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石家庄一中东校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石家庄一中东校区【最新】九年级上

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造导线B.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C.生铁铸造铁锅D.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2.以下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O2B.He C.CO2D.5H2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塞紧橡皮塞

B.检查气密性

C.滴瓶滴管用后不洗涤

D.蒸发结晶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B.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D.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的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5.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B.

C.D.

6.维生素A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化学式为C20H30O,人体缺乏维生素A,影响暗适应能力,易患夜盲症,下列关于维生素A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A中含有51个原子核

B.维生素A中有20个碳原子

C.维生素A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0:15::8

D.一个维生素A分子中含有158个电子

7.暖宝宝中的发热剂主要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在实验室发热剂能代替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时,食盐可以加快铁粉的锈蚀

C.实验时,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实验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是18.3%

8.如图是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9.下列关于盐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B.盐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

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D.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处有白雾

10.次氯酸钙[Ca(ClO)2]能起杀菌、消毒作用,其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l B.+3 C.+5 D.+7

11.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12.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高楼着火,不能乘坐电梯逃离13.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C.合金属于金属单质

D.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14.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B.氢氯酸、盐酸、HNO3

C.氢氧化钙、消石灰、CaCO3D.氧化钙、熟石灰、CaO

15.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在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 g

B .在10℃时,将25 g KNO 3加入75 g 水中,充分搅拌,可得25%的KNO 3溶液

C .KNO 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60℃时,KNO 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1∶10

1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无色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7.下列是化学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有关氧气的性质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小林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B .小兵准备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他未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就停止收集

C .小芳在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之前先用砂纸把铁丝打磨光亮

D .小琴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立即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1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 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提纯甲物质

D .将t l ℃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19.生产电脑芯片的材料主要是高纯硅。工业生产高纯硅的原理为

2

2C+SiO Si +2X 高温,则X 的化学式是( ) A .N 2 B .CO C .CO 2 D .O 2

20.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 范围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胆汁和胰液显碱性

B.胃液比唾液酸性弱

C.胰液比胆汁碱性强

D.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2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表中X的值是0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4:11

22.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23.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4.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物质都由元素组成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2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为+4

B.用6B铅笔芯、电池、小灯泡和导线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C.金刚石、石墨、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6.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27.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28.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食盐和水

②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石灰石和稀盐酸

⑤硝酸铵和水

⑥铁与稀硫酸

A.①②④B.①②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29.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右两边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加入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当反应停止后,金属都有剩余,则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A.分度盘的左边

B.分度盘的中间

C.分度盘的右边

D.3种情况都有可能

30.下列图象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向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水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D.向烧碱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二、填空题

31.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三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

(2)氯化镁中镁元素显正二价__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当y=8时,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

32.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防毒面具中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作用。

(2)用井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该井水是___________(填“硬水”或

“软水”)。

(3)为了防止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______。

(4)品茶习惯先闻茶香,从微粒的观点解释能闻到茶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5)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些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___________的减小而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6)用洗洁精能洗去餐盘上油渍,说明洗洁精具有___________作用。

(7)家用烧水壶(铁制)使用不当内壁会有一层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用盐酸可以除去铁锈,操作时一定要注意盐酸的用量和操作方法,否则水壶会穿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锈的原理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穿孔的原因___________。

33.水和溶液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命活动有重大的意义。

(1)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2)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6%(填“>”“<”或“=”)。

三、实验题

34.某研究小组为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甲所示三个实验(三种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其形状和大小相同,稀盐酸的浓度和用量也相同)。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实验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这说明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___________(“强”或“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因此在上述实验的

基础上,乙同学又补做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且实现了探究目的。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___________,Y是___________蓝色溶液。

35.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编号)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容积为400mL)氧气占80%,空气占20%的混合气体,预先应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_ mL的水加入该集气瓶中(不考虑水蒸气的影响)。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应如何验满___________。

(3)电石(CaC2)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生成乙炔,并放出热量。实验室制取乙炔(C2H2),最适宜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___________,收集乙炔常用F装置,说明乙炔

___________。

(4)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CO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36.A、B、C、D、E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已知C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与E的反应: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B转化为A的反应:___________。

(2)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37.某同学用73 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进行了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请根据题意填空并计算:

(1)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1%)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铜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

C、生铁铸造铁锅是利用铁的延展性和导热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 正确。故选D。

点睛: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2.D

【详解】

A、O2可以表示氧气或一个氧气分子,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故错误;

B、He表示氦气,氦元素,一个氦原子,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故错误;

C、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或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故错误;

D、5H2表示5个水分子,故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A、连接试管和橡皮塞时试管不能放在桌上要拿起来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以免压破试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用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蒸发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等到出现较多固体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的铜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C

【详解】

A.该物质的组成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选项A错误;

B.该图片中含有两种物质的分子,表示两种不同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B错误;C.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C正确;D.该物质的组成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

6.D

【详解】

A、1个维生素A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维生素A分子中含有51个原子,1个原子中含有1个原子核,则1个维生素A分子中含有51个原子核,而不是维生素A中含有51个原子核,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维生素A是由维生素A分子构成的,一个维生素A分子中含有20个碳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维生素A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30):(16×1)=120:15:8,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维生素A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碳原子、1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6、1、8,则一个维生素A分子中含有

20×6+30×1+1×8=158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C

【详解】

A 、铁生锈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选项正确;

B 、实验时,食盐可以加快铁粉的锈蚀,选项正确;

C 、实验时,为消耗尽瓶中的氧气,发热剂的量要充足,最好过量一些,选项错误;

D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就是测出的氧气的体积,所以实验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是55 300mL mL

×100%≈18.3%,选项正确,故选C 。 【点睛】

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原理是采用化学的方法来除去一定体积空气中的氧气,实验前后气体的体积差就是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要准确测得氧气的体积,用到的与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要足,且该物质与氧气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

8.C

【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是222

222C H +5O 4CO +2H O 点燃。

【详解】

A 、甲物质是C 2H 2,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所以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A 错误;

B 、通过分析可知,该反应中,

C 2H 2、CO 2、H 2O 均为化合物,而O 2是单质。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B 错误;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C 正确;

D 、根据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2:5。D 错误。

故选C 。

9.B

【详解】

A. 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此选项正确;

B.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盐酸不具有吸水性,此选项错误;

C.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此选项正确;

D.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氯化氢挥发出来,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中,形成盐酸小液滴,在瓶口处出现白雾,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0.A

【分析】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详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

+2+x+-22=0

??

??,则x=+1,故选A。

11.D

【详解】

A、锌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与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反应后的滤液显蓝色,表明滤液中仍含有硝酸铜,锌可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也有可能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也可能不含铜,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选项错误;

B、锌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仍为蓝色,表明滤液中有硝酸铜的剩余,说明锌可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滤液仍为蓝色还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锌还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选项错误;

C、锌先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且反应后的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错误;

D、锌先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将金属逐一进行置换。

12.A

【详解】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再用水扑灭,此选项错误;

B、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为防止发生爆炸,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此选项正确;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以检验地窖内氧气的含量是否充足,此选项正确;

D、高楼着火,不能乘坐电梯逃离,用步梯逃生,因为着火很可能会导致断电,乘坐电梯会有更大的危险,此选项正确。

故选A。

13.B

【解析】

A、根据合金的概念,合金中必须有金属,所以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合金的各成分硬度高,故B正确,

C、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故C错误,

D、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的熔点低,故D错误。

14.A

【详解】

A、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A项正确,符合题意;

B、盐酸是氢氯酸的俗称,化学式为HCl,B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C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化学式为CaO,D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分析】

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利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的有关溶质析出原理的知识解决此题【详解】

A、由表中数值可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故A正确;

B、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9g,说明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9g硝酸钾,25gKNO3加入75g水中有一部分硝酸钾不溶解,质量分数小于25%,故B错误;

C、从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从低温到高温溶解度数值不断变大,故C正确;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说明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钾,故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1:10,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16.D

【详解】

A、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

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C、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一、稳定的物质,不是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7.D

【详解】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先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再将其伸入集气瓶中。所以小琴的操作错误,故选D。

18.B

【详解】

A、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固体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温度是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影响因素之一,没有给定温度,不能判定甲、乙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故A 项错误;

B、t1℃时,甲乙固体物质溶解度相同,即100g水中溶解甲、乙固体物质的质量相等,则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项正确;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以用冷却甲的热饱和溶液法提纯甲物质,故C项错误;

D、将t l℃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该过程中甲、乙固体的溶解度都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会有固体物质析出,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也不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等于乙,故D 项错误;

答案:B 。

19.B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结合化学反应:2

2C+SiO Si +2X 高温,可以推出X 化学式为CO 。故选B 。

20.B

【详解】 A.胆汁、胰液的pH 均大于7,均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胃液的pH 比唾液的小,胃液比唾液酸性强,故选项说法错误。

C.胰液的pH 比胆汁的大,胰液比胆汁碱性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铝能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且无毒、无害,服用含氢氧化铝[Al (OH 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D

【详解】

A 、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X =26+8+2+4﹣1﹣16﹣15=8,选项A 错误;

B 、甲物质减少25g ,丙物质增加14g ,丁物质增加11g ,所以该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B 错误;

C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其他物质,选项C 错误;

D 、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4g ∶11g =14∶11,选项D 正确。故选D 。

【点睛】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2.B

【详解】

A、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铜片上的白磷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故错误;

B、温水是8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而红磷不能燃烧则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故正确;

C、现象③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需要氧气,故错误;

D、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没有达到着火点,不一定就是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错误。故选:B。

23.B

【详解】

,故应该称取3g氯A、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

化钠固体溶于47mL水中,故A错误;

B、取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至溶液变为无色,是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B正确;

C、带火星的木条在纯氧中能复燃,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更低,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比较,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不能点燃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24.C

【详解】

A.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此选项正确;

B. 物质都由元素组成,此选项正确;

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钠原子中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此选项错误;

D.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属于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此选项正确。

故选C。

25.A

【详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