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意见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等做了精辟的阐述。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常规设问

1.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有何重要意义?

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庄打的丰厚

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

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动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2)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水平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与当代文化相适合、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对待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

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持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3.意见指出,要推动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这有何重

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继承和弘扬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2)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

4.意见指出,要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

日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这个做法有何重要意义?在国际

交往中,如何展示中国人的自信、维护中国人的尊严?

(1)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促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金文化建设,促动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际合作;等等。

(2)注重文明礼仪;与各国人平等相待,自觉展示中国人的齐读和

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做有损国格的事;牵涉国家尊严时,要

义正词严、据理力争;等等。

二、创新设问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请诗句两例。

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

爱国情怀。

2.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

乐群、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

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持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热点点击

★2016年12月17日,《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是我国制定的首个全民阅读计划。规划明确了全民阅读工作的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即时间表、路线图等,以

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共同建设书香社会。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该法将于2018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

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理应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动优秀公共文

化产品的传播,支持展开全民阅读等活动。全民阅读被纳入国家法律,由此具有了国家法律地位。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常规设问

1.制定首个全民阅读规划、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法律,说明了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1)说明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2)①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精

神文明建设。②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

社会文明水准。③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

强国。④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⑤有利于实

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规定,要支持展

开全民阅读等活动。这为公民基本阅读权益的实现提供了什么保障?该

法的实施有何意义?

(1)立法保障。

(2)①对个人来说:为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提供了坚强有力

的法律支撑。②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有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利于依法治国方

略的实施。

3.阅读好书属于什么情趣?这种情趣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何影响?

(1)高雅生活情趣。

(2)高雅生活情趣能愉悦身心,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能开阔视野、增长智慧,有助于我们提升学习效率;能涵养品性,有利于我们提升道

德境界。

4.推动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我们青少年能够做些什么?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文化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制订

切合自身实际的读书计划,坚持每天阅读;积极宣传阅读的意义,参加

相关的读书活动,为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尽己所能;向同龄人推荐优秀书籍,与同龄人交换阅读优秀书籍,交流读书体

会等。

二、创新设问

1.开好卷才有益,当前少量图书特别是电子书籍还存有一些不良

信息,我们该如何应对?

学会辨别和筛选不良信息,爱读书、读好书;充分理解阅读不良

书籍的危害,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请你为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通过广播站、校园网等积极宣传阅读的意义;多购置优秀图书;图

书馆、阅览室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多借阅书籍;展开形式多样的校园

阅读活动,邀请文化名家深入学校分享阅读感受等。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

2019年中考时政热点汇总(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核心观点】 1. 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 我们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3. 我们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4. 各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5. 个人梦和国家梦,有内在联系,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中国梦的实现。 6.中国梦唤起各族人民的归属感及进取心,增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认同感、自豪感。 【中考面对面】 ▲【辨别与分析】 5.“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此,两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甲:民族复兴凝聚夙愿,梦想实现攻坚克难。

乙: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人民同心梦想必圆。 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亿万人民的最伟大梦想,是中华儿女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追求。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人民凝聚共识,团结奋斗,攻克一个个难关。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梦想的实现者。或(人民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进步的机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 ▲活动与探索 材料一:2019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材料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图片展”开幕式2019年4月2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举行。回

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二、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时也要看到,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1.不忘本来。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应当礼敬自豪地对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罗素曾经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现在,国内出现“国学热”,国际上出现“中华文化热”、“孔子热”,很多人都在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这也生动地表明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那种数典忘祖、蔑视传统、一味丑化民族文化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当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决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而是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传统文化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糟粕,需要摒弃。对待传统文化,还是要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价值,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第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根本,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党从一诞生就举起了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并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文化前进的根本指针。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中国人民获得了科学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极大的解放。正如毛主席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文化自信、传承创新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时政热点专题 ------文化自信传承创新 热点链接: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祈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发展先进文化 ②民族文化的力量 ③增强文化认同感 ●实施文化传承工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强调,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戏曲进校园 201 8年学校美育工作将加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除此之外,国学、书法等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文艺节目异彩纷呈 岁末年初,各大电视台打造的文化类节目尤其抢眼:2016年1 2月3 1日播出的《见字如面》通过书信展现历史;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的千年“诗心”;2017年2月1 8日开播的《朗读者》,则通过朗读精美的文字,用平实的情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进而传播精神、展现人生。 【问题设计】 1.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2)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请就如何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经典诵读活动;举办国学讲堂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宣传和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3.传承和法治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解析

文化自信传承创新 热点链接】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祈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发展先进文化 ②民族文化的力量 ③增强文化认同感 ●实施文化传承工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强调,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戏曲进校园 201 8年学校美育工作将加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除此之外,国学、书法等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文艺节目异彩纷呈 岁末年初,各大电视台打造的文化类节目尤其抢眼:2016年1 2月3 1日播出的《见字如面》通过书信展现历史;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的千年“诗心”;2017年2月1 8日开播的《朗读者》,则通过朗读精美的文字,用平实的情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进而传播精神、展现人生。 【问题设计】 1.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2)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请就如何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举办经典诵读活动; 举办国学讲堂活动;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押题卷专题汇总(解析版)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押题卷专题汇总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张明在网上结识了一个新网友,虽未见面但两个人非常谈得来。一天网友对张明说,自己要搞一项社会调查,希望张明能把家庭详细住址告诉他。这时张明应该() A.相信网友,直接告诉他 B.问明白调查原因后再告诉他 C.约他见面后再告诉他 D.严词拒绝,坚决不告诉他 答案:B 2.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1部委联合启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我国政府出台这一举措的原因是() 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人才 B.中国要发展只有靠高层次创新人才 C.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D.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人才重要作用的认识。全国人民共同理想的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无数全面发展的人才,A项正确;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中国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也需要普通人才,B项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D两项错误。 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右面漫画寓意的是() A.坚持诚实守信才会赢得人们的信任 B.人人讲诚信,社会才能文明进步 C.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从点滴做起 D.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答案:A 解析:分析漫画可知,诚信会受到别人的爱戴与欢迎,A项为对漫画的正确理解;B、C、D三项本身正确,但不能体现漫画主旨,不选。(2016山东聊城中考)2016年5月25日凌晨,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病逝。据此完成4~5题。4.杨绛先生曾说:“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

2017高考作文素材: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2017高考作文素材: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 诗意在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伴随精彩的表现,一位位诗词达人进入大众视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令人动容,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 41岁的白茹云是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农民。她的抄写本上,密密麻麻誊写着2000多首古诗词。一些硬纸板和老日志本的正面、反面都留下她对古诗词如饥似渴的印记…… 2月7日,白茹云在家中展示多年来抄写的诗词。 白茹云在抗癌路上与诗歌结缘。在石家庄住院期间,她买了一本诗词鉴赏,最初是用来打发时间,后来她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字里行间,她寻找人生的感悟。白居易《放言》中的“松树

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是她面对生活的最好写照。 白茹云也学着写诗填词。“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最能体现她学习古诗词的心境。“‘竹杖芒鞋轻胜马’,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会坚持。” 如果说古诗词助添了白茹云克服困难的勇气,那么在武亦姝身上,兴趣让她自如穿越应试的夹缝。 “我们不会强迫学生背多少古诗词,古诗词学习也远不止一个‘背’字,武亦姝的积累来自兴趣和坚持。”武亦姝的语文老师王希明对新华社记者说。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啊。”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周生说,武亦姝的这种感悟,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 诗词大会上发挥出色的姜闻页和侯尤雯,分别来自上海中学和上海文来中学。她们也像武亦姝那样,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流连忘返。姜闻页10岁时身高1米4,而她阅读过的书籍摞起来相当于她身高的两倍。侯尤雯除阅读外,还在学校里参加古诗文学习社团、辩论社。 “我平时不让孩子多看电视。但是,这个寒假,我和孩子一期不落看完了《中国诗词大会》,还把去年的第一季找出来回看。很少有电视节目能够让大人和孩子有高度共鸣,但是这档节目做到了。”上海市民徐明说,“女儿告诉我,她感到诗意在流淌,有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中考政治复习时事常见热点问题集锦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中考时事政治常见热点问题集锦(共40题) 1.请分析取得抗冰救灾胜利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中学生在抗击冰雪灾害中能做些什么?答:因素:①中国共产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综合国力明显增强。行动:节约零花钱,为灾区人民捐款;写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节约水电等资源,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等。 2.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1)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促进民族团结做贡献。(2)就是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3.“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不断创新,科技实力的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综合国力提升;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等等。 4.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将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必然要求;(4)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5)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 5.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办?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答: (1)我们中学生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意识; (2)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3)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4)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口号或广告:(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 6.请你就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几条建议(措施) ①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②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③积极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投入,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气氛;④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7.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有什么重大意义? (1)有利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4)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 8.感动中国人物为什么感动中国?(要结合具体人选的事例来分析) (1)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他们的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3)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胸怀大志,战胜挫折,勇往直前(4)他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敢于奉献(5)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他们具有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9.青少年如何化感动为行动? 答: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家里,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社会,遵纪守法,诚信待人,服务社会,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

树立文化自信高中作文800字

【篇一】 说起镇江,大家自然会想到西津古渡。今年暑假,我读了《寻找溪水的源头》中的《西津古渡》一文,对叶兆言先生笔下的西津古渡有了更新的认识。它让我们铭记:传承历史精华,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从现在的西津古渡似乎看不出从前的繁盛,取而代之的则是浓重的商业气氛。可只要你用心感受,就能体会出其中的古朴沧桑。它的存在与浮华无关、与荣辱无碍,却成为永不凋谢的经典,镌刻在人们心底,成为城市发展的记忆。"中流击楫"的历史典故就出自这里,祖逖北伐的豪气从这里开始并一直传承到现在。作者在游览了西津古渡后,认为在古代这里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文人墨客的精神栖息地。因为它承载了中国厚重的历史。从表面上看,古渡的功能已经名存实亡,但它承载的历史精神依然永存。铭记历史,传承历史菁华,才能增强文化自信。 我国领导人历来重视传承历史精华,主张古为今用,进行扬弃。"看这部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这是毛主席在看完三国演义说的话。毛主席博览群书,并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率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引领中国人民走向辉煌。我们要像毛主席一样传承历史精华,从中汲取经验。创造中国的未来。近来,网络上无良媒体表现出格,他们丑化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英雄,污蔑革命先烈,丑化历史。这是文化侵略,它的作用是扰乱我们的正常思维,破坏我们国家的安定团结,所以,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所谓的文化精英的言论所蛊惑。我们要抵制这类别有用心的新闻,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历史精华,这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必须以祖国的繁荣为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的耻辱,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应该成为我们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浓重的商业气氛会玷污历史的纯朴与永恒,使古渡的青石板会积满粘稠的油渍,使木质的阁楼会丧失沁人的芳香,小城一角的古老寂静会被闹市的喧嚣取代,悠久的历史会被快节奏的社会所洗刷。我们所要做的,是摒弃浮华,让经典与时代融合,传承文化的精华,增强文化自信。 读了《西津古渡》,我对这座古渡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我们传承历史精华,增强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能早日实现,高质量地实现。 【篇二】 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

传统文化的自信与传承

传统文化的自信与传承 2013年07月18日09:25 来源:人民论坛(总第407期) 把软实力理解为综合国力凝聚认同效能的表征,并严肃探讨其与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主义与价值,而把软实力提升同构筑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探寻人自身价值的回归与升华相结合,无疑也是中国由自信、自立、自强到踏上为世界大同做出更大贡献之路的起始性工程。 软实力内涵的复杂性及其理论范式的时代特征 软实力是美国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下,为了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而提出和使用的一个概念。它的目的首先在于要将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意识形态以及支撑这种观念的特定 时代的文化价值范式向全球输出。而在这种观念的背后,则是主宰近代西方国家间政治行为和构成近代国际关系和世界体系的 基本原则,以实力的角逐、竞争和博弈为基本内容、以压倒对方为根本目的的特定内涵和思维范式。因此,有必要对软实力这个概念内涵的复杂性及其理论范式的时代特征进行一番全面、客观的考察。 众所周知,软实力是以硬实力为参照系提出的概念,而催生这个概念产生的直接动因则在于弥补传统国力评价体系的缺陷,以论证西方世界在硬实力优势相对下降的现实挑战面前,仍然具有某种“根本的优越性”。作为特定价值理念的集合性概念,软

实力显然是无法同政治和意识形态互相绝缘的,但其又表现为一种主要依靠文化载体输出的相对“温和”、“委婉”的影响力、吸引力特征,这就促使其使用者有意回避了那种具有显而易见的政治意图的、过于直截了当的诉求表达,转而形成一种文化影响力“润物细无声”的“自然”政治效应,而这无形中就拓展了软实力理论的适用空间,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文化比较研究的新平台和领域。 同样,软实力概念原本关注的是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影响因素,在进入政治文化比较的语境中,软实力不可避免地与特定政治制度、价值体系以及文化类型凝聚共识的效能感形成了一种新的逻辑关系。目前国内理论界普遍认为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讨论软实力问题,就不能不兼顾对外影响力与对内凝聚力的因素,换言之,软实力也理应被视为整个共同体合法性和文化整合能力的集中体现,而不再局限于其原有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又如,人们很少将软实力作为一个纯粹属于现代的、并且是带来零和博弈结果的概念加以使用,相反,考察软实力消长的时间上限往往被追溯至前现代社会,而由其引发的对不同文化、文明异同的比较分析,也可能无意中孕育出某些接近正和博弈的逻辑,从而使得我们今天有可能、也有必要从软实力提升的视角切入当代中国文化繁荣与发展的时代课题。 中国软实力的根基、现状和提升前景

2018中考政治时政热点:命题角度-保护环境

2018中考政治时政热点:命题角度-保护环境 命题角度二保护环境 【热点聚焦】 环境状况2017年6月5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6年,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一阶段实施监测的7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2%,比2015年上升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9.1%。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8%,比2015年上升2.1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1.2%。 世界环境日2017年6月5日上午,联合国驻华系统与北京市环保局、通州区政府联合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举办了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联相生”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活动现场,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张世钢说,201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联相生”,旨在呼吁和鼓励大家走进自然,欣赏它的美丽并了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而以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重在全社会的参与和行动,联合国驻华系统在世界环境日举办主题活动,旨在体现全球的倡议重在落到具体的行动。 直击考点:①环境形势;②空气污染;③保护环境;④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精确设问 1.如何才能防止空气污染现象反弹? ①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加强环保科技的应用,减少废气的排放量; ③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公民步行或用自行车代步,控制机动车污染; ④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人们防治空气污染的意识; ⑤鼓励公民敢于并善于同污染大气的行为作斗争。 2.联合国驻华系统在世界环境日举办主题活动说明了什么? ①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难题,气候问题已经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生态的平衡,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各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只有携起手来,才能战胜各种挑战; ③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只有积极、真诚地合作,才能创造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共赢共享的美好社会; ④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3.2017年世界环境日为什么要以“人与自然,相联相生”为主题? ①顺应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和潮流; ②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4.“人与自然,相联相生”对国家和公民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国家: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③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依法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 ④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环保知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等。 (2)公民:①落实环保行动,积极践行低碳生活。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少乘汽车多走 路、植树造林等;

谈文化自信的高中议论文素材及例子

谈文化自信的高中议论文素材及例子 素材: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 诗意在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伴随精彩的表现,一位位诗词达人进入大众视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令人动容,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 41岁的白茹云是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农民。她的抄写本上,密密麻麻誊写着2000多首古诗词。一些硬纸板和老日志本的正面、反面都留下她对古诗词如饥似渴的印记…… 2月7日,白茹云在家中展示多年来抄写的诗词。 白茹云在抗癌路上与诗歌结缘。在石家庄住院期间,她买了一本诗词鉴赏,最初是用来打发时间,后来她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字里行间,她寻找人生的感悟。白居易《放言》中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是她面对生活的最好写照。 白茹云也学着写诗填词。“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最能体现她学习古诗词的心境。“竹杖芒鞋轻胜马,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会坚持。” 如果说古诗词助添了白茹云克服困难的勇气,那么在武亦姝身上,兴趣让她自如穿越应试的夹缝。 “我们不会强迫学生背多少古诗词,古诗词学习也远不止一个背字,武亦姝的积累来自兴趣和坚持。”武亦姝的语文老师王希明对新华社记者说。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啊。”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周生说,武亦姝的这种感悟,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

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屠呦呦

屠呦呦 一、热点材料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5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李克强在贺信中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科技竞争面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我们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科技占绝对优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激发民族创新精神,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3、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势利导,奋起直追,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发展的主动权,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要把科技进步作为激励全民族的创造热情、推动民族素质提高的精神追求。 4、提高中华民族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希望在青少年。我们青少年首先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善于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弘扬科学精神。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5、国家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高考作文素材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高考作文素材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人 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 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 诗意在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伴随精彩的表现,一位位诗词达人进入大众视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 令人动容,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 41岁的白茹云是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农民。她的抄写本上,密密麻麻誊写着2000多首古诗词。一些硬纸板和老日志本的正面、反面都留下她对古诗词如饥似渴的印记…… 2月7日,白茹云在家中展示多年来抄写的诗词。 白茹云在抗癌路上与诗歌结缘。在石家庄住院期间,她 买了一本诗词鉴赏,最初是用来打发时间,后来她从中“品尝到 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字里行间,她寻找人生的感悟。白居易《放言》中的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是她面对生活的最好写照。 白茹云也学着写诗填词。“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 路迢迢”,最能体现她学习古诗词的心境。“‘竹杖芒鞋轻胜马’,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会坚持。” 如果说古诗词助添了白茹云克服困难的勇气,那么在武 亦姝身上,兴趣让她自如穿越应试的夹缝。 “我们不会强迫学生背多少古诗词,古诗词学习也远不 止一个‘背’字,武亦姝的积累来自兴趣和坚持。”武亦姝的语 文老师王希明对新华社记者说。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啊。”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 员王周生说,武亦姝的这种感悟,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 诗词大会上发挥出色的姜闻页和侯尤雯,分别来自上海 中学和上海文来中学。她们也像武亦姝那样,在古诗词的海洋里 流连忘返。姜闻页10岁时身高1米4,而她阅读过的书籍摞起来 相当于她身高的两倍。侯尤雯除阅读外,还在学校里参加古诗文 学习社团、辩论社。 “我平时不让孩子多看电视。但是,这个寒假,我和孩 子一期不落看完了《中国诗词大会》,还把去年的第一季找出来 回看。很少有电视节目能够让大人和孩子有高度共鸣,但是这档 节目做到了。”上海市民徐明说,“女儿告诉我,她感到诗意在 流淌,有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心灵有所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民族文化自信助推音乐“中国梦”

民族文化自信助推音乐“中国梦” 在当今中国,人人尽知“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可在现实音乐生活中,“博大精深”只是个空洞的说教。“雾里看花”哪能知其“精”在何处?“深”又几许?什么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如果没有精妙的传统音乐传承,哪来的自信力支撑文化未来的创新发展?实现音乐“中国梦”,首先要有文化自信。我们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心当来自历史深处丰厚的音乐积淀以及我们的“心领神会”。 民族音乐富有特色 有着几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华民族音乐,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心声。正如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中国音乐拥有一套有别于他民族的独特而完整的音乐符号和表达体系,世代传承着、变异着,有人称之为“音乐基因”。汉民族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主体,拥有独特的音乐语汇,日益在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中彰显着鲜明的音乐个性和自在的音乐传统。 世界各民族音乐基本要素中所包含的音高、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音色、律制、结构、声部等,在以汉民族为代表的中国民族音乐中都有其特色呈现,每种构成音乐的因素都彰显着个性化的“语言”和稳定的“基因”。虽然某些表现手段与他民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或因文化交流产生融合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但中国民族音乐的根基元素历经千年而依然稳固。中国民族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样态,承载着温良淳厚的中

华民风,寄托着儒家人本精神、中庸之道,音乐中渗透出一种区别于其他国度的人文精神。 民族音乐充满生机 一百多年前,西方音乐强势进入中国,打破了国人平静的音乐生活。曾经在一段时期内,民族音乐在与“洋玩意儿”的同台竞艺中走向衰微,遭遇尴尬。但是,民族音乐从来没有真正离开,更没有消亡。因为民族音乐具有扎实的人文根基,即便那些濒临绝响的音乐品种,它们仍然一息尚存,或借其他形式转型、“还魂”。 西洋唱法传入中国,西方艺术歌曲介绍到中国,中国人在学习的同时,从没忘记借鉴到中国歌唱中。“民族唱法”与美声结合成为“民族美声”;运用西洋作曲技法和音乐形式创作“中国艺术歌曲”;钢琴、小提琴、歌剧、交响乐等音乐形式更是从一开始便没有停止过“民族化”、“中国化”的探索。百年来,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如影相随,期间出现几次民族化发展的高潮,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继承民族音乐基因,让小提琴说“中国话”,抒发民族情,成为民族音乐的经典。民族音乐就是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中保持其开放、顺应自然的本色,灵活变通而生生不息的。 心领神会才能自信自强 家藏珍品,若不识货,也可能弃之如敝屣。由于复杂的原因,民族音乐的教育和推广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相对于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而言,学校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所占的分量只占少

2019年中考时事政治热点必会

2019年中考时事政治热点必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考时事政治热点必背知识点:认清基本国情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平、合作、负责任。 2.为什么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 5、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嫦娥二号成功飞天、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等。 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有哪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10、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

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1、我国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1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14、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5、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6、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在敦煌研究院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大量的各类历史文物遗存,启示我们去认识敦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在古代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佛教文化的昌盛,不仅体现在中国大乘佛教的各个主要思想宗派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传译、抄写佛经以及开窟造像、举行法会等正统的宗教活动的频繁和规模,也体现在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岁时节庆和娱乐活动中所反映的几乎无时、无处不在的佛教文化印迹。同时,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也以它所特有的根深蒂固的多神崇拜的思想方法存在于古代敦煌。另外,其他外来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内畅行其道。敦煌文化这一现象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和睦相处。 敦煌文献中还有大量非汉语文献,许多是已经消失的“死语言”,如回鹘文、于阗文和粟特文等。这些文献对于相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其与汉文文献以及多种宗教的共处、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开放和包容并蓄。在这样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文化昌盛的因果逻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特定意义上的“敦煌文学”显然是指敦煌特有的俗文学,它鲜活、明快,具有浓郁的宗教、生活气息。鸿篇巨制《维摩诘经讲经文》,已经孕育了后代章回体白话小说的雏形。 敦煌的文学艺术体现着兼收并蓄、自信创新的恢弘气度。敦煌壁画题材极为丰富,壁画绘制积极汲取相应时代最先进的绘画技法和理念,于线条和色彩的腾转挪移中紧扣时代脉搏,深涵经义意蕴,致使画作美不胜收。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原画家作品大都失传的今天,敦煌壁画就成为我们认识中古时代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依据。在南北朝时期,传自西域的画法逐渐被中国的画家所吸收,画史记载北齐画家曹仲达画人物衣纹稠叠如出水之状,被称为“曹衣出水”。南朝张僧繇曾采用“凹凸法”在南京一乘寺绘制壁画。曹、张的画法正是传自印度和西域的画法,在敦煌早期壁画中十分流行。其中展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我们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 (摘编自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佛教在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深受影响。 B.敦煌文献中的大量非汉语文献,因为属于“死语言”,对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