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体心理辅导讲座材料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讲座材料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讲座材料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讲座材料

一、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即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合适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分享经验,从而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或改善和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提高心理康健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它是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配合与合理的补充,因此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确定心理辅导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团体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清静、忸怩、害臊、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与目标有三个层次:矫治、预防和发展,且预防、发展重于矫治。也就是说不是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才需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而是通过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社会技能,学会用有用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焦灼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适应的体验,防止心理疾患的产生,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协助学生树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承担生活的责任,发挥个人的潜能,过康健喜悦的生活。

3.民主性原则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同等的,教师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发表例外的观点、看法,重视学生的意见,移情理解学生,尊崇学生,不能居高

临下的训斥学生,不能讽刺、嘲弄学生,不揭学生“短”,要无条件地关怀和接纳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尊崇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作更解放的、深入的探索。4.学生主体性原则

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它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自我理解与自我指导的能力、自主把握命运与独立应对生活挑战的主体精神。只有当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加入心理辅导活动时,这一目标才有可能达到。为了贯彻这一原则,首先团体辅导的内容选取与安排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围绕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其次,教师的备课,教学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把学生作为团体辅导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在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发挥想像力留有余地,在辅导过程中要用鼓励性、商量性的语气让学生发表看法、宣泻情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应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口吻。

5.活动性原则

中小学的认知、情感、个性、社会适应性的提高和康健发展离不开学习、交往、劳动等实践活动,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问题所开展的辅导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应围绕辅导目标,尽可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模拟情境中去讨论、体验、训练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