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江西省萍乡市:赖学锋

[内容摘要]

由于社会的发展,现有德育体制和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缺乏密切联系,内容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从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德育以及引导、探讨合理的情绪处理的方法等几方面对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体验探索创新实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社会环境的形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面对大量信息的涌入,面对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社会,我们不得不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然而,现有德育体制和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缺乏密切联系,内容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德育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决不能激发学生情感,也无法使学生产生认同,更无法将其内化。一旦走向社会,没有了约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就荡然无存。由此可见,只有对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德育实效,方可迎接时代对德育的挑战。那么德育工作怎么改革、创新呢?我们可以尝试着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一、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提高道德品质教育的实效性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是体验教育的核心思想,即在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是学生体验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我们应积极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抓住和借助一切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各种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成长。

如我在班上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班上的学生大多数不尊重、不孝顺父母。不论平时如何苦口婆心,仍不见效。有一次,我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准备好一个5、6斤的沙袋,同学们都猜不透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第二天,同学们都准备了一个沙袋,静候我的命令。这时,我又让同学们把沙袋绑在自己的肚子上,扮成孕妇的样子,来一次“腹系沙袋,心念母恩”体验活动,而且还要求在这一天里不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拆下沙袋。刚开始,学生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有事没事常挺着“大肚子”来回爬楼梯。可好景不长,半天下来,学生们便累得支不起腰来,这才知道这个“大肚子”不好挺。但一天的时间还没结束,没办法只好忍着。好不容易挨到下午放学,我才宣布活动结束。这时,学生们已叫苦连天,二话不说,连忙解下沙袋,一个个直喊轻松!待学生们安静下来,我便组织学生先谈谈这一天的感受,然后想一想自己的妈妈。挺着个“大肚子”一天你就受不了了,可你们的妈妈在怀着你们的时候,何止是一天,那是足足十个月呀!该有多辛苦啊?这时,教室里出奇得静。于是,我就不失时机地追问,那你们日后应该怎样来报答妈妈的这份恩情呢?一语点醒梦中人,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这个办法实在是妙,无须过多的语言,空洞地说教,通过活动就使学生体验到妈妈的辛苦,从而改变了对父母的态度,变得体贴、孝顺父母!非常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只有体验才能加深对道德观念的认知,才能形成正确的道

德行为,德育没有体验不行。

二、引导、探索合理的情绪处理方法,提高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各种情绪,如喜悦、愤怒、悲哀、恐惧、苦恼、烦闷、赞叹等,人人都有过切身的体验。那么,什么叫情绪?心理学家把它看作由许多关键成分所组成的复杂心理现象。因此可以作如下的定义: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等复杂成分。情绪是人的情感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调味剂,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好的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也属于德育的范畴。但是许多老师对于学生的消极情绪更多地持一种否定、批评的态度,或是讲道理等单一的方式,使得学生无法认识和表达情绪,等到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只能以无序的形式爆发出来。基于此,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处理:

首先,关注学生的情绪反应,不要急于批评学生的负面情绪,如“这么点小事儿还至于这样?”“你不该发脾气”等语言都表达了一种排斥的态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肯定和接纳他们的情绪,不评价好坏,有时只是给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就足够了,如“明明,看你显得很难过的样子,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看你怒气冲冲的,像个要吃人的小狮子,到底是什么事情,是谁让你生气呀?”“噢,怪不得你那么难过呢,原来如此啊。”

其次,听听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发现和捕捉内心的情绪,如“看到你这么伤心,这件事情对你一定很重要。来,孩子,坐过来,告诉我,你现在的感受。”“那件事情是不是让你觉得很丢面子?”这类的问话就是帮助学生描述和识别情绪的来源,而不是告诉他们不应该有那样的情绪。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处理情绪,不要一上来就是讲道理和理论分析,启发他们思考和探讨多种方法处理情绪,如“如果重新来过,你还有什么样的处理方法?怎样会有更好的效果?”或者将自己在处理情绪时的经验拿来与学生探讨。

教师要成为情绪管理的典范,如果以自然和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就会让学生理解:大人也有不愉快的时候,也要去处理情绪,同时学生也从中学会理解和体验别人的感受。如果我们用迁怒、乱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情绪,那么怎能期待学生会有良好的情绪处理能力呢?

三、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德育,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的使命让人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逐步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都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强盛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

德育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其内容应具有超前性、导向性、激发性和纠补性,应该与时俱进。因为社会是发展的,只有德育是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能用德育去规范社会的发展。如生态环保问题、社会阴暗面对人的影响等,这些在传统的德育中不曾出现过,如不创新,不增加此方面内容,那就完全依赖于个人的道德自我约束力了。基于此,我们可以在平时的德育中进行创新教育,增添以下内容:

针对社会风气对学校影响方面,我们可以增添诚信合作、社会责任感、社会腐败现象分析、辨别流行事物优劣、是非辨别等方面的内容。

针对人文方面培养,我们首先可以增添生命意识教育,让同学不要偷

生,不要轻生,尊重生命,积极面对人生。这也是一个人正确对待人生及处世态度的前提和关键。其次,开展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的活动。

针对时代脉搏的把握,我们可以开展环保系列活动、健康网络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来弥补以往德育内容的不足。如,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活动调查,然后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切实体会环保的重要性,提出环保建议。但有时学生往往也会产生迷茫,如为何成人不讲环保,乱扔塑料袋,污染环境。处理好这一矛盾是这个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活动成败的转折点。这就要做好正面宣传,同时利用校门口家长的不良行为,让同学们上去劝阻;走出校门,到街道上去劝阻和宣传。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信心,让他们坚定立场、分辨是非。

“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总之,对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其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还有待于我们德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以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