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日期:2009-05-27 作者:高山林来源:《中国农业信息》

摘要:药用植物是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系列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对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是真正实现我国GAP药材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药用植物的遗传和品种改良在国内外均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对目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现状和国内外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了综述,尤其对应用生物新技术进行药用植物育种的成果和今后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中药现代化

中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随着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回归大自然呼声的日益增长,人民对天然药物的向往和需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加上目前大部分化学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和威胁,而天然药物往往具有确切而稳定的疗效和保健功能,一般较少有毒副作用;因此各国政府和人民越来越多地把健康和保健寄托在天然药物上。近几年来,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值正在快速增长。天然药物的原材料主要来自药用植物,因此深入进行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尤其是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和产量,药用植物的遗传研究和育种改良工作必将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现就本人30年来从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方面研究工作的体会、结合目前国内外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其应用发展前景,提出来进行商榷和探讨。

1 药用植物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药用植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植物,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尤其在我国,药用植物经过几千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道应用的药用植物有11000种,中药材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主要部分,有300多种,而常用的中药材有120多种,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系列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在中药材的研究和生产方面,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药用植物的品种改良工作在国外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1983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匈牙利召开的第二次世界药物生产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呼吁:重视和加强药用植物的遗传改良工作。植物药在世界上需求量增长很快,而植物药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也是全人类的珍贵财产和宝库。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条件,也义不容辞地肩负着药用植物遗传资源

研究利用和品种改良工作。在药用植物品种改良方面,除了移植和应用农作物上传统应用的常规育种技术外,应积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方法,进行诱发突变,多倍体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和重组DNA技术等,为此迫切需要建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组成世界范围的遗传改良合作网.1987年在西班牙召开了第三次世界药物生产讨论会上,专家们再次把药用植物遗传改良作为会议的专题之一进行了实质性的研讨,并建议尽快在第三世界建立药用植物遗传改良和生物技术中心。

药用植物的品种改良工作近几年也在国内也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我国著名生药学家,院士徐国钧教授;著名药用植物学家,院士肖培根研究员都一致认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正面临一场新的世界性技术革命,必然首先受到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飞跃发展的影响,科学家将会更多地采用染色体工程,细胞杂交技术,基因工程和组织培养等一系列生物技术先进手段,培育出许多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以及产量和质量都较目前传统生产药材高得多的中药材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产生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大的社会效益,造福于人类。

2 国内外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植物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具有应用药用植物的历史和民族习惯,同时大多拥有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全人类的珍贵财产和宝库。因此在药用植物研究和开发上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印度、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在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方面,根据目前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和印度。日本十分重视药用植物的质量和品种改良工作,把药用植物的遗传研究、脱病毒技术和生物新技术育种作为药用植物研究工作的重要部分。日本育出的甘菊四倍体品种,其甘菊环酯含量是二倍体的1.2倍,花体积是二倍体的2.3倍,日本成功地进行了川芎茎尖脱毒培养,有效地解决了川芎易受病毒侵染造成大幅度减产的问题。我国中药材生产长期以来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中药材的遗传育种和良种选育工作和各种农作物比,差距很大。尤其在药用植物有关性状和化学成分调控机理的遗传规律研究方面,几乎是空白。由于缺乏遗传基础研究工作,因此药用植物的育种工作不仅做得很少,而且主要停留在比较初步的阶段,主要移植和应用农作物上传统应用的常规育种技术,近十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药用植物的生物技术育种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且在生产上取得了较好的增产优质效果。

目前国内外药用植物育种和有关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 药用植物的系统选育工作

目前药用植物的大部分为野生,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混杂群体,即使栽培品种也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只种不选,产生了各种遗传变异类型,成为混杂的群体,因此采用农作物上传统应用的系统选育方法,往往可以取

得较好的效果。杭州药物试验场1968年从大田中根据单株形态的差异,从浙贝母中选出了“新岭一号”,其产量比原品种增加了11%。地黄品种内存在着各种变异类型,形成了6-8个不同的栽培品种,其中以“小黑英”产量最高(2)。蛔蒿采用单株选择,经过连续三年进行株选,最高含量达到5.8%,是最低含量的十倍之多。四川从栝楼品种中成功地选育出了长萼栝楼,其天花粉的产量比其他栝楼高十几倍。贵州铜仁县在吴茱萸品种中选育出了挥发油含量高和产量高的优良品种“米辣子”。197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对各个省区引种在京的金荞麦进行了种内变异型的研究,发现“贵州1号”化学成分—缩合原色甙元含量比其他品种高近一倍。以上仅列举了部分药用植物系统选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其他在枳壳、木瓜、益母草、附子、人参、薯蓣等品种的选育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 杂交育种工作

在农作物上杂交育种工作是十分有成效的育种方法。近20年来在世界掀起的绿色革命主要就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了水稻、小麦优良品种,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在药用植物上应用杂交育种同样是十分有成效的育种方法。江苏海门用薄荷的二个品系687和409杂交育成新品种“海香一号”,鲜草亩产3000公斤,精油薄荷脑含量可达85%以上。北京用地黄的不同品种杂交育成了“北京1号”和“北京2号“二个优良品种;大面积亩产平均鲜品700-1250公斤,高产田达到2000公斤,已经在北京大面积推广生产(7)。河南用金状元作父本,白状元作母本,育成了“金白一号”地黄新品种,有优质高产、抗逆早熟和块茎集中等优点,产量比当地金状元、狮子头、北京一号等都高。宁夏以圆果枸杞为父本,小麻叶枸杞为母本,杂交选育出了生长快,果实大、产量高和抗性好的大麻叶枸杞。我们中国药科大学遗传育种教研室采用河南金银花地方品种和山东金银花地方品种进行了杂交育种研究,经过鉴定和选育,获得了产量高,质量好的金银花杂交种,正在进行进一步选育,农艺性状鉴定和进行快速繁殖工作,以期尽快在生产上进行品比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试验。

2.3 药用植物的人工诱变育种

药用植物的人工诱变育种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山东用秋水仙碱处理牛膝萌芽种子,获得了染色体加倍的变异株,表现为根部肥大,木质化少,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是一个优质高产的牛膝新品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用秋水仙碱处理菘蓝萌芽种子和幼苗的顶端生长点,得到了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叶子宽大而厚实,茎杆粗壮。四倍体优良品种药材的产量比原品种提高25%,化学成分也有提高。目前正在生产中加速繁殖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北京用秋水仙碱处理薄荷的品种间杂种幼苗生长点,获得了多倍体,并选出了生长势强、茎杆粗壮,抗倒伏、叶片大和产量高的优良株系。陕西也对当归进行了诱导多倍体的工作,取得了成功。辽宁用快中子产生的r射线照射廷胡索块茎、结果不但提高了保苗率和块茎繁殖率,而且还使当代和第二代产生了连续增产效应。此

外,激光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上也得到了应用,经激光照射的薏苡,在当代和第2-4代,产量均有增加,可增产10-30%。

2.4 应用生物新技术育种

生物技术是本世纪发展最快、最有生命力的一门高技术前沿学科,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食品、农林、园艺、化工、能源和环保等方面。均取得了大量成功的经验。生物技术在中药材品种改良方面同样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在现阶段尤以细胞工程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一些,应用的可能性更大,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的生物技术育种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2.4.1 单倍体育种

自1964年Guha等获得曼陀罗的花药单倍体植株以来,在国际上引起很大重视,纷纷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先后在水稻、小麦、油菜、苜宿以及许多药用植物中获得单倍体植株,共计70个属206个种。美国、日本、加拿大、印度、中国、澳大利亚及一些国际研究机构都高度重视该项技术的育种应用价值,纷纷应用于品种改良,并已获得了一些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通过单倍体途径选育新品种,有其独特的优点:其来自父母本的显隐性状均可以当代表现出来,经染色体加倍就可以得到纯合的二倍体。这是一个较快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我国在药用植物的花药培养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1979年,我国首先用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花粉诱导出了绿色植物,并对获得的植株进行了染色体鉴定.1980年又报道了用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的花药培养成功,获得了完整植株,同年用薏苡(Colix lacryma)花粉孢子体也培养出植株,并对花粉植株进行了染色体鉴定.1981年用宁夏枸杞(Lyclum berbanum)花药培养成功,获得了花粉植株.1986年人参(Panax ginseng、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的花药培养成功,获得了再生植株.1985年用宁夏枸杞未授粉的子房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还从中鉴定出了同源四倍体新类型,为选有枸杞新品种、新类型奠定了基础.

2.4.2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是植物遗传基因的主要载体,因此染色体组倍数性的变化是导致植物产生较大遗传变异、产生新品种的重要方面,植物多倍体一般具有根、茎、叶、花、果的巨型性,抗逆性强,药用成份含量高等特性,这正是药材的优质、高产育种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因此药用植物的多倍体育种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和大的增产潜力.例如菖蒲在长期自然变异过程中形成了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各种类型.据化学测定,其根茎的含油量、精油的化学成份和含量均与染色体倍数有关,二倍体中不含b-细辛醚、三倍体含20~30%的b-细辛醚和顺甲异丁香油酚的混合物,四倍体精油中含有比三倍体高两倍的b-细辛醚。据日本光罔佑彦报道,白花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四倍体生药重量为二倍体的l.72倍,总生物碱含量是二倍体的1.76倍,表现出多倍体育种的优异效果,四倍体蛔蒿(Artemisia maritima)中山道年含量达到2.46%,

而二倍体蛔蒿中只含0.8%.四倍体中山道年含量是二倍体的三倍之多.此外日本还育出了甘菊(Matricaria chamomilla)的四倍体品种,其甘菊含量是二倍体的1.2倍,花体积是二倍体的2.3倍,因此日本把多倍体育种作为药用植物的重要育种方法之一,广泛地应用.我国也对当归、牛漆、板蓝根进行了多倍体育种,获得了新品种,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益。用植株和种子处理获得多倍体是成功的,但是存在着工作量大,易出现嵌合体等缺点.在组织培养中,用秋水仙素等诱变剂处理培养的愈伤组织胚状体或丛生芽从而获得多倍体植株,是诱发产生多倍体的好方法,我们教研室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先后对丹参、黄芩、桔梗,白术,盾叶薯蓣,生姜,青蒿,何首乌等进行了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其中丹参品种已经培育出了产量高、药材质量好、化学成分高的优良品系,并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生产示范试验,于1996年通过了国家医药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这一科技成果已列入国家中医药局重点成果推广项目,国家科委“九五”国家级重点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计划用3-5年的时间,用组织培养克隆繁殖和生产加快繁殖相结合,供应大面积示范推广,逐步取代目前生产上退化混杂的丹参品种。我们采用河北承德地道黄芩优良品种,在组织培养条件下进行了多倍体育种工作,经过六年的选育和鉴定,成功地获得了2个高产优质的黄芩优良品种,产量比二倍体黄芩提高了100-120%,黄芩苷含量提高了20-30 %,于2004年已经通过了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目前正在北方地区进行示范应用试验。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白术,桔梗,黄芪,盾叶薯蓣,生姜,青蒿,何首乌等系列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的研究,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良好进展,可以逐步在生产上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26-32)。我们教研室多年的多倍体育种研究结果证明:应用生物技术进行多倍体育种具有效率高,育种周期短,成效显著的特点,尤其在药用植物上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和明显的增产效果。希望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能够投入到这一很有发展前途,而且研究面很宽阔的研究领域中来,共同为大幅度提高我国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真正实现中药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2.4.3 胚乳培养

在组织培养中,植物的胚乳培养是产生三倍体植株的主要方法,因为胚乳是由精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而产生的,因此是三倍性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能诱发产生三倍体植株,从30年代开始.Lampe和Mills就开始进行玉米胚乳培养,三倍体植株往往表现出无籽,这对一部份药用植物是十分有益的性状,例如山茱萸,枸杞。果核大、种子多会带来加工的困难,降低产量和质量,我国已成功地用枸杞胚乳诱发获得了染色体接近三倍体的植株,此外三倍体植株经自然加倍或秋水仙碱处理加倍可以产生六倍体,这也是产生多倍体植株的又一有效途径。

2.4.4体细胞突变育种

在植物器官培养中往往首先产生大量愈伤组织,这是一种非组织形式继续增殖的细胞团.往往包含了一些变异类型;由这些细胞进一步分化再生的植株就表现出性状上的变异,这种变异己被通称为体细胞克隆变异,

近10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纷纷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至今已经从20种植物通过体细胞克隆变异途径选到150多个细胞突变系.筛选突变体对提高作物产量.提高药材中有效成份含量是可行的,在药用植物细胞培养中,筛选或诱发次生代谢产物高的体细胞突变系进而培养成高产细胞株是提高细胞培养产物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报道获得了几十种代谢产物产量相当于或超过亲本植株的细胞,其中包括色素、维生素、生物碱和甾类等物质.日本从紫草愈伤组织细胞中筛选获得的一个高产细胞株,紫草素含量高达0.1%(鲜重)相当于原植株含量的20倍;又据报道,从烟草铺板克隆细胞中获得了一个烟碱含量比原植株高5.3倍的细胞系,一个泛酿-10含量比原植株高9.4倍的细胞系,这些例子说明,在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物中,利用体细胞变异进行高产细胞株的筛选是有较大增产潜力的.我国高产细胞株系的筛选工作已在少数植物中有报道,我国用钴60射线照射诱变获得了三分三的愈伤组织变异体,生长速率比亲本高三倍,东莨菪碱含量高30%。

2.4.5 植物的脱病毒

病毒病的危害是影响药用植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报道的药用植物病毒病有地黄病毒病、浙贝黑斑病毒、曼陀罗花叶病、八角莲花叶病、唐菖蒲花叶病毒、独角莲皱缩花叶病、太子参花叶病等10余种.由于病毒病的危害,一般减产幅度在30%以上,成为药材生产上的重要障碍.对于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利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的脱毒培养,可以成功地获得脱毒苗、有效地去除特定病毒,再通过组织培养克隆繁殖就可以获得大量脱毒优良种苗.供生产上应用.

日本下村讲一郎等曾对川芎易受病毒侵染造成大幅度减产的问题,成功地进行了川芎茎尖脱毒培养。我国药用植物分生组织脱毒工作也取好了较好的效果,地黄通过茎尖培养,选育得到了抗性强、经济效益较高的茎尖16号地黄脱毒新品系,已在生产上推广,新疆大蒜经过分生组织培养脱毒后,大蒜单株蒜头比对照明显增大.我们对山东莱芜生姜和湖北风头生姜进行了分生组织培养脱病毒,经试验对比,脱毒生姜具有生长势强、产量高、辣味浓、抗病力强的优点。目前正在加速扩大繁殖,在生产上尽快地示范推广。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薄荷,半夏,草莓,麦冬,菊花,芦荟等系列药用植物的分生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获得了脱病毒彻底,增产效果显著的脱病毒苗。目前正在进行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

2.4.6 原生质体的培养、融合和植物基因工程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地开展了植物原生质体的研究工作.进展迅速,原生质体不仅具有单个活细胞的全能性,而且具备两个独持优点.其一原生质体是没有细胞壁的裸露细胞,易于摄取外来的遗传物质,细胞器以及其他载体,为高等植物的遗传转化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二是裸露的原生质体彼此可以融合,从而产生体细胞杂种.为植物育种开创了一

条新的途径.60年代初英国由Cocking首次用酶法分离原生质体获得成功以来,经过各国科学家的努力,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迄今从原生质体培养成完整植株已近100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有石刁柏、石龙芮、南洋金花,颠茄等10余种.

目前已经从原来不能杂交的植物烟草和龙葵、曼陀罗和颠茄、胡萝卜和明党参等获得种间杂种植株和种内杂种植株,尽管这些杂种植株在结实性、遗传稳定性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但是发展前景是好的.

在植物基因工程方面,在农作物方面,由于转基因植物作食物使用时,存在着不同意见和顾虑,在应用中受到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因工作的进程,但是在药用植物中这一顾虑可以基本上打消,因为药用植物一般多是以提取某一个特定产物制成药物,所以只要对产物鉴定无误,人们就不会产生顾虑。因此转基因药用植物将比食用植物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2.4.7 优良种苗的快速繁殖和工厂化生产

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优良种苗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是生物技术中实用性最强,应用可能性最大的一个基本技术.经过国内外科学家的努力.巳经比较成熟和完备,从育种工作本身,一个优良品种育成以后,为了尽快在生产上加以椎广应用,产生效益,也需要有一个与之配套的加速繁殖技术.尤其是不能靠种子繁殖.或种子繁殖较难的多年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理想的快速繁殖技术.

在国内外已经报道过的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例子中,药用植物占有较大的比例.为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应用于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药用植物优质种苗的迅速的克隆繁殖,种苗纯度高。无疑十分有益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另外对于稀、珍、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品种改良方面的应用潜力较大,研究面比技宽,方法技术也较多,以上只是述及了比较主要的一些方面,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育种方面的这些应用,有些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尽快在研究和生产上采用,例如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脱毒技术,多倍体育种等可望在近期应用于生产,取得明显的增产效益,但是有些技术尚正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离开应用还有一段较长的时期,例如原生质体融合、试管授精、基因工程等方面,尽管目前进展很快,前景诱人,但是还有许多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上的问题尚未解决,还有待于各国科学家去努力攻克.尤其是药用植物遗传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量很大,这一方面是由于药用植物面广量大,品种多,另一方面目前药用植物现有的基础研究还很薄弱,尤其关于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和遗传调控机理的研究还基本上属于空白。因此对化学成分生成和遗传调控机理研究的深入,将对提高中药材有效化学成分、进一步对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将起十分关键的作用。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

福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福建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保护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胡明芳(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福州 350003) 摘要:本文首次论述了目前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福建药用植物种类及保护管理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福建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对策 Conservation actuality and continuable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 for endangered medicinal purposes wild botany resources of Fujian Hu Mingfang (Fujian Provincial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Center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e to place on the endangered species categories and th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mananement actuality for medicinal purposes wild botany for the first time,and indicates its exist problem,further to provide th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 for the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continuable utilization. Key words: fujian,endangered,wild,medicinal botany,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continuable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 药用野生动植物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中医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教学大纲 学时:36学时考试方式:考试与综述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习考察主讲老师:王弘 课程类型:本科生选修课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天然药物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 开设目的: 人类面对各种疾病危害、资源危机等严重问题,新的药用资源寻找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的意识增强,天然药物在解除疾病危害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日益被重视,需求量急剧增加。药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然药物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人们长期的过度采挖,造成生态破坏,致使多种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是天然药物研究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 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范围广泛,是采用多学科手段和方法研究植物资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本课程是在介绍药用植物资源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同时,注重该领域研究新成果的介绍,并安排一定课时的实习考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拓宽知识,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和从事天然药物相关研究打好基础,因此对于药学院学生有必要学习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相关知识。作为一门选修课,也可以满足对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的需要,广泛的指导人们有方向、有目的探寻新的药用资源,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 课程内容 一、概论 4学时 植物资源基本概念 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发展历史-本草学 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优势资源 4 学时 药用植物学和生态学基础知识简介 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与道地药材

三、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 4学时 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药用植物园和保护区介绍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四、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2 学时 植物资源化学的基本知识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五、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 6学时 植物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药用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研究 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发现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途经- 研究范例介绍 六、民族植物药和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3学时 民族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七、新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3学时 生物技术、3S技术等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八、参观与考察 10学时 药用植物园、栽培基地参观 药用植物资源科研及实际应用考察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细胞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科学。药用植物学的任务主要是系统地学习植物学知识,用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的种类,保证用药准确有效。 关键词:药用植物、药物价值、药物特征、药用植物的发展等 内容:据统计,我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694种,其中药用植物383科233属11020种(含种下等级),药用动物414科879属1590种,药用矿物84种〔2〕.可见我国药用资源80%多的种类是中草药类,当今人类回归自然热持续升温,为发展我国传统医药提供了广阔前景. “九五”期间对常用中药材进行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其成果对澄清品种混乱,提高鉴定水平,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标准化,国际化,开发利用新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但中药材品种混乱和质量下降的局面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我国先后对400多种中药材做了较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填补了一大批中草药化学成分空白,筛选出800多个生物活性成分.目前已完成500多种中药的传统炮制经验的收集整理及技术规范制订,在遵守古老炮制的基础上对近100种常用中药进行现代炮制技术,工艺及其机理研究,较具民族特色和医学体系的藏、蒙、维等民族医药己相继制定了地方标准.牛黄麝香、虎骨、犀牛角、冬虫夏草菌丝等名贵中药的人工制品或代用品大大缓解了对其天然野生资源的压力,但中草药品种退化依然严重,生产管理粗放,名贵药材资源长期紧缺,不少品种已濒临灭绝.本着立中药材国际名牌,扬中医药世界美誉,我国已建立了一大批名优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全国约有200个品种,中药材道地性的系统研究已经启动.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简史:古代由于药物中植物类药占大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称为“本草学”。 汉代:《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 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其自然属 性分类。 唐代:李勣、苏敬等,《新修本草》,载药844种,我国第一部药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 整的文献。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方11096条。是我国16世纪以前祖国药学或中药学的全面总结。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有716种。 此外,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专论植物的著作,附图精细,考证详实,很有价值。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 明-兰茂:《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毕业论文(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及应用论文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 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 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无性遗传特性一致的优点。特别是对某些种子繁殖慢、难繁殖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通过选择材料的部位(如根、茎、叶的段、片、块等),运用培养基获得芽体,最后培养成为植株。现在已经在药用植物中广泛应用,已在上百种药用植物上成功完成组织培养。 1.2.2无性植株的再生无性植株的再生是对植物通过组织培养和遗传工程进行品种改良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获得大量人工种苗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药用植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的无性系可概括

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生物工程 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研究进展 摘要:药用植物辐射育种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中药现代化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近年来辐射育种技术的发展,以及辐射诱变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总结了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的现状及问题,并探讨了药用植物辐射育种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药用植物;辐射育种;应用概况 随着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和仪器分析的发展,全球对药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迅速加强。在我国,药用植物经过几千年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道并应用的药用植物有11000多种[1]。随着中药的现代化推进,药用植物的大量使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已急剧减少,而栽培的药用植物,由于大量的栽培,导致了品质退化、产量下降、病虫害发生日益突出[2]。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和产量,药用植物的辐射育种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在我国,药用植物的育种工作曾长期停留在以移植和应用农作物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主的初级阶段。但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药用植物的辐射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加速了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进程。本文着重从辐射育种方面介绍目前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研究进展。 1 常规育种技术 在我国,药用植物的育种工作曾长期停留在以移植和应用农作物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主的初级阶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结合常规育种技术,药用植物的育种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加速了药用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进程[3]。目前我国的育种方法有: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 诱变育种是人为地利用物理诱变因素和化学诱变剂,对植物的种子、器官、细胞以及DNA等进行诱变处理,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可根据育种目标选育新品种[4]。辐射诱变育属于物理诱变育种的其中一种,是利用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摘要:通过这一学期公选课对药用植物简单的学习,对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药用植物的简要论述。 一、药用植物的概念 主要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也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药的植物。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三、发展历史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 种。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其中 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 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1949年后,对 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编写出版了《中药志》、《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多种药物专著,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 三、药物分类 在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把药物按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除沿用三品分类外,又创造了按药物属性分为草木部、果部、菜部、米谷部的方法。《本草纲目》中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 所收药物分为16纲60类,并以生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将草类药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石草、苔类等。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分类系 统。 药用植物学按植物系统分类,则可反映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利形态解剖和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常按药用部分分类,分为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便于药材特征的鉴别和掌握其栽培特点。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研究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利用现状的研究 王登高 贵州大学林学院 摘要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拥有较多特色药材,为加快毕节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本地区中药材资源用于生产加工和科学研究,对外展示本地区富有特色的药材资源,本文从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加快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利用现状 1.引言 毕节地区拥有众多品质优、分布广的名贵药材,如大方的天麻、黔西的杜仲、金沙的银耳、织金的黔党参等,因而被称誉为“地道药材之乡",其中尤以半夏的栽培最为广泛,最具规模。 加快毕节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建立统一大型的药材栽培基地,打造毕节的药用植物品牌,就应该对毕节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对药材栽培的前景进行评估,本文对毕节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及现阶段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开利用发药用植物提供合理的依据。 2.毕节地区的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 毕节市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贵州高原屋脊,位于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处于乌蒙山区,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毕节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其地貌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随山势而异,西部平坦缓和,中部切割强烈。东部起伏轻微 2.2 气候条件 毕节市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雨日多,降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偏暖,我区冬季温度逐渐偏高,暖冬趋势明显,对越冬作物和喜温的热带果树、多年生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宗霖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综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资源的保护、培育与利用;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途径,并附之于自我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可持续中国 参考文献: 康健王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 士林等.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 中国中药, 2005, (15). 麦娥, 高海琪1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 ]. 中国药业, 2004, (0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 科学, 1995. 西林等.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Resourees Li Zonglin 前言:我国是应用天然药物最为广泛、最为久远的国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文化与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理论。进入21世纪后,传统草药和近代东西方发展起来的植物药被认为是将来健康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采挖以及滥用资源致使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药用植物--特别是那些药效明显、生境特殊、引种困难的药用植物的资源日渐匮乏的问题,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植物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药用植物学-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20.2)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11 0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我国研制新的天然药物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时又面临着花费时间长、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兴起,为我国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机和手段。 1植物组织培养 1.1历史与现状 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生物学科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并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其中有的还利用试管繁殖技术用于生产栽培种植药材,如苦丁茶、芦荟、怀地黄、枸杞、金钱莲等。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利用试管繁殖与嫩枝扦插相结合的方法繁殖新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2号苗木100多万株,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 1.2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1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药用植株无性繁殖来解决药用植物天然资源不足这一棘手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生产周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日期:2009-05-27 作者:高山林来源:《中国农业信息》 摘要:药用植物是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系列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对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是真正实现我国GAP药材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药用植物的遗传和品种改良在国内外均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对目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现状和国内外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了综述,尤其对应用生物新技术进行药用植物育种的成果和今后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中药现代化 中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随着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回归大自然呼声的日益增长,人民对天然药物的向往和需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加上目前大部分化学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和威胁,而天然药物往往具有确切而稳定的疗效和保健功能,一般较少有毒副作用;因此各国政府和人民越来越多地把健康和保健寄托在天然药物上。近几年来,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值正在快速增长。天然药物的原材料主要来自药用植物,因此深入进行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尤其是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和产量,药用植物的遗传研究和育种改良工作必将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现就本人30年来从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方面研究工作的体会、结合目前国内外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其应用发展前景,提出来进行商榷和探讨。 1 药用植物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药用植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植物,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尤其在我国,药用植物经过几千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道应用的药用植物有11000种,中药材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主要部分,有300多种,而常用的中药材有120多种,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系列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在中药材的研究和生产方面,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药用植物的品种改良工作在国外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1983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匈牙利召开的第二次世界药物生产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呼吁:重视和加强药用植物的遗传改良工作。植物药在世界上需求量增长很快,而植物药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也是全人类的珍贵财产和宝库。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条件,也义不容辞地肩负着药用植物遗传资源

浅议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对策

浅议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对策 药用植物指的是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防病、治病、补益等特种功效,可加工中药和兽医用药的经济作物。 中药是祖国医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年来,中医、中药对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民众身体素质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西药相比较,中药绝大部分是野生或栽培植物,具有取材天然、来源丰富、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作用平稳、毒副作用小等独特优点。它不仅对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特殊疗效,而且还有补益身体的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长寿,也越来越把注意力从化学合成药转向天然药,希望从天然药中开发出更为安全有效的新药,从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这为药用植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目前,中医学的发展对于药用植物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许多药用植物单靠野生资源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用药需要。通过对我省野生药用植物的调查和栽培措施将野生变家植,建立栽培生产基地,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不断扩大药材来源,以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全省总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4.72%,居全国第7位。甘肃是个多山的省,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 甘肃药用资源1527种,其中属于国家382个重点品种的有276种,大宗地道药材31余种。如: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甘草、羌活、秦艽、锁阳、麻黄、远志、猪苓、知母、地骨皮、黄苓、柴葫、半夏、冬花、杏仁、苦参、赤芍、刺五加等等。 甘肃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结合部,在植物区系的分布上有天生的复杂性,不仅有黄土高原的区系分布,而且还有西亚的一些植物区系分布,所以甘肃药材的地道性比较突出。这里的丰富是地道药材丰富。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随着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的深入,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中寻找新的 生物活性成分已成为研究热点。内生真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形成都 有影响,内生真菌活性成分已成为发现新颖结构化合物及新药物的潜在资源。简 要综述了近年来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发酵、次生代谢产物、与宿主的关系等 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发酵;代谢产物;药用价值 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 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是指生活在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 真菌,被感染的植物不表现明显的外在病症,可通过组织学方法、从严格表面消 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的方法,以及从植物组织内直接扩增微生物 DNA 的方法来证 明其内生性。内生真菌不但可以自身合成药物活性成分,还具有促进宿主植物合 成活性成分的能力[1]。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将为利用 其进行工业发酵,生产新型活性化合物开辟新的途径。 2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是菌株鉴定及其活性物质研究的基础。由于环境的改变,内生真菌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数量、种类等都会受到影响[2]。通过形态学观 察和繁琐的生理生化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进行分类鉴定。 3 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 3.1抗肿瘤活性物质 某些抗肿瘤药用植物中部分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 成分,已有不少学者从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用植物中寻找能产生抗肿瘤成分的内 生真菌,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抗肿瘤化合物。1993 年 Stierle 等[11]首次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o)的韧皮部分离到一株能产紫杉醇的内生 真菌,随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种红豆杉中也分离得到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除紫杉 醇外,人们还研究了可以产其他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陆续从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 Ying)、美登木(Maytenus hookeri)等药用植物中分离出了能产生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菌株。这为药用植物内真菌发酵生产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 3.2抗生素类活性物质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产多种抗生素,能抑制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等。 李雅等发现,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Castillo 等从蛇藤(Kennedia nigriscans)中分离到一株能抑制多种致病霉菌的内生真菌。Thongchai 等从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能够产生明显的抑菌活性,并得 到了具有该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3]。 3.3其他活性物质 研究发现内生真菌还能产生其他活性物质,如降血糖活性物质、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剂等。Salituro 等从非洲热带雨林植物的内生真菌 Pseudomassaria sp.中分 离到一种非肽类代谢物,可使人的胰岛素受体酪氨酸β- 亚基磷酸化,并使胰岛素 受体的作用底物也磷酸化,从而激活蛋白激酶 B,具有模拟胰岛素的作用,能明 显降低血糖浓度。周生亮发现4株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菌丝和发酵液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 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鹿角菜、裙带菜。鸡毛菜、皱紫菜。海黍子、宣藻。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担子菌纲尤为突出,药用种数约占药用真菌的90%。 担子菌中70%的药用种集中在6个较大的科,即多孔菌科(27属74种)、口蘑科(18属45种)、红菇科(2属33种)、牛肝菌科(5属16种)。马勃科(6属13种)和蘑菇科(2属12种)。主要药用属有多孔菌属、羊肚菌属、红菇属、侧耳属等。灵芝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00余种,中国有73种,是世界上灵芝种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省是中国的“灵芝王国”,有50余种。本属可药用的有7种。担子菌中常用药材主要有茯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银耳等,其他还有猴头菌、云芝、竹黄、侧耳、木耳、苦白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新进展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新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通过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分析找出新的药用资源。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寻找药用植物新资源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知道药用植物资源,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关键字:药用植物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药用植物资源 1.1药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 资源的开发,指人们对植物资源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所采取的措施。 资源的利用,是人们对已开发出来的资源进行一定目的的使用,如进行加工和制成新产品等。 开发与利用在概念上有区别,但两者又密切联系。纵观植物开发现状,一方面资源大量破坏和浪费,一方面资源又严重不足,这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多层次、多方位和多科学的,它包括以发展药材及原料为主的初级开发,以及开发药物与其他产品为主的二级开发,以开发天然化学药和单体为主要内容的深层次开发。此外,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开发,如保健品、饮料、调味剂、天然色素、甜味剂、香料香精、化妆品、酿酒、植物农药等多品种的开发。不少植物的加工品还可用于纺织、制革、烟草、石油勘探建筑化工等多种工业部门。 在当今“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受到了世界性的关注,是药用植物研究的中心任务之一。 1.2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广泛,特点是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西部地区尤为丰富其中西南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约占全国总数的60%-70%,可见我国名贵药材大多都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民族药和民间医药的开发上,这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同源关

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官玲(GUAN Ling)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基因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已经在生产和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断成熟的基因工程技术它解决了传统育种不能突破的问题,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 基因工程技术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定向修饰植物的某些目标性状并保留其它原有性状通过引入外来基因扩大基因库。本文主要综述了基因工程在药用植物和花卉植物育种中的研究状况及对以后的发展现状进行的展望。 关键词:基因工程;植物育种;基因芯片技术;前景展望 基因工程是指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 使受体细胞遗传物质重新组合, 经细胞复制增殖, 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有价值的新类型, 继而它再生为工程植株, 从而创造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相比, 植物基因工程具有以下特点植物基因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来改造植物的遗传物质, 更具有科学性和精确性,同时育种速度也大大加快能定向改造植物的遗传性状, 提高了育种的目的性与可操作性植物基因工程大大地扩展了育种的范围, 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障碍, 实现了基因在生物界的共用性, 丰富了基因资源及植物品种。 1.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由于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野生药材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尤其是许多原料性药用植物资源已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 加之人工驯化和栽培的药用植物物种退化和濒危的问题极为突出。根据这些中药资源的活性成分、生长规律、生产特性, 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对其进行保存性研究, 从而保护濒危紧缺的药用植物资源.。 通过遗传转化, 将目的基因(如抗逆、抗病毒、抗虫、抗除草剂等相关基因)导入药用植物以改变传统遗传性状, 培育优良品种, 增强药用植物抗病毒、抗虫害、抗除草剂的能力, 利用植物生产异源蛋白及改变植物质量性状、保护和繁殖濒临灭绝的植物材料[1]. 1.1优良品种的培育 刘建勋等[2]利用PCR 技术克隆出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和东北红豆杉中紫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起限速作用的紫三烯合成酶基因, 该基因cDNA 片段由2586 个核苷酸组成, 将该cDNA 片段导入红豆杉细胞后, 影响紫杉醇含量。NSFC 资助的“银杏内酯合成二萜环化酶基因克隆与生物转化研究”、“水母雪莲P 基因克隆及其对3-脱氧类黄酮化合物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丹酚酸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克隆与调控研究”、“重组蝎毒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