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单位符号及名称

初中物理单位符号及名称
初中物理单位符号及名称

初中物理单位符号及名称速度V(m/S)v=S/t

S:路程 t:时间

重力G(N)G=mg

m:质量

g:重力加速度,常数,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

S=2h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

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率P(w)P=w/t

W:功

t:时间

压强p(Pa)P=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Q=mq

m:质量

q:热值

360邦学家教网北京最大的家教中心,辅导班的好老师都在这里!,也许现在不需要,但是找1个好老师并不容易,收藏链接或者手机存下号码,需要时一个电话解决所有问题。6万北京一线老师,清华北大北师大优秀大学生上门

小学:50元/小时起初中:60元/小时起高中:70元/小时起;在职老师100元/小时起

初中物理精彩课堂导入法集锦

初中物理精彩课堂导入法集锦 一、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4.1“压强”:上课,师生问好后,再让全体学生起立。“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让学生们伸展双手放在课桌上,身体前倾,用双手支撑起全身的重量。然后,再让学生将双掌握成双拳,用拳面支撑起全身。让他们回答两次活动中,手的感觉,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并顺势引出“压强”课题。 反思:学生体重一样,对桌面的压力相同,但两次活动中,受力面积例外,造成手的痛觉是例外的,从而体会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着十分严重的关系:在无限的受力面上,分配到的压力例外,就会造成例外的压力强度--压强--化抽象为实际体会,使学生找到了学习“压强”概念的的触觉与逻辑的切入点。 二、14.3“大气压强”:准备一个大水槽,一个盛有高浓度品红水的烧杯,一个大试管和一个橡胶管。上课后,将烧杯中的高浓度品红水倒入大水槽的清水中,一水槽的清水倾刻时变成了通红(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然后开场白:我们知道水面总是水平的,风起浪涌,那是需要外力作用的,今天,我不用风吹人搅就能让水自己竖起一个水柱,而且还能控制它的上升与下降。将试管没入品红水中,使其排尽空气,然后试管口朝下提起试管,便会看到一个竖立的水柱。平水起水柱就完成了。接着,将一个橡胶管一端封闭,开口一端伸入到试管的底部(可请学生帮忙),松开封闭端稍许,就会看到试管内的水柱下降了,下面通过向橡胶管内吹气、放气就会实现对水柱高度变化的控制。 反思:这个实验引入法,可激发起学生剧烈的好奇心,并通过橡胶管吹、放气预知到大气压的作用,可谓一石双鸟。激发和保护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物理教学的一个严重内容,切不可小觑。 三、九年级物理15、1“功”:上课前故意将黑板擦,放到讲桌边缘,然后作不小心状将其碰掉在地。然后发问:呀,板擦掉地上了--留心处处皆学问。我先不捡它,让我们想想,它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而不会掉到天花板上(呵呵)?这是谁的功劳。(重力的功劳)那谁能帮老师把它捡起来哪?谢谢这位同学,请问同学们,板擦从地上再次回到桌子上,又是谁的功劳?(这位同学)--板擦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掉到地上,这就是重力做功的结果;它从地上被那位同

初中物理公式单位换算大全

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3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 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 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 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 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 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 把物体举高时W=Gh 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 P=W/t= Fs/t=Fv (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 水平W有=Fs 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 (S=nh) W总=W有/η W总= W有+W额 W总=P 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十五、热学公式 C水=×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 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物理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上一堂成功的课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但是我认为如何提出课题、导入新课是首先要考虑好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前提。 那么,怎样提出课题、导入新课呢?通过实践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由小实验导入新课 初中物理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安排了很多小实验。教师讲课时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效果也很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导入新课,其好处不但表现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技能。 例如:讲液体的压强时,用塑料袋直接接在水龙头上,然后用细线扎紧,开启水龙头,塑料袋很快就会破裂,水从裂缝处喷出来,让学生分析塑料袋破裂是什么作用的结果,从而导出液体压强这一概念。再如讲摩擦起电时,用经摩擦带电的塑料勺或塑料梳子靠近自来水龙头流出很细的水流旁时,会看到水流发生了弯曲,这样就导入了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这一课题。 二、由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教师做适当的演示实验也可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大气压一节课时,一开始做以下一个实验 拿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不要太粗),插到盛有着色水的杯里。从玻璃管的上端吸气,则可看到着色水被吸了上来,这时用手指堵住上端管口,将管提出杯外,尽管下口是开着的,可是水并不流出。如果将堵住上端管口的手指放开,水就从管中流了出来。实验同时,可以把演示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分作几个小问题向学生提出: ①从玻璃管上端吸气,管中水为什么会上升? ②上端管口用手指堵住后,水为什么不会从下端流出来? ③手指放开后,水为什么就流了出来? 学生们边看演示,边思考问题,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想要学好初中物理,熟记物理公式是前提。下面是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包括初中物理力学公式、热学公式、电学公式以及一些常用的物理量: 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十五、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初中物理单位符号及名称

初中物理单位符号及名称速度V(m/S)v=S/t S:路程 t:时间 重力G(N)G=mg m:质量 g:重力加速度,常数,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 S=2h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 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率P(w)P=w/t

W:功 t:时间 压强p(Pa)P=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Q=mq m:质量 q:热值 360邦学家教网北京最大的家教中心,辅导班的好老师都在这里!,也许现在不需要,但是找1个好老师并不容易,收藏链接或者手机存下号码,需要时一个电话解决所有问题。6万北京一线老师,清华北大北师大优秀大学生上门 小学:50元/小时起初中:60元/小时起高中:70元/小时起;在职老师100元/小时起

中学物理常用符号

正负±± 根号√ √ 因为∵∵ 所以∴∴ 大於或等於≥ ≥ 少於或等於≤ ≤ 大约等於≈ ≈ 大约等於≈ ≈ 不等於≠ ≠ 全等≡ ≡ 垂直?? 角度∠∠ 度数o o 圆形?? 十字圆⊕⊕ 直角三角形⊿⊿ 空集? ? 交集∩ ∩ 和集∪∪ 无限大∞ ∞ 积分符号∫ ∫ 线积分符号∮∮ --------------------------------------------------------------------------------- 1 几何符号 ?‖∠??≡≌△ 2 代数符号 ∝∧∨~∫≠ ≤≥≈∞∶ 3运算符号 ×÷√ ± 4集合符号 ∪∩∈ 5特殊符号 ∑ π(圆周率) 6推理符号 ----------------------------------------------------------- |a| ??△∠∩ ∪≠ ≡ ± ≥ ≤ ∈← ↑ → ↓ ↖↗↘↙‖∧∨&;§ ?????????? Γ Γ Θ∧Ξ Ο ∏∑ Φ Φ Χ Ψ

α β γ δ ε δ ε ζ η θ ι κ λ μ ν π ξ ζ η υ θ χ ψ ω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 ⊿?℃ 指数0123:o123 ---------------------------------------------------------------- 希腊字母 Α α Κ θ Τ ζ Β β ∧ι Υ η Γ γ Μ κ Φ υ Γ δ Ν λ Φ θ Δ ε Ξ μ Χ χ Ε δ Ο ν Ψ ψ Ζ ε ∏ π Θ ζΡ ξ Η η∑ l ------------------------------------------------------------ 数学符号 ±+-×÷/√ ∑ ∏ ≈ ≠ =≤ ≥ <>≮≯ ∫ ∞ → ∨∵∴ ∪∩ ∈「 ?‖∠??≌? 有了这些,大家问问题或者写资料的时候直接复制就可以了,不用再麻烦着找了! 希望斑竹置顶,方便各位网友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杏山镇中心学校:董成林 内容摘要:初中的物理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上来,能为全节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是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一些教学导入方法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是开展系统教学的关键,课堂讲授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也取决于课堂讲授。而课堂教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一、物理课堂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关联性原则 在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紧扣中心,围绕主题,做到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和生活实际;符合学科课型的特点和需要。 (二)导入必须服从简洁性原则 导入是新课中的过渡环节,要简洁、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学生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导入必须服从灵活性原则 没有最佳的导入方法,只有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一

堂物理课究竟应如何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自身条件和学校设备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导入方法。 (四)导入必须服从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引入到参与课堂的原则 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是学习情况来体现。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如果学生不参与,就会导致导而不入,教学失败。 二、物理课堂导入需防止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无味。有的物理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作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内容过多,太过生动。占用时间太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常物理课的讲解。 (三)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离开课主题,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三、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就根据自身教学过程中

初中物理符号读法

初中物理符号读法- [教育教学] 1 Α α alpha a:lf 阿尔法角度;系数 2 Β β beta bet 贝塔磁通系数;角度;系数 3 Γ γ gamma ga:m 伽马电导系数(小写) 4 Γ δ delta delt 德尔塔变动;密度;屈光度 5 Δ ε epsilon ep`silon 伊普西龙对数之基数 6 Ε δ zeta zat 截塔系数;方位角;阻抗;相对粘度;原子序数 7 Ζ ε eta eit 艾塔磁滞系数;效率(小写) 8 Θ ζ thet ζit 西塔温度;相位角 9 Η η iot aiot 约塔微小,一点儿 10 Θ θ kappa kap 卡帕介质常数 11 ∧ι lambda lambd 兰布达波长(小写);体积 12 Μ κ mu mju 缪磁导系数;微(千分之一);放大因数(小写) 3 Ν λ nu nju 纽磁阻系数 14 Ξ μ xi ksi 克西 15 Ο ν omicron omik`ron 奥密克戎 16 ∏ π pi pai 派圆周率=圆周÷直径=3.1416 17 Ρ ξ rho rou 肉电阻系数(小写) 18 ∑ ζ sigma `sigma 西格马总和(大写),表面密度;跨导(小写) 19 Τ η tau tau 套时间常数 20 Υ υ upsilon jup`silon 宇普西龙位移 21 Φ θ phi fai 佛爱磁通;角 22 Φ χ chi phai 西 23 Χ ψ psi psai 普西角速;介质电通量(静电力线);角 24 Ψ ω omega o`miga 欧米伽欧姆(大写);角速(小写);角 回答者:yang4604039 - 见习魔法师二级3-23 21:11 常见物理量单位及读法: Ψ 读作欧米伽,是电阻的单位(欧姆) V 读作伏特,是电压的单位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1、游戏引入法:所谓“游戏或竞赛导入”是指运用做游戏或竞技的方式,发现物理问题导入。“好动爱玩”是青少年的天性。巧设游戏,通过比赛发现矛盾,如讲《摩擦力》时,设计拔河比赛的游戏方式导入。具体方法是叫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站在讲台前举行拔河比赛。比赛结束。男同学输给了女同学,学生顿时感到疑惑。既然学生产生了疑惑,那课堂导入环节也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又如学习《光的折射》时设计《硬币现形》游戏,实验是在碗底固定一枚硬币,谁能用什么方法在不动硬币、碗的前提下让全体同学看见硬币,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也就起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2、有趣故事引入法:在课堂导入时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物理的有趣小故事,巧设悬念是促进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引入“透镜”一节时,用冰块做透镜曾拯救了一支南极探险队.这支探险队由于丢失火种,面临寒冷、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一个聪明的队员用冰块琢磨成一块凸透镜,把阳光聚焦,点燃了引火物,重新得到了火种,挽救了这支探险队的生命。又如在引入“机械运动”一节时,给学生讲一讲二战时期法国飞行员在空中用手抓子弹的故事,学生听到这个故事后,都觉得很惊奇有趣,也很想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于是便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3、有趣实验引入法:学习物理最根本的还是观察和实验,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新课教学的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有趣小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既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碰到他们不能解释的现象,更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为新课讲解创造良好的条件,再引入新课就水到渠成了。如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时,设计一个游戏“你能吹走乒乓球吗?”学生用一个漏斗吹乒乓球,结果和同学们想象的截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又如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时,取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盖上硬纸片,然后将玻璃杯倒置过来(水未流出)。演示中采取边做边讲的办法,引起学生思考,同学们亲眼实验的全过程,兴奋不己,逼真的演示把同学们带到真实的物理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顺利的导出课题。 4、成语和诗词导入:语言是交流感情的产物,也是唤起注意、促进思维、激发智慧的工具。因此用联珠的妙语(含恰当引用古典诗词等),来揭开新课的序幕,不愧为“新课引入”的好方法.例如:讲到平面镜成像规律时问:“为什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 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 (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

初中物理单位符号及名称

初中物理单位符号及名 称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初中物理单位符号及名称速度V(m/S)v=S/t S:路程 t:时间 重力G(N)G=mg m:质量 g:,常数,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 F2:阻力L2:阻 F=G物

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F=(G物+G轮)/2 S=2hG物:物体的重力 G轮:的重力 F=(G物+G轮) S=nhn:通过绳子的段数 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W有=G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竖直放置时 η=W有/W总×100% 功率P(w)P=w/t W:功 t:时间 压强p(Pa)P=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p(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Q=cm△t c:物质的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Q=mq m:质量 q: 360邦学家教网北京最大的家教中心,辅导班的好老师都在这里!,也许现在不需要,但是找1个好老师并不容易,收藏链接或者手机存下号码,需要时一个电话解决所有问题。 6万北京一线老师,清华北大北师大优秀大学生上门 小学:50元/小时起初中:60元/小时起高中:70元/小时起;在职老师100元/小时起

初中物理四种课型培训课件

初中物理四种课型 一、新授课 ㈠课型模式: 1、新课引入 时间:不超过3分钟 方式:以复习、讲评、习题训练、实验、故事、图片、视频等 2、预习交流 导入新课后,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各学习小组围绕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进行自学,着重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及需要讨论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这段时间,老师穿插巡视各学习小组,观察、答疑、抽查、询问。 3、师生探究 全班进行重点、难点交流,教师因势利导、串讲点拨,组织学生信息加工、实验探究、归纳整理。充分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各种活动,实施情景教学。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学以致用 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多数为基础题,1~2题提高题),学生各自独立解题。做好后,小组间互相讲评纠错,基础题组内解决,提高题集中讨论,最后教师点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5、总结归纳 组内交流,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学科思想和有关实验等)、典型试题及解题思路。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最后教师再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的强调。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㈡模式分析: 环节一:课前预习 设计课前预习题,根据上一节课的旧知识结合新授课的内容设计合理恰当的预习题。注重难度 适中、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可以是知识复习、可以是实验,可以是习题。(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环节二:新课导入 A.复习提问的形式B.预习题展示C.实验引入D.设置情景(多种形式引入新课,以达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三:新课教学 1.学生阅读: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 2.学生动手:通过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合作协调的能力。 3.集中交流:通过交流来激发学生思考、理解的能力。教师适当纠正有偏颇的思考方向,放手学生去讨论。也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教师点拨: A.概念的关键点B.相关的思想方法C.知识系统化 D.物理概念的深刻内涵E.正确的实验方法 (通过学生的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16629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带解释) 初中物理公式、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 千克kg m=ρ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ρ=m/v 力(重力) 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Pa 帕斯卡(帕)P=F/S 功W J焦耳(焦)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初中物理单位符号及名称

初中物理单位符号及名称 速度V(m/S)v=S/t S:路程t:时间 重力G(N)G=mg m:质量 g:重力加速度,常数,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 S=2h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 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率P(w)P=w/t W:功 t:时间 压强p(Pa)P=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Q=mq m:质量 q:热值 360邦学家教网北京最大的家教中心,辅导班的好老师都在这里!,也许现在不需要,但是找1个好老师并不容易,收藏链接或者手机存下号码,需要时一个电话解决所有问题。6万北京一线老师,清华北大北师大优秀大学生上门 小学:50元/小时起初中:60元/小时起高中:70元/小时起;在职老师100元/小时起

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案例集

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案例集 一、直接导入 1、在《光的色散》一节中: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光和我们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太阳光有关的光的色散。 2、在《透镜的应用》一节中,教师可以这样讲: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 3、在《生活中的透镜》一节中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二、复习导入 1、请举出应用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然后教师设问: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2、在《升华和凝华》一节时,教师:(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变呢? 3、在《电流和电路》一节中,教师可以这样:演示板上有一个电铃,还有电池、导线、开关等,怎样让电铃响起来?电铃响起来了,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电铃。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设备是利用电流工作的?肯定同学列举的电灯、电视、电风扇等事例,进而概括出什么是用电器。 怎样才能使用电器工作呢?这就需要学习有关电路和电路连接的知识。 4、在《分子的热运动》中,这样设计: (1)分子由什么组成的?(2)我们能否直接用眼睛看到分子的运动,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热现象,但我们只了解现象的外表,这些现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可用蒸发为例进行说明)从而导入新课。 三、故事导入 1、在讲到《简单运动》时,讲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法国的飞行员驾驶一架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时,发现在耳朵旁边有一只“昆虫”,他伸手一抓,竟然抓到了一颗子弹。为什么他能够轻而易举地抓到子弹呢? 2、如教师当讲《运动》和《力》这些章节时,首先应该介绍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二位物理巨人。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和相对论是十分伟大的和惊人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比喻的。牛顿从苹果下落得到万有引力的理论,说明万物之间都有力的作用,万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经过牛顿的不断努力终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牛顿三定律,为后人研究力学创造了条件。在引起学生注意和激发学生兴趣后,教师才

初中物理新授课一般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集体备课前教师要认真讨论设计教学案,布置预习题,把每一节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导学案设计的编制注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弱化教师的传授,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提纲进行预习。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家预习新知,自己看书或动手想办法用家中生活用品、玩具等做实验去体验、验证新知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体验去思考和提出问题。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把不理解的推导过程,搞不清的实验现象用笔记下,以便在听课时更能注意老师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5分钟) 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入的一般方法:①直接的导入;②直观导入;③故事导入;④实验导入;⑤问题导入;⑥情境导入;⑦温故导入;⑧悬念导入;⑨先学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选用恰当的方法. 采用各种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可使学生觉得老师每堂课都是那么新鲜,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约25分钟) 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探究。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实验或自己设计出的实验方案分组组织实验探究,获取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并讨论获取实验结论。教师组织各小组交流实验情况,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完善实验结论。让学生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同伴互助、组内交流、组间质疑,教师进行实时的点拨,鼓励学生充分质疑,引导学生释疑,突破难点。让学生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当堂训练,应用创新(约10分钟)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首先,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从课本基本内容来拓展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

初中物理常用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物理 量 主要单位主要公式 (1)用刻度尺测(2)路程s = vt (3)力的方向上通 F .l2 过的距离:s=W (4)力臂l = (5)液体深度Km、m、 dm、cm、 mm等 2 1 F F1 长度(L)面积(S)体积(V) p h = 1km=1000 m 1m=100cm ρ ?g (6)物体厚度h=V a= 3 V S 2 2 1m =10 d 1 2 m (1)面积公式S=ab S=a S=π R = πD2 2 2 1dm =102c 2 4 (2)体积公式s = V (3)压强公式s = p 2 m 2 2 h F 1cm =10 m m2 3 3 1m =10 d m3 (1)数学公式V =a3 V =Sh=abh V=Sh V球= 正长柱 4 3 m 1dm =103c 3 m3 π R 3 (2)密度公式V = ρ (3)用量筒或量杯 V=V-V (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F浮/ 2 1 排 3 3 1cm =10 m ρg部分露出时V=V-V露 液排物m3 (1)速度定义t =()功率t = W()用钟表 s 2 3 1h=60min 1min=60s 时间(t)速度(v) v P 测量 s t 声速υ= 340m / s W t Fs t P F (1)v = ()P = 2 = = Fv 则v = 1m/s=3.6k m/h 光速C = 3×108 m /s G (1)重力公式m = (2)功的公式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 g g 质量(m) W = Gh = mgh m = W gh

初中物理全部公式及符号

初中物理全部公式及符号、意义、单位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ρ 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 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5、浮力的计算 称量法:F浮=G—F 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 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 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的定义式:W=Fs 8、功率定义式:P=W/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对于提升物体来说: W有用=Gh(h为高度) W总=Fs 10、斜面公式:FL=Gh 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 Q吸=cmΔt (Δt=t-t0) Q放=cmΔt (Δt=t0-t)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 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 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Q放=qm) 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16、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19、电功的计算:W=UIt 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背景 关于运动,学生刚刚接触,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展开教学。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 教材分析: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最普遍现象、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来逐步展开,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组成宇宙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的知识,对“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等概念已经有了相当好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 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 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 的)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 物理量主要公式主要单位 长度(L)用刻度尺测主单位:m 导出单位:Km 、dm、cm 、mm等换算关系:1km=103m 1m=10 dm =102cm=103mm 面积(S) 面积公式 S=ab S=a2 换算关系:1m2=102dm2=104cm2=106mm2 1cm2=10-4 m2 体积(V)(1) V长=Sh=abh (2)用量筒或量杯 V=V2-V1 1m3=103dm3(L)=106cm3(ML)=109mm3 1dm3(L)=10-3 m31cm3(ML)=10-6m3 时间(t)用钟表测量主单位:s 1h=60min=3600s 速度(v)(1)速度公式: t s v= t s v= (2)变形公式: v s t= s=υt 国际单位:1m/s=3.6km/h 交通运输单位:1 km/h =5/18 m/s 声速υ= 340m / s光速C = 3×108 m /s 质量(m)用天平测量主单位:kg 1t=1000kg 1kg=103g=106mg 密度(ρ)(1)密度公式: V m = ρ V m = ρ (2)变形公式:m=ρV V=m/ρ 国际单位:kg/m3 1g/cm3=103kg/m3 重力G=mg=ρVg m- kg N;g:9.8N/kg或者10N/kg 合力(F)(1)同方向F=F1+F2(2)反方向F= F1-F2(F1>F2)N 固体压强(p)(1) S F p=(2)计算步骤: F=G=mg S F p= 单位:Pa 【注意】1标准大气压= 76 cmHg柱= 1.01×105 Pa = 10.3 m水柱 【注意】柱体时与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可通用 液体压强(p)⑵gh pρ = (2)计算步骤:gh pρ =F=pS 【注意】深度是从液面开始计算 浮力(F浮)(1) 称重法F浮=G-F示(已知弹簧称) (2)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m排g (已知G排或m排) (3) 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已知V排) (4) 漂浮或悬浮法F浮=G物=m物g (已知漂浮或悬浮法) 【注意】出现“物体静止时,受到浮力”这种说法时,要分别算出浮力(计算时 的V排= V物),然后根据沉浮条件,如果F浮> G物,则上浮至漂浮时静止,根 据漂浮条件; F浮=G物=m物g;如果F浮< G物,则下沉至沉底时静止,此时浮 力为刚才算出的浮力。 动力、阻力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2 2 1 1 l F l F= 1 l与 2 l单位相同即可 机械功(W) (1)定义W=Fs 克服重力做功W=G物h=m物gh ;克服摩擦力做功W=fs 【注意】先判断是否做功,再进行计算 J 机械功率(P) (1)P=t W (2) P= t W = (3)从机器的铭牌上读出 主单位:w 1Kw=103w 拉力(F) (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G n 1 物(理想滑轮组) (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 (1动 物 G G n F+ =(实际滑轮组) (3)已知η: n G F η =(实际滑轮组) 机械效率(η) (1)公式:η= 总 有 W W ×100% 计算步骤: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Fs (W总=W有+W额) η= 总 有 W W ×100% (2) 对于滑轮组(竖直):S=nh (v s=nv h) η= nF G (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3)对于滑轮组(水平):S=nh (v s=nv h) 当匀速运动时,F拉和f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拉=f η= F拉/nF (4) 手拉绳子做的功为总功:W总=FS W总=Pt 【注意】1、由于有用功 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所以 η总小于1,且没有单位, 用百分比表示。 2、F拉为直接用手拉物体 的力,F为拉绳子的力。 3、绳子的为S,v s;物 体的为h,v h。 比热容(c) (1)Q吸=cm(t2-t1) Q放=cm(t1-t2) 可统一为Q=cm△t (2)燃料燃烧放热:Q放=qm(q为J/kg m用kg) C的单位为 J/(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