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品《平凡的世界》文学评论

经典作品《平凡的世界》文学评论
经典作品《平凡的世界》文学评论

路遥《平凡的世界》的精神价值大于文学价值引导语:《平凡的世界》出版后,并没有马上引起热烈反响,甚至文学界对它的评价还不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其中的精神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资讯,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因为同名电视连续剧的播映,最近一段时间成为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很多没有读过小说的人也找来小说读。路遥这位已经逝世二十多年的当代作家,也再一次成为人们致敬的对象。但《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并非是靠这次电视剧的播出才出名的,它自出版以来,就成为一部始终受到读者喜爱的畅销书,读者的欢迎持续二十多年不减。这里有几个数据。一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研究室在1999年做过一次“1978-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评选出“到现在为止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排在前三位的是《红楼梦》《三国演义》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排在第六位,而且这是唯一的一部进入到这个结果的新时期以来的当代小说。广西大学的老师还做过一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获奖作品中,读者购买最多的是《平凡的世界》,读者最喜欢的作品也是《平凡的世界》。

2008年,新浪网做过一次“读者最喜爱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调查,调查结果,《平凡的世界》以71.46%的比例高居榜首。2019年,“文明中国”全民阅读调查中,《平凡的世界》甚至超过了《红楼梦》,在读者最想读的图书中排在第二名,同样在这个年,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十七家单位组织的“大众有奖荐书活动”中,《平凡的世界》是推荐者最多的一本图书。《平凡的世界》出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将其搬上了小说连播的节目,80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广播电台的听众远远多于电视观众,小说播出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数千封听众来信。有一封学生的来信说,他们有二百七十人住在一幢四层楼房里,约有一百部收音机、录放机,在中午12点半都同时收听《平凡的世界》。现在《平凡的世界》一共印了多少册,我没有了解到确切的数字,但不久前我去西安,听与路遥女儿熟悉的朋友介绍,出版社每年给路遥女儿的版税都有上百万,可见每年出版社重印《平凡的世界》的量都是很大的。那么,《平凡的世界》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

魅力来自作家心血之凝聚

《平凡的世界》共分三部,路遥为写这部宏大的著作耗尽了心血,路遥是1992年去世的,他去世时才43岁,英年早逝,在很大水准上是因为路遥为写这部小说而透支了生命。路遥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作家,80年代初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发表后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人生》获得了当时的全国中篇小说奖。紧接着,西安电影制片厂又邀请路遥当编剧,把《人

生》改编为电影。《人生》的成功大大激励了路遥,他在写作上有了更大的雄心,他要写一部全景式反映从1975年之后中国城乡社会近十年间变迁的史诗性小说,当时就确定了小说的框架是三部、六卷、一百万字。从1983年起他就酝酿构思这部小说,为这部小说作前期准备。一直到1985年,他把构思想明白了,路遥就背着两大箱资料和书籍,还有十几条香烟和两罐“雀巢”咖啡,来到铜川矿务局的一所煤矿医院,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写作。1986年完成第一部后,路遥又躲进吴起县武装部院的窑洞里开始写第二部,这时候路遥已经感到身体不舒服了。第二部写完时,忽然就吐了一口血。医生告诫他必须停止工作,否则就不能保命。但路遥把医院检查的结果藏起来,也不去治疗,就自己找点中药吃。1987年,路遥又来到榆林宾馆,开始了第三部的创作,一直到1988年春节前夕,他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写作。

路遥就是这样一位认真的作家。不说别的,就从他写《平凡的世界》架势,也能看出这个点。他住在西安,生活很方便,但当他决定写这部宏大构思的作品时,却专门要找一个偏僻的地方,他为的就是躲避世俗的缠绕,一心一意地写作。光是一个开头,他就整整想了三天,写作开了一个头,不满意,撕了,又想,又写作,又撕了。三天了他还没有一个满意的开头。可见他的认真劲。但三天后他自己都慌了,就给自己的好朋友打固定电话,说三天了,我还没有写出开头,如果再过三天,我还写不出开头,你一定要来一趟,看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果这三天我不给你打固定电话,就是我已渡过难关了,你就不用过来。好在三天过后,他的这位朋友没有接到固定电话。

那么路遥想了三天三夜还要多的时间,想出的开头是怎样的呢?我想朗读一下: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在这样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所以,县城的大街小巷也比平时少了很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走过来一个乡下人,破毡帽护着脑门,胳膊上挽一筐子土豆或萝卜,有气无力地呼唤着买主。唉,城市在这样的日子里完全丧失了生气,变得没有一点可爱之处了。”

很平实,也很流畅,并没有惊世骇俗之处。但因为路遥把心血全部凝聚在笔端,所以这种平实的叙述会牵着读者一点点地读下去,越读越感到有魅力。

魅力来自作家真诚的写作姿态

路遥对写作抱有真诚的态度,他是发自内心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要表达的也正是他自己力图做到的,比方说,小说中的人物积极面对苦难,也正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苦难,是路遥一生的伴侣,正视苦难,积极乐观地面对苦难,也是路遥最重要的文学资源。路遥小时候生活很苦,他是大伯带大的,大伯自己还有两个孩子,没有钱,大伯就不让孩子读书。路遥读了小学,准备参加全县的升初中考试,大伯不让他参加考试。路遥说不让继续上学能够,但还是让我去考试吧,考一下证明我学习得怎么样。就这样他参加了考试,一考考了全县第二名。路遥把录取通知书也领回来了,但大伯不吭声。直到开学报到那一天,大伯说,这学肯定不能上,天王老子说了也没用!路遥就去找村支书,他跑到村支书跟前,哭着说,干大,我想上学,你给我想想办法!村里也穷,村支书就挨家挨户借了两斗黑豆,交给路遥,让路遥换成钱去交报名费。路遥进了城,卖了黑豆,换了钱,跑到县中学去报名,但县中学不收他了,因为学校有规定,新生超过一个星期不报到就除名。路遥再一次哭着找到村支书,说学校已经不收我了!村支书又专程赶到县中学,找到校长,恳求学校网开一面,校长被打动,才破例收了路遥。路遥一方面真实感受到生活的苦难,另一方面,他也特别珍惜苦难中的友谊和善良。没有这次自己的争取上学,也许就没有了一个伟大的作家路遥和伟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但同时也因为在经历苦难的过程中,培育起他的积极乐观的世界观,这更是成就他的关键。

在路遥的小说里,苦难是重要的内容,路遥写苦难,都有着切身的体验,比方饥饿感,对于路遥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他一生经受的饥饿的折磨是太多了。所以他写《平凡的世界》,不由自主地就从孙少平吃午饭开始了小说的叙述。小说的第一章写的就是孙少平在读高中时吃午饭的尴尬情景,因为贫穷,他与另外一名女学生都是拖到最后才去取饭,这样就制止了被人嘲笑。小说写到饥饿时,都写得特别细致,比如:“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样的细节让人身临其境,这也是一个亲自感受过饥饿的作家才能写得出来的。

励志的精神魅力征服了广大读者

《平凡的世界》出版后,并没有马上引起热烈反响,甚至文学界对它的评价还不高。但这部小说逐渐受到了普通读者的欢迎,我们先引几段读者的话。

一位读者说:初冬的风呼呼地刮着,夜色从大地升起,渐次笼罩着茫茫的大平原。望着眼前的一切,我进退两难,欲哭无泪,心情降到了冰点。就在这困难的时刻,我蓦然想起了路遥,想起了《平凡的世界》里在街头秋风秋雨中茫然无路却咬牙坚挺的孙少平。

另一位大学生读者说:路遥能在平凡中揭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所忽视的东西,能有一种感人至深的震撼,在平凡中告诉我的却是不平凡。生活这本书,路遥读得很认真,抓住了不为常人所注意的农村的生活现实,然后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伟大的作品。

还有一位打工者说这本书为他们艰苦的打工生活增添了一层希望的亮色和奋斗的力量。显然,读者在阅读《平凡的世界》时,是被小说中的人物所感动,所鼓舞,他们从中获得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平凡的世界》有着明显的励志作用,励志是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精神魅力。图书分类中有一种类型叫励志类图书。其实,很多读者就是把《平凡的世界》当成励志小说来读的。这部小说真实地描写了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发生的巨大社会变动中,生活在基层的各色普通人物为改变命运、为争取幸福而作出的努力。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挫折与追求,精神的痛苦与愉悦,伴随着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令读者感慨万端。特别是主人公孙少平和孙少安,虽然两个农村青年选择的道路不一样,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在苦难面前敢于实行抗争,在人生道路上勇于开拓进取,读者往往都会以他们作为激励的楷模。

励志小说一般是以人物的困苦和磨难为主要叙述内容,具有真情实感,能够达到激励他人的效果。励志小说不见得是被文学研究者公认的经典作品,但它因为励志效果,会拥有大量的读者。比较典型的励志小说有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有人把新世纪以后出版的《杜拉拉升职记》看成是与今天时代相吻合的励志小说。但即使从励志的角度看,《平凡的世界》也比其他励志类图书更具有魅力。这种魅力就来自作者路遥的真诚和诚实。就是说,路遥写这部小说是以真诚的态度表达了他自己在人生磨难中的体验,诚实地书写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路遥对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他把这种体验不打折扣地还原在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所以人们在读到那些关于苦难的书写时,才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深深被打动。当然,光有真实的苦难体验,还起不到励志的作用。要说写苦难,有的作家写得比路遥更狠更惨,比如张贤亮的《绿化树》写知识分子在劳改农场遭受的苦难,又比如陈应松写的一系列以神农架山区贫困农民为对象的小说,但这两位作家对待苦难的态度是和路遥不一样的。他们对待苦难是一种悲剧型的,是带有强烈仇恨感的,所以他们书写苦难的主题也是侧重于批判性的。但路遥对待苦难的态度是积极的,所以他书写苦难的主题也就具有了励志的效果。他也将这种生活态度赋予了小说中的主人公。比如孙少平,经历了很多的生活磨难。原来他

是细皮嫩肉的,后来变得又黑又粗,两只手被石头磨得全是硬茧,走路都要拱着腰,别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个揽工汉。苦难在他身上留下如此明显的痕迹,同时也让他对苦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建立起了“关于苦难的学说”,他说他很热爱自己的苦难,因为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在路遥的笔下,孙少平不逃避苦难,面对苦难他反而有一种崇高的感受。这是一种不一样的精神气质,路遥把这种精神气质传达给读者,当然会有一种强烈的励志效果。

《平凡的世界》为什么受到那么多的读者特别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读者的欢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路遥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人生,写的是平凡人有不平凡的理想。小说没有轰轰烈烈的大爱大恨,完全是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表现,但从中我们又看到了复杂的人性,真实而又无奈的人生,人们在不完美的生活中努力追求完美的路,这个切是那样的真实自然,让读者感到亲切可信。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双水村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位于横断山脉环抱的黄土高原。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两兄弟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他们身上也有着路遥兄弟俩的影子。他们是农村出身贫困的青年形象。孙少安上学时考试总是班上第一,学校的老师都说这个孩子将来准有出息。怎奈孙家家境贫寒,孙少安勉强读完高小便回到队里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和父亲一起挑起这副养家糊口的沉重担子。但孙少安绝不是平庸之辈,他有他的打算,也有他的抱负,他要通过他健壮的体魄和机敏的心智使他家和全村父老摆脱世代的贫困。孙少安是立志要在农村与苦难命运抗争的形象,孙少平则是要走出农村、向往更大的世界的形象。孙少平进城的情景是很难堪的,他在城市尝尽了人情的冷暖:亲戚冷落、旁人冷眼,待遇不公,身体遭创伤。即使如此,他没有被击倒,反而更加有了克服困难的力量。

小说写的是平凡的人物,他们的经历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也就是说,路遥不是采取传奇化的方式来讲故事,传奇化有利于将人物塑造得更为高大,也会使得情节更有感染力,但路遥是从平凡的生活里提炼出故事情节,这样的故事情节会让读者有一种经验上的共鸣,因为他们的生活中可能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路遥证明了现实主义的持久魅力

《平凡的世界》是典型的传统现实主义叙述方式,以生活的正常逻辑构思情节,重在塑造人物,讲述故事。而路遥又是一位具有极强叙述水平的作家,所以他采取传统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得心应手。但当时路遥在写作上能作出这样的选择也是很艰难的。因为当时的文学潮流正是西方现代派风行的时候,西方现代派说起来并不是一股多么大的潮流,但它一下子就冲决了我们过去修筑起来的现实主义大堤。回顾这段历史,有很多问题是值得反思的。过去我们是独尊现实主义,并且将现实主义意识形态化,从而导致了现实主义越来越远离现实主义的本来面目,变成一种僵化的现实主义、概念化的现实主义。读者阅读以这种方式写出来的小说,也感到了厌倦,因为他们从中读不到新的东西。这是80年代总的文学环境。在这种文学环境下,突破现实主义框框的写作,既受到作家的欢迎,也受到读者的欢迎。但是,路遥在这种环境中能够保持淡定和坚守,这同样也很不容易。因为现实主义在创作实践中出了问题,并不能说明现实主义本身就必须抛弃了,现实主义还有没有生命力,这同样需要作家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证明。

路遥就宁愿做这样一名作家。这正是路遥的可贵之处。路遥并不是对新的东西没有感觉。其实他是一个对新东西特别感兴趣的作家。就举一个小例子,他的中篇小说《人生》,主人公叫高加林,当时我读这个小说时,就觉得这个人物的名字比较怪,一点也不像是一个出生在农村的青年所取的名字。后来才知道,这跟路遥中学时代的学习相关系。路遥是1963年考在县中学读书的,他经常到县文化馆阅览室看报,有一天在报纸上看到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的消息后,竟兴奋得一晚上没睡,他站在县中学的院子里,仰望夜空,想从满天的繁星里,找到加加林乘坐的飞船。加加林就成了他特别崇拜的英雄,当他写《人生》时,他要塑造一个走出乡村寻找理想的英雄时,自然想到了加加林,于是他就给他的人物取名为高加林。但路遥又是一个能够坚守的作家,他在文学上也有自己崇拜的对象,他的崇拜对象就是同为陕西的作家柳青,他不但认同柳青的创作方式,更认同柳青对待农村和农民的立场和态度。他构思《平凡的世界》时,应该是想到了柳青写《创业史》,他也希望自己能像柳青那样,去写一部反映农村现实的史诗性的作品。路遥坚守了自己的文学立场和文学理想,他也通过自己的奋斗,证明了传统现实主义仍然具有生命力,证明了以传统现实主义叙述方式写出的作品仍然具有持久的魅力。

今天,《平凡的世界》再一次成为热门话题,我觉得在讨论《平凡的世界》时,尤其应该讨论一下传统现实主义的问题。今天的文学创作,仍然是现实主义唱主角,但今天的现实主义有了很大的变化,作家吸收了多方面的技巧,大大丰富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但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一些基本功能却被作家们丢弃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传统现实主义的基本功能是叙事的基本功,这些基本功能包括塑造人物、描写细节,清晰地讲述故事。而这些基本

功,在当前小说观点多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不被作家注重,这导致作家整体的叙述水平下降,所写出的小说越来越难读。

一部精神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小说

《平凡的世界》从第一部出版起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时间,这部作品的阅读史和评价史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次同名电视剧的热播再次将这个话题挑起,有人还由此提出了一个“《平凡的世界》现象”。所谓“《平凡的世界》现象”,就是指这部小说被广大读者看好,却不被专家学者看好。在文学史上,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好的文学作品被屏蔽了,后来的人才重新发现了它的价值。当然,《平凡的世界》并不是一部长期被遮蔽起来的作品,但也确实在它出版之后,一直不被文学批评界看好。甚至路遥在发表和出版这部作品的过程中都费了一些周折,其周折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文学界被现代主义思潮煽乎得都热衷于新奇怪异了,所以对路遥的这部还老老实实按传统现实主义方式来讲述乡村故事的小说不感兴趣。当时好几家重要的文学出版社看了路遥的第一部初稿后,都以写法太落后而拒绝了,为此路遥感到很苦恼。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拒绝传统的、老套的小说。广东的花城出版社得到这个消息后,专门派《花城》杂志副主编谢望新坐飞机到西安来看稿子。谢望新看了以后,说这是近年来长篇小说的优秀之作,当时他就表示,不但要在《花城》上发表,而且要组织召开作品研讨会,向社会推荐这部作品。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是不是研究文学的专家学者都失职了、看走眼了,该狠狠地指责他们呢?我觉得也不是这么简单。一方面,《平凡的世界》一直存有争议,一直就有专家学者在力捧这部作品。另一方面,文学史研究从总体上来看,对《平凡的世界》的评价并不高。这是因为从文学价值和文学的独创性上说,《平凡的世界》提供的东西并不多。这部作品的确很受读者欢迎。这说明,读者阅读文学是有多方面的需求的,读者并不是冲着文学性去的,读者在《平凡的世界》中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影子,更容易从中获得一种现实的参照,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为受到精神的鼓舞。同样是励志的效果,中国当代的读者,读《平凡的世界》就会比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亲切得多。

从文学的价值上说,路遥的《人生》比《平凡的世界》在文学价值上更大。《人生》塑造了高加林这个在新旧时代交替时刻的一个追求个人奋斗的青年形象,这个形象具有独特性。所以,《平凡的世界》其精神价值要大于文学价值,即使它所包含的文学独创性并不突出,但它的精神价值具有持久的魅力,这本身就奠定了《平凡的世界》的文学经典的基础。

平凡的世界系列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中国当代农村作家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形象,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1]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第一部: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卑;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在被同班同学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面的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县城教师田润叶青梅竹马。少安和润叶互有爱慕之心,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父亲介绍的一直对她有爱慕之情的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又遇上了旱灾,田福堂为了加强自己的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竟出了人命。为了“农业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改变地步。[3] 第二部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 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感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3-4]

平凡的世界高中生读书笔记10篇

平凡的世界高中生读书笔记10篇 ----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来源:网络收集后编辑修改整理,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200]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以一群平凡而可爱的农民在1975----1985年这十年间的生活展现了人心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同时也展现了人生的奋斗、挫折与痛苦,也许正是因为小说描写了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生活才让它变得真实、吸引人,但我们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在这平凡中正有一股不平凡的力量从他们的心底喷出。 尽管在有些人看来他的生活依旧平凡,但我仍固执的认为他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丰富的,这种精神世界的充实终将会带给他幸福,这也许就是他的平凡而伟大之处!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00] 生活是一半回忆一半继续,看完《平凡》,我感慨良多: 生活就是孙少安活得真实、坚韧、光景再怎样的烂包都要顽强的继续下去,用自己的努力、坚强、智慧改变那烂包的光景。 生活就是孙少平,即使命运再不公平,即使吃的再差的丙饭,物质上的匮乏不能让一个自尊少年的心迷失方向,信念、理想就是他茫茫人生路上的指南针,指引着他敦促着他鼓舞着他,让人们明白精神上的收获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生活就是田润叶,有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虽然结果是那样的凄美,但是依然可以带着回忆继续生活。 生活就是田晓霞,热尼亚鲁-;勉采娃一样一个对信念忠贞不渝的、勇敢的姑娘,一个笑容如朝霞,开朗善良正直无私的姑娘,像高尔基书中的海燕,无论面对咆哮的海浪还是无情的海风,总是高昂的迎接暴风雨的来临。 生活更是双水村的那条东啦河,涓涓不息,静静流淌。一代一代的人沿着它走过,乐此不倦的把所有的喜怒哀乐全都注入于此。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更见证了许多有理想有目标的青年的成长,他们所付出的血汗和泪水都随着东啦河悄悄流过。

平凡的世界之孙少平简介

平凡的世界之孙少平简介 孙少平,路遥《平凡的世界》主人公。 人物简介: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小说勾刻他的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通过对其周遭社会环境的描写,以史笔的要求记录了一个时代。从这以点上来看,一沙一世界,一个人即是一个环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家庭、爱情、理想、朋友以及命运等等无不包涵在小说中。正因为此,我们才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个平凡的世界。他性格的成功,在于周遭环境,周围人物这一绿叶的扶持。小说中看到的田晓霞、润叶、少安、红梅、金波、金秀、孙玉厚等系列鲜活的人物,他们的爱,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喜怒哀乐无一不牵动着读者,正因为这些外延,正因为少平背后的人物群,可以说少平背后有若干个世界。所以当看到少平敢于拥抱晓霞时,就同时想到少安与润叶的爱情是怎样结束的;当看到少平做工地背石头的小工的辛苦时,同时会想到少安做砖窑的熬煎。少平成了大多数人情感经历的集大成者,其纷繁的生活环境,艰辛的奋斗过程,坎坷的心路历程不正是人物丰富性的体现么? 性格分析: 少平性格的明确性在于他对理想生活和理想自我的执著追求。 少平生在农村,如果说当初的艰苦求学是为了走出农村,寻找出路,这是可以成立的。而后期,随着年龄的渐增,他已不再只是寻求出路,而是开始构建较理想的生活。同步建设的,更深层次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小说中并没有让他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给他安排了丰富跌宕的情感经历,浓墨重彩写少年的心路历程。在最后的抉择中,少平选择回到大牙湾梅煤矿与那对孤儿寡母互相照顾,不能不说包含了对理想自我的取向。正因为执著,他才一路走得那么激动人心,每做一件事都能引起读者得热切关注。小说流露出的那么一股昂然向上的精神,在少平的性格中充分地体现。没有这一性格的明确性,大概难以写出少平如何挨饿上课,如何奋斗,如何扛起责任走过那么多的沟沟坎坎! 少平的身上也具有着很强的主体性。人的性格不是永恒不变的,是丰富多彩的,变化发展的。小说把他安排在老实巴交的贫苦农民家庭中长大,成员众多,有哥有妹,有老有幼,偌大一家子,一起活过这么多年来是因为勇于担当苦难的责任,学会了彼此照顾,为家人付出。也就从小熏陶了他的品质、性格。这样的家庭出一个能吃苦、能忍耐、对人真诚的人一点也不突兀,一点也不意外。因

《平凡的世界》专项训练题

《平凡的世界》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作者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导读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第一部写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又高考落榜,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回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找到了勤劳善良的秀莲,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写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三部写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一天下工时晓霞在井口灿然地迎接了他。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润叶也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两万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但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 1.县立高中的南墙根下,海海漫漫的乙菜包括有?D A.土豆、洋葱、白菜 B.白菜、豆角、肉片 C.土豆、白菜、豆腐 D.土豆、粉条、白菜 2.某章开头引用乡谚“强扭的瓜不甜”,此章描述的主人公是?A A.田润叶与李向前 B.杜丽丽与武惠良 C.田润生与郝红梅 D.孙兰花与王满银 3.孙少平和田晓霞“两年之约”的地点是在哪座山的杜梨树下?C A.梧桐山 B.麻雀山 C.古塔山 D.庙坪山 4.安锁子从孙少平手中夺过了哪本书扔到了煤溜子上?D A.《欧也妮·葛朗台》 B.《简爱》 C.《卓雅与舒拉的故事》 D.《红与黑》 5.双水村因哭咽河与哪条河流在此交汇而得名?C A.杏树河 B.小南河 C.东拉河 D.子母河 6.在孙少安砖窑的点火仪式上,最后一棒点火的“火炬手”是?A

高中生假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高中生假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高中生假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一)著名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每一次阅读都有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这部小说谱写了一曲不屈不挠、荡气回肠、充满活力的生命赞歌,向人们揭示着人生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对生活所持有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信念——“相信自己”。 少平和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里,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命运,并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从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中,也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对待生活,怎样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苦难的确是一种不幸,它会带给我们物质上的损失或身体上的伤害,甚至精神上的打击,但换一角度思考,苦难也是对我们的身体、精神的锻炼和磨砺。只要我们有信心去面对它,战胜它,它就会转变成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苦难确实是一笔财富,它不时地让我们扪心自问:“在拼搏中追求的,不单单是结果,还有奋斗的历程。”“生命的意义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我们在感叹《平凡的世界》苦难的同时,从书中字里行

间流淌出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那份深厚情意。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少平与金秀的爱情等等,书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语是:亲爱的。 亲爱的大地,亲爱的双水村,亲爱的父亲,亲爱的朋友……总之,所有人世间的真情都在这里一一展现。也正是这些浓浓的爱,像巨大的力量,支撑着深受苦难的人们自强不息,不断前行。 在我们周围,父母千里之外的一个电话、成功时朋友的一声祝贺、失落时爱人的一句安慰,让我们把这些爱的片断品尝、珍藏,不仅作为美好的回忆,更是作为内心的一份宝藏。这亲情、友情、爱情一起织成了一张温暖人心的爱网,时时刻刻给我们温情与力量。因为有爱,世界才变得美丽。 《平凡的世界》,永远珍藏于心中的盛典,她让我懂得:面对生活的苦难,只要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让我懂得珍惜和感恩,懂得“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高中生假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二)今天,怀着跌宕起伏的心情,读完了《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主要围绕老汉孙玉厚的贫困生活以及一家人的经济展开叙述。其中,还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状况,贫穷的人,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如富家子弟走官路顺当、

《平凡的世界》点评

少平与少安:平凡中的不凡 少平,负着生活的厚重,同时追逐着精神的自由。少安,既有黄土高原儿子的小农意识,也有古人“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 《平凡的世界》在1987年定稿,我在1986年出生,书里的故事停留在1985年。我和书里的岁月没有一天交集,但在作者安排的全知视角下,我看到了黄土高原上这个小村庄和村里这一辈人十年间的成长,也仿佛看到了我国在那十年间的政治和经济的大变革大发展。从没踏上过那片高原,也从未踩过那片土地,但三本书读下来,却觉得那里的一切是那么遥远而亲切,连遥唱的信天游都带着一种苍凉和悲壮,仿佛那东拉河奔腾的河水也把自己的生命往前拉长了十几年。难怪三毛说,“我看书,这使我多活几度生命”。 少平篇

无疑,这部小说的主线是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的青春奋斗史。他们的青春,流淌着汗水、血水和泪水,也奔涌着亲情和爱情的激流,还有各种暗涌漩涡夹杂其中,如自卑和摆脱自卑、痛苦和忍受痛苦、辛酸却苦中作乐、期待却终身遗憾等等。可以说,这是每个人青春的真实写照,每个读者都从中或多或少能照见自己的影子。换句话说,我们都是孙少平,我们又都不是。 在我看来,少平是黄土高原上一个贫困家庭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身上有这个农村家庭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抹不掉的痕迹,他朴实善良、诚实忠厚、吃苦能干,他会为家里的收成而辍学,会为不相识的少女而慷慨,会为对第一次收他做工的主家表示感谢而返还应得的工钱,会为偷盗手绢的前女友解围,会在师傅死后坚持照顾师母及幼子…… 同时,他也有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新思想,虽然没有机会上大学,但他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因为他坚信,走出双水村,一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所以,在和顾养民、兰香这些大学生聊天时,他的境界非但没有落后,反而比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思路更加开阔;所以,在和田晓霞交流时,两个人才能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从而迸发出爱情的火花。正是他不凡的思想,才使他不同于他的哥哥少安,也指引他走上了以后的人生道路;但他又终究是个普通人,是千千万万平凡的劳动者中的一员,他也要为吃饭穿衣养家糊口而奔波,也要为了稳定的收入而当一名煤矿工人,所以他是个拥有不凡思想的平凡人。 三本书看完,合上之后,回想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两个镜头。一个是少平在胡永州的工地上的一个晚上。当小霞和少安,两个他生命中最亲近的人,在烛光下看到了他晾着淤青发紫的后背,却沉醉在手里的一本书的场景。当时我哭了,我想这个充满画面感的剪影可以定格为他的一生:背负着生活的厚重,同时追逐着精神的自由。另一个镜头则是小霞死去后,他一个人登上了古塔山,去赴两个人的约。

《平凡的世界》经典语录

1、往事不会像烟雾似的飘散,将永远像铅一般沉重地浇铸在心灵的深处。不过,日常生活的纷繁不会让人专注地沉湎于自己的痛苦不幸。即使人的心灵伤痕累累,也还得要去为现实中的生存和发展而挣扎。 2、痛苦啊,往往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 3、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4、这就是人生的心酸。在我们短促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在苦苦地寻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又与我们失之交臂。当我们为此而耗尽宝贵的青春年华,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的时候,我们或许才能稍稍懂得生活实际上意味着什么。。。 6、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7、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8、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爱情啊!它使荒芜变为繁荣,平庸变为伟大;使死去的复活,活着的闪闪发光。即使爱情是不尽的煎熬,不尽的折磨,像冰霜般严厉,烈火般烤灼,但爱情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男女永远是那样的自然;同时又永远让我们感到新奇、神秘和不可思议。。。 10、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当然,这不是说我愿意牛马般受苦。我也感到井下的劳动太沉重了。但要摆脱这种沉重是不可能的。再说,千百万人都这样沉重。你一旦成为这个沉重世界的一员,你的心绪就不可能只关注你自身。。。 11、人的痛苦只能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消磨掉。劳动,在这个时候不仅仅是生活的要求,更是自身的需要。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了。 12、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那么曲折。 13、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的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像往日一样,正常的投入生活吧!即便是痛苦,也应该看作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组成我们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欠缺的部分呢! 14、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依附,寻找一种归宿。 15、一次邂逅,一次目光的交融,就是永远的合二为一,就是与上帝的契约;总是风暴雷电,也无法分解这种心灵的粘结。 17、生活的大轮在铿锵地前行,时间却在无声地流逝。 18、生活中的某种巧合常常使人感到像是天意的安排。只要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即便到天涯海角去生活也是幸福的。

推荐一本好书之(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 今年初,根据路遥原著小说改编拍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多家电视台热播,从观众反响到影视口碑,均反响强烈。自从开始接触这部电视剧,不管在剧情上还是思想上,我都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并且史无前例地有了追剧的兴趣,电视剧看完过后,更是激发了我拜读原著的渴望,于是乎,我手不释卷、通宵达旦、一气呵成通读了这本书,掩卷反思,心里有悲悯、有感动、有崇敬、有赞叹。奇文共欣赏、好书同分享,在此,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一、书籍概况:《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现实主义小说。该书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全书共三部。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一版于1986年12月在文联出版社出版;第二版于2012 年3月在北京十月文艺于出版社正式发行。 二、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农村作家。1949年12月2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1969年底才回到家里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

河》)编辑。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也相继获奖。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巨大的轰动。 三、主要内容: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在这里自尊与自强、苦难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第一部: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卑;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在被同班同学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面

平凡的世界章节内容概括

《平凡的世界》章节内容概括 第一部卷一 1、1975年,时令快到惊蛰,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原西县城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午饭铃过后,走读生们回家吃饭,住读生们在校园的南墙根下排队打饭。菜分三等:甲菜每份三毛、乙菜每份一毛五、丙菜每份五分。主食也分三等:白色的白面馍、黄色的玉米面馍、黑色的高粱面馍,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待所有学生打完饭后,孙少平才悄悄过来,取走属于自己的两个黑面馍,就着半碗剩菜汤,兑着开水,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时,他发现,竟然还有一个女生像他一样,避开了所有人的目光后,最后一个来到这里,取走了饭筐里最后的两个黑面馍,她叫郝红梅。 2、十七八岁的少平上这学实在是艰难:每顿饭只能吃两个黑面馍,以至于每天下午的劳动经常两眼冒花、天旋地转。家里的光景已临近崩溃:老祖母半瘫在炕;父母年迈挣不了几个工分;妹妹升入初中,花销增大;姐姐嫁了个不务正业的丈夫,一个人拉扯两个幼小的孩子,经常需要父母来接济。家里只有23岁的哥哥孙少安是个全劳力。贫穷的家境让少平自卑又过分的自尊,因此他对于班长顾养民点名时故意露出的手表充满怒火。他的对抗,得到了好朋友金波的支持。虽然艰难,但少平内心深处依然高兴:毕竟已经从山乡圪来到了一个大世界,这对于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啊!来到县城后,少平有两个爱好:在城里转悠和看课外书。前者让他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从而在精神上产生影响;后者则直接开启了少年心中对于未来世界的憧憬和向往。让少平爱上阅读的事情是:初中时有一次去润生(大队书记田福堂的儿子)家,无意中翻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此后,孙少平就迷恋上了看小说,有时候班上开会或政治学习时,也偷偷翻看。他的这种行为被跛女子侯玉英举报给了班主任,《红岩》被没收了。意外的是,班主任并没有谴责孙少平,而是私下把书还给了他,这一件小事使得他对书更珍爱了。每天吃饭时,他总能看见郝红梅,慢慢的,俩人从陌生人开始了“眼神”交流,直到有一天,郝红梅向孙少平借《红岩》。此后,只要孙少平看过的书,就借给郝红梅看。 3、天气转暖,桃红柳绿,除了依旧填不饱肚子外,孙少平的一切慢慢好起来。润生的姐姐润叶邀请少平去她二爸家吃饭。这让少平很不自在但又不好拒绝。润叶爸爸田福堂是双水村的支部书记,她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门第自然要高很多。而同时,润叶自小和大哥孙少安一起耍大,又一起念书到小学,后来润叶到县城上初中,哥哥家穷回村当了农民。不仅这样,润叶对村里的任何人都特别好,即便后来留在县城当了小学老师成了公家人,每次回村都带着吃食来少平家串门,和哥哥少安拉家常。连户族里的傻瓜叔叔田二,她每次都提着点心去看望。这种好德行让润叶在村里的威信竟然高过她当村支部书记的爸爸田福堂。所以,润叶的邀请自是无法拒绝的。在润叶二爸家里,少平不仅初次饱餐了一顿:一大碗猪肉粉条、5个白面大馒头;还初识了开朗大方的同级不同班的田晓霞(润叶二爸的女儿)。送少平回学校的路上,润叶嘱咐他给哥哥孙少安捎话,让少安来县城找她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范文.doc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范文 在读平凡的世界过程中,你是否会被里面的人物情节所吸引呢,在读完后又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心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范文(一) 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都将会在宇宙间永存。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上的人类,也将繁衍和发展,知道遥运的未来,可是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那么短暂,不论是谁,总有一天都会走向自己人生的终点。死亡,这是伟大和平凡的人的最终归宿。 初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内心就被黄土高原的苍凉与厚重所深深震撼。路遥先生笔下的黄土大地,是与喧嚣的繁华闹市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那里充满了粗犷与豪迈的气息。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朴素而又勤劳的炎黄儿女。书中讲述了双水村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作的情景,虽贫穷落后,他们却不卑不亢,苦并快乐着,给人一种头顶青天,脚踏黄土的踏实感。这种朴素与纯真深深地感染了我。 全书主要围绕主人公孙少平一家生活的变化,双水村的变迁,以及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理想不断奋斗的历程来展开。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少平,这个默默承受人生苦难却从不放弃的铁骨铮铮的有志青年。虽贫苦,却不自卑,虽潦倒,却从没停止追逐梦想的步伐。因为他不甘沦为命运的玩偶,他的青春理想也激励着他到外面闯荡世界。典型的西北好汉,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在平凡的世界里却不平凡的形象。 他的家是贫困的,却是温馨的,他的爱情是遗憾的,却是甜蜜的。即使最后为了救人而毁容,也不能动摇他那颗年轻的,与命运抗争的心。另一位重要人物孙少安,从小就背负着家庭重任的他,用肩膀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并且带领双水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其中的艰辛与困苦难以想象,但他以勇气与勤劳渡过了难关,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实在可敬。

经典作品《平凡的世界》文学评论

路遥《平凡的世界》的精神价值大于文学价值引导语:《平凡的世界》出版后,并没有马上引起热烈反响,甚至文学界对它的评价还不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其中的精神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资讯,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因为同名电视连续剧的播映,最近一段时间成为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很多没有读过小说的人也找来小说读。路遥这位已经逝世二十多年的当代作家,也再一次成为人们致敬的对象。但《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并非是靠这次电视剧的播出才出名的,它自出版以来,就成为一部始终受到读者喜爱的畅销书,读者的欢迎持续二十多年不减。这里有几个数据。一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研究室在1999年做过一次“1978-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评选出“到现在为止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排在前三位的是《红楼梦》《三国演义》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排在第六位,而且这是唯一的一部进入到这个结果的新时期以来的当代小说。广西大学的老师还做过一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获奖作品中,读者购买最多的是《平凡的世界》,读者最喜欢的作品也是《平凡的世界》。 2008年,新浪网做过一次“读者最喜爱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调查,调查结果,《平凡的世界》以71.46%的比例高居榜首。2019年,“文明中国”全民阅读调查中,《平凡的世界》甚至超过了《红楼梦》,在读者最想读的图书中排在第二名,同样在这个年,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十七家单位组织的“大众有奖荐书活动”中,《平凡的世界》是推荐者最多的一本图书。《平凡的世界》出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将其搬上了小说连播的节目,80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广播电台的听众远远多于电视观众,小说播出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数千封听众来信。有一封学生的来信说,他们有二百七十人住在一幢四层楼房里,约有一百部收音机、录放机,在中午12点半都同时收听《平凡的世界》。现在《平凡的世界》一共印了多少册,我没有了解到确切的数字,但不久前我去西安,听与路遥女儿熟悉的朋友介绍,出版社每年给路遥女儿的版税都有上百万,可见每年出版社重印《平凡的世界》的量都是很大的。那么,《平凡的世界》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 魅力来自作家心血之凝聚 《平凡的世界》共分三部,路遥为写这部宏大的著作耗尽了心血,路遥是1992年去世的,他去世时才43岁,英年早逝,在很大水准上是因为路遥为写这部小说而透支了生命。路遥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作家,80年代初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发表后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人生》获得了当时的全国中篇小说奖。紧接着,西安电影制片厂又邀请路遥当编剧,把《人

路遥《平凡的世界》经典语录

路遥《平凡的世界》经典语录 1、往事不会像烟雾似的飘散,将永远像铅一般沉重地浇铸在心灵的深处。不过,日常生活的纷繁不会让人专注地沉湎于自己的痛苦不幸。即使人的心灵伤痕累累,也还得要去为现实中的生存和发展而挣扎。 2、痛苦啊,往往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 3、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4、这就是人生的心酸。在我们短促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在苦苦地寻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又与我们失之交臂。当我们为此而耗尽宝贵的青春年华,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的时候,我们或许才能稍稍懂得生活实际上意味着什么。。。 6、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7、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8、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爱情啊!它使荒芜变为繁荣,平庸变为伟大;使死去的复活,活着的闪闪发光。即使爱情是不尽的煎熬,不尽的折磨,像冰霜般严厉,烈火般烤灼,但爱情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男女永远是那样的自然;同时又永远让我们感到新奇、神秘和不可思议。。。 10、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当然,这不是说我愿意牛马般受苦。我也感到井下的劳动太沉重了。但要摆脱这种沉重是不可能的。再说,千百万人都这样沉重。你一旦成为这个沉重世界的一员,你的心绪就不可能只关注你自身。。。 11、人的痛苦只能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消磨掉。劳动,在这个时候不仅仅是生活的要求,更是自身的需要。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 了。 12、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那么曲折。 13、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的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像往日一样,正常的投入生活吧!即便是痛苦,也应该看作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组成我们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欠缺的部分呢! 14、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依附,寻找一种归宿。 15、一次邂逅,一次目光的交融,就是永远的合二为一,就是与上帝的契约;总是风暴雷电,也无法分解这种心灵的粘结。 17、生活的大轮在铿锵地前行,时间却在无声地流逝。

推荐一本好书《平凡的世界》_初中作文

推荐一本好书《平凡的世界》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推荐一本好书《平凡的世界》,感谢您的阅读! 路遥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岁。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平凡的世界》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 这本书啊,真的是像很多人推荐的一样,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一共分三部,每部是422页,我大概算了一下,按每页一分钟的速度来看,应该花费了将近21个小时看完。在看完这本书的前一天,我们学校不幸的发生了跳楼事件,我觉得如果他能在生前看完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话肯定就不会那么轻生了,对待感情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的,首先表示一下对这位学长的哀悼。 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有一些切身的体会,总觉得他们之中的人物好像特别的像我的家庭一样,因为听我的叔叔,姑姑,爸爸说过很多家里面的事儿,感觉挺多的人物都能够一一的对应起来。 这真的是一本好书,推荐一下,读这本书的时候开怀的笑过,也动情的哭了,并不是说这里面的情节有多么的有趣或者多么的伤感,更多的是一个人生的一种记录,因为人的一生不就是充满了快乐与悲伤吗,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会有许多复杂的感情被这本书牵着走,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好几次都忘记了吃饭,去厕所的时候忘记了带纸(在此要感谢一下我的舍友啊,没有他们我可能……)真的很好,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读一读,太小的话读不懂,太老的话读没什么具体的意义,我觉得。以下我将具体根据书中的人物写一些自己的感受。 孙玉厚 不想从主人公孙少平和孙少安说起,因为孙玉厚是他们的爸爸,我觉得应该说说他,他是一个世世代代的农民,有着农民该有的品质,厚道,踏实,还有就

是眼界有点窄,但是他还有这一条,就是目标明确,肯吃苦,肯为自己的目标付出一切,他认为只要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做什么都是值得的,他不指望自己今生一世享什么福,而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几个子女。只要儿女们能活得好一些,他受罪一辈子也心甘情愿。他是个没本事的农民,不可能让孩子们在这世界上生活得更体面。他只是拼老命挣扎,让后人们象一般庄稼人那样不缺吃少穿就心满意足了。就是他有着这样的一个目标,又从始至终的一直为了这个目标在努力这,这些精神才从骨子里面影响着他的后人少平,少安,兰花,兰香,使他们也有着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终生的劲头,虽然孙玉厚老没有什么特别的话语,但是他时时刻刻都在用实际行动来教育着子女。可以说,没有孙玉厚的影响,也就没有孙少平,孙少安,兰香日后进步的生命。 孙少安 少安从小便跟着父亲上山,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就平安无事。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孙少安才干和威望的嫉妒以及“骚情”其女田润叶的不满,田福堂多次利用“阶级斗争”陷孙少安于困境。孙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除了不屈服于命运外,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高中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高中生 在读平凡的世界过程中,你是否会被里面的人物情节所吸引呢,在读完后又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高中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高中生(一) 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都将会在宇宙间永存。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上的人类,也将繁衍和发展,知道遥运的未来,可是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那么短暂,不论是谁,总有一天都会走向自己人生的终点。死亡,这是伟大和平凡的人的最终归宿。 初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内心就被黄土高原的苍凉与厚重所深深震撼。路遥先生笔下的黄土大地,是与喧嚣的繁华闹市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那里充满了粗犷与豪迈的气息。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朴素而又勤劳的炎黄儿女。书中讲述了双水村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作的情景,虽贫穷落后,他们却不卑不亢,苦并快乐着,给人一种头顶青天,脚踏黄土的踏实感。这种朴素与纯真深深地感染了我。 全书主要围绕主人公孙少平一家生活的变化,双水村的变迁,以及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理想不断奋斗的历程来展开。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少平,这个默默承受人生苦难却从不放弃的铁骨铮铮的有志青年。虽贫苦,却不自卑,虽潦倒,却从没停止追逐梦想的步伐。因为他不甘沦为命运的玩偶,他的青春理想也激励着他到外面闯荡世界。典型的西北好汉,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在平凡的世界里却不平凡的形象。 他的家是贫困的,却是温馨的,他的爱情是遗憾的,却是甜蜜的。即使最后为了救人而毁容,也不能动摇他那颗年轻的,与命运抗争的心。另一位重要人物孙少安,从小就背负着家庭重任的他,用肩膀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并且带领双水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其中的艰辛与困苦难以想象,但他以勇气与勤劳渡过了难关,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实在可敬。 品读这本书,我对生活与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由衷的敬佩孙少平兄弟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个平凡的世界却孕育出了这样不平凡的'人,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即不简单。 我们心理上总不愿去接受悲剧,所以,中国戏曲倒多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这应该就是作家昭示给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对生活的体验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大家都明白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

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作文解析(破题方法 热点素材 写作提纲)

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作文解析(含破题方法热点素材写作提纲) 高三语文 2019.5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路遥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把目光投向变革中的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情感与命运。他用生命所建构的文学世界,呈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也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路。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主要反映1975年到1985年城乡广阔的社会生活。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这样说:"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观察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人的生存与生活状态。作品中将要表露的对某些特定历史背景下政治事件的态度,看似是作者的态度,其实基本应该是那个历史条件下人物的态度,作者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真正体现巴尔扎克所说的'书记官'的职能。 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方式,要求路遥一丝不苟、全方位地占有资料,熟悉所书写时代的特征与气质。路遥用6年左右的时间,潜心阅读了一百多部长篇小说,阅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农业、工业、科技、商业等方面的书籍,

还翻阅过这十年间的各类报刊杂志,手指头翻烂了,就缠上胶布翻。他屡次重返陕北故乡,深入到工矿企业、学校、集镇等地,进行生活的"重新到位",加深对农村、城镇变革的感性体验。应该说,路遥在动笔创作这部"宏大叙事"的作品前就做足了功课。但路遥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当时被文学评论界认为"过于陈旧"。 在新的文学潮流面前,路遥并没有选择迎合,而是坚定地固守传统。路遥所以执拗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按他的说法:"生活和题材决定了我应采用的表现手法,文学的'先进'不是因为描写了'先进'的生活,而是对特定历史进程中的人类活动作了准确而深刻的描绘。在中国这种一貫的文学环境中,独立的文学品格自然要经受重大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你之所以还能够坚持,是因为你的写作干脆不面对文学界,不面对批评界,而直接面对读者。只要读者不遗弃你,就证明你能够存在。就这样,路遥以极大的艺术自信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抱病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198年12月30日,路遥给时任《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蔡葵的信中,再次明确地宣誓了自己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当别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国这盘莱的时候,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筷子吃饭而害臊 事实上,路遥用最在乎读者的创作方法为读者做出的"这盘菜",果真赢得了大众的好评。《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3月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时的路遥仍保持着高度清醒的头脑,他强调"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无数胼手胝足创造伟大历史、伟大现实、伟大未来的劳动人民身上领悟人生大境界、艺术大境界,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平凡的世界--感动经典的44句话

《平凡的世界》-记录 1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条件去寻找终生伴侣。 2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3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4你曾打开窗户,让我向外面的世界张望;你还用生硬的手拍打掉我从乡里带来的一身黄土,把你充满碳烟味的标志印烙在我的身上,老实说,你也没有能拍打净我身上的黄土;但我的身上确是烙下了你的印记! 5只有自己诚心待人,别人才有可能对自己以诚相待。 6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7通过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而酿造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来的更有滋味! 8他们往往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他们顾不上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的忧患人类的命运。他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 9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你藐视甚至侮辱他,他不仅视为正常,还对你挺佩服;你要是在人格上对他平等相待,他反而小看你! 10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叫人尊重。 11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 12男子汉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而不是靠化妆和表演就能显现出来的! 13你能痛苦,说明你对生活还抱有希望! 14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15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会是我完全屈服。 16 一个人的命运不是自己想改变就能改变了的,至于理想,只不过是职业好坏的代名词罢了。 17 当我的巴特农神庙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从这遥远的地方也能感受到它的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