 第九条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十条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进行财务审计 第三章组织管理体制 第十一条本单位实行学校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事会是本单位的决策机构,理事会成员为……….人。本单位首届理事会的理事由举办者推选(或其他办法产生)。每届任期3年,届满可连选连任。理事长、理事名单报审批机关、登记机关备案。 第十二条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罢免、增补理事; (二)制定本单位的发展规划、业务活动计划; (三)制定经费筹措及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 (四)制定增加或者减少开办资金的方案; (五)决定本单位的合并、分立、变更、终止; (六)聘任或解聘本单位校长及内部机构负责人; (七)制定和修改内部管理制度; (八)决定本单位内部机构设置; (九)制定和修改本单位章程; (十)决定教职工的编制额和工资标准; (十一)决定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的比例(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 (十二)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理事长认为有必要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理事联名提议时应当召开理事会议。 第十四条理事会设立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1人。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会以全体理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或罢免。 第十五条副理事长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长不能履行职权时,由理事长指定的副理事长代其行使职权。 第十六条召开理事会议,应于会议召开10日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一并通知全体理事。理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理事代为出席理事会议,委托书必须载明授权范

教育发展纲要字方针解读

吴德刚说,这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如何理解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20字方针? 第一,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并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 第二,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 第四,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第五,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方针政策方针学习心得

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心得体会 ——永远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金陵寺镇房店小学赵海英 通过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我的感受和体会很深,党的教育方针表述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地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是育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做教师做人师,做人师,做教师首先教人做人,我作为教师的教师更要先做人。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积极的思想政治表现;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而协作表现在一个学校作为一个团体、一个团体,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

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要照亮别人。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师德师风心得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师德师风心德体会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教师应该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决不能让一些不良风气玷污教师这片净土,影响学生纯洁心灵的塑造! 总之,通过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激发了我无论何时何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永远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建国以来各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述

建国以来各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述 一九四九年九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政务院作出《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决定》说:“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设立中国人民大学接受苏联先进经验,并聘请苏联教授,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新国家的各种建设干部。”“该校的教育方针,应是教学与实际联系;苏联经验与中国情况相结合。” 一九五○年六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指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方法,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成就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的国家建设人才。” 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一九五八年八月,《红旗》杂志第七期发表了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同志的文章《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向来就是教育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九五八年九月十八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正式规定:“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一九六一年中共中央召开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育也相应进行调整。在中共中央先后批准试行的《高教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中,重申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一九七八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教育方针作了部分补充,表述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教育的基本方针是明确的,这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一九八二年九月,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要教育青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问题。 一九八三年九月,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解读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对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育方针反映着党领导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关系教育工作全局的总方向。教育方针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国情在变化,教育方针相应要作更新。这是一

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回顾历史,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方针有着不同的表述,但核心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正反映了教育方针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时代性的统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被确立,教育方针在改革实践中得到发展并逐步完善。为适应新形势需要,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了教育方针的新表述,后被写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并经一定的立法程序在《教育法》中加以规定,大大强化了教育方针的导向性。《教育法》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有新的发展:一是提出了新观点,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二是明确了新要求,突出强调教育要努力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十六大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表述,既和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一脉相承,保持了连续性,同时又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因此,这一表述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是以现实国情和国际环境为背景的。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相应地,教育方针也发生了变化。 1978年9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要“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贯彻到底,贯彻到整个新社会的各个方面”。“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后来他又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要培养“四有”新人。这些都被写进了中央和国家有关文件,具有教育方针的性质,对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进入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法规对教育方针多次作过表述。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中国的教育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1. ()就是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地方重要事务及群众生活,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A. 政治协商 B. 民主监督 C. 参政议政 D. 合作共事 2. 新时期统一战线包括()个范围的联盟。 A. 两 B. 三 C. 四 D. 多个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抑恶扬善 D.为人民服务 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艰苦创业的精神仍需要在()。 A.全民族保持和发展B.青少年继承和发扬 C.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和发扬 D. 大学生中继承和发扬 5.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加强()。 A.社会公德建设B.家庭美德建设C.职业道德建设 D.党风廉政建设 6.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有价值的思想文化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的问题,是树立和落实()。 A. 正确的发展观 B. 科学发展观 C. 整体战略观 D. 五个统筹观 8. 提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是()。 A. 党的十五大 B.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 C. 党的十六大 D.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9.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A.都是人类的客观规律 B.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C.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 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10. 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B.根本原则C.本质属性D.基本要求 11.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 12. 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时期要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A.10%左右B.20%左右C.30%左右D.40%左右 13.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为()。 A.800元B.1200元C.1600元D.2000元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 A.发展生产力B.人与自然的和谐 C.社会公平正义D.积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5.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A.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 C.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 D.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 1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民主集中制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人民当家作主 17. 十七大提出,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 A. 改革开放 B. 快速发展 C. 与时俱进 D. 和谐社会

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浅谈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浅谈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党建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想理论依据和动力保障,是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政治保障,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党建工作必须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但现在一提到学校党建工作,很多老师就认为这是党员的事情,好像与自己没啥关系。甚至有些党员同志思想上也产生了许多消极的模糊认识和误区,认为党建就是每次的开会、学习、抄笔记,有些学校也单纯就是通过党建来抓党建,部分党员也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忘记了自己作为党员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发挥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我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学校的办学思想、方向要与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相结合 党建工作为学校整体工作创设良好的政治舆论氛围,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监督学校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支持学校依法治校,监督广大教师依法执教,保证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办学特色等方面应该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广大教师的争先创优活动要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起来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党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主动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在师德规

范、课堂教学、教书育人等日常工作中要勇挑重担,要做到成绩突出,家长满意、学生爱戴。我校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员示范课”活动,要求党员教师全员参加,由各党小组分别安排上示范课,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党员教师引领教学改革潮流,提升业务素质;以党员的先进事迹来影响群众、感染群众、带动群众。在学校开展的评选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教改能手等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设立党员先锋岗,让党员教师真正感觉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也让党员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学校校长负责制和党组织的民主监督作用结合起来 学校党组织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学校发展规划、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基建项目、大额经费开支等重大事项必须提交学校支委会研究决定,由校长负责实施。要把党组织的领导延伸和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提高党建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影响力。 四、学校德育工作要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学校党组织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的讲话,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充分利用每周升国旗仪式,认真做好“国旗下讲话”和每周“模范班级”流动红旗评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每年庆祝“七一”建党节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专题报告会、主题班会、缅怀先烈扫墓活动、征文演讲比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