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壤污染及治理的认识

对土壤污染及治理的认识
对土壤污染及治理的认识

对土壤污染的所知所感

摘要:环境工程是应用科学与工程之方法来改善环境,保障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生存健康学科。下面主要就我在环境工程概论课上学到的知识谈一下我对土壤污染的了解及对未来的设想和规划。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而且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尘埃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土壤污染不仅是土壤自身的改变,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了人体健康,通过淋洗和蒸发影响了水体和大气环境。在2015年山东兰陵2200吨大蒜因铅超标被退回事件后,我就开始留意土地污染的相关报道和身边的案例。认真地了解,我才发现此类事件并不鲜见:广州、湖南的镉大米事件、山东铅超标的烟草和造成绝产的姜瘟病的肆虐都与土壤的变化有关。在环工概论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和治理方法,使我在愤怒忧心之余有了一份理智与客观;使我开始关注并思考如何避免事情的发生、如何进行事后的处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我国在土壤修复领域一缺修复标准,二缺项目示范,三缺商业模式,堪称“一穷二白”。农田土壤防治的基本原则应以保护为先,未被污染的农田要防止再受污染威胁,轻微污染、重度污染的农田土壤宜采取差别化的修复技术、方案。

2.土壤污染的预防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 使其在土壤中缓慢的自然降解,不致迅速大量地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2.1减少工业三废排放

工业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能够做的是尽量控制和减少废物排放。

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必须大力推广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这将依靠生产工艺的革新,污染处理技术的进步和行政手段的综合。在环境工程领域,利用技术手段对工业三废要进行回收处理, 化害为利是工作的重心。只进行回收是不够的,

回收往往只是把废物由一个形式转化为了另一种形式,并没有实质的改变。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原料利用率,实现循环利用是最好的效果,但其中的难题正等待我们破解。

2.2加强灌区的监测和管理

污水灌溉是降低土壤生产力的原因之一,污水中的病菌会造成土壤中菌落生存失调,化工废物会直接损害作物,导致歉收绝收和作物变异。

灌区要加强监测, 经常了解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及动态, 控制污水灌溉量, 避免滥用污水灌溉引起土壤污染。

2.3合理使用农药与化肥

对残留量高、毒性大的农药, 应控制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频次。大力试制和发展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 探索和推广生物防治作物病虫害的途径, 尽可能减少有毒农药的使用。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类化肥, 要严格按照规定合理施肥, 经济用肥, 避免过多施用适得其反地造成土壤污染。

3.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及评价

3.1工程措施

在修复方面,工程措施是比较经典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深耕翻土用于轻度污染的土壤, 而客土和换土则实用于重污染区。工程措施具有彻底、稳定的优点,但实施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破坏土体结构,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并且还要对换出的污土进行堆放或处理(处理过程若有不慎会再次导致土壤污染及其它形式的污染)。

3.2物理修复

3.2.1电动修复

电动修复是通过在电场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 如 Pb, Cd, Cr, Zn 等) 和无机离子以电透渗和电迁移的方式向电极运输,然后进行集中收集处理。研究发现,土壤 pH、缓冲性能、土壤组分及污染金属种类会影响修复的效果。该方法特别适合于低渗透的粘土和淤泥土,可以控制污染物的流动方向。在沙土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 Pb2+,Cr6+等重金属离子的除去率也可达 90% 以上。电动修复是一种原位修复技术,不搅动土层,并可以缩短修复时间,是一种经济可行的修复技术。

3.2.2电热修复

电热修复是利用高频电压产生电磁波,产生热能, 对土壤进行加热,使污染物从土壤颗粒内解吸出来,加快一些易挥发性重金属从土壤中分离, 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该技术可以修复被Hg和Se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另外把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置于高温高压下,形成玻璃

态物质,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物理方法的局限性是不适于大范围大面积地使用。

3.3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试剂、化学反应或化学原理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性、生物可利用率,减少甚至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达到土壤的治理和修复。化学修复主要包括淋洗、淋洗提取法、固化法、电化学方法和施用改良剂法等。淋洗法是用清水淋洗液或含有化学助剂的水溶液淋洗被污染的土壤,又称洗土法或萃取法。此方法的缺点是淋洗后的废液处理仍是很大的问题,而且费用较高。

向土壤投入改良剂,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该技术关键在于选择经济有效的改良剂,常用的改良剂有石灰、沸石、碳酸钙、磷酸盐、硅酸盐和促进还原作用的有机物质,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的作用机理不同。施用石灰或碳酸钙主要是提高土壤 pH 值,促使土壤中Cd、Cu、Hg、Zn 等元素形成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结合态盐类沉淀。如当土壤 pH > 6. 5 时, Hg就能形成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化学修复是在土壤原位上进行的, 简单易行。但并不是一种永久的修复措施, 因为它只改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金属元素仍保留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危害植物。

3.4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技术治理污染土壤的一种新方法,并被寄予着较高期望。利用生物削减、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毒性效果好,易于操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点。目前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集中在植物和微生物两方面,查阅资料发现国内对土壤重金属的植物修复方面研究较多,动物修复方面也有涉及。

3.4.1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自然生长或遗传培育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根据其作用过程和机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挥发和植物稳定3种类型。植物提取,即在受污染的土地上种植易于吸收重金属的植物,从土壤中吸取金属污染物, 随后收割地上部分并进行集中处理, 填埋封存。连续种植该植物,达到降低或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植物挥发,其机理是利用植物根系吸收金属,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挥发到大气中, 以降低土壤污染。目前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类金属元素Hg和非金属元素Se。植物稳定, 即利用耐重金属植物或超累积植物降低重金属的活性,从而减少重金属被淋洗到地下水或通过空气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其机理主要是通过金属在根部的积累、沉淀或根表吸收加强土壤中重金属的固化。

3.4.2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在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原理有:微生物通过各种代谢活动产生多种低分子有机酸直接或间接溶解重金属或重金属矿物,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以通过其氧化还原作用改变变价金属的存在状态, 降低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活性;微生物可以通过胞外络合作用,胞外沉淀作用以及胞内积累来实现对重金属的固定作用。此外,细胞壁具有活性,可以将金属螯合在细胞表面;微生物可以改变根系微环境,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挥发或固定效率。

结语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十分严峻,也正是因为问题的存在使得环境工程领域有了用武之地。我将致力于此,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参考文献:

王静,王鑫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董丙锋土壤环境质量及其演变的影响因素

孔箐锌,陈阜我国农田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杨英,陈金思我国农田污染分析与防治

龚子彤,陈鸿昭,骆国保人为作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 防治措施

结课论文 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程旭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 年级专业:级园艺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王玉芬 12月31日 摘要 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它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全文)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 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粮食和蔬菜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可生物污染却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而通过各种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关键词:土壤污染病原微生物生物防治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 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或某种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致使健全的土壤功能受到损害,理化性质变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破坏,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土壤一旦遭受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品质量,还能通过食物链和饮水间接危及人体健康。因此,保护土壤不受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土壤污染的现状 土壤作为重要的发生器、储存器、转换器、缓冲器和调控器,其环境质量好坏最终会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及固体废物、大气中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通过沉降和降水落到地面的沉降物、以及农药、化肥、牲畜的排泄物等。然而,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等对土壤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土壤污染是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并大量繁殖,引起土壤质量下降,不仅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还会对动植物和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土壤污染的来源 污染土壤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酸、盐等)、有机农药(如杀虫剂、除莠剂等)、有机废弃物(如生物可降解或难降解的有机废物等)、化肥、污泥、矿渣和粉煤灰、放射性物质、寄生虫、病原菌和病。人们的传统观念就认为生活污水含有不可多得的养分,而人畜粪便更是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再说大家都觉得农作物还可以净化污水。另外,许多农民都习惯把病死的禽畜埋起来,这些病毒尸体也是土壤中致病菌的一大来源,容易引起土壤生物污染并扩大疾病的传播。 3、土壤污染的危害机理 当我们有味地吃着丰富而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时,没有人会想到它们的生长环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特征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特征 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土壤作为人类生存之本,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财富,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程度也是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近20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快速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资源开发和利用强度日增,人们生活方式迅速变化,大量未经妥善处理的污水直接灌溉农田、固体废弃物任意丢弃或简单填埋、废弃尾气长距离运输与沉降、大量不合理的化肥农药的施用与残留,这些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壤方式,导致土壤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并以一种不容忽视的速度和趋势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严重影响到我国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安全。 据统计,全国至少有1300万km2到1600万km2耕地受到农药污染。每年,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约200亿元。土壤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而且还导致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接近总耕地面积的1/6,农药平均每亩施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2],此外,我国的工矿区、城市也存在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这些土壤污染既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导致了食物品质的不断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土壤环境刻不容缓! 二、土壤污染概念与特征 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从土壤污染的概念来看,判断土壤是否发生污染有两个指标:一是土壤背景值即土壤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超过背景值,即发生了土壤污染。二是生物指标,土壤中某有害元素或污染物含量较高时,被植物吸收的量也相应增加,可引起植物的一系列反应,土壤微生物区系会发生变化,受污染的植物被人们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上述植物、微生物及人体受到的危害程度等均可作为度量污染的生物指标。 土壤污染的主要特征:一是具有隐蔽性。一般情况下污染物进人土壤后很少有比较直观的表现,多数情况下通过植物的吸收进人果实,人体食用后长期积累产生病变,通过人体健康状况反应出来。因此,污染土壤反应时间长,情况复杂,

土壤环境工作总结.doc

土壤环境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在局党组领导和省厅的指导和全体土壤岗成员共同努力下,认真执行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9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本岗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主要完成工作情况 一是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管,建立第一批1宗污染地块名录,落实风险评估。发布土壤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报请县政府与3家单位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企业责任。二是开展粉煤灰、炉渣、电石渣、污泥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调查。编制上报我县禁塑方案,目前待县两办印发。排查非法加工利用洋垃圾企业,目前我县未发现该类企业。三是减少生活垃圾污染,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局启动7座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四是对大丰1处废油倾倒点应急处置,实施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整治,继续协助公安部门办理3宗非法排放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件。五是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联系会议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开展年度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申报3宗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库。六是强化危险废物日常监管,对辖区内36家危险废物产生及经营单位进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考核结果全部达标。完成危险废物年度管理计划备案113家,完成年度申报登记企业99家。七是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按照《海南省重点行业企业用

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案》,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辖区内30个地块开展用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另外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自行增加2个地块,有根据此项工作最新要求,对比二污普企业名单,筛查补全又增加了海南华塑石化有限公司、海南广海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制胶厂、海南美亚实业有限公司马村中转油库、海南福山油田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马村油库、洋浦中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5宗地块,增补地块的信息调查和系统录入工作已经全部通过国家系统的审核。 二、存在问题 一是我县土壤环境专业监测人员配备和监测仪器欠缺,无法自行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基本项目监测,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亟待加强。二是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相对于大气、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土壤、固体废物、化学品和重金属环境污染基础信息数据几乎空白,无法为管理提供业务和技术支持,急需开展大量的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和详查等工作,摸清家底。三是我县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落实不到位。 三、2020年工作计划 一是根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方案要求,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初步采样调查;二是开展老城工业园区周边农村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调查;三是完成澄迈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调度评估;四是完成澄迈县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评估。五是对涉重金属矿采选、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电镀、固废处理等重点行业开展企业调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答案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土壤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 身的化学元 素组成及其含量。 2、农药残留期:指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75%-100%所需的时间。 3、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 无法被利用 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4、土壤净化能力: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 壤环境中的 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能力。 5、稳定化技术:指通过化学物质与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为不溶态的过程。 :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6、POP S 中持久存在 的,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 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 7、土壤环境容量:指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也不使

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8、农药半衰期:指施药后附着于土壤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10、土壤生物污染: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类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11、客土:指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上非污染土壤。 12、农药光解作用:土壤表面因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能而引起农药的分解过程。 13、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14、异位修复技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原地处理和异地处理的过程。 15、面源污染: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 16、污泥:指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以及从污水表面撇出浮沫的残渣。 17、土壤环境污染源:指土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 18、痛痛病:指人们长期食用镉含量超过1mg/kg的大米,而使镉在人体内累积所导致的一种骨骼疼痛的病症,也称骨痛病。 二、简答题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和人居环境安全及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x〔x〕31号)、《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x〕116号)和《x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x〕4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幸福x为愿景,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我县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全县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主要指标

到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二、防治任务 (一)全面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1.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要求,组织人员参加培训,科学布置土壤污染调查,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以污染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为重点调查对象,x年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x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x年底前掌握已关闭搬迁的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情况;x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县国土资源局牵头调查采矿区、尾矿库,县林业局(园林局)牵头调查林地、草地、园地,县环保局牵头调查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园区、城市建成区,县农委牵头调查农用地,县财政局、县卫计委等参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配合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合理布局环境质量监测点位,重点在耕地、林草地和污染企业(含工业园区)及周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采矿区及周边、尾矿库及周边、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及周边、果蔬菜种植基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及污水灌溉区、大型交通干线两侧等区域,按照国家、省要求,完

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治理 课程代码:A4401026 学分:2 学时:32 课程性质:限选 教材:《土壤环境学》王红旗刘新会李国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土壤污染与防治》洪坚平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参考书:《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周启星宋玉芳科学出版社2004 《土壤污染形成机理与修复技术》孙铁珩李培军周启星科学出版社2005 《环境土壤学》陈怀满科学出版社2006 PCB:多氯联苯 PAH: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OCPS: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BCF: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 NAPL:非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 TEC:三氯乙醛 六六六:六氯环己烷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土壤环境 一、土壤环境的重要性 1.土壤与大气圈的关系 光和作用、固氮作用、土壤呼吸(气体交换、有机质转化)、蒸发与降水(酸雨-土壤酸化)、大气悬浮颗粒-土壤风蚀(悬浮颗粒的缓冲力北高南低)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含硫气体(二甲硫:DMS、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氟氯烃 2.土壤与水圈的关系 土壤性质直接与水质有关的指标包括: 1)可侵蚀性,影响水体沉积物的负荷或混浊度;(2009年4月报道:近58年来,我国水土流失损失耕地五千多万亩,平均每年约100万亩) 2)CEC和养分储量,影响淋溶强度和可溶性物质的负荷; 3)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影响淋溶容量。 水中离子的种类和流经地土壤性质有关,因而影响水的嗅和味,如: 1)浑浊河水常有泥土气或涩味; 2)含氧较多或含硫酸钙的水略带甜味; 3)含氯化钠的水带咸味; 4)含硫酸镁、硫酸钠的水带苦味; 5)含铁的水微涩 土壤水资源: 土壤水早已得到土壤、农学及生态学等学科的重视,但并未按照资源特性进行研究。把土壤水作为一种资源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土壤水资源的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地理水文学家李沃维奇提出。他认为:土壤水是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积极参与水循环,不断得到补给和消耗,在陆地生物和生命活动工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土壤水是一种可恢复的淡水资源,土壤水资源具有自然资源的特点和水量平衡的动态属性。 水文学家布达果夫基亚从农业的角度概括了土壤水资源的两大特点,一是在陆地水相互交换中的积极作用,其蓄变量影响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形成;二是植被生长和发育的必要因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标

技术方案 投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单位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 (签字) 年月日 目录 一、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方案 (5)

1、项目概况 (5) 1.1 项目背景 (5) 1.2 前期情况回顾 (6) 1.3 场地水文地质环境概况. (8) 1.4 交通及处置场地供水供电. (9) 1.5 现场目前情况. (9) 2、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 (11) 2.1 修复目标值的选择. (11) 2.2 修复范围及修复量的确定. (12) 2.3 修复技术介绍. (14) 3、现场施工方案 (24) 3.1 污染范围界定与场地测量. (24) 3.2 临时设施建设方案. (26) 3.3 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 (29) 3.4 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 (33) 4、现场废水处置方案 (43) 4.1 现场洗车废水处置方案. (43) 4.2 原有废水池处置方案. (47) 4.3 渗滤液收集池废水处置方案. (49) 5、建筑污染解毒方案 (50) 5.1 建筑物解毒区域及工程量. (50) 5.2 建筑物解毒流程. (50) 6、危险废物处置方案 (53)

6.1 场内危险废物及工程量 (53) 6.2 危险废物的处置流程 (53) 6.3 危险废物处置流程及处置单位 (55) 7、污染土壤处置及场地修复方案 (56) 7.1 污染土壤处置接收场介绍. (56) 7.2 污染土壤修复前的处理. (57) 7.3 污染土壤处置工艺流程. (58) 7.4 场地修复方案. (59) 8、工程组织及工程安排 (62) 8.1 项目工程组织. (62) 8.2 工程进度安排. (63) 8.3 主要机械及施工材料准备 (64) 8.4 规章制度 (65) 8.5 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 (65) 8.6 劳动、安全、卫生防护. (66) 9、合理化建议 (69) 10、施工防控措施 (70)

关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上控制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企业应从设计、管理中防止和减少污染物料的跑,冒,滴,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工艺、管道、设备、土建、给排水、总图布置等防止污染物泄露的措施。在处理或贮存化学品的所有区域设置防渗漏的地基并设置围堰,以确保任何物质的冒溢均能被回收,从而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 设计强酸或强碱操作的区域的地基、地面、围墙、排水沟均通过耐酸碱混凝土或耐酸碱胶泥或花岗岩处理;其他操作区域的地基、地面均铺设防渗漏地基。严格按照化工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设计施工。设计化学物质的输送管线均设置在地面上,不设地下贮罐。地下集水池经过酸性防腐和防渗漏处理。 企业危险废物临时堆场设置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固废临时堆场应采取防雨淋、防扬散、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以免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企业与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危险废物仓库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产业园监控中心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联网。 (2)地下水污染监控 建立企业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要求企业在运行期严格管理,加强巡检,及时发现污染物泄漏;一旦出现泄漏及时处理,检查检修设备,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 (3)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 建立企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按照装置制定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启动周围

社会预案,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组织装专业队伍负责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时间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处理,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事故的扩散,扩大,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事件诱因: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废气中的污染物质、废水中污染物质、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或其渗透液)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事件类型: 1、大气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污染水体和土壤; 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3、固体废物堆积、掩埋等处理污染水体和土壤; 4、企业使用的原辅材料发生泄漏处理不当污染水体和土壤。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中重金属或类金属污染对居民的危害通过农作物和水进入人体;(痛痛病) 2、农药污染的危害: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首先使土壤受到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极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3、生物性污染:是当前土壤污染的重要危害,影响面广,可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可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破伤风及肉毒中毒等。 对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两大特点。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危害也是持续的、具有积累性的;使地下水与土壤质量下降,造成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大气环境质量和危害人体健康。

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及土壤修复行业概况-土壤环境污染现状

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及土壤修复行业概况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 一、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 (一)土壤环境污染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土壤污染物超标情况 1、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 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2、有机污染物 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 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污染状况 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0%,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5.9%、1.6%、1.2%和1.3%,主要污染物为砷、镉、六六六和滴滴涕。 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7.6%、1.2%、0.9%和0.7%,主要污染物为镍、镉和砷。 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1.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

土壤污染治理

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数量日益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土壤污染正进入集中多发期。“土壤污染除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等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基数大、类型多、面积广、污染信息不清等个性特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周静介绍道,土壤污染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土壤污染知多少? 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速度极慢,土壤一旦污染,将会“天长地久”。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地理学家赵其国表示,截至20世纪末,中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万公顷(3.0亿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其中工业“三废”污染面积达1000万公顷(1.5亿亩)。 2005年至2013年,我国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调查结果也表明,我国农用地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0.0%、10.4%。此外,典型地块及周边土壤污染较为突出。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5846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在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在146家工业园区的2523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9.4%。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并不是说我国16.1%面积的土壤污染物超标,而是代表在调查的点位总数量中,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所占的比例。”周

静介绍说,因为总体点位较稀疏,每个点位只能代表点位周边部分区域土壤状况,而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因此难以给出准确的土壤污染面积数据,只能从宏观上反映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受访专家表示,由于调查时间跨度大,加之调查方法不统一、调查精度相对较低,难以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的分布情况。需要进一步查明农业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的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真正摸清土壤污染家底。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提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并规定2018年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情况,2020年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情况。 “在有限的资金、时间内对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是个挑战,只能进行相对的详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举例说,详查涉及到如何布点问题,点位要有代表性,因为调查的点位最终要转化成面积,也涉及到重度、中度、轻度污染区的划定。“未来可能每个点位代表一定的亩数,但精确到每平方米很难做到。”这位专家认为,此次详查需要在第一次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综合环保部、农业部、国土部的大量数据,下一步可能还需要利用水利部水渠灌溉等数据,综合分析后布点,确定污染范围。 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 土壤环境质量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工矿业、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和自然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赵英民认为,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挑

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方案

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X〕31号)、《X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X政〔X〕92号)、《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X政办〔X〕131号)精神,切实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指南》,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全会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省委“131”总体要求,紧紧围绕X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以保护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强化土壤污染源头控制,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对农用地、牧草地、建设用地实施分类、分区、分用途的科学管控与治理,以科技支撑、制度创新、严格执法为手段,系统推进土壤污染防控,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担责、市场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X提供安全的土壤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基本得到管控,土壤环境监管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 到X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全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全县土壤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2.主要指标 到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突出区域特点,分类分区防治 针对工矿企业较少、流域水质较好、水土流失敏感性较高的特点,大力开展X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工程,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立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草原鼠虫害防治。确保到X年,土壤环境质量区域向好。 (二)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夯实环境管理基础 1.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根据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全县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摸清全县土壤污染底数,X年底前查明耕地、园地、林地等农用地土壤

最新5-1土壤环境污染

5-1土壤环境污染

5-1 土壤环境污染 本章内容提要: 一、土壤的环境学意义及特征 二、土壤的污染、自净及污染物的转归 三、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四、土壤质量标准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五、土壤环境防护与卫生监督监测 土壤在生物圈中的地位: 第一节土壤的环境学意义及特征 一、土壤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1.土壤处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重要环节; 2.土壤是结合环境各要素的枢纽; 3.土壤是陆 地生态系统的 核心及其生物 4. 链的首端: 4. 土壤是许多有害废气物的处理和容纳场所。 二、土壤的特征 物理学性质 1.土壤颗粒: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排列状态决定土壤的孔隙率、透气性、渗 水性、容水性和毛细管现象等许多物理特性。 土壤质地的种类及其特征

2.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主要含有: O2、CO2、NH3、H2、CO 、H2S 等。 土壤通气性: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空气量,与大气压、土壤深度和湿度有关。 3.土壤水分 地下水位高,易引起地面潮湿, 形成 沼泽,不利于土壤中有机物的无机 化。 4.土壤容水量

指一定容积的土壤中含有水分的量,土壤容水量大,其渗水性和透气性不良,不利于建筑物防潮和有机物的无机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1.土壤颗粒土壤颗粒越小,容水量越大。 2.土壤腐殖质腐殖质多,其容水量大。 5.土壤渗水性 指水分渗透过土壤的能力。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大。如渗水过快,不利于地下水的防护。 6.土壤的毛细管作用 指土壤中的水分沿着孔隙上升的作用。土壤孔隙越小其毛细管作用越大。建筑物地面和墙壁的潮湿现象和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有关。 化学特征 1. 土壤的无机成分 土壤中的无机成分由地壳岩石的组成所决定,构成土壤的主要元素含量百分比与其在地壳中相类似。 人体内的化学元素和土壤中化学元素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关系。 两个重要的名词 土壤背景值(background level):又称为本底值,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2 种菜向导土肥科技 2008年第25期 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030000 太原市晋源区农业局王晓刚晋源区农技推广中心 郝永亮 山西省农牧业开发总公司 赵和平 当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进而土壤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这些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这就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有下列4类:①化学污染物,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氮、 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②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 矿山的固体废弃物。③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对于土壤污染,必须贯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同时看到土壤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在防治土壤污染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一、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土壤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很有限。因此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才是防止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1.控制和消除工业“ 三废”排放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对工业 “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化害为利。对所排放的“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对污水进行灌溉的污灌 区,要加强对灌溉污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水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的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3.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在施肥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多施 农家肥,少施化肥,多施配合肥料,少施单质化肥;重点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好测土配方施肥。使用农药时,要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 高残留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生物防治措施。例如禁止使用虽是低残留,但急性、 毒性大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根据农药特性,合理施用、制订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既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 4.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近20年来,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呈加剧趋势,其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呈现“压缩型”和“爆发性”的态势。一般认为,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影响土壤的利用功能的现象。因此土壤污染往往被称为“化学定时炸弹”,其后果是对农作物的产量或品质造成了影响,通过食物链、饮水、呼吸或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危害动物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土壤一旦遭到污染,极难恢复,即使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有可能被降解,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土壤中完全消失,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则完全是不可逆的。所以说,土壤安全值得特别关注。 我国土壤污染的特点 污染物增多,复合型污染出现 目前,我国土壤有机污染的基本情况不清,特别是对土壤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及危害效应了解甚微。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目前国际公布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12种,它们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毒杀芬、七氯、DDT、六氯苯、氯丹、灭蚁灵、多氯联苯、二 英、多氯二代苯并呋喃。许多国家都公布了本国优先控制或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1975年欧共体公布的“黑名单”和“灰名单”有八大类;1996年美国公布了129种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1980年德国公布了120种水中有害物质名单;1993年我国也公布了52种优先控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单。 农药助剂 指在农药制剂中除有效成份以外的各种辅助物质。其种类较多,按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溶剂、乳化剂、助溶剂、湿润剂、分散剂、稳定剂、填充剂等。在各种农药制剂中,有效成分都在20%~70%之间,各种助剂约占制剂总量的50%以上。助剂随农药的施用进入环境,其总量也是较大的。用作农药助剂的许多化学物质已成为美国、俄罗斯、日本及欧盟环境优先污染物。这类化学物质大量长期施入土壤后的环境效应和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没有引起重视。 城市污泥和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随着城市污泥和污水向农业环境转移,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积污染效应已不容忽视。中国城市污泥中主要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有:多环芳烃(PAHs)(多环芳烃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苯环以不同方式聚合而成的一组化合物,其中许多化合物具有致癌性)、二甲酸酯(Pes)、多氯代二苯并二 英/呋喃(PCDD/Fs)、多氯联苯(PCBs)、氯苯(CBs)、氯酚(CPs)、其他有机污染物(如短链卤代脂肪族化合物、线型烷基苯磺酸盐(LAS)、烷基酚、2,4-D、狄氏剂、DDT、芳香胺和烷基胺、硝基苯类、胺类、卤代烃类、醚类等)。 畜禽有机废弃物中的兽药残留 随着畜禽有机废弃物的农业利用,兽药残留有机物最终将进入土壤,成为新的土壤有机污染物。其中对人体影响较大的兽药及药物添加剂主要是抗生素类。  林玉锁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土壤污染及治理

土壤污染及防治 土壤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它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首先土壤是具有肥力的物质,它可以从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两方面来供应和协调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保障了动物和人类获得必要的食物,成为人类、动物和微生物栖息繁衍的主要场所。土壤环境和植物是构成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起始和主要的环节,植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主要为土壤环境质量所决定,从而通过食物链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可见保证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性。 其次土壤是环境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净化体,土壤中存在着大量有机和无机胶体、活的微生物和动物,因此它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环境进入土壤的物质的能力,使许多有毒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甚至可变为有用物质,所以有人称土壤—植物系统是一个良好活性“过滤器”。 应当把土壤及其上面生存的生物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它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中央枢纽,是所有环境要素中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最为活跃和复杂的场所。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本系统平衡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如果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超负荷状态,系统就会失去调节能力,生态失去平衡,土壤的生物产量受到影响,严重的会丧失生产力,使有毒物质在农产品中残留,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人类生命和健康。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被不合理地利用,致使土地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出现严重失调,导致土壤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使植物生长发育所不可缺少的优良土壤环境恶化。 第一节土壤污染的发生 一、土壤的基本特征 (一)土壤独特的物理性质 土壤是固、液、气三相以及单粒、微团聚体、团粒等多层次空间结构组成的疏松多孔体系,它具有使大气降水由表层渗进较深土层,并通过毛细管保持水分的能力,又可通气,使土壤空气通过扩散或对流与大气交换,并由于其高度分散性,能将各种离子、水气和气体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水分的入渗蒸发,养分的迁移,气体的交换都与土壤的物理性质有关。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文献综述

XXX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 学院: 专业: 农业水利工程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12 年3 月 3 日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作者:xxx 指导老师:xx 摘要: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尽管土壤学应用研究过去在保护水土资源、发展高效灌溉体系、提高作物生产的水分和养分利用率、改良土壤等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全球土壤资源却继续承受着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等种种压力。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策略。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环境;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 土壤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环境要素(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问题之一。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现今土壤状况 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和扩大,使得工业三废、化学农药、不合理施用的化肥、有害的生物侵人土壤,并且不断积累,引起土壤结构、组成、功能的变化,降低土壤能力,影响土壤的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并在植物中累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并最终影响人类健康[1]。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 土壤污染目前呈现如下特点: (1)污染面积增加明显,一些地区的土壤污染由局部趋向连续分布; (2)污染物种类增加,复合污染的特点日益突出; (3)污染物含量呈增加趋势,在一些传统农业区,土壤重金属镉超过国家二类土壤标准的面积达35.9%,超过国家一类土壤标准的面积竟达89.4%,且部分污染物来源尚未查清; (4)城市土壤污染严重,我国西南某城市土壤中汞含量已超过国家标准100倍,在东北某城市的工厂废弃地,土壤镉、铅含量也严重超标达数百倍。必须指出的是:目前对于城市土壤仍无适用于不同用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而只能借用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