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蒙氏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蒙氏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蒙氏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蒙氏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必修课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计划课时:36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幼儿蒙氏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实践的课程。本课程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是幼儿教师素质教育核心课。其前导课程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等。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目前风行世界的最先进、最科学、最为完善的学前教学方法之一,是对儿童素质的综合培养和儿童潜能的全面挖掘。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幼儿园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最终确定以下工作六个学习项目: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认知、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蒙台梭利感观教育、蒙台梭利数学教育、蒙台梭利语言教育和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这些学习项目是

以幼儿园蒙氏教师的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设计的,即六个学习项目对应幼儿园中蒙氏教师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幼儿蒙氏教师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建议学时为36学时。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幼儿蒙氏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蒙台梭利感观教育、蒙台梭利数学教育、蒙台梭利语言教育和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为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和协作的思想品质,树立服务意识,能适应以后出去工作的需要。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蒙台梭利的课程体系、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2、掌握蒙台梭利五大领域教学法的教具及教学法理念。

3、掌握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感观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的操行步骤。

(二)能力目标

1、在实际教育中会操作蒙台梭利五大领域的教具。

2、会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拓展蒙台梭利教具。

3、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念从事幼儿教育。

(三)素质目标

1、树立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教育职业理想。

2、关注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规则意识、使幼儿在快乐、健康成长。

3、学会自我觉察,不段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项目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课时

理论实践

项目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认知任务1

了解蒙台梭

利、教育活

动及其教育

思想

1、了解蒙台梭利的时

代和生平

2、掌握蒙台梭利的教

育活动与主要教育思

1、运用理论分析教育

现象

1 0

任务2

设计与组织

蒙台梭利教

育活动

l掌握蒙台梭利教育活

动的设计

l学会组织完整的蒙

台梭利教育活动

1 2

项目二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任务1

实施蒙台梭

利日常生活

教育

1、掌握蒙台梭利日常

生活教育的内容

2、熟悉蒙台梭利日常

生活教具及掌握其操

作步骤

1、会正确操作蒙台梭

利日常生活教具

2、能根据教学需要制

作蒙台梭利日常生活

教具

2 2

任务2

蒙台梭利日

常生活教育

教学技能实

1、掌握日常生活教育

教具的操作步骤

2、掌握日常生活教育

展示页的内容

1、学会针对幼儿年龄

特点选择相应内容进

行日常生活教育教学

活动

2、会设计与书写日常

1 3

生活教育展示页

3、能够根据操作展示页操作相应的教具

项目三蒙台梭利感观教育任务1

实施蒙台梭

利感官教育

1、掌握蒙台梭利感观

教育的内容

2、熟悉蒙台梭利感官

教具及掌握其操作步

1、会正确操作蒙台梭

利感官教具

2、能根据教学需要制

作蒙台梭利感官教具

2 3

任务2

蒙台梭利感

官教育教学

技能实训

1、掌握感官教育教具

的操作步骤

2、掌握感官教育展示

页的内容

1、学会针对幼儿年龄

特点选择相应内容进

行感官教育教学活动

2、学会根据操作展示

页操作相应的教具

3、能够组织蒙台梭利

数学教育活动

1 2

项目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任务1

实施蒙台梭

利数学教育

1、掌握蒙台梭利数学

教育的基本理念

2、熟悉蒙台梭利数学

教具及掌握其操作步

1、会正确操作蒙台梭

利数学教具

2、能根据教学需要制

作蒙台梭利数学教具

2 3

任务2

蒙台梭利数

学教育教学

1、掌握感官教育教具

的操作步骤

2、掌握感官教育展示

1、学会针对幼儿年龄

特点选择相应内容进

行感官教育教学活动

1 2

从比较中看幼儿教育

从比较中看幼儿教育 论文摘要: 幼儿教育是教育领域中一块有待开发的领地,对幼儿教育的探索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创新。本文通过对古今教育比较,中外教育比较,新旧教育比较和教育宗旨与教育成果比较,在肯定幼儿教育的成绩的同时,也对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差距进行了剖析,发现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纲要有所违背,幼儿教育创新不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比较是一面镜子,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反思,在比较中对幼儿教育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在对幼儿教育的比较中看到,迎合社会人群的喜好不可取,墨守成规不行,生搬硬套国外的方法也不行,只有以幼儿教育纲要的要求,以人为本,关注幼儿的特点,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开创幼儿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 比较看幼教 幼儿教育是教育领域中尚属一块有待开发的领地。尽管近几年幼儿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儿教育学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然而,对幼儿教育成果的评价,如何提高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仍有待于探索。 通过幼儿教育的工作与实践,以及对教育理论的学习,

从幼儿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工作特点到幼儿教育工作状况,感到有必要在幼儿教育中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一些教育比较,如古今教育比较、中外教育比较、新旧教育比较以及教育宗旨与教育成果的比较等,在比较中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和新的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理论建立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创新幼儿教育。 一、古今教育比较 我国是一个注重教育的文明古国,自孔子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教育史,民间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特别是隋唐的科举制,激发了无数文人学子奋发读书之风,开创了一条有利于用人治国之路,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既有“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的范例,又有“孟母三迁”、“铁棒磨成针”的自豪,然而也存在着一种学而优则仕的倾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的教育过多看重仕途,为适应考试,“四书”、“五经”、“八股文”一统天下,也害了不少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培养一代社会有用人才,从小抓起,全面发展,正如《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旧的教育理论仍在影响我们的幼儿教育,往往把智育作为第一位,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这种教育的思维影响了幼儿教育,而且根深蒂固,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这样看待,可怕的是孩子、家长、教师、社会形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附件: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是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掌握普通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学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幼儿园及小学管理等内容。通过学习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学前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把握现代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任务,掌握实施学前教育的素养。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学前教育学是幼儿教师走向成熟的必修课程。根据我院高职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通过

《学前教育学》,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为满足企业要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新世纪,我国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出现繁荣状况,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作方式的变革和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儿童教育越来越倾向社会化,学前企业(幼儿园)不断出现,组织形式也日新月异。在这种变化下,幼儿教育机构对于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学前教育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的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形成学生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进行课堂教学模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学前教育的实际,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课。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它具有理论性、宏观性、全面性特点。

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

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 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做拓展活动的指导方案也属于一种教案。那么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蒙氏数学教案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个位、十位、百位,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 2.喜欢认识数位的数学活动,体验基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如“39”、“139”等。 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金色珠”;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19—20页。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游戏:请你像我这样做。幼儿模仿老师做动作。 2.集体活动。 ①复习100以内的数。 创设情境:数字宝宝又来我们幼儿园做客啦!让我们热烈欢迎好朋友。

教师拿出写好的数字卡片,如39,先读出数字,然后取出数字卡片“30”和“9”,拼成数字卡片“39”。 ②认识数位。 继续创设情境:数字宝宝生气了。它们说有些小朋友不认识数位,把它们的名字读错了。它们想请老师都所有的小朋友都认识数位。 引导幼儿认识数字“39”中,数字“9”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数字“3”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也就是个位上是数字“9”,十位上是数字“3”。 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数字“139”,认识百位。 ③、幼儿自己取卡片,拼成200以内的数,再说说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 3.分组活动。 小朋友都学会认识数位了吗?数字宝宝想分组对小朋友进行检测。 ①、听数说数。幼儿两人一小组,一名幼儿随意报出一个200以内的数字,另一名幼儿说说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各是几,互换角色反复进行。 ②、看数取珠。幼儿自己拿数字卡片,根据数字卡片取出相应的金色珠。 ③、数珠画珠。做《操作册》第6册第19页的活动“金色珠与数位器”。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论文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论文 摘要: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与外国的幼儿教育也有所不同。儿童的教育观念、教育的目标和个性的培养也不尽相同。中国注重培养更优秀,掌握更多技能且更加社会化的人;西方人比较重视自我意识的个性发展,首先教育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自己个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儿童;教育观念;培养的方向;文化启蒙;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培养 一.儿童教育观念不同 1.家庭教育目标不同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目的主要是读书入仕,以光宗耀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终身的追求。从汉代“独尊儒术”,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到“读书取仕” 文教政策不断强化的宋元明清时期,读书与入仕当官已经不可分割了,读书就是为了入朝为官,光宗耀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目的的观念不断更新,当代的家庭道德教育理念中不再把读书入仕、光宗耀祖作为教育的目标。孩子“三观” 的正确树立,人格的健全发展成为新的家庭教育目标。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读书入仕,成为公务员光宗耀祖仍然是少部分家长的第一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在一些贫困偏远地区,思想更新慢,读书当官还是最快最让人艳羡的成功之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家长希望孩子更优秀,成为完美的人,更多的说法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繁多,信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信条,孩子普遍感到压力大。 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目的,表现的是如何做人和如何成人的教育。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首先教育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自己个性的人。美国家庭希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们十分重视对孩子身心都有益的活动,诸如劳动锻炼、体育运动等等,目的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让他们身心全面发展,通过劳动,不仅能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父母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培养业余爱好,学习不是唯一重要的任务。比如,美国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给孩子穿上小西装,带孩子参加各种聚会,了解结交礼仪等。 2.幼儿园教育目标不同 发达国家的早期理念是不应过早地告诉孩子某一种既定的标准,否则会使孩子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因此,幼儿教育多采用“引导+发现”模式。 在我国习惯于将正确的方法早早地交给孩子,让孩子不走弯路。因此,幼儿教育多采用“示范+模仿”模式。 早在八十年代日本幼儿教育便进行了改革,提出幼儿教育的根本在于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并重视通过生活的体验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幼儿教育内容的规定上也发生了重大的令人注目的变化。原六大领域(健康、自然、社会、音乐、美工、语言)改为五个领域,健康、语言两个领域不变,其余三个领域是:人际关系、环境、表现。这清楚的表明现纲要把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感受力,在从事艺术活动中的乐趣、喜悦、自我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放到了第一位,而这正是音乐、美术等一切艺术教育的本质所在,幼儿期具体的技能、技巧的学习显然不被强调。 相对比来说中国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对发展个性存在着错误的理解,有的甚至把个性发展与定向发展等同起来,对幼儿进行不适当的“专长定向培养”; 教育方式上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把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忽视了儿童游戏对儿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样本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 需要经过严 格的培养与培训,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 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 发展的基本准则, 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 一) 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 以小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 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 提供适合的教育, 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 二) 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 具有职业理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 尊重小学生人格,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自尊自律, 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 三) 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研究小学生, 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 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 四) 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 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文化素养; 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建议

1.《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的能力为原则,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品德。本门课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制约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为导向,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设计,把导论、心理发展与差异、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课程总学时26 课时,各任务分配学时为5-6 课时。 三、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幼儿教育心理方面上午知识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岗位提供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及掌握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 幼儿学习的种类、模式和幼儿学习的特殊性。

2. 儿童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特点。 3. 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 幼儿概念、技能和策略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幼儿情商、道德与心理健康。 5. 教学中幼儿学习动机与迁移;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导论”,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整体的把握。 2. 通过学习“心理发展与差异” ,使学生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 3. 通过学习“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各学科流派之间的差异。 4. 通过学习“学习心理” ,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的概念学习方法及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 5. 通过学习“教学心理” ,使学生掌握幼儿学习与迁移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素质目标: 1. 具备良好的学前教育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2. 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计划组织能力 3. 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具备通过网络、期刊、专业书籍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5. 具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

比较学前教育

第一张绪论 名词解释: 比较学前教育: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综合比较研究:综合比较研究综合了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一般是指连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影响比较教育:影响比较教育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专题比较研究:专题比较研究是把各国、各地区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过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 区域比较研究:区域比较研究是指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朱利安: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简答题: 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比较学前教育是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比较研究,以达到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目的。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是: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3.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1.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 2.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 3.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 4.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 5.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 6.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 4.简述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3.比较法 4.分析法 论述题: 1.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分析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2.查阅一篇有关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论文,分析其运作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 名词解释: 开端计划:“开端计划”是美国政府从1965年开始在全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学前教育计划,目的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打破贫困循环,实现教育公平。 幼儿智力开发运动:幼儿智力开发运动是美国以科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旨在加强早起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的教育改革运动。 《芝麻街》:《芝麻街》是美国幼儿智力开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门针对儿童智力开发而设计的一档具有教育性的电视节目,1969年10月,在美国电视台播出。 保育学校:保育学校主要招收2.5-5岁的儿童,一般以3-4岁儿童为主,目的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早期学习标准》:《早期学习标准》是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各科课程标准,它规定了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 0-5岁教育计划:0-5岁教育计划是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为使弱势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该项计划将重点放在幼儿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方面,强调为儿童进入机构接收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光谱方案:光谱方案是由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 高瞻课程:高瞻课程(High Scope)又称海伊斯科普课程,是由韦卡特和他的同事在1962年创建的课程。该课程模式在海伊斯科普佩里幼儿学校得到实施和运用,是美国密歇根州海伊斯科普佩里学校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摆脱贫困的早期教育方案。 直接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Direct Instruction Model)是为5-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是贝瑞特和恩格尔曼在1966年为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业上能够赶上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儿童所设计的教育方案。 《发展适宜性实践》:《发展适宜性实践》是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述题: 1.简述开端计划的作用。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儿童文学》课程是五年制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的作用:儿童文学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文科专业四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上获得较大的改善,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小学教育文科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小学教育文科专业技能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与其他相关的一些课程,共同承担着高职师范生的知识、理论、技能的教学任务。它的前导课程如语文、现代汉语等课程,平行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后续课程如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学习,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必备的文学素养基础,因而本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2课程设计理念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表述:“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是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人文素养基础。

儿童文学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多元性的统一的原则。 1.3课程设计思路 1.3.1 教学要求: 1)掌握儿童文学相关的理论; 2)针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要学会运用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3)培养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能力。 《儿童文学》课程主要是以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为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点,对儿童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以及针对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教学技巧而进行的系统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还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每一章节完成相应的一般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一般性作业为理论的书面作业,创造性作业包括儿童文学创作和课堂训练),这对学生儿童文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意义深远。 教学中既注意基本理论的学习,注重引进新的信息与新的研究成果,还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更注重学生将来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培养他们分析作品、评价作品、讲授作品和创编作品的能力,注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1.3.2学情分析: 入校以来,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课程知识,对未来的职业定向也已基本明确。他们对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有较高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积极作用。

2020年整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pdf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 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四、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通过科研立项、遴选评优和海外引进等途径,构建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六、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支持建立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基地。高校和中小学要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师范生实习指导教师。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农村中小学,引导和教育师范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服务农村教育。 七、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营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围,激发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兴趣,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邀请优秀中小学校长、教师对师范生言传身教,感受名师人生追求和教师职业精神。开展丰富多彩师范生素质培养和竞赛活动,重视塑造未来教师人格魅力。加强,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列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八、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激励高水平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支持高校教师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有中小学教育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能力课 学分:2 参考学时:总学时:32 理论学时: 20 课内实践学时:12 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一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必修课,是专门研究0-6岁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拥有较为系统的语言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语言教学实践指导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本课程大纲要求在教学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既保证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又有利于技能训练的操作性。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以此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先修课程为《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与之相关的课程还有《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评价》等专业课程。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该课程增加教育实践,走向开放的课程教学,着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力图超越《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时、文本和课堂的局限。该课程更新了课程内容,走向鲜活的课程教学,着重实践内容的充实,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该课程突显互教互学,走向互动的课程教学,着重教与学的互动交流,积极地形成师生的“学习共同体”该课程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需要,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一个提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二、课程目标 1、丰富学生有关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语言获得的基本观点,获得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认识,理解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理论,帮助儿童奠定良好的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的理论基础。 2、锻炼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设计与组织幼儿的谈话、讲述、游戏、文学以及早期阅读等语言教育活动,具备较强的组织与指导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实际能力。

东师离线作业-2020比较学前教育学

离线作业考核 《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光谱方案 答:光谱方案是由加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弗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一种课程与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光谱方案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和塔伏茨大学心理学家费尔斯曼的非普遍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光谱方案的8大课程领域:机械和建构、科学、音乐、运动、数学、社会理解、语言、视觉艺术活动和8大评估领域:运动、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理解力、视觉艺术、音乐、工作风格。 2.游戏小组 答:它是儿童在游戏中观察、学习和参加社交活动的集体,它也是成人的组织,因为成人是小组的支柱,为儿童提出各种游戏的建议,并在工作中使成人自己也得到发展。游戏小组作为正规学前教育的过渡性辅助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向儿童提供丰富的、有促进作用的游戏活动,使儿童中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家长们参加义务工作和学习育儿方法,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3.《幼儿园令》 答:《幼儿园令》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比较完整而独立的法令,《幼儿园令》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学前教育走上了制度化的发展道路。 4.《费舍尔法案》 答:《费舍尔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一项以当时文教大臣费舍尔名字命名的教育法案,即为《费舍尔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制度。《费舍尔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地方教育当局为2-5岁儿童设立了一些幼儿学校,并改善了保育学校的卫生条件。《费舍尔法案》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幼儿学校、小学、中学和各种职业学校的公共学校系统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40分)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小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小学绩效管理机制。 (四)小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目录 一、课程性质 (1) (一)课程定位 (1) (二)课程任务 (1) 二、课程目标 (1) (一)职业关键能力 (1) (二)职业专门能力 (2) (三)方法能力 (2) (四)社会能力 (2) 三、课程内容 (2) (一)预备知识 (2) (二)核心内容 (3) (三)项目设计 (3) (四)学习情境 (7) (五)项目实施 (7) (六)教学要求 (10) 四、教学评价 (11) (一)教学评价 (11) (二)考核内容 (11) (三)考核方式 (11)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专业基础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课程。偏重于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并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起着核心作用。本课程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对幼儿教育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能否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课程定位 教育学与心理学作为示范类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是拿到教师资格证所必须通过的两门课程,同样的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两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好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这两门课程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更能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幼儿教育学是在学习了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另外在学习掌握了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求学前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游戏与玩具、幼儿园实习指导等实践性与技能性较强的课程。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 (二)课程任务 使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初步掌握幼儿教育工作的规律,学习幼儿教育工作的方法,提高学生教育、教学的能力,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培养教育实践能力及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二、课程目标 (一)职业关键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对幼儿教育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育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资料留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送审稿2010版,36稿)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

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按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与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幼儿教育学就是中等专业学校幼儿师范专业开设得一门专业课。本课程得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得产生、发展与幼儿教育学得目标、任务与原则。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特点与方法;幼儿园教育得基本要素;幼儿园课程;幼儿园得各种教育活动;幼儿园与小学得衔接及幼儿园教育评价等。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培养与提高幼儿师范专业学生教育理论方面得专业知识与素养;了解我国幼儿园得培养目标与教育工作得指导思想;建立正确得儿童观、教育观与发展观;掌握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能正确认识、分析、独立思考实际工作中得各种教育现象与问题能力。有助于将来成为一名合格得幼儿教师打好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对于中等专业学生,我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努力探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中,以课程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而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得全面提高。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得精神;具有科学得儿童观、教育观与教师观,有较强得奉献精神与较高得个性修养。 2、知识教育目标:熟悉国家与地方幼教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幼儿教育学历史与发展趋势;掌握幼儿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观念。 3、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得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得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得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得环境得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得技能。 4、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选择与运用适合得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与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与分析各种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得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得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得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四、主要内容与大纲

学前比较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比较教育复习要点(名词解释) 1、整体研究: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 横交错的研究。 2、局部研究: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 剖面的研究。 3、专题比较:专题比较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就 这一类问题从比较是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 4、总体比较:总体比较是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 比较研究,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5、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了,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奠定了“比 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6、1816年,英国的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 7、1820年,英国的怀尔德斯平在偏离伦敦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 8、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这所学校以确保贫民和工人家庭子女的健 康、预防流行疾病为宗旨,在此基础上以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的方法教育儿童。 9、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 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以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10、哈多报告:1933年,英国颁布了《哈多报告》,(即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 11、幼儿凭证计划: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凭证计划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不能帮助4岁以下的儿童。 12、编织学校: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编织学校,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学前教师用以下课程训练儿童:编织、缝纫、阅读、唱歌、书法、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圣经等。 13、凯果尔:法国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母育学校”的先驱,她具体领导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为母育学校,并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14、母育学校:母育学校以实施“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对全体儿童进行体、德、智全面发展的教育。母育学校招收2—6岁的儿童,并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 15、巴乌利美托儿所:德国巴乌利美托儿所招收母亲从事日间农业劳动并已断奶的1—5岁的婴幼儿,重点在于保护其健康。保育所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和营养丰富的饮食,大力提倡户外活动。作为农忙季节的托儿所,教育在那里只是附带进行的,内容有语言训练、唱歌、社会道德训练和生活规律的培训。 16、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德国热心于幼儿教育事业的新教派牧师,在她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幼儿学校运动。 17、福禄倍尔幼儿园:1837年,福禄倍尔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与德国以往的幼儿保育机构不同,福禄倍尔的幼儿园以教育而非看护为主要任务,并以中上层家庭的儿童为对象。 18、青少年福利法:1924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福利法》,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基本奠定学前儿童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童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