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莉治疗痛经经验一则

孙勇莉治疗痛经经验一则

孙勇莉治疗痛经经验一则

发表时间:2016-06-27T13:31:59.3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作者:赵征昊孙勇莉

[导读] 介绍孙勇莉主任医师治疗痛经的经验。

上海市闸北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072

【摘要】介绍孙勇莉主任医师治疗痛经的经验。孙勇莉主任认为应辨证和辨病结合治疗痛经,可以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灵活运用活血化瘀药物。采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四法同用,自拟“痛经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

孙勇莉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年,为上海市中医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基础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疾病,在月经病、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等病的治疗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孙勇莉主任认为在现代中医的临床工作中,大量的辨证与辨病是交织在一起的。因为辨证与辨病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辨证可以揭示疾病症候的本质,辨病可以揭示疾病症候的本质,辨病可以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提高治疗水平。痛经的治疗,运用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结合辨病,在“痛”的共性中找到个性,在个性中归纳共性,然后制定治疗方案,灵活用药,对提高疗效很有帮助。

辨证辨病结合治疗:各种痛经,虽然同时表现为经期腹痛,但病因确大不相同,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也表现不同。因此,辨证和辨病结合治疗痛经,可以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灵活运用药物。

灵活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痛经常用的方法,但怎样根据药性,结合病情,灵活运用这些药物至关重要。孙勇莉主任认为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满意疗效。在常用的活血化瘀药中,按药物功能分:有行气化瘀药如广郁金、莪术;活血化瘀药如益母草、桃仁;止血化瘀药如三七粉、蒲黄;凉血化瘀药如牡丹皮、赤芍;温经化瘀药如五灵脂、延胡索等等。按药效程度分:有活血化瘀药如丹参、泽兰;活血破瘀药如水蛭、地鳖虫等。孙勇莉主任认为:凡经来腹痛,在经后痛则气血虚弱,经前痛则为气血凝滞。若因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为疼痛。更当审其凝滞作胀痛之故,或因虚、因实、因寒、因热而分治之。而临床常见痛经以气血凝滞为主,故采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四法同用,组成“痛经方”治疗痛经。方中丹参活血祛瘀止痛;当归补血调经止痛;炒白芍养血柔肝止痛;延胡索活血理气止痛;香附疏肝理气止痛;乌药温肾行气止痛;川楝子疏肝行气止痛;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经;紫苏梗行气宽中;丹皮凉血活血散瘀;生蒲黄、五灵脂活血散瘀;生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活血行气,气血并调,调达冲任,痛经自除。服药同时,辅以心理疏导可以提高疗效。“痛经方”丹参9、当归9、炒白芍15、延胡索9、香附9、乌药9、川楝子15、桃仁9、紫苏梗9、红花6、丹皮9、生蒲黄10、五灵脂15、生甘草6。

医案一则:痛经,患者张某,女,19岁

主诉:痛经1年余。患者初潮14岁,月经规律,周期天左右,7日左右干净。近年来经行腹痛,经量偏多,有血块。lmp6.20*7,经量多,色暗红,夹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经期第一,第二天疼痛明显,胃纳可,大便秘结,夜寐欠安。舌质黯,脉弦滑。证属气滞血瘀。治疗理气化瘀,温经止痛。

处方:丹参9、生甘草6、当归9、炒白芍15、延胡索9、香附9、乌药9、川楝子15、桃仁9、紫苏梗9、红花6、丹皮9、生蒲黄10、五灵脂15、生大黄6 连服7贴。

二诊:lmp7.20*7,量中等,仍有腹痛,但较前好转,仍有血块。舌脉同前。宗原法续治。连服7贴。

三诊:lmp8.21,未干净,量中等,疼痛时间较前缩短,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治拟益气补血止痛。

处方:党参9、白术9、干姜3、生甘草6、陈皮9、枳壳9、延胡索9、当归9、白芍9、黄芪15、肉桂3、木香9 连服7贴。

四诊:量中等,疼痛明显缓解,舌脉同前。守前法治之。

处方:黄芪15、肉桂3、当归9、川芎9、白芍9、茯苓9、砂仁3后下、熟地黄15、丹参9、香附9、党参9、白术9、生甘草6 连服7贴。

五诊:患者因事停诊2月,经行腹痛又作,但程度较就诊前为轻,形寒肢冷,胎白润,脉沉细。治以温经暖宫,调血止痛。

处方:黄芪15、肉桂3、党参9、白术9、茯苓9、升麻5、柴胡6、吴茱萸3、当归9、赤芍9、白芍9、熟地黄15、丹参9、香附9、延胡索9、桃仁9、大枣15 连服14贴。

获效后,每逢经来前期复诊,随诊三月,后无复发。

按语:此案患者初诊时,症见经来量多,经前乳胀,色暗夹块。舌质黯,脉弦滑。证属气滞血瘀之型。肝经循经少腹而上,肝气条达则血海通调。然易因情志弗郁,冲任气血瘀滞,经血不能正常运行,而见经期少腹胀痛,经来色暗有块。孙老师采用痛经方加减治疗血瘀之证。方中,当归养血柔肝,调血止痛。赤芍活血化瘀,延胡索,生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木香理气行滞,另用生大黄,攻实通幽,兼可以活血化瘀,寓全方之中,诸药配伍,相得益彰,收效痛减。后治疗期间患者形寒肢体,证属阳虚內寒,故此时宜温经暖宫,调血止痛。方中除益气活血化瘀之药外,添加吴茱萸温经散寒,赤白芍缓急止痛,姜枣温中和胃,获效。

作者简介:

赵征昊、孙勇莉,邮编,200072,赵征昊(1983- )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苏江都;学位: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全科。工作单位:上海市闸北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