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传播及控制分析数学建模

传染病的传播及控制分析数学建模
传染病的传播及控制分析数学建模

传染病的传播

及控制分析

摘要 为进一步探索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规律及其与防治措施的关系,本文通过建立传染病的传播模型,了解传染病的扩散传播规律,为预测和控制传染病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

本文针对该问题建立了SEIR 微分方程模型,对病毒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患者人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将人群分为五类:患者、疑似患者、正常人、治愈者和死亡者。前三者作为传染系统。我们认为治愈者获得终身免疫,和死亡者一样移出传染系统,即后两者合并为移出者。 本模型将病毒的传染与扩散分为两个部分:控制前和控制后。在控制前,相当于没有对病毒扩散做任何限制,患者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增长,并以死亡的形式退出传染系统;在控制后,由于对潜伏者进行了一定强度的隔离,与此同时,确诊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使得传染源数量减少,患者平均每天接触的人数减少,治愈者增多,并作为主要的移出者移出传染系统。

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通过Matlab 软件拟合出患者人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关系图,得到如下结果:控制前,患者人数呈指数增长趋势;控制后,在=0.4p 时,患者人数大致在7天时到达最大值,在25天时基本没有患者;在=0.3p 时,患者人数大概在第8天到达最大值186383,大概在28天之后基本没有患者;在=0.6p 时,大概在第5天患者人数到达峰值为47391,在21天时基本没有患者。综上分析,对隔离强度的处理是控制传染病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所得结果,对H7N9的传播控制时提出了医院、政府和个人应有的一些控制措施。

关键词:隔离强度潜伏期SEIR 模型

一、问题重述:

2013年中,H7N9是网上的热点,尤其是其高致死率,引起了人们的恐慌,最近又有研究显示,H7N9有变异的可能。假设已知有一种未知的现病毒[1]潜伏期为12a a :天,患病者的治愈时间为3a 天,假设该病毒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患者每天接触的人数为r ,因接触被感染的概率为λ(λ为感染率)。为了控制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将人群分成五类,患者、疑似患者、治愈者、死亡者、正常人。潜伏期内的患者被隔离的强度为p (为潜伏期内患者被隔离的百分数)。

在合理的假设下建立该病毒扩散与传播的控制模型,利用所给数据值生成患者人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增强或者减弱疑似患者的隔离强度,比较患者人数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最后结合该模型的数据对控制H7N9的传播做出一些科学的建议。

二、问题假设:

1、假设单位时间内感染病毒的人数与现有的感染者成比例;

2、假设单位时间内治愈人数与现有感染者成比例;

3、假设单位时间内死亡人数与现有的感染者成比例;

4、假设患者治愈恢复后不会再被感染同种病毒,有很强的免疫能力,即被移除出此传染系统;

5、假设正常人被传染后,进入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处于潜伏期的人群不会表现症状,不可传染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6、假设患者入院即表示患者被隔离治疗,被视为无法跟别人接触,故不会传染健康人;

7、假设实际治愈周期过后,如果患者没有治愈,则认为患者死亡,即实际治愈周期过后,患者都被移出此感染系统;

8、假设考察地区内疾病传播期间忽略人口的出生,死亡,流动等种群动力因素对总人数的影响。即:总人口数不变,记为N ;

三、符号说明:

符号

解释说明 S(t)

t 时刻正常人(易受感染)人数 E(t) t 时刻疑似患者的人数

Q(t)

t 时刻处于潜伏期的人数 I(t)

t 时刻确诊患者的人数 R(t)

t 时刻退出传染系统的人数(包括治愈者和死亡者) β1

潜伏期的人数中转化为确诊患病的人数占潜伏期人数的比例 β2

每日退出传染系统的人数比例 a 3 确诊患者的治愈时间

患者的人均日接触人数

因接触被感染的概率

潜伏期内的患者被隔离的强度 四、问题分析:

根据题意,这是一个传染性病毒随着时间演变的过程,需要研究传染病在传播过程中各类人群的人数变化,特别是通过研究患者和疑似患者的人数变化,预测传染病的传染的高峰期和持续时间长度,从而我们可以采取相应隔离措施达到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效果。

我们要分析、预测、研究它就得建立动态模型,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关于传染病的模型已有不少,其中以微分方程模型最具代表性,因题目中把人群分为五类: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治愈者、死亡和正常人,所以我们采用微分方程中的SIER 模型,将死亡者和治愈者都归于系统移出者统称为恢复人群。在此基础上,我们找出单位时间内这五类人群人数的变化来建立微分方程,得出模型。再利用matlab 编程画出图形,改变其隔离强度后重新作图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利用此模型对控制H7N9的传播做出建议。

五、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5.1传染病模型的准备

不同类型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弄清这些特点需要相当多的病理知识,因此我们不可能从医学的角度一一分析各种传染病的传播,而只是按一般的传播机理建立模型。

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目前关于传染病的模型已有不少,其中以微分方程建立的模型比较具有代表性,模型复杂程度有区别,故适合的情形也不同,包括I 模型、SI 模型、SIR 模型、SEIR 模型等[2]。

I 模型是最简单的模型,从已感染人数和有效接触率出发构建模型,但未区分已感染者(病人)和未感染者(健康人),结果发现,随着时间增加,病人人数会无限增长,这显然不符合实际;SI 模型是I 模型的改进模型,它区分了已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但是该模型没有考虑到病人可以治愈,导致人群中的健康者只能变成病人,病人不能变成健康者,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在考虑病人治愈后有较强免疫力的情况下,SIR 模型对SI 模型进行了改进,即增加了移除者(包括死亡者和治愈者),但在实际情况下,传染病会出现疑似患者,故需要考虑隔离的情况。SEIR 模型[3]-[4]对SIR 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疑似患者,考虑到了隔离强度,故我们选择SEIR 模型进行此次建模。 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人群分为五类: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治愈者、死亡和正常人。根据SEIR 模型重新归类,得到以下结果:

(1)健康人群,即易感染(Susceptibles )人群。记其数量为S(t),表示t 时刻未感染病但有可能感染该疾病的人数;

(2)确诊患者,即被感染(Infection )该疾病的人群,记其数量为I(t),表示t 时刻已经确诊为患者入院的人数;

(3)疑似病患,即被入院隔离的人群,包括一部分正常人一部分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记其数量为E(t),表示t 时刻可能感染该疾病的入院被隔离的人数;

(4)潜伏期感染者,即已感染病毒但处于潜伏期的人群,记起数量为Q(t)表示t 时刻已经感染病毒但没有表现症状即处在潜伏期的人数。

(5)恢复人群(Recovered ),记其数量为R(t),表示t 时刻已从感染病者中移出的人数,包括死亡者和治愈者,这部分人数既不是已感染者,也不是非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也不会再次被感染,他们已经推出了传染系统。

该传染病的传播流程图如下:

图1传染病传播流程图

5.2传染病模型的建立[5]

传播过程中每一个群体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对S 来说,一部分未被隔离的潜伏期感染者能感染正常人,使其成为潜伏期感染者流出S ;对于E 来说,流入者包括一部分潜伏期的感染者和一部分正常人,流出者包括一部分没有被感染的正常人和隔离后被确诊患者;对于I 来说,它既有从包括隔离和未被隔离的H 中确诊的流入者,也有已经治愈的流出者;对于R 来说,它只有从I 中治愈转化而来的流入者。以上过程在传染的每一时刻都是相同的。为此我们可将时间假定的非常小,在某一时刻对S 、E 、I 、R 取其对时间的微分,这样既可建立传染病控制模型的微分方程组如下:

1、控制前阶段:

前两天,患者没有住院,疑似患者没有被隔离,患者可以随意接触和感染正常人。分析控制前t V 阶段时间内,疫情的发展与变化。

(1)正常人-----疑似患者:

控制前阶段病人尚未被隔离,所以疫情发展比较迅速,此时病人人均每天接触r 个正常人,假设t 时刻病人人数为()I t ,则新增疑似患者人数为E ?,()()E I t r t r I t t ?=???=???。

(2)疑似患者-----潜伏期:

疑似患者中包括病毒携带者和非病毒携带者,病毒携带者会进入潜伏期,而非病毒携带者最终还是正常人。

设疑似患者中病毒携带者占疑似患者的比例为λ,假设t 时刻疑似患者人数为()E t ,潜伏期患者人数为()Q t ,则()()Q t E t λ=?,故新增潜伏期人数为Q E λ?=??。

(3)潜伏期-----确诊患者:

因为每日潜伏期病人变为确诊患者的数量呈指数增长,用1β表示这一特性。那么新增确诊患者人数为()1I Q t t β?=???,现在要确定1β,如果潜伏期天数为1a 到2a ,假设其变化到了一个稳定阶段,那么随着天数的增加潜伏期的病人越来越多,其概率分布呈指数稳步增长,则每天有()()21111/t a a e ----概率的人变为猪流感患者,即()()121111/e t a a β-=---。所以新增患者人数:()()()

21111/e t I a a Q t -?=---????。

(4)确诊患者-----治愈、死亡:

设T 为退出系统人数(治愈者和死亡者),如果治愈天数设为3a ,那么3a 天后病人要么死亡要么被治愈,而被治愈的人产生抗体,不再会被传染,所以被治愈的人和死亡的人都算作退出系统的人。设系统退出率为3a ,则有退出人数()2T I t t β?=???。2β的求解方法与1β相同,即随着天数的增加退出传染系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则()23111/t a e β-=--?。故新退出传染系统的人数()()311/e t T a I t t -?=-???。

根据上述:(1)(4)的式子可进一步得出:

所以得出以下:

2、控制后阶段:

两天之后,患者全部住院,疑似患者全部被隔离,剩下一部分未被隔离的感染者变成患者后可以接触和感染正常人。分析控制后阶段t ?时间内,疫情的发展与变化。

(1)正常人-----疑似患者:

控制后阶段,病人开始被隔离,所以疫情发展开始变慢,并受隔离强度p 影响,此时病人每天接触的()'E r I t ?=???正常人数目'r 也在变小,假设病人的数目为()I t ,则疑似患者数目。又因为

接触率'r 与隔离强度p 有关,也呈指数分布,所以'pt r r e -=?,故新增疑似患者的数目

()pt E r e I t t -?=????。

(2)疑似患者-----潜伏期:

控制后阶段,疑似患者中病毒携带者占疑似患者的比例λ不会改变。假设t 时刻疑似患者人数为()E t ,潜伏期患者人数为()()Q t E t u =?,故新增潜伏期人数为Q E u ?=??。

(3)潜伏期-----确诊患者:

潜伏期患者变为确诊患者的过程与控制前时刻相同,所以新增患者人数

()()()21111/e t I a a Q t -?=---?????。

(4)确诊患者-----治愈者、死亡者:

同样退出传染系统的人数不变,则新增退出传染系统的人数()()311/e t T a I t t -?=-???。

根据上述:(1)(4)可进一步求得出:

()()()()()()

()()()21111/e (1(1(1/3))t t I t t I t a a Q t t a e I t t --+?-=---????---????整理后得:

5.3传染病模型的求解:

1、控制前:

通过对模型的推导,我们发现不能给出每个函数的解析解,因此考虑利用Matlab 中的ode 系列函数进行求解。

首先,对传染病模型进行标准化,再带入参数,并由此建立微分方程组函数文件,随后用ode 函数对该文件进行调用,即可得到微分方程组的解向量,然后利用plot 函数画出此解向量即可得到各类人群岁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控制前患者人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2控制前患者的人数随时间的变化

由上图可以看出控制前还未采取任何措施时,患者的人数迅速增加,类似于指数型增长曲线。这是由于在开始的两天,患者两天后才入院,疑似患者两天后才被隔离缺乏。一方面,他们将病原体迅速地传染给了健康人;另一方面,他们由于缺乏治疗,无法被治愈。当时,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可见模型的合理性。

2、控制后:

(1)当0.4p =隔离强度时,患者人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3控制后0.4p =时患者人数随时间的变化

由上图分析可知,两天后,对患者进行入院隔离,对疑似患者进行部分隔离,使得新进入潜伏期的人数在减少。因此,由于时间的延迟,患者人数的迅速增长,并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最后平缓的趋于零。患者人数在增长趋于缓慢的几天后到达一个峰值。我们求得当隔离率为p=0.4时,患者人数大致在7天时到达最大值93701,在25天时基本没有患者。

(2)改变隔离强度=0.3p 为时,患者人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4控制后=0.3

p时患者人数随时间的变化

由上图分析可知,当p=0.3时,即隔离强度有所下降时,患者人数在前8天属于迅速增长趋势,但增长趋势慢慢减缓。大概在第8天,患者人数到达最大值186383,其后由于大量的患者被治愈且受感染的人数越来越少,导致患者人数显着下降,大概在28天之后基本没有患者。

(3)改变隔离强度=0.6

p为时,患者人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5控制后=0.6

p时患者人数随时间的变化

由上图分析可知,当=0.6

p时,患者人数在前四天增长迅速,但由于隔离率很高,病情很快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增长人数越来越少,在第5天患者人数到达峰值为47391,其后患者由于治愈人数越来越多,人数逐渐减少,在21天时基本没有患者。

3、控制前后模型总体:

上图皆为总体模型的分图,在进行总体分析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表示。

为更直观的比较不同隔离强度引起的患者人数变化情况,我们作图6将不同强度的隔离强度情况相结合。同时,为了贴合题意,我们在图像上将控制前的两天和控制后的情况结合起来,得到总图如下所示:

图6患者人数随时间的变化

由上图分析可知,控制前,患者人数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控制后患者人数的增长速度,说明实行疑似患者隔离政策对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三条曲线比较可知,当隔离强度不同时,对患者人数最高峰出现的天数和传染病传播的持续时间(即患者全部痊愈没有再出现患者)有极大的影响。在隔离强度较小时,患者人数的最高峰出现时间靠后,传染病持续的传播时间较长;在隔离强度较大时,患者人数能较快的出现最高峰再较迅速的下降,因此传染病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更有利于传染病的控制。所以,在实际的传染病控制过程中,对传染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大疑似患者隔离的强度是很有必要的。

六、模型评价:

优点:本模型中采用微分方程中的SEIR模型,对传染病传播做出合理假设,对人群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并对其进行数据拟合,得出传染病传播过程中,各类人群的人数发展趋势,采用数值计算,图形观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先有感性认识,再用特殊点进行理论分析,最后进行数值验证和估算,可以看作计算机技术与建模方法的巧妙配合。比较全面地达到了建模的目的,即描述传播过程、分析感染人数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预报传染病高潮到来的时刻和传染病将持续的时期,对群众接受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通过这些数据,政府可以更好的探索制止蔓延的手段和措施。

缺点:所建立的模型中,没有考虑不同年龄段病毒的抵抗力不同,且将治愈者和死亡者当作一类人进行了处理,题目只给出了患者治愈所需的天数,没有给出患者死亡的概率,于是我们暂且认为其患者住院达到治愈天数时即被移出系统,可能是治愈也可能是死亡。其所得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只能粗略的反应此传染病的传播情况。要准确反映,需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七、模型应用:

根据建立的SEIR模型和计算所得的数据,我们发现,人群接触的人数r值越大,正常人被感染的几率越大,疫情扩散得越快,因此在疫情期间,应减少公共活动,降低病毒的传播率;通过改变隔

离强大的大小后比较可知,p值越小病情越难控制,所以要保证患者能及时住院治疗,从而遏制病毒的扩散;综上所述,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对控制H7N9传播提供一些建议:医院方面:医院应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卫生水平,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医院的合理化管理,加大对感染者的隔离力度,这样有助于传染病的治疗和控制工作有序的展开:(1)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2)医院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并加大隔离疑似病患的力度,这有利于传染病的快速控制。

政府方面:应具有敏锐的警觉性,在传染病开始广泛传播之前,应迅速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控制:(1)根据H7N9病毒的特点,加强医院、学校、家禽养殖厂、活禽市场等这些重点区域的疫情防控,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应对和有效控制。

(2)应对地方医疗保障措施进行完善,防止患者不能及时就医的情况出现,增加传染病蔓延的趋势。

(3)一方面应加大传染病的宣传力度,使公众对传染病有一定的警觉和预防意识;另一方面应进行科学的引导,不造成公众的恐慌心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个人方面:应加强对传染病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不盲从,不恐慌,以正确的态度进行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与家禽类的直接接触,减少去禽流感疫区。

(2)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增强抵抗力。

(3)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八、参考文献:

[1]张彤.一类具潜伏期和非线性饱和接触率的流行病模型[J],浙江工程学院学

报,2004,21(2):136-140.

[2]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5-144

[3]AndersonRM,MayRM.Infectiondiseasesofhumans:dynamicsandcontrol.OxfordUnivpress,Oxfo rd,1991.

[4]张娟.马知恩各仓室均有常数输入的SEIR流行病模型的全局分析

2003(06).

[5]PagillaPR.Robustdecentralizedcontroloflarge-scaleinterconnectedsystems:generalinte rconnections[C]//ProceedingsoftheAmericanControlConference,SanDiego,California,1999:4 527-4531.

九、附录:

附录一:程序

function dy=ill1(t,y)

a1=1;a2=10;a3=30;r=10;c=0.5;

dy=zeros(2,1);

dy(1)=(1-(1-1/(a2-a1))*exp(-t))*y(2)-(1-(1-1/a3)*exp(-t))*y(1);

dy(2)=c*y(1)*r-(1-(1-1/(a2-a1))*exp(-t))*y(2);

function dy=ill2(t,y)

a1=1;a2=10;a3=30;r=10;c=0.5;p=0.4;

dy=zeros(2,1);

dy(1)=(1-(1-1/(a2-a1))*exp(-t))*y(2)-(1-(1-1/a3)*exp(-t))*y(1); dy(2)=c*y(1)*r*exp(-p*t)-(1-(1-1/(a2-a1))*exp(-t))*y(2);

[T1,Y1]=ode45('ill1',[0,2],[900,1050]);

a(1)=Y1(end,1);a(2)=Y1(end,2);

[T2,Y2]=ode45('ill2',[0,30],a);

plot(T1,Y1(:,1),'r',T2+2,Y2(:,1))

xlabel('时间/天'),ylabel('患者/人')

title('患者随人数变化')

hold on

[y_max,i_max]=max(Y2(:,1));

x_text=['t=',num2str(T2(i_max)+2)];

y_text=['ymax=',num2str(y_max)];

max_text=char('maxp=0.4',x_text,y_text);

plot(T2(i_max)+2,y_max,'.')

text(T2(i_max)+3,y_max,max_text);

数学建模之传染病模型

第五章 微 分 方 程 模 型 如果实际对象的某特性是随时间(或空间)变化的,那么分析它的变化规律,预测它的未来性态时,通常要建立此实际对象的动态模型,这就是微分方程模型. §1 传 染 病 模 型 建立传染病的数学模型来描述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分析受感染人数的变化规律,预报传染病高潮的到来等,一直是各国有关专家和官员关注的课题. 考虑某地区的传染病的传染情况,设该地区人口总数为N ,既不考虑生死,也不考虑迁移,时间以天为计量单位. 一. SI 模 型 假设条件: 1. 人群分为易感染者(Susceptible )和已感染者(Infective )两类人,简称为健康人 和病人,在时刻t 这两类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别记作()t s 和()t i . 2. 每个病人每天有效接触的平均人数是λ(常数),λ称为日接触率,当病人与健康 人有效接触时,使健康者受感染变为病人. 试建立描述()t i 变化的数学模型. 解: ()()1=+t i t s ()()N N t i N t s =+∴ 由假设2知,每个病人每天可使()t s λ个健康者变为病人,又由于病人数为 ()t i N ,∴每天共有()()t i N t s λ个健康人被感染. 于是i s N λ就是病人数i N 的增加率,即有 i s N dt di N λ= (1)

i s dt di λ=∴ 而1=+i s . 又记初始时刻(0=t )病人的比例为0i ,则 ()()?????=-=0 01i i i i dt di λ 这就是Logistic 模型,其解为 ()t e i t i λ-??? ? ??-+= 11110 [结果分析] 作出()t t i ~和i dt di ~的图形如下: 1. 当2 1=i 时,dt di 取到最大值m dt di ?? ? ??,此时刻为 ??? ? ??-=-11ln 01i t m λ 2. 当∞→t 时,1→i 即所有人终将被传染,全变为病人(这是不实际的). 二. SIS 模 型 在前面假设1、2之下,再考虑病人可以医治,并且有些传染病如伤风、痢疾等愈后免疫力很低,可以假定无免疫性,于是病人被治愈后变成健康者,健康者还可以被感染再变成病人,此模型称SIS 模型.

数学建模 传染病模型

传染病模型 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许多传染病,但是仍然有一些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传染病的传播,而最直接的因素是:传染者的数量及其在人群中的分布、被传染者的数量、传播形式、传播能力、免疫能力等。 一般把传染病流行范围内的人群分成三类:S类,易感者(Susceptible),指未得病者,但缺乏免疫能力,与感染者接触后容易受到感染;I类,感病者(Infective),指染上传染病的人,它可以传播给S类成员;R类,移出者(Removal),指被隔离或因病愈而具有免疫力的人。 问题提出 请建立传染病模型,并分析被传染的人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预报传染病高潮的到来?为什么同一地区一种传染病每次流行时,被传染的人数大致不变? 关键字:传染病模型、建模、流行病 摘要:随着卫生设施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诸如霍 乱、天花等曾经肆虐全球的传染性疾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一些新的、不断变异着的传染病毒却悄悄向人类袭来。20世纪80年代十分险恶的爱滋病毒开始肆虐全球,至今带来极大的危害。还有最近的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的损失。长期以来,建立制止传染病蔓延的手段等,一直是各国有关专家和官员关注的课题。 不同类型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弄清这些特点需要相当多的病理知识,这里不可能从医学的角度一一分析各种传染病的传播,而只是按照一般的传播模型机理建立几种模型。 模型1 在这个最简单的模型中,设时刻t的病人人数x(t)是连续、可微函数, 方程(1)的解为 结果表明,随着t的增加,病人人数x(t)无限增长,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建模失败的原因在于:在病人有效接触的人群中,有健康人也有病人,而其中只有健康人才可以被传染为病人,所以在改进的模型中必须区别健康人和病人这两种人。 模型2 SI模型 假设条件为 1.在疾病传播期内所考察地区的总人数N不变,即不考虑生死,也不考虑迁移。人群分为易感染者即健康人(Susceptible)(S)和已感染者即病人(Infective)(i)两类(取两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称之为SI模型),以下简称健康者和病人。时刻t这两类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别记作s(t)和i(t)。 2.每个病人每天有效接触的平均人数是常数 ,称为日接触率。当病人与健康者接触时,使健康者受感染变为病人。

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剖析

传染病的传播 摘要:本文先根据材料提供的数据建立了指数模型,并且全面地评价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而后对模型与数据做了较为扼要地分析了指数模型的不妥之处。并在对问题进行较为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引入更为全面合理的假设和建立系统分析模型。运用联立微分方程组体现疫情发展过程中各类人的内在因果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方程求解算法结合

MATLAB 编程(程序在附件二)拟合出与实际较为符合的曲线并进行了疫情预测。同时运用双线性函数模型对卫生部的措施进行了评价并给出建议以及指出建立一个真正能够预测以及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的模型,这样做的困难本文的最后,通过本次建模过程中的切身体会,说明建立如SARS 预测模型之类的传染病预测模型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分方程 SARS 数学模型 感染率 1问题的重述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俗称:非典型肺炎)是21世纪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传染病。SARS 的爆发和蔓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我们从中得到了许多重要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定量地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规律、为预测和控制传染病蔓延创造条件的重要性。请你们对SARS 的传播建立数学模型,具体要求如下: 1)建立传染病传播的指数模型,评价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2)建立你们自己的模型,说明为什么优于指数模型;特别要说明怎样才能建立一个真正能够预测以及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的模型,这样做的困难在哪里?对于卫生部门所采取的措施做出评论,如:提前或延后5天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疫情传播所造成的影响做出估计。附件1提供的数据供参考。 3)说明建立传染病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2 定义与符号说明 N …………………………………表示为SARS 病人的总数; K (感染率)……………………表示为平均每天每人的传染他人的人数; L …………………………………表示为每个病人可能传染他人的天数; dt d N(t)………………………… 表示为每天(单位时间)发病人数; N(t)-N(t-L)………………………表示可传染他人的病人的总数减去失去传染能力的病人数; t …………………………………表示时间; R 2 ………………………………表示拟合的均方差; 3 建立传染病传播的指数模型 3.1模型假设 1) 该疫情有很强的传播性,病人(带菌者)通过接触(空气,食物,……)将病菌传播给健康者。单位时间(一天)内一个病人能传播的人数是常数k ; 2) 在 所传染的人当中不考虑已治愈的人是否被再次被传播,治愈的人数占该地区的总人数是绝对的少数,治愈者不会再被传播并不影响疫情在该时间内的感染率常数k; 3) 病者在潜伏期传播可能性很小, 仍按健康人处理; 4) SARS 对不同的年龄组的感染率略有不同(相差不大),但我们只考虑它健康人的感染率是一样的;

数学建模 传染病模型

传染病模型 摘要 当今社会,人们开始意识到通过定量地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建立传染病的传播模型,可以为预测和控制传染病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本文利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对传统传染病动力学建模方式进行综述,且针对甲流,SARS等新生传染病模型进行建模和分析。 不同类型的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不是从医学的角度一一分析各种传染病的传播,而是从一般的传播机理分析建立各种模型,如简单模型,SI模型,SIS模型,SIR模型等。本文中,我们应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和传播规律,运用联立微分方程组体现疫情发展过程中各类人的内在因果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方程求解算法。然后,通过借助Matlab程序拟合出与实际较为符合的曲线并进行了疫情预测,评估各种控制措施的效果,从而不断完善文中的模型。 本文由简到难、全面地评价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而后对模型和数据也做了较为扼要的分析,进一步改进了模型的不妥之处。同时,在对问题进行较为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又引入更为全面合理的假设,运用双线性函数模型对卫生部的措施进行了评价并给出建议,做好模型的完善与优化工作。 关键词:传染病模型,简单模型,SI,SIS,SIR,微分方程,Matlab。

一、问题重述 有一种传染病(如SARS、甲型H1N1)正在流行,现在希望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利用已经掌握的一些数据资料对该传染病进行有效地研究,以期对其传播蔓延进行必要的控制,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考虑如下的几个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一定的比较分析和评价展望。 1、不考虑环境的限制,设单位时间内感染人数的增长率是常数,建立模型求t 时刻的感染人数。 2、假设单位时间内感染人数的增长率是感染人数的线性函数,最大感染时的增长率为零。建立模型求t时刻的感染人数。 3、假设总人口可分为传染病患者和易感染者,易感染者因与患病者接触而得病,而患病者会因治愈而减少且对该传染病具有很强的免疫功能,建立模型分析t 时刻患病者与易感染者的关系,并对传染情况(如流行趋势,是否最终消灭)进行预测。 二、问题分析 1、这是一个涉及传染病传播情况的实际问题,其中涉及传染病感染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一些初始资料,可通过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加以解决。 2、问题表述中已给出了各子问题的一些相应的假设。 3、在实际中,感染人数是离散变量,不具有连续可微性,不利于建立微分方程模型。但由于短时间内改变的是少数人口,这种变化与整体人口相比是微小的。 因此,为了利用数学工具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我们还需要一个基本假设:感染人数是时间的连续可微函数。 三、模型假设 模型二和模型三的假设条件: 假设一:在疾病传播期内所考察地区的总人数N不变,即不考虑生死,也不考虑迁移。人群分为易感染者(Susceptible)和已感染者(Infective)两类(取两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称之为SI模型),以下简称健康者和病人。时刻t这两类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别记作s(t)和i(t)。 假设二:每个病人每天有效接触的平均人数是常数,称为日接触率。当病人

数学建模论文资料传染病模型)

传染病模型 摘要 “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数学模型是通过控制已感染人群来实现的。利用隔离等手段来保护未被感染的人群,减少其对健康人群的危害。由于传染病具有研究新型病例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数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和处理。问题一:描述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将分析受感染人数的变化规律,预报传染病高潮到来的时刻,在传染病过程中,建立传染病影响健康人的数学模型。问题二,在区分健康人群和已经感染人群的情况下,要建立适合总人数不变,区分已经感染的人群和的数学模型,必须在问题一的条件下作出合理假设,同时得出该模型,最后结合已知数据可算出每个已感染人群每天接触健康人群的函数和数学模型。问题三,传染病无免疫性——病人治愈成为健康人,健康人可再次被感染,问题三加入健康人可以再次感染,一个感染期内每个病人的有效接触人数,称为接触数。 一种疾病的传播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受很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传染病人的多少,易受传染者的多少,传染率的大小,排除率的大小,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还有人员的迁入和迁出,潜伏期的长短,预防疾病的宣传以及人的个体差异等。如何建立一个与实际比较吻合的数学模型,开始显然不能将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为此,必须从诸多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去掉次要因素。先把问题简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所得结果与实际比较,找出问题,修改原有假设,再建立一个与实际比较吻合的模型。从而使模型逐步完善。下面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建模过程,很有代表性,读者应从中体会这一建模过程的方法和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描述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将分析受感染人数的变化规律,预报传染病高潮到来的时刻,在传染病过程中,建立传染病影响健康人的数学模型。问题二,在区分健康人群和已经感染人群的情况下,要建立适合总人数不变,区分已经感染的人群和的数学模型,必须在问题一的条件下作出合理假设,同时得出该模型,最后结合已知数据可算出每个已感染人群每天接触健康人群的函数和数学模型。问题三,传染病无免疫性——病人治愈成为健康人,健康人可再次被感染,问题三加入健康人可以再次感染,一个感染期内每个病人的有效接触人数,称为接触数。 二.问题的分析 2.1 问题分析 描述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将分析受感染人数的变化规律,预报传染病高潮到来的时刻,在传染病过程中,建立传染病影响健康人的数学模型。 2.2模型分工

传染病传播数学模型

第二节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很多医学工作者试图从医学的不同角度来解释传染病传播时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就是在某一民族或地区,某种传染病传播时,每次所涉及的人数大体上是一常数。结果都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由于数学工作者的参与,用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模拟和论证,得到了较满意的解答。 一种疾病的传播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受很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传染病人的多少,易受传染者的多少,传染率的大小,排除率的大小,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还有人员的迁入和迁出,潜伏期的长短,预防疾病的宣传以及人的个体差异等。如何建立一个与实际比较吻合的数学模型,开始显然不能将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为此,必须从诸多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去掉次要因素。先把问题简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所得结果与实际比较,找出问题,修改原有假设,再建立一个与实际比较吻合的模型。从而使模型逐步完善。下面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建模过程,很有代表性,读者应从中体会这一建模过程的方法和思路。 一.最简单的模型 假设:(1) 每个病人在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是常数k;(2) 一个人得病后经久不愈,并在传染期内不会死亡。 以i(t)表示t时刻的病人数, k表示每个病人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 数,i(0)= i表示最初时有0i个传染病人,则在t?时间内增加的病人 数为 ()()() i t t i t k i t t +?-=?

两边除以t ?,并令t ?→0得微分方程 ()()()000di t k i t dt i i ?=???=? ………… (2.1) 其解为 ()00 k t i t i e = 这表明传染病的转播是按指数函数增加的。这结果与传染病传播初期比较吻合,传染病传播初期,传播很快,被传染人数按指数函数增长。但由(2.1)的解可知,当t →∞时,i(t)→∞,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最多所有的人都传染上就是了。那么问题在那里呢?问题是就出在于两条假设对时间较长时不合理。特别是假设(1),每个病人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是常数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越来越多,而未被传染的人数却越来越少,因而不同时期的传播情况是不同的。为了与实际情况较吻合,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改假设建立新的模型。 二. 模型的修改 将人群分成两类:一类为传染病人,另一类为未被传染的人,分别用i(t)和s(t)表示t 时刻这两类人的人数。i (0)= 0i 。 假设:(1) 每个病人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与这时未被传染的人数成正比。即()0k ks t =; (2) 一人得病后,经久不愈,并在传染期内不会死亡。 由以上假设可得微分方程

传染病的数学模型

传染病模型详解 /,SI SIS SIR 经典模型 经典的传播模型大致将人群分为传播态S ,易感染态I 和免疫态R 。S 态表示该个体带有病毒或谣言的传播能力,一旦接触到易感染个体就会以一定概率导致对方成为传播态。I 表示该个体没有接触过病毒或谣言,容易被传播态个体感染。R 表示当经过一个或多个感染周期后,该个体永远不再被感染。 SI 模型考虑了最简单的情况,即一个个体被感染,就永远成为感染态,向周围邻居不断传 播病毒或谣言等。假设个体接触感染的概率为β,总人数为 N ,在各状态均匀混合网络中建立传播模型如下: dS SI dt N I SI d t N ββ?=-????=?? 从而得到 (1)di i i dt β=- 对此方程进行求解可得: 0000(),01t t i e i t i i i i e ββ==-+() 可见,起初绝大部分的个体为I 态,任何一个S 态个体都会遇到I 态个体并且传染给对方,网络中的S 态个数随时间成指数增长。与此同时,随着I 态个体的减少,网络中S 态个 数达到饱和,逐渐网络中个体全部成为S 态。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个体不可能一直都处于传播态。有些节点会因为传播的能力和意愿 的下降,从而自动转变为永不传播的R 态。而有些节点可能会从S 态转变I 态,因此简单的SI 模型就不能满足节点具有自愈能力的现实需求,因而出现SIS 模型和SIR 模型。 SIR 是研究复杂网络谣言传播的经典的模型。采用与病毒传播相似的过程中的S ,I ,R 态 代表传播过程中的三种状态。Zanetee ,Moreno 先后研究了小世界传播过程中的谣言传播。 Moreno 等人将人群分为S (传播谣言)、I (没有听到谣言),R (对谣言不再相信也不传播)。 假设没有听到谣言I 个体与S 个体接触,以概率()k λ变为S 个体,S 个体遇到S 个体 或R 个体以概率()k α变为R ,如图 所示。建立的平均场方程:

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_上课

微分方程模型 [学习目的] 1.加深对微分方程概念的理解,掌握针对一些问题通过建立微分方程 的方法及微分方程的求解过程; 2.了解微分方程模型解决问题思维方法及技巧; 3.领会建立微分方程模型的逐步改进法的核心及优点,并掌握该方法; 4.理解微分方程的解的稳定性的意义,会用稳定性判定模型的解是否 有效; 5.体会微分方程建摸的艺术性。 在自然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天文)以及在工程、经济、军事、社会等学科量的问题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正如列宁所说:“自然界的统一性显示在关于各种现象领域的微分方程式的‘惊人的类似中’.”(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1972年版第295页)。要建立微分方程模型,读者必须掌握元素法(有关元素法,在高等数学中已有介绍)。所谓元素法,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分析的方法,它是以自然规律的普遍性为根据并且以局部规律的独立的假定为基础。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时,微分方程用得极其广泛。读者通过下面的几个不同领域中的模型介绍便有所体会,要想掌握好它,在这方面应作大量的练习。 §17.1、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建立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的思维方法,能归纳出该类建模的关键 性步骤及思维方法;并能指出求解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的方法技巧; 2.能用已知的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预报某种传染病的传播; 3.学会从简单到复杂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由于人体的疾病难以控制和变化莫测,因此医学中的数学模型较为复杂。生物医学中的数学模型分为两大类: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和疾病数学模型。 以下仅讨论传染病的传播问题。人们将传染病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在某一民族或地区,某种传染病传播时,每次所涉及的人数大体上是一常数。这一现象如何解释呢?关于这个问题,医学工作者试图从医学的不同角度进行解释都得不到令人满意的解释。最后由于数学工作者的参与,在理论上对上述结论进行了严格的证明。同时又由于传染病数学模型的建立,分析所得结果与

传染病的数学模型

222 SI/SIS,SIR 经典模型 经典的传播模型大致将人群分为传播态 S ,易感染态I 和免疫态R 。S 态表示该个体 带有病毒或谣言的传播能力,一旦接触到易感染个体就会以一定概率导致对方成为传播态。 I 表示该个体没有接触过病毒或谣言,容易被传播态个体感染。 R 表示当经过一个或多个 感染周期后,该个体永远不再被感染。 SI 模型考虑了最简单的情况, 即一个个体被感染, 就永远成为感染态, 向周围邻居不断传 播病毒或谣言等。假设个体接触感染的概率为 Γι ,总人数为 N ,在各状态均匀混合网络中 建立传播模型如下: dS - SI dU :SI .t N 从而得到 对此方程进行求解可得: ∣o e ∣(t) ------- —∣o +i °e 可见,起初绝大部分的个体为 I 态,任何一个S 态个体都会遇到I 态个体并且传染给对 方,网络中的S 态个数随时间成指数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I 态个体的减少,网络中S 态个 数达到饱和,逐渐网络中个体全部成为 S 态。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个体不可能一直都处于传播态。有些节点会因为传播的能力和意愿 的下降,从而自动转变为永不传播的 R 态。而有些节点可能会从 S 态转变I 态,因此简单 的SI 模型就不能满足节点具有自愈能力的现实需求,因而出现 SIS 模型和SIR 模型。 SIR 是研究复杂网络谣言传播的经典的模型。 采用与病毒传播相似的过程中的 S , I , R 态 代表传播过程中的三种状态。 Zanetee, Moreno 先后研究了小世界传播过程中的谣言传播。 Moreno 等人将人群分为 S (传播谣言)、I (没有听到谣言),R (对谣言不再相信也不传 播)。 假设没有听到谣言I 个体与S 个体接触,以概率,(k )变为S 个体,S 个体遇到S 个体 或R 个体以概率: (k )变为R ,如图2.9所示。建立的平均场方程: 传染病模型详解 [,i ° =K O ) BI 1 9 SlR 權峑眄优■业趨图

传染病传播地数学模型

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 很多医学工作者试图从医学的不同角度来解释传染病传播时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就是在某一民族或地区,某种传染病传播时,每次所涉及的人数大体上是一常数。结果都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由于数学工作者的参与,用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模拟和论证,得到了较满意的解答。 一种疾病的传播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受很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传染病人的多少,易受传染者的多少,传染率的大小,排除率的大小,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还有人员的迁入和迁出,潜伏期的长短,预防疾病的宣传以及人的个体差异等。如何建立一个与实际比较吻合的数学模型,开始显然不能将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为此,必须从诸多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去掉次要因素。先把问题简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所得结果与实际比较,找出问题,修改原有假设,再建立一个与实际比较吻合的模型。从而使模型逐步完善。下面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建模过程,很有代表性,读者应从中体会这一建模过程的方法和思路。 一.最简单的模型 假设:(1) 每个病人在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是常数k;(2) 一个人得病后经久不愈,并在传染期内不会死亡。 以i(t)表示t时刻的病人数,表示每个病人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i(0)= 表示最初时有个传染病人,则在时间内增加的病人数为

两边除以,并令→0得微分方程 …………(2.1) 其解为 这表明传染病的转播是按指数函数增加的。这结果与传染病传播初期比较吻合,传染病传播初期,传播很快,被传染人数按指数函数增长。但由(2.1)的解可知,当t→∞时,i(t)→∞,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最多所有的人都传染上就是了。那么问题在那里呢?问题是就出在于两条假设对时间较长时不合理。特别是假设(1),每个病人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是常数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越来越多,而未被传染的人数却越来越少,因而不同时期的传播情况是不同的。为了与实际情况较吻合,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改假设建立新的模型。 二. 模型的修改 将人群分成两类:一类为传染病人,另一类为未被传染的人,分别用i(t)和s(t)表示t时刻这两类人的人数。i (0)= 。 假设:(1) 每个病人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与这时未被传染的人数成正比。即; (2) 一人得病后,经久不愈,并在传染期内不会死亡。 由以上假设可得微分方程

传染病模型数学建模论文

甲型H1N1流感传播模型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了SIR模型对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和预测,文章收集了美国地区的甲流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如何降低流感在人群中发病率的俩种可靠方法。 一、问题重述 近年来由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型流感(又称猪流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相关网站获得数据,建立一个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的走势进行预测。 二、问题分析 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是一道传染病问题。在数学建模领域已经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SIR模型是比较完整的模型。SIR模型通过建立微分方程组,按照一般的传播机理建立集中模型。本文选取美国地区的甲流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建立SIR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规律进行预测。

三、建立模型 (一)、不考虑潜伏期的数学模型 1、模型假设 (1)、在甲型H1N1流感传播期内,美国境内的总人数为N 亿不变,既不考虑生死,也不 考虑迁移,人群分为易感染者S ,发病人群I 和退出人群R(括死亡者和治愈者)四类,时刻t 内这三类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s(t)、i(t)、r(t)。 (2)、i(t)关于时间的增长率与s(t)成正比,比例常数为λ。 病人的数量减少速度与当时的病人总人数成正比,比例常数为ν。治愈 的病人具有了免疫力,即治愈后不再会成为二次患者。 (3)、s(t)、r(t)、i(t)之和是一个常数1。 2、模型构成 易感者和发病者有效接触后成为发病者者。设每个发病者平均每天有效接触的易感者数为()S t λ,()NI t 个发病者平均每天能使()()S t NI t λ个易感者成为病毒潜伏者。 所以有: ()()()dS t S t I t dt λ=- (1) 单位时间内退出者的变化等于发病人群的减少,即 ()()dR t I t dt ν= (2) 发病人群的变化等于易感人群转入的数量,即 ()()()()dI t S t I t I t dt λν=- (3) 记初始时刻的健康者和病人的比例分别为0S 、0R (不妨设0R =0)。 3、模型求解 方程组(1)、(2)、(3)无法求出解析解,我们定义一个新的变量 /σλν=,于是可以求出方程的解为: 000 1()ln s i s i s s σ=+-+ (4) 下面分析s(t)、i(t)、r(t)的变化情况: a 、不论初始条件0S 、0R 如何,病人最终将消失,即0i ∞=。 b 、最终未被感染者的健康者的比例是s ∞,是方程 0001()ln 0s s i s s σ +-+=在(0,1/)σ内的根。

数学建模_传染病模型 (1)

传染病模型 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许多传染病,但是仍然有一些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传染病的传播,而最直接的因素是:传染者的数量及其在人群中的分布、被传染者的数量、传播形式、传播能力、免疫能力等。 一般把传染病流行范围内的人群分成三类:S 类,易感者(Susceptible),指未得病者,但缺乏免疫能力,与感染者接触后容易受到感染;I 类,感病者(Infective),指染上传染病的人,它可以传播给S 类成员;R 类,移出者(Removal),指被隔离或因病愈而具有免疫力的人。 问题提出 请建立传染病模型,并分析被传染的人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预报传染病高潮的到来?为什么同一地区一种传染病每次流行时,被传染的人数大致不变? 关键字:传染病模型、建模、流行病 摘要:随着卫生设施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诸如霍乱、 天花等曾经肆虐全球的传染性疾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一些新的、不断变异着的传染病毒却悄悄向人类袭来。20世纪80年代十分险恶的爱滋病毒开始肆虐全球,至今带来极大的危害。还有最近的SARS 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的损失。长期以来,建立制止传染病蔓延的手段等,一直是各国有关专家和官员关注的课题。 不同类型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弄清这些特点需要相当多的病理知识,这里不可能从医学的角度一一分析各种传染病的传播,而只是按照一般的传播模型机理建立几种模型。 模型1 在这个最简单的模型中,设时刻t 的病人人数x(t)是连续、可微函数, 病人人数的增加,就有 到考察的人数为常数足使人致病接触并且每天每个病人有效t t t ?+λ)(t t x t x t t x ?=-?+)()()(λ 程有个病人,即得微分方时有再设00x t = )1()0(,d d 0x x x t x ==λ 方程(1)的解为 )2()(0t e x t x λ= 结果表明,随着t 的增加,病人人数x(t)无限增长,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建模失败的原因在于:在病人有效接触的人群中,有健康人也有病人,而其中只有健康人

传染病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论文Word版

数 学 建 模 论 文 班级:商英1002班 学号:14号 姓名:谭嘉坤 指导老师:周爱群

由于人体的疾病难以控制和变化莫测,医学中的数学模型也是较为复杂的。在研究传染病传播问题时,人们发现传染病传播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例如,传染病人的多少,易受感染者的多少,免疫者(或感染后痊愈者)的多少等。在将某一地区,某种传染病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人们发现了以下的规律性: 设S k表示在开始观察传染病之后第k天易受感染者的人数,H k表示在开始观察后第k天传染病人的人数,I k表示在开始观察后第k天免疫者(或感染后痊愈者)的人数,那么 S k+1=S k-0.01S k (1) H k+1=H k-0.2H k+0.01S k (2) I k+1=I k+0.2H k (3) 其中(1)式表示从第k天到第k+1天有1%的易受感染者得病而离开了易受感染者的人群;(2)式表示在第k+1天的传染病人的人数是第k天的传染病人的人数减去痊愈的人数0.2H k(假设该病的患病期为5 (3)式表示在第k+1天免疫者的人数是第k天免疫者的人数加上第k 天后病人痊愈的人数。 将(1),(2)和(3)式化简得 如果已知S0,H0,I0的值,利用上式可以求得S1,H1,I1的值,将这组值再代入上式,又可求得S2,H2,I2的值,这样做下去,我们可以逐个地,递推地求出各组S k,H k,I k的值。因此,我们把S k+1,H k+1,I k+1和S k,H k,I k之间的关系式叫做递推关系式。 现在假设开始观察时易受感染者,传染病人和免疫者的人数分别为 将上述数据(5)代入(4)式右边得

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

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传染病传播的 数学模型 很多医学工作者试图从医学的不同角度来解释传染病传播时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就是在某一民族或地区,某种传染病传播时,每次所涉及的人数大体上是一常数。结果都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由于数学工作者的参与,用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模拟和论证,得到了较满意的解答。 一种疾病的传播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受很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传染病人的多少,易受传染者的多少,传染率的大小,排除率的大小,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还有人员的迁入和迁出,潜伏期的长短,预防疾病的宣传以及人的个体差异等。如何建立一个与实际比较吻合的数学模型,开始显然不能将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为此,必须从诸多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去掉次要因素。先把问题简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所得结果与实际比较,找出问题,修改原有假设,再建立一个与实际比较吻合的模型。从而使模型逐步完善。下面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建模过程,很有代表性,读者应从中体会这一建模过程的方法和思路。 一.最简单的模型 假设:(1) 每个病人在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是常数k ;(2) 一个人得病后经久不愈,并在传染期内不会死亡。 以i(t)表示t 时刻的病人数,0k 表示每个病人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i(0)= 0i 表示最初时有0i 个传染病人,则在t ?时间内增加的病人数为 ()()()0i t t i t k i t t +?-=?

两边除以t ?,并令t ?→0得微分方程 ()()()000di t k i t dt i i ?=???=? ………… () 其解为 ()00k t i t i e = 这表明传染病的转播是按指数函数增加的。这结果与传染病传播初期比较吻合,传染病传播初期,传播很快,被传染人数按指数函数增长。但由的解可知,当t →∞时,i(t)→∞,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最多所有的人都传染上就是了。那么问题在那里呢问题是就出在于两条假设对时间较长时不合理。特别是假设(1),每个病人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是常数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越来越多,而未被传染的人数却越来越少,因而不同时期的传播情况是不同的。为了与实际情况较吻合,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改假设建立新的模型。 二. 模型的修改 将人群分成两类:一类为传染病人,另一类为未被传染的人,分别用i(t)和s(t)表示t 时刻这两类人的人数。i (0)= 0i 。 假设:(1) 每个病人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与这时未被传染的人数成 正比。即()0k ks t =; (2) 一人得病后,经久不愈,并在传染期内不会死亡。 由以上假设可得微分方程

传染病模型数学建模论文

甲型H1N1流感传播模型研究 小组成员:宋科康张晓鹏姚步泉 摘要 本文采用了SIR模型对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和预测,文章收集了美国地区的甲流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如何降低流感在人群中发病率的俩种可靠方法。

一、问题重述 近年来由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型流感(又称猪流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相关网站获得数据,建立一个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的走势进行预测。 二、问题分析 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是一道传染病问题。在数学建模领域已经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SIR模型是比较完整的模型。SIR模型通过建立微分方程组,按照一般的传播机理建立集中模型。本文选取美国地区的甲流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建立SIR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规律进行预测。 美国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 三、建立模型 (一)、不考虑潜伏期的数学模型

1、模型假设 (1)、在甲型H1N1流感传播期内,美国境内的总人数为N 亿不变,既不考虑生 死,也不考虑迁移,人群分为易感染者S ,发病人群I 和退出人群R(括死亡者和治愈者)四类,时刻t 内这三类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s(t)、i(t)、r(t)。 (2)、i(t)关于时间的增长率与s(t)成正比,比例常数为λ。 病人的数量减少速度与当时的病人总人数成正比,比例常数为ν。治愈 的病人具有了免疫力,即治愈后不再会成为二次患者。 (3)、s(t)、r(t)、i(t)之和是一个常数1。 2、模型构成 易感者和发病者有效接触后成为发病者者。设每个发病者平均每天有效接触的易感者数为()S t λ,()NI t 个发病者平均每天能使()()S t NI t λ个易感者成为病毒潜伏者。所以有: () ()()dS t S t I t dt λ=-(1) 单位时间内退出者的变化等于发病人群的减少,即 () ()dR t I t dt ν=(2) 发病人群的变化等于易感人群转入的数量,即 () ()()()dI t S t I t I t dt λν=-(3) 记初始时刻的健康者和病人的比例分别为0S 、0R (不妨设0R =0)。 3、模型求解 方程组(1)、(2)、(3)无法求出解析解,我们定义一个新的变量 /σλν=,于是可以求出方程的解为: 0001()ln s i s i s s σ=+-+(4) 下面分析s(t)、i(t)、r(t)的变化情况: a 、不论初始条件0S 、0R 如何,病人最终将消失,即0i ∞=。 b 、最终未被感染者的健康者的比例是s ∞,是方程 0001()ln 0s s i s s σ +-+=在(0,1/)σ内的根。 C 、若01/s σ>,则开始有:()i t 先增加。当01/s σ=时,()i t 达到最大值,然后() i t

数学建模之传染病问题

摘要 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许多传染病,但是仍然有一些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传染病的传播,而最直接的因素是:传染者的数量及其在人群中的分布、被传染者的数量、传播形式、传播能力、免疫能力等。 本论文通过建立传染病模型,分析被传人数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预报传染病高潮的到来等等。

传染病问题的研究 一﹑模型假设 1.在疾病传播期内所考察的地区范围不考虑人口的出生、死亡、流动等种群动力因素。总人口数N(t)不变,人口始终保持一个常数N 。人群分为以下三类:易感染者(Susceptibles),其数量比例记为s(t),表示t 时刻未染病但有可能被该类疾病传染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感染病者(Infectives),其数量比例记为i(t),表示t 时刻已被感染成为病人而且具有传染力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恢复者(Recovered),其数量比例记为r(t),表示t 时刻已从染病者中移出的人数(这部分人既非已感染者,也非感染病者,不具有传染性,也不会再次被感染,他们已退出该传染系统。)占总人数的比例。 2.病人的日接触率(每个病人每天有效接触的平均人数)为常数λ,日治愈率(每天被治愈的病人占总病人数的比例)为常数μ,显然平均传染期为1/μ,传染期接触数为σ=λ/μ。该模型的缺陷是结果常与实际有一定程度差距,这是因为模型中假设有效接触率传染力是不变的。 二﹑模型构成 在以上三个基本假设条件下,易感染者从患病到移出的过程框图表示如下: 在假设1 s(t) + i(t) + r(t) = 1 对于病愈免疫的移出者的数量应为 r t d N Ni d μ= 不妨设初始时刻的易感染者,染病者,恢复者的比例分别为0s (0s >0),0i (0i >0),0r =0. SIR 基础模型用微分方程组表示如下: di dt ds dt dr dt si i si i λμλμ?=-???=-???=?? s(t) , i(t)的求解极度困难,在此我们先做数值计算来预估计s(t) , i(t)的一般变化规律。 三﹑数值计算 在方程(3)中设λ=1,μ=0.3,i (0)= 0.02,s (0)=0.98,用MATLAB 软件编程: function y=ill(t,x) a=1;b=0.3;

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

. 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 很多医学工作者试图从医学的不同角度来解释传染病传播时的一种 现象,这种现象就是在某一民族或地区,某种传染病传播时,每次所涉及的人数大体上是一常数。结果都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由于数学工作者的参与,用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模拟和论证,得到了较满意的解答。 一种疾病的传播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受很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传染病人的多少,易受传染者的多少,传染率的大小,排除率的大小,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还有人员的迁入和迁出,潜伏期的长短,预防疾病的宣传以及人的个体差异等。如何建立一个与实际比较吻合的数学模型,开始显然不能将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为此,必须从诸多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去掉次要因素。先把问题简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所得结果与实际比较,找出问题,修改原有假设,再建立一个与实际比较吻合的模型。从而使模型逐步完善。下面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建模过程,很有代表性,读者应从中体会这一建模过程的方法和思路。 一.最简单的模型 假设:(1) 每个病人在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是常数k;(2) 一个人得病后经久不愈,并在传染期内不会死亡。 以i(t)表示t时刻的病人数,表示每个病人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k0i(0)= 表示最初时有个传染病人,则在时间内增加的病人数为ii t 001 /

11 . ???????ttt?i?t?tk?ii0?t?t→0得微分方程,并令两边除以??tdi???ti?k?0dt?…………(2.1 )????i0i?0??kt ei?ti0其解为0这表明传染病的转播是按指数函数增加的。这结果与传染病传播初期比较吻合,传染病传播初期,传播很快,被传染人数按指数函数增长。但由(2.1)的解可知,当t→∞时,i(t)→∞,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最多所有的人都传染上就是了。那么问题在那里呢?问题是就出在于两条假设对时间较长时不合理。特别是假设(1),每个病人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是常数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越来越多,而未被传染的人数却越来越少,因而不同时期的传播情况是不同的。为了与实际情况较吻合,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改假设建立新的模型。 二. 模型的修改 将人群分成两类:一类为传染病人,另一类为未被传染的人,i。时刻这两类人的人数。表示ti (0)= 和分别用i(t)s(t)0假设:(1) 每个病人单位时间内传染的人数与这时未被传染的??t?kks;人数成正比。即0(2) 一人得病后,经久不愈,并在传染期内不会死亡。 由以上假设可得微分方程 2 / 11 . ??tdi?????ttksi??

数学建模_传染病模型

传染病模 摘要: 本次实验是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巩固、加强微分方程模型的建模、求解能力;学习掌握用MATLAB进行二维和三维基本图形绘制。因为MATLAB具有很强的图形处理功能和丰富的图形表现方法。它提供了大量的二维、三维图形函数,使得数学计算结果可以方便地、多样性地实现可视化,这是其它语言所不能比拟的。MATLAB不仅能绘制几乎所有的标准图形,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MATLAB不仅具有高层绘图能力,而且还具有底层绘图能力——句柄绘图方法。在面向对象的图形设计基础上,使得用户可以用来开发各专业的专用图形。help graph2d可得到所有画二维、三维图形的命令。 描述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分析受感染人数的变化规律,预报传染病高潮到来的时刻,预防传染病蔓延的手段,按照传播过程的一般规律,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模型。

数学建模 问题重述 问题: 有一种传染病(如SARS、甲型H1N1)正在流行。现在希望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利用已经掌握的一些数据资料对该传染病进行有效地研究,以期对其传播蔓延进行必要的控制,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考虑如下的几个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一定的比较分析和评价展望。 1、不考虑环境的限制,设单位时间内感染人数的增长率是常数,建立模型求t时刻的感染人数。 2、假设环境条件下所允许的最大可感染人数为。单位时间内感染人数的增长率是感染人数的线性函数,最大感染时的增长率为零。建立模型求t时刻的感染人数。 3、现有卫生防疫部门采集到的某地区一定时间内一定间隔区间的感染人数数据(见下表),利用该数据确定上述两个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并将它们的预测值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计算仿真偏差)并对两个模型进行适当的评价。(注:该问题中,设最大可感染人数为2000人) 4、假设总人口可分为传染病患者和易感染者,易感染者因与患病者接触而得病,而患病者会因治愈而减少且对该传染病具有很强的免疫功能,建立模型分析t时刻患病者与易感染者的关系,并对传染情况(如流行趋势,是否最终消灭)进行预测。 问题分析 1、这是一个涉及传染病传播情况的实际问题,其中涉及传染病感染人数随时间的变化 情况及一些初始资料,可通过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加以解决。 2、问题表述中已给出了各子问题的一些相应的假设。 3、在实际中,感染人数是离散变量,不具有连续可微性,不利于建立微分方程模型。 但由于短时间内改变的是少数人口,这种变化与整体人口相比是微小的。因此,为了利用数学工具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我们还需要一个基本假设:感染人数是时间的连续可微函数。 关键字: 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