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7.2静电现象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2静电现象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2静电现象教案(新版)苏科版

静电现象

理解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时的特点。

、用金属网罩罩住验电羽,且让带电体与网罩接触,验电羽会教师:为什么用金属网

①复习:我们在初中学过导体,导体具有什么特

如图,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为正离子,“

板书:把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内部的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重静电平衡状态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处于电场中的导体内部的电荷在电场力

理解。

羽用网罩罩起来,

内与球壳内壁相碰,再将导体球取出,则

上电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7.2静电现象课后作业苏科版

第七章第二节静电现象 班级姓名 1.两个悬挂的通草球发生相互作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两球可能均不带电 D.可能一球带电,另一球不带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用细线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关于这个轻质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带负电 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3.下列现象中,不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火花” B.电工用的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C.油罐车尾部常拖有一条铁链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4.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5.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D.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6.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对这一现象 理解正确的是() A.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 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 C.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 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7.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 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A.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 8.甲、乙、丙三个小球,任意两个相互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带电情况可能是()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B.甲带正电,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丙带正电 D.甲带负电,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9.将与羊毛衫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如上图所示的惊奇现象.这是由于气球摩擦后,会不带电的头发. 10.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将该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小球将会被. 11.如图所示的仪器叫.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填“同种”或“异种”)电荷.12.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这是现象.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带(选填同或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缘故. 13.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1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 2.5微米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时将空气中的颗粒物吸入,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是因为 . 15.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这是因为在运输过

八年级物理下册 静电现象教案 苏科版

主备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3.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4、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在粒子世界探索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是分不开的。 5、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2.用文字根据典型图例叙述人类在探索原子内粒子世界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扩散现象表明()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2、我国交通法规定不准酒后驾车,司机如果是洒后驾车,一般警察只要一靠近司机就能 够知道,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3、向一满杯水中加几勺子盐,可以发现水不但没从杯中溢出,反而看到水面会下降,这 是由于____________,将一块橡皮放在一把塑料尺上(靠近的一面要光滑),压紧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它们好象是用胶水粘在了一起,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中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分子无规 则运动的速度越快。 5、分子由______组成。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________,如:_____。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________,如:_____。 二、课堂学习研讨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了呢?还可不可以再分? 1.原子组成 [摩擦起电实验]: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什么? 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此类似呢? 2.原子模型 物质的微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不断的研究探索这些微小粒子,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1897年,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提出了“枣糕模型”,他认为电子像蛋糕中的枣子一样是镶嵌在原子核内部的;在此基础上,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提出了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下面我们根据原子的结构来看看有什么规律:

八年级物理静电现象练习

八年级物理静电现象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当堂反馈】 1.原子结构行星模型中,把原子核看成_________,把核外电子看成_________. 2.下列物体的尺度按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 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C. 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D.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原子核 B. 1919年卢瑟福用a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 C.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D. 1961年盖尔曼提出了层子的设想 4.世纪末叶,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 A. 西红柿 B. 西瓜 C. 面包 D. 太阳系 【课后作业】 1.如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2.用绝缘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 A. 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 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 C. 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 D. 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A.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B. 摩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电荷 C. 原子核转化为电子 D. 原子发生转移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A. 用头发摩擦过的钢笔杆能够将碎纸屑吸引过来 B. 磁铁能把钢针吸引过来 C. 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 D. 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时,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甚至在夜晚能看见火花 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带正电,这是因为玻璃棒被摩擦后() A. 得到了质子 B. 得到了电子

八年级物理下册《9.1磁现象》课堂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1磁现象》课堂导学案新 人教版 9、1磁现象》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有哪些。 2、知道磁性、磁体、磁化概念;知道磁极的规定;知道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3、经历探究磁极间作用规律的过程;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罗盘就是平常说的,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早期的指南针称为。 2、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吸引等物质,我们就把该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之为,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之为。 3、一般说来,磁体的两端吸引钢铁的能力最强,这两个部位叫做,磁体有个磁极,分别叫做和。 4、将一枚指南针悬挂起来,待其静止下来,发现它的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我们把指南的磁极称为,指北的磁极称为。

5、使原来不带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我们称之为。 6、记录不明白的问题,留待小组内一起解决。 二、课内探究导学 1、组内交流课前预习答案,之后班级展示。 2、同学们例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有条件的学校可播放视频或投影。) 2、探究磁体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同学们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磁铁、铁钉、铜片、铝片,锡箔等物体进行实验,观察磁体到底吸引哪些物体。问题:有一些铁钉混杂在其他的金属中,如何快捷的把铁钉同其他金属分开。 3、探究磁铁上的磁极。同学们讨论:利用什么办法才能判断出磁铁上哪一部分磁性最强?哪一部分最弱?(提示:利用磁铁吸引课桌上的铁钉,观察哪个部位吸引的铁钉数量最多哪个部位最少。注:有条件的用铁粉代替铁钉效果会更好。)明确磁极的概念。思考并讨论:有两根钢棒,一根是磁体,一根不是磁体,不利用其他的器材,如何将它们区分开来? 4、探究磁南极和磁北极的规定。同学们将磁铁或小磁针悬挂或者用针顶起来,观察其静止后的指向,明确磁体的南北极。思考:有一磁体,从外观上区分不出南北极,请你想个办法。 5、探究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同学们利用桌上的磁铁,按照课本上的做法探究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思考:将磁铁悬挂起来的目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2静电现象8-苏科版

§7.2静电现象 1、摩擦起电 (1)电荷:经过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现象也称静电现象。练习1:有一天,小芳的弟弟问她,他穿在身上的化纤材料的衣服经常会吸附在身体上的原因。小芳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向弟弟解释了这一现象,弟弟很高兴。请你说出小芳是怎样向弟弟解释这一现象的。 练习2: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而具有了的性质 两种电荷正电荷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称为正电荷负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称为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活动探究 出的现象 研究发现:(1)用毛皮(丝绸)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玻璃棒)靠近时相互排斥;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相互吸引 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练习3:已知A球带负电荷,B球与A球相互排斥,B球与C球相互吸引,则B,C两球带电荷的情况是 构造金属球、金属箔片、金属杆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使用方法验电器工作前不带电,箔片张角为零。让被测物体与金 属球接触,如果箔片张开一定角度说明物体带电 电器金属箔片的张开角度直接变大了,则该物体()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他们所带的电荷是等量的(2)接触带电:让不带电的物体去接触验带电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电荷 感应带电,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用验电器检验用被测物体去接触验电器,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则说明物体带电(2)用带电体的性 质来检验 用被测物体靠近纸屑,若纸屑被吸起,则说明物体带电 (3)用电荷间的相 互作用规律来检验 用被测物体分别靠近带正电的物体和带负电的物体。若与其中一个物体有排 斥现象,则说明物体带电 练习5:用一个带电体接触已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出现下列情况,试判断带电体的带电性质: (1)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为零,则带电体带电荷 (2)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大,则带电体带电荷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教案苏科版

力弹力 课题8.1力弹力(2) 课型新授课、习题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弹力及弹性势能。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 【情感与态度】: 对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力的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塑料尺铁丝橡皮筋(共5组)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第1课时)二次备课 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大家会鼓掌吗?请试一试。 师:若大家只用一只手,请鼓掌。 为什么听不到掌声呢?我们学习第八章以后大家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学生自学: (任务一)认识什么是力: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上P44的内容,重点观察图8-1真的四幅图片, 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具体的用力实例说明:什么是力?有力的作用至少要几个物 体?请解释“孤掌难鸣”。

2.请指出P44中图8-1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除课本上的用力的实例外,请你再举出2-3个用力的实例,并指 出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任务二)认识形变和弹力: 一。观察与实验:利用手边器材进行下列实验:手压气球;手压弹簧;手拉橡皮筋;手弯铁丝。并仔细观察气球、弹簧、橡皮筋、铁丝有何变化。 分析与思考: 1.力作用在物体上,可能会对这个物体产生什么效果? 2. 气球、弹簧、橡皮筋和铁丝的形变撤去外力后能不能恢复原状? 探究结果:叫弹性形变。 二、探究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观察与实验:利用手边器材按照课本P45活动8.1的要求进行实验,用大小不同得力压塑料尺和拉弹簧,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与思考: 1.对比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并完成P45活动8.1的中的填空。 由此可见: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 2. 当你的手压塑料尺时,弯曲的塑料尺对你的手有力的作用吗?当你的手拉弹簧时,伸长的弹簧对你的手有力的作用吗? 3.什么是弹力?哪些力属于弹力? (任务三)认识弹簧测力计 观察与思考:仔细观察你手边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刻度盘,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2020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静电现象学点练习 (新版)苏科版

7.2 静电现象 学点1 摩擦起电 实验1:将你的圆珠笔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小纸屑被吸起。 实验2:将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水流,塑料梳子吸引细水流。 实验3: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中梳几下后靠近通草球,通草球向梳子靠近。 分析与论证:经摩擦后的物体具有共同的特征,都能吸引轻小物体。 问题1:轻小物体是指__质量__很小的物体,如纸屑、头发、灰尘、通草球、细水流等。 问题2:只有两种由__不同__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物体才会带电。摩擦起电在__干燥__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学点2 两种电荷 实验:(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如图7-2-3甲所示,观察到两玻璃棒相互排斥。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如图乙所示,观察到两橡胶棒相互排斥。 (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如图丙所示,观察到橡胶棒和玻璃棒相互吸引。 图7-2-3 分析与论证:两根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一定是相同的,同样,两根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也带同种电荷。只要是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的带电体,一定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只要是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的带电体,一定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也就是说,所有带电体带的电要么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称为正电荷)相同,要么和用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称为负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 问题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只有两种情况:相互__吸引__和相互__排斥__。 问题2:带两种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之间可以相互__吸引__;带正电荷的物体可以吸引__轻小__物体,带负电荷的物体也可以吸引__轻小__物体。但前者是电荷与电荷间的__相互作用__,后者是带电体的一种__性质__。 问题3:验电器不仅能检测一个物体是否带__电__,还可以粗略地判定物体带电量的__多少__(验电器两金属箔片张开角度大,物体带电量就__多__),但是不能用来判断所带电荷的__种类__。 问题4:除了用__摩擦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外,还可以使物体__接触__带电(用带电体去接触不带电的物体)或__感应__带电(让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 学点3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现象1: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如果在黑暗处,还会看到闪光,这是由于毛衣与内衣摩擦而带了电。 现象2:梳头时,头发会飘起来,这是由于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带了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现象3: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是自然界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分析与论证:静电现象指的是在电荷产生和消失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现象的总称。

八年级物理下册磁现象教案新人教版

湖南省浏阳市赤马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磁现象》教案新人教 版 科目物理主备人年级八时间 课题磁现象课时 1 教学目标1、知道磁体有吸铁性与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有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教材分析重点:磁铁的吸铁性、指向性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法提示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课题引入 我国四大发明中有一发明是指南针你们知道指南针为什么有指南的性质吗?你知道吗: ? 1.磁体能够吸引哪些东西? ? 2.磁体上的磁性强弱处处一样吗? ? 3.“指南针”是如何得名的? 一、磁体 1.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3.磁体形状:条形、针形、蹄形、圆柱形 实验 把铁屑均匀地铺在白纸上,将磁体依次平放在铁屑上,然后将磁体提起,观察现象。 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3. 磁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 N极和S极 将小磁针放在针尖上,用手拨动小磁针,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注意: 1、不要让磁体靠近它。 2、观察其他同学小磁针的指向。 小磁针静止后的位置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小磁针指向北面的一端叫北极(N极) 指向南面的一端叫南极(S极) 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 每一段磁体上仍然有N极和S极 4.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磁化现象: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被磁化的物体如果是铁棒,获得的磁性会立即消失 被磁化的物体如果是钢棒,获得的磁性就会保持较长的时间 磁化方式: a、接触或靠近磁体; b、用磁体的一极沿同一方向多次摩擦。 应用:磁悬浮列车 连接上海国际机场与市区的磁悬浮列车最高速度达 到431千米/小时,全线长17.3千米。 该列车由德国磁悬浮高速列车国际公司承建,并于 2002年12月31日首次通车。 磁现象在现代科技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磁带、扬声器 练习1.物体能够吸引含铁质物体的性质,叫做_______ 具有这一性质的物体叫做______ 2.一根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是_______,这个部分叫_________,分别叫____极和____极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 7.2静电现象导学案苏科版

二、静电现象 一、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能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 学习重难点:1、摩擦方式起电。2、摩擦起电的实质 实验器材: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纸屑小片,验电器。 二、预习任务 1.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2.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种,一种是跟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一种是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 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4.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和带正电荷的构成的.通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 5.两个完全相同的极轻小球,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将两球靠近时,所发生的现象是() A.带电小球向不带电小球靠近 B.不带电小球向带电小球靠近 C.两小球互相靠近 D.两小球互相排斥 三、新课学习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的粒子呢?还可不可以再分? 1.分子是由构成的。 分类: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呢? 活动:(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小纸屑。(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小纸屑。会发现什么?

2.摩擦起电现象:物体被摩擦后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生活中的现象:睡前脱毛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头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车后,下车时,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3.两种电荷(富兰克林):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电荷。 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4.既然原子是不显电性的,为什么摩擦能起电呢?(阅读课本P30) 1897年汤姆生发现________;原子内部正负电荷数量,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5.摩擦起电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________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有关。 四:课堂练习 1.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依靠摩擦,使,得到电子的物体 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_____________电荷。 2.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 A.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 B.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 C.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 D.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3. 关于电中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负电荷抵消B.原子内正负电荷相等C.正负电荷转移D.得失电子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B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C.干燥的天气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D.用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上册物理授课计划进度安排表

教学工作计划 为适应本学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本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物理教学工作有续进行,现对本学期工作安排如下: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尤其在初三物理复习中注意精讲精练,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做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在教学中不段学习、总结,最大努力的提高自己教学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静电现象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第七章第二节静电现象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 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预习探学 1.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我们就说它带了“”,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2.用身边的物品,设计能证明“摩擦起电”的实验。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一)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1.活动7.4 摩擦起电 (1)学生活动:用塑料直尺快速摩擦头发几下后,靠近纸屑,看到了什么现象? (2)老师演示: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或者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将此棒靠近纸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3)总结: 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就说它带了“”,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2.活动7.5 两种电荷 (1)猜一猜:通过摩擦使物体所带的电,它们的性质是否都相同呢? (2)做一做: ①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②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③将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看到什么现象?

(3)分析与论证: 由实验现象可知: ①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 (相同/不同)的;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 质是(相同/不同)的。 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吸引)。 ③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一类是,一 类是。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议一议:你还能说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或静电应用吗? (三)生活物理社会 读一读:阅读课本P29“生活物理社会”了解中国古代对静电现象的认识 谈一谈:你对“云雨至则雷电击”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总结提学 1.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就说它带了“”,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2.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两类,一种是与被丝绸摩擦过的 所带电荷相同,称为电荷;一种是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电荷。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3. 闪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剧烈的现象,生活中由于摩擦起电产生的放电现象也十分常 见,请举例。 4. 静电在生活中有不少应用,如、。静电也会产生危害,如:

八年级物理下册《静电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二、静电现象 知识点1 摩擦起电 1.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衣服因为摩擦带了,从而具有了轻小物体的性质. 知识点2 两种电荷 2.大量实验表明,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种:一种与用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正电荷;一种与用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3.如图所示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4.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荷.如图,若将此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时会互相(填“吸引”或“排斥”). 5.如图所示,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球带负电,金属箔带正电 B.金属球和金属箔都带正电 C.两片金属箔都带负电,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D.两片金属箔都带正电,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6.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小球A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让它去靠近吊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B,再用小球B去靠近小球C,小球A与B及小球B与C靠近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关于小球B和小球C带电的情况:小球B ,小球C .

知识点3 静电现象 7.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春天开花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 B.夏天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 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 D.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梳子飘动 8.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 A.油罐车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 B.飞机轮胎用绝缘性能极好的橡胶制作 C.在印刷厂车间里,使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 D.在地毯中夹杂不锈钢丝导电纤维 9.在生产、生活中,由于摩擦等原因,常常产生静电,静电既可利用也能造成危害. (1)请各举一个实例,说明静电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2)请举例说明防止静电带来不利影响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1. 电(或电荷)吸引 2. 两丝绸有机玻璃棒毛皮橡胶棒排斥吸引 3. B 4. 负排斥 5. C 6. 失去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7. A 8. B 9. (1) 利:人们利用静电可以除尘、复印 弊:穿着化纤衣物易“电人”或“吸尘” (2)在运输汽油的汽车尾部拖一根铁链与大地相连,以防止静电的积累发生放电现象而引 起火灾。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教学案

第六章第1节物体的质量 【教学时间】________ 【教者】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通过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了解其他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3.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大小,培养估测质量的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重点、难点】 个人复备【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二、目标定学: 三、预习探学: 1.阅读课本P2-P4,完成下列填空: (1)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和()。它们的换算关 系是。 (3)实验室中常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 。 2.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个人复备 (一)质量 1.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1)、(2)小题。 练一练:1.8t= g 30mg= kg 2.想一想:P5 “WWW ”第2题。 练一练: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初中生的质量50 一只鸡蛋的质量50 一粒药片的质量100 一只鸡的质量2 一只苹果的质量150 一头大象的质量4 (二)测量质量的工具 1.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3)小题。 2.读一读: 阅读P2 “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完成下列问题: (1)对照托盘天平实物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使用方法: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 上。 ②调节天平时,应先将 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再调节横 梁上的 ,使指针对准 。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然后用 向 盘中加减砝码,移动 ,使指针对准 。 此时, 与 之和,就等 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事项: 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 。 向托盘中加减砝码时,应 。 ②天平与砝码应保持 ,不要把 或 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不要用 直接取砝码。 (3)仔细观察你使用的天平最大测量值是 ,分度值 是 。 3.议一议: (1)观察课本P3图6-2,指出在使用托盘天平过程中的错误。

八年级物理《静电现象》学案

八年级物理《静电现象》学案 7、2静电现象(初二物理下007 ) 一、目标导学(必做)目标一:分子的构成 1、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吗?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目标二:摩擦起电现象 2、用塑料笔杆或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再用该物体去靠近小纸屑,观察现象: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出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4、怎样判断物体带了电?目标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5、电荷的种类正电荷:被摩擦过的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被摩擦过的棒所带的电荷 6、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演示实验:(a)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 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b)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c)将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 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结论:由(a)(b)可得

;由(c)可得 。学生实验: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看到的现象: ,说明 。 7、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8、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目标四:原子构成初步 9、原子能再分吗?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10、原子核和电子各带什么电? (五)摩擦起电的解释 11、摩擦起电的实质? 二、目标检测(必做) 1、电荷有 种,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是 电荷,那么毛皮所带的电荷是 电荷。这一现象说明了橡胶棒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 。 2、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如果用塑料桶装了汽油,桶内汽油不断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了 ,造成火灾隐患。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会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 ●知道重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实验探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重力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社会中的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和道理。

.引导学生发现“水平”的意义。板书: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教后反思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孙雯 在认真的备课、上课之后,我根据实际上课效果反复思量教学设计,现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节课的看法。 首先,我对这一节课的整体印象是:这节课以重力的知识为载题,围绕重力的方向和大小设计探究活动。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了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后,知道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G=mg;掌握了对重垂线、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的操作技能;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成功后的快乐;初步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下面,我就将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一谈这节课中的一些亮点: 1、创设了适宜的探究情景 在课的一开始,我展示了两组镜头——美丽的瀑布引人入胜,田亮跳水则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这两个情境,既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位置。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在探究重力的方向的环节里,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垂直或是竖直,我首先问“能不能凭空想象?”学生们经过思考,一致认为“应通过实验验证。” 在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里是用眼睛观测重物下落方向的,我问“这样观察清楚吗?”引导学生发现“由于重物下落的速度太快,看不清,所以这是由大概的印象得出的结论,不可信。” 最后,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系重物的细线下垂方向可以体现重力的方向。 这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完善方案。在这里,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正是所谓的“授人以渔”。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俩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俩交流一下,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但,个人认为这仍只是停留在浅表的交流,高水平的交流不应是简单的叠加,而应是两种思想的碰撞上升,其结果必然会大于二者之和。在这一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的质疑思辩,这就是一种高水平的交流。这一节课为什么能够活力四射,那正是因为在交流碰撞中不断迸发出的创新的火花。 4、注重实验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在这一节课的几个环节中,我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自己获得知识,让他们尽可能的贴近科学

初中物理磁现象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磁现象知识总 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磁现象知识总结 1.磁性:物体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 极);另一个是南极(S 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通过电流磁化或磁体磁化。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 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磁感线和光线一样,都不是真正存在的,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引入的 物理量。每一条都是闭合的曲线,而以对于一个磁场而言,它有无数条。 磁铁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 极出来进入S 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S 极到N 极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 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 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 它们的夹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 象。) 11.奥斯特实验(图1)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图2):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 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 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 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 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 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 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磁感应(图3):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8.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 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 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9.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0.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1.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图1 图2 图3

八年级物理下册 静电现象教案 苏科版

第六章第2节(新授课) 主备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3.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4、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在粒子世界探索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是分不开的。 5、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2.用文字根据典型图例叙述人类在探索原子内粒子世界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扩散现象表明()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2、我国交通法规定不准酒后驾车,司机如果是洒后驾车,一般警察只要一靠近司机就能 够知道,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3、向一满杯水中加几勺子盐,可以发现水不但没从杯中溢出,反而看到水面会下降,这 是由于____________,将一块橡皮放在一把塑料尺上(靠近的一面要光滑),压紧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它们好象是用胶水粘在了一起,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中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分子无规 则运动的速度越快。 5、分子由______组成。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________,如:_____。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________,如:_____。 二、课堂学习研讨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了呢?还可不可以再分? 1.原子组成 [摩擦起电实验]: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什么? 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此类似呢? 2.原子模型 物质的微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不断的研究探索这些微小粒子,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1897年,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提出了“枣糕模型”,他认为电子像蛋糕中的枣子一样是镶嵌在原子核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