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师:出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同学们秋游在分东西。师:4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生:2个。师:2瓶矿泉水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师:两次分法中每个人分到的东西怎样?生:一样多。师:这样的分法我们叫什么分?生:平均分。师: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多少个?生:半个师:这时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1、2、3等等的数表示吗?生:不能了,用分数表示。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师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同探究认识几分之一

(一)、1/2的认识和几分之一的认识

1、师结合分月饼图引导学生读1/2和叙述它的意义

师:半个月并,我们说是这个月饼的1/2,1/2怎么读呢?它表示什么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想一想、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动手折出1/2,并在1/2部分涂上颜色,再说一说。

师多媒体出示操作要求:a、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并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1/2。 b、说一说:我把()形()分成()份,每份是它的()。

生动手操作

生汇报

3、练习判断:下面的图形能用1/2表示吗?

(两个图形是平均分成2份,1份涂颜色的;两个图形不是平均分的。)

4、师:我们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生:1/3,1/4,1/5,1/8,1/12......

5、请你用你手中的学具折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并说一说。

6、生汇报,是把学生作品张贴黑板上并指着几个都是14的图提问:为什么这里涂色部分形状不同但都能用1/4表示?

7、同桌之间或想说一说自己手中折出的几分之一

(二)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

1、生自学课本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写法、读法。

2、生汇报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2、看图写分数

3、从下面的画面你联想的几分之一?

4、看视频联想分数

5、游戏分糖果

四、全课总结

评课实录:

1、王云老师从导入的角度来评课:新课的导入设想好,从份的整数个到分的结果得不到整数个,从而导入新课,很好。但老师引导时没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平均分。不能为新课做很好的铺垫。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说:要想公平的把东西分给大家,那么怎样分才公平?这是分得的各部分大小怎样?在这环节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平均分,就可以为后面的分数学习做好铺垫。

2、冯丹梅老师从问题的有效性角度评课:在认识1/2阶段,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有效的,使学生对1/2理解还不是很透彻。认识完1/2后,老师提出的: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有效性高。

3、林鸿安老师从练习设计的角度评课:这次的练习设计比前两次都好。形式多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存在问题是,看视频联想分数和游戏分糖果设计的很好但教师引导挖掘不够。

4、吴乾文老师从教态、语言方面进行评课:这节课教师的教态和语言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个别细节的地方教师的语言表述啰嗦。例如游戏分糖果这一环节,较次每次提的问题语言表述都是一样的,有重复。

5、王玉萍老师从板书的角度来评课:这节课的板书体现了教学目的明确,条理清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板书中能很好地利用红粉笔涂出平均分和每份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这节课教师还把学生的折图作品张贴黑板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我从整体的角度对着节课评价:

优点:a、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环节教师的语言也很简洁;b、认识1/2阶段,教师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操作,体现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环节教师能引导学生操作与说一说中感悟数学;c、在认识几分之一这环节教师提了一个很有效的问题: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这一环节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欲望出发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这个环节教师还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教师的目光关注到每一位学生;d、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有视频有游戏,能体现数学的趣、乐、美。

存在的问题都是一些小细节的:a、学生操作完汇报时可以让学生上讲台上出示自己折出的图并结合图来说一说;b、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些语言表述不是很准确,教师没有注意及时的引导纠正;c、再说一说这环节,有些学生有困难,教师应该提醒学生看着老师多媒体出示的提示说,这样不仅为学生减少学习难度,还节省了很多时间,体现数学的高效性;d、这节课教师的评价语言,激励性的语言少了点。教师应该结合课堂中各位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和鼓励表扬,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e、在认识几分之一这环节,很多学生回报相同的1/4,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谁认识的几分之一跟前面汇报的同学是不同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老师这里引导的不够。

吴钟明校长做指示:a、平时的教学中各位老师要多进行磨课,多研讨;b、希望每位在座的老师都向上课的老师和项目组的老师学习,要积极向上有敬业精神;c、这堂课设计的很好,有些小细节问题需要改进,刚才各位老师已经提出我就不多做评价。

陈洁慧教导评价:a、从问题有效性来说,黄老师提出:为什么图形不一样都用1/4来表示,这问题提得很好,能引起学生思考,是个有效的问题。b、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时也介绍了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学生后面五年级的学习做好

铺垫;c、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准确时教师应该及时纠正。

黄强教导讲话:a、介绍这次接受活动的情况及开展情况:b、这节课磨了几次,教师一次比一次上的好,不仅上课的老师,整个项目组的老师都有提高进步;c、表扬数学组,感谢数学组的老师的努力,但与直属学校还有差距,还应向直属学校学习;d、后期要做好材料的保管与存档工作。

观课听课评课方法讨论讲座心得体会

观课听课评课方法讨论讲座心得体会 象峰中心小学孔碧华 4月7日,由林潘教授为我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林藩教授先介绍了目前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现象:观课多,评课少。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教育界老师们对评课的不重视。接着,林藩教授从评课的目的(学习、教研、建设文化),评课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基本点),评课的标准(基本要求—提升要求—高级别要求),评课的项目(观课之“八观”),评课的准备,评课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要评一堂课,必须先观课,听课。观课包括观主题,观教学设计(文体呈现、课堂呈现),观课型(课型、究课、复习课、讲评课、辅导课),观老师(能否掌控课堂组织教学?),观板书(简洁明了,科学),观作业布置(作业的类型、题量、层次、效用、作业的意图及作业教育功能),观学生(参与情况,发言情况),观效果等八方面。听课包括听教师的讲,听教师的导,听教师的问,听学生的答,听教师的分评,听听课老师的反映等六方面。评课的方法—“四法”(原则:真诚、抓长、放短、导路),方法(1、常规或评课法,2、探索式评课法,3、指导式评课法)。 林藩教授认为“议课”和“评课”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议课”者并不完全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评论上课教师,而是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议课”者与执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是“议论”式的而不是“评判”式的。所以,这种方式不但适用于有专家参与的指导性议课,也适用于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相观课的同伴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观课时必须做到: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听了林藩教授的讲解后,我对如何评课有了更深地认识,也更清楚地意识到评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以后,我一定会积极参与到观课,听课,评课的活动中,不断地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讲`听《认识厘米》感受教学设计

讲`听《认识厘米》感受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understanding centimete r"

讲`听《认识厘米》感受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数学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认识厘米》这一课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的意识。 按照三维目标,我这节课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景〈小马过河〉让学生感受统一长度的必要性。 二、合作探究:1。认识尺子2。认识1厘米3。认识几厘米〈2〉量物体的长度,学生试量,再请学生上台量,再玩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接着就是练习题。 三、小游戏:你猜,我量 四、巩固练习:1。判断2。断尺子量物体长度 五、小结。

六、数学小知识。 这节课讲完后我自己感觉到:这节课上的还挺成功的,学生 课堂兴趣高昂,我认为在第一环节小马过河问学生马上找出要统 一的长度单位,在小游戏让学生先猜,在量让学生小组合作都动 起来。我在教学认识1厘米中,只强调1厘米中有10个小格, 没太强调也就是1大格,导致在下面认识几厘米时,很多学生说 20个小格也就是20厘米。我发现这个情况后在课上及时又让 学生观察20个小格是九格也就是几厘米,最后这个问题我感觉 学生还是有点一知半解的。不过我们找的小知识学生挺感兴趣, 小游戏他们也乐意玩,让他们从学中玩,玩中学。 讲完课后,又听了别的老师将的同一课,因为大家选择的教 学内容都是一样的,所设计的课也都差不多,虽然设计的课差不多,但是每节课都有他们的闪光点。 像外国语学校王宇老师在最后设计了怎么测量手腕的长? 茅箭区实验学校李道国老师他在介绍尺子时准备了各种尺子 的实物,这样加深学生的印象。 市人民小学曹云老师在评价学生时用1厘米的小正方体当作 奖品粘在黑板上,上完课后让他们看一看每组获的奖品是几厘米。等等。 这次活动结束了,虽然很辛苦,但是收获很大,在这里我要 谢二。三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各位老师和李芳校长,一遍遍不厌其

《摆的研究》教学实录及评析

《摆的研究》教学实录及评析 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中心小学教师周家文执教▲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假设进行验证;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搜集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体验在摆的实验中对变量的精确控制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认识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进一步加深认识对比实验中的定变量关系,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关系不大,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具使用: 摆(摆架用两个铁架台做成“门“字型)、电子秒表、摆锤(用沉浮实验盒里的小吊桶和轻重不同的木块、铁块)、自制控角器(用带绝缘皮的铜线安装)。 ▲教学过程: 一、研究摆线长短和摆速关系 师:上节课我们对影响摆速快慢的原因作了假设,同学们都认为可能与摆线长短、摆幅大小、摆锤轻重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研究。我们先从摆长开始。你认为摆线的长短会怎样影响摆速?请你说出具体理由。 [评析:摆线长短对摆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从这里入手,体现先易后难、先扶后放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说出具体理由是驱使他们的思维深入地发展,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进行“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的思考习惯。] (学生思考后汇报) 生:摆线短摆的速度就越快,摆线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昨天我们这个组摆线这样长是10秒(用手比画),另外一个组摆线很短,只要6秒。所以摆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摆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

小学语文万能评课稿(共8篇)

篇一: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模板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的第__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 阐述。 一、说教材 《______》是____(文章体裁),主要写了______(主要内容),表达了_____________(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这篇课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______,课文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感情,给人很深的启迪。/这篇课文按_____顺序,围绕____,向我们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场面(情景),赞扬了_____的精神。表达了_____的感情。(歌颂了_____)。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第______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 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培养??,喜爱??。引导学生从现实的 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 键词,着重体会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 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 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语言、音乐来再 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 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

幼儿园观课评课记录蒙蒙熊的大汽车2听课反思

幼儿园观课评课记录《蒙蒙熊的大汽 车2》听课反思 我想对林老师的《蒙蒙熊的大汽车2》这节观摩活动做一个自我反思,以述一下自己的想法与今后在教学方面的一些反思。 回想那天的活动,姐妹们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舒服!先不提活动设计以及环节上得怎么样,就林老师的教态十分和蔼,语调也很适合苗苗班的孩子。虽然林老师说她当时很紧张,可是我们看不出她紧张,这可是她高明之处啊! 林老师的这节活动每个环节接得很紧凑,从一开始老师就以幼儿熟悉的公共汽车引入课题,这样比较接近幼儿的生活并在幼儿的已有经验之上,这样的引入让幼儿容易接受与理解,为接下来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在集体活动中林老师以喇叭声来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以便引导幼儿正确分辨出汽车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听说林老师为了这个喇叭声找了好久,这种敬业的精神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接下来林老师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图形宝宝,原来她的教案中是这样提问的:你们看这辆大汽车和平时我们坐的大汽车一样吗?

(车窗一样吗?)后来她上课时随机应变利用了一个更好的提问:你们看这辆汽车和我们平时坐的大汽车哪里不一样?接下来林老师出示了小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所坐的车窗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引导幼儿探索小动物们会在哪下车?在这里老师设计了几个很好的问题:1、看这是什么形状的车站(出示长方形的贴纸),那谁会在长方形的车站下车呢?为什么?2、正方形车站到了,到谁下车了?为什么会是它呢?3、(出示三角形的贴纸)什么车站到了?谁的目的地到了?4、(出示圆形的贴纸)又到站了,这时候会是谁叫蒙蒙熊停车呢?为什么会是它下车呀?可林老师在这里没有很好地应用这几个问题,不过还是完成了本活动的第一个目标: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再利用故事《蒙蒙熊的大汽车》来发展其正确辨识各种图形的能力。然后再让幼儿找出教室里哪些东西是由什么图形宝宝变成的,最后引导幼儿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在最后的环节中林老师做的情感教育还是不够,如果再做得更透一些会更好! 活动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老师提问的技巧以及对关键性语言抓得很好,整个活动中看到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对人的智力发

特级教师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及评析

特级教师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请坐。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去哪儿旅游过呀?你说说。 生:去杭州的千岛湖。 师:你呢? 生:我去北京的。 师:去北京的哪儿呀? 生:哪儿都去的。 师:有什么收获呀? 生:人很多。 师:哦,人很多。你呢,孩子? 生:我去过青岛。 师:好,同学们,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走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绮丽、壮观。今天,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笔触一起去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同学们,齐读课题。 【点评】从谈已有的生活导入新课,侃侃道出自己的旅游经历,激荡起心中的情思,易引起对新课文阅读的期待。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才拿到教材,现在老师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请你们抓紧时间,反复的朗读课文。要求:把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读不好的语段,反复读几遍,好不好? 生:好。 师: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并相机指导) 师:哦,胸有成竹啦,都读好了吗,同学们? 师:谁能读懂这些词。(屏幕打出一组词语: 浙江仰卧臀部稍微额角蜿蜒即使)好,你来。 生:浙江、仰卧、臀部、稍微、额角、蜿蜒、即使 师:字正腔圆,没错,谁再读读。

师:好,词语读好了,谭老师出些句子,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谁读这个句子。(屏幕显示: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生再读。 师:哦,在这个句子当中有一个词叫“明艳”,你能结合这句子,说说什么是“明艳”吗?你来。 生:我觉得应该就是明亮、鲜艳。我把这两个字分开,明就是明亮,艳就是鲜艳。 师:嗯,这是一种理解的好办法,还有吗? 生:我也觉得是明亮又鲜艳。因为映山红有粉红色的,也有红色的,红色特别鲜艳,也特别亮,所以我认为,明艳是明亮…… 师:还有或浓或淡的…… 生:还有或浓或淡的新绿。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读课文知道,叶老先生是四月份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四月份可是踏青游览的好季节,同学们,谁能把北山这种景色给我们读一读?你来。 生读。 【点评】这是师生共同品读的快乐与惬意。“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在文本具体的语境中共同想象着山花相映、红绿争辉的绚丽,从中感受作者的“明艳”一词带给我们的赏心悦目,带给我们春天如此般明朗与炙热的情怀。 师:真好,同学们,再看看一个句子怎么样?(出示: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试试!好,请你读。 生读“一条迎着溪流……”,老师纠正“一路”,生再读,有些磕巴,老师轻声地跟着读,并提醒“变换这个词不能读错,变换调子”,生重复“变换调子” 师:同学们看看,听听,“宽、窄、缓、急”多像一首乐曲,一首溪流的欢歌,谁再读读,能读出溪流变换的调子? 师:同学们,这真是看山山有色,听水水有声呀。好,同学们的字词谭老师放心了,现在,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好,坐好准备,请你在默读的时候边读边想,作者是按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 生默读。 师:想好了吗?谁说说。 生:他是按从下到上,从外到里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了外洞,然后再写了内洞。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他是按位置顺序写的。 师: 详细地说说。

初中语文评课稿教学内容

语文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某老师执教的《》一课,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学中既有创新,又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目标。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多种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堂课中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一、教学目标准确、适宜。 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较为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科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清晰、合理。 1、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 2、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一新鲜的感受。 3、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4、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紧凑、科学。 1、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 2、教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教师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 四、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交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1、导语: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朗读课文: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疏通文意,欣赏课文:要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从而让学生会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五、教学效果良好。 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节课较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 3、培养了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校过程中建立信心。如: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多表现,然后多表扬他们。 4、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5、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六、建议与设想。(不足与方法) 1、2、

幼儿园教师听课、评课心得体会范文

幼儿园教师听课、评课心得体会范文 ; 幼儿园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从不同的课型角度展示了在新纲要的引领下,老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升,以及以幼儿为主,把时间留给孩子,深挖教材,明确目标的体现。 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基本功素质经得起考验,也是对教师课堂驾御能力的考验及心理素质的考验,与其说坐在下面听课,其实是在欣赏,以敬佩的姿态去聆听、去学习。 一次听观摩课是我园周晓老师上的《有趣的按摩》,经验丰富的周老师,语言极富感染力,能根据活动需要很快地把孩子带入情境,她的体态语言很生动,虽然有点夸张,但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让孩子们深受感染。活动中,;所有在坐的老师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小手一次次举起,小口一次次打开,有时为了抢答问题高高站起,课堂是孩子的,她们特别喜欢且兴趣浓厚。她甜美的声音,自然大方的教态,抓住孩子的心,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教学法,融入孩子们当中,与孩子们一起表演,整个活动有规则,但不约束,活而不乱,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们每天在课堂上需要做的事情,这样的环节听起来更觉亲切,更有收获。 周老师的课使我体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观念,落实纲要精神。《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信赖感。在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在很长时间内幼

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总会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坐好不准动,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教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评价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是一般教师常范的弊端,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随着创新教学的不断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赏识每一个幼儿,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我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我园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要求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幼儿园教师听课、评课心得体会范文。 2、教学设计有创意。每一节课教师都经过精心的研究、每一个环节也都经过认真的考虑,什么地方该说什么?该提问那些问题,这些每一位老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3、教具的准备恰到好处: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具准备非常关键,如果你准备的教具,孩子感兴趣,愿意去了解它,认识它,那么你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粗浅体会,但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向周老师这样的骨干教师多多请教、不耻下问,课后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更要刻苦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小学数学_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1厘米的表象,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猜谜语:一棵大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每个手指的名称知道吗? 介绍“一拃”猜谜语手介绍手指名称比划一拃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播放故事《阿福的新衣》

问题1、阿福穿上新衣会不会很高兴呢? 问题2、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听故事,思考问题。师傅量的师傅做,徒弟做衣服徒弟量 设计意图: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活动2:看来我们在度量长度时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长度单位”(板书)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教师活动: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取下学具。 让学生观察、感知1厘米的长度 学生活动:1人拿1个1厘米的学具轻轻放到桌上观察、感知,很短 学生活动:用1厘米测量橡皮长边 设计意图:学生测量寻找含有1厘米的物体。学生充分感知1厘米。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后测量结果统一。 学生活动:估计纸条的长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学生活动:测量纸条长度 设计意图:体验尺的生成 学生活动:观察尺子,找找尺子上都有什么?找1厘米,找几厘米

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构建“五步建模教学法”,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在教研室“小学数学‘建模用模’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情境化-----解决问题过程化-----建立模型具体化-----应用模型生活化”)的理念引领下,结合我校实际,针对数学建模的重点,我们把“小学数学建模的有效策略”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自主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个性教学法——“五步建模教学法”,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数学建模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有效达成了“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发展目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建模用模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五步建模教学法”模式流程 二、“五步建模教学法”教学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变“事理”为“数理”建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因为生活原型中揭示的“事理”是学生的“常识”,但是“常识”还不是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读懂问题情境。 2.通过“转化”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结构的过程。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无疑是交给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3.通过“数形结合”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问题解决”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画图形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由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多样化,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更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意识。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提出问题情境化) 师: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同学们看王芳生日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今天是王芳的生日,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3块,王芳吃了2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 生1:爸爸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81,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 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生2: 82里面有2个81,83里面有3个8 1。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数学信息:王芳吃了这个蛋糕的82,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8 1,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8 3。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吗? 生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83+8 1

评课心得体会4篇

评课心得体会4篇 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是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以下是整理的评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评课心得体会1 本周是我们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我听了七节课,参加了三次评课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也学到了很多,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必须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对教材深入研究,理解充分,才能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才能知道怎么上,学生才能学得轻松。 第二,教师要多学习,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素质。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深深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到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第四,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要学会先扶后放,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品质,做课堂上的主人。 总之,这次的听评课活动,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

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评课心得体会2 原本以为上课、听课、评课是教师的家常便饭,不言自知,并不十分重视,但通过了这次的骨干培训,使我认识了有三点是最重要的。 一、说课是拓宽教学研究的新视野 关于说课的内容,第一节讲述说课的理念,提到说课的类型、特点,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以及说课中注意的问题;第二节为说课内容,包括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程序五方面的内容;第三节为说课评价。有些教师错误认为“上课是给学生上的课,说课是给同行、专家上的课”。其实,上课和说课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说课是近十年来新的教学研究过程,说课不仅阐明上课主要解决的“教什么”、“怎么教”,还要回答“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的关键问题,说课带有研究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成长的性质,也是一种集体备课的特殊形式。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把说课当成念稿子,说课者把事先写好的说课教案去读去背。这样的说课语言很难口头化和感情化,容易阻碍与听者之间的交流,疏远了彼此的距离,更加淡化了说课的效果,这样的说课也失去了意义。 二、听课是探解课堂现场的真谛

《秋思》教学实录与评析

《秋思》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材解读】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中唐诗人张籍所写的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写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 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 【教学策略】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品味、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同时通过同类诗词的拓展,丰富感悟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读图导入,感情铺陈 师: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老师有变化吗? 生:换衣服了。 师:是啊,仔细观察一下我,再看看台下的老师们,谁更有吸引力? 生:老师你啊! (生乐)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我,我为什么有吸引力啊? 生1:老师您戴眼镜,显得知识渊博。 生2;您幽默风趣。 师:是啊,幽默是人非常好的特质,它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生3:我觉得你很玉树临风。 (生乐) 师:谢谢。 生4:英俊潇洒。 生5:仪表堂堂。 (全场乐) 师:好了,同学们,谁能用关联词把刚才这些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生:老师不但英俊潇洒,而且相貌堂堂。

(完整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评课稿.doc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评课稿 就本次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阅读课作一简要的评述。纯属我个人参加本次活动的粗浅体会,有些观点主要是想引发 同行的研究与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这次活动的总体印象(三句话):新秀荟萃,名师辈出,每堂课都闪现出令人鼓舞的亮点; 把握目标,设计精到,每堂课都凝 聚着各地教研团队的智慧;童言童话,精彩纷呈,每堂课都展示了济南的孩子们活泼灵动的 童真! 具体表述为如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阅读教学课堂目标。 课堂大多能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依据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利 用文本,采用“读读、说说、背背” 和“认认、记记、写写”的基本教学策略,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 育,基本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 统一。如《窗前的气球》、《谁打碎了花瓶》等课的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 书、识字是首要任务,阅读理解可以 迟一点、浅一点、少一点。课堂要以读为主,把讲的时间放在难理解的词句上,切忌把精力 放在分析课文内容上。 (二)生动展现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研究成果。 在课堂上,老师们把传统的生字卡片运用得淋漓尽致,有老师精心制作的各种孩子们感兴 趣的外形的卡片,也有学生预习时制 作的略显粗糙的卡片,还有用卡片“开火车” ,做游戏真可谓是卡片小,功能大。识记生字 新词的方式还有:找朋友、拼 音小帽找小主人、猜字谜、摘苹果、一字开花、拍字游戏、识字魔方、与课文内容有机联 系的“飘浮着的云朵”等等,不胜枚 举。在《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的教学中,老师提供了五种识字游戏供学生小组学习时选用。 (三)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观课评课报告

观课评课报告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代表了不同的季节。听完刘老师的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刘老师备课的用心、认真和掌控课堂的能力,整节课充实紧凑,课堂气氛活跃,衔接连贯自然。刘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感受到,想要上好一节课,我们需要做的准备真的很多。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刘老师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在引出课题后,刘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识字与积累词语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一年级正是识字的高峰阶段,学生认的快,忘的也快,所以很有必要每节课都让学生认读一下生字。刘老师在巩固字词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使字词的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利用多种形式,先是带拼音读,对读的不准确的字词,重点教读,然后去掉拼音读词语,再是以开火车的形式读,既巩固了字词,又照顾到了绝大多数的同学,很好的实现了学习目标。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刘老师让学生贴太阳,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发学生对太阳的兴趣。在这一部分,刘老师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四个季节的太阳,刘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太阳,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这样优化了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的课堂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发表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尤其是在讲解春天的太阳时,刘老师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彩色的春天的太阳,还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了春天多彩的景象,使同学们有更直接的认识,加深了印象。在最后,为了巩固同学们的所学,刘老师还根据课文安排了课后的拓展,使整个课堂更加完善。刘老师整节课轻松活跃,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也给孩子们一个自己喜欢的,印象深刻的太阳。 刘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在新学期中,我会做到认真备课,上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使每节课都充实高效,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1米有多长》的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1米有多长》的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节中关于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课。本节是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同时教学中提醒学生米尺用来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又为二年级下册进一步学习千米奠定了基础。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在这个基础上,我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测量黑板的长,在学生的操作中,因测量的物体较长,用20厘米长的学生用尺进行测量,比较麻烦,学生产生了换个比较长的尺子做测量工具或用比厘米大的单位米来进行测量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的新知识。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在学生解决问题中遇到问题而产生求知的动力,激起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除此之外,我还想通过这个设计想向学生们渗透:在今后遇到困难时,没什么好怕的,可以通过学习新知加以解决,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围绕重点,多层次展开 孩子们两天内一下子学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些孩子容易混淆,其原因是对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认识不够,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造用错单位的错误。这了让孩子们充分认识,我先让孩子们用米量:(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再让孩子们区别厘米和米:(1)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用两手比一下1米有多长。通过孩子们的动手比较感知厘米是比较小的单位,米比厘米要大得多。(2)用学生用尺量一量;数一数;看一看等方法了解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3)实物测量,使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本节课孩子们对米的认识较好,能正确地用长度单位——米,并进行有关测量。 三、存在的不足 1、反思这次的教学设计是没有把“估计”运用到实际测量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今后的教学在这方面要牢固树立此观念,因为学生掌握此项技能,在今后的实际生活当中受益匪浅。 2、有关长度单位的认识只是一个开始,后面教学中要给学生不断的强化和运用,丝毫不能懈怠——这是MS-EEPO有效教育理念中的由于强化次数不够导致的知识遗忘,这也是我教学中要汲取的一点失败的教训。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师:出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同学们秋游在分东西。师:4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生:2个。师:2瓶矿泉水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师:两次分法中每个人分到的东西怎样?生:一样多。师:这样的分法我们叫什么分?生:平均分。师: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多少个?生:半个师:这时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1、2、3等等的数表示吗?生:不能了,用分数表示。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师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同探究认识几分之一 (一)、1/2的认识和几分之一的认识 1、师结合分月饼图引导学生读1/2和叙述它的意义 师:半个月并,我们说是这个月饼的1/2,1/2怎么读呢?它表示什么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想一想、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动手折出1/2,并在1/2部分涂上颜色,再说一说。 师多媒体出示操作要求:a、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并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1/2。 b、说一说:我把()形()分成()份,每份是它的()。 生动手操作 生汇报 3、练习判断:下面的图形能用1/2表示吗? (两个图形是平均分成2份,1份涂颜色的;两个图形不是平均分的。) 4、师:我们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生:1/3,1/4,1/5,1/8,1/12...... 5、请你用你手中的学具折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并说一说。

6、生汇报,是把学生作品张贴黑板上并指着几个都是14的图提问:为什么这里涂色部分形状不同但都能用1/4表示? 7、同桌之间或想说一说自己手中折出的几分之一 (二)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 1、生自学课本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写法、读法。 2、生汇报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2、看图写分数 3、从下面的画面你联想的几分之一? 4、看视频联想分数

语文课评课稿

朱岚老师语文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 刘金枝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上午,我们一起听了三一班朱岚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朱岚老师虽然走上讲台的时间不长,但成长很快在课堂教学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我粗浅的总结了一下: 一、这节课,朱老师教学思路很清晰。首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描写课文的中心句子,由中心句作为切入点,进行层层剥笋式的理清课文内容及文章的结构,然后分层学习课文。 二、读代讲,在读中感悟。读是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读是学生感悟,思考的前提。纵观整节课,课堂上书声琅琅,教师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西沙群岛海水的美,在读中感悟西沙群岛物产丰富,在读中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爱。 三、运用多媒体,搭建学生走近文本的平台。 我们知道“儿童是由声音、色彩、语言”来思维的,朱老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从多种感官给学生以刺激,西沙群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运。课文虽然生动、形象、优美,但学生很难真正感受到,当老师的课件出示海底的各种各样的鱼。各类不同的贝壳形态各异珊瑚,学生就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学生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相互交融。 四、把口语交际落实到了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学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朱老师教学海底的鱼多这段时,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说明鱼多后,适时地让学生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遣词造句的艺术。 五、注重抓重点词品读课文。 朱老师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抓住了“各种各样”、“懒洋洋”、“蠕动”这些词,通过图片展示和学生带动作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珊瑚的美丽,海参的动态,大龙虾的威武。老师还巧妙的问学生,作者为什么写海水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引导学生理解词义的不同和用词的妙处。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精彩的课堂永远属于她的下一节。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的探索,才会找到教学的真谛,我相信,朱岚老师会成为教坛上空一颗璀璨的明星。 谢谢大家! 2015年12月2日

认识厘米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领悟着新理念,尝试着新方法,课后认真总结并写出教学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一节课后,我结合听课老师的意见以及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及时对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觉得比较好的地方: 1、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目标制定 在出现课题后提问:“看到《认识厘米》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思考后提出,生1:为什么要认识厘米?生2:认识厘米对我们有什么用?生3:1厘米有多长?生4:用厘米怎样去量?生5:这支铅笔有几厘米长?生6:用尺子怎样量课本的宽?……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目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2、体现两个“转变” (1)、学生充分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线),厘米(这把赤字的长度单位);(2)、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等;(3)、以小组为单位量纸条的长度,有从刻度0开始量起、有从刻度1开始量起、有从

刻度2开始量起、有从刻度4开始量起等。在这一环节,老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关知识,个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