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试题

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试题
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试题

年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作者:————————————————————————————————日期:

2

2009—2010年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

1、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3、教育的最高宗旨是()

4、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的观念和意识。

5、识字是()和()的基础,是()的教学重点

6、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掌握最基本的()。

7、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字。

8、五至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9、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二、选择

1、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

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5、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三、判断对错

1、课堂教学是师生的生命所在()

2、课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3、新课程强调,教学更应注重过程而不得结论。()

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6、改变师生关系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

7、教学应注重思维结果、淡化思维过程。()

8、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9、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10、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四、名词解释

1、校本课程

2、赏识激励策略

3. 合作性学习的方式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五、简答

1、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是什么?

2、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3、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六、论述

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新课程标准测试参考答案于文会

一填空

1、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2、全体学生语文素养

3、培养人

4、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

5、阅读写作整个语文学习活动

6、语言文字良好习惯语文学习方法

7、不出声不指读提出疑问300

8、60 100

9、创新思维

10、语文素养勇于创新

二、选择

1、D

2、A

3、D

4、C

5、D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10、×

四名词解释

1、是学校根据当地课程资源、学校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而研制开发的课程。

2、指通过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部的积极因素与内动力,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与发展的规则与技巧。

3、3、指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一问题或完成某个任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

4、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的功能性基本要求。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的灵魂、统帅

五、简答

1、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3、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六、论述

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

新课程理念试题-选择题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2、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

3、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5、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C.信息化课程资源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7、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8、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

A.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C.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9.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考

试、选拔方式。

A.学生自由选择

B.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

C.综合评价的

10..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1、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A必然B必要C必需12、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A改革B创新C变革13、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

A发挥B发展C发扬14、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A变革B改变C变化1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

A重要B基本C必要16、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

A重要B必要C首要17、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18、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19、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20、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21、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A、师生对话B、师生交往C、共同讨论D、课堂活动22、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课程不是教学的(A)。A、权威B、方向C、目标D、计划24、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A、嘴B、耳C、心D、眼25、学生的主体是(C)。

A、教师

B、家长

C、学生

D、学校26、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A、服从B、尊重C、赞赏D、引导27、教师是学习的(D)。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以上都是

28、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A、1/3 B、2/3 C、1/2 D、1/429、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D选择教学方法

3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1、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3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时代的要求B教学要求C家长的要求D学校的要求

34、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教材改革B课堂教学改革C课程改革D教师素质提高

35、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A教学大纲B学生发展特点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36、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37、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39、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利于()

A教学方法的变革 B教学过程的变革

C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 D学习方法的变革

40、下列不属于校外课程资源的一组是()

A科研院所、科技馆、多媒体教室B教科书、实验室、博物馆

C家长、教师、工厂 D自制教具、校园草坪、阅览室

41、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A教材就是教科书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4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

43、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D 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44、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45、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46、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47、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48、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②研究教材。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④研究学生特点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9、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识

50、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

51、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5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问题性B开放性C过程性D综合性

53、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54、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②德育目标③过程与方法目标④能力目标

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

55、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②教师观的转变③学生观的转变④教学观的转变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56、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②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④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57、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

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

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

58、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59.课程标准对下列哪项内容没有做硬性的规定()

①课程目标、内容②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基本标准

③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④评价基本标准和评价具体方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60、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61、现行的课程体系形成于()

A.信息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经济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30、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①均衡性②综合性③选择性④系统性⑤实用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62.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3。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64。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4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D.赫尔巴特6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

6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

6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6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

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7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7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

7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7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

7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B.教材C.教师D.校长

7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76、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 )几部分。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7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及即( D)。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78.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B、辩论C、合作性讨论D、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79、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8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8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川流不息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

83、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84、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

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85、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性

D、开放创新性

86、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A、单向性B、双向性C、多向性D、成员性

87、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88、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89、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90、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91、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92、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D思想的开放性

93、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94、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9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96、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刻背景是()

A、工业经济时代B知识经济时代C网络信息时代D农业经济时代

97、不属于引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A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存在极大的反差B、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C、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D、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振兴教育,全民有责

98、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99、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均衡性发展性互补性

B、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C、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

D、针对性整合性自主性

100.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D)A十二大B 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0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改革开放B“三个有利于标准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 和平与发展10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B)

A人民当家作主B实现共同富裕C发展生产力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03.我国的立国之本是(B)A大力发展生产力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党的领导104.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A小康社会B信息化社会C学习型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6.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D )原则。A四项基本B直接“三通”C“一国两制”D一个中国105、综合实践活动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它的本质属性是()

①整体性②实践性③开放性④生成性⑤自主性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06、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不包括的方面是()

A、兴趣化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107、下列对“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关系说法不当的是()

A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B、强调研究性学习是因为过去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C、彻底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D、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108、对信息技术教育所承接的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

A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B、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C、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D、提高课堂教学中制作及使用教学课件的力度和普及性

109、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11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11、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改革主要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

A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B、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C、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D、构建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12、“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

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1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4、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5、学生张某长期不做作业,班主任将他安排在最后一排,并不许他与同学们交流,致使张某逐渐荒废学业。教师这种做法违背了课程改革教学行为的()原则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C、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自我监控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116、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体验性

D、问题性

117、英国在99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传统的学业成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体现的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B、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C、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D、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18、当前,教育手段的运用出现了()

A、多媒体化、综合化、网络化

B、信息化、网络化、自主化

C、网络化、教具化、学具化

D、信息化、多媒体化、超文本化

119、人教社许多教材特别强调科学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加大了对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即体现()

A、发现法

B、演示法

C、指导法

D、实验法

120、“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这条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A、学习内容

B、学习方式

C、学习观念

D、学习过程

12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22、(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123、高中课程结构是以( )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2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12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126、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B、综合学科考试成绩

C、学科考试或考查成绩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27、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法是()。

A、交叉备课

B、准备实验

C、写好教案

D、学习课标

128、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次。

A、7

B、4

C、5

D、8

129、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放在中心位置。(C )A.学生B.教材C.教师D.教师和学生130、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意义更大。( A ) A.班主任B.科任教师C.校长D.教研组长131、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C )A.教学目标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D.教学过程

132、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B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B.关注每一位学生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D.信任学生

133、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的圣殿。(D )A.情感体验B.师生交流C.学生成才D.人性养育

134、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A )A.民主平等B.关心学生C.以人为本D.鼓励学生

135、“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A )的发展观。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36、(B )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37、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B )。A、单一性B、多元性C、动态性

138、“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B )的特点。A、科学性B、灵活性C、有创意

139、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A )。A、促进发展B、甄别与选拔C、展示激励

140、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C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C、自评与他评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 ) B、无意注意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B )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D )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

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

1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 D.赫尔巴特1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 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

1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1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2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2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

2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2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2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C )A.学生B.教材C.教师 D.校长2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6.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C )的整体提高。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7.(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

28.阅读是学生的(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29.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的

30.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31.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32.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1)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3.(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4.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多元智能理论;

35.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3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7.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38.(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

39.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4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A )A.①②③④

41.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B\C)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

42、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B\C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3、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B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44、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A\B\C )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C.信息化课程资源

4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A\B )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46、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A\B\C )

47、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 B\C )

48.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B\C ) 考试、选拔方式。

49..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A\B\C)

50、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A必然B必要C必需

51、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A改革B创新C变革

52、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A发挥B发展C发扬

53、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A变革B改变C变化

5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A重要B基本C必要

55、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A重要B必要C首要

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5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5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59、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60、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B、师生交往

61、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2、课程不是教学的(A)。A、权威

63、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A、嘴B、耳C、心D、眼

64、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A、服从B、尊重C、赞赏D、引导

65、教师是学习的(D)。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以上都是

66、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A、1/3 B、2/3 C、1/2 D、1/4

67、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A、确立教育目的

68、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B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69、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 )A、针对性

7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A )A时代的要求

7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 )C课程改革D教师素质提高

72、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C )A教学大纲B学生发展特点C国家课程标准D课程改革纲要

73、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D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74、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D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C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76、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B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C教材就是课程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77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A)A自主、合作创新

78、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B)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7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D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80、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B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刘美林8.29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摘要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8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 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新课程标准测试及答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格 1 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 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 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 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3、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 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现、动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4、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 育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评和综合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 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对水平一的学生应主要采用(A)评价。 A、评语式 B 、等级制 C 、评语和等级制评价相结合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是课程目标哪个方面的 内容(C) A、运动参与 B 、身体健康C、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B )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哪个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A、运动参与 B 运动技能 C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4、以下属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是() A、武术 B 、舞狮舞龙 C 、踢毽子 D 、抖空竹 E 、荡秋千 5、在课程目标中,身体健康的目标是() A、掌握保健知识和方法 B 、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C、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D 、提高适应自身环境的能力 三、判断题: 10 分,每题 2 分 1、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 能。(对) 2、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对) 3、师应结合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促 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对) 4、各地、各校不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自行确定各水平学生不 同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的权重分配。(错) 5、对水平四的学生以等级制评价为主,结合评语式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个,其中()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的话,写()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和()。 5、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和(),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4、()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 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 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 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 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 性)(层次性) (发展性)(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 导者)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 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

2020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答案(精华版)

2020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答案(精华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阅读”、“ 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0年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2020年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单位:姓名 一、填空 1、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3、教育的最高宗旨是() 4、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的观念和意识。 5、识字是()和()的基础,是()的教学重点. 6、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掌握最基本的()。 7、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字。 8、五至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9、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二、选择 1、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 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5、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三、判断对错

2019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高中数学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B.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C.开阔数学视野,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D.只需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的基本能力是( ) A.自主探究、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熟练解题、空间想象 B.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C.自主探究、推理论证、空间想象、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D.运算求解、熟练解题、数学建模、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3.高中数学新课程习题设计需要( ) A.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只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B.只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C.既要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要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D.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4.下面关于高中数学课程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各模块没有先后顺序的必要 B.高中数学课程包括4个系列的课程

C.高中数学课程的必修学分为16学分 D.高中数学课程可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类 5.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学生大量做题,挑战难题 B.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兴趣、有挑战 C.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有机会板演讲解 D.通过数学应用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6.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是依靠( ) A.学生 B.教师 C.社会 D.政府领导 7.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8.在新课程改革中,受新的理念指导,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多方面,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30分每小题2分) 1、语言技能主要包括_______、说、_______、写等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 2、英语语言知识主要含:语音、词汇、_______、功能和话题。 3、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能力水平分为_______个级别。 4、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者小短文是新课标中____________的目标要求。 5、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说唱要求的第一个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策略:认知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源策略。 7、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_______和_______双重性质。 8、教材编写应体现以下四个原则:思想性原则、_______、趣味性原则、__ _____。 9、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_______ 资源。 10、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____ ___,评价目标的多维化。 11、评价体系包括___________和终结性评价 12、评价要__________、反馈教学、促进教学。 13、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 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14、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测试与非测试、教师评价、_________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等。 15、______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______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二、简答题(30分) 1、简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

最新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姓名总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的、()的、()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和()。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和()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等四个学习领域。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5分,11-15题为多选题,每

小题2分,共25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教师成长 D.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7、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A.强调探究性学习 B.强调合作学习 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姓名总分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二、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三、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4、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5、5、()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 ()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①朗读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分,共15分) 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2017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7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19.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20.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二、多选 1. 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2.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高陌中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5每小题2分,6-10每小题3分,共25分) 1、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6、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7.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新课标》强调“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四基是指:( C ) A.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 B. 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C.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D. 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思想和基本过程 9、《新课标》强调“从两能到四能”的转变,“四能”是指( B ) A.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B.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D.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10.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D )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含A、B、C 二、填空题 1、《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1.5分,共15分) 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X )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V ) 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X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汇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个,其中()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 )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的话,写()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和()。 5、 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和(),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4、()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推荐)高中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标准考试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 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2、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3、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高中数学选修2-2的内容包括: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6、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各个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 7、选修课程系列1是为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系列2是为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 8、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9、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

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 10、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高中数学课程每个模块1学分,每个专题2学分。(错)改:高中数学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 2、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都是确定性关系。(错) 改: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3、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对) 4、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对) 5、教师应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领导者。(错) 改:教师应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使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